第一篇:资料分析典型题目集锦[范文]
一、根据下列文字回答1~5题
按照10亩草场养一只羊的标准计算,锡林郭勒盟20世纪50年代有2.67亿亩可利用草场,20世纪60年代的合理载畜量是2 500万个羊单位;如今,却减少到了1 040.2万个羊单位。而且,草场的实际载畜目前已经达到了2 450.9万个羊单位。据介绍,锡林郭勒草原每年以300万亩的速度在退化、沙化。
1.草原超载量是多少?()
A.135%
B.236%
C.127%
D.83% 2.以目前的退化速度,从20世纪60年代始算,锡林郭勒草原多少年会消失?()
A.90年
B.83.3年
C.65年
D.103年 3.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草场承载量减少了多少?()
A.58.3%
B.41.6%
C.127%
D.59.4% 4.如果每超载100万个羊单位,草原加速退化0.5%,那么在目前以这样的退化速度多少年后草原将退化消失?()
A.33年
B.92年
C.57年
D.86年 5.目前实际承载量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多少?()
A.49.1万
B.52.3万
C.1459.6万
D.无法计算 1.正确答案为 A。【解析】(2450.9-1040.2)÷1040.2≈1.36,与A项最为接近。2.正确答案为 B。【解析】由“ 20世纪60年代的合理载畜量是2500万个羊单位”知,20世纪60年代有2500×10=25000万亩,25000÷300≈83.3年,故正确答案为B。
3.正确答案为 A。【解析】(2500-1040.2)÷2500≈58%,与A项最为接近。4.正确答案为 A。【解析】现在有草场1040.2×10=10402万亩,若合理使用草场也会在10402÷300≈35年后消失,又由“如今,却减少到了1040.2万个羊单位。而且,草场的实际载畜目前已经达到了2450.9万个羊单位”知,目前超载2450.9-1040.2=1410.7万个羊单位,肯定加速退化,排除BCD,选A。
5.正确答案为 D。【解析】材料只有20世纪60年代的合理载畜量,而不是实际承载量,故本题无法计算。
二、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1—5题 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在全国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人口普查时的每平方公里74人,增加了33人。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0.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50.9%;其中人口稀少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1.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增长的趋势为: A.人口密度越稀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B.工业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C.人口在原来密度的基础上,增长的幅度大致相同 D.工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较大
2.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1982年我国的人口比1964年增加了约: A.27.6%
B.33.4% C.44.6%
D.50.1%
3.根据196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当时的人口约为: A.6亿5千万
B.7亿1千万 C.7亿4千万
D.7亿8千万
4.青海省的人口从1964年到1982年,增加了多少? A.60%
B.64% C.70%
D.无法计算
5.从1964年至1982年,全国人口平均每年递增多少? A.2.1%
B.2.4% C,2.5%
D.2.6% 1.正确答案为:A 2.正确答案为:C 3.正确答案为:B 4.正确答案为:D 5.正确答案为:A
三、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1—5题
“十五”以来,广东省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特色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亮点。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工业产值达493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5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1%。全省特色产业基地的经济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平均幅度。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20.3%。与此同时,各特色产业基地占地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加大,有些基地已占到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如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已占湛江市工业总产值的33%;阳江五金刀具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云浮禽畜生物制品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8.5%;国家级肇庆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占全市高新企业的总数17.7%,基地工业产业总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近20%。
1.2005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是多少?()A.4930亿元 B.4098亿元 C.3929亿元 D.2145亿元
2.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占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多少?()
A.38.5% B.33.5% C.30% D.20.3% 3.根据上述材料,2006年特色产业基地占当地工业总产值比重最高的是()A.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 B.阳江五金刀具特色基地 C.云浮禽畜生物制品特色产业基地 D.肇庆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4.200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是多少?()A.38.5% B.32.9% C.30.4% D.20.3% 5.根据所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6年,肇庆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9家 B.2006年,阳江五金刀具厂产值占阳江市工业总产值的31% C.2006年,云浮禽畜生物制品特色产业基地总产值占该市总产值的38.5% D.2006年,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占该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小于33% 1.B 中公解析:4390÷(1+20.3%)≈4098亿元。2.B 中公解析:1650÷4930≈33.5%。3.C 中公解析:A项为33%,B项为31%,C项为38.5%,D项为20%,最高的为C。4.C 中公解析: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650÷11%=15000亿元。全省工业总产值4930÷10%=49300亿元。比重为15000÷49300≈30.4%。
5.D 中公解析:A项肇庆市高新企业总数为19÷17.7%;B项阳江五金刀具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D项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已占湛江市工业总产值的33%。
四、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涨1.2%。从八大类别看,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7%,油脂价格上涨37.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1.2%,猪肉价格上涨58.8%,鲜蛋价格上涨4.6%,水产品价格上涨8.7%,鲜菜价格上涨13.7%,鲜果价格上涨10.3%,调味品价格上涨4.1%。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4%,酒类价格上涨5.3%。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9%。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7%,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0.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西药价格上涨0.5%,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11.4%,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9%。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2.9%,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6.8%,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1.9%,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6.0%,市区交通费价格上涨0.4%,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9.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学杂托幼费价格上涨0.5%,教材及参考书价格下降1.3%,文娱费价格上涨2.1%,旅游价格上涨5.1%,文娱用品价格下降0.7%。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1%。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5.5%,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7%,租房价格上涨4.7%。
1.2007年1月份,农村与城市居民消费额比为()。A.2∶ B.1∶ C.3∶2
D.2∶3 2.2008年1月份食品类哪种商品同比上涨最大?()A.粮食
B.油脂
C.肉禽及其制品
D.猪肉 3.下列哪种商品价格最有可能下降?()A.汽车
B.冰箱
C.房屋
D.电影票 4.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对烟酒的消费增加了 B.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了 C.所有的消费品价格都上升了 D.住房价格提升最快
5.八大类商品中,哪种商品价格上升最快?()A.食品类 B.衣着类
