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事业部管理办法(暂行)
大通期货金融事业部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大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的业务管理使本部门员工能够按照既定相关流程遵守注意事项,标准化规范日常工作原则和细节,根据《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行业法律法规》、《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金融事业部人员资质及相关要求
第二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应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原则上应取得期货从业资格并且具有期货投资分析资格。
第三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在开发客户时,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向客户做出获利保证,或者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共担风 险;
(二)以个人名义收取利益;
(三)客户手续费严重低于本地区同行业资费标准。
第四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在开发客户时,要衣着得体,文明用语,体现优良公司形象,不得夸大实际公司职位,及夸张性词语凸显期货容易获取暴利。
第五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在开发客户时,外出半天需要本部门经理批准,外出半天以上需要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长期为客户上门服务需要提交申请报告。
第六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在开发客户时,应当了解客户身份、财务状况、投资经验等情况,认真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且应当揭示期货市场风险,明确告知客户独立承担期货市场风险。第七条金融事业部员工服务客户时应当以专业的技能,谨慎、勤勉、尽责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维护客户合法权益。
第三章 金融事业部信息发布业务管理
第八条金融事业部员工提供研究服务时,应该公平对待客户,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研发人员独立形成研究分析意见和结果。防止公司内部其他人员利用研究报告、资讯信息为自身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谋取不当利益。
第九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发布信息时,应当向客户明示有无利益冲突,提示潜在的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
第十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对发布的信息涉及到期货品种的买入、卖出和持有等具有主观方向判断时,需保证信息来源的合法合规,即应该注明根据哪一个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名称、作者及发布时间。
第十一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发布研究报告时,研究分析报告应当制作形成适当的书面或电子文本形式,载明期货公司名称及其业务资格、研究分析人员姓名、从业资格证号及投资咨询号、制作日期等内容,同时注明相关信息资料的来源、研究分析意见的局限性及使用者风险提示。同时,研究报告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第四章 金融事业部的业务管理
第十二条金融事业部员工内部培训应定期开展,旨在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与部门业务相适应,并强化合规检查教育,防范业务风险。
第十三条金融事业部员工考核分两部分,日常工作量和客户保证金。日常工作量表现是考核重点,客户保证金要求非常重要。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16年8月17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IC借记卡业务管理办法(暂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IC借记卡
业务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IC借记卡(以下简称“邮政储蓄IC借记卡”)的发行和受理,做好邮政储蓄IC借记卡业务管理工作,提高银行卡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邮政金融业务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邮政储蓄IC借记卡是指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行、以IC芯片为主要信息载体的银行借记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及代理营业机构。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以下简称“总行”)统一规定邮政储蓄IC借记卡业务管理权限、业务参数和业务处理流程。各一级分行须按照所分配权限和既定流程进行业务管理,如需修改辖内业务参数,须向总行报备。
第五条 总行及各级分行个人业务部负责邮政储蓄IC借记卡的市场推广和业务管理;渠道管理部负责邮政储蓄IC借记卡受理渠道建设和管理;会计结算部负责邮政储蓄IC借记卡凭证管理和会计稽核;科技部门负责邮政储蓄IC借记卡受理终端的改造维护和IC借记卡行业合作项目的技术支撑,并负责与第三方行业应用的信息交互安全。总行运行管理部负责邮政储蓄IC借记卡系统运行维护和密钥管理;总行信息科技建设部负责邮政储蓄IC借记卡系统功能完善涉及的系统改造。
第三章 基本规定
第六条 根据服务应用范围,邮政储蓄IC借记卡分为标准金融IC卡和加载行业应用的金融IC卡(以下简称“行业应用IC卡”)。
(一)标准金融IC卡是指在全国范围内通用,仅具备金融应用功能的邮政储蓄IC借记卡。
(二)行业应用IC卡是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其他行业合作发行,同时具备金融应用功能和其他行业应用功能的邮政储蓄IC借记卡。各一级分行发行行业应用IC卡须向总行报批。
