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材料
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安监局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安监局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初为副县级单位,2010年机构改革后为正县级单位,现有内设机构6个(2个事业编制)、干部职工22人。
山南地区安监局在自治区安委会、安监局的精心指导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严谨科学,求新务实,廉洁高效”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深化“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尽责履职,确保了全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在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对年度工作全面部署,坚持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随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专题研究和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行署每年与各县及相关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和目标任务,安监局及时对责任目标分解、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问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注重宣教,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围绕“安全生产月”展开每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着重开展送安全知识下基层、安全生产“五进”和“安全生产月咨询日”等活动,注重对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尤其是乡(镇)、村专兼职人员的培训,抓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到了有部署、有方案、有宣传、有落实、有总结。2011年共开展27次综合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00余种12万余份,受教育群众4.5万余人次;开展了“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知识竞赛;举办基层安监人员业务培训班2期,培训113人次;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4期,培训451人次。通过到村到户的深入宣传和自地及村的完整培训,切实提升了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三、深化整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针对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坚持把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和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水平相结合,扎实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重大隐患登记备案,严格事故调查处理,有效促进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确保了全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2011年共开展执法检查58次,发现安全隐患2000余处,整改率达到98%,下发责令整改201份,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顿5家,取缔渡口3处,销毁不具备安全性能的渡运工具30艘,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5%。成效显著的执法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为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确保了建党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的平安稳定。
四、探索实践,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山南地区安监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确定了“直管行业努力狠抓,间管行业联合执法,城区县乡经常检查,高危行业重中之重”的监管思路;建立了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建立了地、县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专家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非煤矿山进行检查的机制,这种“政府统一安排,部门具体负责,企业全面参与”的检查机制既相互检查、相互监督,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效果显著;建立了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类事故按期结案。2006年以来,山南地区工矿商贸领域没有发生一起较大以上事故(2010年至今零死亡),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控制范围以内。
五、构建网络,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建设
为加强全地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山南地区安监局不断与地委、行署及各县县委、政府协调沟通,努力争取配齐、配强两级安全监管人员,确保“人员、装备、经费、职能”四到位;指导各乡(镇)、村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目前全地区82个乡(镇)、55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安委会,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地县乡村四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初步形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标本兼职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全地区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监管人员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六、创先争优,造就清正廉洁高效队伍
山南地区安监局始终按照“创团结和谐班子、创素质过硬队伍、创科学运行机制、创执法为民业绩、创勤政廉政形象”的要求,不断深化以“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加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反腐败工作,造就了一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安监队伍。2006年以来,全局没有一起违法违纪行为,没有一人被投诉、举报和通报,为全区安全监管系统树立了榜样。
山南地区安监局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己任,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也必将会更加努力地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开创山南地区安全生产新局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国家对职工上岗前要求?
(1)上岗前保持精力充沛(2)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3)上岗前四小时严禁饮酒(4)严格交接班制度
3.什么是重大责任事故?刑法是如何处理?
企事业单位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我国刑法114条规定,对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7年以下3年以上有期徒刑。
4.安全生产的意义?
安全为了自己 安全为了家庭 安全为了企业 安全为了国家
5.职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1)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技水平;(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3)发现生产岗位中的不安全情况和事故迅速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4)爱护和正确使用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5)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作业指令,有权拒绝执行;(6)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卫生。
6.。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认真执行确认制。(2)抵制违章冒险作业,发现违章冒险作业者要及时制止,如其不听,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3)努力协同,认真配合,细心工作,在工作中保证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4)爱护和正确使用机电设备,工具,防护装置,以及个人的劳保防护用品。(5)学习必要的救护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搞好班组分管的现场文明生产
7.事故的应急处理?
发生事故后,首先抢救受伤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扩大,防止二次伤害;建立警戒线,撤离所有无关人员并禁止入内在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挥发场所,必须断绝交通;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状态痕迹等不得破坏,如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按事故的地点及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8.人的不安全行为?
(1).忽视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2).操作人员的失误动作;(3)操作人员的不注意;(4).操作人员劳逸结合不好,疲劳;(5).身体有缺陷
9.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2).物的放置、整理、状态不良。(3).外部的,自然地不安全状态存在有害物和危险物。(4).安全防护装置有缺 ++/9陷或失灵。(5).作业方法不安全
10.防火的基本方法?
控制可燃物、隔断空气、消除火源
11.环境因素造成的事故有哪些?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不合理。(2)工作场地面积偏小或工作场地有其他缺陷。(3)工作环境的颜色、照明、温度、振动噪声、通风等。
12.高空作业应注意什么?
高处作业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都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高空掉物或抛物。需要有高往下扔东西时,下边要有明显标志或专人瞭望。
13.发生工伤后怎么办?
首先抢救受伤者,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分厂、厂部和安全处,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小时
14.四不伤害的内容?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15.安全帽的佩戴标准
(1)必须是公司统一发放的安全帽。(2)安全帽的帽衬,其要保证人员佩戴后,其头顶与帽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2毫米。(3)安全帽要戴正,安全帽的系带要在下颚处系结实。(4)佩戴安全帽前,要认真检查,不得佩戴有裂痕,破损等有缺陷的安全帽
16.安全装置的“六必有“
轮有罩;轴有套;梯子平台有栏杆;井孔沟池有防护;危险处所有标志;厂房内有人行道
17.作业中,互保双方要对对方安全负责应做到四个互相?
(1)互相提醒,发现对方有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提醒纠正,工作重要呼唤应答
(2)互相照顾,工作重要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3)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劳保防护用品穿戴标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有关制度
(4)互相保证,保证对方安全生产,不发生人身事故
18..职工安全生产的五项义务?