C.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 D.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1.B
中公解析: 设2007年1月份农村与城市居民消费额分别为x、y,则由“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知道:1.071(x+y)=1.068y+1.077x,即y=2x。
2.D 中公解析: 只需要观察选项中的项目即可,由“粮食价格上涨5.7%,油脂价格上涨37.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1.2%,猪肉价格上涨58.8%”知道猪肉价格2008年1月份同比上涨最大。
3.A 中公解析: 汽车属于交通工具,因为“交通工具价格下降2.9%”,所以汽车价格最有可能下降。
4.B 中公解析: 我们不知道烟酒的消费额,A项错误;因为食品类、居住类价格上升,因此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了,B项正确;“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1%”,所以C项错误;“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超过了“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1%”,D项错误。
5.A 中公解析: 观察每段话的第一句就知道食品类价格上升最快。
五、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2008年全省对外贸易增势呈高开低走态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581.4亿美元,增长29.0%,较年初增幅回落10.6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幅略高O.3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931.7亿美元,增长23.8%;进口649.7亿美元,增长37.1%。进口增速加快,贸易顺差增势明显减缓,贸易顺差额为282亿美元,增幅比上年回落25.4个百分点。传统市场对外贸易仍占主要份额,对日、美、韩三国及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21.6%、22.3%、17.2%和26.5%,进出口额合计占全省的56.3%。与新兴市场的贸易量增长较快,对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进出口增幅在46.4%一74.8%之间。出口商品结构向优发展。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分别实现出口 136.6亿美元和384.3亿美元,依次增长61.4%和38.5%。农产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12.3:18.4:36.9调整为10.7:16.7:41.2。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实际到帐外资82.O亿美元,增长10.2%。
1.2008年该省贸易顺差额比2007年增长()。A.1.4%
B.13.3
C.l.2%
D.12% 2.2007年,该省全年的进出口总值为()。A.1123亿美元
B.1226亿美元 C.l336亿美元
D.ll33亿美元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8年年初,该省进出口总值增长39.6% B.2008年,该省对美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相较2007年有所下降 C.2008年该省对欧盟的进出口额增量大于对韩进出口总额 D.2008年,该省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
4.2008年该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A.3.5
B.4.3
C.5.2
D.6.1 5.2008年相对上一年,下列哪类产品的出口增长额最大?()A.高新技术产品 B.农产品 C.纺织服装 D.机电产品 1.C 【解析】2008年该省的贸易顺差额为282亿美元;2007年该省的出口额是:931.7÷(1+23.8%)≈752.6(亿美元),2007年该省的进口额为:649.7÷(l+37.1%)≈473.9(亿美元),故2007年该省的贸易顺差额是:752.6-473.9=278.7(亿美元),故2008年该省的贸易顺差额的增长率是:(282-278.7)÷278.7×100%≈1.2%。
2.B 【解析】2008年该省的进出口总值为1581.4亿美元,增长了29.0%,故而2007年全年的进出口总值是:1581.4÷(1+29.0%)≈1226(亿美元)。
3.D 【解析】由上题所得的结果以及资料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每种产品的比重变化,出口比重量增长最多的就是出口增长额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增额3.5个百分点,农产品和纺织服装的出口比重都是减少的,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增长了41.2-36.9=4.3个百分点,所以2008年相对上一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额最大。
4.C 【解析】2008年初,该省进出口总值增长29.0%+10.6%=39.6%,A正确;2008年,该省的进出口总值的增幅为29.O%,对美国的进出口额的增幅是22.3%,因此该省对美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相较2007年是有所下降的,B正确;根据材料2008年该省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无法得知,C错误;2008年,该省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是41.2%,已知的其他两类产品的出口比重都不超过20%,因此D项说法正确。
5.A 【解析】2008年该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136.6÷931.7×100%≈14.7%,2007年该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为:136.6÷(1+61.4%)≈84.6(亿美元),依上题计算结果2007年该省的出口额是752.6亿美元,则高新技术产品所占出口比重为:84.6÷752.6×100%≈11.2%,所以2008年该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4.7%-11.2%=3.5%,即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六、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1—5题
2001年、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各学科学生数(单位:千人)
1.2002年的在校生中,工学学生所占的比例约是()。A.15% B.20% C.34% D.40% 2.2002年与2001年相比,毕业生增长率最大的学科是()。A.教育学 B.经济学 C.管理学 D.医学
3.2002年与2001年相比,在校生增长率超过20%的学科有()。A.3个 B.8个 C.10个 D.11个
4.如果数据中的在校生不包括毕业生,那么2002年高校共约招了()。A.50万人 B.184万人 C.318万人 D.472万人
5.2002年,非新生的在校生占在校生比例最大的学科是()。A.哲学 B.历史学 C.法学 D.经济学 1.C 【中公解析】所占的比例=工学在校学生数/在校生总数%=(3085/9033)×100%=34.15%。2.A 【中公解析】教育学增长率=〔(79.8-52.6)/52.6〕×100%=51.8%。经济学增长率=〔(65.9-57.3)/57.3〕×100%=1.5%,管理学增长率=〔(193.2-139.9)/139.9〕×100%=38.1%,医学=〔(79.5-62.6)/62.6〕×100%=26.7%,故选A项。
3.B 【中公解析】本题计算方法同上题,但不必算出最终结果。4.C 【中公解析】2001年在校生为7190.8千人,也就是一、二、三年级的总数,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到了2002年就成了毕业生,所以2001年三年级的学生有1337.2千人,一、二年级的学生就共有7190.8-1337.2=5853.6(千人),2001年一、二年级的学生到2002年就成为二、三年级的学生,而2002年在校生(即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总和)共9033.5千人,所以2002年的一年级生也就是新生人数为9033.5-5853.6=3179.9(千人),换算为万人,是318万人。
5.B 【中公解析】各学科2001年在校生除以2002年在校生,所得比值最大者即是答案。
七、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1.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招生人数较上年增加速度为()。A.8.1% B.9.8% C.10.7% D.12.9% 2.2001-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差额最大的一年是()。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3.2001-2008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增长幅度超过20%的年份有()。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4.2001-2008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新生占医学专业在校生比例最低的是()。
A.2003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8年
5.根据给出的材料,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A.2001-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招生人数一直大于毕业人数。B.2001-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一直在扩招。
C.2001-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在校人数增加人数最多的是2006年。D.2001-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输出人才数量一直在增加 1.C [中公解析]这道题比较简单,关键在于要知道医学专业招生包含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所以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招生人数较上年增加速度为:(443443+538974-410229-477527)/(410229+477527)×100%≈10.7%,所以答案选C。
