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劳模精神 永续创新梦

时间:2019-05-13 14:0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托起劳模精神 永续创新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托起劳模精神 永续创新梦》。

第一篇:托起劳模精神 永续创新梦

托举劳模精神 永续创新梦

——张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先进事迹

中国梦、创新梦。张杰劳模创新工作室由湖南省劳动模范张杰领衔,汇聚常德德山电力局各专业人才,他们追逐梦想、革新理念、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故事”,他们披荆斩棘、破解难题,迸发出与日俱增的“创新能量”。

德山电力局供电服务对象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服务好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 “两型建设”,张杰劳模创新工作室自2012年创建以来就播下“节能减排、创新增效”的种子,定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目标。“种子”的萌芽生长离不开滋养,在德山电力局,“创新梦”的种子得到了精心培育,创新工作室是形,而文化是魂,张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打造爱岗、敬业、创新的优秀团队”为创建理念、以“团结、协作、创新、奋进”为工作理念、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为创新理念、以“行动源于责任,奉献点亮光明”为服务理念,把理念根植于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心中。工作室领衔人张杰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后,创立了“6心”工作法(团队之间有亲如一家的爱心;对待工作有精益求精的细心;钻研业务有博采众长的虚心;科技攻关有坚守孤独的恒心,服务客户有真诚迎待的热心;完成目标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要想创新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为使各专业人员的专业优势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工作室成员聚集了营销、生产等岗位人员,通过建立“三项机制”(组织、激励、运行机制),搭建“三个平台”(自主创新、交流

学习、推广应用平台),在阳光雨露下,“创新”种子有了生命的力量,激荡着筑梦的热情。

张杰的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给予了工作室“创新梦”光合作用、茁壮成长的重要养分,在张杰同志的带领下,工作室12名成员经常开展点、线、面培训,以“接力传承”的方式,安排成员轮流走上讲台,现场讲授自己最“拿手”的新技术、新经验,由张杰进行现场点评,促进创新经验共享交流,在张杰创新工作室里,张杰不仅将3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成册,还将这宝贵的“财富”手把手传授给了年轻的电力人。工作室建立了“劳模重点帮扶”、“党员一带二”、“师傅带徒弟”等模式,构成了结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工作室的带动下,员工成为了创新成果的共享者和受益人,成长通道不断拓宽。德山电力局先后建立了管理、技术、技能、劳模等四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并设立“我为企业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奖、技术创新奖、成果推广应用奖,每年拨出专款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一线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尝到“甜头”,工作室4名成员在工作室成立一年不到,均晋升为德山电力局中层骨干。在张杰创新工作室,团队攻坚的脚步不曾停滞。“创新梦”的光芒透过辛勤的汗水照进现实,让理想不再只是梦想,变得更有温度、更加真实。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建设,工作室采用自主创新的“改善功率因数”的办法,得到广大电力专变客户应用,为客户取得17万元经济效益。工作室成员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反反复复试验,对公用配电变压器采取并列运行,解决了迎峰度夏(度冬)

配电变压器严重超载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压质量,为企业取得43万元的经济效益,2012年工作室成员开展的QC成果《提高用电采集监测率》荣获湖南省电力公司四等奖、常德电业局二等奖,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公变客户抄表采集率》获常德电业局三等奖,2013年该局以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立项创新,目前5个创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创新成果圆梦之时也是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电力城乡一体化跨越之时。

张杰创新工作室,不仅成为了助推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成为了劳模精神永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托举起薪火相传的力量,“创新梦”将永续。

第二篇:科技创新托起中国梦

科技创新托起中国梦的实现

摘要:“中国梦”是习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的重要讲话之一。习总书记提出:中国的强国之梦,要依靠科技创新为载体,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工作者为依托。要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梦;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改革;复兴;跨越。

“中国梦”话题的提出是在,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这是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班子的又一次集体亮相。再次亮相,重温历史。回首百年,感慨良多。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1]