(1)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义务(2)服从能够管理的义务(3)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防护用品的义务(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5)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义务
19.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有几种?侥幸心理,冒险心理,思想麻痹
20.挂牌制度如何执行?
(1)各操作牌要妥善管理保管,不得丢失(2)挂牌时,首先要与当班生产操作人员好断开电源,将检修工作牌挂在启动的设备开关上,然后方可进行工作(3)电源闸上的操作牌,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4)检修完毕后将操作牌交给岗位人员方可启机
21.修理电器设备的死确认?
(1)确认线路已拉闸(2)确认已无(3)确认与有关人员联系好(4)确认已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22.防触电的基本措施?
一忌非正式电工安装电气线路设备;二忌闸保险丝用铜丝铁丝代替;三忌导线绝缘强度降低,不合载流要求;四忌导线受机械力破坏;五忌照明附近有可燃物;六忌用电超负荷;七忌电器用后不断电源;八忌用水扑灭电器火灾
23.常见的电气事故有几种?
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射频电磁场事故和电气系统故障事故
24.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违反操作规程(3)维护不良(4)巡检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25.发生触电怎样急救?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2)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物,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粘液(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4)如有电烧伤的伤口,应包扎后到医院就诊
26.发生火灾如何自救?
(1)沉着冷静,辨明方向,迅速撤离危险区域(2)电梯的供电系统在发生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所以不可乘坐电梯逃生(3)暂避到较安全场所,等候救援(4)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寻求外界帮助
27.三违指什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记录
28.五确认指什么?
(1)确认周围环境是否有安全隐患(2)确认实用工具是否完好正确(3)确认使用设备是否安全正确(4)确认工作岗位是否安全(5)确认操作是否安全规范
29.什么是煤气,煤气的主要成分?
煤气是含有多种气体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主要成分:CO2H2CON2O2CH4等
30煤气的三大危害?中毒,着火,爆炸
31.煤气中毒的机理?
一氧化碳随空气吸入后,通过肺泡进行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把血液中的氧和血红蛋白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氧气的输送能力,阻碍氧气随血液向重要组织传递,如心肌、脑等形成缺氧血症,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表现?
(1)轻度中毒:头痛、头晕、颈部搏动感,并有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2)中度中毒:除具备轻度中毒症状外,患者面色潮红,口腔黏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形态不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3)重度中毒:昏迷不醒,瞳孔放大,对光无反应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并出项大小便失禁。
煤气中毒的抢救?
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净、通风,并派专人维护秩序。中毒轻微者可直接送附近卫生所急救;中毒较重者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院到现场急救;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现场抢救;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
急救车送往较远的医院急救,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第三篇: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是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1949至1983“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
1984至200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2005年至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是从保护和发展生存力的角度,确立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肯定了安全在建设工程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第一”的方针,就是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以及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牺牲安全。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活动。
“预防为主”是手段和途径,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综合治理”,从遵循和适应安全生产规律出发,指出了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能的基本方法:一是标本兼治,既要采取强硬措施,遏制特大事故的发生,又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多措并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从责任、技术、制度、培训等多方面努力,形成安全监管合力;三是部门协调,有关部门要秉承“协同政府”理念,在履行法定职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格局。
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体现了国家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
第四篇: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2004~2010)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目录
一、形势、现状与需求…………………………………..………1
1.面临的形势……………………………………………………1 2.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8 3.安全生产科技需求…………………………………………15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17
1.指导思想……………………………………...………………17 2.发展思路……………………………………………...………17 3.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目标……………………………………17
三、重点任务…………………………………..…………………18 1.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安全
生产理论创新,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理论体系……..…19 2.以重要工业领域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开发为
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逐步建立完善
安全生产技术体系……………………..…………………21 3.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安全
生产科学管理体系………………………………………23 4.以提高本质安全度为目标,加大…先进、适用安全
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24 5.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24 6.以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保障为宗旨,加强
安全生产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协调,逐步建立和
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25
四、保障条件和措施……………………………………………28
1.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28 2.加强领导和协调,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工作…………29 3.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29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1 5.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32 6.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
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32 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
值观,实施人才战略………………………………….…33 8.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34 9.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34
附件1 8个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领域.………………35 附件2 60个优先发展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方向.……………36 附件3 100项重点推广技术……………………….….………40 附件4 8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45 附件5 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47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2004~2010)
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具体体现。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按照安全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做出战略性的部署,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以指导政府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和全社会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活动,逐步使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步入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对全面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形势、现状与需求
1.面临的形势
(1)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业,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力度,相继在监管体制改革、法制建设、事故责任追究、深化专项整治,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地方各级安全监管机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针对机构调整后的新变化,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制度,确定了工作重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了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六大支撑体系”、推进“五项创新”,确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已全面起步。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全社会重视支持的安全生产新格局正在形成。
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执行,使安全生产事业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出台了一批与之配套的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大批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正在制定过程中,使安全生产各方面工作逐步做到有法可依。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并继续深入。通过各 部门和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取得重大进展,关闭取缔了一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小作坊。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决定》,在安全技措专项基金、风险抵押金、工伤保险、约束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四川省开展“百个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活动,使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有了一个好的活动载体。
安全生产事业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生产氛围日渐浓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追求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首要共同目标。通过全社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万里行等活动,全民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加强。
