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职业人员管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职业人员管理
暂行规定
(1990年8月23日自治区第七届人民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9月16日公布)
第一条 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挥爱国宗教职业人员的积极作用,防止有人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和其它各种违法破坏活动,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宗教职业人是:伊斯兰教的依麻木(阿訇)、哈提甫;佛教(喇嘛教)的和尚、喇嘛、**;基督教的执事、长老、牧师;天主教的执事、神甫;东正教的牧师;道教的道士;以及上述各教主要以从事宗教活动为职业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 宗教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2、服从人民政府领导,遵守宪法、法律、法令和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宗教事务不受国外势力的支配;
3、在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下,经县以上爱国宗教组织进行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经文学识的考核,成绩合格并领到合格证书者;或在宗教院校学习毕业,领取毕业证书者;
4、品行端正、办事公道,具有较好的宗教修养,在信教群众中有一定威望,能与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机构合作共事;
5、具有当地户口,享有公民权利者。
第四条 担任宗教职业人员必须履行的手续:
1、在从事宗教事业的寺庙教堂,由民主管理机构举荐;经信教群众讨论,取得多数人的同意;
2、经爱国宗教组织审查同意;
3、报县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批准;
4、由爱国宗教组织发给担任宗教职业的通知书;
5、在特殊情况下,经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爱国宗教组织可以指定寺庙教堂的宗教职业人员;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寺庙教堂委派、指定或撤销宗教职业人员。
第五条 宗教职业人员的职责:
1、爱国守法,遵从宪法、法律、法令和政策,并在寺庙教堂认真贯彻执行;
2、遵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与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组织和带领群众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一切违法 活动;
4、教育信教群众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倡导婚丧事简办,改革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5、积极参加爱国宗教组织和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召开的会议和组织的学习活动及社会活动;
6、经常向爱国宗教组织和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寺庙教堂的活动情况,对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要积极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
第六条 宗教职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
1、不得进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人民民主专政,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活动;
2、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文化教育、婚姻和计划生育;
3、不得强迫不信教的公民和参加宗教活动,对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公民不得歧视、排挤、压制和打击;
4、不得进行危害信教群众身体健康,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的活动;
5、不得在寺庙教堂以外进行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或者出售、散发宗教宣传品;不得在任何场所宣传“圣战史”,煽动民族仇视;
6、不得擅自开办经文学校、经文班(或义工班),不得擅自带培宗教学徒和向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灌输宗教思想;
7、不得向信教群众摊派、勒捐,不得侵犯国家、集体、个人财产,也不得到外地进行募捐活动;
8、不得擅自接待外国人和外国宗教组织的访问、采访,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外国人、外国宗教组织索要财物;
9、不得进行未经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跨地区宗教活动;
10、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一切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
第七条 对宗教职业人员的奖惩:
1、对宗教职业人员执行本规定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表现好的宗教职业人员,由爱国宗教组织或县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通报表扬或颁发奖状及一定的物质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和授予荣誉称号须报经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2、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宗教职业人员,根据情节轻重,可由爱国宗教组织或县(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分别给予劝告、警告、留用察看、取消宗教职业人员资格的处分。对宗教职业人员中触犯刑律的违法犯罪分子,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理。第八条 宗教职业人员的 管理工作,应以寺庙教堂所在地的区、乡、镇人民政府为主。上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爱国宗教组织有责任经常了解管理工作的情况,督促、检查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第九条 本规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有 利于 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有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 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 的公民。
第三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教职人员正常的 教务活动和信教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 得侵犯和干预。
第四条 宗教活动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禁止宗教封建 特权和压迫剥 削;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和妨碍国家 行政、司法、教育、婚姻等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 原则,实行自治、自传、自养。
外国组织和个人在自治区境内进行宗教活动的,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 管理规定》办理。
第六条 各个宗教、各个教派应当在爱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 基础上,互相 尊重、互不干涉、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任何组织和 个人不得制造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纷争。
第七条 宗教教职人员,是指担任一定宗教职务并履行职责的信 教公民。
第八条 宗教教职人员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 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爱国守法,有较高的群众威望和宗教 学识。
第九条 宗教教职人员由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举荐,信教 公民讨论同意,经宗教团体审查核准并颁发证书。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宗教活动场所委派、指定宗教教职人 员或撤销其宗教职务。
第十条 宗教教职人员应当在本县(市、区)范围内选定。本地确 无适当人选,需要跨县(市、区)、州(地、市)聘用的,应当分别报请 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宗教教职人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胜任宗教职务或有违 法行为的,由 宗教团体解除其职务或解聘。
第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清真寺、寺院、教堂、宫观及其他固定处所。
