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春风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
5版
农民日报(5月14日)
弘扬“春风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访四川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燕玉海 帅胤 彭世宏)四川省筠连县春风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水果、花卉、茶叶、畜牧和乡村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成为西南省份喀斯特地质构造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是春风村800余村民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春风精神”。去年6月,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到春风村视察调研时要求总结好春风经验,让更多的春风村涌现。今年3月3日,宜宾市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乡镇行”启动仪式在春风村举行,颂扬“春风精神”,建设美好新农村活动,力争5年内发展1000个像“春风村”一样的新农村。近日,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接受了采访。
科学实干:巩固“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基础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如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杨冬生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宜宾市以“一路二水三产业”为思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首先,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粮田建设力度,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工作,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次,以江南和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为载体,建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再就是积极探索以转包、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顽强苦干:实施“五大行动”推动工作落实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切实推动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喊口号。杨冬生说,当前,宜宾市正在实施推动新农村建设“五大行动”。一是实施“产业提升行动”,从今年起,在“千村春风工程”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江南和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区域内,大力推进特色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二是实施“村落民居整治行动”,要求各区县对村落民居建设进行全面规划,明确年度新建、改建、扩建和风貌改造村落民居建设目标任务。三是实施“项目整合行动”,要求各级财政安排落实推进“千村春风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江南和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四是实施“千人驻村行动”,从今年起到2014年,选派1200名干部到“千村春风工程”示范村帮助工作。五是实施“联片帮村行动”,深化“领导联系村、部门帮扶村、下派干部驻村”的工作制度。
创新巧干:突出“三大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杨冬生说,宜宾市立足“创新巧干”,实施“千村春风工程”、打造特色效益农业。一是按照“四个一”(即一套好班子,一项主导产业,一条通畅路,一个文明整洁村庄)的要求,培训农村干部达到1000人次; 确保有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的重点村发展到500个以上;确保有通村硬化路和产业专用路的示范村达到300个以上;完成建设规划的重点村达到700个以上。二是将省、市、县(区)级新农村示范片覆盖的所有行政村,全部确定为“千村春风工程村”,确保三年内建成。三是成片开发与特色培育相结合,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在基础设施对接等方面加强合作。
共同致富:拓展“四个专项”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点。宜宾在这方面有什么新举措?杨冬生说,实现农村“共同致富”,不仅是“春风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农村工作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宜宾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百万元村”、农村劳务开发“四个专项”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围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各区县每年新发展1-3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丘陵区县力争每年培育1户以上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山区县每两年培育1户以上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二是以助农增收致富、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促进各类专合组织发展,今年全市专合组织数量力争达到1500个。三是以“百万元村”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积极推行“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等发展模式。四是以狠抓培训、强化服务等为工作重点,培训农民工10万人以上,转移输出120万人以上,劳务总收入增长10%以上。
第二篇:弘扬沈浩精神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弘扬沈浩精神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4年2月,沈浩同志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被省委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6年来,他扎根农村基层,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深受群众拥护爱戴,成为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选派干部。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舍小家、顾大家,尽职尽责,辛勤耕耘,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充分彰显了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他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模范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谛所在。
沈浩同志是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充分体现。前些日子,凤阳县委决定,追授沈浩同志为凤阳县优秀共产党员。滁州市委决定,追授沈浩同志“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市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安徽省委追授沈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称号。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新闻网站进行集中宣传,组织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作巡回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沈浩精神是凤阳县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让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典型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