第七条 根据金融功能范围,邮政储蓄IC借记卡分为IC借记卡、IC小额支付卡。
(一)IC借记卡是指具备借记账户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同时可具备小额支付账户功能的邮政储蓄IC借记卡。
(二)IC小额支付卡是指仅具备小额支付账户功能的邮政储蓄IC借记卡。
第八条 邮政储蓄IC借记卡小额支付账户应符合如下管理规定:
(一)邮政储蓄IC借记卡小额支付账户存于芯片中,支持快速消费、现金充值、圈存以及余额、明细查询等交易。
1.快速消费是指持卡人在指定终端上通过脱机消费或快速支付交易完成脱机、无密的消费。
2.现金充值指持卡人在网点或指定终端将现金划入小额支付账户。
3.圈存指持卡人在网点或指定终端将其银行卡结算账户上的资金划转到小额支付账户。
4.余额、明细查询指持卡人在网点或指定终端查询小额支付账户余额或最近一定笔数的交易明细。
(二)邮政储蓄IC借记卡小额支付账户不挂失、不计息、不可取现或透支。
(三)邮政储蓄IC借记卡小额支付账户余额上限最高为1000元。持卡人可在指定范围内自行设定。
(四)当持卡人在营业网点办理现金充值、指定账户圈存、非指定账户圈存、小额支付账户启用、设置小额支付账户余额上限、设置指定圈存账户、加办自动圈存、修改自动圈存限额等业务时,柜员须打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用凭证》(储1115),并由客户对打印记录签字确认。
(五)小额支付账户中的余额在邮政储蓄IC借记卡销卡前只能用于消费;在销卡后,可以现金方式返还客户或转入其他账户。
第九条 行业应用IC卡的发行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金融应用的优先级应高于其他行业应用;
(二)其他行业应用应保证金融应用的安全和功能完整性;
(三)行业应用的合作单位负责赔偿因行业应用对金融应用和邮储银行品牌造成的任何损失。
第十条 各级分行及一级支行在辖内发行行业应用IC卡,须以书面形式逐级提交申请至总行,经总行审批通过后方可发行。
第十一条 在发行邮政储蓄IC借记卡前,各一级分行应先根据本省(市)计划发行的邮政储蓄IC借记卡卡品种和卡类别,由一级分行业务管理员在IC卡业务控制台上设置IC卡产品的相关业务参数,形成IC卡产品数据模板。标准金融IC卡的业务参数应严格按照总行要求配置,行业应用IC卡的业务参数应参照总行有关要求自行配置。
第四章 IC借记卡
第十二条 IC借记卡中的借记账户参照原邮政储蓄绿卡(借记卡)相关业务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 申请或更换IC借记卡须向客户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标准由总行统一制定,各一级分行如需修改,应向总行报批。
第十四条 IC借记卡分为纯芯片卡和芯片、磁条复合卡两种形式。芯片、磁条复合IC借记卡开户时,磁条和芯片中均保存借记账户相关信息,小额支付账户的相关信息保存在芯片中。通过磁条或芯片使用借记账户进行交易时,校验同一个密码。
第十五条 IC借记卡被邮政储蓄银行自助机具吞没回收时,机具管辖网点负责暂时保存被吞卡片。对机具非因发卡行吞卡指令而吞卡的,持卡人可在吞卡后次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其他可以证明为持卡人的材料到机具所属网点办理领卡手续。
第十六条 持卡人可将IC借记卡的借记账户设为该卡小额支付账户的指定圈存账户,通过指定账户圈存交易,默认将该借记账户的资金划转至小额支付账户。营业人员办理指定圈存账户设置时,应核对借记账户对应的有效实名证件,并留存复印件或影印件。
第十七条 持卡人可加办IC借记卡的自动圈存功能,且须设置自动圈存的上下限值。当卡内小额支付账户余额低于所设下限且该卡在进行联机交易时,自动发起圈存,将该卡借记账户的资金划转至小额支付账户,使其余额达到所设上限。
第十八条 持卡人开通自动圈存功能时,须设置每卡每日自动圈存累计金额上限值,该卡每日自动圈存累计金额不能高于该值。营业人员办理自动圈存设置或修改自动圈存参数时,应核对借记账户对应的有效实名证件,并留存复印件或影印件。
第十九条 持卡人可通过邮政储蓄个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对IC借记卡的小额支付账户进行预约圈存。预约圈存完成后,当持卡人进行联机交易时,自动完成圈存。第二十条 IC借记卡小额支付账户省内、跨省异地和跨行圈存、现金充值等交易的手续费标准由总行统一制定。各一级分行如有修改,须向总行报批。
第二十一条 IC借记卡销卡时,营业人员应将卡内小额支付账户余额连同借记账户的余额一并返还客户。
第二十二条 IC借记卡挂失补发新卡后,小额支付账户余额不予转移到新卡中。
第二十三条 IC借记卡因芯片损坏换卡时,小额支付账户余额将在30天后,按清算后的金额转入新卡借记账户中;IC借记卡因芯片损坏销卡时,持卡人应提供本人在同市县开立的其他邮政储蓄个人结算账户,原卡小额支付账户余额将在30天后,按清算后的金额转入该结算账户中。
第二十四条 持卡人持芯片、磁条复合IC借记卡交易时,终端优先选择读取芯片,如读取芯片失败则按照降级处理流程,从磁条读取卡号进行交易。
第五章 IC小额支付卡
第二十五条 IC小额支付卡采用纯芯片卡形式。第二十六条 IC小额支付卡开卡时,须收取工本费等相关费用,其费用标准由总行统一制定。各一级分行如需修改,须向总行报批。
第二十七条 根据卡产品的特点,各省可自行选择是否允许IC小额支付卡现金充值、非指定账户圈存。
第二十八条 IC小额支付卡的芯片损坏时,小额支付账户的余额不予退还。
第二十九条 IC小额支付卡省内异地、跨省异地现金充值和省内异地的非指定账户圈存手续费标准由总行统一制定。各一级分行如需改动,须向总行报批。
第三十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办理批量发放IC小额支付卡时,必须由申领单位/个人填写批量开卡申请表,并留存申领单位经办人或申领个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或影印件。批量开卡完成后,营业人员将卡片全部交至申领单位经办人或申领个人,并请其在打印的相关凭单上签字确认。
第三十一条 IC小额支付卡批量开卡时,只能零金额开卡,待购卡单位/个人收到全部卡片并将购卡费用交付到账后,营业人员完成批量充值业务。批量充值应经网点综合柜员或市县支行业务主管授权。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制定并负责解释。其他未尽事宜参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储蓄业务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加班费管理办法(暂行)
加班费发放管理办法
为规范加班费的管理,进一步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结合分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工作必需原则
