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交通部 公安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宣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务院法制办 国务院纠风办文件
交公路发[2007]596号
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等九部委自2004年6月起在全国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以下简称“治超工作”)。三年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坚持依法严管,重点突破,全国治超工作稳步推进,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有所好转,车辆生产、改装行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国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治超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基础仍然脆弱,治理工作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弹,加之一些深层次原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超限超载的利益驱动依然存在,今后治理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持续稳定地推进全国治超工作,现就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统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将治超工作纳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全国治超工作,并在治理中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化治理,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和持续稳定地开展。
二、工作目标
在三年集中治理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着力构建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各种技术措施,夯实基础,规范行为,确保治超工作持续长效开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从根本上规范车辆装载和运输行为,基本杜绝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现象,真正建立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维持良好的车辆生产、使用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公路设施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法律体系,在现有法律、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的立法工作计划,抓紧研究制定《公路保护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加大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打击力度。各地区也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地治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台地方性治超工作的相关规定,逐步完善公路管理法律体系。
(二)建立健全路面治超监控网络。加强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全国建设一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治超检测站点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全国治超路面监控网络。
(三)建立健全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推进交通、公安部门依托治超检测站点的治超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加大路面管理和执法力度,始终保持严管态势。
(四)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治超工作的舆论宣传工作日常化,实现治理力度与社会可接受程度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吸引公众自觉参与并监督治超工作。
(五)建立健全治超经费保障机制。将治超工作经费纳入正常的部门预算和公路养路费的支出范围,保证长效治超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建立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全面加强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
三、职责分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全国治超工作要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治超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分别履行以下职责:
(一)交通部门
1、组织路政等公路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路面执法,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车辆;
2、派驻运管人员深入货站、码头、配载场及大型工程建材、大型化工产品等货物集散地,在源头进行运输装载行为监管和检查,防止车辆超限超载;
3、负责治超检测站点及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4、建立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及信誉档案,登记、抄告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和企业等信息,并结合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进行源头处罚;
5、调整运力结构,采取措施鼓励道路货物运输实行集约化、网络化经营,鼓励采用集装箱、封闭厢式货车和多轴重型车运输;
6、将路面执法中发现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通报有关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非法改装、拼装车辆查处工作。
(二)公安部门
1、加强车辆登记管理,禁止非法和违规车辆登记使用;
2、配合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及治安秩序;
3、组织交警开展路面执法,依法查处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
4、依法查处阻碍执行职务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发展改革部门(含经贸部门、物价部门)
1、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监督、检查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查处违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2、指导和监督超限超载治理相关收费政策的执行,制定超限超载车辆卸载、货物保管、停车管理等收费标准。
(四)工商部门
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汽车及非法买卖拼装、改装汽车行为,依法取缔非法拼装、改装汽车企业。
(五)质监部门
对治超工作所需的检测设备依法实施计量检定;定期公布经整治验收合格的承压类汽车罐车充装站单位名单;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检查从事改装、拼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杜绝无标生产行为;实施车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查处不符合认证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六)安全监管部门
加强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的安全监管,严禁超载、混装;选择主要公路沿线的大中型化工企业作为危险化学品的超载车辆卸载基地;会同有关部门,对因超限超载发生的特别重大的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七)法制部门 配合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依法裁决相关行政复议案件。
(八)宣传部门
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做好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九)监察机关(纠风机构)
对相关部门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的执法行为和行业作风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行业不正之风及违纪违规等行为。
四、工作措施
(一)路面治理
1.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要以治超检测站点为依托,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和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大路面执法力度,统一标准,共同做好超限超载治理工作。
2.要按照“高速公路入口阻截劝返、普通公路站点执法监管、农村公路限宽限高保护”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全路网的治超监控网络,全面加强公路保护。同时坚持以治超检测站点为依托、以固定检测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各高速公路入口可依托收费站设立治超站点,也可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实施固定或流动稽查。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治超可采用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办法,在重要路段及关键节点设立固定式治超站点,并根据超限超载运输规律开展流动稽查。对农村公路,要鼓励其管理主体,在重要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