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是沈浩精神的灵魂。沈浩同志对共产主义的坚定性,对党的深情,体现在为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中,矢志不渝,拼命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自觉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是一个在学生时代就入党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当他所在的机关因机构改革分流干部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去参加学习。当省级机关组织万名干部下农村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去当村官。他明知道小岗村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但他义无反顾地住进了小岗村。选派期满时,面对小岗村民以摁手印方式的真诚挽留,面对组织上的殷切期望,沈浩同志毅然作出了留在小岗村、继续干下去的决定。正是沈浩同志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他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奋斗不辍,对人民群众一往深情。他心里想的是群众,和群众有一种扯不断的亲情。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钱为其治疗;村民家庭生活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有困难,找沈浩”、“我们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这些真挚而朴素的话语,就是小岗群众对沈浩同志的最好认可和最大褒奖。我们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崇 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脚踏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朝气蓬勃、昂扬锐气和浩然之气,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之中。
二、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是沈浩精神的核心。在小岗村任职6年来,沈浩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舍小家、顾大家。6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沈浩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把小岗当家。他上有90多岁的老母亲,家有妻儿,他深爱着他们,但他把丝丝柔情放在心底。为了完成选派任务,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岗村的工作中,沈浩同志毅然把年迈的母亲送到老家赡养,把年幼的女儿送到老家读书,他把自己交给了小岗村,把自己交给了党的事业,可以说,他为小岗村付出了全部。他扑下身子和小岗村人民一道吃苦,“为小岗把心都操碎了”。知情的人都说“沈浩改变了小岗,小岗也造就了沈浩。”他的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大娘家境贫寒,常年生病,沈浩在走访中发现后,立即把她送到了医院,并嘱咐院长:“尽管治疗,等出院了我来结账!”86岁的邱大娘背驼走路不方便,怕她跌倒摔着了,沈浩特意从合肥买根拐棍送给老人……。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就这样他默默地奉献了六个春秋。我们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致力农村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是沈浩精神的主调。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要弘扬大包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继续学习9月30日总书记视察小岗的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努力创新。”沈浩敢于担负起“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精神,积极探索科学发展道路,促进了小岗又好又快发展。沈浩同志到小岗后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理清小岗村的发展思路。然后带领大包干带头人、村民代表、村干部到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去解放思想,不为条条框框所限制,锐意改革,进一步发扬大包干精神。他在小岗6年,发展乡村旅游、兴办工贸企业、推进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修建柏油路、兴建居民小区……是小岗村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6年,也是小岗民生改善最显著的6年,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没有沈浩同志的改革创新精神是完不成的。我们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与时俱进,勇立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保持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把握新农村建 设带来的环境变化,寻求把握新的机遇和工作着力点,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造一流的业绩,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沈浩精神的基石。沈浩同志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初到小岗时,他就在日记中写道:“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不让小岗人民失望。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第一个任期结束时,98户村民按下鲜红的手印把他留了下来。2009年,在他第二个任期将要结束时,小岗村的村民又再次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小岗村群众之所以对沈浩如此信任和支持,也与他的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密不可分的。他对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对个人却十分苛刻,克己奉公;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特别能吃苦,“和农民一个样”;他一心为公,清正廉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沈浩同志身上,集中展示了勤勉为公的崇高境界,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由此可以反映出一个理论,那就是党员干部要以百姓为己任,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永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你才会受拥戴,你才会体现出人生的最高价值。我们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牢记“两个务必”,保持优良传统,铭记入党誓词和神圣使命,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清正廉洁,胸怀坦荡,处事 厚道,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处处展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以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带动身边的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第三篇:弘扬老区精神 推进园区建设
弘扬老区精神
推进园区建设
——刘厂镇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刘厂镇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实现了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园区建设,用园区建设的实际成效丰富和充实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目标。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完成投资2506万元的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修沟渠88000多米、新修机耕路28000多米;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新建密集式烤房群10群、396座,为烟叶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争取和协调其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项目4件,库塘整治工程3件,实施村间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项目。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旱涝保收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
1、传统产业得到巩固。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以野生菌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步走向平稳,年加工销售农产品约5000吨,产值1.5亿元,已接近正常年景平均水平。二是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全镇蚕桑面积稳定在11000亩,巩固了青坡、松梅两个蚕桑专业村,蚕茧单价创历史新高,春夏茧收入1356万元,蚕农实现了减产增收的目标。三是烤烟产业提质增效。2010年全镇栽烟面积较去年增3000亩,指令性收购量增