加班应以分局工作必需为前提,即必须是为了完成公司安排的指令性、突击性工作或专项工作而需在国家法定休假日加班的。
(二)从严控制原则
为确保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同时避免因加班管理不善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加班前首先由班组长申报,核准需要加班人数、工作量及加班时间,然后由公司审批,同时核准加班费,在加班程序上从严把关。
二、具体规定
(一)加班范围
凡因完成局安排的指令性、突击性任务或专项工作,而必须在法定休假日加班的,须经履行有关申报、审批、核定程序,可计加班。
(二)非加班范围
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基础上,可采取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下列情况不属于加班范围:
1.为完成本职工作和职责范围内的常规工作而延长工作时间或在双休日工作的不另计加班; 2.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为完成本职工作和正常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而在上班时间以外工作的,不计加班。
(三)法定加班时间及加班费计发标准
1.法定加班时间为: 元旦: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加班起止时间与折算:加班工作时间按正常工作日时间执行,自3小时开始起计,加班3—5小时,计加班半天;加班6—8小时,计加班1天。
加班期间由值班人员电话或实地查岗,发现加班期间脱岗、擅自离岗或电话联系不上等情形的,按2-(2)扣罚标准执行。
2.加班费计发标准:
加班费计发标准实行重奖重罚原则,原则上在局加班费正常核发标准的基础上,每位加班人员每天再分别加20元。
(1)公司加班费计发标准:加班费=岗位工资/21*3*0.7+20元(2)加班期间出现脱岗、擅自离岗、电话联系不上或接到用户 用邮需求,半小时以内不上门揽收,每发现一次扣罚50元;出现脱岗、擅自离岗、电话联系不上或本人故意延长投递时间,不严格按照投递时限、投递深度投递,每发现一次扣罚50元;管理支撑人员擅自脱岗、加班期间工作不作为,造成业务大量积压,影响工作效率的,扣罚50元。(3)法定节假日工作期间,发生一起用户有理由申告、投诉的,扣除直接责任人所有加班费;造成损失的,另行处理。
三、加班审批与加班费核发程序
1、在加班派工前,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填写“申请表”,呈报局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加班费由局公司指定专人按上报人数到局领取局加班费总额,然后根据局具体加班人员按照加班费计发标准分别核发(加班考核情况由当日值班人员提供)。
四、加班管理要求
1、公司各部门须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优质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严禁将正常上班时间应完成的工作随意拖延到节假日加班完成;若出现在正常上班时间因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善,延误了工作而加班的,不算加班,按工作失误论处。
2、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关,严禁虚报,避免漏报;加班若出现虚报、漏报情况由上报人员负责。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解释权属于办公室。
第四篇: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暂行)
嘉荫县人民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科研经费包括纵向经费、横向经费、专项建设经费以及国际合作经费等。
1、纵向经费是指各级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经费:(1)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人事部和国家中医药局等规划项目经费。
(2)省科技厅、卫生厅、教育厅、中医药管理局等规划项目经费。
(3)市科技局、卫生局规划项目经费等。
2、横向经费是指各科室或个人经批准与国内其他单位形成的联合研究或委托研究项目(不包括服务项目)经费。
3、专项建设经费指上级主管部门及医院投入的重点学科、特殊专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费。
4、国际合作经费为国际学术机构间以及企业间合作的科研经费。
5、医院划拨的科研专项经费。
6、国内外单位及个人捐助的科技经费。
7、科研成果转让、专利项目推广实施、新产品研制及科技咨询
服务所获经费等。
第二章 经费管理
第三条 财务科负责对到院经费进行入账,开设项目专项经费使用册,审查经费开支的合法性和手续的完整性,经费的分类统计、结题决算等工作;科教科负责入账经费的分类、项目经费册的发放、非常规性科研经费开支的审批,办理纵向经费预算变更申请,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进行监督和检查;项目负责人使用项目经费出差的审批等工作。
第四条 各类科研经费必须进入医院财务科,由财务科和科教科核实到院经费所属项目,经提扣后核发科研项目经费册。经费册由项目负责人保管使用。
第五条 科研经费必须按项目立户,在研期间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支出,纵向经费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赠、投资、福利性支出。
第六条 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必须按照“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应根据项目的进度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当项目经费结余可以转入下一继续使用。
第七条 科研经费的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应按项目下达(委托)部门(单位)和医院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并对其管理的经费开支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法律责任。经费开支手续必须完整,票据必须合法。
第八条 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1、人工费指为直接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开发的人员支出的劳务费,此项费用不超过科研收入的 5%,大于15万元的不超过4%。
