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4〕133号 【发布日期】2004-12-02 【生效日期】2004-1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实施
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4〕13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日
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二○○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在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勘查开发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促进了矿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地方保护、利益驱动、疏于管理和法治意识淡薄等原因,当前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无证勘查开采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矿业秩序;有些探矿权人长期占着勘查区块不开展地质工作或完不成最低勘查投入,占而不探,伺机炒作矿权,甚至不按勘查设计施工,擅自进行采矿活动,长期以采代探,破坏了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秩序;有些采矿权人违反开发利用方案乱采滥挖,重采轻治,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一些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违反法定的程序和条件,擅自以承包等方式非法转让处置探矿权、采矿权,扰乱了矿业权市场秩序;有些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法治意识淡薄,超越法定权限或违反法定程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不能严格依法管矿;有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热心于矿权出让而疏于监督管理,导致辖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混乱,一些矿业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合法矿业权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坚决制止无证采矿、以采代探、非法转让、乱采滥挖、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强化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矿政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严格保护、规范有序、合理开发的矿产资源管理新秩序,省政府决定在近几年治理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再利用一段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集中治理整顿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的原则,集中整顿,及时纠正,严格规范。
主要任务:全面取缔和严格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承包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实施开采的违法行为,限期停产整顿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矿山;建立健全严格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出让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行政案件,着力解决管理松弛、执法不严的问题。
基本目标:通过全面排查,依法查处,逐一整改,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使勘查持证率达到100%,开采持证率达到95%以上,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矛盾突出的矿权纠纷得到妥善处理,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全面制止,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实现我省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继续开展五项专项整顿。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和2004年我省整顿规范工作安排以及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抓紧做好对重点矿区、无证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煤炭等非金属矿产和优势矿产勘查开发的专项整顿工作。
(二)全面开展探矿权、采矿权发证检查。要按照国土资源部《2004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安排意见》(国土资发〔2004〕53号)精神,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政权限内探矿权采矿权申请的受理审批、登记发证和以竞争方式出让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发证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违规发证、越权发证的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经核实要坚决予以纠正。该吊销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要依法吊销,该注销的要坚决注销,该协调处理的要及时妥善处理。
(三)坚决制止乱采滥挖行为。对矿山企业不按批准的矿山设计、开发利用方案、矿区总体规划进行开采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对采取破坏性开采方式采矿,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予关闭的矿山,原发证机关要依法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占用林地进行采矿活动的,要限期办理有关审批手续;造成森林、植被破坏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并限期整改;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发证机关要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
三、时间安排
这次集中治理整顿工作自本实施意见下发之日开始至2005年6月底结束。治理整顿工作分3个阶段:
(一)自查自纠阶段(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底)。各地要围绕治理整顿的主要内容,对照法律法规和本实施意见,认真调查摸底,查找突出问题,分析原因,为处理和整改奠定基础。各地要抽调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清查队伍,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本地的矿点逐个进行调查摸底,查清违法采矿特别是无证采矿、越权发证、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承包转让矿业权以及乱采滥挖、破坏资源的数量和原因并登记造册。同时,要动员矿山企业和地质勘查单位自查申报。
(二)处理整改阶段(2005年4月至5月底)。对治理整顿中发现的问题,该纠正的要主动纠正,该立案查处的要坚决查处,该曝光的要公开曝光。省直有关部门要选择一批典型案件直接查处并公开曝光。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6月)。各市(州、地)、县(市、区)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本地的治理整顿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于2005年6月上旬报上一级治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一级治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具体的验收方案,认真组织检查验收。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甘肃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市(州、地)政府(行署)、县(市、区)政府要充实和加强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治理整顿工作的领导。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整顿实施方案,认真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要抽调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人员参加治理整顿工作。治理整顿工作要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办法,切实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和经费落实,真正把治理整顿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治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方面出现的问题,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绝不能将矛盾上交。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地要结合实际,明确工作重点,着力解决本地区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注重工作实效,防止图形式、走过场。
(四)加强巡查,强化监督。要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动态巡查。要充分发挥和保护舆论监督、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设立举报电话或举报信箱,方便群众举报。对媒体披露或群众举报的案件,要及时核实,认真查处。
(五)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治理整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级政府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计划、监察、财政、公安、林业、安全生产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通力合作,避免推诿扯皮,共同研究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六)区别对待,重在规范。治理整顿中要注意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要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依法处理,重在规范”的原则,充分考虑当时的政策法律环境。对历史遗留问题或纠纷一时得不到解决的矿区,要坚持先停止勘查开采活动再行调处的原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办字〔2006〕21号 【发布日期】2006-03-08 【生效日期】2006-03-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的通
