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晶最美联通人事迹材料
在联通公司的设备维护中心,人人都知道要想处理好客户投诉就找“刘姐”,她工作十多年来,并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总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在自己的岗位辛勤的工作着,奉献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她就是设备维护中心互联网数据班组的刘晶。
多年来,她一直战斗在处理客户投诉工作的第一线,作为互联网数据班组的班组长,她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她带领班组的成员负责加区设备维护中心的客户投诉工作以及大客户10010台席的工作,同时还要负责加区的个人互联网多业务制作。在工作中她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勤勤恳恳工作,在班组管理、客户服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公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自己的正能量。
在处理客户投诉工作中,对来电、来访的客户都以诚相待,热情服务。无论工作任务有多忙,都做到百问不烦,百讲不厌,耐心解释,热情答疑,用真情和笑容换来客户的理解。在对待疑难用户和刁钻用户时,都耐心的讲解,反复几次。有的用户还借着酒劲无理漫骂,她都默默的忍受一切,没有与用户争执。任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往肚子里咽。为公司树立了优质服务的形象。还记得有一次,她在单位刚要下班,集响中心的商主任焦急地打来电话说要给邮政储蓄的VPN割接配合做数据,这时母亲也打电话来说儿子突然发高烧不退。她也很着急,可她要在单位配合做数据,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于是,她对母亲说,叫母亲带儿子去看病,病因很快就查出来了,是病毒性风疹,儿子要不断持续的发高烧几天后才能恢复。她就叫母亲连续的给孩子喝温水,继续着手里的工作,当忙完手里的工作时,已经是晚上21点了。她忙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孩子的烧刚刚退了。早上回到家里,儿子带着稚嫩的哭泣声问她为什么不回家看他,她的心痛了,她告诉儿子因为妈妈要工作,可儿子说妈妈要工作就不要她了吗,她告诉儿子不是的,因为妈妈是最爱他的,可同时妈妈也是个负责任的人,以后你也要做一个像妈妈这样的人。儿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因为在她的心中,她的工作理念,就是她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她个人,更代表她们联通公司这这个大集体。有一次,用户投诉因为设备停电后,对自己的费用产生了质疑。于是她就耐心的和客户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当客户认可挂机后,发现已经和客户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了。但是她感到为客户服务,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的去做,负责任的去做。这样才能使客户满意。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
作为负责客户投诉工作的班长,她要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影响带动新员工,经常与他们交流工作经验。她发现在处理一些疑难客户的时候,有的同事大都不敢和不知道如何和这种用户沟通。于是,她就教他们如何和这种客户沟通。使他们不再惧怕如何和这种客户沟通,有效的解决了客户反映的问题。在生活中,她关心并主动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事,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班组里成员有琐事牵绊的时候,她也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功夫不服有心人,她终于改变了她们班组的面貌,从原来的超时和投诉工单不断的居高,变成超时工单为零,投诉服务质量工单为零。同时,她还组织班组成员学习专业技术,从集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到单独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从不知道如何处理突发故障到熟练的掌握和解决故障的流程。从原来都不懂如何查看单口线路状态,到能够熟练的配合传输外线查看光电转换器状态。她们班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变成了技术能手,独当一面。在工作中她也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分别在2008年全省维护规程竞赛中获到了个人三等奖和集体三等奖,2009年维护规程竞赛中获得了集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多次被公司评为星级宽带专家。但人的一生当中,是不能一直站在自己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的,应该是不断的追求和奋斗的,做为联通公司的一名员工,她想,也愿意去为公司的前景和未来去迎接新的挑战,为之去努力和奋斗。
设备维护中心
刘晶
2013.10.25
第二篇:201805刘晶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惠民县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刘晶
本人现年45岁,1994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24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近几年,还负责学校的团委少先队、艺体工作。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其富有创新的管理理念、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形式多样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受到了学生及家长、同行的认同与好评。1999年被评为“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2006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2008年、2012年、2017年教师节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3年9月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2014年被评为“县杰出少先队辅导员”。2016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三名工程人选。”2016年12月,经考核,被认定为“惠民县名班主任”,2017年12月,所带班级五(1)中队获得滨州市少先队“动感中队”荣誉称号。
