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财[5篇]

时间:2021-02-11 07:2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财》。

第一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财

甘政办发〔2020〕1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废止《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意见》(甘政发〔2008〕67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10〕51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2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

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

(省财政厅)

近年来,我省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对加强资金监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管理,巩固“一卡通”专项治理成效,健全补贴资金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管理范围

按照宜统尽统的原则,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并直接发放给群众用于发展生产、保障生活、保护生态等方面的补贴、补助、补偿和奖励资金,均纳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范围(中央和省级有专门规定的资金除外)。省级纳入项目共37项(项目代码、名称及简称见附件)。各地自行出台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参照省里做法,由各地自行明确。今后,凡是国家惠民惠农政策规定增加对群众的直接补贴,原则上都要纳入“一卡通”管理范围。特殊情况下确实无法通过“一卡通”发放的,由相关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对发放方式予以明确,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具备条件的其他资金也可以通过“一卡通”发放。

二、工作职责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涉及部门多、资金渠道多,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形成纵横联动工作合力。省、市两级财政和相关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各自领域补贴政策制定、任务分解下达、资金分配拨付、预算绩效管理和项目资金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补贴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县级政府是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和补贴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县级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代理银行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补贴资金申报、公示、审核、发放、监管等工作。

(一)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及时向同级项目主管部门下达预算指标,督促主管部门及时制定资金分配方案,报送补贴发放数据,并对报送的补贴项目代码、名称、标准、金额等发放数据进行程序性复核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规定拨付资金;

负责择优选择确定本地区“一卡通”代理银行,与代理银行进行工作协调、数据传送和资金划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配合项目主管部门按要求对补贴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和监督检查。

(二)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宣传、解释等工作;

负责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审核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补贴发放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供补贴发放数据,对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负责;

建立健全补贴发放管理台账,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定期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和补贴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公告和监督检查。

(三)代理银行。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1家基层网点多、服务质量好、优惠便利群众的银行作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代理银行,签订代理合同,明确代理银行职责。代理银行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负责按照县级财政部门提供的补贴资金发放数据,在规定时限内将资金划拨至补贴对象“一卡通”账户;

及时向县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反馈发放信息;

按照有关规定为补贴对象新办、补办“一卡通”银行账户;

向客户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打印资金发放明细,免费开通短信提醒,提供规范准确的项目简称(简称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规范)、发放金额、发放时间等内容。

(四)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采集、维护、更新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开展补贴对象评定、调查摸底、公开公示等基础性工作;

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编制补贴发放花名册,及时报送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

做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建立健全完整准确的补贴对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其中,纳入“一卡通”管理的补贴资金,原则上采取“一户一卡”的方式发放到户主“一卡通”账户。对劳务补助等按人发放的补贴,补贴对象需单独开户的,根据本人申请,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发放到补贴对象个人“一卡通”账户;

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宣传,协助有关部门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和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发放流程

凡纳入“一卡通”管理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原则上按照乡镇(街道)、村(社区)公示、申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支付的流程发放。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对补贴发放工作另有具体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一)数据采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补贴发放需要,在采集完善补贴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和分配方案,编制当期单项分户发放花名册。

(二)公示申报。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利用政务村务公开场所和互联网信息平台,公开公示补贴项目、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形成公示证明材料;

在规定时限内将补贴发放花名册、公示证明材料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

(三)数据审核。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对乡镇报送的补贴对象信息、补贴发放数据等进行审核;

审核确定的补贴发放花名册和汇总表报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进行程序性复核后办理支付。

(四)补贴兑付。县级财政部门向代理银行发送补贴发放数据和资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在规定时限内将补贴资金划拨至补贴对象“一卡通”账户,并向补贴对象发送短信通知。

(五)账务管理。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是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会计核算主体,在资金发放后,应按日清月结的要求,及时整理归档相关文件、表册、国库集中支付凭证和银行对账单等财务资料,建立资金发放总账和明细账,并在部门决算中反映收支;

