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15:2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写写帮推荐)

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

国庆长假,国内众多景点游客爆棚,网友戏称从此长假多了一项乐趣,就是在家观看各处的“人山人海”。今年长假,北京人满长城,九寨沟游客滞留……想来每每长假来临,景点都是人山人海。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五一长假”取消,春节又是个回家过年的假期,于是只剩下“十一长假”可以出游。其次,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开始更趋向于通过旅游来缓解日常工作中的压力。

第三,带薪年休假执行不到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带薪年休假的存在。知道年休假的,又苦于年假不好请,领导不休假下面员工不好意思请、不请假等着拿年假工资等各种原因没能休成年假。而长假不用请假,大家又都有空,两相对比长假显然比较方便,是出游的好时机。综合上述原因,各界一致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带薪休假制度执行不到位。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至今已有五年之久,但却为何在执行中尴尬不断,的确值得立法者和用人单位思过一番。笔者认为,在企业实践层面,有五个关键问题,需要为用人单位提个醒,以免因个人理解错误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带薪年休假适用对象的界定不少企业认为,试用期员工无权享受年休假、在本单位工作不满一年的员工不得享受带薪年休假。而根据《企业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规定并没有说在本企业连续工作满12个月,也就是说,不管员工进入本企业工作多久,只要员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就享有了享受年休假的资格。此外,这里的职工,说的就是一般的劳动者,不含退休返聘人员以及实习生。除此之外,还要排除非全日制的劳动者。当然,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在进入企业之前没有工作经历,所以确实需要在连续工作一年之后才能有资格享受带薪年休假。

累计工龄的计算《企业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这里的累计工作时间,指的是员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在各个公司工作的总时间。这一时间需

要员工提供证据来证明。有些企业只认可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这是不对的。因为从全国来看,不是所有企业都缴纳社保,有些企业甚至连劳动合同都不签,一般来说,社保缴费记录、退工证明(离职证明)、劳动合同书等其他书面材料,只要能证明员工的工作时间,都可以作为依据。

新进、离职等情形的年休假天数计算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满足休假条件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企业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员工离职时,当年度未安排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其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此为明文规定,因此操作起来十分明确。

但对于在年度内符合年休假资格的员工,或者当年度累计工作时间满10年或者20年的情形,法律就没有明文规定了。

有企业擅自将在当年度符合累计工作1年的员工的当年度假期在整年度内进行折算。如员工在2011年6月入职,则员工在2012年7月累计工作满一年,满足休带薪年休假的条件。企业根据其全年应享受的5天在剩余的日历天数中进行折算,算得2012年度可以享受2天的带薪年休假。

而对于在年度累计工作时间满10年或20年,应休年休假天数从5天转为10天或者从10天增为15天的员工,则直接进行前后分别折算。这种算法看起来很合理,也能解决员工在年底入职无法休完年休假的尴尬情况(对于12月29日入职,工龄满20年的员工,根本不可能在年度前休完15天的年假),但事实上却侵害了员工的权益。笔者认为,除非当地有类似的明文规定(四川省就有类似规定,具体可参见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9年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第五点),或者在执行中收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认可,否则不宜如此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有几种应对方式:一种,将新人入职放到元月,企业应尽量避免员工在12月中下旬入职。一种,晚休不如早休。按理说

员工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才有资格使用新增的假期,但是为了保证年休假,可以安排员工提前休完该年假,以避免休不完的尴尬场面出现。第三种,跨年度安排。由于跨年度安排需要员工同意,故在说服员工后,企业可以安排其在下一年年初休完。

带薪年休假的休假方式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企业有统筹安排员工休带薪年休假的权利,而安排员工休假本身同时也是企业的义务。然而有企业却错认为年休假应该由员工向公司提出申请,如果员工不申请,则视为放弃带薪年休假。其实,根据规定,只有当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并以书面方式放弃休假时,企业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在其他情况下,应当由企业进行安排。实践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由员工申请。这种方式虽然人性化,但是企业方比较被动。当发生员工休不完、没申请的情形时,责任还是在企业身上,风险仍由企业方来承担。