3.对被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责令停止行驶、责令车主对超限超载部分的货物实施卸载或采取强制卸载等纠正措施,消除违法行为。对公路造成损坏的,还应按赔(补)偿标准及实际损坏程度给予赔(补)偿。
4.假冒军队、武警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的地区,要按照《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打击盗用、仿造军车号牌专项斗争的通知》(政保发〔2007〕2号)要求,积极协调军警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假冒军警车辆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以及逃缴国家相关税费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对10吨以上的悬挂军车号牌、运载非军事装备的载货类假冒军车,一律先暂扣车辆,追缴其欠逃规费,依法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各治超检测站点要建立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对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建立违法超限超载数据库,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抄报和处理信息反馈制度,并逐步实现数据库的全国联网。
(二)源头监管 1.发展改革(经贸)、工商、质监部门应当加强对车辆生产制造、销售企业的检查,并使检查工作制度化。发现机动车不符合国家标准强制性规定或虚假标定车辆技术数据的,由发展改革(经贸)部门逐级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取消该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资格;违规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召回处理;拒不召回的,由质监部门责令限期召回;对生产、销售上述违规车辆产品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辆不予登记和发放车辆号牌,并将相关信息抄告当地经贸和质监部门。
3.对现场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驾驶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给予违法记分处理。对累积记分超过规定限值的驾驶人,应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理。
4.工商、质监、发展改革(经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检查,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车主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业给予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罚;对无经营许可证从事上述违法活动的企业,一律予以取缔。5.交通部门应加强道路运输货物装载场(站)检查,条件具备的地方要大力推行对重要货物装卸点、厂矿企业以及蔬菜基地等源头地点的运政管理人员派驻制度,加强对货物装载源头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对为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配载并放行出场(站)的货物装载场(站)经营者,应责令改正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6.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应加强对从事非法超限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信誉档案,实行重点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一年内超限3次以上(含3次)的车辆或驾驶人,要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并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其道路运输营运证或从业资格证。
(三)经济调节
1.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对10吨、15吨以上大型货运车辆分别给予20%、30%的通行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大吨位货车的运输成本。2.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确保突出治理效果的前提下,积极研究通过经济手段,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非法利润。实施计重收费的地区,要根据交通部印发的《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统一计重收费模式,规范计重收费行为。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的关系,确保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工作互相促进,互动互补,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全路网监控。3.对经交通部核准公布的道路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各地在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给予不超过15%的养路费减免优惠,以进一步鼓励多轴大型车辆发展。
4.继续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对整车装载并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各地要严格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要求,落实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负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加强安全生产、促进道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散、责任不变、措施不松”的原则,继续强化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治超工作列入本地政府年度工作的重点,明确各级治超办的人员和职责,其工作经费要纳入部门财政预算和养路费列支的范围。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把治超工作作为公路保护和路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将治超工作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2.完善工作机构。各地要继续保持地方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治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治超工作形势,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各级交通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完善联合治超执法制度,加强工作合力,保持治理工作力度,依法对违法超限运输实施严管重罚,推进治超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各级交通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明确或设立专门的超限运输管理机构,明确人员编制,落实治超管理工作人员。3.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应将超限超载治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一并布置、一并检查、一并考核,确保治超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治超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治超责任状,严格落实责任,并按照职责做好各自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管,监督检查各执法部门的职责履行到位情况。
4.强化宣传工作。各相关部门应建立治超宣传保障机制,加大治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要把宣传教育始终贯穿到治超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宣传部门要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治超宣传工作。各地新闻媒体应根据超限超载治理要求,积极报道治超工作的进展情况,充分报道相关部门治超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5.规范治超行为。进一步完善治理超限超载的有关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发生乱收费、乱罚款和重复罚款等有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章)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章)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章)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章)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章)
二○○七年十月十八日
第二篇: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模版]