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依据各批次资金发放表册,建立健全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备查账,与相关县级主管部门核对一致,并存档备查;

县级财政部门应建立资金指标管理和资金发放总台账,在月末和年终与相关部门、代理银行做好清算对账工作。

四、推广应用发放系统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应用、资源共享的原则,采用市级集中部署的方式,由各市州负责搭建本辖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发放系统,各县市区负责全面推广应用。2020年10月底前,实现全省各市州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发放系统上线运行。凡纳入“一卡通”管理的补贴项目,均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发放系统完成相关数据采集、申报、审核等工作,县级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发放补贴资金。市州财政部门对所辖县市区有关补贴发放数据进行归集备份,实时自动向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数据传送。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财政厅负责牵头抓总,推动“一卡通”管理不断规范完善。省级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各负其责,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督促市、县两级推进落实“一卡通”管理相关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本地区“一卡通”管理范围,细化责任措施,完善流程环节,确保各项惠民惠农政策有效落实,补贴资金准确、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位。

(二)提升管理水平。各级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银保监局及代理银行要加强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基层反馈的疑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侵占截留、滞留延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等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三)强化政策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全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广播电视、电子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推送信息、公开公示、进村入户、设立政策咨询台、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惠民惠农政策,扩大宣传面,提升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群众对惠民惠农政策的知晓度。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和咨询,落实群众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附件:甘肃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一览表

附件

甘肃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一览表   序号 补贴项目代码 补贴项目名称 补贴项目简称 省级项目

主管部门 一 20807 就业补贴 1 2080705 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 公益性岗位补贴 省人社厅 2080799 其他就业补贴 二 20811 残疾人补贴 2 2081107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残疾人生活补贴 省民政厅 3 2081108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残疾人护理补贴 省民政厅 4 2081109 残疾人托养补贴 残疾人托养补贴 省残联 5 2081110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残疾人燃油补贴 省残联 2081199 其他残疾人补贴 三 20819 最低生活保障 6 2081901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城市低保金 省民政厅 7 208190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农村低保金 省民政厅 四 20820 临时救助 8 2082001 临时救助金 临时救助金 省民政厅 五 20821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9 2082101 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城市特困供养金 省民政厅 10 2082102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农村特困供养金 省民政厅 六 20825 其他生活救助 11 2082501 孤儿基本生活费 孤儿生活费 省民政厅 12 2082502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 无人抚养儿童补贴 省民政厅 2082599 其他生活救助 七 21007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13 2100702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计生家庭奖扶 省卫生健康委 14 2100703 西部地区少生快富 少生快富 省卫生健康委 15 2100704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省卫生健康委 16 2100705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计生家庭特扶 省卫生健康委 17 2100706 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 失独家庭补助 省卫生健康委 18 2100707 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 计生特困救助 省卫生健康委 2100799 其他计划生育家庭补助 八 21013 医疗救助 19 2101301 医疗救助参保资助资金 参保资助金 省医保局 2101399 其他医疗救助 九 21105 天然林保护 20 2110501 天然林资源保护集体和

个人所有公益林管护补助 天保公益林管护费 省林草局 2110599 其他天然林保护补助 十 21106 退耕还林还草 21 2110602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 退耕还林补助 省林草局 22 2110603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 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 省林草局 2110699 其他退耕还林还草补助 十一 21302 林业和草原 23 2130207 建档立卡贫困户选聘生态

护林员补助 生态护林员补助 省林草局 24 213020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部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省林草局 25 2130236 草原管护员补助 草原管护员补助 省林草局 2130299 其他林业和草原补助 十二 21301 农业生产发展 26 2130108 动物疫病强制扑杀补助 动物扑杀补助 省农业农村厅 27 2130109 动物防疫基层工作人员补助 防疫员补助 省农业农村厅 28 2130122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耕地保护补贴 省农业农村厅 29 2130123 农机购置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 省农业农村厅 30 2130135 草原禁牧补助 禁牧补助 省农业农村厅 31 2130136 草畜平衡奖励 草畜平衡奖励 省农业农村厅 2130199 其他农业生产补贴 十三 21303 水利 32 2130321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

