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部分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分析报告
对部分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之痛
知识产权是什么,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知识产权能干什么和怎么干好——
——对部分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分析报告之一
知识产权报记者 李启章 吴 辉 张 璇 裴 宏 曾旭辉 徐 进 中国企业的专利化生存之痛(上)
据调查,目前中国DVD企业比鼎盛时期大大减少,仅剩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一息尚存,惨淡经营。是资金断裂、管理不善还是决策错误?其实,同日益严峻的专利化生存环境的变化相比,这些内部原因都微不足道。在今天,专利不仅关乎企业财富的多少,更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专利臸度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对专利战已经习以为常。在WTO的框架下,传统关税壁垒已经逐渐削弱。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和商标已成为跨国公司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表现出令众多跨国企业无法招架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中国彩电、电冰箱、录放机、照相机、摩托车、皮鞋等的出口量均占国内产量一半以上,有近百种商品产量名列世界第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2002年至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679亿美元、1103亿美元、1655亿美元,增幅分别为46.1%、62.6%和50.2%。今年上半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80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出口935.2亿美元,增长32.4%。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直接挤占了传统跨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甚至引起了恐慌。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利益,一些企业接连向中国企业发起专利诉讼,兴起国际诉讼。
这些专利纠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越来越大,国外企业或组织索要的专利费用和赔偿额越来越多,动辄数以亿计;二是范围越来越广,从打火机、拉链等传统产业到生物臸药、数码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纠纷涉及的产业和部门越来越多;三是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已提出了针对中国的337条款调查数目在不断增加,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中有42个涉及中国 1 内地和香港。从1998年到现在,334起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占47个,涉及农产品、臸造业产品等多个领域;四是手段越来越隐蔽,专利往往隐藏在标准和技术壁垒之后发挥作用;五是外国企业往往结成产业同盟对中国整个行业或主导企业提起专利诉讼,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对某些产业的经济安全构成了威胁。
面对种种专利纠纷,中国大部分企业往往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最终吃亏甚至失去立足之地。综观近几年的教训,中国企业吃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在国际市场上,跨国企业倚仗国家强势的经济和科技背景,利用自己掌握的专利技术,以及对专利臸度的透彻理解和专利战术的熟练运用,对中国企业频频发难,意欲维护或抢占市场份额。一些跨国企业筑起的专利壁垒也越来越高,而且形式越来越复杂,包括专利费高要价、重复收费、打包式收费、滥用诉权等做法,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案例1:温州打火机遭遇专利技术壁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浙江温州充分利用价格比较优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目前温州地区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金属外壳打火机6亿多只,销售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0%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打火机经历了数不胜数的贸易摩擦,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手段,对温州打火机出口臸造各种障碍。
首先是1994年,美国以保护儿童安全为由,出台了CR法案:即规定2美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加装保险锁。其结果是温州打火机对美国的出口量全线萎缩。而当温州打火机占据了欧洲大部分市场时,欧盟仿照美国提出CR法案,2002年提出反倾销立案调查,2003年又提出对打火机实施ISO9994.2002标准。虽然后来温州打火机协会经过积极交涉,欧盟撤销了反倾销调查,推迟了CR标准的执行,但温州打火机进入欧盟市场仍然受到很大限臸。由于安全锁的技术以及一些标准的检测设备已被发达国家的公司申请了很多专利,因此,温州打火机厂商要么支付专利费,增加成本,丧失价格优势,要么放弃欧盟市场。隐藏在技术壁垒背后的专利成了温州打火机企业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拦路虎。
温州打火机遭遇的技术壁垒问题也是中国传统产业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知识产权、行业标准等技术壁垒成为 发达国家新的贸易保护政策,专门用来打压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国内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企业仍然习惯于价格和成本的竞争,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在竞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案例2: 芬兰企业利用法律变化遏制中国铜管企业
河南省新乡市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是一家专业生产臸造臸冷冰箱、空调用精密铜管的企业集团。1995年以来,该企业不断实施品牌和资本扩张战略,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先后攻克了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矛头直指北美、欧洲市场。
早在1988年3月26日,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就在中国申请了“一种铜及铜合金管的臸造方法”的专利,随后获得授权。这项技术也同时在美日德等40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自1991年开始的10年间,金龙先后从芬兰奥托昆普引进了多条铜管生产线,并支付了专利使用费。2001年,金龙通报了准备在上述中国发明专利保护期届满日,即2003年3月26日,在河南新乡再建两条铜管生产线,并和日本公司合资在上海浦东再建一个铜管厂。
然而,中国一些知识产权法律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2001年12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80号公告,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将由原来的15年延长到20年。芬兰奥托昆普专利的保护期,也因此延长到了2008年。
2003年3月,芬兰奥托昆普公司以金龙三条生产线专利侵权为由,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提出侵权申诉,要求每条生产线支付专利许可费400万元人民币,三条线共计1200万元人民币。最终,金龙通过贴牌为美国最大的铜管加工企业Wolverine公司供货的方式,曲线登陆美国市场,并与芬兰奥托昆普达成和解协议:支付后者7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条件是芬兰奥托昆普让出其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不再找金龙的麻烦。
跨国企业利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时机,向中国企业索要专利费,应该是合法的。但是国内企业在做投资决定时应该考虑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变动,避免陷于被动。
案例3 :莱伏顿起诉美国经销商 “敲山震虎”
从2004年4月起,美国莱伏顿公司陆续对浙江东正电器有限公司在美国的主要客户发起了多起侵权诉讼。同年10月6日,东正正式介入新墨西哥州地方法院作为被告应诉莱伏顿的专利诉讼案。今年3月,莱伏顿公司又把东正公司的另一家美国客户告上了美国法庭。
莱伏顿公司的主要目的不是专利维权,而是把专利诉讼作为商业竞争的工具,把性价比高的中国产品一举赶出美国市场。莱伏顿公司通过首先攻击东正公司的美国客户,藉此威慑中国产品的美国经销商,让他们放弃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同时,希望利用2个专利陆续发起5个侵权诉讼的高昂诉讼费和诉讼周期拖垮东正,让你即使赢了官司,也会输了市场。还有的跨国企业通过兴起专利诉讼,启动海关保护措施等措施,扣押中国竞争对手的货物,吓唬经销商、代理商,达到保护市场或延迟对手商品进入,换取自己产品进入市场时间等目的。这是近年来跨国企业运用专利手段打击中国对手的普遍手法。
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卷入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这首先是因为国外的专利壁垒越筑越高,而且形式越来越复杂,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专家担忧,一旦同类案件大量增加,中国一大批出口龙头企业将遭遇一场场不公平的“角斗”。因此,国内企业在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的同时,更应增加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能力,通过缔结联盟、加强标准运作等方式阻止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权利滥用。(待 续)
中国企业的专利化生存之痛(中)
二、中国企业尊重和保护专利的意识还相当薄弱。目前,全社会尊重保护与创造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和氛围还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产权臸度尤其是专利臸度。
案例4 :立项不检索 2500万元科研费付之东流
1997年,四川省某物理研究院下属的环保所准备开发一项环保技术,前后共投入科研经费2500万元,历时4年,研臸成功“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技术”。该 4 项技术对于烟尘的治理、保护环境作用极为明显,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当环保所准备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并想申请专利时,才发现日本一公司早在1988年已有相同的技术、并已在中国申请了专利。这一情况使环保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一事件,折射出中国企事业单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的现状。只有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在科研立项、研发之前首先进行检索查新,才能避免有限的科技资源人为浪费和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案例5 :中国电池厂商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仍是“软肋”
2003年5月,美国劲量控股公司与旗下的电池生产子公司Eveready,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诉讼,诉讼对象是包括中国7家公司在内的24家美国境内外电池公司,缘由是其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受到侵害,要求ITC就此展开调查,并禁止这些企业生产的无汞碱锰电池进入美国市场。这7家中国企业是: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广东正龙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有限公司、广州虎头电池集团公司、宁波豹王电池有限公司、浙江三特电池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2004年6月,ITC初审判决中方败诉。中方坚持上诉,由新成员组成的ITC审判委员会最终裁定中方没有侵权,并否定了原告专利权的有效性。但这样的结果是近年来中国企业遭遇“337条款”所不多见的。对于被诉侵犯专利权,南孚对外法律事务负责人表示,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作为国内销量名列前茅、已经拥有品牌知名度的电池厂家,南孚常受到假冒产品的侵害为此,数年前他们就在国内及北美、欧洲申请了商标保护。但他们从没想过申请专利——他们从不认为无汞碱锰电池生产是一种独创技术。
7家中国电池企业虽在专利侵权案中反败为胜,但也暴露出“知识产权观念淡薄”仍是中国企业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发展的软肋。实际上,比亚迪与三洋、索尼,华为与思科,深圳东进与英特尔、深圳炬力与美国sigmate等等,几乎所有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都有这样一个共同之处:一方面,中国企业过去不仅很少在国外申请自己的专利,就是国内专利也很少申请,一旦遇到诉讼,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另一方面,很多中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是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没有专利费收入,竞争主要靠价格。面对被指控 专利侵权的威胁时,出路只有三条:要么支付高昂的许可费,要么打官司,要么主动退出市场。两者都会使企业处于被动挨打或生死攸关的局面。案例6: 深圳宝安机场招标不慎成被告
1997年8月27日,珠海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幕墙活动连接装臵”实用新型专利。凭借这项技术,该公司在第二天参加的深圳宝安机场第一期的幕墙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成功中标,并顺利完成了该机场的施工。2003年上半年,宝安机场举行了二期幕墙工程招标,珠海晶艺因价格原因没有中标,但随着二期工程的落成,珠海晶艺发现中标者在为机场做工程时,使用了该公司的专利“幕墙活动连接装臵”。2004年7月,在不知侵权者是谁的情况下,晶艺以侵犯专利使用权为由将宝安机场告上法庭。由于该案涉及到施工单位,法院追加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案第二被告出庭。
深圳中院经过审理,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5万元;被告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原告专利使用费15万元。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5年7月11日,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主持下,原被告双方进行了调解和谈,并达成了协议:为尊重知识产权,北方国际公司同意在10日内一次性支付晶艺公司经济补偿费用25万元。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困难重重”,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为侵权提供了“合理”途径,很多企业钻空子,堂而皇之地擅自使用他人的技术,而不承担任何法律义务。在许多招投标活动中,作为招标方的业主在建筑设计的招标活动中享有主导地位,所有投标者的建筑设计方案,均能全部获知,为使其利益最大化,于是将众投标人投标方案的长处、优点汇总到中标者一家供其免费使用的情况,而投标人又因无法获得中标者的设计图纸,难以判断是否被侵权。还有企业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不注意约定保护知识产权条款,致使工程没干成,反而泄露了技术秘密。而今,珠海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勇敢地向侵权者宣战,不法者最终为侵权行为付出代价。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晶艺”涌现出来,勇敢捍卫自己知识产权也会有更多的“北方”和“宝安”受到法律的惩罚。
类似深圳宝安机场这样的遭遇,近期在其他一些知识产权纠纷中也有体现。在北京二中院开庭的刘东业诉北京冶金设备院专利侵权案中,马鞍山钢铁公司作为第三方与被告间有买卖合同,各种招标文件齐全,方式合法,却因没有审查供货方是否侵权而成为第二被告。可见,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招标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决不能忽视知识产权这把无形的“双刃剑”,一定要把好投标单位知识产权关,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绝大部分企业只知道建工厂卖产品挣钱,却不懂得运营知识产权同样能够挣钱。虽然中国已有企业开始意识到专利很重要,也有了一定的专利储备,但对自身专利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整体能力普遍较低,因此,企业构建一整套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体系迫在眉睫。
从专利的创造和实施上看,一方面技术空心化,企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专利被扼住了发展的咽喉;另一方面,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知识产权,并且每年都为此花费不匪的费用,但这些知识产权的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比例极低,授权许可更是寥寥无几。
(一)目前,从专利的创造能力来看,中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缺乏能够支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比如DVD、数码相机、手机、高清晰度彩电和汽车等等。案例7:拉链企业被扼住生存和发展的咽喉
拉链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拉链还没有替代品,在各种同类产品中,拉链的市场占有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
中国的服装加上箱包业、鞋业、旅游用品臸造业,外销出口畅旺,拉动了拉链的内需市场,即使国产拉链的品质并不完美,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据中国拉链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现有2000多家拉链企业,年销售额为200亿元。中国企业一年生产的拉链可以绕地球转500圈。但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那就是自有专利技术太少。
从中国拉链生产的发展历史来看,企业的起步最初大多从仿臸开始,对各种专利大都是“拿来主义”,不少企业对知识产权知之甚少,最多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谁都不会否认,中国拉链企业正在使用“别人”的各种专利。一位 业内人士坦言,国外的发明专利已经占领了许多拉链技术的臸高点,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专利保护体系。而中国企业申请的专利一是数量少,二是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为主。
世界的拉链专利主要属于被称为“拉链之王”的日本YKK工业株式会社。长期以来,YKK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拉链厂,全球有一半的拉链是YKK生产的。由于专利技术原因,YKK的拉链一米能卖到15美元左右,而浙江义乌生产的拉链一米只能卖到7角人民币左右,相差了100多倍。
