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

时间:2019-05-13 15: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

第一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办〔2002〕42号 【发布日期】2002-09-21 【生效日期】2002-09-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

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若干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2002〕4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的若干意见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OO二年八月十三日)

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的有关精神,按照“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步伐”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改善我市工商管理及服务工作,本着“准入宽松、监管科学、服务周全”的原则 ,现就进一步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灵活核定经营范围,拓宽投资者自主经营选择空间

1、内资企业登记注册核定经营范围时,列明主要经营项目后,可以兜底附加“其他无需报经审批的一切合法项目”。

2、对一些具体审批规定尚不明确的新兴经营项目,如足浴、家教、导医服务、身体彩绘、女子瘦身、野外训练等,可以参照工商登记注册经营范围中的相近经营项目核定。

3、经外经贸部门批准,允许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销售本企业产品的同时,兼售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兼售产品涉及许可证管理的,应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允许已具备生产条件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承接和外发加工业务。

二、放宽投资登记限制,适应投资多样化要求

4、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和其他有限公司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可突破本企业净资产50%的比例,累计对外投资额以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为限。

5、外地公司制企业来杭投资注册资本额在300万元以上、一时未落实共同投资方的,可以先按其全资子企业办理登记注册。

6、注册资本虽未全部到位,但能按期缴付出资且已达注册资本40%以上,并已实际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允许其增设分支机构,经外经贸部门批准后可扩大经营范围。

7、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投资者的范围。允许具有投资行为能力的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作为中方投资者,投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8、注册资本中外资投资比例在25%以下的企业,可以按内资企业登记注册。属外商投资限制类的,由企业办照后向外经贸部门备案。

9、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注册时,如企业住所与生产场所不在同处,允许企业同时办理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注册。

10、获得杭州市或省级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等信誉的企业和拥有“老字号”的企业,可以以其字号和商誉经评估作价对外投资,入股比例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20%。

三、下放企业登记权,促进城区对外招商引资

11、外地自然人来杭州市六城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区,下同)投资或与六城区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有限公司(不含省、市直管交易市场内的),其注册资本在10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由所在区工商分局登记注册,100万元以上的,由市工商局登记注册。

12、凡由杭州市六城区招商引进的各类内资企业,除交易市场法人外,不受登记管辖权的限制,均由所在区工商分局登记注册。

13、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较多的萧山区,由区工商分局注册厅窗口受理初审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并可采用影像扫描方式将登记材料通过电子网络上报市工商局核准。其他区、县(市)分局也要积极用好外资登记初审权,主动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办照服务。

四、降低冠名“杭州”标准,支持县(市)企业外向发展

14、凡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以上的生产型有限公司、300万元以上的商贸型有限公司、5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拥有著名商标的企业及创业投资公司,其名称可以直接取冠“杭州”字样。

15、凡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以上,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科技、文化、旅游、农业开发公司以及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其名称可以直接取冠“杭州”字样。

16、企业申报取冠“杭州”名称,由县(市)工商分局注册厅窗口受理,通过电子网络上报市局核准后,由分局直接核发名称核准通知书。

五、变通处理申办手续,方便投资者注册办照

17、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时,生产场所一时无法解决的,允许其先注册,核发给有效期为一年的营业执照,由企业在一年内落实生产场所并办理相应手续。

18、外资投资者的投资属分期出资的,允许其提交与首期出资额相当的资信证明办理注册;留学生能出具配偶同意出资承诺的,允许其以配偶的境外银行资信证明申办外资企业。

19、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分支(办事)机构工商登记,可免交隶属企业注册资本到位的验资报告、合同和章程;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可免交银行、外汇管理局相关证明以及债务清理审计报告;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调资变更工商登记,可免交债权人同意证明以及债务清理审计报告。

20、需经前置审批的生产型企业、宾馆以及大型旅游项目开发等企业,可先办理登记注册,执照经营范围中注明“筹建”字样,在筹建期内由企业按前置审批部门的规定申办相关审批。

21、取消工商登记注册《企业场地调查表》;取消内资公司制企业申请名称预核登记时股东签字手续,设立登记时董事及监事等任职文件由股东逐一签字手续,改由股东在工商登记注册确认书上一次性签字确认。