XXX 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 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5‟ 30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 厅关于进一步强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 „ 2006‟ 47号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持续稳定地推进 全省治超工作,按照国家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 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 „ 2007‟ 596号 的要求, 结合我省治超工作的实际,现就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提出如 下实施意见,请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及其相关部门认真组织 实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统 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 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 按照 “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 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和 深化全省治超工作,在强化治理中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 化治理,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和持续稳定地开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一手抓加快交通发展,一手抓深化治超,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从 2008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着力构 建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 济手段和各种技术措施,确保治超工作持续长效开展。进一步 巩固和扩大治超治超成果,从根本上规范车辆装载和运输行为, 真正建立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维护良好的车辆 生产、使用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公路设施完好和公路交 通安全。
(一健全超限超载运输管理法规机制
按照省政府 2008立法计划, 《陕西省公路超限超载运 输管理办法》列为重点立法项目,力争年内颁布实施,进一步 完善公路管理法律体系。并立足于长效治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 理制度,形成全省统一的治超站点管理、治超队伍建设、治超 工作监督、治超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体系。
(二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机制
按照省治超领导小组印发的《陕西省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 作考核办法(暂行 》(陕治超发„ 2006‟ 7号 ,省政府将治超 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省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考核范围,签 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治超 工作问责制。各市政府对所辖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层层 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以上考核办法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加
强对所辖县(区政府及辖区内治超各项工作的考核,并根据 考核结果进行相应奖惩。
按照省治超办印发的《陕西省进一步强化治超工作实施方 案》(陕治办发„ 2006‟ 20号 ,对治超工作成绩突出、完成任 务好的给予嘉奖,并在公路建设投资、养护资金、项目安排等 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的, 核减相关养建投资、追究相关责任。
(三健全路面治超站点优化布控机制
在全省固定治超检测网络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利用流动检 测车加大稽查力度,制定盲区盲点、农村公路、省界劝返点、计重收费联动点的布控规划,形成全省多策并举的治超网络布 局。按照“规范Ⅰ类,完善Ⅱ类,维护Ⅲ类”的原则,完善、规范治超站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交通部计划安排,完成在全省 建设一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规范化 治超站;按照固定检测与流动稽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源头治 理、打击分合载及绕行全路段的治超检测网络体系。
(四建立健全强化源头监管长效机制
在地方政府负责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车辆生产企业、车辆登记上牌、车辆“大吨小标”更正、车辆改拼装企业、货 物装载源头、分合载装载源头、鲜活农产品装运源头以及货运 驾驶员等各个源头环节,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五坚持各方联合联动治超运行机制
坚持交通、公安部门路面治超的执法协作、联合治理机制, 坚持相关部门对货物装载企业、货运车辆、货运驾驶员源头专 项治理机制,坚持路面和源头、干线和农村公路、相邻区域地 市、计重收费与治超的联动治超机制。
(六建立健全治超责任倒查追究机制
治超工作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机制,采取“下游查上游, 路面查源头,出口查入口”的倒查办法,即下游治超站查上游 治超站和收费站、路面治超站点查货物装载源头、高速公路出 口查入口放行的超限超载车辆。同时对超过一定车次的超限运 输企业、车辆及驾驶员, 以及强行闯站、逃逸和暴力抗法行为, 实行“黑名单”列管和处罚制度。
(七建立全省治超信息联网管理机制
在全省建立治超信息管理系统,搭建集监控、音频和检测 数据三位一体的治超信息平台,逐步完成治超站、市、省三级 联网,实现全省治超信息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统一管理、集 中控制的管理机制,提高治超工作科学管理水平,促进长效管 理机制的建立。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在治超信息平台的信息传递 和反馈,形成综合信息管理机制。
(八建立健全治超工作舆论监督机制
推进治超工作的舆论宣传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建设,达 到治超政策及时公布、群众投诉及时处理、违法车辆及时曝光、治超进展及时通报,治理成效及时报道,并吸引公众自觉参与
并监督治超工作。
(九建立健全治超经费预算保障机制
制定治超经费管理制度,将治超工作经费、站点建设费、部门协作经费和考核奖励纳入正常的部门预算和公路养路 费的支出范围,保证治超工作的有序开展。
(十建立健全治超规范执法管理机制
坚持长效治超和队伍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全面加强治超 队伍管理与制度建设, 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
三、职责分工
全省治超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目标责 任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治超工作问责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分 别履行以下职责:(一交通部门
1、负责路面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车 辆;
2、负责货物集散地源头派驻、巡查监管,防止车辆超限超 载;
3、负责治超检测站点及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 理;
4、负责建立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信誉档案, 进行源头监管、处罚;
5、协同工商、公安部门开展非法改装、拼装车辆查处和拆 解工作;
6、负责整顿运输市场秩序、规范运输行为,调整和优化运 力结构;
7、协同发展改革部门、公安部门继续对“大吨小标”车辆 的更正;
8、加强治超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明确治超机构及人员编 制。
(二公安部门
1、加强车辆注册登记管理, 禁止非法和违规车辆登记使用;
2、配合维护治超站点的交通及治安秩序 , 保护治超人员和 设施安全;
3、组织交警开展路面执法, 依法查处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
4、依法查处强行闯站、聚众闹事、堵塞交通等阻碍治超执 行公务等违法犯罪行为;
5、负责继续恢复在用的“大吨小标”车辆吨位工作。(三发展改革部门(经贸部门、物价部门
1、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监督、检查汽车生 产企业及产品,查处违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2、指导和监督超限超载治理相关收费政策的执行 , 制定超 限超载车辆装卸、货物保管、停车管理、公路赔(补偿费等 收费标准。
3、督促“大吨小标”车辆吨位恢复工作,检查《更正表》 更正情况。(四工商部门
1、负责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汽车及非法买卖拼装、改装汽 车行为,依法取缔非法拼装、改装汽车企业;
2、负责对非法改装车辆严重或反弹地区联合公安、交通部 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3、协同煤炭、公安、交通、国土资源、质监部门整顿煤炭、沙石料、等物资装载经营场所,取缔非法经营。
(五质监部门
1、对治超工作所需的检测设备依法实施计量检定;
2、定期公布经整治验收合格的承压类汽车罐车充装站单位 名单;
3、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检查从事改装、拼装车辆生产 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杜绝无标生产行为;
4、实施车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查处不符合认证要求的 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六安监部门
1、加强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的安全监管, 严禁超载、混装;
2、选择并公布主要公路沿线的大中型化工企业作为危险化 学品的超载车辆卸载基地;
3、会同有关部门,对因超限超载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调查 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七法制部门
配合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相关规范性 文件,依法裁决相关行政复议案件。
(八宣传部门
1、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做好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 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面参与部署全省治超宣传工作,协同治超办制定 治超宣传方案,营造治超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协同治超办等有关部门对治超工作虚假报道、假冒记者 进行严严肃查处。
(九监察机关(纠风部门
