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王彦生同志事迹报告会上的主持词
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主持词
同志们:
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开始。
王彦生同志1959年出生于邯郸涉县,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总工会主席。2005年被确诊患脑动脉瘤后,他仍然恪尽职守,忘我工作,2009年2月4日因病不幸逝世,年仅49岁。在组工战线的近20年中,王彦生同志始终把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坚持原则、淡泊名利,勤勉敬业、心系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大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感动了河北、感动了中国,在人民心中筑起了一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道德丰碑。2009年7月以来,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先后作出决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省委追授王彦生同志‚全省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最近中 1 组部又追授王彦生同志为‚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并在全国组织系统开展了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11月26日,中组部专门召开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视频会议,李源潮同志亲自讲话。当前,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正在全国广泛展开。
为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高潮,进一步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在全省集中开展了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今天,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我市,为我们宣讲这位太行之子、组工楷模的感人事迹,使我们有幸近距离感受王彦生同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报告团的到来表示欢迎!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各位成员:
代表团团长:邯郸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
副团长: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处调研员***同志;
成员:***同志;
报告人:***同志;
王彦生同志的女儿王玉洁同志。
今天在市主会场参加报告会的有: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同志,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市直各部门县处级以上干部,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科级以上干部,市直组织人事系统全体干部职工。
比照市主会场参会人员范围,其他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管理区、工业区)相关同志分别在各分会场收听收看此次事迹报告会。
下面,请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报告。大家欢迎!
* * * * * * * * * * * * 刚才,报告团的4位同志用质朴的语言,满怀深情地介绍了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激人奋进,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报告团精彩、感人的报告!
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组工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接见王彦生事迹报告团时指出,‚他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的党员干 3 部典型,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彦生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我们心中矗立成丰碑,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增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前,**市正处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严峻考验前所未有。建设科学发展**城市,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彦生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脚踏实地的工作,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市各级各单位要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号召,迅速掀起向王彦生同志学习的热潮,学习他信念坚定、党性坚强,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忠于职守,知人善任,始终保持公道正派、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学习他勤学善思,勇于开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始终保持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始终保持知足淡欲、真诚坦荡的崇高品行。广大党员干部要用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鞭策自己,把学习王彦生同志的事迹落实到本职工 4 作中去。要把学习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强力推进‚五项攻坚行动‛、‚八大工程‛,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谋划明年工作结合起来,为推进我市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动力、做出新贡献。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提议全体起立,向组工干部的时代风范、向党员干部的楷模王彦生同志致以崇高敬礼!
报告会到此结束,散会。
第二篇:听王彦生先进事迹报告心得体会
听王彦生先进事迹报告心得体会
虽然王彦生事迹报告会举办了多场,但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没有时间去看,得益于中央、省媒体记者来邯采访的机会,今天终于在xx大剧院聆听了他的事迹,感受颇深。
伴着舒缓的音乐,深情的讲述,王彦生慢慢从遗照中“走”下来,进入全场千余名听众的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王彦生以他的勤勉敬业、公而忘私、率先垂范,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
报告会上,用照片展示的他的生活写真一张张出现在大屏幕上。少数与女儿、与妻子、与父亲的照片,更多的是他在工作岗位、在社区、在事故现场、在同事们身边、在最需要他帮助和服务的群众面前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共产党人对组织对群众无限关心,对亲人满怀深爱却也愧疚的故事。
报告会感人至深,在场的许多观众不时因泪水而模糊了双眼。凡是参加了王彦生同志事迹报告会的所有人,没有谁不为之动容。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于49岁,也许是他比别人更早的知天命,所以在他工作的30多年,他走到哪里,就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社会的贡献,对人民的深情带到哪里。对此,我记着市委书记崔江水评价说:王彦生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典范。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重温党章、履行自己的誓言?如何为xx的发展而倾尽全力?王彦生同志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注解,他的精神将在xx大地永存。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幸福快乐,这种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听王彦生事迹报告会有感
忠孝显豪气,泪洒伤别离。
忠骨铸丛台,一生满正气。
《超脱潇洒的你——王彦生》
潇洒,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自然生命的洋溢,是人生的最美境界。你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博爱,能感动上帝;大爱,能征服世界!
你经受苦难和磨练,积累了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让内心充满真诚的阳光!
