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
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记利川市国税局83岁离休老人施星灿
83年,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存的时间长度。
3040元,是他现在每月可以领取的退休金。10万元,是他慷慨捐款和为单位节约的大致数量。
60年,是他的一件上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长度;47年,则是他正在穿着的一条裤子的“年纪”。
生活中,他对自己的节俭称得上严苛,显得是那么的贫穷,而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危难,他从不计较私利,经常慷慨解囊,却又是那么的富足。贫与富,苦与乐,节俭与慷慨,在他的身上完美统一。他的骨子里时刻充盈着的,是党员的本色和军人的传统。
在荆楚大地,在鄂西边陲的“凉城”利川,83岁“国税老人”施星灿的事迹,一直在流传。大家众口一词,他理想信念坚定,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还有很多事父亲不愿意说,我相信,在那份单位的记录之外,他一定还曾帮助过其他人。”
关键词:捐款
2011年11月28日,鄂西小城利川,冬雨绵绵,利川市国税局83岁的离休老干部施星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当天的报纸,在仔细地读着新闻。
他生于江苏,1949年,21岁的他参加人民解放军,1年后奔赴朝鲜战场,1966年转业来到湖北。
施星灿带着北京籍的妻子刚到湖北时,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今年81岁的退休干部赵光勋记得,他先后在文斗、大塘等多个乡镇工作过。这个普通话中夹杂着浓郁江苏口音的汉子,将脚印和汗水融进了利川的山山水水,并在此扎下根来。
2009年春节的一天,利川市柏杨镇一小学校长提着一篮子鸡蛋敲开了施家大门,女儿施丽蓉出来接待,校长说感谢施星灿老人为小学捐款捐书。施丽蓉这才知道,父亲又在外面捐款了。
施丽蓉不知道,利川市国税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保留了一份老人有记录的捐款账单:
1992年,利川市税务局号召职工为贫困儿童捐款,每人拟捐2元,当时已经离休的施星灿得知情况后,当即捐款300元。
1996年淮河发大水,他捐款;两年后长江发洪灾,他捐款2000元。在齐岳山下的王家寨村、清江村、沙子坎村都留下过他爱心的足迹。
2008年5月,施星灿老人怀揣6000元钱回江苏省亲,原本打算6月回利川。5月20日一大早,施丽蓉接到父亲的电话,老人问,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回家?
女儿说,你不是要过几天才回来吗?
姑妈接过电话说,他没钱了,他刚刚把5000块钱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回到利川后,他又以特殊党费的形式,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去年4月玉树地震,老人从电视上看到消息,随即捐款2000元。
今年6月20日下午,83岁的施星灿老人颤巍巍地走进利川市国税局,拿出1万元钱,要为党的90岁生日缴纳特殊党费。工作人员问他和家人商量了没有,老人说,缴纳党费是我个人的信仰问题。最后,他坚持缴纳了这笔特殊党费。
施星灿总是不愿谈自己捐款的事,但女儿施丽蓉说,她相信,在那份捐款记录之外,父亲一定还曾慷慨解囊帮助过许多的其他人。
离休24年来,他从未缺席过单位的党组织生活会,更是时刻关注着利川税收事业的发展,他离休而未休息。
关键词:牵挂
施老1987年离休,但他的思想没有离休,作风没有离休,他一直还牵挂着心中最神圣的党组织,牵挂着他服务大半辈子的税收事业。
他家门前,有许多的超市、药房和水果店,他只要到店里面去,都总是要问上几句,生意怎么样,一个月向国家交了多少税,你们发财了可不要忘了国家呀。
利川市国税局的同事证实,施老有时还克服体弱多病,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税法宣传活动,做一些发放资料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一带的店员们大多都认识他,都亲切地叫他“施爷爷”。一家超市的覃老板说,施老就像一柄蜡烛,不燃烧到最后是不会熄灭的。
施老还很关心国税队伍建设,24年来,他从未缺席过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在会上,他不仅讲理想信念,讲队伍建设,还讲科学的工作方法。施星灿同志说,“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队伍,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2003年,利川市国税局按照有关精神要清退40多名临时工,这些人中有的已经在税务部门工作了20多年。一时间,在系统内引起了一些非议,有的同志甚至言语非常激烈。施星灿同志听到议论后,主动找到市局分管人事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同志在我们税务系统工作了这么多年,为税收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你们在辞退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按劳动法保障他们这批人的权益。