2.由企业安排。这种方式较为生硬,但是无法律风险。实践中由企业在淡季安排集体休假,也有安排在节假日前后的,还有将带薪休假日分摊到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要求员工休假的。3.两者结合。建议采取这种方式,即由现有员工申请或者由员工在每年年初作为休假计划,然后公司再根据员工的计划进行安排。等到下半年度,员工仍然没有休完年假的,再由公司提醒或者直接进行统筹安排。这种方式即兼顾了员工的心理,较为人性化,又能防止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少数企业的年休假天数远超法定带薪年休假。有人觉得这是好事,是企业福利好、人性化的体现,怎么会存在风险呢?因为法定带薪年休假全由法定,企业的假期是可以通过制度来自主确定的,如享受条件、休假方式以及没有使用完假期的处理等。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的话,将增加企业本身的风险。根据规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也就是说,企业如不区分开来,高于法定的假期也将按照法定带薪年休假执行。所以,我们建议企业能将法定带薪年休假与企业自身的假期做一定的区分,不仅是假期的定

义,同时也包括休假的方式等。

带薪年休假工资的基数法定带薪年休假应休未休的,应当按照该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这里的日工资的计算基数为法定,即员工在企业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企业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企业不能再通过制度来另行约定基数。另外,300%中包含正常工作的100%收入。应休未休法定带薪年休假的法律责任根据规定,法定带薪年休假应休未休的,应当按照该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企业不安排年休假又拒不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当加付赔偿金。也就是说,企业最多可能需要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的6倍。

《企业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几年来,由于带薪年休假而产生的劳动争议相对于加班、违法解除等显得凤毛麟角,所以一直未能引起广大企业的重视。带薪年休假工资又属于赔偿性的给付,不属于工资,因而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所以很多企业会采取拖延政策,等到熬过时效,员工也就没机会主张了。这虽然是个办法,但是此举不但存在风险,同时也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评价,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存在,容易激发员工的抵抗情绪,从而引发劳动争议。就目前来看,“十一”的旅游景点爆满使公众都聚焦到了带薪年休假的问题上,相关部门也因此面临不小的舆论压力,下一步势必会加强监督和管理,所以企业切不可因为其带薪年休假的实施及监督“雷声大雨点小”而不予重视。

第二篇:2016贵州省职工带薪年休办法

《2016年贵州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实施细则详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于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为您提供有关2016年贵州省年假条例全文和权威解读详尽内容,帮助您更快掌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国家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通知》(黔府发〔2008〕22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直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和内部管理工作的通知》(黔人社厅通〔2012〕132号)精神,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工作人员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工作人员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工作人员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工作人员从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的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国家和我省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和节育手术假以及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年休假可与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和节育手术假等合并使用。第四条 外省调入及省内机关、事业、企业调动(录聘用)到我办的工作人员,当年在原单位未休年休假的,由我办按规定安排当年年休假。

第五条 年休假在1个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按工作日分段安排,除特殊情况外,分段安排要从严掌握。年休假一般不跨安排。因工作原因确有必要跨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安排,但不得跨2个安排。

第六条 各处、机关党委,法制研究中心应当尽可能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保障工作人员年休假的权利,充分保证工作人员得到休息,以利于其身体健康。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

经工作人员本人同意,应休而未休年休假的,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除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外,其余的200%在下一的第一季度内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纳入工资统发。

当年事假累计超过20天以上的天数,年休假工资报酬从当年带薪年休假中扣除,最多扣除为当年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的相应金额。

第七条 工作人员日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261天。全年工资收入计算方式为:(一)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应发的基本工资、我省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之和。

前款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根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

第八条 对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一)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二)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第九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工作人员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我办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二)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三)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当年已享受了年休假的,翌年不享受年休假。第十条 鼓励错峰休假。各处、机关党委,法制研究中心应在每年的12月30日前制定下一工作人员年休假计划表,经分管办领导签字后报综合处(人事处),由综合处(人事处)统计制作全办年休假计划表报办领导审定后严格执行。确因工作特殊需要不能按休假计划安排休假并需调整休假时间的,经办分管领导同意可以调整一次休假时间。

第十一条 工作人员确因工作原因经调整休假计划仍不能休年休假的,要填写《工作人员不能安排年休假申报表》,经所在处室负责人及其分管办领导批准、最后报办主要领导审定,并在我办公示后,作为发放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依据。