通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和以上各方面的工作,我国安全生产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绩效有所改善,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
但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 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事故总量仍然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呈上升趋势,因事故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屡屡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更具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危害性。2002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07余万起,死亡人数近14万,每天平均死亡380余人;平均每天发生7.2起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每周发生2.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工矿企业中,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总数的31.12%和46.87%,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的86.15%和86.31%。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也不容乐观,2002年,全国发生化学事故592起,死亡1551人,同比均有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37起,死亡109381人,同比分别上升2.4%和3.3%。更应注意的是,2002年事故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以上的10个省基本都是经济大省,其中8个省的事故死亡人数增加幅度超过GDP的增长幅度。
我国职业危害也十分严重。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在2500万人以上。近年来,每年新发职业病例数均在万例以上,且逐年上升,增长率超过10%。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积发生尘肺病人581377例,疑似尘肺者60多万例,每年约5000人因尘肺死亡。全国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其中约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疾病。每年发生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00多起。
各类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因工伤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4%。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500亿元(约占GDP的2%)以上。
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部分省市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安全卫生条件和工伤保险的已超过50%。全国各地已多次发生因安全卫生问题激化而集体请愿或上街游行等事件。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我国安全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百万吨煤死亡率是美国的160倍、印度的10倍;百万吨钢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日本的80倍;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总数的5~10倍;万车死亡率约为美国的10倍;近10年民航运输飞行平均重大事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航空发达国家的3.9倍。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形象和对外贸易。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薄弱、安全科学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变化,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涉及安全生产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远未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生产支撑与保障体系尚未形成;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工业就业人员急剧增加,经济快速增长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矿产资源的长期大规模开发,埋藏于浅部的高品位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大批矿山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都有相应增加,自然条件在不断恶化,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在加大;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是老装臵的改造还是新装臵的建设,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共同趋势,超大型、高参数、长周期、高风险的生产装臵、储存装臵的日益增多,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长输管道、城镇输配系统管道在大幅度增长,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呈现迅猛发展之势,电网由区域电网向全国电网过渡,高电压、远距离和交直流混合输变电技术在推广使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上交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些都造成危险因素的种类增多和危害程度的增加;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经营方式呈现多元化,私营、个体企业大量涌现,大量新型特种设备的涌入,使安全生产管理及其监督监察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可以预料,如不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我国安全生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非常严峻,事故发生率仍将在高位徘徊,2005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可能突破15万,2010年超过18万。事故的种类增多,事故防范、处理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将增强,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会更加严重。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仍将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安全生产在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安全生产现状与需要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就业主体,人们对生产活动中安全健康的需求正逐步增加。竞争的国际化,安全生产越来越多地影响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
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是安全生产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2)安全科技资源急需整合,布局需要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科技活动的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和技术充分渗透、交叉、融合发展,科技 资源配臵以市场为主导。原有的安全科技资源的属性及研究重点也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安全科技力量趋于分化。需要对安全科技队伍按市场规律进行整合,并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国家意志的关系,动员、引导、吸纳全社会各种可能的科技资源投入到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之中,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臵和高效利用。
(3)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分工大规模重组,资源配臵在全球范围进一步展开,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在加强安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意吸收、利用国外和其他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此外,经济一体化也必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创新资源竞争加剧,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抢占安全生产科技的制高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事业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科技发展必须有所超前,已在国际上形成广泛共识。
世界各国建立了安全生产科技体系。美国建有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事故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矿山安全监察局下设有技术中心,专门进行安全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高等院校也通过与政府鉴定协议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英国有40多个从事安全生产科研工作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俄罗斯联邦矿山和工业安全监察局下设有工业安全科技中心。
发达国家安全科研投入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企业的投入主要是满足安全生产和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并由企业自主决定。美国政府拨付给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和事故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经费逐年增加,2002年达到4.1亿美元,矿山安全监察局技术中心每年的经费也近千万美元。英国安全与健康局每年掌握专项科研经费,专门用于安全生产科技问题研究。
发达国家的安全科技达到较高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方面,普遍发展了先进的危险辨识、评估技术,几十年前就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评估、寿命预测和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建立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库;在危险源监测、预警方面,已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对大型承压设备进行在线检测,对埋地燃气管道腐蚀和泄漏实施不开挖在线检测监测,红外成像 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已应用于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之中;在灾害事故防治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已基本控制重特大灾害事故,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在应急救援方面,普遍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应对准确和责任落实;在安全技术标准方面,标准体系完善、数量多、可操作性强、修改及时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在安全生产信息化方面,已普遍利用现代网络化技术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数据规范和资源共享。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了一批专业科研院所,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安全科技队伍。建设了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尘爆炸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重点研究开发基地。在安全学科建设方面,已形成三级学位教育,目前设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有46个,设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26个,博士研究生教育8个。在企业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活跃在安全生产第一线。