利川市国税局党组再次研读了省州局的文件精神,并咨询了劳动部门,最后本着以人为本、稳定为重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充分考虑临时工利益的清退方案,并组织专班逐一对辞退对象做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结果40多名临时工在规定时间内清退完毕,没有一人上访,得到了省、州国税局的充分肯定。
正是在施星灿的影响下,利川财税系统一批转业退伍军人自我加压,成为全市财税部门的生力军。2003年,组织上把利川市国税局一名副职交流到建始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利川人,家人都工作生活在利川,在家又是长子,突然离开他们,让这位干部在感情上接受不了。有一次,他从建始回利川,路过施老家门口,遇到边吃馒头边喝开水的施老,这名干部上去和他打招呼,言语中流露出一些情绪。施老说,你的父母亲我了解,我们这一代人不会不理解你们的,千万不要把思想包袱带到工作中去,一定要安心工作。后来这名干部又调到开发区工作,一直没有忘记施老的这些话,毅然在单位安下了家。
冉飞是利川市国税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当过兵,也算干部子弟,说话有点粗声大气,年轻时常常感情用事,还曾经几次与纳税人发生过矛盾。施星灿对此有所耳闻,一次在家属院门口,他拉着冉飞的手和颜悦色地拉起了家常,部队生活的共同语言,使他产生了共鸣。
2004年冉飞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施星灿同志当年工作过的的文斗乡,从事日常税收管理服务工作,亲身感受了施星灿45年前在文斗工作的酸甜苦辣,施老当年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琐事,至今还在文斗的街头巷尾传为美谈。耳濡目染,冉飞这匹“烈马”也慢慢地变成了“良驹”,连续7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并被组织委派为文斗工作站的站长。
83岁的施星灿说,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只有思想不落伍,才能行动跟得上。
朋友指着他那条旧裤子上的补丁说:“要是没补,这么大的窟窿,屁股都露出来了。”
关键词:节俭
施星灿老人的家,位于利川市都亭国税分局宿舍二楼,除了1部电视、1台冰箱,几乎没有多余的电器,在这套住了近30年的房子里,只有最简单的陈设,和窗口几盆花草。
女儿施丽蓉透露,父亲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已经60岁“高龄”的卡其布上衣,是刚参军的时候部队发的衣服,另一件蓝色布裤,是刚转业那年买的,已经穿了47年。
采访中,经记者再三要求,施星灿老人才拿出了那件上衣,经过数十年的浆洗,深黄色的衣服早已经泛白,衣领和袖口布满细细密密的针脚,那是无数次补过的痕迹。
那条深蓝色的布裤,屁股和两边膝盖部位都已经补过很多次,由于前几天刚穿过,裤子洗了还没完全晾干,老人拿着裤子,朋友指着臀部的补丁说:“要是没补,这么大的窟窿,屁股都露出来了。”老人乐得呵呵直笑。
施星灿的衣服和袜子,都穿了很多年,穿出了窟窿也舍不得扔掉。在家里为老人做饭的亲戚杨碧桃说,看着那些实在不能再穿的袜子,施丽蓉悄悄地将最破旧的拿出去扔了,老人找不到,才作罢。
现在的施星灿,退休工资有3000多元,加上医疗费用可以全部报销,他本来可以在这个小城里生活得很好,但杨碧桃讲述的老人吃饭的情景,完全像是一个饿极了的孩子。
杨碧桃说,每次去买菜,老人都叮嘱她买些便宜的尾菜,少买肉食。
做饭之后,老人都要去厨房,看看有没有菜叶被扔掉,如果有他也不责备人,只是悄悄地捡起来放在菜篮子里。
吃饭时,不能漏掉一粒米。菜吃完了,碗里还有油,他就加点饭把油都沾掉吃了,然后倒点开水在碗里,涮一涮,喝完,碗里就像刚洗过一样,连一粒油珠都不剩下。
今年春节,施丽蓉给父亲买了件400元的衣服,怕父亲嫌贵,送给父亲时谎称只要几十元。但施星灿说,自己还有衣服可以穿,不要再浪费钱。最终,这件衣服硬是在老人的监督下给退了回去。
让人感动的是,施星灿老人说出了最朴实的话,他说:节俭并不是因为我缺钱花,而是因为我们根本不应该丢掉这样一份美德。
单位给下乡人员的补助,他多年不曾领取;老伴儿想顺便报销80多元药费,他没有答应;“来历不明”的慰问金,他不领取。
关键词:拒绝
初到利川市文斗乡工作时,因为施星灿是军队转业干部,在乡长每月工资才20多元的时候,他的工资就有50多元,加上妻子有工作,两口之家生活算得上还比较宽裕。
利川市国税局的老人们记得,在当时物资极为紧缺的情况下,施星灿拒绝领取工作中的任何补贴,包括最初每天一角钱的下乡补贴,这笔钱累积起来,一年就相当于普通干部多领一个多月工资,另有每年的烤火费8元、两双解放鞋、雨伞和工作包等。
利川市国税局原局长彭代富说,那时每个人每月定口粮27斤,按要求完成每月的下乡任务,则可以补助到45斤。彭代富记得,那时饭菜油水不多,27斤口粮根本不够一个年轻人吃,施星灿虽然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下乡任务,但他坚持每个月只领取27斤粮食。