你自然、喜悦地去接受、欣赏自己,毫无保留,而且顺应自然,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化劣为优。
你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选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找到生命的根蒂,去实现了最高的价值。
你驾驭生命,燃起生命的之火的火种,让生命永远像春天。
你的心给了这片热土,所有的爱都在这里倾注。
心底无私天地宽,你的人生如此超脱、潇洒!
第三篇: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彦生同志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个小山村,曾在博客里自名“山生”。幼年艰辛,吃百家饭长大,他体悟到真诚的可贵,最懂得感恩。
在组工战线上工作的近20年,他襟怀坦荡、勤勉自持,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身边的人都说,“王部长是有原则的好人”。经历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四年,最终他还是撒手尘寰。带着依恋不舍,他别过了养育他的沃土,关爱他的家人,朝夕相处的同事。
他,用49岁短暂的生命历程,书写了自己的信条:把一切奉献给对家乡父老的炽爱、对党无限的忠诚。
2009年2月4日早上7点,正准备参加当日召开的区政协会议的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就在起身上班的那一刹那,在自己家里的沙发前猝然倒下。无论妻子女儿怎么呼喊,他也无法再睁眼看看他深爱的家人、眷恋的故土,无法再为他热爱的组工事业工作一天、一小时、哪怕是一分钟……
这位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党员,受到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在与病魔抗争了5年后,过早的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王彦生去世半年多了,每当家人、亲友、同事和受他帮助的农村和社区居民谈起他来,无不眼眶湿润,感慨不已。
早年经历教会他懂得心系百姓、勤勉自强
王彦生在博客里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可怜声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他们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
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的王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中专,从山村出来的中专生转变为县城里的工人,后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和求学历程,使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用一种平和包容的态度处世为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王彦生对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工作实践中特别重视到田间地头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百姓冷暖。每次到村走访调研,从不跟乡镇领导打招呼,不搞前呼后拥,经常是和司机两个人,轻车简从进村。他怕给基层添麻烦,很少在村里吃饭。曲周县依庄乡东路庄村是王彦生在曲周县工作期间的联系点。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德顺回忆到,有一次,王彦生来村调研工作,回去时天色已晚,在他一再恳求下,终于同意留下吃饭,但有“约法三章”:一不动酒,二不吃肉,三不准其他干部作陪。就这样,王彦生和司机二人破例在他家简简单单吃了一顿农家饭。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管收入有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王彦生每次下基层时都会带一些现金,给遇到的困难群众一些帮助。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为了彻底解决李守仁家的贫困问题,他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李守仁每当谈起这些事时,总是热泪盈眶,感念不已。在党政干部眼里,作为组织部长的王彦生是一个区县里掌握人事变动的重要“人物”,一般百姓却很少弄得清楚“组织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在他们老百姓眼里,王彦生就是一位慷慨大方、古道热肠的共产党员,真诚朴实、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从念书上学开始,王彦生的勤勉都是身边的人公认的。不论是在他工作过的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在他的办公桌上、书柜里、床头上都堆满了书。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他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他常说“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做好工作”。正是基于这样不断的积累,王彦生在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或是遇到新问题时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都能想出一些“新点子”来。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起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00年,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对此作法先后刊发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调任丛台区组织部长后,王彦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倡导该区开展了 “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帮驻”活动,从2004年到2006年,全区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79个社区的办公条件全部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00多件,更加密切了干群关系。
谈到王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前同事、时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俊兴回忆到:王彦生读书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小说都有涉猎,而且电脑操作熟练,网上办公轻车熟路。“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才是工作。”王彦生常常这样告诫部里的同志。
十几年组织工作经验使他知人善任、坚持原则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王彦生懂得作为一个组织部长,首要的责任就是选好人用好人。王彦生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用什么人是个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个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多起来,不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少下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王彦生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王彦生从担任涉县组织部副部长开始,就十分注重注意选贤任能。原涉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现任县党校支部书记付岩伟回忆起自己被破格提拔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按论资排辈、先来后到的“潜规则”,研究室主任绝对轮不上他,但主管研究室和组织科的王彦生,还是将他这个没有副股级任职经历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在和他一起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也从未听说过哪个同志因为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对他有意见,他刚直不阿,按原则办事的作风得到了周围同志的一致认可” 付岩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后来,他在曲周县、丛台区担任组织部长的近11年 里,他一直保持着知人善任的敏锐目光和力倡公道正派的用人风气。