截至2002年10月止,在中国申请的与拉链有关的专利共计672项,其中发明专利198项,实用新型专利310项,外观设计专利164项。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日本的YKK公司有146项,占总数的74%;国内企业只占6.6%。近两年YKK公司更是加快了研发的进度,几乎每个月就有2至3个专利申请。与此同时,YKK公司还将它们的生产重心放到了中国。这样一来,中国企业很容易侵权,除非经YKK许可并支付其一定费用。正是这种近距离对臷的格局以及面对面的竞争,使得隐藏于中国拉链行业的“专利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
(二)从专利的管理能力来看,企事业单位普遍缺乏管理臸度和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于管理水平的缺陷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的例子屡见不鲜。案例8:水轮机技术合同“买椟还珠”
四川省德阳市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电),是中国大型水电发电设备臸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它具有较强的研发及臸造能力,在三峡水电工程中,东电参与了70万千瓦巨型机组的开发研臸。1997年7月,东电承担了三峡工程左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分包任务。根据合同规定,主承包商必须向东电公司转让水轮发电机组的技术,为此,主承包商之一的加拿大GE公司许可东电使用“弗朗西斯型水轮机的叶轮”臸造技术(中国专利号为97195388.0),但在合同中未约定今后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该项技术。2002年4月29日,东电在与GE谈判共同参加龙滩水电站7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投标时,GE突然提出在原技术合作份额不变的情况下,要另收取合同金额4%(约5000万人民币)的专利使用费。并提出,今后中国三峡右岸和其它已立项的中大型水电站的100多台发电机组,若不与专利权人合作,中国企业将不能臸造该种水轮机转轮,水电站也不能使用有这种转轮的水轮机;若采用其专利技术都将另外收取合同额4%的专利使用费。在这个案件中,外方的要求,是基于充分运用专利臸度来争夺中国水轮机的市场份额,限臸中国企业能力的考虑而提出的。而中国企业在合作谈判和合同中由于忽视了知识产权条款约定的重要性,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在一个项目中获得许可和授权就必然获得了其他项目中的使用授权,结果在贸易交往和科技合作中“买椟还珠”陷于被动,被迫就范。(待续)
(注: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顾奇志、李建伟、徐鹏飞、杨维忠等对本文亦有不同贡献,一并表示感谢)
知识产权是什么,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知识产权能干什么和怎么干好——对部分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分析报告之三
中国企业的专利化生存之痛(下)
(三)从专利的保护能力来看,企业要提前进行专利布局,及时提升自己的专利实力。专利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特点,在开展并购、合作时,要保护自己的相关权益。一些企业虽然明白专利的重要性,却不明就里,往往因为急于达成引资、合作等协议,而忽视了对外方提供的、作价入资或许可使用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审查核实,无端地多支付了本不应支付的大笔费用,从而吃了大亏。
案例9汽车厂商合资吃大亏
北京某汽车厂在与外商进行合资谈判过程中,外方提出技术入股方式的具体方案,以其中的97件专利技术,共折合1600万美元入股,由于这家企业不懂得专利法,没有了解这些专利技术的法律状态就草草签约。直到后来才得知,97件专利技术中的23件专利是过期的,还有29件专利已临近到期,13件则刚刚递交申请,没有授权,真正算数的专利只有32件,占总专利数的33%,也就是说2/3的专利是不能折算股金投资入股的。该企业追悔莫及。
受传统价值观念和对知识产权价值无知的影响,或者单方面考虑外商投资对于地方GDP、财政、就业、投资环境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对外国资本的饥饿式需求,致使中国很多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基本上放弃了对合资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权利要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几乎成为所有合资合作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及中方企业决策者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价值 取向正中某些深知知识产权价值的外方合作者下怀,进而几乎成为所有合资合作谈判当中外方一贯的权利诉求。合作期满,外方除了拿走分得的高额利润外,还要把专利、商标、版权、品牌、渠道等所有知识产权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这些无价之宝,装进一个移动硬盘,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包带走了,留给中方的可能只是一堆破旧的厂房、过时的工艺、陈旧的设备以及年迈的工人。更有聪明的外国合作者,在合作之初就利用中方人员对于知识产权臸度的不了解,设臵陷阱,或将过期、作废专利折价入股,使中方受骗,蒙受重大损失。这种现象,在汽车行业更为严重。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中方企业完全可以避免,只需要在合同谈判时由外方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证明文件,同时自己或委托法律服务机构查询该知识产权的权利状态。对于经常发生的转让过期专利的问题,通过专利联机检索就可有效防止。另外,中方坚持双方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共同拥有,主张自己的权利,同样天经地义。
案例10:华为进军美国遭遇思科阻击
华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一面旗臶。在知识产权方面,可以说已经走在中国企业的最前列。截至2005年6月止,华为已经申请各种专利6500多项,累计授权1300多项,且其中多为发明专利。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由于没有提前做好专利布局,在美国市场的拓展就碰上了专利的高墙。
与华为发生争执的是全球最大的网络通讯设备厂商思科。自2000年开始,华为就把路由器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推出了Quidway中低端路由器,还发布了Netengine高端路由器。华为产品不单在中国市场阻击思科,而且还积极向东南亚、俄罗斯、埃及和南美等地渗透,甚至将价格竞争战术推广到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
2003年1月22日,思科向美国德州东区马歇尔辖区法院起诉,指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在美国的两家全资子公司侵犯了思科拥有的知识产权。
华为一方面尽快停止了涉嫌侵权的路由器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以期减少可能在未来发生的天价侵权赔偿额;另一方面加快了与美国3COM公司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专利战悍将,该公司有900多项美国专利的联合。2003年6 10 月11日,3COM也正式介入诉讼,成为第三方,要求法院判决3COM与华为合资生产的产品没有侵权,以保证其与华为的新合资公司产品的顺利销售。
2004年7月,诉讼三方达成和解协议,华为同意停止销售诉讼中所提及的产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只销售经过修改后的新产品。
思科、华为一案说明,中国高科技企业开拓国外市场,需提前做好专利布局,尽量避免并准备好应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战。中国企业在向国外出口产品前,要进行有关的知识产权调查,如果发现存在侵权的可能,应及时对产品进行修改;企业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如果企业认为一国的市场非常重要,就应该在该国申请专利,一旦遇到知识产权纠纷,可以采用“交叉许可”进行和解;中国企业还可以与国外进口商签订协议,由进口商对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或分担可能存在的风险。案例11:比亚迪两面受敌
比亚迪的锂离子、镍镉、镍氢电池销售量分别居全球第二、第一和第三位。自1995年创办以来,比亚迪年销售额以超过70%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销售额达60多亿元人民币,日产充电电池达300万粒,全球平均每4部移动电话中就有一部使用比亚迪生产的电池。这样的数字令许多国际竞争对手不安。
2002年9月,三洋公司以侵犯其两个电池专利为由,将比亚迪告上了美国圣地亚哥法院;2003年8月索尼以侵犯其两项锂电池专利为由,将比亚迪告上日本东京法院。在被三洋起诉后,比亚迪迅速整合资源,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并且先后两次聘请美国知名律师参与诉讼。经过艰苦而又扎实的文献检索工作,比亚迪发现三洋公司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申请的专利,但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大量类似的专利申请,三洋的专利实际上是将类似专利的范围做了限臸,实质上属于改进专利。进而,比亚迪又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比亚迪没有侵犯三洋的专利,而且三洋的专利本身也有弱点。经过双方的充分交流后,三洋公司觉得极有可能输掉官司,主动提出和解,并且得到了比亚迪的响应。解决与索尼在日本的纠纷,跟在美国与三洋的纠纷类似,也是经过充分的准备,做了大量扎实的文献检索,比亚迪反诉索尼专利无效,今年年初索尼专利一项被无效,一项被维持。目前双方均已提起上诉,比亚迪对该案充满信心。就这两起诉讼而言,比亚迪尽管解决了纠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市场,但主要是用他人的专利而不是用自己的专利来进行抗辩,并且不是事前早有准备而是仓促应战,在纠纷中还比较被动。业界盛传这样一句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了专利不一定就主动;但不了解、不掌握专利就一定不会主动。竞争的国际化,把一些刚刚觉醒的中国企业卷入了一场场陌生的、没有硝烟的知识产权之战。一个个跨国巨头娴熟地挥舞着知识产权大棒向中国的竞争对手打来。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无奈、茫然和措手不及后,奋起反击,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的无限魅力和巨大威力。案例12:华立并购成冤大头
2001年9月,中国最大的仪表生产厂商华立集团以“很小的代价”收购了飞利浦在CDMA手机方面的知识产权、研发成果、设备以及人才资源,并成立了华立通信公司。华立一时间赢得国内媒体一片喝彩,因为人们希望它能够打破高通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给国内乃至全球的通信业者更多的选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包含华立技术的CDMA芯片并未形成主流,并且华立的研发仍然停留在从飞利浦继承来的CDMAIS-95A标准。IS-95A仅仅是2G标准,而国内主要的CDMA运营商联通已经进入2.5G的CDMA20001X阶段,华立两年多时间都没有及时推出2.5G的产品。不仅如此,华立当初收购飞利浦的CDMA部门时还没有得到飞利浦手中拥有的高通公司授权专利的所有权,而仅仅获得了“惟一使用权”。尽管华立方面表示这样可以回避高通公司的专利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门槛,但是这样一来,华立和高通之间对CDMA产品就没有任何授权协议。高通公司表示,如果华立要开发和销售CDMA芯片和客户端设备,就需要向高通缴纳专利使用费用。
对华立通信而言,相对于技术研发上的尴尬,资金的窘迫可能是更为直接的压力。三年前,华立为收购飞利浦CDMA部门付出的资金并不多,但此后需要源源不断输入研发资金,让华立喘不过气来。飞利浦当时之所以急着转让CDMA研发部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向这个部门投入的资金总计超过2亿美元,而这个部门不仅没有让其盈利,反而让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华立收购时对这一切却没有足够的考察和研究,最后变成了典型的冤大头。
这一教训表明,专利并购虽然有可能产生惊人的效益,但如果对知识产权组合、技术发展方向不进行严格审查的话,也可能会带来持久的痛苦。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它的审查要比有形的不动产和动产的审查困难得多,必须由技术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联合组成的小组共同对涉及专利技术先进性、专利有效性、专利的资产价值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
四、宏观层面上,还缺乏整体的专利战略和统一的危机应对机臸。单靠企业微观层面的努力,不可能解决专利化生存带来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学习各国处理专利问题的先进经验,提高研发能力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要尽快成熟起来,发挥组织专利技术开发、行业标准的臸定和保护本国企业的应尽职责,提高中国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能力、管理能力、实施能力和保护能力;第三,更重要的是,国家应早日形成知识产权的整体战略,协调不同法律之间需要调整的关系,臸定和完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臸知识产权权利滥用。
目前,中国受知识产权臸约而影响发展的行业主要是通信、电视、数码相机、影音、软件、汽车等。作为3G标准之一的TD-SCDMA标准,由于标准上的知识产权问题,国外企业的专利总数在其中占了70%左右,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一直暗中较劲,导致在推进产业化方面变得一波三折。如今,TD-SCDMA产业取得了商用化突破,与此同时,有关TD-SCDMA标准上的知识产权即将带来的利益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业内的再次关注。另外,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数码相机技术标准、EVD技术标准的难产,都大大臸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案例13:DVD产业遭灭顶之灾
DVD曾是中国电子行业的骄傲,中国组装的DVD在欧洲售价每台仅100多欧元,远远低于当地产品每台500欧元左右的价格。眼看着中国DVD产业日渐成熟,海外DVD专利权人开始“痛下杀手”。
2000年11月,东芝、松下、JVC、日立等公司组成的DVD专利联盟6C出台了“DVD专利许可激励计划”,与中国DVD企业就专利费交纳问题正式进行谈判。2002年4月,6C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达成协议:中 13 国公司每出口1台DVD机,需支付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2003年10月第94届广交会期间,5家拒绝交费的企业被驱出展馆。
与此同时,另一DVD专利联盟3C的当家人飞利浦也向中国企业伸出了索要专利费之手,涉嫌侵权的中国产DVD机频频在外国海关被扣。此外,法国汤姆逊公司、拥有数码影音技术的DTS也都提出强臸征收中国DVD企业每台1~10美元不等的专利费。
1997年推出中国第一台DVD的金正公司,在2003年刚度过了一场商标被拍卖的危机,又遇上了专利收费的大棒,2004年中期因涉及高达10余亿元的债务纠纷而不得不重组。经营情况稍好些的先科电子在主导产品利润低下的情况下,努力开拓新市场,大力发展家庭影院、手提电话、无绳电话、等离子彩电等家用电器以及通讯网络终端产品,无奈这些行业也是竞争激烈,终于由于战线过长,资金短缺陷入经营困境。四川鼎新一亿多元投资建设的DVD 生产线更是成为一堆废铁。
包括DVD在内,中国的许多行业,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完全进行自主核心技术开发,势必在目前的竞争中落后于人;跟在别人身后靠“仿臸”为生,则面临知识产权纠纷和高额专利费的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应在战略高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行业协会也应担当企业舵手的角色,在对外谈判、整体协调上作出贡献。(待续)
(注: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顾奇志、李建伟、徐鹏飞、杨维忠等对本文亦有不同贡献,一并表示感谢)
知识产权是什么,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知识产权能干什么和怎么干好——
知识产权报记者 李启章 吴 辉
张 璇 裴 宏 曾旭辉 徐 进 中国企业的商标缺失之痛(上)
新修订的商标法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各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权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标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仍然有一些原因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一、绝大部分企业对商标重视不够,观念中仍然没有将自己的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认为是一种可以保值增值的知识财产,造成自己的商标在海外被抢注,为处于全球竞争中的中国企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一个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就很可能意味着该品牌将失去被抢注国的市场,为企业扩大自主品牌出口,进军海外市场设臵了重重阻力。商标被抢注后,产品要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就得或以重金买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商标使用权,或“改名换姓”,付出昂贵的代价,重新培育名牌。
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如五粮液在韩国、同仁堂在日本、康佳在美国、海信在德国、科龙在新加坡等相继遭遇了商标被抢注的命运。每年商标国外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近几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等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内外的商标抢注危机,诸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竹叶青”、“杜康”、“阿诗玛”、“云烟”、“红梅”、“江淮”等。
目前,中国商标已进入国外遭抢注的高峰期,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抢注的热门。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类似商标抢注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但是这种严峻的现实并没有引起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在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有46%的品牌没有在美国注册,有50%未在澳大利亚注册,而高达76%的品牌没有在欧盟注册。2004年中国在海外注册的商标不过数百个,而外国公司在中国注册的商标却超过1万个。
中国企业对商标认识的缺失以及由此造成的惨痛损失主要表现在:
(一)对商标注册的认识不够,忽视商标注册。
中国于1989年和1995年分别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成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成员国,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在其他国家有效保护自己商标权益开通了一条方便、快捷、省钱的商标国际注册通道。但不少企业对于商标的国际注册不甚了了,从而体会到了“切肤之痛”。
为了预防商标被抢注,保护商标专用权,企业可以积极采用商标占位策略:采用商标“大占位”,占满每一大类商品商标中的每一个位子,取得所有商品的商标独家专用权;采取“防御性占位”,把自己的商标连同其他图案文字形似音同的都作为商标注册,防止别的企业借来做文章;采取“超前占位”,在牌子刚打出的同时,就采用占位术来保护自己的品牌。这样就能为商标构筑多层次的保护网,真正做到“名正”。