2.D [中公解析]这道题只需要计算答案给出的四年,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差额最大,所以答案选D。3.B [中公解析]2001-2008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增长幅度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2002年、2003年和2005年的增幅超过20%,所以答案选B。这道题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可以不必按部就班的算出具体增幅来,可以采用逆向思路,用当年的招生数加上当年招生数的20%与下一年相比即可判断出来。4.D [中公解析]这道题首先要知道新生即当年招生人数,另外,只需要计算答案选项中的四年比例即可,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以发现2008年新生所占比例最低,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采用插值法(30%)进行大小比较,只有2008年的比例低于30%,所以答案选D。
5.C [中公解析]
A选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均大于当年毕业人数,所以医学专业招生人数一直大于毕业人数;
B选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均大于上一年招生人数,所以2001-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一直在扩招;
C选项错误,2001-2008年,我国医学专业在校人数增加人数最多的是2003年,此题不需要具体计算每一年的在校人数,从表中可以很容易看出2003年较2002年在校人数有大幅度增加,所以只要比较2003和2006年在校人数即可,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200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医学毕业人数一直在增加,所以医学专业输出人才也一直在增加。
所以答案选C。
3.2000-2007年,中、低收入国家六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年均增速最大和最小的地区分别是()和()。_____________没注意时间限制
A.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B.东亚和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C.欧洲和中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D.东亚和太平洋,撒哈拉以南非洲
八、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1—5题
1.表中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最小的城市市区的建成区面积为多少公顷?()A.1246
B.2537.0 C.4649.25
D2997.18 2.表中市区公园平均面积最大的城市是()。A.南京
B.无锡
C.徐州
D.以上都不对
3.2002年,在江苏地级以上城市中,市区游人量较少(少于100万人次)的城市的市区游人量的总和是市区游人量最多的城市的市区游人量的百分之几?()
A.7.32
B.8.05
C.8.67
D.9.23 4.表中市区园林公共绿地面积最小的城市的市区园林非公共绿地面积是市区园林公共绿地面积的几倍?()
A.3.91
B.11.32
C.15.81
D.18.22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市区园林绿地面积最小的城市的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最小 B.表中公园总面积最大的城市市区的游人量也最多
C.表中市区公园个数最多的城市市区的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也最高 D.表中市区园林公共绿地面积最小的城市的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最小 1.D 【解析】表中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最小的城市是宿迁,市区的建成区面积用比例求,为1 064÷35.5%=2997.18公顷,故答案选D。
2.A 【解析】表中市区公园平均面积最大的城市是南京,不必计算可知,故答案选A。3.B 【解析】2002年市区游人量较少(少于100万人次)的城市的市区游人量的总和是78+51+5,除以市区游人量最多的城市苏州的市区游人量1 665得8.05%,故答案选B。
4.C 【解析】表中市区园林公共绿地面积最小的城市泰州的市区园林非公共绿地面积为2454-146,除以市区园林公共绿地面积146得15.81,故答案选C。
5.D 【解析】说法A错,宿迁市区园林绿地面积最小,泰州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最小;说法B错,南京公园总面积最大,苏州市区的游人量最多;说法C错,苏州市区公园个数最多,南京市区的建成区绿地覆盖率最高;说法D正确,泰州市区园林公共绿地面积与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最小,故答案选D。
九、根据下图回答1-4题。
1990至1992年和2000至2002年全球发展中地区饥饿人口的比例示意图
1.1990~2002年间,当地人民食物获取状况恶化的地区是()A.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B.南亚 C.撒哈拉以南非洲 D.西亚
2.按1990~2002年间的发展趋势,有几个地区将能够达到或超过2015年发展中地区(总体)的目标水平()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4.下列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I.1992~2002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 II.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III.1992~2002年间,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IV.1992~2002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A.I B.II和III C.I和III D.I和IV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西亚地区的饥饿人口百分比增大了。
2.B。发展中地区(总体)的2015年目标为饥饿人口百分比降至10%。有四个地区按照其发展趋势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分别为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亚、东南亚。3.C。如果按照2%是几何平均值,那么到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将变为亿,因为0.02很小,所以选比3.96略大的4.02。
4.C。I和III都在谈论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无法从文中获得。
十、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注:增速是指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加速度。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五市CDP增速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分别提高了 5.4个、2.6个、2.2个、2个和2.6个百分点。
1.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增长最快的城市是()。求的是总量增长量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2.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可能正确?()。
Ⅰ.2003年上述五个城市GDP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广州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 B.Ⅰ和Ⅲ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4.2001年同期GDP总量位居第一和最后的两个城市分别是()。A.上海和天津 B.上海和重庆 C.北京和广州 D.北京和天津
5.2002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第四位的城市是()。A.北京
B.天津 C.重庆
D.广州 1.C 【中公解析】所谓GDP总量,指的就是GDP的累计数,也就是图表中用黑色柱状表示的部分,由图表可见,2003年第一季度黑色柱状图最高的城市是上海,故选C。
2.C 【中公解析】由图表可见,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沪-穗-京-津-渝,增速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则为津-穗-京-沪-渝,二者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三个,即穗,京和渝,分别居第二、三、五位,故选C。
3.D 【中公解析】由图表可见,2003年第一季度五市GDP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所以全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就是说Ⅰ是有可能的;第一季度广州经济总量(748.6亿元)已经超过北京(666.3亿元),那么全年超过北京也是有可能的,即Ⅱ也是有可能的;2003年第一季度五市GDP总量中,重庆是第五位,五市的增速又相差不远,所以2002年同期重庆GDP总量也可能是第五位,Ⅲ也有可能。故三个陈述都有可能,D为正确答案。
4.A 【中公解析】由图表可见,北京市200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12.7%,又知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4个百分点,因此北京市2002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12.7-5.4)%=7.3%; 而北京市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为666.3(亿元),可以算出北京市2001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为666.3÷(1+12.7%)÷(1+7.3%)=551(亿元)。同理可算出其它四市的2001年同期GDP总量,分别为380,1082,394,591(亿元)。可见其中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天津,故选A。
5.C 【中公解析】用与上题同样的方法可算出2002年第一季度五市的GDP总量分别是591,427,1186,430,657(亿元),增速分别为7.3%,12.3%,9.6%,9.2%,11.3%,所以二者均居第四位的重庆,故选C。
十一、根据下图回答1~5题。
1.该市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约增长了()。A.14.1%
B.24.1%
C.34.1%
D.68.5%
2.该市2005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与2003年同期相比()。A.约增加了3%
B.约减少了3% C.约增加了6%
D.约减少了6% 3.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幅最大的是()。