路硬化,村间绿化美化,产业发展等建设项目,王家庄革命老区面貌焕然一新;大波那社区以创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为切入点,挖掘历史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青坡、松梅以巩固蚕桑专业村为着力点,稳定蚕桑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刘厂村以实施朱启将军协调的后续项目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东甸、江尾以巩固传统产业,争取项目资金,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取得明显工作成效;刘厂集镇以建设商贸特色小镇为目标,对集镇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开展了集中整治街道秩序,改善环境卫生等工作,集镇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镇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新景象。
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顺利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村级班子及成员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实施了王家庄村、松梅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并通过了验收,全面开展了村级党建展示活动,提升了村级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学习全国劳模、优秀村官普发兴先进事迹活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子,新成立了大波那社区彩云红梨党支部,被州委组织部指定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
回顾创先争优活动及园区建设工作,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发展和建设的速度还不够快,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发展和建设缺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三是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4-
第四篇:推进新农村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村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
农村建设
一、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若照搬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对于脆弱的农村环境和退化的农村生态将是灾难性的打击,势必造成永久性不可恢复的环境和生态灾难。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标就是建立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生态文明,达到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实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些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切实使农民得到实惠,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成败。
二、新溪乡概况
新溪乡位于新余市渝水区最东部,与新干、樟树、西地隔河相望,辖区总面积46.34平方公里,总人口15272人,辖泗溪村、城头村、明星村、复兴村、西江村、后溪村、珠坑村、均溪村、稍凌村、龙尾洲村、楼下村13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113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6689亩(其中水田24132亩,旱地2908亩),水面面积18977亩,山地21780亩,其中湿地松13000亩,松林1500亩,油茶1500亩,果园3950亩。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已逐渐树立起整个新溪乡工农业优势特色品牌。新溪的优质稻米,三元杂交猪,土鸡、柑、红桔、新余蜜桔、萝卜、板鸭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产品供不应求。
新溪乡自然优越,物产丰富。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渝水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7℃,7月份是全年最热时期,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时期,月平均气温5.4℃,极端最低气温-7.2℃。由此可知,气温的日年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即一种最高值出现在14时至15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
年中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一是发展支柱产业。该镇适宜食用菌的栽培,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开拓进取,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食用菌正朝着产品的质量化、生产的标准化、品种的多样化、销售的市场化发展。目前,新溪乡主要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六大产业链:一是以种植业、养殖业、销售业为纽带的立体农业开发产业链;二是以后溪千亩油茶,稍菱、均溪、珠坑三村委千亩莲藕为龙头,发展高效种植为纽带的种植业产业链。三是以精制米厂为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优质大米的加工和销售,形成优质稻生产订单农业产业链。四是发展以农副产品购销公司为纽带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点向外扩展和延伸的销售产业链。五是发展以砂轮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纽带的个体私营经济产业链。六是发展以优质 柑、新余蜜桔为龙头的果业和生产销售产业链。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食品加工、磨具制造具有较大优势,全乡有工业企业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初步形成了以新余市砂轮厂、新溪磨料厂为骨干的磨料磨具制造,以新余市龙珠米业有限公司、新溪粮油加工厂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新渝泗溪南风酒厂为代表的酒业酿造等产业集群。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6885万元,比2005年增加1065万元,年均增幅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实现销售收入3313万元,比2005年增加2204万元,年均增幅80%。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在构建和谐新溪实践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关键环节,从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起,走构建和谐、善待百姓之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经费,通过乡财政配套,着力抓好“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寻常百姓。出资150万元,兴建新溪小学综合楼,开设了阅览室、活动室、盖设了食堂,新建了水塔和无公害厕所;出资100万元完成了以江仔口为重点的3座排涝机组改造与更新; 出资200万元在新溪乡周公山兴建了一所占地面积30亩,两栋两层主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优美集养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敬老院;出资32万元对集镇进行“三位一体改造”将旧街换新颜;出资20万元完成了农贸市场顶棚翻新。
为了给新溪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条致富之路,乡党委、政府两年共融资900万元,先后拓宽改造了珠城公路(珠坑至城头)拣龙公路(拣家坊至龙尾洲)等二条主干道国债路建