第十三条 一切宗教活动场所,都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 事务部门申请登记。新建、改建宗教活动场所,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批准。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备案,其财产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由 该场所的管理组织或者其所属的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证书。
国家征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范围内改建或 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或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 电影、电视片等活动,必须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同意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六条 被列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位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 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保护文物和保护环境,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十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在宗教团体指导下,由信教公民选举产 生的民主管理 组织自主管理。
第十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可以举办以自养为目的的 企业、事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宗教活动场所内,可以出售宗教 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书刊。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信教公民自愿给予的布施、奉献、也贴或 捐赠,但不得摊派。
第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收入由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 组织管理和使 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占有或者无偿调用。
第二十条 宗教团体是代表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 群众性组织,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宗教政策,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 公民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宗教团体受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宗教团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 审查同意,向 同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宗教团体依法组织宗教活动和履行宗教教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 得干涉。
第二十二条 宗教团体根据需要,经国家、自治区批准,可以开 办宗教院校;经自治州、市(地)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开办经文班(点),培养宗教教职人员。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办宗教院、校和经文班(点)。
第二十三条 宗教团体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经国务院、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同国外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开展友好 往来。
第二十四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民主管理组织对国外宗 教组织和个人 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宗教团体需要印制、出版或发行内部使用的经书、典籍和阐释经 典、教义、教 规等宗教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应当按 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非宗教团体、个人未经批准 不得印制、出版或发行。
从国外携带宗教印刷品、音像制品或其他宗教用品入境,应当按 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凡认真执行本条例,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 定和经济发展 作出贡献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或宗教团体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 府宗教事务部 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停止活 动、注销登记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 予以取缔。
宗教教职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听教育、劝阻的,由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宗 教团体给予警告、解除宗教职务的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 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请有 关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 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 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有关部门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时,应当作出 书面处罚决定。
当事人对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 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 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 事人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在接
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 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具体实施中的问题由自治区宗教事务局负责 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暂行规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暂行规则
(1988年5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 1988年11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令第2号颁布)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则。
第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喇嘛教)寺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教堂,道教宫观以及信教群众聚会的宗教活动点。
第三条 自治区境内的一切宗教活动场所,都须经县以上(含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登记。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选点修建宗教活动场所。
经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在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爱国宗教组织负责管理,并建立由信教群众代表和宗教职业人员参加的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
第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在当地爱国宗教组织主持下,由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信教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一至三年,可以连选连任。任期未满而又不宜继续担任者,信教群众有权予以撤换或罢免。
第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
(一)教育信教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爱国守法,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尊重公民的信仰宗教自由与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与不同的宗教、教派和睦相处;
(二)按照大多数信教群众的意见,协商提出主持宗教教仪的宗教职业者人选;