A.2004年6月财产险保费收入 B.2004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 C.2005年6月财产险保费收入 D.2005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
4.2003年6月,该市哪一种保险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相对2002年6月有最大增长?()
A.财产险 B.人身险
C.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 D.无法判断
5.根据四年来该市保费收入的变化,可以推出()。[1]该市的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 [2]人们的保险和理财意识不断增强
[3]人们对于人身险的投入明显高于对于其他险种的投入
A.[1]
B.[3]
C.[1]与[2]
D.[2]与[3] 1.A [中公解析]由题意可得: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为229+1802+678=2709(万元),2004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为193+1595+586=2374(万元)。故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09-2374/2374)×100%≈1411%。
2.B [中公解析]由图可得:2005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1802/2709)×100%≈66.5%,2003年同期为(1504/2154)×100%≈69.8%,故2005年比2003年约减少了3个百分点。
3.A [中公解析]由图中数据计算可得:2004年6月财产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23%,2004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6%,2005年6月财产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16%,2005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13%。故选A项。
4.C [中公解析]由图中数据可得:2002年的财产险比重约为26%,2002年的人身险比重约为68%,2002年的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比重约为5%。2003年的财产险比重约为22%,2003年的人身险比重约为70%,2003年的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比重约为8%。对比可得,正确答案为C项。
5.B [中公解析]由图中数据可得,人们对人身险的投入比对财产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投入要高,故[3]是正确的。从图中不能看出人们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和该市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故B项正确。
十二、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1—5题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1、从2002年到2006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长()。A.年均增长883万人 B.年均增长760万人 C.年均增长979万人 D.年均增长820万人
2、根据图,无法计算的一项是()。A.城、乡就业人员年均增长率 B.城、乡就业人员年环比增长量 C.城、乡就业人员年累计增长量 D.城镇失业人数
3、城镇与乡村就业人员比例最高的是哪一年()。A.2002
B.2003
C.2005
D.2006 4、2006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为()。A.58.9%
B.37.1%
C.62.9%
D.41.1%
5、从2002年到2006年,就业总人口每年()。A.增长
B.减少
C.持平
D.不能确定 1.A [中公解析]由题意可得: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为229+1802+678=2709(万元),2004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为193+1595+586=2374(万元)。故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09-2374/2374)×100%≈1411%。
2.B [中公解析]由图可得:2005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1802/2709)×100%≈66.5%,2003年同期为(1504/2154)×100%≈69.8%,故2005年比2003年约减少了3个百分点。
3.A [中公解析]由图中数据计算可得:2004年6月财产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23%,2004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6%,2005年6月财产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16%,2005年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比同期约增长13%。故选A项。
4.C [中公解析]由图中数据可得:2002年的财产险比重约为26%,2002年的人身险比重约为68%,2002年的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比重约为5%。2003年的财产险比重约为22%,2003年的人身险比重约为70%,2003年的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比重约为8%。对比可得,正确答案为C项。5.B [中公解析]由图中数据可得,人们对人身险的投入比对财产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投入要高,故[3]是正确的。从图中不能看出人们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和该市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故B项正确。
十三、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下题
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情况(亿元)
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2003年福建全省工业污染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 B.2003年工业污染治理任务最重的是山东省
C.2003年浙江省工业污染治理国内贷款额比江苏省的少 D.2003年北京无需利用外资治理工业污染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A。A项,2003年福建全省工业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的部分占比为11.01÷12.90>11÷13>80%,A正确;
B项,资料中只提供了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情况,不能由此判断2003年工业污染治理任务最重的省份,B无法确定;
C项,2003年浙江省工业污染治理国内贷款额为2.28亿元,江苏省为1.35亿元,C错误;
D项,2003年北京工业污染治理利用外资额的数值没有给出,不能说明不需要利用外资,D错误。
综上,此题应选择A。
十四、根据下面文字材料,完成下题
由以上数据,下列结论中可以推出的是:
A.10-12月“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量波动最小的是冰箱 B.10-12月热水器、电磁炉销售量增长较为缓慢 C.2009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逐月增长
D.1-9月“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量最大的三种产品的销售量之和占比不足75%
B项,由数据可估算,12月热水器、电磁炉销售量比10月增长超过50%,增长较为迅速,B错误;C项,8、9、11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下降,C错误;
D项,由99题可知,1-9月“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量最大的三种产品为冰箱、彩电、洗衣机,销售量之和为10654470+3669241+2665636>10600000+3600000+2600000=16800000台,其余六种产品的销售量之和为1381878+458610+2123015+309335+15823+32993<1390000+460000+2130000+310000+20000+40000=4350000,16800000÷3=5600000>4350000,故冰箱、彩电、洗衣机销售量之和占比超过75%,D错误。
符合题意的只有A。
第二篇:典型材料题目
附件
典型材料题目、提供单位和内容要求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培育地力促增效(建德市农业局)突出测土配方施肥各环节的技术开发、培训与应用,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健全技术咨询与服务网络,建立示范典型等内容。
2.开发农村户用沼气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淳安县农业局)
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突出推广循环生态模式,狠抓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政策扶持、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和服务、示范辐射等。
3.为民办实事 服务上档次(富阳市农业局)围绕农业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突出服务载体设计、机制创新、效能提高,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4.发展特色园区经济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余杭区农业局)
着眼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突出园区建设的规划、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工商投入机制,着力提升园区档次,拓展园区功能,扩大园区辐射效应。5.提升执法能力 维护农业安全(德清县农业局)在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体系的基础上,突出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活动的组织实施,提高执法能力,提升执法声势,保障农业安全。
6.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终端体系 增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南浔区农林发展局)