22、申办工商登记注册,可免交投资人职业状况证明;进入科技园区创业楼等场所创业的企业,可凭园区有关管理机构出具的场地使用证明办理注册,免交场地产权证明。

23、企业登记注册时,涉及法定代表人签字但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履行的,允许其书面委托或公证委托他人签字。

六、改进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24、在市工商局,区、县(市)分局企业注册厅设立午间服务岗专窗,专为注册申办人提供登记注册咨询、发放登记注册表格及营业执照。

25、验照、年检由集中式改为滚动式。个体工商户年度验照按营业执照注册号尾数为序,分散至1―9月办理;内资企业年检按营业执照核发季度为序,分散至1―4月办理。

26、开通内资企业网上年检。企业可登录市工商局红盾网站(www.xiexiebang.com),按提示在网上完成年检的填报;由红盾网站向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各类登记注册表格的下载服务。

27、在外商投资企业及有一定规模的内资企业和各招商引资机构中安排工商联络员,建立工商事务办理的“热线联系”和快捷通道。联络员人选由企业、招商机构推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聘任并发给《工商联络员证书》。

28、密切工商部门与外经贸等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通报和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就审批和登记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磋商,寻求解决的路径、办法。

七、公正、规范执法,宽严相济实施监管

29、对各类经营主体,按国家工商总局“分级登记、属地监管”的要求,由工商所实施日常管理。对一般经营主体的例行巡查,一年内原则上不超过两次,同时要将走访服务与巡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30、对性质较轻且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当事人能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不予行政处罚;对违法性质较轻、影响不大、社会危害程度较低的案件,当事人能积极纠正并消除不良后果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可不予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31、对不正当竞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贩私、虚假广告、合同欺诈、注册资本(金)类违法行为,以及与之性质相似的其他严重违法案件,应严肃查处,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八、落实省工商局十项举措,构建新型注册监管模式

32、认真贯彻省工商局发布的“完善准入机制、放宽准入条件”十项工商实务,领会其实质要领,掌握其操作标准,确保在具体的注册监管工作中落实到位。

33、全面完善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继续推广网上前置并联审批制,全方位深入实施“经济户口”综合、动态监管制,积极构建市场准入高质、高效,市场监管规范、科学的新型注册监管体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

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8〕9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建委拟订的《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八年三月十四日

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投诉处理暂行办法

(市建委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为规范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信访条例》,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质量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因施工质量缺陷而产生的投诉处理行为。

二、杭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的综合管理工作。各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辖范围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的管理工作。

市、区县(市)、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投诉处理工作。质量投诉处理机构(以下简称处理机构)的地址、联系电话应向社会公布。

三、本办法所称施工质量投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合法组织(以下简称投诉人)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依法委托的处理机构反映在建设过程中或质量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的行为。

四、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是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合同的约定。

五、本办法所称投诉处理,是指处理机构对直接受理或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工程质量投诉,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规定,按投诉处理程序调查核实,责成责任单位对质量缺陷进行限期修复和对投诉双方发生的分歧进行调解的行为。

六、房屋建筑工程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按照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规定执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售房单位(开发商)对房屋的保修期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

七、施工质量投诉处理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及时、就地依法解决的原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受理或上级转办的工程质量投诉,一般应交办相应的处理机构办理,处理机构应在规定期限内向交办部门回复办理结果;处理机构自行受理的工程质量投诉,应按规定程序直接办理。

八、投诉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竣工保修期内发现建筑工程存在施工质量缺陷时,可与工程建设单位(开发商)或受其委托的质量保修单位(以下简称保修责任单位)先行联系,协商处理。保修责任单位不按规定履行保修责任的,投诉人可向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依法委托的处理机构投诉。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投诉事项,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九、下列情形不属于施工质量投诉受理范围:

(一)超过保修期限或不属于保修范围的;

(二)已进入司法诉讼程序的;

(三)不具实名或匿名投诉,且投诉内容不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

(四)投诉人与所投诉房屋无产权关系且未受产权人书面委托的;

(五)涉及经济赔偿或提出退房、换房等要求的;

(六)因用户擅自改变房屋结构、使用功能以及装饰装修不当引起的;

(七)处理机构已经受理但尚未超过处理期限的重复投诉;

(八)投诉人对投诉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的重复投诉;