施星灿当工会主席期间,每年底都要给职工发一些工会福利,虽然每次只有几十上百元,但对于当时人平工资也就百十来块的情况下,这也算一笔不少的收入了。但施星灿同志当了六年工会主席,硬是一次也没领过这笔钱,每年的工会福利领取表上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自己的名字。
由于经常去抓药,施星灿和利川市中医院工作人员渐渐熟悉了,工作人员杨彬彬记得,2005年夏天,施星灿一次与老伴去该院抓药,施星灿的药费是125元,老伴的药费才80多元。施星灿能享受全额报销,老伴当时说,那就一起报了吧。
可出人意料的是,施星灿当场拒绝了,他说,不能我们个人搞“节约”,却损害国家的利益。老伴儿气得当场落了泪,和施星灿赌了好些天的气。
今年建党90周年庆典前夕,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7月1日前,利川市国税局要给施星灿老人送去1800元补贴,这笔钱由利川市国税局局长欧阳旗亲手交到老人手上。
不料,施星灿并没接下这笔钱,他来到国税局财务室,非得找工作人员问清楚:这是一笔什么钱?为什么要给我发这笔钱?欧阳旗记得,工作人员最后找出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找到了具体的依据,并给施星灿作了详细解释,老人才终于放心地签字,领走了这笔钱。
在施星灿的字典里,并没有一定要“取得”这样的字眼。他说,有时候,要懂得拒绝,作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有益于人民的人,拒绝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老伴儿去世,他冒着寒风,悄悄站在楼下一个角落里,哭成了一个泪人。
关键词:情义
2007年6月21日凌晨,相伴了施星灿老人半个世纪的爱妻去世。施丽蓉抱着母亲的骨灰盒回到利川,悲伤的亲人们聚在家里。
施丽蓉说,那时父亲脸上看不出明显的伤痛,只是呆呆地坐着。女儿去安慰他,老人反而开导女儿说,救得了病,救不了命,人已经走了,我们还要生活。然后就起身走开了。
吃饭时,施丽蓉不见父亲,便出门去找,结果发现老人冒着寒风,站在楼下一个角落里,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
2003年10月,利川市国税局职工谭人帼因交通事故,一条腿骨折。在当时请客“整酒”风盛行的利川,施星灿老人一向不送人情,这一次,离休多年的他在家听说了,先后带着老伴三次到医院看望。有一次医院停了电,坐不了电梯,他边走边停,在老伴的搀扶下,捂着胸口爬上了八楼的病房。
直到现在,谭人帼仍然对此记忆犹新。谭人帼说,施老革命并非冷冰冰的,就像他女儿所说,他的心富有柔情,是个重情重义的老人。
施星灿说,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你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了没有?他说,60年来我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关键词:信念
施星灿老人家的电视柜下,放着几本“革命日记”,纸页都已泛黄。其中一本日记中,记着从老人在军队里当教官时,教士兵练习射击的讲义,一直到文革期间的政治学习笔记。
另一本日记从1977年8月31日开始,第一篇日记是《大庆、大寨式的革命标准》。最新的一则日记则是2011年7月27日,记载着《经济日报》关于江苏今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和一般财政收入的数据。
在都亭国税分局当过门卫的廖政权说,老人每天要来门卫室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施星灿老人到了门口,轻声问一句,小廖,今天的报纸到了没有。廖政权就拿来报刊给他,老人就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读着。
读书、学习是了解天下大事的方式,虽然知识不断更新,但施星灿老人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利川市国税局长欧阳旗记得,一次局里开支部会时,施星灿老人在会上发言说:“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永远跟党走,这么多年我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还建议支部要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省自己的信念是否动摇。
欧阳旗说,面对施老革命,我们内心感到很惭愧。老局长彭代富说,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施星灿脑海中坚如磐石,他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坚守了终身的信仰。
施星灿常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么多战友倒在血泊中,我虽然也受了伤,却活着;我心脏不行了,有组织和领导关心,几次更换心脏起搏器,让我一直好好地活了下来。是共产党让我和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有什么理由不拥护共产党?”