“2012年,注定要载入中国科技的史册,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让国人振奋的创新成就一一问世。势不可当的中国科技的前进步伐,已经迈出了国门,它们翱翔于遥远的太空,踏浪于蓝色的大海„„

科技创新水平凸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过去成功的经验有很多: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芯片在“天河一号”上得到验证和应用,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核心芯片自主研发取得重大进展;超导变电、新能源技术、高速轨道交通技术等取得的巨大突破,有力支撑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2]从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的交会对接到“蛟龙”号的7000米深潜,从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交接和歼-15舰载机的成功上舰,到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升空,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创新,完成了对亚太地区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当这一幕幕难忘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时的时候,我们的心也被震撼着、感动着、澎湃着。[3]

中国科技发展的每一步,都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中国科技创新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铸造一个强国梦。而这个强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到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来,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科技工作者受之无愧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1、“创新驱动”引领实现“中国梦”

2013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他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此前一天,习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习总书记的这两次讲话,向全党全社会昭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创新发展对一国之兴衰具有重大影响。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创新发展的历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发明者的后代,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创新传统,积淀了丰富的创新文化。然而,由于清朝中叶以后暮气沉沉、固步自封,到了近代,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却落后了,国际地位随之一落千丈。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中国共产党,诸多的经验中就包括学习与创新。我们党90多年的历程,也是创新发展的历程。没有学习与创新,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成功,也不可能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从某些层面上来说,学习与创新,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基因之一。特别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第五次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的机遇,迅速跨越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危机阴霾重重的环境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中国经济继续一路高歌,连续实现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由2000年居世界第六位上升为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各国发展史的奇迹。

奇迹归因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伟大的创新。回首30多年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冲破思想的藩篱,融化体制的坚冰,解放生产力,都是由于我们党锐意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并在创新中发展出敢于探索、勤于创造、勇于竞争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的激荡,不仅成就了国家的进步,更培育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国人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筚路蓝缕、奋发创业的浙商“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执着坚韧,就是这种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

第二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说到底,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于我们党主动创新的能力,源于我们党善于学习的本领,源于我们从事业的创新中获得了宝贵的创新自信。正是因为勇于探索,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世界上一切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学习,拜人民为师,“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党才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越走越宽广。一旦我们墨守成规、踯躅不前、僵化教条,我们就会失去创新创造的动力与源泉,也就会失去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在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责任。未来一个时期,既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国内外矛盾多发易发的磨合期、敏感期。比如,在经历长期两位数发展的阶段后,我国经济已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新的创新点何在?动力何在?制造业大国怎样摆脱“为人做嫁衣”的尴尬、实现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等等,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实践、不断突破、不断创造。增强创新的自觉性,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在创新中战胜挑战、赢得发展。

托夫勒博士曾经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人类历史文明分为三个时期:农业文明时期,以可耕地创造财富;工业文明时期,以资本创造财富;网络文明时期,以知识创造财富。面对知识加快更新的趋势,还有学者提出,当学习的速度大于变化的速度时,个人和组织才能生存。作为一个善于学习型的政

党,我们党从来把善于学习作为我们的光荣传统来继承。在学习中创新发展、赢得优势。因此,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与时代同节拍,永远做时代的“弄潮儿”。[4]

2、科技创新是“中国梦”的原创动力

2013年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中国光谷发展情况。他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近代史证明中国每一次受屈辱,并不是因为经济体量不够大,而是科技不够强大,没有起到支撑作用。”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对科技界所说的这句话,发人深省。真情实感,令人砥志研思。

近代以来饱受忧患的中华民族,在不屈抗争与顽强探索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与新时代的到来。时代变换,今天的中国科技界,如何实现属于自己的科技强国的民族复兴之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将“中国梦”伟大构想化为美丽现实离不开民族科技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华民族已经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发展经济的战略高度。