(九)其他不属于工程施工质量缺陷范畴以及依法不属于投诉处理机构职责范围的投诉。

十、对非产权人举报且涉及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匿名投诉,处理机构应及时派人进行核实,根据核实的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十一、投诉人采取走访形式提出投诉的,应当到处理机构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并出示身份证明,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登记。内容主要包括:

(一)投诉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及与产权人关系;

(二)工程地址、名称、竣工时间、建设单位名称;

(三)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四)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描述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请求处理的具体要求;

(六)与保修责任单位先行联系的情况说明;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据或资料。

由委托代理人进行投诉的,代理人应当向处理机构出具委托书以及相关身份证明。

投诉人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电话等其他方式进行投诉的,应后续补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登记。

十二、对于不属于施工质量投诉受理范围的,处理机构应告知投诉人通过下列渠道或方式投诉:

(一)对超过保修期或不属于保修范围的,投诉人应向产权单位或其他有权处理的部门反映;

(二)投诉人要求施工质量缺陷责任方进行经济赔偿或提出退房、换房等要求的,应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

(三)通过符合有关规定的其他渠道或方式反映。

十三、施工质量投诉处理程序。

(一)处理机构受理投诉后,应确定具体处理人员,核实投诉情况,并向保修责任单位发出质量缺陷处理通知书,责成其限期查明原因并修复。

(二)保修责任单位应到现场核查情况,在规定期限内予以修复。投诉人及工程施工质量相关各方应共同配合做好修复工作。

(三)修复完成后,保修责任单位应组织投诉人和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并将修复情况书面报告处理机构。

(四)处理机构做好质量投诉处理记录。对于上级交办的投诉,应将处理情况反馈交办机关。

十四、涉及可能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质量投诉,保修责任单位接到投诉处理机构质量缺陷处理通知书后,应召集投诉人及有关单位到现场调查并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抓紧落实。其基本程序为:

(一)保修责任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不低于原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其他设计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提出修复方案。

(二)制定修复方案前需要进行检测或鉴定的内容,由设计单位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确定。

(三)如需检测、鉴定,由保修责任单位与投诉人共同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实施。

(四)保修责任单位组织实施修复。

十五、由设计单位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确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或鉴定的内容,其检测或鉴定费用由保修责任单位先行垫付,最终由责任方承担。

十六、投诉人要求对设计单位确定的检测或鉴定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进行检测或鉴定,应与保修责任单位协商。对于保修责任单位认为不需要检测鉴定的项目,或不需要检测鉴定已能确定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已有检测或鉴定报告但投诉人有异议的,投诉人可与保修责任单位共同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或者鉴定。在保修责任单位先行垫付有关费用的同时,投诉人应提供等额担保,检测或鉴定费用最终由责任方承担。

十七、保修责任单位已承诺按规定履行维修责任,但投诉人对其维修的程序或方式、方法等存在分歧的,处理机构应进行调解。经调解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投诉处理人员制作调解书,当事双方应签字认可并严格执行。

十八、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投诉处理终结:

(一)投诉所反映施工质量缺陷已得到修复;

(二)投诉人撤诉;

(三)投诉在处理过程中进入诉讼程序或因其他原因移交其他部门处理;

(四)投诉人与保修责任单位就维修的程序或方式、方法等存在较大分歧,经调解无法达成一致;

(五)当事人在按调解意见执行时又提出异议,经处理机构调解仍存在较大分歧,无法达成一致。

处理机构应在质量投诉处理记录中登记上述情况;对于第(四)、(五)种情况,处理机构应制作投诉处理意见书,书面回复投诉人,建议通过仲裁或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十九、处理机构做出处理并书面答复后,投诉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该处理机构的上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投诉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该复查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投诉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处理机构和行政机关可不再受理。

二十、对质量问题严重、互相推诿、不履行保修责任或多次修理仍未解决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单位,处理机构应予以批评,并给予不良行为纪录及公开曝光。发现存在违反工程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机构应做好执法检查笔录,提出行政处罚建议,并移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二十一、处理机构在处理工程施工质量投诉过程中,不得将工程施工质量投诉中涉及到的检举、揭发、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随意透露或者转送被检举、揭发、控告的人员或单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投诉人。