(三)根据自身条件,举办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
(四)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经济收入与支出,经济收支帐目要定期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贪污、挪用、私分;
(五)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和历史文物不受损害;
(六)引导信教群众和宗教职业人员,保持和发扬良好的宗教习俗;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改革有害于人们身心健康,妨碍群众劳动致富和不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陈规陋习。
第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的成员,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爱国守法,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品行端正,办事公道,有一定的宗教知识和管理经验,在信教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并具有当地常住户口。
在职国家干部和工人不得参加宗教场所的民主管理机构。
第八条 宗教职业人员应当从当地选定,并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得从外地聘用。如当地确无合适人选,需从外地聘用时,可由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或提名,征得信教群众同意后,由当地爱国宗教组织提请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与有关方面协商决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委派或指定宗教职业人员。如发生这种情况,宗教活动场所的民主管理机构有权予以制止,并责令被委任或指定的宗教职业人员返回原籍。
第九条 培养宗教学徒由自治区爱国宗教组织统一安排和组织,不允许私人擅自开办经文学校或经文班。
第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党的宗教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
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实行自治、自传、自养。
宗教活动场所的一切活动,不受外国宗教势力的支配。
第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和其他社会公共事业;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婚姻自由和计划生育工作;不得干预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正常的文化体育活动。
取缔自封传教人的自由传教和封建迷信活动。
第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一切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朝拜活动应就地分散举行。
第十三条 外国宗教信仰者可以到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仪式,但不得主持领拜或讲经。
拒绝外国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来我区传教和散发宗教宣传品。宗教活动场所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播放外国人讲经的录音或录像。
第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经审批办理工商登记后,可以经销一定数量的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发行的宗教书刊、宗教用品和宗教艺术品。
第十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教徒的自愿乜贴、布施或奉献,但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摊派、勒捐;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课税;不得到外地搞募捐或收布施、乜贴;对外来搞募捐或收布施、乜贴的,应予抵制。
第十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宗教传统和习惯,接受外国宗教团体及教徒、外籍华人、回国侨胞和港澳同胞出于宗教感情给予少量捐赠、布施、乜贴和奉献。对同类性质的大宗捐赠须按有关规定办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外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索取财物。
第十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置或扩建应服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按照因教、因地制宜和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征得群众同意后,由民主管理机构提出方案,报经县级宗教事务部门、城建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新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均不得擅自占用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亦不得向群众摊派、勒捐。
属文物保护单位或园林地区的宗教活动场所,需维修或扩建时,须征得文物、园林部门同意,并接受其指导。
第十九条 新建宗教活动场所所需土地或国家征用宗教活动场所的土地,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办理土地征拨手续。
第二十条 凡违反本规定的,视情节轻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分别给予处理。情节轻微的,由当地爱国宗教组织或宗教事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由当地公安机关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则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由自治区宗教事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有关事宜的决定》本规则作如下修改:
删除第二十条中“情节轻微的,由当地爱国宗教组织或宗教事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由当地公安机关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处罚”。
第四篇:宗教管理
如何加强基层宗教管理工作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宗教工作领域的扩大,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变,宗教工作部门抵制国外敌对宗教势力渗透、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取缔邪教组织、依法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我们按照有关指示精神,全面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真研究和掌握我县宗教情况,科学分析宗教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宗教工作的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一些见解和探讨。
一、近年来宗教发展的现状
1、宗教势力发展迅速。一是各类宗教教徒数量大增。二是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私设滥建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信仰自由理解偏差,宗教场所修建依法审批观念薄弱,加上有关部门和一些乡镇管理跟不上,致使宗教活动场所未批先建、新建重建、私建滥建现象还时有发生。家庭聚会点增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不仅使宗教信徒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对于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2、利用宗教,搞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干扰严重。在我国,封建迷信活动仍很有市场。比如,有的教徒以宗教名义给人看病,骗取钱财;还有的给人看手相、算命,欺骗群众。非法宗教、邪教频繁出现,由于信教人数的增多,私设聚会点现象屡禁不止。这些教会点没有纳入正常管理,这就为邪教组织和自由传道人的非法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干扰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
3、对宗教团体和合法宗教活动场所支持力度不够,宗教界合法权益有时也没有得到保护。一是宗教房产政策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解决,信徒对此有不满情绪。二是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如一些合法宗教场所存在无力维修寺庙堂点、有庵无殿、佛像无处存放的现象。未能及时予以解决,信教群众对此不满。三是我们个别干部或组织对宗教问题处理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平时讲话过于随便,伤害信教群众感情,引发信教群众不满。
二、新世纪新阶段宗教领域出现的不容忽视的新情况