扶持补助 水库移民补助 省水利厅 2130399 其他水利补助 十四 21305 扶贫 33 2130504 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

自建住房补助 易地扶贫搬迁 省发展改革委 34 2130505 到户产业扶持资金 到户产业扶持 省农业农村厅 35 2130506 雨露计划两后生补助 雨露计划两后生补助 省扶贫办

省人社厅

省教育厅 2130599 其他扶贫补助 十五 22101 住房保障 36 2210105 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 省住建厅 2210199 其他住房保障补助 十六 22407 自然灾害救灾 37 2240701 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 冬春生活救助 省应急厅 2240799 其他自然灾害救助 十七 9+行政区划代码 其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 备注:市县财政安排,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补贴项目,由市县财政部门规范项目名称和

简称,按照补贴类别,使用相关其他类项目代码。

(本文转载于甘肃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二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7〕96号 【发布日期】2007-11-14 【生效日期】2007-1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

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7〕9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财政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财政厅

为加强广东省镇(乡)财政管理,建立完善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东莞市、潮安县进行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在蕉岭县、徐闻县进行镇(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在德庆县、清新县进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现就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改革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镇(乡)财政管理方式,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确保基本支出需求,切实缓解镇(乡)财政困难,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促进镇(乡)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探索,依法推进。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的新方式,依法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不搞一刀切。各试点地区可自行选择改革模式,在坚持本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改革措施。

(三)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各试点地区可先在财政较困难的镇(乡)和财务矛盾较为突出的村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三、主要内容

(一)改革镇(乡)财政管理方式。除东莞市采用财政收支集中管理模式外,各试点地区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选择确定镇(乡)财政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镇(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1.镇财县管模式。由县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镇(乡)财政收支。在坚持镇(乡)财政管理“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镇(乡)理财的积极性。“三权”不变包括:

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镇(乡)政府在县财政部门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执行;

二是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镇(乡)政府对其资金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资金结余仍归镇(乡)政府所有,镇(乡)原有各项债权债务仍由镇(乡)政府享有和承担;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属于镇(乡)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镇(乡)政府按规定程序审批。镇财县管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1)预算共编。县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结合财力实际,充分考虑改革的需要和可行性,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镇(乡)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镇(乡)政府根据县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预算执行中,镇(乡)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须报县财政部门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须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程序报批。

(2)账户统设。取消镇(乡)财政总预算会计,由县财政部门代理镇(乡)财政总会计账务,核算镇(乡)各项会计业务。相应取消镇(乡)财政在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财政部门在各镇(乡)金融机构统一开设财政账户,并结合实际设置有关结算明细账户。

(3)集中收付。镇(乡)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纳入县财政管理,镇(乡)组织的预算内收入全额缴入县国库,预算外收入全额缴入县财政预算外专户,由县财政部门根据镇(乡)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核算。镇(乡)支出以镇(乡)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逐步实行工资统发。为方便镇(乡)及时用款,各地可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

(4)采购统办。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镇(乡)各项采购支出,由镇(乡)提出采购计划申请,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当地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办理。

(5)票据统管。县财政部门负责管理镇(乡)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镇(乡)坐收坐支,转移和隐匿收入。

2.财政收支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集中财力,上级所拨经费、补助以及镇(乡)属企业等各项收入由镇(乡)财政集中收缴;二是集中支付,个人经费支付到个人,专项经费等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承建商;三是集中核算,将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账务统一集中到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