抓好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突出畜牧兽医终端体系建设,完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健全防疫管理体系,构建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7.健全体系 强化服务 有效防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湖州市农业局)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加大工作力度,创新预警机制,健全防控体系,加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水平。
8.创新经营模式 完善协作机制 保障农资供应(长兴县农业局)
创新农资服务机制,构筑农资供需协同机制,促进农资的规范化经营和便民服务。
9.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抓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模式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大农业循环经济。10.完善长效机制 稳定粮食生产(南湖区农业经济局)从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入手,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生产指导和政策激励,建立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11.“一推两带” 做强做大畜牧业(金华市农业局)侧重于多途径发展壮大畜牧业。
12.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义乌市农业局)
从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全局出发,突出基础条件的改善、政策体系的完善、主导产业的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加工、市场拓展等。
13.全面构建安全体系 努力打造平安农机(东阳市农业局)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基层工作,狠抓宣传教育、源头管理、专项整治等,确保农机安全。
14.多措并举 提升食用菌产业(丽水市农业局)着眼食用菌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强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使用,挖掘文化底蕴,大力拓展市场空间。
15.做实“稻鱼共生系统”项目 做足农民致富文章(青田县农业局)
围绕“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实施,推广高效生态的种养 模式,延伸产业链,弘扬稻鱼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升稻田养鱼产业层次,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民增收。
16.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山地蔬菜(遂昌县农业局)突出抓好山地蔬菜的产业引导、生产条件改善、品种推广和技术应用、质量安全管理,以及市场开拓等,加快产业发展。
17.加快土地规模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宁波市农业局)
围绕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加强管理工作,扩大规模经营,促进促进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18.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农产品品牌(余姚市农林局)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特、新、绿、亮”四大工程,做大做强品牌,依靠品牌提升农业层次。
19.培育市场主体 建设现代农场(慈溪市农业局)依托具有良好条件的农场,改进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以家庭农场、联合农场为主的现代农场、法人农业,形成辐射带动现代农业的源头。
20.加强规模畜禽场治理 优化生态环境(衢州市农业局)
从全市区域上,加强规模畜禽场治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项目管理,推进治理工作平衡开展,确保治理取得实效。21.柑桔改造出优势 品质提升促增收(柯城区农业局)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强化柑桔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品种改良,优化结构,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等。
22.建立首席专家制度 完善农技推广机制(龙游县农业局)
围绕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效能提高,突出农业首席专家制度建设的做法和成效等。
23.政策扶持 科技推动 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诸暨市农业局)
着眼水稻生产全程农机化,突出创新农机服务机制,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瓶颈,提高农机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
24.健全农资信用体系 加强农资经营监管(绍兴县农业局)
在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突出运用信用体系加强农资经营监管,形成信用管理长效机制。
25.运用农民信箱平台 提升产业致富农民(嵊州市农业局)
狠抓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并借助农民信箱网络体系,整合为农服务渠道,深化农技大师制度,加强农技人员管理,提高农技推广效能,促进主导产业发展。26.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虞市农经局)
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多途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7.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提升带动和服务功能(台州市农业局)
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搞好规范化建设,加强组织联合,增强对农户的带动和服务能力。
2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温岭市农业局)
从源头到市场的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9.创新服务机制 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天台县农业局)
围绕提升服务农业水平,以科技为重点,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改善农民生产经营环境。
30.立足高产攻关 坚持办方示范(黄岩区农业局)围绕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以办好示范方带动技术推广、带动单产提高、带动粮食稳定发展等。
31.提升应急水平提高抗灾能力(苍南县农业局)面对强台风袭击,强化农业防灾应急机制建设,狠抓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增强救灾能力,促进生产尽早恢复。32.求实创新 统筹发展 开创农机工作新局面(瑞安市农业局)
着眼农机化整体发展,实施农机化工程,狠抓先进装备推广应用,创新农机运作机制,扩大农机应用领域,提高农机应用效率和服务农业的能力。
第三篇:典型题目
典型题目:
1、“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维护祖国统一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3、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答:(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意义:A、“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最佳途径。B、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与成功,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C、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4、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即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参考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材料二:2003年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是“一边一国”,鼓吹要用“公民投票的方式解决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陈水扁的言论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材料三:2004年9月15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不将乍得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2300万台湾人民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连续第12次遭到挫败。
阅读回答问题:
(1)、陈水扁的言论为什么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
答:陈水扁的言论充分暴露了他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真实面目,企图分裂国家,把台湾同胞推向战争的边缘,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造成台海关系紧张。因此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答:A、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人民有能力自己解决台湾问题,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B、当前,在国际上有极少数国家和反华势力的做法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不断干涉中国的内政,特别是美国的介入,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对此我们要坚决斗争。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D、“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是