安全科学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已初步解决安全科学的 学科理论及其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模型问题。1992年,《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国家一级学科;1997年,确定了安全工程师职称;2002年,国家建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八五”期间,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在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价与爆炸预防技术研究”和“煤矿重大恶性事故防范”等国家科技攻关研究。“九五”期间,开展了“城市重大危险源及监控预警系统”、“在役工业压力管道安全评估与重要压力容器寿命技术研究”和“改善煤矿安全状况综合配套和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攻关研究。“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 ”列入“十五”国家攻关项目之中。此外,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科委科技资金中都安排了部分安全生产科研项目。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事故损失,在安全科技方面也有一定的投入。同时,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通过以上途径,我国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重大工业事故预防预警与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02年,国家对83项安全科技优秀成果进行了奖励。
科技对安全生产事业产生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有力 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石油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铁路运输通过加大安全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提高基本运行的本质安全能力,明显减少了各类事故,为铁路四次提速创造了基础。矿山通过引进、开发和推广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矿山救护队的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提升了矿山应急救援整体水平。安徽省淮南煤业集团通过开展瓦斯治理科技攻关,瓦斯抽放量由1996年的600万m3提高到2002年的1亿m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安全高效、稳产高产,煤炭产量由1996年的1000多万吨提高到2002年的2335万吨。据初步测算,20世纪末,安全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到25%。
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安全装备产业已基本形成,数以万计的专业生产厂家生产安全产品。安全科研院所通过企业化改制,正向科技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
安全生产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安全监测监控的重要性,促进了各类传感器、数据传输技术、信息接口和GIS、GPS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大量应用,提升了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安全防护产业初具规模。各种安全防护装备、用品、用具对保护人员的安全健康起到巨大作用,促进了安全防护产业的发展。各种功能型材料等的不断开发并产业化,使安全防护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安全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安全技术服务、咨询产业的形成,发展了相关技术。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核成立的安全评价机构已超过100家。作为安全生产整治重要内容的安全评价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但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整体中属于发展落后领域,尚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目前,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强化安全科技对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可操作性政策、法规薄弱。没有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安全生产的作用和地位相适应、能够有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2)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严重滞后于安全生产实践。没有形成能够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体系,对安全生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及其规律、方法等的研究严重不足。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等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问题及其辨证关系,缺乏具有明显说服力的理论依据,未能从理论上进行充分、科学、合理的阐述。(3)安全生产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安全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转化率和科技工作的贡献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需要,长期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问题尚未攻克;安全生产的科研储备和预研匮乏。
(4)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对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安全技术标准缺口大、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5)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但目前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需要。
(6)安全生产科技力量趋于分散,科技工作缺乏整体性。经过体制改革,原有科研规划、计划、体系全部被打散重组,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定位、内容、重点领域和方向等等方面都没有统一、权威的定论,部分原有安全生产科研单元投奔高收益、高回报领域,科技支撑与保障功能急剧下滑,有些专业领域甚至出现缺位;各专业领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未能充分利用国外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安全科技的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7)安全生产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作为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其投入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但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相继撤消后,无论在绝对数还是在相对数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没有明确的、可靠的资金渠道,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企业的安全生产科技投入非常有限,不能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关键性科技问题。
3.安全生产科技需求
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产生巨大的科技需求。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安全生产与人口、环境、资源同属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事业的相关政策应属国家的基本政策。需要建立与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中地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措施。
(2)系统的、能够指导安全生产实践的理论体系。既为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又为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安全工程技术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此,零散的研究力量急于整合,单项的研究急需系统化。
(3)共性、关键性、综合集成安全技术与装备。通过“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攻关,研究、开发了一批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但为数有限。许多严重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尚未攻克,且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危险因素的种类增多,灾害防治的复杂性在增加。急 需开展共性、关键性、综合集成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防范控制水平,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4)先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需要大力开展安全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管理技术、安全信息技术、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机制等的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同时,提高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技含量,开展监管手段的创新,实现关口前移,也是当务之急。
(5)安全科技与安全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安全科技应面向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要紧紧依靠安全科技。在安全生产事业中,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安全科技发展提升安全生产事业的整体水平。
(6)安全生产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执行,对与之配套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提出更高的需求;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撑和促进;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需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7)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为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提高安全生产科技含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障和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之急需。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本着突出重点、紧密结合国情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整合和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思路
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中心,坚持安全科技面向企业安全生产、面向政府监管监察;构建科技创新、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智力资源六个支撑平台;以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使安全科技成果总体接近或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水平。
3.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目标
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要求,提高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的科技含量,为降低事故发生率,大幅度减少重特大灾害事故,提升国家安全生产整体 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目标是:
(1)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框架,在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灾害发生机理等8方面有所突破。
(2)通过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重特大灾害和危险源监测、预警、防治、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60项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总体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3)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重点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建立8个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4)促进安全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安全技术装备和安全防护用品产业满足国内安全生产的需要。
(5)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连动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有效运转。
(6)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安全技术标准的种类、数量和技术水平取得重大的进步,在重点领域与国际接轨。
(7)安全生产的科技贡献率2007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
三、重点任务