1、对相关部门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的执法行为和行业作 风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行业不正之风及违纪违规等行为。
2、负责查处干扰破坏治超工作的行业不正之风,及时处理 公路“三乱”案件。
(十煤炭部门
1、会同工商、公安、交通、国土资源、质监部门,清理整 顿公路沿线煤炭经营企业、储煤场(点;
2、会同交通部门对煤炭生产企业装载运输进行监管。(十一财政部门 会同交通部门制定治超经费管理制度,理顺治超经费资金 渠道,保障长效治理。
四、工作措施(一路面治理
路面治理按照“严防重管高速路,全面控制干线路,稳定 保护农村路”的指导方针,坚持“既卸载,又罚款”的严管重 罚政策,采取“堵、疏、卸、拆、罚”的措施,在不断完善中 深化治理,稳定控制超限超载率在 3%以内,严防反弹。
1、坚持交通公安联合治超
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继续保持路 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要以治超检测站为依托,根据各 自职责分工和法律规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路面治超成果,坚 持路面治超执法力度不减,始终保持严管态势。
严格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 加强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 „ 2004‟ 455号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
委员会联合发布的《道路 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 ,规定的标准 认定超限超载行为。
2、完善流动稽查治超体系
以固定治超检测站为依托,以流动稽查为延伸,采取固定 检测与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全路网的治超监控网 络。加大对盲区盲点、省界入口、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超限 运输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全路网的布控。
3、深化农村公路治超工作
按照省交通厅印发的《关于农村公路治超工作指导意见》(陕交发„ 2008‟ 108号 ,遵循“稳定保护农村路”的指导方 针,明确县(区政府是农村管理治超的责任主体,坚持“以 堵为主,群防群治”的总体要求,在主要出入口及节点位置, 设置科学合理的限行设施,防止超重、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本 着农村公路治超责任主体要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主体相统一的 原则,采取“堵住入口,把住源头,打击绕行,取缔驳载”多 管齐下的措施,依靠当地政府全面落实农村公路治超工作,使 等级较低、承载较弱的农村公路得到有效保护,促进农村公路 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各市要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 治超政策。
4、完善桥梁治超管理办法
根据交通部规定和要求,省交通厅印发了《关于桥梁治超 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陕交函 [2007]460号 , 为保护桥梁和防 止跨塌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针对我省桥梁排查和加固工程 的不断推进,以及汶川大地震带来的桥梁新隐患,需要重新鉴 定每座桥梁的承载重量。相应研究制定桥梁限重监管方式,落 实监护责任,严防超重超限车辆非法通行的防范措施。
5、制定大件运输管理办法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交通部《超限运输行驶管理管理规定》等管规定,按照《管理
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等技术规定,建立 我省各条公路通行承载标准数据库,制定不可解体大件货物运 输管理办法。在保证国省主要干线公路桥梁安全和畅通的条件 下,研究不可解体大件货物运输的途径,在技术勘查、验算、加固的论证的前提下,提供大件运输通行线路,做好保护公路 桥梁安全和促进经济建设的交通服务。
6、改进高速公路治超模式
按照省交通厅、财政厅、物价局《关于强化超限载货类车 辆计重收费工作的通告》 ,我省全面启动强化超限超载计重收费, 对超限运输车辆加倍收取通行费,运用经济杠杆消除超限车辆 非法利润,欲通行高速公路的超限车辆急剧下降;通过安装车 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后,车辆检测也达到了无需人工操作的程 度。根据省界主线站、匝道站车流量的不同和各路段主要运输 货物等特性,遵照注重实效、降低成本的思路,要认真研究高 速公路治超站点的设置模式,建立高速公路精简高效、长效治 理的管理体制。
7、继续打击假冒军警车辆
按照《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打击盗用、仿造军车号牌专项斗 争的通知》(政保发„ 2007‟ 2号 ,交通部门协助军区、武警、公安部门对假冒军队、武警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进行长效治理。特别对 10吨以上悬挂军车号牌、运输非军事装备的载货类假冒 军车,一律先暂扣车辆,追缴其逃缴规费,依法从重处罚。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运用科技提高检测效率
全面推行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使用动态磅达不停 车预检、疑似超限车辆使用静态磅复检,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 高超限检测效率。在车流量大的治超站试行不停车高速预检, 保障交通畅通,做到治超与保畅两兼顾。对有处罚职能的治超 站,实行静态磅复检,作为超限处罚的认定依据,提升执罚的 准确度,避免与车主争执。
9、实行计重收费联动治超
干线及农村公路计重收费站作为治超站的延伸和治超检测 网络的组成部分,借助收费站的称重设备、场地、人力资源, 实施联动治超。根据各个收费站路段货物运输、超限车辆的不 同流量情况,可采取派驻治超人员、设置卸货点、收费站监管 等联动治超方式,制定具体的联动治超规划,纳入治超网络布 局,建立长期、长效的联动治超机制。高速公路出口要与就近普通公路治超站或流动检测点建立联动治超制度,对检测出的 超限车辆实行移交制。
10、开展相邻区域联合治超
针对超限车辆跨地区分合载、绕行,逃避治超检测的具体 情况,适时地组织相邻地区治超站、流动检测车,采取统一部 署、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的方法,集中开展联合治理活动。(二 源头监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内非法超限超载
源头环节的全过程监管,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1、车辆生产源头监管
发展改革(经贸、工商、质监部门加强对车辆生产制造、销售企业的检查,避过使检查工作制度化。发现车辆不符合国 家标准强制性规定或虚假标定车辆技术参数的,由发展改革(经 贸 部门逐级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取消该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 品公告》资格;违规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召回 处理;拒不召回的,由质监部门责令限期召回;对生产、销售 上述违规车辆产品的企业,工商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 定给予处罚。
2、车辆登记源头监管
车辆注册登记和发放运输证坚持“谁许可,谁负责,谁发证, 谁把关”的责任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严格《道路交通安 全法》、》 《机动车登记规定》 等有关法规, 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道路车辆 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车辆生产企 业及产
品公告》的车辆不予登记和发放车辆号牌,并将相关信 息抄告当地经贸和质监部门。对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交通运政 管理部门不得发放道路运输证。
3、“大吨小标”车辆监管
公安、交通部门对新出现的“大吨小标”车辆不予办理登 记手续。对尚未更正的在用“大吨小标”车辆,要继续做好“大
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行驶证换发工作,在年检时必须强制 性更正。对未更正的“大吨小标”车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 年检时不予审验行驶证,交通运政部门在年监时撤销其道路运 输证,交通征稽部门要按照实际技术参数核定征费吨位。
4、驾驶人员违章监管
对现场查处的超限超载驾驶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 给予违法记分处理。对累计记分超过规定限值的驾驶人,应按 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理。交通运政部门要 按照超限运输“黑名单”吊销其从业资格证。
5、车辆非法改装监管
工商、质监、发展改革(经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应 当加强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检查,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 的车主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罚;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 业给予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罚;对无经营许可证从事上述违法 活动的企业,一律予以取缔。
按照省公安厅、交通厅、工商局印发的《陕西省治理非法 改装车辆超限超载专项活动实施方案》(陕公通字„ 2006‟ 160号 , 一旦出现新的非法改装, 特别是一些地区出现安装千斤顶、轮轴液压装置的变相悬浮轴,要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予以强制拆 解。
6、车辆装载源头监管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交通部门会同工商、煤炭等部
门, 对货物装载源头进行综合治理, 防止超限超载车辆出场(站 上路。交通运政部门对货物装载源头企业实行派驻监管和巡查 监管制度, 防止车辆超限装载。对一类年装载量 100万吨以上、二类年装载量 40万吨的货物装载源头企业,实行运政人员派驻 制度、核发装载合格通行证制度,进行货物装载源头环节的全 过程监管;对年装载量 40万吨一下的三类货物源头,实行运政 人员巡查监管。
7、车辆分合载源头监管
按照省煤炭厅、工商局、公安厅、交通厅、国土资源厅、质监局等六厅局印发的《陕西省清理整顿公路沿线煤炭经营企 业储煤场(站 合打击车辆超限超载分(合 载行为实施方案》 , 将公路沿线为车辆分合载提供倒运货物储存场(站建立日常 化综合管理制度,各地市对公路沿线出现新的煤炭、沙石储存 倒运场站定期进行清理整顿,特别是非封闭式公路实行计重收 费后新出现的分合载的治理。