2、设备费指研究开发科研项目所发生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和自行试制费用。其中从国外购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置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及进口环节增值税费用。
3、修缮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所用固定资产的安装费、维护费、修理费等,包括设备安装、调试及零星土建工程费,以及直接为科研项目研究开发所发生的房屋建筑物修缮费、实验室改装及设备维修费等。
4、能源材料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实验所需要支付的水、电、气、燃料费、排污费及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元器件、试剂、实验动物、部件、外购件、包装物的原件、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5、试验外协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中所发生的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协作进行研究开发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但不包括将科研项目部分研究开发工作委托给外单位所支付的协作研究开发支出。
6、实验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中试验对象的观察、实验所需的费用。
7、会议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组织召开咨询会、论证会、鉴定会等各种会议发生的费用。
8、差旅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国内外差旅费
及市内交通费用。
9、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及书籍购买费、资料费、文献检索费、入网费、通信费、专利申请与维持费以及知识产权顾问费等各项费用。
10、国际合作交流费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科研项目组人员必须进行的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费、培训费及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费用。
11、管理费是指承担单位为组织和支持科研项目研究开发二发生的难以直接计入科研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承担单位直接为科技项目服务的管理服务人员的人工费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或折旧费。
12、其他经过批准的必要费用。
第九条 立项后的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扣除上级主管部门所规定的管理费以及医院科研管理费后(共计项目总经费的6%),由项目负责人统筹安排。
第十条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项目负责人需到科教科办理“科研项目委托代管手续”(病休、死亡另行办理)。经批准后,科教科以书面形式通知财务科变更。为办理代管手续的,科教科将通知财务科中止该项目经费的使用。
第十一条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负责研究计划的实施,按要求如实做好项目的《进展报告》或《总结报告》;未完成研究计划或不
按时报送《总结报告》、又不在规定期限提出延期报告的项目,科教科将通知财务科中止该项目经费的使用。对于完全未按研究计划实施的项目,科教科经核实后,通知财务科追回其已发生的经费,或从工资中扣回,并将该项目经费返还或转入院科研基金。项目不完成而造成重大损失的,除如上述追回其已发生的经费外,另加扣已发生的经费1—3%的利息,同时根据损失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二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正常调动工作,其以“嘉荫县人民医院”名义申请的项目经费原则上仍留在院内(科研经费资助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纵向经费管理:
1、到院科研经费的开支应按医院有关财务制度办理。经费的领用和报销都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和项目负责人共同签字;开支的范围和数额由项目负责人按《合同书》的开支预算掌握使用。
2、用于国际合作交流的开支必须严格按项目下达部门规定的比例执行,支时必须提交邀请函或合作协议书、机票及购买机票的发票、科教科与院分管领导的批件。
3、纵向经费按任务下达单位《合同书》外拨经费,不提管理费,也不计工作量。
4、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与院外协作需转拨经费时,合作方之间必须签订协议,经科教科科审定,院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办理转款手续。转出经费的开支按项目下达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购置的仪器设备属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累计价值不低于20万
元,或单位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医院将以1:0.5给予配套经费。用医院配套支持的各类纵向项目经费购置实验仪器设备不再给予其它配套经费。
第十四条 横向经费管理
1、到院科研经费的开支应按有关财务制度办理,经费的领用和报销都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和项目负责人共同签字。
2、经费的开支、应从保证项目如期完成和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开支预算,具体开支范围由项目负责人按财务制度自行决定。
3、项目在研期间,人工费的提取额度按上述有关规定执行。
4、购置的仪器设备属医院固定资产。