根据安全生产科技需求和发展目标,2004~2010年间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创新,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是安全科技与安全生产发展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对理论的迫切需要,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大安全生产理论研究的力度,对安全生产事业中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实现提供指导。重点集中在8大领域:
(1)安全生产的哲学、社会学基础。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安全生产哲学问题,揭示安全生产的本质,建立科学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安全生产社会学问题,探讨安全生产在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促进功能。
(2)安全生产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安全生产的共性特点和规律,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由安全向事故演变的共性原理,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安全生产法学理论,指导安全生产立法实践;研究安全生产科学理论体系,构筑安全生产科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基本理 论构成。
(3)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针对岩土体多相、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复杂环境特点和大规模采掘工程的诱变灾害,研究气-固耦合作用下,稳定与非稳定变形、破坏与状态变化及转化机理、条件与规律;气-固耦合作用及突变动力学模型,为瓦斯煤尘爆炸、顶板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和岩爆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深部开采灾变动力学与防治理论。
(4)交通运输事故预防与控制理论。针对铁路运输、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民用航空的安全生产特点,研究事故发生机理,以及对事故的预防、监控和应急救援的基本理论,指导交通运输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5)工业典型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力学、热物理问题。针对高危行业的生产特点,研究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特种设备事故等的发生机理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用数学、力学和热物理理论揭示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事故预防和灾情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6)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基础理论。针对各种土木、建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勘探、设计和建造活动中复杂灾变因素的耦合作用,研究工程的损伤积累和灾变行为的演化规律、失效模式与事故特征、人机环作用规律及安全监测与控制理论;研究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荷载与响应特性、灾变行 为与健康诊断。
(7)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结合安全生产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与管理问题,研究安全生产的经济规律和宏观调控机制理论,揭示国家政策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基本规律;研究政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建立适应于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安全统计学理论,指导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工作。
(8)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分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要素、内容以及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体系。
2.以重要工业领域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并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以煤矿、非煤矿山、石化及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为重点。重点领域是: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针对高危行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灾变因素的耦合作用,研究各类危险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和危险性分析先进技术;开发事故隐患诊断、鉴别、分级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技术;研究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的失效模式、失效准则、风险评估、剩余寿命预测等的关键技术;提高对灾害和危险源辨识的科学性,为事故监测、预警和防范创造基础。
(2)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监测。针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输送电以及特种设备运行中的灾变因素和危险源的特性,进行各种动态、连续监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研究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集成、高度信息化的安全监控技术;研究智能传感器、信号转换接口、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智能处理技术;研究在线损伤识别、模型修正、健康诊断监测技术;研究移动设备的自我监测、诊断和控制技术。
(3)灾害与事故预警。开展重大灾害事故预警技术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建立各类重大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研究埋地压力管线(输油、燃气等)不开挖检测、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设备失效、构筑物(地基、大坝、尾矿库等)失稳监测预警技术。
(4)灾害与事故防治。根据灾害事故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开展针对性强的综合集成防治技术的科技攻关;研究重大灾变事故的预防措施、控制方法与技术以及抗灾加固的先进材料、装臵和技术;研究特种设备、关键装备失效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5)应急救援。根据各类重大灾害事故(包括危险化学 品、特种设备、矿山、交通运输、输送电等行业或领域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发展呈现的力学、理化特性,进行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重大突发灾害应急预案、救灾辅助决策及指挥调度系统、救灾通讯系统;研究遇险遇难人员定位与搜救技术;研究有毒介质移动容器突发泄漏、长输危险介质管道或埋地燃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减灾技术;研究大电网事故下的社会应急技术。
(6)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根据灾害事故的复杂性,利用现代数字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灾害事故智能诊断和仿真模拟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与装备;研究灾害分析的精细模型、方法和现代试验技术,提高事故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结案的及时性。
3.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措施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监管监察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是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差、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大力开展安全管理技术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技术的研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机制创新,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科技含量,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重点集中在安 全生产管理模式、特征及其规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指标体系、安全生产信息化和网络化相关技术、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机制等方面。
4.以提高本质安全度为目标,加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经过充分论证,列入安全生产技术推广计划并发布,组织应用和推广。2004~2010年,重点进行100项技术的推广。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对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的安全技术,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推广力度。
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及时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装备。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装备,予以限时、强制性淘汰。
实施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2004~2010年,建设8个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重点是重大危险源监控、奥运安全保障、三峡工程安全保障、石油化工设备安全、运输设备安全监控、城市主要生命线安全保障、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和矿山安全监测及信息化等领域。
5.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安全科技 产业化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的科技水平。加大GIS、GPS和网络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库、信息管理系统和灾害事故监控预警网络;应用先进的探测、传感技术,提高对灾变因素的监控能力和矿山地质保障水平;应用新材料,改进安全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高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各种功能性新材料,提高安全防护用品的科技含量。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化。重点领域是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功能性新材料,故障快速诊断、无损探伤技术,非接触式、高精度、高可靠性、综合集成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安全专用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矿山地质安全保障技术,先进救援救助技术装备等方面。
6.以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保障为宗旨,加强安全生产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协调,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体现国家意志、面向企业安全生产、面向政府监管监察,关系公益性、基础性研发和科技支撑的平台建设,是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要工作。应根据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安全检测检验与物 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人才建设统筹考虑,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建设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1)科技研发平台。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按市场经济机制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臵。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两个层面:①挂牌成立安全科学研究院、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等安全科技重点研发机构,形成安全生产科技研发主要力量,从事安全生产基本理论、技术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② 通过项目招投标,吸纳、兼容国内乃至国际最优秀、最先进的科技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造就高水平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队伍;③建立企业安全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协同机制,多领域、多学科合作进行安全生产科技攻关。