3.镇财县统模式。将镇(乡)财政收支并入县本级预算,实行收支统管。

(二)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方式,应坚持村级“三个民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和“四权”(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尊重村民意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村财镇代管模式,即委托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代理记账的管理方式。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村设报账员和出纳员,村的原始凭证每月定期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由村报账员送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记账。为完善村级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对村级会计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制度、统一票据、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管理。有关报表定期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村级会计委派制、选聘制模式。

(1)村级会计委派制。经镇(乡)政府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会计人员,由镇(乡)政府委派到村任职,承担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委派会计受镇(乡)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为所在村提供财务会计服务,做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财会档案管理等工作。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为村级委派会计的主管部门。

(2)村级会计选聘制。经镇(乡)政府统一向社会招考、择优录取的会计人员,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择聘任到村任职,承担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受聘会计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镇(乡)政府双重领导,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为受聘会计的业务主管部门。

村级会计的人员经费来源问题,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自行研究决定。

3.委托中介机构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民主的方式,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同意,依法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将村级会计账务核算、档案管理等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管理。镇(乡)政府、社会中介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方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负责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各试点地区在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的同时,可以将改革模式延伸至组(经济社)一级,也可以将组账委托村代管。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领导,精心组织。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由试点地区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试点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善措施,及时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实事求是,分步实施。各试点地区应根据本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试点工作进度,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于2008年起正式开展试点,争取两年内全面推开。各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请于2007年底前报省财政厅备案。

(三)密切配合,协同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改革的综合效应。各试点地区要合理划分市、县、镇(乡)财权与事权,不断改革完善市、县、镇(乡)财政体制;要建立对镇(乡)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镇(乡)经济和财政发展;要积极推进镇(乡)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对镇(乡)和村债务的管理。

(四)加强监督,严格纪律。各试点地区的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地区工作的指导;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纪律规定的,要严肃追究纪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9〕41号 【发布日期】2009-06-01 【生效日期】2009-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

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9〕41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注度高,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经费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确保实施工作平稳进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六月一日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计发离退休费等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2007〕8号)及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时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

(一)绩效工资总量由省、市、县人事、财政部门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含教师工资标准提高10%部分,下同)和当地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其中,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省、市、县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级政府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

(二)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三)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学校要负责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自查工作,如实上报发放情况;学校主管部门要负责做好所属学校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核查工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清理规范工作的指导,做好津贴补贴项目的保留、归并和取消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绩效工资的项目和标准,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项目。

在同级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所属各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量,并进行合理统筹,逐步实现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是学校搞活分配的重点。

1.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基础性绩效工资统一设立基础津贴和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两个项目,除此之外,各地不得自行设立其他项目,各项目具体标准由各级人事、财政和教育部门制定,按月发放。

基础津贴由省、市、县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现已发放的生活性和岗位性津贴补贴项目进行清理规范后归并设立,基础津贴按照岗位适当拉开差距。工作人员岗位(职务)发生变动时,基础津贴从岗位(职务)发生变动的下月起执行相应的标准。

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主要体现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的倾斜,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教。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为扣除基础津贴后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剩余部分。各市、县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条件艰苦程度等因素适当区分,对条件特别艰苦的学校给予更多的倾斜。农村艰苦学校津贴,调离后不再享受。

2.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可设班主任津贴、考勤津贴、超课时(工作量)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学校自主确定。

班主任津贴主要体现对班主任的倾斜。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进行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考勤津贴主要体现学校对教职工出勤率的考核情况。

超课时(工作量)津贴主要体现多劳多得。其中,班主任工作量应作为教师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主要体现对教师教育、教学取得成绩的激励。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制定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指导。学校要按照实施办法并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三)校长的绩效工资,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确定。其中,校长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纳入本校基础性绩效工资统一发放;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主管部门可从同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拿出一定额度,设立校长津贴,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校长的绩效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

(四)为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分配办法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开。

(五)绩效工资实施后,按照国家规定发放的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仍按现行政策继续执行。地方自行建立以及国家规定之外自行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