1、少数宗教团体内部管理力量薄弱,难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的教会负责人因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不注重修持,作风不正,谋取私利,拉帮结派,在信徒群众中丧失了威信。宗教团体内部管理力量薄弱,难以发挥协助党和政府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徒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部分宗教团体工作、生活条件较差,自办自养举步维艰。我国某些宗教活动场所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宗教教职人员待遇很低,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经济来源,仅仅依靠信徒捐献,某些活动场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香火有限。宗教团体经费严重缺乏,自办自养难以维持,严重影响其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
3、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一是乱建庙宇和私设基督教聚会点现象时有发生,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虽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受某些错误认识影响和各种利益驱动,乱建庙宇和私设聚会点现象有所抬头。二是境外渗透不断加剧,邪教组织伺机抬头。存在非法聚会活动,虽然及
时与公安、国保等有关部门联合行动,进行整治打击,但成效不大。
4、参与非法宗教和乱建庙宇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一些退休国家干部、职工也十分热衷建庙,带头捐钱献物。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违背了党的宗教政策法规,扰乱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固。
三、加强基层宗教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强化管理,促进宗教管理工作上水平。一是并学界以典型引路,促进宗教工作上水平。在工作中,要求各宗教活动场所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狠抓内部管理,促进我县宗教工作上水平;二是每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比表彰,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宗教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全县、乡镇、村三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体系。
2、积极引导,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加大宗教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积极探索,积极引导,开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教育广大群众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宗教管理人员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总结交流经验,积极探索宗教管理工作的新方法。通过举办培训班,教育和引导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教育和引导宗教人士多做善行善事,努力服务社会。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与时俱进,从而提高他们的宗教道德观念和政策观念,做到政策上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工作上爱岗敬业。
宗教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错综复杂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宗教政策,牢记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工作的“四句话”,做到“四个维护”、“六个结合”;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阐述宗教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和任务;宗教问题一定会处理好,宗教事务一定会管理的好,宗教工作一定会做的好。
第五篇: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2011级口腔一班单艳秋A11020003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关注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而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问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健康管理是通过对个人或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调控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减少或推迟慢性病的发生。支撑健康管理的知识主体来源于医学、公共卫生、营养学、运动学、生物统计学、健康行为和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学的研究。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健康管理是降低现代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和预防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健康管理实施中,通过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改变和提高被管理者健康知信行水平,是提高健康管理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全国16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严重。其中北京人亚健康率是75.31%,上海的亚健康率是73.49%、广东的亚健康率是73.41%。35岁以下人员中男性单纯性肥胖、脂肪肝,罹患率均超过30 %。
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多、长期伏案工作、生活方式不健康、日常活动量小、择业竞争压力大„„这是包括公务员在内的职场人士的普遍境遇,作为社会进步的代价,职场人士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一项专门针对高管型人才的健康调查表明,有92.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更为严峻的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是58岁,远远低于全国人口平均年龄73岁,许多政府高官、企业精英都因为沉重的工作压力而英年早逝。有调查证明,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问题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幸福指数。
医学专家分析,职场人士比较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有两大类:一是较普遍的“三高”疾病,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这些都是属于代谢紊乱疾病,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若不及时预防治疗,会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第二类就是过度疲劳、心理障碍等亚健康问题,这类疾病的形成除了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等压力因素之外,应酬过多、饮食不科学、作息无规律、缺少体育锻炼等都是重要的诱因。其一,把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就近提供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公司)开展社区诊断、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派驻医务人员定点指导企事业单位(公司)开展职工卫生保健工作。其二,重视职场内部卫生保健功能的开发和运用。探索建立新时期职场卫生保健网络,重启企事业单位(公司)卫生保健机构功能,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开展一般性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实施职工健康监护职责。
其三,开展职业人群健康状态社会预警监测。公共卫生机构建立疾病预警、职场监测、监督管理体系,提供疾病预防指导,发布重大公共卫生信息。
其四,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特别是城市大医院)积极开展职业人群健康状态以及应对策略的课题研究,为政府进行健康干预提供重要信息,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五,加强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法制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相关法律主体在健康管理上的权利义务,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信我们的管理制度一定会越来越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