2004年,当时的联东街道办事处原班子内部矛盾较多,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王彦生及时向区委建议,果断地将原党政一把手全部调离,将时任丛东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刘兴国调任联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把扭转工作局面的重任交给了他。刘兴国到任后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使该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得到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回忆起这段往事,刘兴国感慨颇深,“当时我心情很矛盾,既感激于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又惶恐于不可预知的挑战,犹豫徘徊间,是王部长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打消了我的顾虑,王部长说“任人唯贤,不仅仅是选贤举能,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合适位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个领导班子,只要能以宽广的胸襟去面对困难,不谋私利,不争权力,就能获得最大的拥护和支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经王彦生建议提拔的干部,都在自己的新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但是当这些干部向王彦生表示感谢时,王彦生总是说,不辜负组织信任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王彦生平时很注意廉洁自律,他的“请客不到、送礼不收”是出了名的。在他看来,受了别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顿饭、一盒烟,自己的公正就无法保持下去。
最后的时光他坚守信念、奉献一切
2005年7月,王彦生不幸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这就像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劳累、着急、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这颗炸弹,瞬间夺去他的生命。与王彦生生前同为区委班子成员、同乡的丛台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樊中青回忆到:2005年王彦生常常感到头痛,7月到北京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后,他在医院里住了20多天,又做了一次脑血管照影,医生说他头上的动脉瘤又有所发展,建议上支架介入治疗,但风险很大,如果不做,继续发展,又很危险。做还是不做?做,需要二三十万元,且有下不了手术台或留下后遗症的风险,不做,脑袋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彦生说:“花那么多 钱,做完不见得比现在好,说不定还会拖累人,何必呢?即使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现在除了偶有头晕,没 别的不好感觉,说不定还能好好做几年事情。”
从那以后,王彦生把时间抓的更紧了,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光多做一些事情。在丛台区担任组织部长的几年里,他依旧保持自己坚持原则、勇于探索的本色。与工作上的一丝不苟相反,王彦生对名利却看得很淡。2007年丛台区政协正职空缺,市里、区里准备推荐他任政协主席,但他主动向考察组提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由于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人民的哺育和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在入党志愿书里,王彦生这样写道。王彦生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第四篇: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1.个人简介
王彦生,男,汉族,1959年11月生,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3月,任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98年1月起,先后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05年7月被确诊患脑部动脉瘤。患病期间,他仍恪尽职守,忘我工作。2009年2月4日,在赶赴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式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间,王彦生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党性坚强、品行端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邯郸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2.先进事迹
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个小山村,曾在博客里自名“山生”。幼年艰辛,吃百家饭长大,他体悟到真诚的可贵,最懂得感恩。
在组工战线上工作的近20年,他襟怀坦荡、勤勉自持,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身边的人都说,“王部长是有原则的好人”。经历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四年,最终他还是撒手尘寰。带着依恋不舍,他别过了养育他的沃土,关爱他的家人,朝夕相处的同事。
他,用49岁短暂的生命历程,书写了自己的信条:把一切奉献给对家乡父老的炽爱、对党无限的忠诚。
2009年2月4日早上7点,正准备参加当日召开的区政协会议的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就在起身上班的那一刹那,在自己家里的沙发前猝然倒下。无论妻子女儿怎么呼喊,他也无法再睁眼看看他深爱的家人、眷恋的故土,无法再为他热爱的组工事业工作一天、一小时、哪怕是一分钟„„
这位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党员,受到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在与病魔抗争了5年后,过早的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王彦生去世半年多了,每当家人、亲友、同事和受他帮助的农村和社区居民谈起他来,无不眼眶湿润,感慨不已。
早年经历教会他懂得心系百姓、勤勉自强,王彦生在博客里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可怜声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他们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