设,累计完成村水泥路建设45.5公里,是有史以来“村村通”公路建设投入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一个时期。目前全乡已通水泥路的自然村有56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面率达到了100%,总投资约700万元的珠易二级公路2007年底正式开工建设,逐步构成了乡内循环交通圈。为了提高水利服务农业,造福百姓的水平,两年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900万元,完成了袁河南堤新屋下险段、内江南堤均溪段两处共1550米堤圩除险加固,新建山塘水库4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改造中低产田2800亩,农业抗灾除灾能力不断增强。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年来新溪乡按照“抓住工作重点,以点带面,适当奖励帮扶,村民自主运作”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乡13个试点自然村354户村民不仅自家的房屋装饰一新,而且房前屋后进行了硬化。同时乡党政班子想方设法筹集了20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此举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大搞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乡11个行政村根据各自的特点,纷纷争报试点自然村,目前已申报了13个,其中省级试点村9个,市级试点村 4 个,新农村建设可谓全面开花,初具规模。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抓好班子的组织建设,以一公两强为标准,建设群众信任好班子。所谓一公两强,就是有公心,两强是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这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标准,贯穿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从逐步建立起来一个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群众信任的好班子。二是组织各村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学美岭,创五好”活动,采取指定1名党员科级领导挂钩,安排1名党务干部业务指导、确定1个以上培育项目,落实1笔以上专项经费等措施深化示范村培育工作、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三是健全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村务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行为,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
(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贯彻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乡党委、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兴建了中学综合楼,新溪小学学生公寓,均溪小学教学楼等一大批基础教育配套设施;投入资金130万元对新溪中学实行校园建设,美化了教学环
境、改造了中学厨房、兴建了学生澡堂,分别为新溪中学,新溪小学安装锅炉各1台;为全乡10个村级小学添置了办公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全乡师生生活和学习条件。
三对新溪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制定规划。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广大乡、村干部群众增强规划、意识建设新农村,应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探索适合当地农民生活特点的建设模式,而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建新村或村容村貌的改造,没有规划的建设就是乱建设。要因地制宜编制详规,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管理的作用,配齐配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人员,加强规划建设方面的执法监督力度。
2、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要根据本县、本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重挖掘和延续城乡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等特色资源,突出城郊的村落、规划建设应与将乐文明古县、旅游县城、杨时故里等个性特征、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重点乡镇的大街的规划建设,应提升较高的档次和品位。乡村农民的住房建筑应规划出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有利于村容村貌整治和管理的附属房、院子。
3、解决重点问题,创新审批机制,当前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实施以村容村貌整治、清理村内闲置的宅基地乱搭乱建的现象,加大投入,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沟渠)净化、垃圾处理,环境美化为重点,解决好农村的公共事业的设施建设。要创新建设土地审批机制、提高新村规划建设办证效率,建立地籍资料档案,妥善解决农民建房“一户一定”,落实好简化住宅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和住房规划设计费用优惠等政策。
4强化农村整治,建设宜居环境。结合“家园清洁行动”和“小康环保行动”的开展,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完成村级人饮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精心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客运和广电“村村通”工程。
5培育新型农民,提高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以被列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为契机,以农村科技文化园为主阵地,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把有一定科技文化基础的农村种养大户,培养农村科技创新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骨干力量,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四是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五是实施农民教育引导工程。要切实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村民以正确的观点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执行政策;加强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奠定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破除迷信、远离邪教、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农村居民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6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和吸纳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大会等形式,请村民为建设规划出谋划策,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使规划更贴近实际、切合民意;规划初稿完成后,要召开村民大会经2/3以上的户主同意认可后,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在规划村庄的空间调整上,更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对于那些农民群众总体富裕程度确实较高、且旧村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的村庄,应鼓励其在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拆旧建新进行整体改造;对于大多数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村庄,切忌不切实际和不顾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不搞“劳民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尊重农民意愿,把立足点放在环境整治和局部改造上,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新溪乡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组长:王兵兵2008101308
成员:刘婷2008101276陈艳茹2008101277邓钟梅2008101286
第五篇: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推进学校德育建设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推进学校德育建设