不能提供经办主要领导审定的《工作人员不能安排年休假申报表》的,一律不予发放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十二条 年休假报批程序:主任报分管副省长批准;副主任报主任批准;处长(主持工作的副处长)报分管办领导签批并报办主要负责人批准;其余人员报所在处室负责人签批,并报请分管办领导批准。

除主任之外,其余人员统一使用《省政府法制办休假申请单》,将休假申请单交综合处(人事处)登记,由综合处(人事处)安排专人负责按程序报批。《省政府法制办休假申请单》第一联由综合处(人事处)存档,第二联交各处存档。

第十三条 各处、机关党委、法制研究中心应当鼓励干部职工休假,加强年休假管理,严格考勤纪律,负责统计本处、中心年休假情况,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办执纪监督部门对执行年休假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隐瞒不报、虚报造假等行为。

第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企业初始建账的关键点

企业初始建账的关键点

2010-9-6 16:14 秦文娇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万事开头难,企业初始建账颇为关键,要建立一套得心应手的账簿,须留心以下三个关键点。

建账要合身

建账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之一,是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中枢,是企业查账、对账、结账以及随时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关键阶段。企业有大小,行业各不同,会计人员应该依据规模和所属行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行业法规的要求,建立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便于提取会计信息的会计账簿。

建账不可事无巨细,也不能模糊笼统,要繁简有度,操作自如。

例如,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涉及内容众多,成本费用的归集与计算也较为复杂,工业企业建账应将存货账与成本费用账进行详细列示,便于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商业企业除主要核算商品的进货成本与销货成本外,商品进销差价也是商业行业一个特有的账簿。

建好“四本账”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会计水平高低,会计信息流的加工都来自于以下“四本账”的汇集,即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总分类账简称为总账,一般企业只设一本总分类账,外形使用订本账。总账科目的设置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共有6类156个一级会计科目,与以往的《企业会计制度》的5类会计科目相比,多了一类“共同类”会计科目,一般企业不会涉及到。建账时企业可参照以上6类标准科目,在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自行设置适合自身特点的总账科目。

明细分类账简称为明细账,是分户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明细情况的账簿,通常是根据二级或明细科目来设置账户。明细账一般使用活页账,根据不同的科目性质采用不同的栏目。例如,原材料采用多栏式分类账(收、发、存数量金额式);收入、费用、成本类的明细账采用多栏式;债权债务类用三栏式。

明细账的设置应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例如,一般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两个账目就是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两类资产的状况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设置应注重账龄明细分析和坏账准备明细的计提;存货明细账除分别设置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明细账外,还要根据存货的库龄、积压毁损程度以及市场行情等,设置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金明细账。

无论何种企业,都存在货币资金核算问题,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必设的,均应使用订本账。库存现金日记账要求日清月结,余额应与出纳保管的库存现金相符,并杜绝资金的体外循环,杜绝“小

金库”的发生。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应与银行对账单相符,月初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是管理者每天都要关注的财务数据。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每天及时更新和核对货币资金账目,使管理者决策

做到有的放矢。

建账要谨慎

不建账外账。会计应以诚信为本,不做假账,不设账外账,这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应遵从的职业操守。

建好备查账。并非每个企业都要设置备查账簿,对于一些经济事项繁杂而总账和明细账又不能详细反映的业务,我们可以设置如应收账款备查簿、应收票据备查簿、递延税款备查簿等。事后查账时,备查簿

便是最好的备忘录。

资料要齐全。成立一个合法的企业必须有以下资料: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司章程、营业执照、国地税税务登记证、验资报告等,以上资料是会计建账的法律依据。

以下是一个会计实务的例子,为 新手提供参考。

因为是私营小公司,那么按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所以会计科目按小企业制度使用。

假设由三名(设为张

三、李

四、王五)老板投资成立“兴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以商品流为主业,属于一般纳税人。前期重要工作:

⑴、制定公司章程,章程理定好固定名字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⑵、第一次股东会议决议事项纪要 兴旺贸易公司建账大概程序如下:

一、公司从7月1日开始筹建。接下来发生的业务按顺序如下

1. 7月3日张三代垫钱4万元并亲自去购入一批固定资产(发票上购货写兴旺贸易公司)借:固定资产----××设备 贷:其他应付款——张三

2. 7月6日老板张三代垫钱1万元购入一批办公用品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因为私企小,所以别进“长期待摊费用”)1万元 贷:其他应付款——张三1万元

3.7月8日兴旺贸易公司三名股东交50万元现金存入临时账户作为注册资金 借:现金50 贷:实收资本――张三 10万元

——李四 20万元

——王五 20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万元 贷:现金50万元

4.7月9日老板张三从事务所取回验资报告,代垫公司注册费5000元,印花税250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5000 —印花税250 贷:其他应付款——张三5250

5.8月1日领到公司营业执照。

6.8.月15日办理了国税及地税的税务登记

7.9月2日,从银行提取现金还款给股东张三,①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② 借:其他应付款——A 贷:现金

8.9月5日,公司向甲购入商品一批,预付货款价税合计11.7万 借:预付账款——甲11.7万 贷:银行存款11.7万

9.9月8日,收到甲公司运来的商品并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1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 贷:预付账款——甲11.7万

10.9月9日,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货已发出,货款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乙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

11.9月18日收到乙公司9月9日的欠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12.9月21日从银行提取现金发放本月工资 ①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②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13.9月25日分配(计提)本月工资 借: 管理费用—工资 营业费用—工资 贷:应付工资

14.9月28日计提本月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①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营业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福利费

②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贷:其他应交款——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15.9月28日银行划账交社保等费用 借:管理费用——(公司缴纳的)社保费 贷:银行存款17、9月30日计算本月应交增值税(手工账这步可以不做)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未交税金)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18.9月30日计提城建税、教育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19.月末结转已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0.月末结转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21.9月30日借:月末结转成本等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就是销售费用)

22.假设有利润,预缴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23.每个月大致业务如上,到了12月份31日还要做: ①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②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④ 最终得出未分配利润,或盈余或亏损(假设盈利能分红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张三

——李四

——王五

24.从银行提取现金发放股利时: ①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②借:应付股利应付股利——张三

——李四

——王五 贷:现金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第四篇:做好企业的8个关键点

做好企业的8个关键点

八月份的时候,我去上海参加了留德同学30周年聚会。60多位同学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一起,其中不少同学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面,自然有很多感慨。一个同学的太太在发言时说,虽然大家在德国有10年共同经历,但毕业20年后留在德国的同学和回国的同学差别非常大。我们问差别在哪里。她说:没有回国的同学都非常低调,回国的同学都非常自信。没有回国的同学都不忙,回国的同学都很忙。没有回国的同学看上去没有多大变化,回国的同学看上去老了很多。没有回国的同学老婆都是年长的,回国的同学老婆都是年轻的。

这个说法虽然有打趣的成分,但也道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选择在哪里生活和选择做什么事情,会决定他的未来。同学们的智商都差不多,勤奋程度也差不多,但选择走的路不同,后来的情况就非常不同。从这个意义上看,选择重于一切。

老板天天都面临很多选择,但我们大部分选择都是临时的,随意的,无意识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一个参照系,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可以选择。《赢在战略》课上,有不少老板朋友让我给战略下个定义。我引用我原来的老板罗兰贝格先生的说法是:“战略就是选择”。

老板最大的选择是他进入的行当。这个选择大部分老板都在创业初期做了。当企业有了一定的年龄和规模,我们的选择就是不断重新决定企业和自己的工作重点。选择行当的时候,我们对可选项是清楚的,但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和年龄的时候,我们的困难是逐渐地不知道我们有什么选项?我设计《赢在战略》课程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老板看清楚自己经营和管理上的可选项,或者说给大家一个做好企业的框架。

老板要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做好一个企业的关键点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以下8项:

1.战略

2.客户

3.模式

4.产品

5.组织

6.人员

7.流程与系统

8.控制

这些词有些抽象,所以我做一个解释:

1.战略,是选择企业的方向。关键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2.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关键是选择目标客户。