1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你谈谈这原则的认识。
答: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其意义有:A、“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最佳途径。B、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与成功,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C、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可见,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离不开“一国两制”的方针。
(4)结合上材料,谈谈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A、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E、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5)在维护台湾统一方面,我们青少年的职责是什么?
答:A、树立与祖国荣辱与共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对抗和否认中央政府领导、搞地方分裂的行为。B、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学习,奋发向上。C、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
5、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答:祖国的完全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6、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应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努力,尽量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发展是硬道理,要紧紧抓住发展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统一。
7、材料一:陈水扁坚持“台独”立场。2003年竟提出了所谓的“台独时间表”:2004年首次实施“公投”,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正式实施“新宪法”,使“台湾成为正常的完整的国家”。
材料二:①2005年4月26日—5月3日,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到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举行正式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
2005年5月5日,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抵达咸阳机场,开始了为时9天的大陆访问。
②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经过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这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出台,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1)读材料一回答
①、截至1999年12月20日,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得以解决的是什么?解决了那里?
(2分)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香港和澳门。
②、在中国的版图上,至今有“一子”与大陆隔海相望,那是什么地方?(1分)答:台湾。
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用历史知识加以说明。(至少说出三方面)(3分)
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因为实行“一国两制”,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有利于台湾的稳定与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更是符合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读材料三回答:
①、《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意义。(3分)
答:制定此法,把国家有关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有利于动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有利于遏止“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②、请你谈一谈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4分)
答: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B、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政府。C、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分裂,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D、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台独势力都是不得人心的。E、青少年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典型题目
1、某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有些自然村没有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力量薄弱,民间文化萎缩,还时有封建迷信、赌博现象发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差距大,劳动生产率较低。
请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几点建议。(9分)
2、天津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抓阵地、抓活动、抓文艺队伍、抓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匮乏,一些地方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泛起,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而发展现代农业,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3、201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味的特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的“读书月”,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芬村”,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等等,这些为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成了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深圳是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2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该地B镇举行了一次农民赛歌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下面是该镇两位农民观众对采访记者的谈话。
观众1:“我们收入不多,不敢奢望观看高雅艺术的演出。我们平时文化生活单调,往往靠喝酒、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有时能看场免费的大戏心里就很高兴。”
观众2:“现在唱的基本都是一些老歌,即使是新创作的歌曲,专门反映我们农民生活的歌曲也很少。”
结合材料中农民观众的谈话,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五篇:公务员面试典型题目——综合分析
公务员面试典型题目——综合分析2
1、【题目】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但是现在出现农村农民荒,你怎么看? 【题型】时政题型-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所反映的实际上就是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农业人口多却出现农民荒,这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过程的趋势,是由于现代社会发展之下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具体来讲就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一部分农民不用继续务农。但是该题目中的农民荒除了生产力的原因外,还有一些跟不均衡发展相关的因素,如农村自身发展不足导致农民外出、全国城市化建设迅速使农民工群体迅速扩大等。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农民荒”这一现象可能对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即这会形成农业发展不足流失人才的恶性循环,使农业发展持续受限,影响全国发展。最后,因为本题展示的内容属于一个现象,相对比较宏观,所以在解决问题环节,我们要抓住核心问题即农业的发展相对较为宏观地提出几点解决建议。需要注意的是,要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避免简单地站在农民角度去谈农民离家追求高生活或高收入等等个人想法。【参考要点】
1、这是我国由农业转向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促使产生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需要全面地看待这个现象。
2、农村农民慌的原因影响:一方面,这是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引起的,吸引农村人口到城市搞建设。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迫使农村人口到外发展。农村发展缓慢使劳动力外流,农村缺乏人力,导致农村发展更加缓慢,恶性循环。
3、解决措施:首先,政策上继续体现对于三农的重视。其次,继续加大财政方面对于农村发展的投入。最后,科技兴农,寻求用技术代替劳动力的方法。【参考答案】
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拥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农村方面的发展仍然是不可放松的。如今很多农村出现了农民荒,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它是我国工业化建设所促使产生的劳动力结构上的变化。