四、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学校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时,对完全中学中从事非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问题,要按照促发展、保稳定的原则和要求,由学校统筹考虑。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离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按中纪发〔2008〕40号文件执行。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按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人事、财政部门确定,按月发放。退职人员,按照同职级退休人员标准的70%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退休人员执行上述生活补贴后,除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外,其他津贴补贴项目一律取消,不得再另外发放。今后退休、退职的人员,从退休、退职的下月起,按退休、退职人员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四)经批准受聘到两类岗位上工作的义务教育学校人员,基础津贴按执行岗位工资所对应的岗位确定。

(五)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见习期、学徒期、熟练期基础津贴执行最低岗位的标准。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明确岗位前,初期基础津贴执行最低岗位的标准;明确岗位后,基础津贴按所明确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津贴标准。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确定。

(六)其他新进入学校人员,按所聘任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津贴标准。

(七)经组织批准挂职锻炼、派出学习、支教、培训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可比照原单位同等条件人员执行。

五、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县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强化责任,加强经费统筹力度,对财力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给予适当支持。

(二)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三)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绩效工资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具体发放方式按当地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地方,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

(四)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六、组织实施

(一)省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学校主管部门按本实施意见制定,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后实施。市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市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按本实施意见制定,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后实施。县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县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制订,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后,再报省辖市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与当地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三)各级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及时、足额到位。

(四)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稳定,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5〕290号 【发布日期】2005-09-23 【生效日期】2005-09-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

管”实施意见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5〕29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对于解决苏木乡镇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切实保障农村牧区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意见》要求,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做好相关工作。制定的办法和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做到既加强对苏木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督管理,又保证苏木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地区可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财预〔2005〕5号)要求,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小的苏木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试行由旗县(市、区)财政统一管理其财政收支的办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的实施意见

(自治区财政厅 二○○五年九月)

一、指导思想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通过旗县(市、区)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苏木乡镇财政收支,规范苏木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促进苏木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合理增长,防范和化解苏木乡镇债务风险,缓解苏木乡镇财政困难,维护农村牧区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原则。根据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后的定位,合理调整旗县(市、区)与苏木乡镇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使苏木乡镇政府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凡属盟市、旗县(市、区)承担的财政支出,同级财政应积极筹措资金予以保障,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给苏木乡镇财政。盟市、旗县(市、区)委托苏木乡镇政府承办的事务,必须足额保障经费。

(二)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苏木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苏木乡镇,资金结余归苏木乡镇所有,苏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仍由苏木乡镇享有和承担。

(三)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苏木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苏木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

三、主要内容

(一)以苏木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旗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苏木乡镇财政收支。

预算共编。即旗县(市、区)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提出苏木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并报同级政府批准,苏木乡镇政府根据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预算执行中,苏木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需向旗县(市、区)政府报告。

账户统设。即取消苏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由旗县(市、区)财政局代理苏木乡镇财政总会计账务,核算苏木乡镇各项会计业务。相应取消苏木乡镇财政金库和在银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旗县(市、区)财政在各苏木乡镇或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开设旗县(市、区)财政专户分账户。分账户设“结算专户”、“工资专户”和“支出专户”等账户。苏木乡镇所有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先缴入“结算专户”,其中应上解财政的部分再通过“结算专户”上缴旗县(市、区)国库。苏木乡镇所有工资性支出通过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工资专户”,专门用于苏木乡镇人员工资和民政定补人员补助的发放,有条件的旗县(市、区)可以实行苏木乡镇工资由旗县(市、区)财政统发的办法。工资以外的其他支出通过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支出专户”,由苏木乡镇按规定开支。