施星灿回忆,1950年底,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12次立功受奖,其中荣立二等功一次。在1951年的一次战斗中,施星灿所在的师侦察连顶风冒雪三天三夜,不但完成了侦察任务,还消灭了大批敌人,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连仅3人幸存。
在这次战斗中,施星灿严重冻伤,被战友背下阵地,用雪搓了大半夜才苏醒,紧急抢救后送回后方治疗。每当想起倒下的战友,施星灿总是热泪盈眶:“他们为了信念献出了生命,我们能够活着,还能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呢?”
回国治疗康复后,施星灿一直在北京军区服役,并在1953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无论在任何复杂、危险的情况下,我都会站稳立场,决不动摇,决不退缩。”
在施星灿家的客厅里,墙上挂着3块匾额,铜框,红底,金字,分别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另一面墙上,是一幅喷绘的以天安门为背景的毛主席巨幅画像。
施星灿说,这是家里最好的装饰。
1981年《恩施报》头版头条以《黄挎包的故事》为题,报道了施星灿的事迹,并评论说,他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老人说,人活着,要有价值。
关键词:价值
老同事黄宴国说,早年的税务工作人员每个人负责很大一片区域,但一年的税收也就是几千元,多的才上万元。有时候,近50岁的施星灿走上近20公里山路,到自己所负责管理的最偏远的乡村,就是收上1元多钱的税。施星灿不但能吃苦、工作态度好,而且很有耐心,工作讲方法。
1973年,文斗区所辖黄土公社有一名曾经开小煤厂,后来回家开缝纫店的叫吴世明(化名)的经营户,长期都不交税,多次教育也没有效果。施星灿知道后,一有空就去找吴世明,操着一口当地人不太懂的江苏话,一次又一次给对方宣讲国家的税收政策。经过施星灿半个月的努力,从来软硬不吃的吴世明对施星灿说,你不用再宣讲政策了,我马上交税。后来,吴世明再也没有欠过税。
今年76岁的陈雄权曾任大塘区财税所会计,他记得当时所里有2辆自行车,一般由下乡路途较远的同志使用,其他人都靠步行。施星灿负责的车罗、铁炉、关东三个管理区是大塘区最偏远的,但他从来不用自行车,说这3个地方海拔高、小路多,有自行车也用不上。
59岁的原利川市财政局副局长邓会清,刚参加工作时曾和施星灿一起下乡。邓会清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有一次他们步行近20公里去海拔1600多米的车罗公社石马大队开屠工会,夜晚住在大队主任杨再坤家。杨家的房子小得可怜,几头猪晚上就圈在房屋里,客人睡在铺上,猪就在床铺边走来蹭去,不断地哼哼。施星灿眉头都不皱,一夜安睡。第二日一早,邓会清醒来时,发现施星灿正在帮助主人家打扫院坝。屋主不好意思地跟邓会清说,施星灿已经挑满了一缸水。
老同事王远波回忆,施星灿有一次帮农户烤烟,当时倒风太大,火烧不燃,开始大家以为是烟囱堵了,年近五十的施星灿搭梯子爬上4米高的烟囱,用长棍子向下捅,掏空了,火还不燃,他又找来手动鼓风机使劲吹,硬是把火烧得旺旺的,将一房烟如期烤好。这时,施星灿已经熏得一身黑灰。
曾在大塘公社任党委书记的利川市政协原副主席牟金玉说,施星灿的言行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在利川工作的21年里,施星灿曾8次受到上级表彰。
利川市委书记郑开国在看望施星灿时说,施星灿同志是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淡泊个人利益,一心想着别人,他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近日,恩施州国税局、利川市委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向施星灿同志学习,进一步深化“创优争先”活动。著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巴金也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
今天,每个了解施星灿老人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施老信念坚定,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二篇:学习施星灿心得体会
学习施星灿同志心得体会
王越 施星灿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鄂西边陲,心系祖国与人民,坚定信念,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 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楷模,是一面永不褪 色的旗帜,是新时期我们从事税收工作学习的好榜样。
在抗美援朝期间,施星灿同志英勇善战,顽强拼搏,身先士卒,从军队转业,他主动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长年奔波在利川偏僻的高寒山区,坚定履行自身职责,不厌其烦地宣传政策,不遗余力的发展税源,力争不让国家的税款漏掉一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群众打成一片,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从不铺张浪费,他公私分明,清正廉洁,从不假公济私,不利用职务之便侵占纳税人钱财,不利用手中权利为家人和亲戚谋取利益,也从不因个人原因为组织增添负担,曾8次受到上级表彰,离休后,他仍然坚持学习发挥余热,在祖国和人民有灾难或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倾力相助,淮河大水、长江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都慷慨解囊,在建党90周年之际,他一次缴纳特殊党费一万元,累计捐款超过十万元。
施星灿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和高大品质。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