3.模式,是选择企业自己的做法。关键是独特性。

4.产品,是给客户提供价值的载体。关键是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5.组织,是分而治之的架构。关键是和企业战略模式的匹配。

6.人员,是让组织运作有效的动力源。关键是和组织要求的匹配。

7.流程与系统,是让组织运作有效的工具。关键是引入适合企业规模的工具。

8.控制,是让组织有效运作的机制。关键是信息的流畅和对信息的运用。

在这8个关键点上,老板都很容易犯一些关键性错误:

1.战略上贪婪:想用自己非常有限的资源做太多的事情。

2.客户不做挑选:以至于忘记自己最该珍惜的那群人。

3.模式上同质:竞争对手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4.产品上缺少创新:不知道客户需求中有一项是永远的,那就是保证质量前提下的新。

5.组织上混乱:不能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该做是什么。

6.人员质量和数量的缺乏:战略上想要很多,却不投入和目标匹配的人员力量。

7.系统缺失:试图用能人解决问题,而不是靠系统。

8.控制不到位:缺少信息系统和决策的合理性

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的老板都需要关注上面罗列的每一个方面。在每一个关键点上,老板都有几个选择:一是关注和不关注,二是做与不做,三是选择什么样的做法。而关注什么,和企业的发展阶段及规模有一定关系:

一个人数不多的公司(例如少于50人),不需要考虑复杂的组织架构,流程及系统,老板应该把精力放在打造适合企业目标客户的产品上,以此为切入点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例如人数在40-300之间的企业),老板就有必要不断清晰自己的组织结构,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一个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人数在200以上的企业),老板就必须开始考虑自己的系统建设以及控制体系的优化,因为规模大了之后再用原来的方式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

企业的发展会给老板带来很多新问题,知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等于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有了路标,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第五篇:汇算130关键点

38个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节点问题

一、收入部分

1.企业已作为不征税的收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条件,有无将非不征税收入混入不征税收入。

2.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是否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

3.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否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5.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6.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配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为股票的,是否按股票票面价值确定投资所得,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7.企业是否有将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处理的,如果有,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8.企业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是否按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9.企业取得利息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10.企业是否将应征企业所得税的利息收入,混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少征企业所得税。

11.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利息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12.企业已作为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条件,有无将非免税债券利息收入混入。13.企业已作为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非营利组织收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条件,有无将营利收入混入。

14.企业是否有将其他投资分配中取得的应税收入作为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税法规定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15.企业清产核资中全部盘盈资产与全部资产损失直接相冲抵的净盘盈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是否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增加国家资本金,否则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16.企业已经税前扣除的各种损失,在以后纳税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时,是否计入当期收入。

17.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如:政府补贴、财政补助或补贴、贷款贴息、出口贴息、专项补贴、流转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返)、其他税款返还、行政罚款返还、出口退税、取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等),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外,是否按税法规定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18.企业取得的各种违约金收入,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当期收入。

19.企业的资产溢余收入(现金长款收入、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收入。如非现金资产溢余,应按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20.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奖励或福利、利润(股息)分配、交际应酬、市场推广或销售等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用途的(不包括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外,是否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确认收入。

21.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全额确认收入。即与会计上在使用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损益,产生的税会差异,是否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22.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23.以非货币形式取得提供劳务收入,是否按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24.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是否按照纳税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25.安装费、广告制作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取得的收入,是否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26.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是否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27.宣传媒介的收费,是否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28.包含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收入,是否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分期确认收入。29.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收入,是否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如果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30.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劳务收取的劳务费收入,是否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31.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收入,是否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收入,是否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32.会员费收入。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该会员费是否在取得该会员费时确认收入。

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后,会员在会员期内不再付费就可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该会员费是否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33.企业提供其他劳务收入,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是否按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确认收入。属于当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当期的收入;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

34.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货物的,销售的货物是否按售价确认收入。如果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可不确认收入,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

查核以旧换新的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照销售新货物收入确认收入。

35.销售货物涉及商业折扣的,是否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货物收入金额。

36.销售货物涉及现金折扣的,是否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货物收入金额。

37.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货物发生销售折让或销售退回,是否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已冲销当期销售收入的,是否有购货方提供折让或退货的适当证明,否则不得冲销当期的销售收入,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8.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是否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