(2)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平台。以安全检测检验机构、物证分析网点为主体,通过资格审核、授权和挂牌,准许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物证分析和灾害危险性鉴定工作;加强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物证分析技术、灾害危险性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安全检测检验、物证 分析的水平和能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支撑;加大对检测检验工作的监督,促进依法检验,规范运作。
(3)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体,政府组织指导,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整理、科学论证,发布推广技术目录,召开技术推广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完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体系。以安全中介机构为主体,对技术服务人员实行资格认可或注册制度,对中介机构实行资格审核和注册,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它社会力量,把发展安全中介机构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骨干安全中介机构,支持基础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安全评价、科技评估机构等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树立服务品牌和信誉,带动安全中介服务机构整体水平的提升。重点领域是安全评估评价等方面。
(4)法规标准平台。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计量体系为基本单元,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平台;加强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研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正确调整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关系;加大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力度,通过技术标准的完善与发展,引导、及时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与装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技术的发展,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5)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机制,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安全科技文献与数据、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发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自然科学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6)智力资源平台。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安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完善安全科学教育体系,安全科学尽快成为一级学科,以适应安全生产科技整体发展的需要。
四、保障条件和措施
1.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安全生产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应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其放在与环境、人口、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应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安全生产科技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具备与其作用、地位相称的财政和政策环境。
2.加强领导和协调,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工作 科技进步是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对科技在安全生产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和落实加快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真正把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上来。
强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全国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程的职能,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发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国家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现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对独立,建立健全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积极推行科技项 目招投标制,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
3.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应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对重大安全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计划以及国家产业技术发展专项计划等),取得国家的支持。国家应在相关资金渠道中加大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对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共性、公益性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技术示范工程和6个支撑平台建设给予持。
对不能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安排的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应建立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6个科技支撑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制(修)订、技术推广和技术示范工作。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资金应以国家投入为主,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公开招标,择优支持”的原则,安排每年科技工作。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资金每年应不少于2亿元。
要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性引导的支持,扩大科研单位与企业和社会的联合协作,实现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业资本的优化组合,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运用国家的有关政策引导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对企业投入进行的安全生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问题研究,实行减免税鼓励。
把能够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项目推向市场,形成科研与开发的良性循环,并逐步形成安全产业链,积极争取社会资金进入安全生产技术开发领域。
此外,要与工伤保险改革相结合,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事故预防与预测评价的基础性研究。研究商业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吸纳商业保险资金进行安全生产科技研发。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工作的开展需要基础设施的保证。通过组织协调、联合攻关协作,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做到优势互补,为安全生产科技事业发展服务。
国家财政应加大在安全生产科技平台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加强国家级安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检验基础设施、物证分析基础设施、事故分析仿真模拟基础设施的建设。关键技术设备的配臵上至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注意现有设备的配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切实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
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应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应作好与国家科技数据中心、自然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和科技文献资源服务网络的信息接口,并与相关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机构建立信息联络,及时跟踪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动态。
5.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具备以公益性为主的性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应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优势资源投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中,应根据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往往涉及多行业、多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汇的特点,应增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推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数量,在社会公益类评审组内增设安全生产技术组,对安全生产科研成果进行统一评审。
应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奖励制度,建立稳定的奖励资金来源,规范评审程序,并逐步加大奖励力度。
6.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安全技术标准是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的基础,也是
国家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表,组织、规划和协调全社会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力量共同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尽快形成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应跟踪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现行标准状况及其潜在动向,使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实施人才战略
创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在科技人员中大力弘扬“奉献、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采取切实措施,吸引全社会优秀人才投身于安全生产科技工作。
推动安全科学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根据安全科学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边缘性特点,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将安全科学设立为一级学科,以推动安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发展。
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培养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人才。鉴于高危行业安全科技人才奇缺、整体素质下滑的严峻形势,教育部门应对高危行业安全专业招生实行某些特殊鼓励政策,吸纳高素质人员进入安全科技领域。同时,注重安全
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合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保障安全生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8.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公共媒体,传播安全生产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安全技术;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一批安全生产科普基地,鼓励安全生产科普创作、展教品研制和科技书刊的出版;鼓励各方面专家学者走向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9.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及民间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科学研究合作项目。
进一步拓宽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交流渠道,加强科技信息交流,跟踪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前沿动向,努力赶超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先进水平。
附件
18大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领域
1.安全生产的哲学、社会学基础 2.安全生产科学的基本理论
3.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4.交通运输事故预防与控制理论