知
(办字〔2006〕21号 2006年3月8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按照始终坚持“治乱”、突出重点“治散”、积极推进“规范”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扎实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性工作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作为重点,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目标,精心安排,稳步推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凡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分片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到人,责任到矿”的方式,定期对各矿区进行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坚持高标准,继续抓好治乱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矿一卡”和“一勘查项目一卡”的清查制度,严厉打击无证采矿、无证勘查、越层越界采矿和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本稳定。
加大对越层越界开采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按有关规定和各市、县(市、区)的职责分工,由国土资源、煤炭等部门定期对矿山进行实测检查。经实测发现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从重处罚,责令违法矿山对越界井巷工程进行密封,打上永久性封闭墙,建立专项档案;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公示越层越界情况和处理结果,责令矿山出具不再越层越界采矿的书面承诺。发现再次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坚决予以关闭。
(三)全面清理探矿权、采矿权审批事项。省和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集中时间,全面清理本部门审批的尚在有效期的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依法逐件、逐卷清理检查,主要检查审批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批要件是否齐全、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对存在问题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二、重点解决资源配置和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
(一)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加快矿产资源整合进度。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84号)要求,统一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的矿区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经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整合工作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首先做好煤矿的整合工作。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冀政〔2005〕84号文件要求,确定煤矿重点整合矿区,先行安排整合工作。煤矿重点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要在2006年4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底前开始组织实施,2006年底前基本完成煤矿的整合工作。其他矿山的整合方案要在2006年9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底前开始实施。全省所有矿山的整合工作,要在2007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二)统筹安排,确保整合工作扎实开展。各设区市政府要根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资源整合方案。整合期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的申请。对以各种手段抵制整合矿产资源工作的,其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予以关闭,并取消其参与整合的资格。
(三)严格整合条件和标准。坚持“先治乱,再治散”、“先关闭,后整合”,对按照有关规定应予关闭的矿山,首先严格按标准予以关闭,不得以整合为由规避矿山关闭工作;对有违法行为的矿山,要严格依法查处,查处到位后方允许其参与整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应吊销有关证照、予以关闭的矿山,要严格按规定关闭,不得参与整合。
一个矿体原则上只设立一个采矿权。对确因地质条件限制、开采技术限制和历史形成的开采条件限制不适于设置一个采矿权的,经专家论证后,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采矿权。对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矿体,由其共同上级政府组织整合工作,不得按行政区域划分和设置采矿权。
三、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
(一)理顺矿业权管理体制,促进权力与责任的统一。省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以及中型以上生产或储量规模矿山采矿权延续、变更登记等事项应及时向省政府报告;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应及时向设区市政府报告。
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帮助申请人组织探矿权、采矿权新设或延续、变更申请资料,提前介入核查申请资料,对照申请资料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核查,提出核查意见,与申请资料一并递交登记管理机关。
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后,要及时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探矿权、采矿权并登记发证后,要及时通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对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违法、越权或错误的采矿权登记、发证,省国土资源部门一经发现要及时予以撤销和纠正,由此给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人造成损失的,由原登记机关依法给予赔偿。
(二)严格矿业权设置标准,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等要求,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探矿权和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审查,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不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采矿权设置方案,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可委托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经县级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汇总,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后上报。
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批准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以申请在先或市场出让的方式确定探矿权或采矿权人,按规定程序审批并登记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的,不予设置新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已有探矿权、采矿权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要纳入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管理。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的申请。
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审批,要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严格审查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案,严格评审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储量报告,由探矿权或采矿权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或矿山设计单位编制,由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审查,审查单位出具加盖公章的审查意见,登记机关依据审查结果审查申请事项。
(四)建立健全勘查和采矿许可证延期预警机制,切实解决持超期证勘查、开采问题。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监督管理权限,提前6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准备前期勘查工作总结、进一步勘查实施方案或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延续登记手续;提前3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提出延续登记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国土资源部门的告知,不作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申请延续登记的必要条件。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逾期后即自行废止,并视为灭失矿产地。在灭失矿产地新设立探矿权、采矿权,有多家参与竞争的,要以市场方式公开出让,原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机械设备等财产权益经评估后由矿业权竞得人予以补偿;只有原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一家提出申请时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