8、鲜活农产品装运监管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公安、交通部门要深入主要农产品 的主产地、集散地,切实较强装载源头管控,努力从源头解决 超限超载问题。对整车装载并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享 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凡超限超载运输的不再享受优惠政策, 并 按 治 理 超 限 超 载 的 规 定 进 行 处 理。
9、实行责任倒查源头监管 按照路面查源头的原则,依据治超站点提供的超限超载车 辆信息,交通、工商、煤炭等部门联合查处货物装载源头企业、运输企业;对治超站点提供的非法改装车辆信息,查处非法改 装企业。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超限车辆信息传递和责任追究处 理结果的信息反馈工作,切实把超限装载源头责任追究、经济 处罚落实到位。
10、实行“黑名单”列管 通过进一步完善《陕西省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黑名单制 度》(陕治超办发 „2007‟ 号)加大对源头企业和超限车辆 4,“黑 名单”列管和处罚力度。对超限超载运输企业、非法改装企业、超限超载车辆(吨位超限、尺寸超限、非法改装、闯逃抗法、分合载、假冒军警车辆)、超限超载驾驶人等违法行为建立“黑 名单”,进行社会曝光。交通运政部门、工商部门对列入“黑名 单”的企业,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罚,并将其从业
资质等级、经营许可证作相应的处理;交通运政部门对列入“黑名单”的 车辆撤销其道路运输证;对列入“黑名”的驾驶人,公安机关 交通管理部门按相关法规给予记分处理,交通运政部门撤销其 从业资格证。交通运政管理部门要将超限超载运输企业、车辆和驾驶员 的记录,纳入运政质量信誉考核管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散、责任不变、措 施不松”的原则,继续强化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治超工 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级治超 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目标责任的落实,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2、完善工作机构 各地市要继续保持地方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治超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治超工作形势,针对出现的 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各级交通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 应明确或设立专门的超限运输管理机构,明确人员编制,落实 治超管理工作人员和职责。
3、落实工作责任 各相关部门应将治超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一并布置、一并检查、一并考核,确保治超各项公落实到位。各级交通主 管部门要把治超工作作为公路保护和路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将治超工作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 重点,上级主管部门要监督检查各执法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位。
4、强化宣传工作 各级治超办和各相关部门应建立治超宣传保障机制,加大 治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要把宣传教育始终贯穿到治超工作的 全过程。各级宣传部门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当地新闻媒 体积极报道治超工作的开展情况,把握治超工作利国利民的舆
论导向,查处为牟取利益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维护治超工作良 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规范治超行为 进一步加强治超执法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严禁发生乱收费、乱罚款和重复罚款等 问题的发生。加强治超执法的监督检查,接收广大群众的社会 监督,树立治超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
6、加强安全保障 交通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治超站的安全设施,保证检测标志、检测车道、灯光照明、监控录像等设施的完好,保证治超人员 人生安全。公安部门对聚众闹事、恶意堵车、强行闯关、破坏 设施、威胁治超人员等暴力抗法
者,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应急保障工作 各级治超管理部门对强行闯站、堵塞交通、暴力抗法、聚 众闹事等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明确突发时间的级别,紧急 应对措施,应急组织机构,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职责,确 保突发事件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二〇〇八年七月十日
第三篇: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质检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纠风办
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等八部委自2004年6月起在全国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以下简称“治超工作”)。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贯彻落实,坚持依法严管,重点突破,全国治超工作稳步推进,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车辆生产、改装行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国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治超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基础极为脆弱,治理工作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弹,加之一些深层次原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超限超载的利益驱动依然存在,今后治理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持续稳定地推进全国治超工作,现就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行政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统领,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保护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将治理工作纳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工作内容,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全国治超工作,并在治理中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化治理,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和持续稳定地开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07年7月1日起,全国治超工作将集中治理全面转入常态治理和长效治理。持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各种技术措施,夯实基础,规范行为,确保治超工作持续长效开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从根本上规范车辆运输和装载行为,基本杜绝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现象,真正建立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维持良好的车辆生产、使用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公路设施的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
(一)建立健全治超管理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出台《公路保护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及时制定出台地方性治超相关的法规、规定,逐步建立完善的治超管理法律体系。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超限运输监控网络。加强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全国建设一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治超检测站点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全国治超路 面监控网络。同时,依托固定检测站,完善流动治超工作方式。
(三)建立健全路面执法联合协调机制。推进交通、公安部门依托治超检测站点联合治超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和长期化,加大路面管理和执法力度,确保执法人员投入,始终保持严管态势。
(四)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治超工作的舆论宣传工作日常化,实现治理力度与社会可接受程度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吸引公众自觉参与并监督治超工作。
(五)建立健全治超经费保障机制。将治超工作经费纳入正常的部门预算和公路养路费的支出范围,保证长效治超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建立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
三、职责分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精神,全国治超工作要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治理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地方人民省、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分别履行以下职责:
(一)交通部门
1、组织路政等公路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路面执法,及时 查处违法超限车辆;