集中收付。即苏木乡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项财政收入就地缴入旗县(市、区)财政开设的“结算专户”,由旗县(市、区)财政根据各苏木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以乡为单位分别进行核算。支出拨付以苏木乡镇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对工资性支出,根据预算每月从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直接拨入“工资专户”,并委托银行统一发放。对苏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费支出,先由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提出用款计划,经苏木乡镇领导签批后报旗县(市、区)财政局,由旗县(市、区)财政根据预算额度从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付到“支出专户”,由苏木乡镇按规定使用。为方便苏木乡镇及时用款,各地可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对嘎查村的财政补助资金,由旗县(市、区)财政在各苏木乡镇开设的财政专户分账户拨入嘎查村资金专户,专款专用。

采购统办。即苏木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苏木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旗县(市、区)财政按照预算审核后,交旗县(市、区)政府采购中心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旗县(市、区)财政直接拨付供应商。

票据统管。即苏木乡镇使用的非税收入等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

(二)配合苏木乡镇机构改革,调整苏木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根据工作需要,在苏木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设专人从事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行苏木乡镇政府财会人员由旗县(市、区)财政局和苏木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苏木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调整后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的职能是:承担所在苏木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收支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苏木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核算和监督;负责各项补贴的核定兑现;负责农村牧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负责嘎查村财政补助资金的专户储存、核拨和监督管理。

四、配套措施

(一)各旗县(市、区)要根据苏木乡镇经济状况和支出需求,区别对待并合理确定苏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妥善处理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财政分配关系,保证苏木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并保持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财政体制的相对稳定。对自身财力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苏木乡镇,旗县(市、区)财政要给予补助,保证苏木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支出需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和保护苏木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规范苏木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旗县(市、区)应根据苏木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明确苏木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和制定各项开支标准,苏木乡镇公务费开支标准应不低于旗县(市、区)各部门的开支平均水平;规范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明确苏木乡镇财政支出基本顺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汽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清理苏木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控制财政供给人员增长。结合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从严管理苏木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要单独造册,落实到人;自治区对全区苏木乡镇机构编制实行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总量控制与管理,所有新增财政供给人员一律经自治区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审批后,财政供给经费。

(四)核实清理苏木乡镇各项债权债务。由旗县(市、区)统一组织,以苏木乡镇自查和旗县(市、区)督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清理苏木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摸清苏木乡镇债权债务底数。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旗县(市、区)财政对苏木乡镇债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对核实清理后的真实债务进行台帐式管理,实行逐笔核销制度。严禁新增负债,并按照谁欠债、谁清理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消化现有债务。财力允许的苏木乡镇,在确保人员工资和必要的运转经费的前提下,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偿还苏木乡镇政府债务。

(五)加强嘎查村资金管理,保证嘎查村正常支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取消农牧业税及附加后,嘎查村组干部误工补贴、五保户生活补助和嘎查村办公经费需由财政进行补助。各盟市、旗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统一制定各项补助标准,对用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后嘎查村支出仍有缺口的,要用上级财政下达的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予以补足。各地在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时,要将嘎查村财政补助资金与苏木乡镇财政资金分开,单设账户、单独管理、单独核算,确保嘎查村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和嘎查村组织正常运转。推行和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办法和嘎查村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嘎查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苏木乡镇要加强对嘎查村资金的审核监督,确保嘎查村资金合理规范使用。

(六)调整旗县(市、区)苏木乡镇有关部门职责。按照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要求,相应调整旗县(市、区)财政局、旗县(市、区)金库、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等部门、单位、人员的职能,明确各方的权利、职责;调整旗县(市、区)财政局、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及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责和岗位设置;制定财政、税务、国库、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收支管理等业务工作流程。

五、几点要求

(一)已经开展“乡财县管”改革试点的旗县(市、区),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进行规范和完善,巩固改革成果;尚未开展改革试点但已经做好准备工作的旗县(市、区)要于年内进行改革试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旗县(市、区)的“乡财县管”工作必须与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其他旗县(市、区)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工作。

(二)改革工作由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盟市、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各盟市、旗县(市、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善措施,严明纪律,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改革办法。

(三)各盟市、旗县(市、区)应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

下载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惠民惠农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