5.工业典型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力学、热物理问题 6.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基础理论 7.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 8.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
安全生产8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的支持。2004~2010间需资金8000万元,其中,“十五”后两年3000万元,“十一五”期间5000万元。
附件2 60个优先发展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方向
一、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1.整套装臵的风险评估技术与危险分析技术 2.埋地油气管线泄漏检测报警及风险评估技术 3.石化生产过程中泄漏源的早期鉴别和定量监测技术 4.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技术 5.工程建设危险量测、评价和预测技术 6.煤矿重大灾害危险源辨识、评估及分级标准
二、灾害与事故的监测
7.重大危险源指标体系、监测与监控网络化技术 8.高危化学品运输动态监控管理技术 9.防止水上交通工具冲突与事故监控系统 10.矿井自燃火灾连续监测与控制技术
11.矿山顶板离层、岩体变形、移动和破坏监测技术 12.井下隐蔽火源的探测技术
13.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分析、评价、监测与控制技术
三、灾害与事故预警
14.重大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技术 15.工程建设事故监控与预警系统
16.海底输油(气、水)管线检测、报警、关断及维修技术 17.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失稳预警与控制技术 18.深凹露天矿灾害性小气候预测预报技术 19.矿山突水突泥超前预报与防治技术 20.矿山突发性动力灾害预测及控制技术 21.可燃性气体(粉尘)爆炸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四、灾害与事故防治
22.海上油气勘探安全保障技术
23.石油化工装臵长周期安全运行保障技术 24.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保护用具的关键技术
25.防止列车冲突、脱线、安全监控防护,确保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
26.灾害性突水事故的导水通道高效精细探查技术 27.瓦斯灾害易发区判识系统和物探技术 28.低透气性高瓦斯松软煤层瓦斯抽放成套技术 29.矿山深部开采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30.矿山尾矿坝(库)、排土场失稳与控制技术 31.地下矿山和深凹露天矿山尘毒危害防治技术 32.可燃性气体(粉尘)爆炸自动抑爆技术 33.防治矿山火灾的新材料、抑制剂和新工艺
34.提高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和抗灾变能力的优化技术与灾
变时期的风流控制技术
35.采区高压安全供电集中控制技术与装备 36.安全监督、监察专用工具与设备
五、应急救援
37.工程建设事故动态数据库、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38.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挥决策系统 39.矿山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及救灾辅助决策系统 40.煤矿重大灾害的救灾技术与装备
41.重大化学事故处理处臵实时监控及信息传输技术 42.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抢险技术
43.以通风和预防瓦斯灾害为主线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44.矿山防灾抗灾的地理信息网络
六、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
45.安全信息无线数据网络系统
46.重大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现场勘察及鉴定技术 47.设备预防性保养和故障诊断技术 48.重大事故仿真技术与装备
49.典型事故隐患快速智能诊断关键技术与设备 50.矿山典型灾害的智能诊断和仿真模拟技术
七、安全管理
51.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特征及其规律 52.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53.安全生产动态监管机制、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 54.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工程技术 55.安全生产指标体系
56.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相关技术
57.安全经济与安全生产管理关系 58.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机制
59.安全生产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关系及激励机制 60.国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
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技术的研发,属社会公益性研究,需国家有关部门在“863”、科技攻关、科技平台建设、高技术产业化等科技计划中予以支持。开展上述60个重点方向的相关技术研究,2004~2010间需资金12亿元,建议国家投入资金8亿元,其中,“十五”后两年2.5亿元,“十一五”期间5.5亿元。
附件3
100项重点推广技术
一、煤矿领域
1.高效节能小矿井主要通风机 2.高效低噪声对旋局部通风机 3.局部瓦斯积聚处理技术与装备 4.采空区瓦斯自动抽放技术与装臵 5.本煤层长钻孔超前预抽瓦斯技术
6.突出煤层定向长钻孔预抽本煤层瓦斯技术与装备 7.定向水平长钻孔抽放瓦斯工艺技术与装备 8.煤矿瓦斯抽放管道多参数监控系统及安全保护装臵 9.长钻孔控制爆破防止突出技术 10.瓦斯、风、电闭锁装臵
11.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测技术与装备
12.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技术 13.爆炸危险性监控和自动抑爆技术与装备 14.机掘、机采工作面防突措施及配套装备 15.煤与瓦斯突出监测技术与装备 16.突出危险预报仪等便携预测仪器 17.全矿井综合监控系统
18.乡镇小煤矿安全监测系统
19.井下移动式制氮装臵及氮气防灭火技术 20.三相固态泡沫防灭火新材料 21.胶带输送机监控技术
22.灾变时期风流控制和决策支持技术 23.煤层注水技术与装备 24.高压喷雾与旋流湿式除尘技术 25.粉尘检测技术
26.正压氧呼吸器及新型救护器材 27.矿井提升系统安全保护技术 28.救灾无线通信系统 29.动目标安全监测系统 30.基于GIS的通风管理技术
二、非煤矿山领域
31.非煤矿山安全信息管理与分析集成系统 32.非煤矿山采场地压声发射监测和预报技术 33.非煤矿山大面积地压灾害控制技术
34.非煤矿山地下水灾害帷幕注浆截流防治技术 35.露天矿山生态护坡防护技术 36.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37.非煤矿山安全开采的全尾砂充填技术 38.高硫矿床矿石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39.深井矿山热害防治技术
40.非煤矿山控制爆破与安全预测系统
41.爆破振动分析技术
42.地下矿山压气机械化装药成成套技术 43.井下铲运机尾气净化技术
44.深部开采多级机站计算机智能通风系统 45.地下矿山风源净化技术 46.高寒矿山通风防尘技术 47.喷射混凝土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 48.可控空气再循环通风技术
49.凿岩工作面局部净化与除尘/通风技术
三、石化及危险化学品领域
50.轴承声发射原位监测技术
51.油品储运静电危害防治技术和粉体静电控制技术 52.油气站库安全检测报警技术
53.临氢装臵的检测、评定、延寿、失效分析 54.基于定性仿真的在线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55.作业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及作业环境状况评估技术 56.涡喷消防车
57.作业环境热危害、噪声危害、放射危害评价与控制技术 58.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及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59.全国化学品运输信息管理数据库 60.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分布数据库 6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技术 62.海上平台定量风险评估技术 63.计算机辅助深度HAZOP分析方法
四、建筑、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
64.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软件 65.基于GIS的企业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66.车站、码头、港口、危险货物工厂等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67.城市、地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重大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68.车站、码头等基于GIS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69.重大道路事故快速报警、指挥系统 70.内河水运安全监控、事故报警和指挥系统 71.多功能应急救援指挥车
72.铁路安全监控和事故报警、指挥系统 73.地区、行业小型企业过程化安全管理模式
74.地下大型硐室、地铁、地下百货商场等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75.交通运输工具碰撞事故报警与应急反应系统 76.易燃易爆物料储仓泄爆、抑爆装臵 77.冶炼作业环境中毒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78.车辆超速、超载连锁保护装臵
79.火灾、爆炸、泄漏等典型事故安全评价软件 80.船舶故障快速诊断装臵
81.铁路路况快速检测分析、缺陷诊断装臵系统.82.燃气泄漏报警装臵 83.无损探伤技术
84.压力容器损伤快速检测系统 85.哈龙替代灭火剂
86.便携式红外电气线路检测仪 87.灾害环境的可视化技术 88.火灾排烟探测系列装臵技术 89.阻燃材料
90.防止变电站全停保障技术装备 91.起重机安全综合保护系统 92.800兆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 93.防止列车脱轨安全检测监控系统 94.新型车轮轴探伤装臵 95.大型油轮泄漏油围堵清除设备 96.汽车综合性能快速诊断装臵
97.施工期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安全控制系统(SAC)
98.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CSMIS)
99.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改进设计
100.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安全生产的技术推广工作,应采取国家注入引导资金,以企业投入资金为主的方式开展。开展上述100项技术推广活动,2004~2010年间需国家注入引导资金3500万元,其中,“十五”后两年1000万元,“十一五”期间2500万元。
附件4
8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1.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示范工程
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是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关键。技术示范的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监控实施程序、监控技术和监控模式、重要工业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的建设与管理等。
2.安全奥运技术示范工程
应用先进的规划、设计和危机处理技术,提高奥运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改善和应用先进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水平;改善和应用先进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确保先进安全技术和标准的贯彻实施等。
3.安全三峡技术示范工程
集水坝安全监测控制、水运安全和管理、水上应急救援为一体的综合集成、高度信息化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示范工程。
4.以风险分析和控制为基础的石油化工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RBI和RBM)示范工程
基于石油化工设备的特点,实施风险分析和危险控制技术,从整体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满足石化装臵长周期运行需求,并充分优化设备的检维修资源。
5.运输车辆、船舶和高速铁路安全监控技术示范工程
以高速公路、水上运输为重点,采用运输车辆船舶监控、预警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程度,预防交通重特大事故。时速300km/h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行动力学性能监测、高速动车组运行速度监控、信号CTC系统,线路、信号、供电系统设备动态检测,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化。
6.城市主要生命线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城市燃气管线监测与预警、地铁和建筑火灾监测与消防、城市供电安全监测和预警等技术示范。
7.煤矿瓦斯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工程
煤层瓦斯抽放,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警、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示范。
8.矿山安全监测及信息化技术示范工程
矿山灾害监测、预警的信息化技术及GIS、GPS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区域数字矿山安全工程。
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需资金4.5亿元。建议国家投入引导性资金1.2亿元,其余部分采取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解决。“十五”后两年国家投入引导资金4000万元,“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引导资金8000万元。