对于出现农村农民荒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这是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引起的。我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就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城市打工的收入和其他均要好于在家务农靠天吃饭,因此,建设城市和投身于工业化建设就吸引了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第二,农村发展缓慢也促使了农民离开农村转向城市。虽然近几年我国连续出台多个有关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但农村经济/ 7 总体发展缓慢的现象仍是事实。在农村,生产方式单一,收入低,保障不足,配套的建设和资源也薄弱,这些都迫使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寻找其他创收的机会。
虽然农村出现农民荒是国家发展形势的产物,但是,它会使农村发展陷入被动,恶性循环。农村的发展落后需要农民,而农民因为农村落后不愿留下,长此以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农村发展得不到解决,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整体的发展局势。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这一现象,并努力改变它。
首先,我国在政策上要继续体现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继续不断出台针对农业发展的促进政策,同时,要将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做精细,做到能够更简便的落实,更直接地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其次,要加大对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投入。农村各方面的落后,其根本还是在于缺乏资金,因此加大投入,将农村的配套设施建设完整,有助于使农民留在农村发展。最后,增加科技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比重。毕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大方向,所以我们也不能单纯只想让农民留在农村,而是要更主动地想一些让更少的农民发展更多的农业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快速发展农业,也可以解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其他领域的建设中。
总之,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在追求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农业的发展,关注农村的建设,关注农民的生活。
2、【题目】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落实此项政策。
【题型】时政题型-公共政策 【试题分析】
国务院推出的学生营养餐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它能够满足贫困地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日常所需营养,有助于提高其身体素质。但一项好的政策只有在执行过程中,落实到位,才能达成其原本设想和效果。这是题目给考生提出的思考方向和作答重点——如何落实学生营养餐计划,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学生身上。因此考生要灵活社会热点题作答的一般思路,弱化“分析问题”这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内容,以更切合题目要求,作答重点应落在制度执行、监督检查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惩罚上。【参考要点】
1、学生营养餐计划利国利民,但要关注实施过程。
2、做好信息公开,执行过程引入公众监督;专款专用,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加强监管体系建/ 7 设,加大惩罚力度。【参考答案】
国务院推出的学生营养餐计划,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满足贫困地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日常所需营养,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这样利国利民政策的推出也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服务理念,可以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因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我们也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政策只有落实到位,才能最终实现它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来为学生营养餐计划的实施保驾护航。
第一,做好信息公开,执行过程引入公众监督。
160亿元的财政拨款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是否真正惠及孩子,不仅关涉到国家政策的落实,还关涉到千千万万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对政府公信力的信心。因此,在落实这一政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确保每一分钱的使用都公之于众,接收公众监督。而且要将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代表的内部监督与以学生家长、社会媒体等为代表的外部监督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扩大监督范围。此外,午餐的配比和营养搭配也应进一步细化,以保证营养餐的标准化,便于接受公众监督。
第二,专款专用,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
专项拨款补贴,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专用资金中途被截留,不能完全到位。为此一定要切实加强管理,严管中央专款补贴,杜绝私自占用专项拨款以用于其他用途或者牟取私利,从而导致贫困学生少获得、甚至不能获得应得的补助。要建立独立账本,达到专账专用”
第三、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惩罚力度。
在营养餐计划实施过程中,把每一项的责任都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一旦中央补贴资金在落实期间,出现类似没有完全拨下去的问题,要严格查处,给予严厉处罚。同时,审计部门也要加大审计力度。”
3、【题目】国家发改委出台一个有关节能的通知,实行135法,要求公务员从家到单位上班一公里步行,三公里骑自行车,五公里做公交车,你怎么看? 【题型】时政题型—公共政策 【试题分析】
为在全民范围内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其中“节能减排政府机构行动”具体阐述了政府部门“绿色出行”的办法,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 7 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项规定为政府机构做好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切实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份实施方案应该只是一个号召性的文件,是一种倡导,具体落实,还需要各地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自己下大决心,加强监督。【参考要点】
1、公务员出行“135法”,是希望通过政府机构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2、公务员出行“135法”的提出,一方面减少了公务用车的使用,发挥了政府的示范和标杆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维护政府形象,为打击腐败做了有力的推动。
3、“135法”的落实还需要各地政府部门摆正心态,积极响应,细化文件要求,加强群众和媒体等外部监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公务员出行情况。【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为此国家发改委在“节能减排政府机构行动”的方案中提出公务员出行“135法”,是希望政府机构做好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切实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对此我深表赞同。
一方面,国家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135法”的提出减少了公务用车的使用,缓解了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城市拥堵做出了贡献。政府部门带头减少公务用车,发挥了政府的示范和标杆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
另一方面,公车使用存在费用过高、超标配车、违规用车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激化社会矛盾,“135”法为政府部门提出了简洁明确的措施,也从侧面控制公车使用、打击腐败做了有力推动。
然而,“135法”目前只停留在文件号召环节,在具体操作实施,保证节能效果,尤其是能否激发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自觉履行节能义务等方面没有保障。为此,各地政府部门还需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公车节能措施,细化文件中的要求,并适时公开公车使用情况,让群众和媒体监督公务用车的合理性。只要政府部门下定决心,严格赞着制度指导落实,就一定能够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公务员出行情况。
4、【题目】当前我国仍在种地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很少,新生代农民工一般不愿返乡务农,农/ 7 村后备劳动力大多也不可能留乡务农。很多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问题已十分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情况也很严重,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普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没人种地的严峻挑战。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时政题型—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农业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现在正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例如发展方式的落后,农村建设的薄弱等等。而这一道题的背景更有针对性地落在了农业发展面临的具体的问题上,即农村劳动力缺口的问题,反映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发展机会不均等。