2、派驻运管人员深入货站、码头、配载场及大型工程建材运输等货物集散地,在源头进行运输装载行为监管和检查,防止车辆超限超载装载;
3、负责治超检测站点及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4、建立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及信誉档案,登记、抄告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和企业等信息,并结合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进行源头处罚;
5、调整运力结构,采取措施鼓励道路货物运输实行集约化、网络化经营,鼓励采用集装箱、封闭厢式货车和多轴重型车运输;
6、配合有关部门在路面查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
(二)公安部门
1、加强车辆登记管理,禁止非法和违规车辆登记使用;
2、负责“大吨小标”车辆的更正和换证等相关工作;
3、维护治超现场交通及治安秩序;
4、组织交警开展路面执法,查处车辆非法超载运输的行为;
5、依法对严重超限超载车辆所属企业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进行处罚;
6、打击暴力抗法、阻挠执法和扰乱执法秩序的行为。
(三)发展改革部门(含经贸部门、物价部门)
1、监督、检查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查处违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2、指导监督超限超载治理中收费政策的执行,进一步落实超限超载车辆卸驳载、货物保管、停车等收费标准。
(四)工商部门
审查汽车改装企业的资质,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汽车及非法买卖拼装、改装汽车的行为。
(五)质监部门
定期检校超限车辆检测计量设备,推广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检查从事改装、拼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杜绝无标生产行为。
(六)安监部门
调查处理因超限超载发生的丧亡事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七)法制部门
制定出台相关的法规,配合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相关规范性文件,协调处理相关行政复议案件。
(八)宣传部门
组织协调并及时引导超限超载治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九)监察机关(纠风机构)
对相关部门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的执法行为和行业作风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规以及行业不正之风等行为。
四、工作措施
(一)路面治理
1.要以治超检测站为依托,继续保持交通、公安路面联合治超执法的协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确保并加大公安交警在路面治超执法中的人员投入,在交通部门按照现行超限标准进行治理的同时,公安交警要严格按照车辆《行驶证》核定的标准,重点对超载问题进行治理。
在国家《公路保护条例》出台后,超限超载治理标准要严格按照新的标准统一执行。
2.要按照“高速公路入口阻截劝返、普通公路站点执法监管、农村公路限宽限高保护”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逐步全路网的治超监控网络,全面加强公路保护。同时坚持以治超检测站点为依托、固定检测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各高速公路入口可依托收费站设立治超站点,也可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实施固定或流动检查。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治超可采用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办法,在重要节点路段设立固定式治超站点,并根据超限超载运输规律开展流动检查。对于农村公路,要鼓励其管理主体,在其重要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设置限宽限高设 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
3.对被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责令停止行驶、采取应责令车主对超限超载部分货物实施卸载或强制卸载等纠正措施,消除违法行为。同时还应按照《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予以罚款。对公路造成损坏的,还应按赔补偿标准或实际损坏程度给予赔补偿。
需要提供协助卸载和保管货物的,要按照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相关的费用。罚款执行全国统一的推荐标准:即车货总质量超过限值的,罚1000元,在此基础上,每超载100千克再加罚100元。
4.假冒军队、武警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的地区,要积极协调军警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假冒军警车辆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以及偷逃国家相关税费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于10吨以上的悬挂军车号牌、运载非军车装备的载货类车辆,一律按照假冒军车处理,先予暂扣车辆,追缴其欠逃规费,同时予最严厉的经济处罚。构成刑事犯罪的,还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5.各治超检测站要建立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对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建立违法超限超载数据库,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和抄报制度,并逐步实现数据库的全国联网。
6.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负责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 7 安秩序,对容易出现聚众闯卡、拒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带车绕行的重点地区,要增加警力投入,加强巡逻,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治超执法环境。对阻碍执法管理、对执法人员实施人身侵犯、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源头监管
1.经贸、工商、质监部门应当加强对车辆生产制造、销售企业的检查,并使检查工作制度化。发现生产车辆不符合国家标准强制性规定或虚假标定车辆技术数据的,由经贸部门逐级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取消该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资格;违规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召回处理;拒不召回的,由质监部门责令限期召回;对生产、销售上述违规车辆产品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强制标准的车辆不予登记和发放车辆号牌,并将相关信息抄告当地经贸部门。
3.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发改委相关公告进一步做好大吨小标车辆吨位参数的更正工作;对到期不更正的,在办理车辆定期检验手续时强制更正。
4.对于有关部门抄告的违法超限超载信息以及现场查处的 8 违法超限超载驾驶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全面实行记分扣分制度,对相关的驾驶人给予违章记分处理,对累积记分超过规定限值的驾驶人,应依法予以扣留或吊销驾驶证、组织学习和考试,切实加大治超工作的效力。
5.经贸、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检查,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车主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业,给予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罚;对无经营许可证从事上述违法活动的企业,一律予以取缔。
6.交通部门应加强对车辆货物装载场(站)的检查,条件具备的地方要大力推广对重要货物装卸点、厂矿企业以及蔬菜基地等源头地点实行运政管理人员派驻,加强对货物装载的源头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对为超限超载车辆配载并放行出站的货物装载场(站)经营者,应责令改正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7.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应加强对从事违法超限运输的企业及从业人员管理,建立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信誉档案,实行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于一年内超限3次以上(含3 次)的车辆或驾驶人员,要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并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其道路运输营运证或从业资格证。
(三)经济调节
1. 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对10吨、15吨以上大型货运车辆分别给予20%、30%的通行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大吨位货车 9 的运输成本。
2.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确保突出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可积极稳妥地推广计重收费,通过经济手段,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非法利润。实施计重收费的地区,一定要严格按照交通部印发的《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统一计重收费的模式,规范计重收费行为。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的关系,确保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工作互相促进,互动互补,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全路网监控。