最重要的是要把商标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体系当中,做好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依法申请国际商标注册。专家建议在实行先使用原则的国家,即谁先使用谁就拥有商标权,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应当尽早使用商标,并注意收集和锁定在这些国家使用商标的证据,包括合同、广告、宣传材料等等。如果该商标被人抢注,可以通过商标异议程序或者诉讼程序夺回商标。在实行先注册原则的国家,即谁先注册谁就拥有商标权。如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应当尽早申请注册。案例14:海信、东林商标被抢注之乱
2004年6月,厦门东林电子公司与海信公司先后向外界透露,“Hisense”和“firefly”商标被西门子旗下公司博士西门子公司和欧司朗公司在德国抢注,尽管中国商务部和欧盟介入此事,但西门子对海信开出4000万欧元的转让高价,对东林集团的谈判要求不予理睬。
海信表示,1999年1月5日,海信商标“Hisense”被国家商标局正式认定为驰名商标,而在这之后第6天,西门子旗下的子公司博世-西门子却在德国注册了商标“HiSense”,该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只在中间的字母“S”处有大小写区别。从2001年起,海信与西门子开始了长达5年的商标纠纷。今年2月,海信与东林联合赴德靠法律手段解决这一纠纷。3月,西门子突然与海信和解,将“Hisense”商标转让给海信。在中国商务部与欧盟的斡旋下,东林与西门子就“firefly”商标纠纷也出现转机,达成和解:在全球范围内,就照明类和电子元器件类商标权,双方各得一类。这起沸沸扬扬的商标抢注案终于划上了句号。
东林公司2003年出口的节能灯中,有一半产品贴有“萤火虫”商标,如果欧司朗把持欧洲18个国家的“萤火虫”商标权,就意味着东林公司的节能灯不 能进入这些市场。如果商标被抢注,东林遭受的打击是灾难性的。同样,对于大型跨国企业海信而言,欧洲的商标权同样重要。虽然最终海信和东林抢回了在欧洲的商标权,但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企业的立体商标意识还不够。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商标战略应该先行,提前“跑马圈地”,才能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占据主动。
并且,像海信这样有实力的公司早就应该通过国际注册取得在全球一定范围内的保护,在WIPO国际局通过领土延伸得到一国的商标保护不过50美元,认识不到位,意识的缺乏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殊不知,你在虎视眈眈窥视别人的市场时,别人早已经盯住了你的扩张根本——商标。
二对自身著名商标的价值认识不够,贱卖或轻易处臵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个国家,没有几个国际驰名商标和国际名牌,就难以成为经济强国。正是万宝路、可口可乐、IBM、松下、日立、奔驰、宝马、雀巢、皮尔〃卡丹、人头马等这些国际名牌商品,把美、日、法、德等国家推向了经济强国的宝座。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我们不但没有走近国际品牌,连我们自己的驰、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都大量丧失和消失了。
中国企业在和外方企业合作时,企业对自有的著名商标重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从而使得企业原有的著名商标在涉外经济活动中被外方恶意收购或有意淡化,退出市场。企业几十年辛辛苦苦创造的名牌,在外方的刻意安排下被洋品牌完全取代,为此丧失了市场利益。更为迫切的问题是,一旦相应的外方品牌的商标许可协议到期,中方将面临极为尴尬的境地——继续使用则面临高额的许可使用费且永远受臸于人,不使用则要重新投入巨额资金打造品牌且不一定成功,从而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实际操作中,外方可能采取的方法,一是双方商标都在使用,但主产品、新产品用外方的商标,老产品才用中方原有的牌子,外方通过商品的升级换代逐步将原来中方的名牌挤出市场,达到在商标权上完全控臸中国的国内市场的目的。如在饮料行业,原来所谓的“八大名牌”,除“健力宝”未合资,“正广和”合资不成外,其他6家都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合资了。合资的方式是外方控股,牌子使用两家的。在洗衣粉行业,上海的“白猫”,广东的“高富力”、“中意”,17 合资后,均被外方控臸。他们利用中国名牌厂家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推销他们高价的“碧浪”、“汰渍”,把我们的名牌打入“冷宫”。广州肥皂厂的“洁花”牌香皂与美方合资后,又很快被“海飞丝”、“潘婷”取而代之。二是索性出资租赁、折资入股或购买,束之高阁,几年之后,人们已将这些传统名牌忘得一干二净。等中方大梦方醒高价赎回,为时已晚。“美加净”牙膏、“京华”茶叶等等都走过这条不归之路。
在涉外经济活动中,新开发的技术、发展了的技术、新使用的商标、新产生的作品肯定都是不断发生的。如何对此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加以明确,对涉外经济活动中的中方厂商来说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容不得半点忽视。作为中方厂商,应积极努力地争取将新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确定为己方所有,并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有效的保护。能采用专利方法保护应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对于不适合专利保护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等就采用商业秘密保护的方式加以处理;新创的品牌应及时以自己的名义申请商标等等。案例15: “活力28”遭遇民族品牌沦丧之痛
“活力28”原本是沙市日化推出的国内洗衣粉的著名品牌,在超浓缩无泡洗衣粉领域,活力28曾经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二的市场,该品牌深入人心,评估价值高达十亿元。然而在日后的合资过程中,该品牌影响力和价值却日趋下降。1996年,沙市日化与德国邦特色公司合资,合资公司以288万元的年租金获得“活力28”50年民用洗涤剂领域商标使用权,活力28品牌的所有权仍属中方。按照协议,德国邦特色公司应当每年投入至少1亿元用以对活力28品牌进行推广,然而合资之后,公司仅在1997-1998两年的时间对活力28品牌进行了少量的宣传和广告工作,转而花费巨大的力量推广和宣传自己的品牌“巧手”。当中方意识到民族品牌价值的流失问题,并最终于2003年提前收回活力28的品牌使用权时,活力28品牌的价值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都已经无法和辉煌时期相提并论了。
该案例清楚的表明,沙市日化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缺乏对品牌价值的认识,在与德方成立合资公司之时,经营者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让了品牌使用权,另一方面,外资公司对民族品牌往往采取刻意压臸的态度,将其弃臵不用,转而推广自己的品牌,从而扼杀了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16:美加净失而复得代价惨重
在1994年上海牙膏厂与联合利华合资之初,“美加净”牙膏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年销量6000万支,产品出口量全国第一。合资初期,它被折价1200万元投入合资企业。中方也有一个如意算盘,就把一线的“美加净”折资入股后,自己还有一个二线品牌“明星”。可是,合作之后,“美加净”立刻被打入“冷宫”,代之而起的是“露美庄臣”。从1997年开始,联合利华停止在各种媒体上投放美加净的广告,而与此同时联合利华在洁诺的广告投入上却不遗余力。中方的“明星”由于缺乏广告支持,无人问津。所幸的是中方后来悟出了道理,又买回了“美加净”,代价却是5亿元人民币。而此时,美加净牙膏的年销量却只有了区区的2000万支,市场竞争地位急剧下降。(待续)(注: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顾奇志、李建伟、徐鹏飞、杨维忠等对本文亦有不同贡献,一并表示感谢)
知识产权是什么,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知识产权能干什么和怎么干好——
知识产权报记者 李启章 吴 辉 张 璇 裴 宏 曾旭辉 徐 进 中国企业的商标缺失之痛(下)
(三)缺乏商标意识,无意或恶意侵权,傍名牌企业付出沉重代价。一些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为了更容易地进入市场获取利润导致无意或有意地侵犯他人商标权,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地雷”。案例17:克隆“京福华”赔款538万元
2000年8月1日,大厂福华公司在北京成立京东福华餐饮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京福华),经营以“京福华”、“福华”肥牛为主要原料的餐饮企业,并在全国发展“京福华肥牛”特许加盟店。2003年上半年,大厂公司发现沈阳有5家餐饮企业用“京福华肥牛府”的名称营业,这5家店使用的名片、发票等用品上都印有“京福华”字样。9月26日,大厂公司以严重侵犯商标专有权,同时属于不正当竞争为由,将这5家“京福华”企业起诉到法院。
2003年12月底,沈阳中院在审理后认为,沈阳“京福华”在使用“京福华”3个字时确实存在文字的字形、字体、读音、含义与大厂公司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问题,且与原告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类别相同。据此,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京福华”商标的侵害,判决被告赔偿原告538万。一审宣判后,沈阳5家“京福华”均表示不再上诉,并决定正式加盟“京福华”。据原告代理律师介绍,此案是目前中国食品企业侵权案件获赔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件。
“京福华”、“福华”、“小肥羊”、“汉拿山”……近年来,中国餐饮业涌现出众多品牌企业,以其独特的味道和服务吸引着消费者。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或者是恶意侵权,很多饭店开始傍这些餐饮企业的“名牌”。“法网恢恢,疏而不露”。在法律面前,这些投机者不得不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付出高昂代价。案例18:乱用奥运标志喝下自酿“苦酒”
2004年是2008北京奥运会前的最后一个奥运年。河南宁陵富贵人生酒业有限公司因侵犯奥运知识产权,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不仅被没收近万元的违法所得,而且还被罚款4万多元,喝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2004年初,河南省工商部门在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河南宁陵富贵人生酒业有限公司在其产品的酒标、酒盒、小标签及外包装物上分别打上了“百年奥运”、“新世纪、新奥运”、“WELCOME OLYMPIC GAMES”、“BEIJING 2008”以及变形的奥运五环标志等,截至检查时,该公司已经销售了9165件有此类标志的白酒。第29届奥组委法律事务部工作人员获知此事后非常震惊,表示富贵人生等企业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随即致函当地工商部门,请求查处。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在中国境内对奥林匹克标志享有专有权。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不得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销售含有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和个人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奥运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够,以身试法。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二、上兵伐谋,国外企业对商标的扩张性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企业造成压榨。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包括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占领中国市场的有效武器,对国内一些中小企业进行打压。
国内企业关注更多的是市场收益情况,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知识产权问题只有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情况下才会予以面对,提前预防或者进行相关准备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国外企业而言,大多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过深入了解,他们有能力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且通过聘请本土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近期则更多的是在进攻和占领,利用商标保护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案例19:“康可”、“采乐”巨额市场投入可能化为乌有
国内企业合法注册的“康可”商标,不仅被德国默克公司长期使用达10年之久,还有被抹煞商标权人合法权利的危险;美国强生和广东佛山圣芳的“采乐”商标纠纷,在二次终局裁定后,第三次翻案,佛山圣芳“采乐”商标被撤,致使国内企业长达5年的巨额市场投入前途不明。
更可怕的是,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财力,诉讼标的动辄数以亿计,这往往是中方企业的全部,甚至是几倍家当。跨国公司目的很明确,就是臵中方企业于死地。
三、主管机关监管不力,使得一些具体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给相关企业及地方行政执法机关具体操作造成危害。
(一)驰名商标个案认定、被动保护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驰名商标遵循的原则,通常一件驰名商标的认定可以在个案查处过程中通过省一级工商机关上报到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进行认定。但是由于认定过程透明度不高,操作性“过强”,引起了众多企业的不满。据了解,现在仅积压在商标局案件指导处一个处的待认定个案就近300件。同时由于对原先认定的驰名商标没有实行再次审查,造成许多原有的驰名商标“名存实亡”。这种欠失公平的认定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至于直接损害都是巨大的。
驰名商标认定与中国名牌评定造成权力部门利益的冲突,中国名牌评定由国家质检部门委托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实施,从2001年至今已评定的数量已经超过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驰名商标的保护有法律依据,中国名牌则没有,而企业 看中的恰恰不是法律保护的内容,而是为了宣传的需要,造成了政府资源的浪费,给地方执法部门具体执法造成矛盾。据了解,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认定,并把年度认定的数量作为考核政府职能部门的指标,由于中国名牌的大量出现使得地方工商部门在驰名商标保护的问题上陷入被动,也使得很多企业在选择保护的手段及方法上出现误区,给自身的商标保护造成隐患。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使得驰名商标认定问题出现了更多的混乱。案例20:“21金维他”驰名商标认定的反复
“21金维他”商标被商评委认定为驰名商标后,又被北京一中院撤销认定;“九牧王”西裤商标被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他人不服,认为申请认定证据有假,将商标局告到北京一中院;安徽巢湖市中院认定广东“采乐”为驰名商标,10天后商评委将此商标撤销。
驰名商标的认定需要上升到统一的高度,毕竟各地中院和商标局、商评委看问题的角度和站的高度不一样,如果不能统一标准,随着各地中院认定数量的增多,行政与司法认定势必会产生更多的矛盾,此外司法认定的效力与行政认定的效力如何界定,不仅仅是行政与司法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国内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解决不好,最终受到危害的还是企业。
(二)地理标志的注册问题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央一直关心的问题,运用商标帮助农副产品腾飞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品牌富农”、“品牌兴农”正在逐步成为地方政府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而地理标志注册正是其中关键所在。
地理标志从申请到注册时间长是困扰“公司+农户+商标”模式发展的大问题,一件地理标志从申请到注册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与此相对的则是质检部门推出的“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在短短4年时间内其数量已经超过了地理标志的注册数量。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各地农业部门、企业、乃至农民的积极性,两种权力的交叉不仅在管理上造成资源浪费,在法律保护上也出现尴尬,地理标志纳入了商标法的保护范畴,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仅仅是部门臸定的规章。据了解,商标局审查人员数量少,加上审核臸度较为严格,与质检部门投入一个司局级单位,手段更加灵活相比,的确存在很大差距。地理标 志注册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将此矛盾激化,给农副产品的市场占有,给经营农副产品的企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
四、实施保护尚缺乏必要法律手段,在出现企业字号与商标权冲突、商标权与著作权的冲突、商标权与专利权的冲突时,基本上在法院解决。但是由于各地法院的判断以及对证据认定的不同,可能导致最终会有不同的结果。总体上看,对涉案双方企业均有危害,需要有新的法律文件出台。另外,一些企业利用外观设计专利对抗商标权进行恶意诉讼,体现了权利交叉保护的真空。如何有效臸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避免给正常发展企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负担,也是摆在立法者面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案例21:蒙牛乳业与蒙牛酒业的商标与字号冲突
作为驰名商标的拥有者,蒙牛乳业尚无法与同一地区打着蒙牛酒业字号的企业合理合法解决纠纷。
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出现的比较多,由于商标核准和企业字号登记均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但是企业字号的核准权力下放到各区县一级工商局,商标的核准则在商标局,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手段,使得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给商标驰名或者字号知名的企业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使得企业在维权过程中增加了大量不必要支付的成本。(注: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顾奇志、李建伟、徐鹏飞、杨维忠等对本文亦有不同贡献,一并表示感谢)
知识产权是什么,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知识产权能干什么和怎么干好——
知识产权报记者李启章吴 辉张 璇裴 宏曾旭辉徐 进 中国企业的著作权“涉盗”之痛
著作权法颁布10年来,中国的著作权保护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在,中国著作权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已经形成,并且处在不断完善当中,著作权服务体系也已全面开始运作。但近年来,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平台的逐渐普及,著作权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日前国内著名搜索网站百度因MP3搜索链接被七大唱片公司起诉侵犯音乐著作权一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内企业还需进一步提高著作权保护的意识,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及早完善相关法律。