科技创新将引领产业格局转换,进而成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战略是解决国内经济体制内在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国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发挥科技生产力的关键。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们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政策,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一是发挥政府作用,逐步形成较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激励机制;二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突破科技领域普遍存在的“重物轻人”体制;三是借助科技发达国家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创新环境方面的优势,与之建立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和机制。[5]

三、结语

无论是历史教训还是现实挑战,都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一场“生死竞逐”,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只有奋力走好民族科技创新之路,以科技为载体,以科技促发展,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中国才能赢得未来,真正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才不至于是空口号。参考文献:

[1]搜狐网:华媒热议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含强烈忧患意识,2012年11月30日.[2]张静.《中国科学报》 2013-02-08 第13版 文化周刊.[3]邓晖.《光明日报》 2013-03-06 周善红:科技创新铸造“中国梦”.[4]新华每日电讯1版 2013-03-08 以“创新驱动”引领实现“中国梦”.[5] 虞梧.《科技创新是“中国梦”实现的原创动力》.

第三篇:劳模传道授业铁人精神永传

劳模传道授业铁人精神永传

说起石化厂顺酐工区的周广军,大家无不翘起大拇指,纷纷赞叹不已,“劳模”、“伴热王”是周围同事们对他尊敬和佩服的别称,现在这位“劳模”带起徒弟了。

今年三月份,从油建公司转岗过来了几名同志,由于要求的培训学习时间短,且多数人没有化工生产经验,这对培训工作提出了考验。领导经过考虑,决定让周广军带新同志邬强学习解析岗位。在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后,周广军给邬强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他先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逐步将培训引入轨道,在培训过程中,他帮助邬强克服畏难情绪并树立信心。从每一台设备的操作到紧急情况的处理,邬强逐步掌握了解析岗位的操作要领。在厂里组织的上岗考试中,邬强顺利通过了所有考核,达到了上岗要求。

正是由于周广军过硬的技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带领徒弟的时候,不仅仅把自己过硬的技术传给徒弟,同时还把自己不怕困难,努力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传递给徒弟,让铁人精神在“传帮带”中传承。

顺酐工区

2011-7-12

第四篇: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

劳模是劳动者;“劳模”成绩贡献突出;“劳模”也需要社会对他们劳动的承认和对其价值的尊重。“劳模”们流血流汗,可我们不能让他们再流泪,他们之于祖国的贡献何其大也,我们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在内心黯然哭泣呢?我们又怎能遗忘他们呢?由于时代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也不同,以往的“劳模”没有被如今的时代和社会大众广为接受,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价值标准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劳模”,我们应该永持感恩之心、敬重之意,更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回报。这样的回报不能仅限定于“救济”,从制度上建立起恰当、合理的回报形式方为根本。

“劳模”是各行各业中具有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劳动者的荣誉称号,是与时俱进者的象征。评选劳模就是要将这种实干、创新精神树立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转化为其他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典范,从精神上激励全体劳动者作时代的楷模、国家的栋梁、拉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老黄牛”。

当选劳模意味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精力和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琐碎的工作中留下鞭策他人的精神财富,用一仓吃不尽的精神食粮,来传承社会主流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不怕吃苦、敢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劳动美德;当选劳模意味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踏踏实实地奉献在自己“清贫”的工作岗位上,作身边人的楷模;当选劳模意味着不求私欲名利,只求付出和奉献,不求回报宣扬,只求默默无闻;当选劳模意味着更加一如既往地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上的“排头兵”

不管是哪个行业、那一阶层的劳动者,只要冠冕劳模这一称号,就要守得住清贫,不为鲜花和掌声所诱惑、动摇。人民劳模人民选,人民评选出的劳模,身上浓缩的是一种进取不懈的时代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实干与创新相结合的民族精神,折射出的是一种奋发图强、勇立潮头的劳动精神,最终留给人们的是一仓世世代代用不完的精神食粮。