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的王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中专,从山村出来的中专生转变为县城里的工人,后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和求学历程,使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用一种平和包容的态度处世为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王彦生对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工作实践中特别重视到田间地头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百姓冷暖。每次到村走访调研,从不跟乡镇领导打招呼,不搞前呼后拥,经常是和司机两个人,轻车简从进村。他怕给基层添麻烦,很少在村里吃饭。曲周县依庄乡东路庄村是王彦生在曲周县工作期间的联系点。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德顺回忆到,有一次,王彦生来村调研工作,回去时天色已晚,在他一再恳求下,终于同意留下吃饭,但有“约法三章”:一不动酒,二不吃肉,三不准其他干部作陪。就这样,王彦生和司机二人破例在他家简简单单吃了一顿农家饭。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管收入有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王彦生每次下基层时都会带一些现金,给遇到的困难群众一些帮助。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为了彻底解决李守仁家的贫困问题,他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李守仁每当谈起这些事时,总是热泪盈眶,感念不已。在党政干部眼里,作为组织部长的王彦生是一个区县里掌握人事变动的重要“人物”,一般百姓却很少弄得清楚“组织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在他们老百姓眼里,王彦生就是一位慷慨大方、古道热肠的共产党员,真诚朴实、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从念书上学开始,王彦生的勤勉都是身边的人公认的。不论是在他工作过的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在他的办公桌上、书柜里、床头上都堆满了书。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他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他常说“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做好工作”。正是基于这样不断的积累,王彦生在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或是遇到新问题时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都能想出一些“新点子”来。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起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00年,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对此作法先后刊发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调任丛台区组织部长后,王彦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倡导该区开展了 “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帮驻”活动,从2004年到2006年,全区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79个社区的办公条件全部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00多件,更加密切了干群关系。
谈到王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前同事、时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俊兴回忆到:王彦生读书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小说都有涉猎,而且电脑操作熟练,网上办公轻车熟路。“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才是工作。”王彦生常常这样告诫部里的同志。
十几年组织工作经验使他知人善任、坚持原则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王彦生懂得作为一个组织部长,首要的责任就是选好人用好人。王彦生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用什么人是个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个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多起来,不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少下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王彦生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王彦生从担任涉县组织部副部长开始,就十分注重注意选贤任能。原涉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现任县党校支部书记付岩伟回忆起自己被破格提拔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按论资排辈、先来后到的“潜规则”,研究室主任绝对轮不上他,但主管研究室和组织科的王彦生,还是将他这个没有副股级任职经历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在和他一起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也从未听说过哪个同志因为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对他有意见,他刚直不阿,按原则办事的作风得到了周围同志的一致认可” 付岩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后来,他在曲周县、丛台区担任组织部长的近11年里,他一直保持着知人善任的敏锐目光和力倡公道正派的用人风气。2004年,当时的联东街道办事处原班子内部矛盾较多,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王彦生及时向区委建议,果断地将原党政一把手全部调离,将时任丛东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刘兴国调任联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把扭转工作局面的重任交给了他。刘兴国到任后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使该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得到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回忆起这段往事,刘兴国感慨颇深,“当时我心情很矛盾,既感激于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又惶恐于不可预知的挑战,犹豫徘徊间,是王部长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打消了我的顾虑,王部长说“任人唯贤,不仅仅是选贤举能,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合适位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个领导班子,只要能以宽广的胸襟去面对困难,不谋私利,不争权力,就能获得最大的拥护和支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经王彦生建议提拔的干部,都在自己的新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但是当这些干部向王彦生表示感谢时,王彦生总是说,不辜负组织信任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王彦生平时很注意廉洁自律,他的“请客不到、送礼不收”是出了名的。在他看来,受了别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顿饭、一盒烟,自己的公正就无法保持下去。
2005年夏天,王彦生常常感到一阵阵的头疼。在市医院查不出咋回事,7月,在家人的坚持下,妻子女儿陪他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结果让人震惊:王彦生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医生介绍说,这就像在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着急、劳累、生气、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由于王彦生的动脉瘤恰好长在脑基底大动脉上,如果做手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风险特别大,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或下不了手术台。