39.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销售货物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40.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41.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2.销售货物需要安装和检验的,是否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是否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3.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销售货物,是否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44.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45.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46.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转让财产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47.企业在一般的股权(包括转让股票或股份)买卖中,随转让股权一并转让的股权转让人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累计盈余公积,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48.企业(即被投资方企业)向投资方分配非货币性资产,是否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计算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49.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是否在投资交易发生时,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二、支出部分

1.企业发生的税收滞纳金支出,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企业发生的罚金、罚款支出或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按税法规定均不得税前扣除,在会计处理上已经计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企业间接成本支出是否根据与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成本计算对象的产量等,以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中。

4.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除税法另有规定外,是否重复税前扣除。如企业按税法规定已税前扣除计提了各项费用或准备金后,实际发生的与以上计提的费用或准备相关的费用或损失,应按规定先在已计提的各项费用或准备金余额内扣除,不得重复在当期税前再次扣除,余额不足扣除的才可在当期税前直接扣除,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5.企业税前扣除的董事会费、董事费(不包括:以董事会名义支付的招待费、礼品费以及其他属于交际应酬性质的支出),是否经董事会决定,并在董事会决定范围及标准内,否则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董事会决定的开支,凡本期实际发生的,均可作为当期的费用列支,但是,以董事会名义支付的招待费、礼品费以及其他属于交际应酬性质的支出,都不得作为董事会费支出,而应计入企业的交际应酬费。企业的董事会费是指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董事会的职能而支付的费用,如:董事会开会期间董事的差旅费、食宿费及其他必要开支。董事费是指经董事会决定支付给董事会成员的合理的劳务报酬。

6.企业发生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支出或者允许抵扣的增值税,是否税前扣除。按税法规定均不得税前扣除,如已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7.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合理的支出(即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企业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如是否以出口离岸价确认出口货物收入的,其离岸后发生的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是否虚计销售数量,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发生销货退回的,是否只冲减收入不冲减销售成本;采取暂估入账后收到结算凭证时,是否用红字冲销暂估账,再按实际成本入账;其他不得税前扣除的不合理成本费用支出。

8.企业缴纳的各种基金、收费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否则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由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缴纳的不符合上述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9.企业发生的赞助支出,除另有规定外,是否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有无不得税前扣除的赞助支出混入可税前扣除的赞助支出,如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0.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如在建工程等非销售领用产品所应负担的工程成本,挤入“主营业务成本”,而减少主营业务利润。

11.企业自查或检查查补税款,除企业所得税、允许抵扣的增值税、滞纳金外,是否在企业补缴税款所属税前扣除。

12.企业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是否税前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税前扣除。

13.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有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如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虚假发票、非法代开发票;填写项目不齐全,内容不真实,字迹不清楚,没有加盖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的发票;应经而未经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伪造或作废的发票以及白条等不符合规定发票。

14.企业发生的费用是否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税前扣除。即某一纳税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是否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如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补扣;除税法另有规定外,不得预提各类费用税前扣除;其他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费用支出。15.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当期的成本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成本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支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

16.企业直接成本支出是否根据有关会计凭证、记录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或劳务的经营成本中。即是否有混淆成本计算对象或劳务核算直接成本支出。

17.企业对已出售给职工的住房,自职工取得产权证之日,或职工停止向其缴纳房租之日起,是否为职工住房(职工自有住房)交纳或以现金补贴的诸如物业费、水电费、维修费、折旧费等其他各种费用。按税法规定上述费用均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8.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如不得税前扣除的各类代扣代缴税费(如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19.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是否税前扣除。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如已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0.企业发生的贿赂等非法支出,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1.企业税前扣除的为全体雇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是否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纳,超标准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是否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总额为税法规定的工资总额。

22.企业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包括境外保险费),是否按税法规定不得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3.企业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规定标准的职工支付的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在税前扣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的地区,按市(县)政府制定并报经省级政府批准的标准内扣除,否则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4.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是否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5.企业是否有以非货币形式给实习生支付的报酬,如有按税法规定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税前扣除的以货币形式转账支付实习生报酬,可依照税收规定的工资税前扣除办法进行管理。26.企业对于辞退补偿产生的预计负债,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计入当期费用时,因税法按实际支付制原则确认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其后实际支付时,再做相应的调减。