四、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
(一)强化监管,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全面履行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职责。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的督导、检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的督导检查工作,具体负责大中型矿山、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检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是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及以下矿山违法行为及无证勘查、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及检查工作。
(二)建立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矿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切实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明确矿山企业治理和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有效改善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5〕94号 【发布日期】2005-12-14 【生效日期】2005-1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5〕9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
(2005年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做好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省持续进行了规模较大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无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布局渐趋合理,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矿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地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仍然比较混乱,矿山“散、乱、小”,管理“粗、软、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无证勘查和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圈而不探、以探代采、倒卖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违规行为较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我省矿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小”和管理“粗、软、松”问题,调整矿业经济结构,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行动;也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任务。
二、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目标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运用经济手段,全面开展以煤、磷、铝、金、锰等矿种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和规范行动。到2007年底我省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的各项任务,使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浪费和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止;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矿山布局不合理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基层监管到位,投资环境改善,矿产资源管理加强,基本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三、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任务
(一)整顿的主要任务。
1?各地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无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集中严厉打击,有效制止和及时查处各类无证勘查和开采行为。
2?国土资源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查处。
3?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依法查处违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对达不到整顿和规范要求的,要坚决及时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所有证照。
4?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行政行为,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5?切实采取措施,加大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力度,通过专项检查和整改,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6?结合实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规划矿区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稀缺矿种、优势矿种以及影响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安全的采矿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二)规范的主要任务。
1?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对全省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肃查处越权审批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坚决纠正行政非法干预设置探矿权、采矿权行为。
2?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以煤、磷、铝、金、锰资源为重点,通过资源整合,切实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逐步实现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
3?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4?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工作,尽快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与使用管理的规定。
5?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管理,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一律不予批准。
6?强化探矿权、采矿权批后监管,加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强化和充实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管职能和力量,充分发挥执法监察队伍和矿产督察员队伍的作用,做好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工作。
四、实施步骤
按照统一部署、依法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基本完成整顿的主要任务,同时开展规范的相关工作;2007年1月至12月,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具体工作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成立机构、宣传动员阶段。(2005年10月至12月)。
各地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协调行动,联合执法,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
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广泛深入宣传《通知》精神。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远程教育等载体和以标语、街头集市宣传、乡村流动宣传等形式开展对矿产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意识、资源节约意识、依法办矿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安全生产意识。
(二)清理检查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4月)。
1?省级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贸、商务、煤管、安全监管、环保、工商、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直属相关部门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中探矿权、采矿权设置及审批、授权、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境评审、企业设立等各项管理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
2?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清理检查工作。
(1)组织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煤管、工商等部门,以乡(镇)为单位,对本行政区域内无证勘查、无证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查出的无证勘查、开采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2)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本辖区内探矿权、采矿权以逐个检查并登记造册的方式,对勘查、开采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检查。其内容和重点是:辖区内采矿权人是否有越层越界开采、未按期施工、非法转让采矿权、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及破坏浪费资源等行为;辖区内探矿权人是否存在未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以探代采、非法转让探矿权、未按勘查设计方案进行勘查等行为。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立即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提出分类处理意见。