3.对于经交通部核准公布的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道路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各地在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给予不超过15%养路费减免优惠,以进一步鼓励多轴大型车辆的发展,降低国家推荐车辆的运输成本。
4.继续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对于整车装载并合法运输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各地要严格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要求,落实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负担。
5.研究制定道路货运价格管理的有关办法,探索建立运价宏观调控机制,特别是逐步实行运价与燃油价格的联动浮动机制,保证货运行业正当的利润,从经济角度消除超限超载的利益驱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从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加强安全生产、促进道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散、责任不变、措施不松”的原则,继续强化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治超工作列入本地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工作经费要纳入部门财政预算和养路费列支的范围。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公路保护和路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将这项工作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2.完善工作机构。各地要继续保持由地方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治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治超工作势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各级交通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完善联合治超执法模式,形成工作合力,保持治理工作力度,依法对违法超限运输实施严管重罚,推进治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各级交通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明确或设立专门超限运输管理机构,明确人员编制,落实治超管理工作人员。
3.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应将超限超载治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一并布置、一并检查、一并考核,确保治超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省、市、县级交通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治超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治超责任状,严格落实责任,并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各自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管,监督检查各执法部门职责履行到位情况。
4.强化宣传工作。各相关部门应建立治超宣传保障机制,加大治超宣传教育的力度,要把宣传教育始终贯穿到治超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宣传部门要采用多种形式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治超宣传工作,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各地新闻媒体应根据超限超载治理要求,统一信息渠道、统一口径,积极做好相关的宣传报道工作。
第四篇:关于印发云浮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云府办„2008‟65号
关于印发云浮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云浮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八年八月二十五日
云浮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
近年来,全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以下简称“治超”)工作稳步推进,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车辆生产、改装行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全市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精神,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持续稳定地推进全市治超工作,现根据省交通厅等十二厅局《关于印发全省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交执„2008‟21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全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统领,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保护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将治超工作纳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继续坚持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全市治超工作,并在治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化治理,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和持续稳定地开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08年起,用三年时间,着力构建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国办发„2005‟30号文和交通部、公安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和各种技术措施,夯实基础,规范行为,确保治超工作持续长期有效开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从根本上规范车辆装载和运输行为,基本杜绝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现象,建立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维持良好的车辆生产、使用行为和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公路设施的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强化路面执法。
治超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坚持“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和持续稳定地开展。
1、建立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治超工作制度。把治超联席会议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有机整合起来,在召开预防道路
交通事故联席会议的同时,召开治超联席会议,把治超工作与交通安全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提出对策措施。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听取治超工作汇报,解决治理过程中需要协调的问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相应建立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治超工作,协调抓好各项治超工作的落实。
2、市交通局、公安局要加强路面治超执法工作的指导,坚持以治超站点为依托、以固定检测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超限超载车辆被处罚及按规定卸货转运后,车主或驾驶员又自行返装继续超限超载上路行驶的,按新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同时,公安交管部门要对现场查处的违法超载驾驶员给予违法记分处理。在交通、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的治超站点以外,公安交管部门还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加强路面执法,对货运机车超过核载质量的,扣留机动车直至违法状态消除,或引导到治超站点实施卸载,并对违法驾驶人按《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3、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将治超工作作为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要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始终保持治超的严
管态势,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相对固定,并实施统一调配,人员不到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责任。对被查处的超限超载车辆要责令停止行驶,责令车主或驾驶员自行卸载;对无能力进行卸载或不主动卸载的,采取强制卸载措施,卸载的费用由车主负担。交通公路部门在卸货之前要与违章人签订有关协议。所卸载货物可在治超站点免费堆放3天,超过3天的,按规定收取保管费;超过10天并经通知仍不转运的,由交通公路部门强制清除。卸载和保管货物的收费标准按省物价局的规定执行。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对公路、桥梁造成损坏的,除接受处罚外,应按赔(补)偿标准及实际损坏程度给予赔(补)偿。赔(补)偿标准按省交通厅、财政厅、物价局共同制定的标准执行。