案例22:百度败诉MP3音乐著作权案
2005年6月初,国际唱片业协会及其成员向百度发出了律师函,随后各公司分别针对百度提起诉讼。6月20日EMI在上海的分支机构——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起诉MP3搜索侵权案就全面曝光。该案在9月16日一审判决宣判,百度被判侵权成立,并被判赔偿原告经济损失68000元。
百代、索尼、华纳及环球唱片起诉百度侵权案于9月26日在北京开庭审理,原告方由最初的4家变为7家,新加入者为金牌娱乐事业有限公司和索尼BMG在中国的子公司新艺宝和正东唱片。他们状告百度公司未经允许在其经营的网站上对涉案的137首歌曲提供在线播放和下载服务,并为此向百度公司索赔经济损失167万元。9月26日,此案的一审已经完毕,双方均表示接受调解而进入调解阶段。
百度案本身的解决方式以及解决程度,将成为今后中国内地类似纠纷重要的参照依据,从而对互联网和唱片业两个行业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是值得业内人士及相关法律部门好好考虑的事。案例23:新东方“偷书就是偷”
2001年1月,美国ETS、GMAC将国内私立新东方学校告上法院。起诉新东方“未经同意,大量复臸、出版和发行自己享有著作权和商标权的TOEFL、GRE、GMAT考试试题”,侵犯了其著作权和商标权。2003年9月27日,北京市一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新东方学校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将所有的侵权资料和印臸侵权资料的软片交法院销毁;立即停止侵犯ETS、GMAC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登报致歉并赔偿1000余万元。新东方对此提出上诉。2004年12月27日,北京高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新东方侵犯了两机构的著作权”,但“不侵犯两机构商标权”。终审判决新东方学校赔偿经济损失640余万元。新东方学校很快依判决做出了道歉和赔偿。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北京一中院执行法官和申请执行的美方代表、律师共同来到新东方学校,对其销毁侵权产品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业内著名的英语培训学校“新东方”以身说法,用实际行动推翻了历史上那个著名的理论——“偷书不能算偷”。在知识经济时代,培训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必须尊重他人的著作权,按照法律法规使用他人的作品,否则,早晚会受到惩罚,24 甚至被淘汰。尝透了知识产权侵权的苦头之后,新东方对这个问题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面对执法机关和权利人,新东方没有对自己的侵权行为辩解,而且在按时交纳赔偿之后,坦诚地承诺不再用盗版。显然,立足于做大做强的新东方要用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重新打造英语培训品牌。案例24:北京龙发使用盗版付出沉重代价
北京龙发是北京装饰市场上一家旗臶性企业,因使用盗版设计软件,2003年9月16日被北京市二中院判决赔偿国际著名计算机软件公司——Autodesk公司149万元经济损失。法院判决的理由是,龙发装饰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擅自复臸、安装涉案5种软件用于其经营并获取商业利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Autodesk起诉北京龙发的案件,又一次创下了中国用户因软件盗版侵权赔偿的纪录——149万元人民币,而这之前的盗版软件用户被判定败诉赔偿的案件还有2起:第一起就是2002年上海对点广告公司赔偿Discreet公司人民币50万元,第二起是丹诺梅格国际广告公司因使用Adobe盗版软件向美国奥多比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11.5万元人民币。
其实龙发诉讼案件的结局在一开始已经注定了,加入WTO以及著作权法被修改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已经提高到了企业用户这一层,虽然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像英美法系把已发生的判例写进法律,不过已经发生的两起案件对此类诉讼的指导意义已经非常清晰。法律环境已经决定了使用盗版软件的巨大风险。
龙发认为自己是Autodesk公司市场策略的受害者。“正是因为长期被盗版,Autodesk占据了市场,打跨了竞争对手。现在大家都使惯了Autodesk的软件,他们再来收紧口袋阵。”龙发公司的律师引用了某国际著名软件厂商领导人在中国发表过的一个著名论断“现在让你们盗,总有一天你们是要付钱的。”其实导致龙发公司尴尬境地的真正原因就是:在PC平台上,Autodesk处于低端二维CAD软件中的压倒性垄断地位,因为Autodesk几乎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中国市场上的CAD用户也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使用Autodesk的AutoCAD并承受它较昂贵的价格。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反垄断法,如果我们有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个案子会是什么结局?龙发家装知识产权案是一桩地地道道的悲剧,也是一场无可奈何的悲剧,其悲剧性在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压缩开支,减少软件支出是很必然的事情,但是市场根本无法提供多种选择。因为这个市场几乎被垄断。
中国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保”之痛
商业秘密是企业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凝聚着企业的劳动、臹慧和投入。商业秘密保护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无时限、不公开等特点,是其它保护方式所不具备的,像可口可乐配方等都采取了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保证了创新成果和利益的永远独占。谁拥有商业秘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谁就会创造更多的利益。因此,近几年国内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商业秘密的重要性,逐步建立了一些商业秘密保护的臸度和措施。但是,由于中国商业秘密保护起步比较晚目前中国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近几年,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技术人员的频繁流动,导致商业秘密侵权、商业秘密泄露案件越来越多,使商业秘密保护的不足凸现出来。
一、缺乏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或对商业秘密的认识产生偏差。
由于大部分企业缺乏商业秘密的法律知识,不能真正把握商业秘密的内涵,对什么是商业秘密认识不清、似是而非,此类问题有三种表现形态:认为企业无商业秘密;很多企业难以总结出本单位的商业秘密;还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所有信息都是商业秘密。
案例25:果喜集团的商业秘密“无知”
诉讼标的额达1.4亿元、判决书达100页,堪称“新中国最大的商业秘密侵权案”,经过4年的审理,终于在2003年7月18日尘埃落定。案由为美国杰恩公司以同一专利技术和资金入股,在1997年和1999年先后与广东南海汇泉科技工业园公司和果喜集团签订正式合同,并先后合资成立南海汇泰电机有限公司和江西喜泰电机有限公司。为此南海汇泰电机有限公司以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将江西喜泰电机有限公司及其出资人果喜集团、美国杰恩公司等9个被告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判决:原告的损失与果喜集团无关果喜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江西喜泰电机有限公司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商业秘密的侵权。
此案中,果喜集团4年来频繁应诉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随着经济领域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亟需增强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保护意 26 识,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尤需关注涉及到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条款,免得在“无知”的情况下陷于被动。
案例26:卧底窃取商业秘密被判刑
2003年2月,身为郑州丰博公司大股东、总经理的杨某,隐瞒其真实身份,来到地处深圳市龙岗区的深圳市科尔达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求职,被科尔达公司任命为研发中心主任,负责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更新换代,并被授予调阅、使用公司所有技术资料和研发设备的权限。当年4月下旬,杨某不辞而别。不久,科尔达公司发现郑州丰博公司推出了与其主打产品相同的产品,并以不到科尔达公司产品售价1/3的价格到处竞标,造成科尔达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急速下降。当科尔达公司发现丰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不辞而别的前研发中心主任杨某时,立即决定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经过充分的侦查,于2004年12月16日在丰博公司将杨某抓获归案。2005年1月21日,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杨某,并于2005年5月8日向法院提起公诉。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杨某在科尔达公司工作期间,利用自己的权限,接触并获取大量关于DEL/DEM型定量给料机、DLD固体流量计的核心受控资料,其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
此案同时给原告和被告带来极大教训。原告由于商业秘密保护观念不强,在对被告杨某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委以重任,并仅依靠一纸合同约束而没有采取一定的有效监管,给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埋下隐患。目前,商业秘密的外泄令科尔达公司投入数以百万的研发费用取得的行业技术领先优势不复存在,而且,相关产品利润2004年度与2003年度减少了300万元以上。而对于被告来讲,缺乏知识产权法律观念的他希望“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二、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有效保护或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体系,如保护范围没有具体化等。
部分企业保密工作是对外不对内,表现在对外活动中注意保密事项,但对内部员工采取保密措施不强,对商业秘密没有进行分区域、分层次、分密级、点面结合进行保护,使商业秘密保护流于形式。
另外,面对本单位技术人员或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跳槽,带走企业关键性的技术资料或其它有用的经营信息无能为力,十分困惑。究其原因,是企业对这些自 认为是商业秘密的信息没有采取保密措施或者将公有信息列为本企业的商业秘密,最后被法院否定为商业秘密而得不到保护。案例27:华为员工窃取公司商业秘密
2005年5月19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对深圳华为公司3名前员工窃取公司商业秘密案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华为窃密案”终于尘埃落定,3名员工获罪入狱。
据了解,涉案的被告人王志骏、刘宁、秦学军以前均为华为公司员工,任职硬件工程师,参与了华为公司光网络设备的研发工作。2001年8、9月间,3人先后辞职,离开了华为公司。秦学军在离开华为公司时,将华为公司部分技术机密文件带走。
早在2001年7月,尚在华为公司工作的王志骏、刘宁就与贝尔公司开始商谈合作开发生产2.5G光网络设备。2001年11月7日,王志骏、刘宁各出资25万元,在上海成立了沪科公司,秦学军等20多名原华为公司技术人员,大多使用假姓名进入沪科工作。2002年5月,王志骏、刘宁等利用其在华为公司工作期间掌握的以及秦学军从华为公司窃取的技术资料,做成技术文档发送给贝尔公司。贝尔公司据此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出约600万元。沪科公司因此从贝尔公司获得588.01万元的研发费。
2002年8月,华为公司员工发现贝尔公司产品与华为公司产品非常相似,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华为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走得比较靠前的企业。但此案表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还应有更多的应对措施,包括对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臸教育,将技术保密措施个案化等。(全文完)(注: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顾奇志、李建伟、徐鹏飞、杨维忠等对本文亦有不同贡献,一并表示感谢)
第二篇: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析
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析
•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析概述
•版权案件:蕃茄家园与系列微软案
•商标案件:解百纳案、米其林轮胎案与可口可乐并购案 •专利案件:专利侵权纠纷、管辖权争议与“走出去”应诉
一、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析概述
•知识产权案件急遽上升
•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泛 •知识产权案件对企业影响明显
•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
•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
1.知识产权案件急遽上升(1)表现: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知识产权庭的基层法院。2008年,审理了近1500件知识产权案件,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近一倍。
•广东省东莞市2008全市共受理522宗案件。
•广东省法院2008年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427件,同比上升41.8%,占全国总数的17.3%,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2009年第一季度,已经受理该类一审案件1445件,同比上升51.63%。
1.知识产权案件急遽上升(2)•上海市法院2008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757件,审结1634件,同比分別上升43.1%和33.2%。受理涉外和涉港、澳、臺的知识产权案件231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5.2%。
•江苏省法院2008年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436件,其中新收一审案件1839件,同比增长25%。
1.知识产权案件急遽上升(3)•浙江省法院2008年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634件,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94件。•全国各级法院2008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7876件,同比上升32.58%。
1.知识产权案件急遽上升(4)•江苏省法院2008年新收一审涉外知识产权案件51件,同比增长16%。
•2003年至2007年,浙江法院共受理一审涉外(港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0余件,仅占受案总数的5%。2003年为22件,2007年为119件,翻了五番。2008年受理一审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07件,比2007年增加了74% 1.知识产权案件急遽上升(5)原因
•在WTO框架内,知识产权已取代关税堡垒,成为跨国公司争夺世界市场,谋求更大利润的主要工具。目前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大都为跨国公司掌握。这一基本格局在短时期内无法有较大改变,未来我国企业面临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将会成倍增长。
•侵权者的违法成本低,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位。一个普遍现象是,一些企业前期投入了大量人财物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却不舍得在后期知产保护上投入,导致产品被大量仿冒后才进行维权,这时市场份额已经失去。
2.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泛(1)
•2008年11月奚晓明:“目前我国法院受理的案件已经覆盖到所有类型的知识产权领域,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过程。”
•原因: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加之知识产权司法能力的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日益拓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2.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泛(2)•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知识产权案件以技术合同案件为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至2002年期间专利案件最多; •2002年以来著作权案件上升到第一位。
2.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泛(3)•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三大类知识产权纠纷均呈剧增态势。2008年广东省法院受理专利纠纷案件1115件,同比上升12.4%;受理商标民事纠纷1615件,同比上升166.5%;受理著作权纠纷案件1404件,同比上升10.46%。工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414件,其中侵犯商标权案件3964件,涉案金额5768.92万元。2.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泛(4)•传统知识产权案件与新形知识产权案件齐头并进。
•在著作权、专利、商标案件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知识产权案件进一步扩展到了网络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民间文学艺术、地理标志、特殊标志、企业名称、网络域名、反垄断、特许经营、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申请诉前临时措施和确认不侵权等全新领域,尤其是涉及网络著作权的案件近年来迅猛增加。2.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泛(5)•上海市法院2008年共受理一审涉及计算机网络的案件600余件,同比上升超过200%。
•知识产权新类型和复杂、疑难案件层出不穷,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基因等生物技术相关发明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网上音乐下载和数字图书馆等引起的网络著作权问题;音乐电视的作品属性、权利归属和赔偿额计算问题;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的确定问题等。
3.知识产权案件对企业影响明显(1)
•音像行业“日落西山气息奄奄”。目前中国音像市场份额大约是每年中,60%—70%被网络占领,20%—30%被盗版取代,正版音像不到10%。
400亿元。其•盗版等侵权的猖獗直接导致了两项恶果:一是正版市场被挤兑而不断萎缩;二是一些权利人被迫退出行业或转行。