(3)县级煤管、安全监管、环保、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所有矿山企业遵守和执行煤炭管理、矿山安全、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认真清理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分类处理意见。
3?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加强对县级人民政府清理检查情况的检查、督促、指导。各县清理检查情况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汇总后,于2006年4月10日前报省整顿与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
4?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清理检查情况于2006年4月10日前报省整顿与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
(三)整顿、查处阶段(2006年4月至12月)。
1?县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无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对于无证或持过期失效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的,县级国土资源、煤管、安全监管、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予以严厉打击,对拒不停止开采或取缔后又违法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已经关闭取缔的非法无证矿山,要制定巩固关闭取缔成果的有效措施,做到任务到矿,责任到人。
2?对持证有违法行为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法予以查处。对违法行为达到法定吊销勘查、采矿许可证的,必须吊销勘查、采矿许可证,对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被吊销证照的矿山,要坚决予以关闭。
3?煤管、安全监管、环保、工商、监察等部门对在清理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查处。对在各类保护区的禁采区内进行开采的矿山企业和影响大矿安全生产的小矿,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行政处罚规定和程序,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严重污染环境、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矿山企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超通风能力生产、未按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未采取防灾措施、未经“三同时”审查验收的矿山企业,环保、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有关部门要立即收回证照;对拒不停产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关闭。
4?各地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贸、商务、监察、煤管、安全监管、环保、工商等部门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及审批、授权、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境评审、企业设立等各项管理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越权审批、违规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办矿、徇私舞弊、领导干部非法插手干预矿权设置、开发等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严肃依法依纪处理。
5?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国资、经贸、煤管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布局、资源配置、供需结构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在2006年8月底提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方案报省整顿与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
(四)规范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经贸、煤管等部门对全省矿山特别是煤、磷、铝、金、锰矿山的布局、资源配置、供需结构进行清理检查和认真分析,结合各地上报的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方案,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提出资源整合方案。划定大型煤炭基地、特种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电煤基地规划区或保护区、应急电煤储备煤源区。各地要结合实际,以煤、磷、铝、金、锰资源为重点,通过资源整合,切实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逐步实现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对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凡能与大矿进行资源整合的,采取由大矿整体收购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各类矿山都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进行整合,限期达到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各地要统一组织制定整合方案,并切实抓好落实。通过这次整合,矿山数量要力争减少20―30%。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和完善几项制度:
1?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采取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规范矿业权市场。凡国家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新申请、延续、转让,一律补缴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研究解决探矿权、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得的“双轨制”问题的有效措施。
2?建立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周转金,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在国家投资完成电煤基地及其他煤炭集中区的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磷、铝、金、锰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的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
3?制定规范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延续、变更、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矿产资源规划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严格审批条件、规范审批行为,凡不符合国家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以及“三率”指标不达标及矿产资源不能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不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批复文件的,一律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
4?建立严格的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和完善矿山督察制度。进一步完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境评价、企业设立等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各个环节的监管。强化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严肃查处一批浪费、破坏矿产资源的典型案件并进行曝光。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积极探索对储量进行动态监管的有效办法,严格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完善报告制度,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5?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各地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及已投产矿山企业要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治理与恢复进度。
6?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资质管理办法》。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通过年检和抽查等方式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单位、矿山企业资质条件的监督管理。
(五)总结验收阶段(2007年9月至10月)。
各地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任务完成后,要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在2007年9月底完成对辖区内县级人民政府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情况的检查验收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10月组织对全省整顿和规范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整顿和规范工作的重点
重点矿种:煤、铝土、磷、金、锰。
保护性开采及稀缺矿种、优势矿种:锑矿、镍、钼、钒、重晶石。
重点矿区:
(一)煤矿区:六盘水、毕节、遵义、黔西南、安顺、黔南六大产煤地区。
(二)国家规划矿区:清镇市麦格铝土矿区、猫场铝土矿区,白云区斗蓬山铝土矿区,遵义县苟江、后曹铝土矿区,开阳磷矿区。
(三)金矿区:黔西南自治州各县(市)金矿区,天柱县、锦屏县金矿区,江口县、印江县金矿区。
(四)锑矿区:晴隆县大厂锑矿区,独山县东风锑矿区。