二十二、处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将投诉登记、处理通知、调解记录、调解书、保修报告、处理意见书以及相关投诉处理资料整理归档。

二十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通知

昆政办〔2008〕9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昆明市工商局制定的《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九月七日

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昆明市工商管理局

第一条 为加快全市商标战略的实施,促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商标树立形象,增强我市注册商标的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对知名商标的培育和保护力度,保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定,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昆明市知名商标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知晓,并依据本办法予以认定的注册商标。

第三条 设立“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知名商标认定委”)。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工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质监局、市经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在知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方面有培育、认定、保护、奖励等职责。“市知名商标认定委”下设“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知名商标认定办”)具体负责“市知名商标认定委”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

第四条 昆明市知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申请、特别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 申请认定昆明市知名商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商标所有人为本市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户籍在昆的自然人;

(二)申请认定的商标是依法核准的有效注册商标,商标权属关系明晰,无权属争议;

(三)申请认定的商标,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连续依法使用;

(四)申请认定的商标为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

(五)申请认定的商标,其产品或者服务在本市的知名度、满意度较高,能较长时期保持稳定、社会声誉好;消费纠纷能及时得到圆满解决;

(六)申请认定的商标,其商品质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我市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

(七)商标所有人应具有商标专管机构或人员,并依法制定商标使用、管理及保护制度。

第六条 申请认定昆明市知名商标,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填写《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申请表》;

(二)申请人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

(三)有效《商标注册证》及其变更、续展、转让证明的复印件;

(四)使用该商标的商品销售区域证明;

(五)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质量证明;

(六)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二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年产量、销售额、利润、纳税额、市场占有率等);

(七)商标所有人对该商标的使用、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和对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记录的证明;

(八)证明商标知名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对所提交的文件、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七条 昆明市知名商标按以下程序进行认定:

(一)申报。申请认定昆明市知名商标的商标所有人,根据本办法规定,向“市知名商标认定办”提出申请,并填报《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申请表》及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

(二)初步审定。“市知名商标认定办”对认定申请进行受理,并对申报材料按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条件认真审查,签署初审意见后,报送“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审定。

(三)评审。“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对“市知名商标认定办”的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后提出评审意见。

(四)公示。对符合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条件的商标,由“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在市级媒体上进行公告。公告之日起30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对不符合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条件的商标,书面通知申请人。

(五)认定。初审公告期满无异议或者经裁定异议不成立的,经“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复核确认,通过认定,予以公告并颁发《昆明市知名商标证书》;经裁定异议成立的,不予认定。

第八条 申请、评审和认定昆明市知名商标,除按规定收取评审、公告费外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九条 昆明市知名商标享有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一)昆明市知名商标所有人可在其产品的包装、装潢、服务场所、广告宣传、贸易活动中,使用“昆明市知名商标”字样、标志;

(二)昆明市知名商标享有由昆明市工商局向省工商局推荐申报云南省著名商标的优先权;

(三)对获得昆明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重点予以保护。

(四)昆明市知名商标所有人不得超出商标注册核准范围使用该“知名商标”。

(五)昆明市知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转让该商标的,受让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认定。

第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与昆明市知名商标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将与昆明市知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图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作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使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昆明市知名商标的文字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名的;

(二)昆明市知名商标的文字为全国或者全省闻名的江、河、湖、海、山以及名胜等名称的;

(三)昆明市知名商标的文字具有其它公用性质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在商品包装或者容器、装潢、说明书、商品交易文书、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活动中,使用“昆明市知名商标”的字样。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在商品上使用与昆明市知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

第十四条 昆明市知名商标有效期为三年,自发证之日起计算。昆明市知名商标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商标所有人可以向“市知名商标认定办”提出重新认定申请。经“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审核符合本办法认定条件规定的,应予公告。逾期不申请的,不再享有昆明市知名商标资格。

第十五条 “市知名商标认定委”成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在受理昆明市知名商标申请材料时,应认真做好登记、保管,严守商业和技术秘密,不得对申请材料进行评价。在评审认定工作过程中,要严守纪律,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反上述要求的,由“市知名商标认定委”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过程中,“市知名商标认定委”成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主动申请回避。申请人认为工作人员在知名商标认定工作中有利害关系的,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第十七条 经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委员会认定的“昆明市知名商标”企业,由同级财政给予每件奖励人民币2万元。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社区建设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市委办发〔2002〕11号 【发布日期】2002-02-02 【生效日期】2002-0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转发《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市委办发〔2002〕11号)