27.企业支付工资薪金总额税法规定的范围,与会计上的工资薪金总额范围税会差异,是否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和误餐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各项劳动保护支出;雇员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雇员离退休、退职待遇的各项支出;独生子女补贴;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项目。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8.企业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会计上确认当期费用,税法规定应属于增加资本公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确认费用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9.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合理性,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的合理性确认原则是: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30.企业对于在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在授予日公允价值已计入费用的,以及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会计上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费用的,因税法按实际支付制原则应其在行权时才属于实际发生的费用,故在行权以前应进行纳税调整。

31.企业按国家统一规定为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按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办法发放的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贴,可在税前据实扣除,暂不计入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企业超过规定标准交纳或发放的住房公积金或各种名目的住房补贴,是否作为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32.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的支付对象,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是指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不包括: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

33.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工效挂钩工资企业),税前扣除的工资是否按税法规定其工资发放在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否则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按批准的工效挂钩办法提取的工资额超过实际发放的工资额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4.企业以货币形式支付实习生报酬,是否以转账方式支付,否则不得税前扣除。35.企业当年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是否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税额,可结转以后纳税在规定比例内限额扣除。

36.化妆品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企业、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当年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是否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税额,可结转以后纳税在规定比例内限额扣除。37.对粮食类白酒(含薯类白酒)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8.企业对外公益性损赠支出,是否有直接向受益人捐赠,如果有,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9.企业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除其他规定可全额扣除外,是否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超过的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

40.企业税前扣除的开(筹)办费,是否有不合规发票、是否有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如果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1.企业开(筹)办费已经选定一种税前扣除方法进行税前扣除后,是否有改变扣除方法,如果有改变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42.企业开(筹)办费选定长期摊销方法已进行税前扣除的,其摊销年限是否低于3年,税法规定不得低于3年,低于3年的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3.企业发生的劳动保护支出是否合理,不合理或有非因工作需要和带有普遍福利性质的支出,不得作为劳动保护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4.企业已税前扣除的向与企业非关联关系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是否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或不同时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不得税前扣除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5.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是否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超过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6.企业从关联方借款支付的利息,超过按照债资比例(金融企业5:1,其他企业2:1)计算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7.企业是否有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如果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8.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向金融企业借款、购买经批准发行的债券发生的合理的利息支出中,是否有应资本化而未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如果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如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按税法规定扣除。49.企业因税务机关特别纳税调整而被加收的利息支出,按税法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0.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是否符合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以及相关文件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支出,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如果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51.属于不同独立法人的企业或母子公司之间支付的管理费(即企业向其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2.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已扣除的,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3.企业发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是否有支付给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情况,如有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4.企业是否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签订代办协议或合同,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手续费及佣金,否则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5.企业(除保险企业外)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是否按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税前扣除限额,超过限额的部分按税法规定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6.企业是否有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给中介服务企业(除委托个人代理外)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如有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7.企业是否有将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直接冲减服务协议或合同金额,不如实入账,如有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58.企业是否有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如有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9.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否准确归集,有无将业务招待费计入差旅费、办公费等其他费用里。

60.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按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发生额的40%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发生额的60%是否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超出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时,其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

61.企业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是否超过企业全年职工工资总额的14%,其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或结转以后扣除。62.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准确归集核算职工福利费支出内容,如将职工福利费混列入其他费用科目,或将其他性质的费用误作为职工福利费等。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63.企业税前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是否有《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的,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4.企业税前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是否超过工资总额2%限额,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5.企业是否计提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如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6.企业计提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后,改变用途的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7.企业以前未能扣除的已经税务机关确认的资产损失,是否在企业以后税前扣除,按税法规定不得在以后扣除,应按国税函〔2009〕772号文规定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企业以前(包括2008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的,不能结转在以后扣除,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扣除,而不能改变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所属。68.企业是否正确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区分原则按会计相关规定执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69.信用担保企业当年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比例;上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是否转为当期收入。

三、税收优惠部分

1.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税前扣除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加计扣除条件,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企业享受安置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一)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1年以上(含1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企业实际上岗工作。