施老的先进事迹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内心,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
年轻的税收工作者,作为人民公仆,施星灿同志无疑在精神上给我树立了坐标,在行动上给我指明了方向。
一是要学习施星灿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施星灿同志多次说过:“从入党的那天起,我就选择了永远跟党走,这么多年我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不忘党的教育和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的永恒追求,把人民的利益、幸福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客观理想。只有这样才能百折不挠、成就事业。我们学习施星灿精神,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精神支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
二是要学习施星灿同志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生活上,他助人解难,对社会和谐真诚奉献。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施星灿把平凡做成伟大、把细小化作崇高,他对自己的节俭称得上严苛,显得是那么的贫穷,而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危难,他从不计较私利,经常慷慨解囊,却又是那么的富足。施老这种廉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税务干部学习一辈子。
三是要学习施星灿同志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施老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税收工作岗位上,不辞劳苦,不畏艰辛,一心一意为祖国税收事业尽心尽力。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在平常工作中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为纳税人服务,真正的做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施星灿精神。
第三篇:学习施星灿演讲稿1
有一种坚韧叫持之以恒
——湖北省利川市土家牧业有限公司
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它就是大爱无声;有一种奉献震彻心扉,它就是热血豪情。施星灿这个硬汉,用爱心与义举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了美丽旗帜,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热血英雄、道德标兵,引人钦佩,值得学习。学习施兴灿,就是要学习他的正气、热血;学习施星灿,就是要学习他的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学习施星灿,就是要学习他的责任感、担当情、信心力。中国需要更多的施星灿!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为了社会的和谐、未来的美好而义无反顾地向施星灿同志学习!
以施星灿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新时期我们的典范,作为我们新时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必定将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施星灿朴实、坚毅、无私,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篇篇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
无私奉献成了他刻在骨头里的习惯。施星灿同志的崇高品德传承于雷锋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他以其行动生动诠释了当代党员的先进性和奋斗精神。施星灿的境界既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而又是那样质朴无华。这境界,就是一心爱党、爱国、爱民。人们对施星灿印象极深刻的是他的“大爱无边”。这境界,就是一心为党、为国、为民。人们对施星灿感受突出的是他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境界,quánqíng就是一心忧党、忧国、忧民。
弘扬施星灿的奉献精神,扩展施星灿事迹的群体效应,让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共同建设我们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园。
作为新中国的一员,我被施星灿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不管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敬业的精神都牢牢的印在了我的心里。我要学习他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企业着想,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报答社会,服务企业,奉献国家。
作为一名企业工作者,要在学习施星灿先进事迹活动中做实践先行者。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先进思想的引领力;积极开拓进取,提高科学发展的创造力;勇于担当责任,提高应对挑战的战斗力;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格品行的感召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把无私奉献,刻苦专研放在首位,用最积极的态度为国家和企业服务!