劳模就是动力,就是精神。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劳模就要扛上比常人更重的负担,顶起比常人更重的责任,代表有责任感、使命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的工人阶级,紧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把这种动力、精神更积极地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用行动带动人,用精神感化人,引导和鞭策更多的劳动者锐意进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从劳模的产生方式看,既有名额限制,又无量化标准,从上到下各级都是行政手段多于公众意识,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行业,评选先进、劳模,当选的领导总比群众多。这也是现在劳模的认知度下降的原因之一。还有,对劳模各种待遇的资金来源,多是各级工会或财政支付,是纳税人的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家的名义给这些劳模的奖励,能起到本来意义上的作用吗?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所以,把现在的劳模的荣誉和待遇脱钩,从精神文明角度看,也是对劳模的一种考验。因为真正的劳模,不应当是为了物质待遇而工作的。而国家不给劳模过多过繁的物质待遇本身,就增加了他们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誉度。

“劳模”及“劳模精神”再次被提及、被热议,这本身就是社会大众对“劳模精神”回归的一种渴望,这也说明了“劳模精神”之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革,“劳模”是必要的,“劳模”群体的精神象征意义也是深远的。

劳模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劳模无处不在。

在我心中,劳模的形象是光鲜的,站在讲台,在万众瞩目和喝彩下领奖,身披红花,脸上露着喜悦的笑容。他们是一个耀眼群体,他们是一些默默奉献,把一切献给事业的人,是一些勤奋工作一丝不苟的人,是一些对工作精益求精、出色履行自己职责的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劳动光荣”的神圣使命感,折射出来的是时代精神,他们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是引领人们奋勇前进的旗帜,提起他们会使人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动力,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夺取辉煌。但是走下领奖台的他们,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他们,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全国邮电系统劳模——罗淑珍,听了她的先进事迹,对自己触动很大。罗淑珍报告会上讲述了1951年的一天:北京市招考投递员她就去报了名,一考试就被录取,领导问她想干什么,她立即回答,服从分配,要干最累的工作,领导分配我当投递员并征求意见,她豪不犹豫、满口答应,从此,就和投递工作连在一起,从这时出发构建起了劳模罗淑珍职业生涯的基础。我们每一个邮政工作人员,都要从最基础、最深刻的点上找准自己爱岗敬业的切入点,没有这样一个切入点,就构建不起自己职业的坐标,没有这样一个坐标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我常想劳模所从事工作在邮政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的人却不能很好地履行好岗位职责,岗位一样,外部环境一样,结果却不一样。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是起点的不同,这个起点不在外部,而在自己的心中,是自己对整个职业生涯最初的确定。我们学习劳模,就是要在自己心中树立一种信念,一种理念,并坚持不懈地为此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结出丰硕的成果。

罗淑珍劳模事迹在我心里引起触动还有一点,就是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职业溶入到一个事业中,那么这份职业带给她的就不是单纯的岗位,而是自身心灵的一种升华。罗淑珍同志是这样说:每天骑车送信都要经过天安门,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心里一直牢记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心里充满了使命感、责任感,感到这是一份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事一种职业,如何在履行职责中获得乐趣,关键在于自身是不是将职业与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结合起来,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出色的工作,充实的生活,从而构成像罗淑珍劳模这样的生活基调。这给我们这些年轻的邮政职工的心里留下了更多亮丽的风景线。“人民邮政为人民”是罗淑珍从事邮政工作的座右铭,也是她勤奋工作责任意识的来源,她对每份邮件都倾注了自己深深的感情,她是用心在工作,这是我们每一个邮政职工要学习关键点。

我最敬佩罗淑珍同志还有一点就是她创新精神,罗淑珍同志在投递中由于非常重视每一个细微处,使她具有了敏锐的职业观察力,她从准确投递每一个邮件入手,发明了许多新的投递方式。罗淑珍同志的“喊信”方式都与众不同,既准确又亲切,很有吸引力,让用户一听如沐春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就是罗淑珍同志心里装着每一封信,每一个用户,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这样一种极其简单工作方法,她也倾注了心血,做出了创新,她真是一位使每一个邮政职工在工作中获得动力的榜样,她的形象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大的。