该怎么办?王彦生的心第一次失去了一贯的镇定从容。正当壮年,党和人民把自己从一个山里娃娃培养成为一名组织部长,正是该报恩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的事。王彦生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他四处搜索、上网查找各种手术相关的信息:成功病例、预后、手术费用„„但并发症、死亡等字眼灼烧着他的心,家人忧伤的眼神和背地的啜泣更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怎么办?刚刚确定的加强执政能力的调研课题如何开展?年轻后备干部怎么样培养教育?自己帮扶的香椿园社区残疾夫妻何美田、任志正今后怎么解决生活来源?王彦生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放不下,割不断。
怎么办?王彦生心里还有太多太多的牵挂:涉县老家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还每天坐在门口,遥望远方,盼着儿子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劳累半生的妻子还有太多的话要和他唠叨,自己退休后带她去旅游、尝尝坐飞机滋味的诺言还没有兑现;豆蔻年华的女儿还在读书,懵懵懂懂的孩子啊,以后人生的路该怎么走,眼巴巴指望他的指点„„
怎么办?在王彦生的博客里,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他当时的挣扎:“我想还是不做了吧,据说得花二、三十万元!即使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现在除了偶有头晕,没别的不好感觉,说不定还能好好做几年事情„„”
抉择之后,王彦生又恢复了往日山一样的淡定从容。不到两个礼拜,他又去上班了。在单位,他像没事人似的工作。只是妻子知道,下班后一回到家,他不再像原来那样有说有笑,而是常常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说话。
家人心疼他,劝他别上班了,或者换个轻闲的部门。妻子还建议他回大山环抱的涉县老家好好静养。丛台区委也对他的病高度关注,表示可以在工作安排上尽量给予照顾。王彦生却一一谢绝了。他向时任区委书记贾宝仓坦露心扉:“现在看来,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了。让我把有限的时间为党多做些事情吧,这样心里坦然些。”
正是怀着这种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他以常人都难以企及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忘我工作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只要是值班,他都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痛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病假。记者翻阅他案头的工作日志时,看到一页这样的记载:“7月30日,星期三,雨。头痛半个月了,一天没休息,我要坚持!”坚持、坚持,王彦生就是这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党的事业燃烧着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热。
同年10月,丛台区选派50名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培训,王彦生亲自带队前往,虽然几次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却从未耽误过课程。
从2008年底到今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置、选票的印制,一一过问。有一次,妻子晚上偷偷关了他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发现后被他批了一通。
2009年2月4日,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为筹备大会连续忙碌多天的王彦生头痛难忍。妻子看到他脸色难看,就劝说道:“如果你感觉不舒服,就别去开会了,跟领导请个假,在家歇一天吧。”
“那怎么行,‘两会’一年只开这么一次,我怎么能不去?”
妻子拗不过他,把早饭端来。他草草吃了两口正准备起身,突然“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便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王彦生去世的消息传来,丛台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无不落泪,他们联名提议,在全区学习宣传王彦生同志事迹。
共过事、没有共过事的人们纷纷赶来,向他的家人慰问。一名副厅级干部执意拿出1000元丧金。他说:“我和彦生同志不熟悉,但我敬佩他的官德!”
2009年2月6日,是王彦生遗体告别日。外面彤云密布,阴风呼啸。殡仪馆内挽幛如云,花圈似海!千余名干部群众自发从四面赶来,人们扼腕叹息,洒泪送别这位受人敬仰的部长。
一位当地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挥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第五篇: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彦生,一生殚精竭虑,勤政廉洁,恪尽职守,生前赢得口碑,身后树起丰碑,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他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本职工作的兢兢业业,生动地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优秀品质,集中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王彦生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我深受感触,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做事之前要先把人做好,在干工作之前要先把“精、气、神”准备好,不浮躁、不眼高手低,脚踏实地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学习王彦生的先进事迹,我的心得体会有以下几点:首先,学习王彦生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者,来到农村后要摒弃“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要虚心乡群众学习请教,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要深入实际了解村情,要放下架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学习王彦生同志勇挑重任,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基层工作错综复杂,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的就是面对基层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缺乏的就是敢于勇挑重担的精神,通过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体会到了要想把基层工作干好,就必须勤于实践、乐于实践、勇于接受困难任务,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第三、学习王彦生同志勤学善思、主动学习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基层了解的太少,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基层的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面对基层工作,就必须坚持积极学习不放松,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学习待人处事,学习与和基层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多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恰当,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学习王彦生同志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的高尚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离开求学期间学校所在繁华的都市到农村任职,需要经历很多磨练和困难,王彦生同志有一个关于幸福的计算公式: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欲望的高低。”农村基层工作是很艰苦,但是苦中有乐,幸福感的大小取决于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认知,只要在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常怀忧民之志,常有为老百姓服务之心,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