现如今我国的各方面建设中,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农村。农村发展落后,比如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村基础生活服务体系滞后、农村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金融设置方面无法有效帮助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等等。此外,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面临的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地增加。所以或者是老一代为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或者是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再适应农耕生活,都最终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
本题需要考生从上诉这些现象中体会出更深层次的原因,要避免学员把“将劳动力拉回农村”当成本题的目的,要明确本题的回答目的是发展农业。同一背景下类似的问题很多,例如农村农民荒现象、老人村、妇女村等等。【参考要点】
1、农村农民荒现象从本质上看反映出的是农村发展滞后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
2、农民外出劳动是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劳动力,城市生存条件较好,以及农村发展确实落后。
3、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要制定更具体有效的帮扶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身努力发展,引入科技,创新发展,吸引劳动力回乡发展。【参考答案】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半数以上的农村人口。然而,现今大量的农村人口却并没有从事农业生产,青壮年纷纷外出建设城市。农村农民荒的现象若持续下去,作为国家发展基础的农业将受挫,我国整体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并加以改变。
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城市的建设吸引农村劳动力外出。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时期,如火如荼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出务工收入和生活环境都要好于农村,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其次,城市的收入和生活使农村务工者不愿回乡。来到城市打工的青壮年逐渐适应了建设城市的生活,厌倦了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于是更不愿返回家乡务农。再次,农村本身发展不足,留不住劳动力。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的模式与速度长久不变,但生活压力却也与日俱增,高强度低收入,落后的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迫使可以外出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妇女。/ 7 然而,如果农业生产环节发生了问题,务必会引发一系列有碍发展和民生的问题,例如食品价格上涨等。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必须抓住农村自身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只有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才有可能留住农村劳动力,建设农村。
要发展农业,首先细化政策、体现重视。在宏观重视的下要结合各地区、甚至村镇情况,出台最直接的最适合于这个地方的农业发展政策。其次,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关于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用于修路、建桥、通电、通网络、建学校等等,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好,为农业发展做好准备条件。再次,农村本身努力寻求发展。基层单位要努力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最有效的发展路线,努力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集思广益,多听年轻一带农民的意见,引进科技,努力打造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路线。
当然,重视农业的发展并不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将青年劳动力留在农村,相反,我们的工作重心是想办法让农村的发展速度能够与城市并驾齐驱,甚至超越城市。当城市和农村提供同样的就业机会,在农村和在城市一样可以有较好的收入和生活,我相信农村农民荒的问题自然就会解决。
5、【题目】现在大多数警察都在尽全力破大案、要案,但是对于盗窃自行车之类的群众案件往往是警力不足,群众认为这是现在警察不关心群众小案件的表现,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题型】时政题型—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中出现的警察都在尽力破大案、要案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考生应该予以支持。但是支持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群众所关心的小案件才更加贴近民生,同样需要警察予以重视。考生回答此题需要把握准题目的关键,即无论“大案小情”都需警察认真处理为群众负责。
案件办理是基层派出所的主要业务之一,而基层派出所每天面临的并不是什么大案要案,相反,更多是一些涉及到邻里纠纷、群众求助等小案件,如何办理好这些小案件,是我们基层派出所民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通过认真审题,会发现此题重点恰恰是群众对警察办理小案件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所以考生需注意回答此题的重点应该能对群众产生质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指明如何做才能真正体现警察的价值。【参考要点】
1、开篇破题交待清楚问题的本质,即无论大案要案还是群众身边小案都需警察认真对待,大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小案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
2、对题目关键点展开分析,小案不破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结合社会现实深入分析群众认为警察不关注小案的原因。/ 7
3、从政府角度出发,针对原因与题目本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参考答案】
人民警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等责任,必须在维护好国家长治久安的同时,也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破案是人民警察的天职,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应该在全力攻克大案、要案的同时,也能及时公正地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小案件,因为办好大案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办好小案则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关键。
大案、要案虽重要,但绝大部分警察实现职位价值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日常工作和许多细而多的小案件。办好小案件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善公安机关在群众心中形象的重要手段。如果忽视小案轻视小案,便会让小案件堆积如山,使群众失去安全感,也会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降低,严重损害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另外,小案虽小,可它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形成隐患甚至酿成大冲突、大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和群众的安居乐业。
现在有群众认为警察只关心大案却不关心小案,我想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大案要案往往涉及面广、影响恶劣、破案难度大,这就需要警察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并且大案、要案通常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其次,小案件矛盾纠纷复杂,取证困难,存在时间跨度长、纠纷错综复杂、涉及的人员比较多等困难,不容易在群众心理预期时间之内解决。第三,有一些警察存在畏难情绪,消极办案,在面对矛盾纠纷复杂、证据欠缺、事实不清的小案件时部分民警消极面对。第四,缺乏联动机制,化解困难。一些基层派出所面对一些小案件时,往往化解的主力是以公安机关为主,其他部门不能积极参与,这就形成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使得民警在处理案件时势单力薄,导致小案难破。
总之,警察尽全力侦破大案、要案,我们应给予肯定与支持,因为它印证了我们警察的上进心与责任感。但是在侦破大案、要案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身边小案。面对身边小案应做到:加强对于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群众的风险意识,将小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案件预警机制,提升反应速度,早介入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多部门联动,积极沟通,联合化解。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对警察工作的满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