4、各级公安部门要增加治超站点的警力,负责维护治超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对容易出现聚众闯卡、拒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带车绕行的重点地区,要加强巡逻,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对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和对执法人员实施人身侵犯、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的,要坚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各治超站点要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确保在用的治超工作所需的计量检测设备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依法检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量检测设备准确。
(二)加强监管力度,实施源头管理。
1、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厂矿企业、货物装载场(站)、砂石场等有关单位的管理责任,并与其签订相关责任书。企业许可机关要强化所许可企业按照规范和标准装载的责任,安装称重设备,确保运输源头装载符合车辆装载标准;对放行超限超载车辆问题严重的,分别由企业许可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交通部门要加强对车辆货物装载场(站)、大型厂矿企业、砂石场等场所的检查,加强对货物装载源头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对为超限超载车辆配载并放行出站的货物装载场(站)经营者,严格按照《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的规定,责令其改正并予以处罚。交通部门要通过查阅出厂记录、在厂矿企业附近路口进行检查等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超限行为。
2、工商部门要积极开展对汽车非法改装企业的专项整治活动,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汽车及出售非法拼装汽车的行为,并公开曝光。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业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无照经营行为,一律予以取缔。
交通部门要严格按照《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擅自改变车箱长度或拦板高度等改装行为的道路运输经营者进行处罚,在审验
时仍不改正的,不予核发车辆营运证。
公安交管部门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法律、规章的规定及《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强制标准,对非法改装的车辆在办理车辆定期检验手续时强制恢复原状,否则不予发放行驶证。
(三)明确目标,落实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路面治超监控网络,加强治超检测站点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建设。要按照“高速公路入口阻截劝返、普通公路站点执法监管、农村公路限宽限高保护”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治超监控网络。我市开展路面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主要在下列经省政府批准的治超站点进行:
(1)一个省际治超检查站:云浮G324线河岔收费站;(2)两个交通稽查站:振民亭交通稽查站(包括振民亭收费站、大庆收费站、永安收费站)、罗新交通稽查站(包括黄岗收费站、素龙收费站、冲花收费站);
(3)16个流动治超检查路段:国道324线振民亭收费站路段、国道324线腰古路段、国道324线过境公路路段、县道468线河骑线路段、国道324线永安收费站路段、省道368线云安公路局路口路段、国道324线镇安路口路段、省道276线黄岗收费站路段、省道113线稔村收费站路段、省道113线天堂路段、国道324线河岔收费站路段、国道324线冲花收费站路段、省道352线罗定与郁南交界处路段、省道368线南江口路段、省道368线都城收费站路段、省道352线平罗收费站路段。
2、建立治超联合检查联动机制,对路面治超保持高压治理态势。交通、公路和交警部门组成强有力的治超专业队伍,坚持24小时连续不间段分4班治超,严肃查处超限超载车辆。在治超站内发现的既超限又超载的车辆,比较超限和超载罚则后,按较重的罚则由对应职能部门进行处罚。严格查处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及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建立全市协助检查联动机制,对逃避检查、强行冲卡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在全市所有治超站点、流动稽查路段重点拦截检查,依法从重处罚。
3、建立健全运输信息监控网络,建立查处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数据库,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和抄报制度。要实行重点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一年内超限3次以上(含3次)的车辆或驾驶员,要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并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运证和从业资格。
4、加大治超经费的投入力度。各地要将治超经费纳入交通公路部门预算,加强治超经费财务管理,确保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的正常运作。治超经费的具体提取和管理办法,按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的规定执行。
5、积极推动收费公路计重收费工作。按照交通部《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5‟492号)的要求,在确保突出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市交通局、公路局、物价局要配合省交通厅、物价局做好收费公路计重收费方案,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非法利润。
6、严格执行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市交通局、物价局要根据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交公路发„2004‟622号)精神,适当减轻大型货车的车辆通行费负担,促进运输市场的良性竞争。对整车装载并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继续落实“绿色通道”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
7、推进治超工作舆论宣传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支持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角度,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发动公众自觉参与并监督治超工作,为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防止诱发和激化矛盾。
8、加强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把治超工作与严格规范公路收费结合起来,防止各种形式乱收费、乱罚款;规范执法人员行为,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对徇私舞弊、借机谋取私利的,要严肃处理。
主题词:车辆 超限超载△ 治理 意见 通知
第五篇:超限超载治理实施意见
XX乡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超限超载专项治理
工 作 的 通 知
各行政村及辖区内各生产经营企业:
为切实加强我乡治理超限超载源头管理工作,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乡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xx乡治理超限超载源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乡治超源头管理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把治超工作纳入我乡工作目标,每年召开治超工作会议不少于3次。
我公路管理所对出入我乡境内的车辆装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允许超限超载车辆出入,并对车辆信息及货物装载源头进行详细登记,作为处理处罚依据。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1、乡领导小组负责对我乡境内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清理登记,建立乡政府班子成员包村包企业制度,班子成员负责所包村内的石场、沙场及其他生产加工企业的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加强源头治理,保证其合法合规经营,不为车辆超限
装配货物,不让无牌无证、非法改装车辆出(场)上路。对所包村治超工作加强监督指导。各村、各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治超工作,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
2、各村支部书记为所在村治超源头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道路运输工作加强监督,确保车辆按照国家规定装载、配载,坚决禁止非法超限超载的源头治理。
3、各生产经营企业为治理超限超载直接责任人,要确保车辆按照国家规定装载、配载,坚决杜绝恶意超限超载,坚决禁止大吨以上车辆出厂(场)区上路。
4、乡直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派出所负责对违犯规定的超载超限的车辆及企业从速从重从严处理,性质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供电所负责对违法违规企业实施断电。
三、广泛宣传,营造声势
各村、各单位、各企业都要层层召开治超源头管理工作会议,布置安排治超工作并在辖区内设置固定宣传标语,同时通过宣传页、板报、展板等形式,宣传治超政策及超限超载的严重危害,教育广大企业及车户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治超工作。
四、严肃责任追究
各村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凡对我乡治超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落后的村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由于工作不力对我乡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村支部书记责任。
对不按国家规定装载、配载货物的车辆和源头企业,一经发现将组织各职能部门严肃处理,并根据上级规定实施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或关闭。
xx乡人民政府
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