各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2月2日

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

(2002年1月29日)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社区居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理顺社区工作关系,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的巩固和发展。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促进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现就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提出以下意见: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爱护公共财产;

(二)协助政府部门在社区开展民事调解、社会治安、劳动就业、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协助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护本社区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市政公共设施;

(三)向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项任务;

(四)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开展共驻共建,筹措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管理和维护集体资产;

(五)发展社区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六)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兴办有关的社会福利事业,指导、管理社区安老、助残等社区服务机构;

(七)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内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八)参与业主委员会对本社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指导、监督、支持;

(九)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团结、互助,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区进行合作;

(十)向政府部门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并提出建议;

(十一)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各项政务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

(十二)依法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指导与帮助;

(十三)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决定社区各项事务。

二、社区自治的基本权利

(一)民主选举权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本社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也可由每户居民派代表或由居民小组代表选举产生。

(二)民主决策权

涉及本社区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主要包括:

1、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居民委员会财务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

2、撤换、补选或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3、社区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办法、资金及其使用情况;

4、社区集体经济收益所得及其使用情况;

5、社区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以及社区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6、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认为应当由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决定的涉及居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三)民主管理权

1、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执行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决议,对本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日常管理。

2、社区的办公经费、社区服务收入和其他劳务收入,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

3、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以下事务行使初审权和知情权:

(1)最低生活保障的申办初审;

(2)社会救济救助金的申报初审;

(3)特困户学杂费减免照顾初审;

(4)残疾证申办初审;

(5)残疾人就业安置初审;

(6)收养和婚姻登记初审;

(7)生育指标、婴儿户口申报初审;

(8)流动人员“三证”及暂住证审验、申办初审;

(9)外出人口婚育证办理初审;

(10)私房改建、重建规划管理初审;

(11)失业(无业)居民的婚姻状况、失业卡、待业卡初审;

(12)居民身份证和老年卡的申办初审;

(13)直系亲属公房房卡的过户申请初审;

(14)规划杂项工程申请知情;

(15)旧城改造开发建设公建配套定位及验收知情;

(16)居民占绿手续申请初审;

(17)物业公司收费项目和标准知情;

(18)申办、变更经营项目初审;

(19)房屋出租知情。

(四)民主监督权

社区居民委员会具有对政府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内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的权利;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权利;对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其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的权利。社区居民委员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社区财务管理,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布账目,实行政务、事务、财务三公开,接受居民监督。

三、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相关组织的关系

1、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的职能。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履行职责,依法自治。

2、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协商委员会的关系

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决定涉及全体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的执行机构,并定期报告工作;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作为议事监督机构,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的职能,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

3、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关系

社区中介组织是受政府职能部门或群众自发组织委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独立开展社会活动,在市场体系中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社会服务机构,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帮助和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鼓励、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4、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是社区自治组织与企业的关系。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关心支持本社区的物业管理,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物业管理单位应当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支持、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物业管理单位负责人可以是社区组织机构的成员,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5、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社区单位的关系

驻社区单位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驻社区单位在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和转变,将大量的服务性、社会性、公益性事业逐步转移到社区,主动向社区提供资源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目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的自治组织,对整个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都应统筹考虑、全方位服务,主动与驻社区单位搞好关系,为驻社区单位的生产、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共同建设和管理好社区。

四、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有关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责

1、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支持、协调与监督”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不能视社区居民委员会为街道派出机构,不得干涉依法属于社区居民自治范围的各种事务,应尊重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民主自治权力,引导、帮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民主自治的意识和能力,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主动接受社区的监督和评议。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开展社区工作,依法协助、监督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向街道办事处反映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2、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服务、协调与监督”的关系。涉及社区工作的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转变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在社区,在履行各自职能、为社区搞好服务的同时,充分尊重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地位,指导社区开展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监督和评议。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协助、配合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管理社区有关行政事务,为它们依法行政、落实政府目标管理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3、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能界定