(五)其它矿区:遵义县松林镍钼矿区,威宁县、赫章县铅锌矿区,省内高等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采砂区。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分工配合。
各地人民政府作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好本行政区域内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国土资源、监察、发展改革、煤管、经贸、公安、安全监管、环保、工商、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要建立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重大案件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督办,明确责任和结案期限,对有案不查和查处不力的、对整顿和规范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的,监察机关要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建立违法案件举报制度,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联络员制度,明确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联络员,加强联络和沟通。建立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情况信息反馈和交流制度,及时反馈信息和交流推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经验。
(三)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各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按照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市(州、地)对县(市、区)所开展的各阶段的工作情况要进行认真检查,各阶段工作任务没有完成的,不能转入下阶段的工作,确保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全省地理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9]69号 【发布日期】2009-04-15 【生效日期】2009-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全省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9]6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省测绘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国家安全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国家保密局《关于整顿和规范全省地理信息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十五日
关于整顿和规范全省地理信息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
地理信息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重要领域,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市场发展迅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作用不断加强,同时也出现了非法获取、提供和使用涉密地理信息,擅自生产、出版和传输地理信息,一些外国组织和个人在华独资和合资中非法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等问题,严重扰乱了地理信息市场的正常秩序,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围绕地理信息市场中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六个环节,用一年多时间,在全省开展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行动,严厉查处各种非法测绘活动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等行为,重点查处地理信息泄密和窃密案件,使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政府对涉密地理信息管理和保密监督的力度明显加强,消除各种泄密隐患,确保涉密地理信息安全。
(二)主要任务。这次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行动,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规范获取、提供和使用涉密地理信息行为。依法持有涉密地理信息的单位要强化安全保密措施,建立严格的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管理,明确涉密岗位责任,防范他人非法获取涉密地理信息。需要对外提供涉密地理信息的,应按照法定审批程序进行。需要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使用目的和范围必须符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并经省测绘局批准。对非法持有或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要查清信息来源和扩散范围,追缴有关地理信息数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互联网上需要使用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应当使用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涉密测绘成果开发生产的网络地图和提供给社会使用的地理信息服务,必须经省测绘局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2.严肃查处非法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出版、传输的行为。严格市场准入,依法查处未依法取得测绘资质或超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擅自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单位。省测绘局要加强对公开出版地理信息的编制、审核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涉密地理信息。对未经批准编辑出版地理信息、传播涉密地理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责令停止相关活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防范和制止涉军非法测绘活动。未经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进行摄影、摄像、测量等测绘活动。省测绘局要加强与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通报涉军测绘有关情况,配合查处涉军非法测绘案件。各市州、县市区在编制本行政区域涉军基础测绘规划时,应当符合军事设施安全保密要求,在报送审批前,应征求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的意见。
4.加强对外国组织和个人来甘测绘活动的监管。任何外国组织和个人来甘从事地理信息的测定、采集和处理等测绘活动,必须经测绘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省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经批准的外国组织和个人来甘从事测绘活动提供便利。要加强对外国组织和个人来甘测绘的业务范围、具体测绘活动及成果汇交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和完善对科学研究、旅游探险、矿产开采、地质勘探等涉外合作项目中所含测绘活动的监管,并对有关部门已批准的包含测绘活动的涉外合作项目进行清理。对违反规定的,应立即责令停止相关活动,没收有关地理信息数据,并依法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加大测绘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地理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结合《测绘法》和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测绘、保密等相关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开展警示教育,使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出版和服务的企事业树立依法测绘、依法经营、依法保密的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职责分工
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由省测绘局牵头组织,省通信管理局、省国家安全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国家保密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案件移交等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省测绘局负责提出总体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市场检查等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地理信息生产环节的整治工作,严格规范获取、提供、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行为,依法查处无测绘资质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单位。并与军队测绘主管部门协调,了解涉军测绘有关情况,完善军地测绘活动的“信息通报、配合查处、案件移送”制度。
(二)省通信管理局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对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要做出关闭网站的行政处罚;网站拒不执行的,要依法通知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网站提供接入服务。
(三)省国家安全厅负责处理涉外测绘案件。要将发现、防范和打击处理刺探、窃取、非法提供我省涉密地理信息作为工作重点,注意获取相关情报信息,及时通报,配合有关部门对地理信息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
(四)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地理信息产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工作。提供从事地理信息生产企业的注册信息,坚决取缔无营业证照的经营活动,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及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五)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地理信息产品出版服务环节的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出版地理信息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的服务行为。