附件5 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1.科技研发平台
2.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平台 3.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 4.法规标准平台 5.信息共享平台 6.智力资源平台
建设6个支撑平台需资金6.5亿元。鉴于6个支撑平台的社会公益性,应采取国家投入为主,企业自筹为辅的方式进行建设。建议国家投入资金5.5亿元,其中“十五”后两年2亿元,“十一五”期间3.5亿元。
第五篇:国家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一、国家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1月14日至15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安委会主任张德江,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坚定‚一个信念‛,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指导和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树立‚三个理念‛,即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提高‚三个能力‛,即监管监察、事故处置、宣传教育的能力;守住‚一条底线‛,即坚持清正廉洁、干净干事。他勉励大家抓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再接再厉,把2012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更好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琳强调指出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意见》和《通知》,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关键之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和接见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个树立、三个坚持、三个强化‛,在加大各项责任和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上狠下功夫。
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着力凝聚共识,推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继续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社区、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活动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和第11个‚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认真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
二要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排查治理隐患,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要把煤矿安全始终摆在重中之重,严格执行 ‚十条禁令‛和‚十项要求‛,加强瓦斯治理、兼并重组、整合技改矿井和防治水安全监管督察,继续抓好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加快小煤矿机械化改造。深化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
三要坚持落实责任,着力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政府安全监管。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严格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监管、跟踪落实整改措施,以及警示约谈、黄牌警告、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深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联席会议、‚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和‚一票否决‛、安全生产指标控制通报考核等制度,强化安全监管实效。
四要坚持依法治理,着力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建设秩序。继续对典型违法行为集中开展‚打非‛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危化品运输、长途客运安全监管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打非‛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四个一律‛措施。逐步建立全国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查询系统,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和非法违法、瞒报谎报事故查处跟踪督办制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事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要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做好百千项先进适用技术、适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快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大力推进淘汰落后技术装备,抓紧出台实施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企业安全费用制度,扩大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范围,不断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六要强化应急处置,着力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省、市、重点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协同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抓紧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指导督促开展预案演练,加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和分级监管系统。完善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协调联动和预警机制。
七要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搞好安全培训工作。深入推进各行业领域达标创建工作,加强班组安全建设,落实企业领导干部现场带班等制度。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各地基本建立能够适时反映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加强安全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化网络。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办好安全工程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建设一批安全基础教育示范基地。
八要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着力落实监管职责,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依法进行的轨道。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落实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建立专业监管队伍和技术支撑机构以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卫生许可、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严重等行业专项治理,全面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协作机制。
九要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着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提升监管监察能力。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执法体系,尤其加强县级和乡镇安全监管力量建设,完善委托执法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创新,着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安监队伍。
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1月30日上午,省政府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省委副书记、省
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姜大明省长指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警钟长鸣,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今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以安全生产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姜大明省长强调,要切实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把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严肃事故查处。二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和煤矿、非煤矿山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积极推进科技兴安,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对事故易发多发行业领域强化监管,严格整治。四是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
重大危险源监控,健全完善‚企业自查自纠、专家现场诊断、政府挂牌督办、执法督促整改‛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从根本上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六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社会氛围。
省政府安委会副主任、省安监局局长袁策通报了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省政府与17个市政府分别签订了2012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三、全市安监局长会议精神
2012年2月9日,我市召开全市安监局长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洪出席并讲话。会议主要听取了各县(市、区)2012年做好本辖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汇报,传达了全省安监局长会议精神,分析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了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任务。
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洪要求,各级安监系统要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隐患‘零容忍’和安监执法无障碍‛制度,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要抓好‚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抓
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企业要严格执行自查自纠制度,各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要重点查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和责任人。安全生产专家要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及时发现技术、工艺、设备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市安监局局长周光全从七个方面回顾总结了2011年的各项工作:一是抓责任落实,目标体系不断健全;二是抓直管领域,隐患治理成效明显;三是抓三大对策,基础工作逐步夯实;四是抓安全防范,救援能力显著提高;五是抓安全执法,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六是抓工作理念,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七是抓政风行风,安监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在分析了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后,周光全局长指出,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1”40号文件,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为载体,以强化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经营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法制、基础保障、安全文化和监管队伍建设,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杜绝重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基础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三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
四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五是进一步强化安委会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