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的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这三点是我学习罗淑珍劳模精神后,在心中触动最深的。这三点不是空洞的,在罗淑珍同志那里都有着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内容,罗淑珍劳模在我心中有着永久的魅力,根源就在这里。因为这三点使她可亲、可近,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模范,也是可以学到手的宝贵财富。我想我们每一个职工都向罗淑珍那样勤奋的工作,我们的邮政事业一定会可以更加繁荣,我们邮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学劳模精神

学劳模精神,走好人生路

劳模劳模,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劳模离我们很远,或许是毫不相关,至少我在进入大学前劳模对我来说就像是新闻里的一个词,会经常听到但会一笑而过。然而当进入大学后的一次学劳模活动才让我发现我对劳模的认识是多么浅薄。劳模是这个时代的领跑者,他们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他们的精神也是,学劳模精神可以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我们的在人生路上可以少走弯道。

为我们上课的是吴尔愉老师,是一位被国家评为优秀劳模的空乘服务员。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美丽,是一种让人忽略其年龄的美丽,我完全看不出她已是46岁的人,当时就觉得她比在她这个年龄层次的绝大多数人都活得精彩,活得出众。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她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觉得这一课对我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我的一生。

她首先教会我们要笑对生活,刚与我们见面的时候她就在微笑,她的微笑在给我们一种如遇春风的感觉的同时还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就好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她都可以从容面对,世上根本没有任何事可以难倒她,在与我们会面的一个小时内她一直保持着这种笑容,正如她自己所说的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既然你避不开那些不如意的事,那还不如以微笑去面对一切。虽然以前我也听过类似的话,但多半是不以为然,认为当困难与挫折降临时心烦还来不及呢那还有心情去微笑面对,但直到见到了吴尔愉老师我才明白既然无法躲避困难与挫折那还不如以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吴尔愉老师并没有同我们将一些深奥的大道理,而是教我们该如何站、如何坐、如何蹲、如何与各种不同的人说话、在各种宴会饭局上应如何运筹自如,彬彬有礼,并亲自示范了一些动作,我很感谢她并为用一些大道理来搪塞我们,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待人接物,这些东西是学校里的老师不会教我们,但走向社会一定会用到的。我从中学到了不管你做什么事都必须现学会如何做人,毕竟我们是在社会中不可能不与人交往,除非你与世隔绝从此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她所说的一些特定场合的礼仪有很多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但她用她的一些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决定一切。

劳模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人,但劳模也是人,也会为生活家庭乃至工作而烦恼,只不过他们可以很好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而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认认真真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这就是我们应学习的劳模精神。

学劳模精神,走好人生路是我们学习劳模的最终成效。

下载托起劳模精神 永续创新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托起劳模精神 永续创新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托起中国梦(大全)

    托起中国梦 怀抱爱心、背上行囊,沿着希望的大道出发……进入7月,**大地的田边地头、社区广场等地,迎来了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雷锋精神,永续

    雷锋精神,永续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节阅读课上,老师展出了一个看似寻常的题:大雨天里,一个男人看见有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没带伞,就将伞让给了女人,并送她回家。请问这个男人为什......

    责任勇承 创新永续2

    责任勇承群星闪耀——商水县烟草局行业发展群像素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虽然他(她)或许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工人、客户经理、稽查员。但他们如同春日烂漫的樱花一般,只有一......

    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2012年工作总结

    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2012年总结 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从事金属切削加工探讨及CNC加工推进的改善,以提高冷加工生产的效率为重心,工作室自2009年8月创建至今已有3年,长久......

    弘扬劳模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谱写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摘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少年儿......

    学习劳模精神

    学习劳模精神,青春建功“三集五大” 什么是劳模? 劳模就是一个用“兢兢业业”把平凡的工作干得伟大的普通劳动者。 什么是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是他坚定理想信念、以民族振兴为己......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里孕育“劳模精神”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劳模精神心得体会

    劳模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 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每个人不一定都成为劳模,但人人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