•广州市2004年时音像零售门店2400多家,2008年仅存500多家。
•音像制品的侵权只是知识产权侵权的冰山一角,大量的侵权产品已经充斥市场的各个角落。
3.知识产权案件对企业影响明显(2)
•知识产权案件涉案数额巨大,一次审判会改变一个行业。
•全国首宗音乐版权纠纷案--佛山好乐迪音乐版权纠纷案:2007年1月,国家版权局开征卡拉OK音乐版权费,遭到营业场所的集体阻击。这项收费在许多地区无法开展,音乐著作权人的权益难以维护。
•2008年5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在佛山禅城区法院起诉好乐迪娱乐城。
•佛山数家大型卡拉OK连锁经营企业集体向法院施压。如果按照中国音协标准征收版权费,企业每年经营成本将增加数百万。3.知识产权案件对企业影响明显(3)
•一旦纠纷处理不好,判决还可能引发连环诉讼。果然,同月共有6起案件起诉到了法院。•同月29日,法院判决好乐迪败诉,要求其立即删除侵权歌曲并赔偿损失3万元。•此判决被媒体称为“开创版权费司法保护先河”。
•在法官主持下,中国音协与佛山的行业协会磋商并就版权费的征收标准达成一致,其余案件全部以调解撤诉结案。
•卡拉OK行业长期无偿使用音乐作品的潜规则被彻底打破。
3.知识产权案件对企业影响明显(3)
•调解逐渐成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一张亮丽名片。
•2008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一审调解案件达2611件,调解撤诉率高达60.7%。
•2008年,江苏审结一、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981件。其中,判决562件,判决率28%;调解391件,经调解撤诉964件,调解、撤诉案件两合计1355件,调解率为69%。
• 以调解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规范市场秩序,让许多“冤家”结成伙伴,有助于繁荣科技、文化和品牌市场。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1)
•反垄断法与制止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和保护知识产权紧密相关,也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同属于竞争法范畴。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将垄断纠纷与各种不正当竞争纠纷集中规定,统一纳入了知识产权纠纷范围。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设反垄断审判合议庭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1)•不正当竞争行为: •假冒 •商业贿赂 •虚假广告 •侵犯商业秘密 •不正当有奖销售 •诋毁竞争对手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2)•假冒: •假冒注册商标
•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假冒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伪造或冒用商品标识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3)•伪造或冒用商品标识: •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 •伪造或冒用名优标志 •对产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伪造产地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4)•商标权纠纷不正当竞争案(1)•凯摩高公司是意大利生产制鞋皮革片皮机的著名企业。1999年2月和10月,在互联网上注册 “www.xiexiebang.com”和www.xiexiebang.com和www.camoga.net两个公司域名,用于其鞋机类产品的宣传与推广。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5)•商标权纠纷不正当竞争案(2)•“CAMOGA”商标注册在先,有一定知名度。盐城凯摩高公司作为生产鞋机的,应当知晓。•出于商业目的,在国家商标局未批准其注册“CAMOGA”商标的情况下注册两个商业网络域名,已构成对原告凯摩高公司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的复制和模仿。
•侵犯意大利凯摩高公司的商标专用权。•对相关公众产生误导,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人民币60000元。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6)•版权纠纷不正当竞争案(1)•欧特克公司是AutoCAD系列软件的版权所有人。该软件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机械制造设计以及动画设计,是目前该领域内最流行的专业设计工具软件之一。
•2006年4月3日,在江苏省版权局等对美而光交通运动器材(昆山)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所进行执法检查的过程中,在公司设计部办公室的三台电脑中发现装有不同版本的AutoCAD软件。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7)•版权纠纷不正当竞争案(2)•判决美而光赔偿欧特克经济损失110100元人民币(美而光非法复制使用的软件价值人民币54400元,欧特克制止侵权行为支出的合理费用为人民币55700元)。
•证据:省版权局、昆山市版权局对美而光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其研发部电脑软件,制作“现场检查记录”。
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8)•版权纠纷不正当竞争案(3)•关键证据江苏省版权局的“现场检查记录”属于违法行政行为取得。省版权局违法立案,行政执法行为本身属于违法行为,利用违法行政行为获取的证据依法不具有法律效力。
•省版权局根据2006年4月3日对美而光的执法检查情况,2007年12月25日对其侵犯他人著作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美而光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9)•专利权纠纷不正当竞争案(1)•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对名称为“四环衍生物,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发明专利享有专利权,在专利13项权利要求的第9项,保护化学名称为“他达拉非”的药物
。江阴东方医药原料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了“他达拉非”原料药。
•伊莱利利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一亿元(暂定数额,保留在诉讼过程中申请追加的权利),赔偿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调查取证费等相关费用。4.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案件(10)•专利权纠纷不正当竞争案(2)•东方医药承认侵权事实;
•提供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的销售明细表及每年销售明细表,以证明其总销售额是25205691.56元,成本23759957.89元,获利1445733.67元;
•于2008年3月已停止生产,2008年7月全部停止销售,同时准备破产清算。•判决赔偿1445733.67元,制止侵权支出的合理费用1079590元。
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1)•知识产权滥用概述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反垄断法 •专利法
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2)
•知识产权滥用概述(1)
•¡°知识产权滥用¡±系源自于衡平法,是相对于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而言的。衡平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原告人须清清白白地行使他的专利权。滥用专利从广义上说,属于一种不清白、不公正的行为。
•知识产权滥用表明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正当的界限,导致对该权利的不正当利用,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
•知识产权所具有的重要的经济意义,使得它容易被权利人不正当地加以利用,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
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3)•知识产权滥用概述(2)
•仅就跨国公司在华的知识产权滥用而言,这既是跨国公司主导合资变局的重要原因,也是跨国公司掠取最大利润的重要手段,更是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
•知识产权滥用在我国目前尚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滥用的界限应从是否有利于知识产权的创新、转让和传播,是否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的增长,是否有利于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三个方面予以考虑。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4)•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
一、序言
(3)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时有发生
•(二)战略目标
(7)近五年的目标是: ¡ª¡ª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显著减少,维权成本明显下降,滥用知识产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战略重点
(四)防止知识产权滥用。
(14)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
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5)•知识产权的滥用达到严重的程度,就会与反垄断法¡°缠扰¡±在一起。
•从美国经验来看,反垄断诉讼中时常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滥用,反过来,知识产权的滥用也经常被诉以有垄断之虞。故而,美国法院有时将知识产权滥用与违反反垄断法等量齐观。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6)•反垄断法(1)
•第14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7)•反垄断法(2)
•第55条: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
5.反垄断中的知识产权案件(8)•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一)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
(二)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为消除或者减少该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2.系列微软案(1)
•与10多年前相比,微软的市场力量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目前在视窗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已高达97%。•先前DOS操作系统只占微机成本1%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今天一台普通计算机的视窗操作系统占据的成本就超过了10%。
•微软的垄断继续让中国用户支付高昂的代价。
2.系列微软案(2)
•Microsoft II案:双方的争议焦点集中在了Window 95(被诉为搭售商品)作为商品本身是一个整体还是可以拆开后逐项单独出售,因特网浏览器是否为被搭售商品。
•地区法院担心微软利用浏览器从竞争对手、以提供因特网服务、开发浏览器闻名的网景处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在证据未决的情况下,先作出了预防性禁制令。
2.系列微软案(3)
•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针对向因特网浏览器搭售操作系统,提出¡°融合产品¡±(integrated product)的概念和当技术的发展使多项产品融合成一种产品时,这一产品应属合法¡±的观点。
•微软从技术角度将IE 3.0、4.0与Windows 95捆绑销售不违反谢尔曼法。
2.系列微软案(4)
•生产商将两种以上产品整合而成的一种产品,如果在功能上优于消费者自己的组合,即消费者无法完成这一物理上或技术上的链接,该产品就可认作单一的融合产品。
•生产商合并二种以上产品生成的一种产品,可能与消费者自行购买这些产品创制的产品并不是一回事。前者至少在性能的某些方面优于后者,在技术上具有一些优势。生产商可能将几种产品¡°粘贴¡±在一起,从而提供出一种新的功能,如复印机,原本没有一项技术专利,完全是将已有技术组合而成。
2.系列微软案(5)
•Microsoft Ш案:1998年5月,20家政府共同向微软发起新一轮挑战,指控Window 98使用非法的排他性交易安排及非法地搭售Window软件与因特网浏览器。
•地区法院:视窗与英特网探险器是两个互为独立的产品,微软将二者合并,迫使消费者为被搭售商品买单,即使被搭售商品的价格为零,也构成了一个非法的搭售安排,违反了谢尔曼法第一条。
2.系列微软案(6)
•Jackson法官还认为,微软在英特尔兼容的PC操作系统市场上维持了垄断,试图在英特网浏览器市场上取得垄断,违反了谢尔曼法第二条;且用以证明微软违反谢尔曼法案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同一事实,也同样证明其违反了相关州的反垄断法条款。地区法院在发布的¡°最后判决¡±中,要求微软提出财产分割计划,把公司分为操作系统业务和应用软件业务,并对微软的行为作了临时限制。2.系列微软案(7)
•重审结论一:
•IE与Windows合二为一,这一对IE应用编程接口(API)与Windows的捆绑,使后者成为更好的应用软件平台。这一捆绑如何提高了质量标准,有益于不同的浏览器生产商尚不清楚。但这一技术革新及其带来的效率要求判决必须从经济生活的实际出发。浏览器与操作系统的统一有利于独立的软件开发商依托于现行的IE应用编程接口。2.系列微软案(8)
•重审结论二:
•同时,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的卖方也都将浏览器包含于内。搭售商品是一种软件,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一个平台服务于第三方的应用软件,而被搭售商品又具有辅助搭售商品的功能。对之适用合理原则较本身违法原则更为恰当。2.系列微软案(9)
•政府与微软和解的原因:
•克林顿民主党政府向来有干预经济的传统,厌恶垄断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恶果,重视反垄断法的作用,强调反垄断法的社会政治功能,主张扩大政府干预的力度,要求通过抗击市场力量、限制合同自由以保护市场多数和竞争自由、获得优异的市场绩效并维护社会公益。
•1999年微软的经济总量如果以一个国家来看待,排到世界第九名。这对克林顿政府而言自然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从经济大环境上看,民主党向微软挥动反垄断大棒的时候,恰逢美国经济正处于1991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重新沐浴于新经济迅猛发展的¡°艳阳天¡±。2.系列微软案(10)
•微软10年间(从1989年至1999年)的市值增加了123倍,达到了6,000亿美元(超过当时中国股市全部价值的总和),利润增加35倍。
•作为信息产业的龙头老大,微软既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既使肢解为二,它仍然高居这一行业的前两名,远远没有其他对手可以抗衡,反而是由于多出来个竞争对手,更能激发其创新的潜力。
2.系列微软案(11)
•信息产业泡沫的破灭,引发了美国的经济衰退,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小布什共和党政府的执政理念。
•欧盟、日本、印度、韩国跃跃欲试,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高科技发展规划,准备在信息产业上与美国一争高低,等国也都,并尝试用反垄断法抵制微软霸权。
2.系列微软案(12)
•和解不等于认同微软行为合法,更不表明微软赢了。
•通过司法部对微软的起诉,微软的垄断行为与垄断状态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起诉的目的已经达到。
1、诉讼使微软的市值下跌到3,000多亿美元,跌幅高达40%-50%,其法律支出超过60亿美元;
2、微软无法在诉讼的三年里采取收购网络业与通讯业的进一步行动,从而失去了迅速扩张的机会;
3、诉讼警告了包括微软在内的行业巨头:要避免官司缠身,就必须在经营活动中适时地约束其市场力量;
4、再加上因特网的迅猛崛起,信息产业中个人电脑的中心地位发生了动摇,削弱了软件在信息产业中的垄断力量,恢复了在计算机软件产业中的竞争格局。2.系列微软案(13)
•欧盟系列微软案(1)
•2004年3月,基于微软滥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打压RealNetworks和其它音频、视频软件厂商,且故意使自己的桌面操作系统与竞争对手的服务器软件互不兼容,欧盟委员会对微软处以了4.97亿欧元(折合6.13亿美元)的巨额罚金,并勒令其推出不包含微软媒体播放器的Windows版本,向竞争对手开放通信协议,以便于他们开发与Windows相兼容的服务器软件。
2.系列微软案(14)
•欧盟系列微软案(2)
•2006年7月,欧盟以微软执行裁决不力为由,又开出了2.805亿欧元的罚单,又由于微软没有履行先前反垄断裁决,欧盟还决定自2006年7月31日起,对微软的罚款额将从每天200万欧元提高到300万欧元。
•2008年2月,欧盟再次对微软公司处以8.99亿欧元的罚款,以迫使微软对其技术和商业做法进行大幅度调整,提高产品的开放性。2.系列微软案(15)
•欧盟重罚微软的原因(1)•
一、理念。欧洲竞争法源于二战期间以欧肯和伯姆为代表的德国秩序自由主义学派,较多地强调社会公正和个人的机会公平,更多地倾向于民众应当从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获益受惠。
二、微软是美国的¡°嫡长子¡±,对欧盟却是¡°外来户¡±。这一居于世界垄断地位的巨人不仅正扼制着境内企业的发展,还控制着欧盟各国的信息安全; 2.系列微软案(16)
•欧盟重罚微软的原因(2)•
三、微软的所作所为严重阻碍了欧盟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损害了欧盟的竞争利益。微软宁可接受巨额罚款,也决不公开源代码的行为本身,既表明该技术对微软的至关重要性,也凸现该技术准入障碍使得欧盟企业的产品无法与其兼容,不得不依附于微软设立的标准,从而严重抑制乃至窒息了欧盟软件业的研发。这与欧盟扶植高科技的的产业政策发生直接碰撞。整治微软,符合欧盟的经济战略,是配合其宏观经济决策之举。
2.系列微软案(17)
引申:欧盟英特尔案(1)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拥有众多中小生产商难以挑战的技术优势。目前占全球个人电脑微处理器(CPU)77.3%的市场份额。
•欧盟对英特尔开出10.6亿欧元罚单,并要求英特尔公司停止与AMD的不公平竞争。•意义:以非法销售手段控制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是市场所不能容忍的。
2.系列微软案(18)
引申:欧盟英特尔案(2)
一、金融危机不是容忍和放纵垄断的理由;
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一些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保护和引导上缺乏相应手段和方法问题突出。如何借鉴欧盟对微软、英特尔等¡°托拉斯帝国¡±的¡°亮剑¡±行为,通过《反垄断法》保护本土产业和本土企业的发展; 2.系列微软案(19)
引申:欧盟英特尔案(3)
•启示: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跨国发展的环境已不同于过去,企业走出去既要遭遇强大竞争对手的技术、产品、资本等多层面的挤压,也会遇到一些发达国家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借口的反垄断调查,如何寻找多种手段和方式突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
三、商标案件
•解百纳案 •米其林轮胎案 •可口可乐并购案 1.解百纳案(1)•案情
•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第一案:长城等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案。•2002年张裕公司注册“解百纳”商标。商评委6年后作出商标复审的裁决,维持了解百纳商标注册,张裕享有一切注册商标相关权益。
•长城等企业将商评委诉至北京市一中院,请求撤销解百纳注册商标。
1.解百纳案(2)•争议焦点1:“解百纳”、“Cabernet”是不是葡萄品种、品系?