5、项目实施出现违约责任,根据《合同书》进行认定,属项目组主观原因造成的,一切责任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第十五条 科教科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院财务科有权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和开支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第三章 经费决算
第十六条 财务科将为每一项目负责人设立“项目专项经费使用卡”,每年对项目负责人所主持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做一次审计结算。
第十七条 纵向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或提前完成并经鉴定或验收合格者,应及时办理结题手续,注销原经费卡。结余经费主要用于后续的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奖励性分配等费用。
第十八条 横向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或提前完成并经签定或验收
合格(或委托方出具同意结题证明)者,应及时办理结题手续,注销原经费卡。结余经费在国家财务制度允许范围内,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管理使用。
第十九条 项目组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其研究工作而要求中止或撤销原定项目,或项目下达单位及委托单位因某种原因要求中止或撤销原定项目时,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科教科报告,并共同商讨剩余经费的处理意见。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由医院提供配套等科研经费,参照纵向经费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上述规定若与任务下达(委托)单位管理办法不一致,以任务下达(委托)单位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医院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科教科负责解释。
嘉荫县人民医院 2010年12月5日
第五篇:工伤保险暂行管理办法
工伤保险暂行管理办法
1范围
针对员工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治疗期间有关待遇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员工。2 原则
2.1公司按照国家、省、当地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必要时为员工办理商业团体意外保险。
2.2 商业团体意外保险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由公司支配。
2.3工伤保险和商业团体意外保险有关待遇不重复享受。3 部门职责
3.1 行政部人力资源科(下称人力资源科)负责公司员工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的办理以及工伤医疗费的结算报销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公司工伤员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2 安全环保科参与组织工伤发生后的救治工作,负责提供办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资料,负责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
3.3 事故责任部门和行政部医务室负责工伤员工救治工作。
3.4 行政部医务室负责建立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人员医疗管理档案,对停止工作接受工伤医疗职工的治疗方案、病情发展、治疗结果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工伤范围及其认定
工伤范围及其认定按公司《员工工伤事故管理办法》执行。5 工伤员工待遇
5.1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治疗的,应到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诊。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往协议医疗机构治疗。
5.2员工就医时,公司将员工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协议工伤医疗机构,要求按照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范围的医疗费用进行治疗。工伤员工额外要求的超出部分,由个人自付。
5.3 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第一次住院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由员工所在部门从公司财计部预借垫付。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三个目录”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5.4工伤员工出院后确需门诊继续治疗的,由协议医疗机构提出门诊治疗建议书,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工伤员工可选择一家协议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所需费用由个人先行垫付。门诊治疗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三个目录”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销。
5.5 员工因公外地出差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发生伤害事故后,可在当地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救治。认定为工伤后仍在外地就诊且病情稳定的,应及时转到本地协议医疗机构治疗。
5.6工伤员工在工伤认定前垫付(含公司和个人)的医疗费,于工伤认定后由人力资源科与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