第四篇:施素娟同志的先进事迹
2013年县“百佳师德标兵”施素娟同志的先进事迹
施素娟,女,现年29岁,04年9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学二级教师。该同志参加工作九年,始终坚持以教师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业务上兢兢业业,不断追求,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任、领导赞赏的优秀教师。
作为班主任,她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忠于职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平时能关爱每一位学生。首先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发现学生高杰天冷了还穿的的很单薄,通过了解才知,父亲生病,家庭困难,于是为他买了棉衣;其次学习上关心学生,学生陈虎分班是成绩中等,可是在数学课堂上几乎不发言,了解得知,他语文、英语成绩非常好,就是数学不够理想,自己很自卑,她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期末考试该生获得了年级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她以民主决策、尊重学生为教育理念,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管理的积极性,在几年中的历次考试中,她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均居年级前两名,学生的纪律卫生、行为规范等综合评比位居学校前列。班级多次夺得流动红旗,获得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
近两年,她还兼任七年级女生校宿舍管理员,在生活中,她时刻关心每一名住宿生,培养她们独立、坚强,不怕苦,不嫌累的作风,更会引导她们将这种优良的品格渗透在学习中,将她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深受学生爱戴。
在教学方面,她勇于开拓创新,勤奋学习,及时了解教改的动态和信息,紧密结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方向,积极投身教学教研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经常共同研究,主动听课,吸收别人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上公开课、观摩课,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设计上,培养学生“我要学”;学习内容上,尽量利用多媒体使之丰富多彩、鲜活生动;教学方法上,运用体验、探究、生成、反思,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同时重视教学“六认真”的各个环节,所任教的数学成绩历次考试列全年级前两名。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县局和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她能坚持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善于思考,教科研成绩突出,近年来有十多篇作品在报物上发表或者获奖。
我们相信,在更高的平台上,她会成长得更快,更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李凤兵)
第五篇: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铁三处社区党支部 韩华
2018年4月24日下午,我认真学习了黄星同志的生平事迹。深深被黄星同志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心中有责的高尚情操所感染。回顾黄星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为党失去这样一位好公仆扼腕不已,通过学习黄星同志先进事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是否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忘初心”既是对自己一生负责的承诺,也是对生命最大的珍视,这个初心就是信念,就是内心的追求与选择。身为十堰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的黄星,面对脱贫攻坚的艰难险阻,他没有退却。从2014年起,在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十堰被连续四年评为优秀。黄星同志始终坚持着,跟着自己的心走。将来会走到什么程度,他没有去想,但跟着自己的心走,一定会做到自己最希望看到的自己。黄星同志一直怀揣着梦想出发,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和潜意识,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黄星要实现他的中国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黄星同志一直以来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持续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就是他工作的写照。因为工作繁忙,他错过了好几次科室组织的体检“去医院的时候,他口袋里还带着扶贫手册”。在生命最后几个小时,黄星还在请求医生:“能不能给我开点药,我想早点回去工作”。为了脱贫攻坚,黄星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黄星心里装着贫困户、贫困村,心里装着脱贫攻坚,唯独没有他自己。成功者通常踏实勤勉,肯于付出;只有不计较眼前的小利益,不断地累积自己的经验,一步步构筑未来梦想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黄星他做到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为民服务的初心,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在为民服务路上走得十分茫然,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走着走着就陷入到了为民服务的功利当中;不忘初心,我们就得时时坚守高尚的为民服务理想,时时仰望为民服务的星空。黄星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做好了示范、指明了方向,黄星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心中充满了人民情怀,为人民服务就是对黄星同志生平的最好诠释。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黄星同志实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伟大承诺。
2018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