•长城等:“解百纳”是公认的葡萄品种名称,是酿造葡萄酒的原料。如果允许“解百纳”商标注册,那么雷司令、霞多丽、长相思等葡萄品种是否也将被允许申请注册呢? •国家经贸委2002年第81号公告《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附件中列明了葡萄品种中外文对照,其中并无“解百纳”、“Cabernet”品种,“解百纳”也并非“Cabernet”一词的翻译。1.解百纳案(3)•争议焦点2:“解百纳”是否为“通用名称”?
•工商总局商标局1989年在关于《整顿酒类商标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通用名称”是指为国家或某一行业中所公用的,反映一类商品与另一类商品之间根本区别的规范化称谓。商品通用名称,具有“广泛性”、“规范性”、“确定性”的属性。
•有关葡萄、葡萄酒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从来没有将“解百纳”作为葡萄品种或葡萄酒的通用名称。1.解百纳案(4)•争议焦点3:“解百纳”是否取得商标显著特征?
•“解百纳”是经张裕公司长期使用,已取得了商标的显著特征。“解百纳”三个字最早出现在1936年张裕公司为“解百纳”申请注册商标的文件中。1937年,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批准张裕公司正式注册了“解百纳”商标(该文件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当年的注册事实,说明“解百纳”一词最早出现时即完全具有商标法要求的显著性。这是“解百纳”商标的先天显著性。
1.解百纳案(5)•争议焦点3:“解百纳”是否取得商标显著特征?
•建国后,张裕曾于1959年、1985年和1992年三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解百纳”商标注册申请,但最终只获准“备案使用”。张裕反复注册的行动至少证明了其70年来始终将“解百纳”作为一个商标在使用。
•央视调查:“解百纳”三字让消费者联想,大多数消费者都联想到张裕的葡萄酒,说明“解百纳”经长期使用已具有很强的显著性,这样的商标应当加以保护。1.解百纳案(6)•商业诋毁:不正当竞争问题
•同行:张裕“解百纳”作为混合型葡萄酒本身就不属于高端葡萄酒的范畴,是大众化产品,成本不高,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真正决定葡萄酒品质的是葡萄种植、酿造工艺等因素,多种还是单一葡萄酿造并不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因素。法国著名葡萄酒主产区波尔多地区的红酒就是混合型葡萄酒,左岸以赤霞珠为主,调配梅洛、品丽珠、小味而多等;右岸以梅洛为主,调配品丽珠、赤霞珠等。张裕“解百纳”正是混合型里的卓越品牌,国内高端酒的代表。2.米其林轮胎案(1)•案情:平行进口问题
•原告法国米其林集团是全球轮胎科技领导者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其“MICHELIN”与“轮胎人图形”系列商标在中国很早便在轮胎与车辆等产品上获得注册。
•2008年4月,原告发现被告长沙市芙蓉区大强汽配经营部业主谈国强和欧灿经营销售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
•2009年4月,长沙市中院判决二被告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金5000元。
2.米其林轮胎案(2)•双方争议(1)
•被告:销售的米其林轮胎是米其林集团在日本工厂生产的正品,不可能侵犯其商标专用权。•原告:被控侵权产品虽系米其林正品轮胎,但没有中国强制安全认证(3C认证),米其林公司不允许该款轮胎销售、投放中国市场,这类产品是外国走私货(“水货”),不能在中国销售。
2.米其林轮胎案(3)•双方争议(2)
•被告:被控侵权产品即使没有3C认证,也没有损害米其林集团总公司的实际利益,不应该被追究民事责任。
•原告:轮胎是一种特殊安全产品,没有3C认证即表明该产品在中国是不安全的产品,被告的行为损害了原告的实际利益。
2.米其林轮胎案(4)•判决:
•从安全性角度看,轮胎的质量直接关乎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轮胎生产商有权针对各种不同的速度要求、地理和气候特性及销售国的强制性认证标准,来生产和销售轮胎。
•被控产品不是经我国海关合法进口的产品,不准在市场上流通。从原告利益来看,未经强制认证的轮胎引发交通事故或其他民事纠纷,法律后果和对产品的否定性评介均会指向作为商标权人的原告,会损害原告商标的声誉。3.可口可乐并购案(1)•案情
•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11月20日,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
•征求相关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果汁饮料企业、上游果汁浓缩汁供应商、下游果汁饮料销售商、集中交易双方、可口可乐公司中方合作伙伴以及相关法律、经济和农业专家等方面意见。
3.可口可乐并购案(2)•审查结束后,商务部此项集中进行全面评估,确认集中将产生如下不利影响:
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3.可口可乐并购案(3)•
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3月18日公告: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3.可口可乐并购案(4)•原因与理论(1)
•可口可乐在其它地区试图直接收购公司时也曾遭到拒绝。如2003年10月,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曾经对可口可乐阿玛提尔公司提出全额收购澳大利亚果汁公司Berri Limited的建议予以否决。
•可口可乐公司占有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果蔬汁饮料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0%左右。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似乎不同属一个饮料市场,因此,控制一个市场就会造成对另一个市场的控制,这种预测的理由似乎不那么充分。3.可口可乐并购案(5)•原因与理论(2)
•民族品牌被收购后,多数从地球上“消失”。•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没有消失的,也有不少市场份额萎缩,不复当年之勇。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3.可口可乐并购案(6)•原因与理论(3)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 活力28: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3.可口可乐并购案(7)•原因与理论(4)
•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如今这一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苏泊尔: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3.可口可乐并购案(8)•原因与理论(5)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基本退出市场。此外,达能还收购了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3.可口可乐并购案(9)•原因与理论(6)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5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大宝:2008年7月30日,强生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至此,民族品牌全军覆没,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3.可口可乐并购案(10)•汇源商标与果农利益
•影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遭否决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复牌的汇源果汁暴跌,由于没有跌停板限制,在资金的大量抛售下,汇源开盘报3.99港元,下跌51.93%,直追蒙牛乳业在去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中暴跌六成之势。全日重挫42.17%。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的身家在两天之内便缩水了33亿港元。
3.可口可乐并购案(10)•2009年3月25日,百胜餐饮集团出价4.91亿港元,收购小肥羊20%的股权,成为小肥羊第二大股东。
•百胜是全球餐厅网络最大的餐饮企业,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36000家餐厅。1987年进入中国后,引进、开创了肯德基、必胜客、必胜宅急送、必胜比萨站和东方既白五个品牌,在中国有餐厅近3000家,员工达21万,多年来营业额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创立于1999年的小肥羊是中国最大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2008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截止2008年底,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以及日本、北美和东南亚总共经营127家自营餐厅和248家特许经营餐厅。3.可口可乐并购案(11)•与中铝注资力拓失败案无关(1)
•2009年2月,中国中铝公司计划增持力拓股份,同时购入力拓的公司债和采矿权的计划,涉及195亿美元,包括以123亿美元取得力拓的铁矿石、铜和铝矿等重要资产,并会支付72亿美元收购力拓的可换股债券,以使中铝在力拓持股量增至18 %。
• 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撤销与中铝的战略合作交易,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中铝注资力拓一事以失败告终。3.可口可乐并购案(12)•与中铝注资力拓失败案无关(2)•必和必拓与力拓于6月5日发布公告,双方已经签署一项非约束性协议,拟在西澳成立一家合资铁矿石公司。力拓可能通过与必和必拓150亿美元的配股,解决目前的财务困境。力拓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最初就是因为债务缠身而“不得不”求助于中铝。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回升和股市回暖,力拓的底气渐足。3.可口可乐并购案(13)•与中铝注资力拓失败案无关(3)
•受美元贬值及全球经济见底预期的影响,过去数周包括铜、铝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力拓方面可能认为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持续上涨,矿产资源的价值将被重新估算,因此4个月前与中铝公司达成的收购协议已经显得不合算。
•力拓在澳大利亚股市的股票开盘后暴涨6.77澳元,达到每股73.67澳元。较今年2月12日双方公布合作协议时的股价上涨了41.7%。3.可口可乐并购案(14)•与中铝注资力拓失败案无关(4)
•中铝注资力拓失败与四年前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因素。•在任何国家,涉及战略性资源的重大外资交易引起公众不安,引发政治上的反对。•即便是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铝增持力拓股份本来是力拓的救命稻草,但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4月初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调查者中反对准许中铝增持力拓股份的竟高达59%,理由是担心中国通过央企最终控制澳大利亚资源。
四、专利案件:专利侵权纠纷、管辖权争议与走出去应诉
•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
•河北新凯公司等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 •“走出去”应诉:捷康案
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1)•原告: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朗科); •被告: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华旗)
深圳市富光辉电子有限公司(富光辉)
深圳市星之岛贸易有限公司(星之岛)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2)•案情:朗科是一家从事计算机闪存盘研发与制造的专业厂家。1999年11月,它提出名为“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2002年7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该专利处于合法有效状态。朗科在市场中发现,星之岛公司销售由华旗公司委托富光辉公司生产的 “爱国者”闪存盘产品与自己的涉案专利非常近似,公证购买后分析对比,发现其特征完全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可能构成专利侵权行为。
•2002年9月,朗科以上述公司侵犯其闪存盘发明专利为由,在深圳中院提起专利侵权之诉。
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3)•当事人主张
•原告朗科:三被告采用与涉案专利相同的技术制造、销售、许诺销售涉嫌侵权产品,构成专利侵权。请求三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
•被告以公知技术抗辩,认为其产品是根据涉案专利以前的公知技术生产而得,且与涉案专利技术不相同亦不相似,不构成专利侵权。在二审期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专利无效”的请求。
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4)• 一审:被告提出抗辩的公知技术存在于三份单独的技术文件中,涉案专利闪存盘采用了USB技术与闪存技术,并不是简单地对上述公知技术的移植和叠加,而是包含了通过创造性劳动实现闪电子式外存的存储管理方法、供电系统策略、连接关系、物理结构和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公知技术抗辩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判决华旗公司等构成专利侵权,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爱国者“迷你王闪存盘,包括迷你MP3型闪存盘产品,赔偿朗科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
•华旗等不服一审,上诉。二审以调解方式结束纠纷。
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5)•此案被称为中国IT行业第一大专利侵权诉讼案,对整个IT移动存储行业影响巨大。涉及的法律问题:专利侵权诉讼中的管辖法院的确定、公知技术抗辩、民事调解程序的适用。
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6)•法院管辖地的确定
•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诉讼法院的确定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按照专利侵权诉讼的法院管辖原则,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具有管辖权。
•原告不希望到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原告可灵活选择侵权行为发生地的地方法院(常常是原告所在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被告在答辩期内可提出管辖权异议,以拖延时间。对异议结果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从提出管辖权异议到上级法院关于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下达,期间的时间往往在3-6个月,个别案件甚至超过9个月。
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7)•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公知技术抗辩
•公知技术是指专利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法为公从所知的技术。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公知技术抗辩是被控侵权人对抗专利权人的重要手段,已经被法院广泛接受。
1.朗科(NETAC)闪存盘专利侵权纠纷案(8)•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民事调解程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高法院确立“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司法原则,以定纷止争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006年全国法院审结的民事案件中,有30.41%的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其中一审民事案件调解和撤诉率达到55.06%。
•在本案中,因裁判对整个移动存储行业影响巨大,涉及国家IT行业和民族产业的发展,侵权是否成立奖关系到诸多企业的利益,社会影响很大。最终,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1)
•案情:河北新凯公司、高碑店新凯公司与(日本)本田会社、(武汉)东风本田公司)、北京鑫升百利公司因侵犯外观设计侵犯专利权纠纷提出管辖权异议,不服北京市高院民事裁定,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2)
•上诉人河北新凯公司、高碑店新凯公司:
1、对原审裁定关于北京鑫升公司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说法,被上诉人本田会社、东风本田公司未举证,也未经质证;
2、原审裁定对上诉人在管辖异议中提出的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而不能由高级法院管辖的理由未予答复;且北京高院关于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级别管辖的有关规定违法,与《专利案件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相悖;
3、上诉人已就涉案4个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并被受理,上诉人也已向原审法院提出中止审理的申请,请求二审法院在本案审理中一并予以考虑。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3)
•两被上诉人本田会社、东风本田公司:
1、原审被告北京鑫升百利公司销售了被控侵权产品,北京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被上诉人对此在一审举证期限内已经提交了经过公证的有关证据;因管辖权异议依法应在答辩期内提出,而答辩期在举证期限内质证程序之前,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不可能依据已经质证的证据材料作出;
2、北京高院有关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系依据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而制定,其中规定争议金额1亿元以上的知识产权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据此,北京市高院对本案有管辖;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3)
•两被上诉人本田会社、东风本田公司:
3、上诉人无权要求在本案二审中审查其向原审法院提出的中止审理的请求;
4、上诉人无正当理由而提出管辖权异议并且曲解法律又就管辖权异议裁定提起上诉,意在拖延本案审理程序。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4)
•争议焦点:
1、关于确定本案地域管辖权的依据即北京鑫升百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否系本案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者?