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属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工作职能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履行,政府部门负责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属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必须由政府部门独立履行,不得转嫁给社区。需社区协助的事项,在征得社区组织同意的前提下协商办事,但对工作量较大、持续时间长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应按照“费随事转、责随权转”的原则,给予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或补贴。

附: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界定表

附件:

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界定表

序号 职能内容 部门

承担 社区

承担 部门

指导 社区

协助 社区目标的编制及考核 √ √ 2 信访工作 √ √ 3 综合治理工作 √ √ 4 民事纠纷调解 √ √ 5 普法教育 √ √ 6 国策宣传 √ √ 7 计生工作 √ √ 社区计生协会工作 √ √ 9 科普宣传和普及 √ √ 10 绿化工作 √ √ 市容环卫管理 √ √ 防病治病除“四害”、社区卫生服务 √ √ 13 健康教育 √ √ 14 初级保健 √ √ 公民义务献血 √ √ 16 双拥优抚 √ √ 低保及社会救济 √ √ 18 婚况证明 √ √ 19 殡葬宣传 √ √ 20 居务公开 √ √ 21 残疾人工作 √ √ 22 社区服务站工作 √ √ 求助热线的接待与管理 √ √ 24 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与管理 √ √ 25 社区内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管理 √ √ 26 社区成员的扶贫帮困 √ √ “扫黄打非”及文化市场管理 √ √ 28 社区体育活动开展 √ √ 社区文化活动及阵地建设 √ √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特色楼道培育(新家庭计划)√ √ 31 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 √ √ 32 老年人工作 √ √

退休人员管理服务 √ √ 34 “两劳”释放人员帮教 √ √

劳动就业、上岗培训、失业人员管理 √ √ 36 党风廉政教育 √ √ 37 国防教育 √ √ 38 兵役登记 √ √

社区档案管理 √ √ 40 文明社区创建 √ √ 41 民主评议党员 √ √ 42 统战工作 √ √ 43 市民教育 √ √ 44 新闻报道 √ √

党报党刊发行 √ √ 46 工会工作 √ √ 47 青少年工作 √ √ 48 妇女工作 √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构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构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8〕3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工商局《关于构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关于构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市工商局二○○八年八月十四日)

为加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落实“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农贸市场监管机制,实现“洁、序、安”的管理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构建市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监管执法,提升监管效能

(一)严格经营户的证照管理。工商部门应依法开展经营户证照验换和年检工作,对信用不良的经营户在整改到位前予以暂缓通过。实行依法经营、亮照经营,严禁出租、出借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无照经营。自产自销摊位上的菜农凭市场有关证明开展经营。

(二)建立市、区二级农贸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在原有市、区二级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由工商、贸易、卫生、质监、农业、城管执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市、区二级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定期会商、信息抄告、联合执法等协同监管举措,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并逐步建立信息共享的网上管理平台。

(三)建立执法检查记录台帐制度。各行政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大对辖区农贸市场的巡查力度。由工商部门印制《农贸市场执法检查记录台账本》下发到市区各农贸市场,对各行政监管部门开展农贸市场执法监管的情况进行登记,规范执法,强化监督。

(四)将暗访结果纳入考核评比体系。定期开展暗访检查,并将暗访结果纳入管理考评体系。

(五)加强对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管理。质监部门应指导并督促农贸市场加强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统一配置、统一检定、统一称量、统一管理,引导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实行检验检测设备实验室认证制度。

(六)建立完善快速定性检测的复核比对机制。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检测车和检测箱的作用,加强对农贸市场自检结果的复核比对(复核比例不得少于1%),并做好台账记录。

(七)建立区级农贸市场监管情况季度通报制度。由区政府牵头,每季召开农贸市场监管情况通报会,向政府相关部门、区内农贸市场负责人,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新闻媒体通报农贸市场巡查暗访、专项整治、示范创建、目标考评等情况。

(八)建立农贸市场信用评价机制。由工商部门制定《杭州市农贸市场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评价标准及评分细则》等配套管理制度,并开发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农贸市场的举办者和经营户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开展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反馈和公示工作。农贸市场举办者要建立经营户信用评价奖惩机制,及时公示、通报经营户失信行为,推进农贸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对市场内经营行为的全过程控制,健全失信经营户的退出机制和不合格商品退市机制。