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实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也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示“全面发展,德育为首”。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充分说明了加强学校德育和加强德育管理的重要性。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德育工作必须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学生渗透航天精神,将航天精神作为现代人格的主体,是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之必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推进学校德育建设。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五四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优秀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对于坚定我们的信念、鼓舞我们的斗志、振奋全民族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潮流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当代青少年受多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我们许多学生却迷失了方向,意志薄弱,信念不够坚定,缺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在这些学生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他们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而我们航天人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和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偏离了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误入歧途。因此,航天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我们当代精神的印照,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载人航天精神的培养,让载人航天精神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载人航天工程,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必然的信念。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方面考虑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并命名为“921工程”。它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我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一系列程序后,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这意味着我国的飞船将成为真正的载人天地往返工具,能把人送到空间站或者空间实验室中去。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航天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只有让学生了解载人航天工程艰苦的革命历程和卓越的成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感到那些为我国航天事业而艰苦奋进的一代代航天人的伟大,感到载人航天精神的伟大。
其次,要教育学生了解航天员选拔训练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据悉,航天员训练项目分八大类,即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以上除大型联合演练外,均为航天员职业训练过程中必须完成的训练项目。另据杨利伟介绍,在载人航天飞行训练中,超重耐力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每次训练,在强大作用力下,航天员都会脸部肌肉变形、呼吸困难、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但没有一人在训练时请求过暂停。为了让航天员和工作人员之间保持“互动”,在每个航天员的手中有一个爆鸣器,在训练中感觉到不适应的状况,航天员按下爆鸣器,工作人员就会停止操作。但杨利伟透露,在长达8年的训练中,他和他身边的战友们没有一个人按下过爆鸣器,只有工作人员自己根据监测到的各项生理指标停止操作。理想、信念和执著深深刻在每个航天员的心里,坚持是每一个航天员的品质。通过对航天员选拔训练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要让学生知道广大航天工作者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殚精竭虑、挑战极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使命感强,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自觉端正学习态度,接受各种学科知识,认真学习,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锻炼自己,使自己人格不断完善提高,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以致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如吃苦的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战斗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攻关的精神,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奉献的精神,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如何让这些优良的革命传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具体实践中,可通过“三化”达到教育目的。
1、教育形式多样化。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和国旗下演讲仪式,每周五利用班团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每学年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化训练,每学年配合镇团委进行一次校外义务劳动,每逢清明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都举办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2、教育活动系列化。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是学生进行航天精神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途径。为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培养他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可开展以“弘扬航天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五个一”系列教育活动:读一本载人航天故事的书,看一部以载人航天为主题的电影,写一篇有关载人航天 精神的体会文章,开一次“弘扬航天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载人航天,走进载人航天,体悟载人航天,学习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3、教育渠道多媒体化。充分发挥好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看图片、看电视、录象、听校园广播、教师讲解等使学生有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了解,促进学生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形成。让学生知道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知道航天工作者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在成就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情操。
中国古代有人提出:“近朱者赤,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良好的校风需要良好德育环境为基础,需要长期的精心呵护。在良好校风的形成中,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本质特征,繁荣校园文化有利于优化德育环境。要把载人航天精神作为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因势利导,把学习教育活动中学生焕发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精神,正确引导到推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上来。
一是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正面讲解和其它课堂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航天工作者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在成就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比如可以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讲话”、可以在楼道、显示屏及教室悬挂航天人的名人名言及画像,可利用展览窗或黑板报宣传老一航天人的伟大事迹,利用校园闭路电视或广播宣传和弘扬航天精神。
“神舟飞船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载人航天所取得辉煌成就,增强了我们的志气和信心,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更为我们增添了新的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推进学校德育建设,为伟大祖国明天的繁荣富强奠定强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