5.7员工住院治疗工伤的,按照公司因公出差补贴标准的70%发给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提出,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工伤员工到统筹地区(山东省)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按照公司员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5.8工伤员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5.9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发给固定工资(不含考核浮动工资和奖金),固定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固定工资高于上山东省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山东省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发放。
5.10工伤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5.10.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5.10.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5.10.3拒绝治疗的;
5.10.4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6 停工留薪期
6.1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由人力资源科到当地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办理延长停工留薪期申请,经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员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6.2工伤员工应及时将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或者休假证明报送人力资源科。由人力资源科根据工伤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按照《停工留薪期目录》,确定工伤员工的停工留薪期,并书面通知工伤员工本人。
6.3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未满,但经工伤医疗机构证明工伤治愈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终止停工留薪期。
6.4 工伤员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的,应在期满前5日内向所在部门和行政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工伤员工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申请的,停工留薪期到期终止。
6.5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满影响劳动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停发停工留薪期待遇。需要继续治疗的,必须有工伤医疗机构的休假证明,其工伤医疗费用予以报销,但不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由公司发给生活津贴,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6.6工伤员工因个人原因医疗终结应复工而未复工或停工留薪期满不参加劳动能力鉴定者,从应复工或应劳动能力鉴定次月起停发工伤待遇。工伤陪护
7.1工伤员工在住院期间需要护理的,由受伤员工所在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负责派员陪护,所需要陪护人数由工伤医疗机构出具证明。若因客观原因难以安排陪护时,由受伤员工所在部门向分管副总提出书面申请,报总经理批准,在保证陪护质量的前提下,可从社会上聘请陪护人员,标准不超过3人、每人不超过450元/月。
7.2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指非住院期间)需要护理的(需工伤医疗机构的证明),原则上由家属陪护。家属确实不能陪护的,按7.1规定聘请社会人员,标准不超过2人。
7.3 公司派出负责陪护的员工,原则上安排居住地在工伤保险协议治疗机构所在地的员工,确实无法安排的,按公司《差旅费管理规定》出差标准的70%报销住宿和出差补贴,交通费实报实销。工伤员工复工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满可以复工的,原则上回原岗位工作,执行原岗位待遇;确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由原部门在部门内调整工作岗位,执行所上岗位的有关待遇;原部门无法安排的,由行政部在公司范围内调剂安置,执行所调剂岗位的有关待遇。附则
9.1因工伤员工所发生的由公司支付的费用列入事故部门相关费用支出。9.2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地方标准并结合公司实际处理。9.3本暂行办法由行政部人力资源科负责和解释 9.4 本暂行办法自2007年 月 日起执行。附件: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书
附件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书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部门: 伤害部位:
根据《山东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分类目录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经确认,同志停工留薪期为 个月(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满,不能恢复工作仍需治疗的,应在期满前5个工作日内向本单位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的书面申请,并提交协议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公司同意后,可以延长停工留薪期。
工伤员工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申请的,停工留薪期终止。
(公司盖章)年 月 日
此通知一式两份,公司、工伤员工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