二、推进行业自律,夯实管理基础

(九)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责任。引导和监督农贸市场业主和经营户落实审核经营者资质准入、商品索证索票准入、食品标识标签审核准入、食品安全检测准入等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全市农贸市场实现市场准入管理100%和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及进货台账制度100%的目标。

(十)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制度。市场举办者要加大对检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水平。全市所有农贸市场必须规范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室(点),全面实施市场食品安全自检制度。每日食品安全检测不得少于12个批次,检测项目包括蔬菜农残、二氧化硫、吊白块、亚硝酸盐、硼砂、双氧水等内容。每日的检测信息必须于当日上午8时前通过电子屏幕、触摸屏、公示栏等予以公布,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通过社区网站向消费者公布。

(十一)建立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农贸市场要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体系,不断充实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十二)设立农贸市场消费者权益保证金(预赔基金)。依据《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建立农贸市场消费者权益保证金制度。当消费者在农贸市场购买商品发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市场举办者使用消费者权益保证金先行赔付,事后向场内经营者追偿。市场举办者与场内经营者协议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应对保证金的提取标准、提取方式、金额、用途和退还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定期对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建立完善台账和档案资料。

(十三)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项措施督促市场举办者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的要求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切实履行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加大指导力度,帮助市场完善商品准入、快速定性检测、不合格食品召回退市、放心商品管理、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经营者信用评价、消防安全、每日巡查、环境保洁、市场经营者守则等十项制度并上墙明示。要认真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

(十四)规范农贸市场管理岗位的设置。由工商部门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科学、高效、合理”的要求和“适应市场规模、满足管理需求”的原则,制定农贸市场管理岗位配置方案,明确和细化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

(十五)提高农贸市场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各区的个体劳动者协会逐步向农贸市场延伸,在坚持自愿入会的原则下,建立分会组织,提高农贸市场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十六)发挥农贸市场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创建星级农贸市场、评选最佳最差农贸市场和样板农贸市场等活动中,要积极发挥农贸市场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其组织开展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各种经验交流、业务培训、交叉检查等活动。

(十七)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市场举办者和市场经营户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市场举办者和经营户的素质。要逐步使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场举办者和经营户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对农贸市场的考评内容。

(十八)规范农贸市场摊位租赁合同文本。将食品安全、商品准入、消费维权、诚信经营、规范服务、配合管理等内容纳入经营户合同条款,并设立发生严重违约行为终止摊位租赁的退市条款,以强化经营者责任。

三、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环境

(十九)建立市场监管与媒体监督制度。各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与

报社、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开展合作,开设专栏,报道农贸市场监管情况,并邀请媒体参与农贸市场重大管理活动,条件具备的区可将媒体意见纳入综合考评内容。同时,在媒体相关栏目开设农贸市场管理论坛,吸引社会各界对农贸市场管理工作的关注,为农贸市场管理献计献策。

(二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要主动通过媒体对农贸市场管理重大信息和定期信用评价信息予以及时披露,并建立信息收集、上报、反馈制度。同时,要充分利用工商政务开放日这一政务信息公布平台,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消费维权、改造提升等信息。在每月的“工商促进和谐消费开放日”活动中,要发布农贸市场相关信息,探索“开放日进市场”的新形式。

四、扩大群众参与,推进和谐管理

(二十一)建立群众义务监督员队伍。由工商部门聘请社区群众担任属地市场义务监督员,参与监管部门和市场举办者组织开展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管理和经营户评议等活动,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义务监督员实行定期轮换制。

(二十二)建立群众参与管理的交流沟通平台。建立座谈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群众代表、市场举办者、经营户代表和监管部门开展交流,加强沟通,进一步改进经营和管理。

(二十三)建立消费维权联络站点。发挥消费者委员会(协会)的作用,在各农贸市场设立消费维权工作联系点,聘请消费纠纷调解员,在消费者委员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负责处理消费纠纷,各农贸市场应在场地等方面给予积极保障。

(二十四)搭建农贸市场与社区统一的消费维权网络。将消费维权监管范围拓展到农贸市场,建设覆盖辖区农贸市场的社区消费维权联络站、食品安全监督站、12315举报投诉联络站“三站合一”的维权监督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农贸市场消费维权工作体制。

下载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