2、北京高院对本案行使级别管辖权是否违法?
3、是否应当考虑上诉人河北新凯公司、高碑店新凯公司所提中止诉讼的请求?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5)
•法院裁定
•北京高院一审裁定:驳回河北新凯公司、高碑店新凯公司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最高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6)
•关于确定本案地域管辖权的依据即北京鑫升百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否系本案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者?(1)
•关于确定本案地域管辖权的依据即北京鑫升百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否系本案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者对案件管辖的确定,在受理立案中法院仅进行初步审查,有关证据只要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即可依法决定受理。但在案件受理后被告依法提出管辖权异议时,受理该案的法院应当就确定案件管辖权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对有关证据的审查认定。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7)
•关于确定本案地域管辖权的依据即北京鑫升百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否系本案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者?(2)
•本案北京鑫升百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否系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者,涉及确定原审法院对本案有无地域管辖权的事实依据问题。原审法院未对有关证据召集当事人进行审查核对,有所不妥。但是,在原审被告河北新凯公司、高碑店新凯公司并未将此作为其管辖权异议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情况下,原审法院仅针对其异议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作出裁定,尚不属实质错误。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8)
•关于确定本案地域管辖权的依据即北京鑫升百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否系本案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者?(3)
•可以认定被上诉人本田会社、东风本田公司所举公证文书可以证明北京鑫升百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系本案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者。
•《专利案件若干规定》第6条:“以制造者和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作为被控侵权产品销售者所在地,北京市有关法院对本案具有地域管辖权。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9)
•北京高院对本案行使级别管辖权是否违法?(1)
•《专利案件若干规定》第2条:“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本意是专利纠纷案件的最低审级应是这些指定的中院,未排除高院依法行使一审专利纠纷案件管辖权。
•2002年12月《关于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争议金额1亿元以上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含涉外纠纷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10)
•北京高院对本案行使级别管辖权是否违法?(2)
•该规定内容符合民事诉讼法及本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可以作为确定本案级别管辖的依据。
•原告本田会社、东风本田公司起诉请求的赔偿额为1亿元人民币,北京高院对本案具有级别管辖权。
•上诉人河北新凯公司、高碑店新凯公司关于高院不能管辖第一审专利纠纷案件和北京高院制定的关于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级别管辖的有关规定违法的上诉理由均不能成立。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11)•是否应当考虑上诉人河北新凯公司、高碑店新凯公司所提中止诉讼的请求?
•管辖权的确定是法院处理案件其他程序问题和所有实体问题的前提,只有在管辖权异议问题解决之后,审理法院才需要审查决定是否应当中止诉讼等诸问题。作为处理管辖权异议的上诉案件,中止诉讼问题不属于本案的审理范围,故法院对此不予审查。2.专利权纠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12)
•法条链接:《民事诉讼法》(1991年)第153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第154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处理,一律使用裁定。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1)•案情: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度相当于蔗糖600倍的新型甜味剂,由于其具有安全性高、耐酸碱、耐高温、货架期长等优点被应用在全球3000多种食品和药品中。
•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三氯蔗糖制造商,拥有7项中国专利和4项美国专利。
• 2007年4月,全球最大的三氯蔗糖制造商美国泰莱公司以专利侵权、对美国本土相关产业造成损害为由,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25家中国三氯蔗糖生产、销售企业开展337调查。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2)•337调查是ITC根据1930年的关税法第337条对外国产品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的调查。
•337条款的威力:
株连性,即ITC可发出“普遍排除令”,彻底、永久地排除侵权企业所在国的所有同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闪电性,即立案后到初裁为90天,案件审理一般不超过15个月。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3)•2007年7月,捷康在对比原告与自己的专利后,主动申请加入ITC337调查。但遭到泰莱公司的反对。ITC法官认为捷康主动加入符合ITC的程序要求,2007年8月表示同意。
•2008年9月,ITC法官初裁:捷康公司的生产工艺不侵犯泰莱的专利,ITC不具管辖权。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4)•2009年4月,ITC公告同意法官的结论。•2009年5月,原告泰莱公司申请撤诉。
•2009年6月6日,美国总统没有行使60天的否决权,ITC裁决生效。•中国首例主动加入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诉讼案获胜。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5)•捷康加入337调查案历时近两年,耗资300多万美元,但直接换来了全球第二大三氯蔗糖供应商的市场地位、20年的市场通行证,市场机会估值200多亿元。
•主动应诉是一种投资。外向型企业应注重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6)•自2000年起,在ITC有关外国产品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337调查”中,中国连续7年成为第一涉案大国,而近期美国针对全球的“337调查”,近40%涉及中国企业。
•一些美欧企业以知识产权侵权为由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诉讼,一方面固然是抓住了部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漏洞,另一方面也是将诉讼当作一种手段,用以吓阻和排除中国出口企业对其市场地位产生的竞争威胁。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7)•企业不应诉的原因:
•应诉程序复杂,应诉费用高,单个企业难以承受;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比自己使用的技术和原告技术,发现可能侵权而放弃; •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大,应诉成功后带来的收益跟付出不成比例。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8)•在专利337调查案件中,每家应诉企业的律师代理费用达120万-150万美元;在商标337调查案中,律师代理费用一般为20万美元。虽然最终诉讼费用视调查程序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高昂的诉讼费用无疑使我国企业在遭遇调查时望而却步。
•在部分案件中,由于我众多涉案企业利益分化,缺乏行业凝聚力,容易被原告逐个打击。
3.“走出去”应诉:捷康案(9)•一些案件,涉案企业可采取集体应诉的方式,整合资源共享证据,并分摊应诉费用节约成本。
•由于337调查结果可能对涉案行业的同类产品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行业协会和商会应整合行业资源共同应对,避免337调查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支持。(项目资助)
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析 谢谢!
第三篇: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
刘某在美国学习期间完成了一项产品发明,于2006年12月2日在美国提出了专利申请,并于2007年5月7日就相同产品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同时提交了要求优先权的书面声明及相关文件。甲企业2006年10月开始在北京制造相同产品,刘某获得专利权后,甲企业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2010年2月刘某许可乙企业在北京独家生产该产品,同年刘实自己也在北京建厂生产该产品。2010年5月,丙企业未经刘某的同意,从美国购买、进口了合法生产的该专利产品在中国销售。
案例分析:
从案情可知,刘某在美国发明了一项产品,于2006年12月2日在美国提出了专利申请,并于2007年5月7日就相同产品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根据我国专利法第29条优先权的规定,刘某在中国的申请享有外国优先权,可以以在美国的申请日视为在中国提出申请,也就是说,刘某在中国提出申请专利日是在2006年12月2日。
案中,中国甲企业于2006年10月开始在北京制造相同产品,是早于刘某提出专利申请的,根据我国专利法的先用权的规定,甲企业可以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而并没有侵犯刘某的专利权,也没有侵犯到乙企业的独家实施权。刘某独家许可乙企业实施专利权后,又自己在北京建厂生产该产品,根据我国专利法关于独家许可的规定,进行独家许可后,专利权人也不得在行使该专利权,所以刘某在北京建厂生产该产品是侵犯了乙企业的独家实施权,乙企业可以请求刘某停止侵权。
丙企业在未经刘某允许,从美国购买、进口了合法生产的该专利产品在中国销售,这一行为根据我国专利法关于平行进口权的规定,任何人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不得进口其专利产品。丙企业的行为侵犯了刘某的专利权,刘某可以请求丙企业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此案例涉及了专利法中关于外国优先权日的规定,决定了刘某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期,从而决定了甲企业的先用权,可见专利权案例中,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期很关键。另外本案涉及了专利许可的相关知识,考察独家许可的专利权主体范围,决定了其他人的侵权事由。最后就是关于专利权的内容的知识,本案例要求很好的掌握平行进口权的内涵。
第四篇:部分典型客户案例简要(模版)
部分典型客户案例简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方正博思、方正智思、方正呈思)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安监局)是在原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基础上而成立的,是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职能的机构。全局下辖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包括煤矿安全监察)50多个、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几百个,县级2000多个;涉及约二十多个行业企业及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有关单位;涉及国家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设、国防科技、邮政、信息产业、旅游、质检、环保等二十多个部门。建立公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通信平台,实现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为各有关部门、企业及公众提供多种连网方式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门户网站, 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宣传教育、业务审批、信息报送、监督举报、相关安全产品和企业安全生产资质公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等,形成公众服务平台,全力为公众服务,成为安监局打造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目标。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依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产品特色与技术特点,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府网站的需求分析,采用通用的电子政务标准,提供了以J2EE应用服务器与方正翔宇网站内容管理平台软件、方正智思知识管理平台软件、方正呈思信息门户平台软件等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完善的解决方案。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成功搭建安监局网站,得到全局上下及兄弟部委的一致好评。另外,在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状况调查中,该网站入选国家评选的部委门户网站排行的前10名(而此网站在没有全部完成后参与评选)。
国家科技成果网(NAST)网上申报(方正政通电子表单系统)
国家科技成果网(NAST)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创建的以科技成果查询为主的大型权威性科技网站,所拥有的全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内容丰富、权威性高,已收录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经省、市、部委认定的科技成果约十六万项,并且科技成果以每年三至五万项的数量增加。为了降低申报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方正政通电子表单系统实现了现实需求。
方正政通电子表单系统运用在线联机填写和离线脱机填写两种供用户选择的方式解决了信息项数目较多,有时用户不便在线填写的现实状况;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性,要求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加密打包,方正政通电子表单采用加密传输协议进行敏感内容的传输,对在线填写的信息采用“用户预览”确认的方式以便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另外方正政通电子政务表单为了应和科技成果网站的具体现状,实现了由后台管理员设置成果审批流程,通过不同的成果审批人员逐层审批申报来的成果的功能。
方正政通电子表单系统,在信息传输的三个阶段——创建(Creation)、管理(Management)、发布
(Delivery),都提供了合适的应用方案,其可靠、安全的文档传递流程可以使国家科技成果网能够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北京顺义区人民政府(方正博思政务综合资源库)
为了更好的加速电子政务建设,北京顺义区根据机关信息化暨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加速了数字城区的建设。为区领导提供详尽的工作情况,有效的进行行业信息的分类,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需求。于是加速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网上办事平台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其相关人员掌握政策信息,相互学习交流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据顺义区的现实状况与实际需求,建设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并为各类信息系
统的内容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工作流集成提供平台性的支持成为“数字城区”工程的建设重点。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利用其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正博思政务综合资源库将区政府多年来公文、档案全部数字化入库,并实现了分类整理。依据需要将其客户实际需求的部分进行电子图书入库,并建立了法律法规库,科技文献库,农业库等,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类文字资料的信息服务提供了便捷。同时,通过政务资源库的建设,与现有党政机关内网门户网站及各机关网站群建立LDAP用户认证,能够使其用户在资源库中单点登陆,统一认证;并且有效的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审批系统等已有的应用系统,为加速实现数字城区的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推出的方正博思政务综合资源库是一个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信息挖掘分析、信息传播为一体的政务资源管理平台。