(二)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三)定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四)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2.创业投资企业享受按投资额的70%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以上,且符合国税发〔2009〕87号第二条规定的投资条件,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3.企业享受购置用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优惠的,是否由企业自身实际购置并实际使用的专用设备,且符合税法规定列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是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不包括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其抵免的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有无将设备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进行抵免税额,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4.企业享受购置用于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优惠的,是否由企业自身实际购置并实际使用的专用设备,且符合税法规定列入《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是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不包括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其抵免的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有无将设备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进行抵免税额,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5.企业享受购置用于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优惠的,是否由企业自身实际购置并实际使用的专用设备,且符合税法规定列入《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是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不包括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其抵免的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有无将设备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进行抵免税额,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6.企业购置并实际投入适用、已开始享受税收优惠的专用设备,是否有从购置之日起5个纳税内转让、出租的,如果有应在该专用设备停止使用当月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7.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征税,是否符合税法规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简称“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目录》规定范围、条件和技术标准的项目产品,否则不得减计收入,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8.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符合税法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条件,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9.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按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否则不得免税,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是: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8.远洋捕捞。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本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10.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按减半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否则不得减半征税,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是: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本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1.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享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范围、条件和标准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不包括企业从事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目录》规定项目的所得),否则不得享受上述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2.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享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条件和范围,否则不得享受上述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3.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享受免征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技术转让条件,且单独准确计算技术转让所得,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4.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享受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为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且符合税法规定的软件生产企业资格,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5.新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认定后,享受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为新办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且符合税法规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资格,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6.企业当年享受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免两年减半三年”征收所得税优惠的,其生产性经营收入是否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补征所得税。

17.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为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且认定为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者认定为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补征所得税。

18.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自获利起,享受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被认定为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否则不得享受,应补征所得税。(已经享受自获利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

19.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50%,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并且财务核算健全研究开发费用归集核算准确,否则税前不得加计扣除,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20.企业享受财税﹝2014﹞75号和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64号公告所述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时,应以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占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的经营业务判定其是否属于六大行业。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企业享受研发专用仪器、设备采取一次性扣除或加速折旧处理时。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范围口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或《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规定执行。在实际管理中,应当关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是否是专门用于研发活动,除六大行业小微企业外,研发和生产共用的仪器、设备不得采取一次性扣除或加速折旧处理。

下载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我介绍关键点

    自我介绍关键点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向应聘者发问,而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考虑是否接受他的重要依据。对应聘者而言,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猫腻”至关重要。本文对面试中经......

    格式自查关键点

    格式自查关键点 1. 页数要求:毕业论文的篇幅约为1.8万~2.5万字,独立成册(20-30页);外文文献及翻译的篇幅与毕业论文大略相当,独立成册(20-30页,从摘要开始算,带页码的不得少于18页)。 2......

    营销关键点

    提高营销系统的执行力 良好的组织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提高执行力不仅要靠提高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来实现,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起完善的......

    《关键点》读后感

    《关键点》读后感 枕边有本书,是我珍爱的,叫做《关键点》。她教我们弄清自己的愿望,制订完整的个人计划,养成把注意力放在至关重要之处的习惯,这是使生活焕然壹新的捷径。读后受......

    企业薪酬激励的两大关键点

    企业薪酬激励的两大关键点 虽然说薪酬激励不是让员工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却是最为实用而且有效的方法,可以这样说,但凡是聪明的企业管理者,总是会善于利用薪酬......

    关于企业费用审核处理的几个关键点

    关于企业费用审核处理的几个关键点 这一次做了一家公司为期5年的税务审计,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企业账务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严谨性和规范性逐步提升的过程;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发......

    分析企业高效网络营销的关键点

    分析企业高效网络营销的关键点 网络营销交流群交流群123335415 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传统企业把眼光放到了互联网,开始着手网络营销。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竞争中,传统企......

    企业新员工培训的4大关键点

    企业新员工培训的4大关键点新员工培训室企业高层非常关注的问题,而新员工培训也是很需要关注的问题。新员工的企业培训是有些不同的,而这些需要注意的不同点有哪些呢?下面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