(六)省国家保密局负责组织开展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检查。组织协调查处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开展保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安全保密意识。
三、时间安排
这次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行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阶段。2009年4月至5月为自查阶段,各部门要带头做好本部门的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省测绘局联系,使相关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各市州要根据实际,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理信息市场进行检查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要依法查处和纠正;对未取得从事地理信息工程资质的业务许可经营主体,一律停止经营活动。
(二)执法检查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为执法检查阶段,省测绘局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政府,按要求对全省从事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播等活动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执法检查,依法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完成对全省地理信息市场的检查和案件查处。
(三)组织整改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隐患,组织整改。要将专项整顿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检查验收阶段。整改结束后,各市州政府要对本市州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及时将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报送省测绘局。省测绘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整改后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省政府和国家测绘局。
四、相关要求
各市州要结合本次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测绘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和沟通,通过办培训班、开座谈会、举办讲座和图片展览等形式,普及测绘法律知识。要利用各种法定宣传日,通过制作专版、开展咨询等形式,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地图管理、保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加强自律,强化网站经营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对国家主权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讲政治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办字[2003]10号 【发布日期】2003-02-26 【生效日期】2003-0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
(办字[2003]1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的《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场秩序的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场秩序的工作方案
按照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统一安排,省政府决定,从2003年2月至7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土地市场秩序整顿活动。
一、整顿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整顿范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使用情况。管理方面,主要侧重2001年、2002年管理行为中发生的问题。管理相对人违法问题,凡未经处理和尚未终止的非法占地、非法入市行为,不以上述时间为限,均纳入整顿范围。
整顿要结合近两年开展的全省土地市场整顿、各类开发区房地产用地清理整顿等专项整顿进行。已经清理出来,但尚未整改的要纳入这次整顿的范围。对近两年来的整顿和清查没有涉及和没有查出来的问题必须纳入这次整顿的范围。
整顿内容:
(一)各类园区用地。主要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设立各种名目的园区(城、村),擅自下放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土地管理权限,以及各类园区、开发区用地中存在的非法占地、越权批地、违法供地、土地闲置、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
(二)各类房地产用地。主要是各类房地产用地中的非法占地、违法批地、违法供地问题。
(三)非法圈占集体土地。主要是单位和个人擅自与乡、村、组签订“征地”、占地协议而圈占土地问题。
(四)违法违规交易。主要是违反《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供地、非法入市和擅自利用划拨土地、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问题。
(五)管理不到位。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为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财务管理上违反国家“收支两条线”规定以及中介机构未按规定与行政机关脱钩问题。
二、步骤
这次整顿土地市场秩序采取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查自纠与上级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是抓好市、县的自查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底至3月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进一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土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会议要求,立即进行动员和部署,制定本地区整顿工作方案。
(二)学习和对照检查阶段(3月6日至3月31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习近平年来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着重学习新土地管理法确立的规划用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土地市场管理和违法查处等几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并逐一进行对照检查,从总体上分析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在本地的贯彻落实情况。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对房地产开发商要重点进行系统的集中培训。
(三)清查和处理、整改阶段(4月1日至5月31日)。
(1)清查。按照整顿的范围、内容,围绕整顿重点,对违规设立的各类园区(城、村),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批租的土地,以及按规定设立的各类园区(城、村)和房地产用地,逐件、逐宗进行清理。
(2)对照、揭摆问题。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逐宗、逐项对照检查,揭摆问题。
(3)处理和整改。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门别类拟定处理意见,能立即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限定时间处理;对需要按法定程序处理的案件要纳入程序。管理中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该清理的要坚决清理,该纠正的要主动纠正;对各类违法行为要立案查处,对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
(四)验收和总结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这次整顿的基本目标是,使严重扰乱土地市场秩序的非法占地、非法转让行为受到查处,违规设立的各类园区得到清理,土地执法中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各市、县要以此为标准对本地的整顿工作进行总结。各设区市要对所辖市、县的整顿情况进行抽查验收,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对市、县的整顿工作进行抽查验收。
三、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整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各市、县要抽调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整顿班子,确保整顿工作扎实进行。
(二)做好调度和阶段性核查、互查工作。省将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调度和督导,掌握进度,及时解决整顿中的问题,并组织市、县进行互查。还将通过卫星遥感资料普查近两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对部分市、县的整顿情况进行核查。
(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曝光。各市、县对这次整顿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近两年开展的其他整顿中查出的尚未处理或没处理完毕的问题,要认真梳理、汇总、如实上报,不得漏报和瞒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问题进行跟踪督导查处。对6月30日前仍不上报或故意瞒报、漏报的案件,以及不主动依法处理或顶着不办的案件,要督导查处并予以曝光。
(四)分类排队,对整顿情况进行通报。省将对各市、县的整顿情况进行分类排队,并将结果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对整顿不认真,走过场,抽查验收不合格,以及对查出的问题不认真进行处理的市、县要通报批评,并取消参加2003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的评比资格及其他评先、评优资格。
(五)搞好协调。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整顿工作。各地整顿工作的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
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