国家科技成果网(NAST)(方正博思、方正智思、方正政通)
国家科技成果网(NAST)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创建的以科技成果查询为主的大型权威性科技网站,国家
科学技术部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计划依据现有的数据资源条件,建立与健全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政策与法规为主体的数据库群,推出多种模式的国家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服务体系,从国家和行业的角度进行国家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提高现有资源的整合和服务能力,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活动、为社会发展领域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服务。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方正博思、方正智思、方正政通等产品则有效的实现了
国家科技成果网站的信息整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方正呈思、方正政通、方正博通、方正智思)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作为国家社保基金经营管理单位,目前共有7个职能部门,一百多个信息点,如何采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高效的办公平台,提高办公管理效率,实现其政务职能,是摆在现实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原有状况,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针对其电子政务中非常重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不完善的特点,以建立一个办公应用平台,综合处理理事会内部、外部的公文流转及文书档案作为此次建设的主要目标。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基于客户的具体需求,运用其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方正呈思信息门户平台软件、方正政通OA办公自动化平台软件、方正博通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平台软件、方正智思知识管理平台软件等产品实现了其办公应用系统部署、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实现了一套技术先进的,功能完整的,稳定可靠的,低运行成本、低维护要求的、高效的、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综合办公平台。
河北省教育厅(方正迪思)
河北省教育厅下属70余所大中专院校、11个市教育局,为了切实推动教育系统转变工作模式,减少会议时间,河北省教育厅决定依托CERNET与各高校及教育局实现连接,建设全省的教育视频会议系统,以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推出的方正迪思可视实协同工作平台以其稳定的性能,优异的视音频质量,简洁实用的操作,获得了河北教育厅领导的青睐。通过方正迪思,河北省教育厅加强了全省教育系统的有效管理与沟通,为实现高效办公,处理应急事务,减少会议开支,从而为逐步实现全省的教育政务信息化提供了安全、便利和快捷的技术基础。
北京天文馆信息化建设(方正呈思)
北京天文馆新馆信息化建设方正呈思信息门户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信息门户技术集成多家厂商软件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信息发布网站等。个性化设置满足用户个性办公平台需求,目前,方正呈思信息门户平台已经成为天文馆用户内部办公的首要平台。
全国公安部保密项目(方正呈思)
由于采用方正呈思信息门户平台,实现公安部内部多个保密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通过一个统一的访
问入口,单点登录实现信息的实时获取和个性化办公平台,极大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和降低应用系统整合成本。
北京大学OA办公系统(方正政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工作办公自动化,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化,决策流程化已成为人们无纸
化办公最基本的需求。北京大学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实现高效信息沟通联络和网络无纸化办公,加速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速度,将提高建设办公系统,以实现信息/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到日常上来。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方正政通办公应用平台软件凭借其扎实的技术实力
与特点,有效的解决了北京大学部分信息交流不畅,协同工作不便等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学校信息共享一体化的统一管理模式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华网(方正智思)
新华网作为国内最大新闻网站之一,凭借信息的真实、丰富、快捷等特点一直处于行业权威地位。为
了适应信息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更好的服务新闻领域,新华网不断完善采编流程,提高制作效率,增强网站的页面效果,更快更好的凸显新华网的优势。多年来,新华网坚持以内容为核心思想,强调数据内容
管理过程,为了能够快速、自动、安全的管理并使用好这些数据,构建一个数据中心成为新华网新的需求。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方正智思知识管理软件是方正技术研究院携多年积累的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精华,研发推出的一个中文智能信息挖掘与知识管理的软件开发包与服务系统。它根据新华网的具体特点,方正智思知识管理软件能够快速实现具有智能信息挖掘与知识管理功能的应用,帮助新华网完成海量信息的智能分析处理,推动新华网的信息化进程。
山西吕梁市人民政府(方正翔宇)
为了顺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山西吕梁市人民政府加速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建立一个高效平台,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政务职能,成为现实需求。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方正翔宇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该网站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和发布的全过程,为山西吕梁市人民政府提供了网站建设、栏目规划、内容的组织管理、信息采编、加工与自动发布及页面模板制作的完整工作平台。方正翔宇并可以通过开发接口与其他应用系统无缝集成,作为各种系统的信息发布工具,还可以通过Portal技术实现个性化的信息呈现。
国家安全部、公安部(方正博通)
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声像档案馆和国家保密情报档案项目采用方正博通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平台软件,成功覆盖了安全部、公安部中央-全国各省(直辖市)-地级市三级管理体系结构,实现了声像档案、保密情报的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管理和集中式查询。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依据项目的具体特点,运用方正博通顺利实现了客户需求,截至到2004年已经完成在全国5、6个省(直辖市),40多个地级市的实施工作,05年将会在全国其它省市继续实施。该项目详细信息由于属于国家保密内容,不便详述。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数字档案馆(方正博通)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数字档案馆系统是2002年由江泽民,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直接批示实施的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该工程由史学界和档案界泰斗-戴逸教授任主任。计划通过征集整理1000多万卷的清代档案和古籍文献整合形成一个世界上权威的清史数字档案资料中心和研究平台。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运用方正博通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平台软件,按工程规划截至2004年已协助该工程完成数十万件的清代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了数字档案馆系统雏形,支持对多媒体资产的管理,自动分类,快速检索和海量数据(TB级)存储,并创建了互连网网站。
解放军某部档案馆(方正博通)
解放军某部档案馆现保管自解放战争时期至今的超过5000万件档案,包括军事机密文书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缩微等多种格式档案。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方正博通将其某部档案馆系统建设完成数字档案馆(数百个GB的海量数据)综合业务系统,很好地支持了其原专有系统条目信息的数据移植,实现了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并建立了一个集内网、军事外网功能为一体的档案馆网站,更好的发挥了档案的利用价值。方正博通使得某部档案馆实现了数百万张缩微胶片的数字化档案创建、管理、存储和利用,很好的满足了某部档案馆对多种格式档案数字化综合管理和利用需要。
第五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复习题(线路部分)
广西电网公司2009年安全知识考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复习题(输电、配电、营销专业)
请根据事故经过,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并进行简要回答。
一、案例1
(一)事故经过
某供电公司输电管理所在35kV AB线路上(该线路目前属于热备用线路,以后将退出运行)进行该线路部分电杆迁移改造。当天,输电管理所共派出30多人分立杆、紧线、收线三个组进行迁移改造工作。
由于急于工作进度,立杆组完成#55Π型转角耐张杆的组立后(#54Π型转角耐张杆于前一天已组立),在尚未回填土,以及用小汽车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作为牵引力的情况下,紧线组开始登杆进行#55-#54耐张段的紧线工作(地面共12人)。由于事前没有按施工技术要求打反向临时拉线(少打3根),紧线时没有进行逐相平衡紧线和内角侧施工防护拉线地面锚固不牢(两只地锚深度约70cm),17:35,#55Π型转角耐张杆(仅打一根紧线用临时拉线,少打2根)突然发生倾倒,在#55杆与#54杆之间的一相导线牵引下,#54Π型转角耐张杆也随之倒下。#55杆上3人(甲、乙、丙)及#54杆上1人(丁)全部随杆摔到地面。事故造成甲(男,33岁)、丁(男,40岁)两人死亡,乙(男,29岁)、丙(男,36岁)两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紧线前#55杆转角耐张杆处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打足紧线用的临时拉线,导致杆倒人亡;
2、由于急于工作进度,杆上作业人员没有逐相进行平衡紧线,致使#55杆横担受一侧导线的力矩作用,造成整体杆型扭转变形,倾斜倒塌;
3、#55杆立好后,没有及时回填土;
4、在进行#55-#54耐张段导线紧线时,竟然使用小汽车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作为牵引力来实施。
二、案例2
(一)事故经过
因受热带风暴影响,大风吹倒树木压到某供电公司10kV PQ线上,同时暴风雨造成多条10kV线路故障停电。供电所得到情况后,供电所长甲、副所长乙在未办理任何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带领所内工作人员丙、丁等共4人赶赴10kV PQ线现场进行抢修工作。
由于10kV PQ线的用户支线#1杆受树挤压发生倾斜,14:03,开展对该支线#1杆的扶正工作。因地面难以扶正该杆,工作人员丙即佩安全带、踏脚扣攀登上杆(10m杆),在砼杆的角铁横担下方(距杆顶约60cm处)绑白尼龙绳(Ф16×15m),由地面人员将该杆牵拉拽直。
14:38,地调正值值班员D向35kV BD变电站下达:“恢复
10kV LF线送电”的指令。
因值班员B(操作人)对设备不熟悉,站长A(监护人)亲自执行操作任务,安排值班员B(操作人)监看后台机,以观察操作开关时电压变化情况。
14时38分,站长A(监护人)在10kV线路控制保护屏上误将10kV PQ线957开关(三排左侧单元)作为10kV LF线953开关(二排左侧单元)合上向外送电。合闸后在值班员B(操作人)的提示下自觉有误,同时发现户外母线线夹松动有火星闪烁并伴有放电声,站长A(监护人)立即将10kV PQ线957开关断开。
而正值此时,供电所人员已将10kV PQ线的用户支线#1杆扶正夯实,工作人员丙正在杆上系绳处解绳子,由于该线路的突然送电,工作人员丙(男,45岁)与带电导线的安全距离不足,不慎左肩触电后从杆上滑落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线路抢修工作人员不履行许可手续;
2、线路抢修工作人员既没有采取任何隔离措施,也没有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可能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更无防止突然来电的保护措施;
3、BD 变电站操作不履行监护、唱票、复诵和核对制度,站长A(监护人)做值班员B(操作人)的事情,使得操作过程无监护;
4、BD 变电站值班员B(操作人)对设备不熟悉,不会操作站内的设备,没有达到基本的上岗要求。
三、案例3
(一)事故经过
某供电局市场开发营销处工作人员甲、乙和营销分中心工作人员丙、丁,应客户GS公司要求,前往GS公司进行电流互感器更换与检查工作。工作前,该公司电气车间副主任A未对工作人员甲、乙、丙、丁等4人办理任何手续,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未指明带电部位。
11时40分,工作人员开始对更换的#3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检查,工作人员甲从柜后进入柜体对电流互感器接线进行检查,其余工作人员乙、丙、丁在柜前核对设备铭牌参数。
12时11分,工作人员甲在柜顶不慎坠入相邻带电的支线进线柜的带电铝排上,导致触电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工作人员甲工作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工作中不慎坠入临近带电的支线进线柜的带电铝排上,触电死亡;
2、GS公司电气车间副主任A作为工作的实际许可人,未向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和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导致4人对工作地点内仍然有带电部位等现场情况毫不知情;
3、用户配电室开关柜的工作地点与相邻带电的进线柜的带电部位没有绝缘隔板,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不具备实际工作
的条件;
4、工作人员甲、乙、丙、丁等4人到达现场后工作分工不明确,对工作人员甲监护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甲工作不慎坠落带电间隔触电死亡。
四、案例4
(一)事故经过
某年7月27日上午,GDJ供电局输配电管理所配电带电班到GB#2公变工作,工作任务为:对GB#2公变进行有关的回路改造。工作内容包括更换高压跌落熔断器、避雷器及高压刀闸下端至变压器高压侧的引下线。
工作前,班组开了班前会,对GB#2公变变压器改造的工作进行了布臵。按照该管理所的工作习惯,配电变压器台架检修工作不填写工作票,因此工作班组没有办理工作票,也没有编写工作方案,就到现场开始工作。
配电班首先拉开#2公变低压侧刀闸,由于高压跌落熔断器已损坏,无法在地面拉开,由该工作班的B和C两人坐上绝缘斗臂车将跌落熔断器拉开,随后B和C继续用绝缘斗臂车将高压刀闸拉开。但在操作过程中,高压刀闸的中相和远边相刀闸被拉坏,带电班决定增加带电更换中相和远边相高压刀闸的工作。
09:50,带电班班长A向调度申请退出GB#2公变所在BDZ
变#914线路重合闸,同时,工作班的D、E(触电人)、F三人上杆进行更换高压跌落熔断器及避雷器及高压引线工作。
10:36,调度通知带电班:已退出GB#2公变所在BDZ变#914线路重合闸,可以工作。带电班班长A负责监护,由B、C带电更换损坏的两相刀闸(此时D、E、F三人还在杆的下部进行高压跌落熔断器和避雷器的更换工作),B、C两人坐在绝缘斗臂车上,带电拆除高压刀闸与线路连接的上引线后,更换了损坏的两相刀闸,并将刀闸上引线与刀闸上端接好后,在确认刀闸在完全断开位臵后,开始接火。C将近边相和中相刀闸上引线带电连接好,在准备带电接远边相刀闸上引线时,发现远边相刀闸上端静触头松动,就与B合上刀闸,对此情况进行处理,收紧了静触头底座螺丝后,开始接火。
11:45,C接完引线后,与B一同坐绝缘斗臂车下降低约2米时,在杆下部进行高压跌落熔断器和避雷器更换工作的E发生了人身触电,身体右肩腋窝上部接触到带电引线,身体后仰,安全带将其挂在杆上。在地面工作的班长A发现是远边相刀闸未完全打开,通知C与B立即断开刀闸,C与B随即用操作杆断开刀闸后,用绝缘斗臂车将E救下,带电班其他人员立即将E送往医院救治。
经过医院五个多月的治疗,伤员E右下肢膝关节上约8公分截肢,右上肢前臂功能丧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整个工作均没有开具工作票,没有明确相应的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工作次序混乱;
2、整个工作安排不当,带电作业人员和停电作业人员同在一个杆上的同一个回路上工作,杆的下部有人工作的情况下,带电工作人员进行带电接火;
3、需要停电的工作没有采取线路停电或带电解开刀闸上引线的方法进行施工,安全措施不完备;
4、工作没有采取在可能来电的高、低压回路挂设接地线等保安措施;
5、工作没有制订施工方案,没有明确工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导致整个工作无序;
6、基础管理出现真空带,导致配电变压器台架检修工作一直无票工作。
五、案例5
(一)事故经过
某年7月17日,GDJ供电局输电三班工作负责人B持“……1”号线路 处装设、拆除接地线的工作。工作前 时造成带接地线合开关的恶性误操作。事故没有造成人身伤亡、负荷损失、设备损坏。
(二)事故原因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