一、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做合格的教学者
“学无止境”是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从初入校门执教至今,即使工作繁忙、家务繁重她也从没有间断过学习,总在业余时间不断汲取着“营养”,寻找着提高教学水平。勤学使刘晶老师把握住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少走
了很多弯路。我所执教的班级教学成绩每年都名列前茅。2015年,所教班级语文在全县教学质量抽测中获第一名。2017年,所教班级的语文学科在全县质量抽测中获一等奖。
多年来,我多次参加县市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了二十余篇教学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力争通过以学促教,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适应班主任工作的各项目标要求。1999年荣获“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1月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6月论文《实施目标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在《滨州教育》发表;2013年6月论文《爱让我如此美丽》发表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上;2011年12月,所写论文获市“教学常规月”征文一等奖;2017年4月《“四环节一目标”打造高效课堂》在《教育艺术》发表;2012年7月,在“市品生教学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2014年2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结题;2015年10月滨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课题《小学生特殊家庭儿童教育策略研究》顺利结题,本人担任主持人;2017年5月,本人主持的滨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整合创新研究》顺利立项,预计今年下半年结题。近几年来,连续五次执教县级语文、思品优质课获一等奖。
二、角色体验,加深了对教师的理解
我自94年毕业来到一实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刚毕业时,对孩子们的爱是朋友式的爱,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活动;第一批送走的教了六年的学生,对他们倾注的爱是严师慈爱;第二批送走了教了六年的这帮孩子,他们如同我的孩子一般大,我更多的倾注了母亲般的爱。而现在教的这帮孩子,在我心中就是宝贝,对他们的喜爱胜过自己的儿子,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吧。
不管是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想选一位好班主任,一个好班,师资力量强,老师有责任心,这样我们的心才踏实、放心。
我也是一名班主任,几十个孩子的家长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班主任?我找到了答案: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自己就要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老师。
(一)有爱心,不功利,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更何况孩子们。我容许孩子们有差距,犯错误。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不会因个人喜好不平等地对待学生。二十几年,我从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当然,批评惩罚也是有的。有时也大发雷霆,很严厉;有时也会惩罚犯错违纪的学生跑圈,写反思,抄课文等。对待孩子们我感觉舍不得过分的惩罚,他们毕竟是十岁左右的单纯的孩子。即使班里最笨,最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也只是就事论事,从不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对所有的学生、家长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学生的发展是充满个性的,我们最大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的个性沿着理性的方向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我们人性的温度,对学生施以良善的教育。对待学生,我们不功利,不因为学生的成绩给学生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不势利,不能以学生家庭背景对学生冷暖有别;要宽容,要把他们当成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像孩子一样活着。面对他们的错误,帮助分析,让他们自我修正;要学会等待,不急躁,不拔苗助长,给他们提供一些资源和建议,由他们自己去思索,怎么走。
(二)因材施教是解救心灵的良药。每个班里,都是有各种类型的学生组成——有学习型的,也有贪玩型的;有勤奋型的,也有懒散型的;有开朗奔放型的,也有内向木讷型的……这些区别,其实只要假以时日,仔细观察,你或许会发现:贪玩的孩子往往直率,皮实;学习懒散的孩子未必工作懒散;木讷的孩子纪律好,坐得住……如果让贪玩的孩子多参与班级活动;让懒散的孩子负责一项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给木讷的孩子安排一个开朗的同桌……相信,慢慢地、慢慢地,孩子会发生一些令人惊喜的转变……
尤其对于潜能巨大的后进生来说,他们最惧怕老师拿他们跟优等生比,因为拿他们的短板跟别人的长板比,横竖都是天壤之别,比得抬不起头来,低到尘埃里去了。找不到自信是最深的痛苦。若痛苦到麻木,就难以救药了。因材施教是解救他们心灵的良药,只有心灵充满活力,他们的崛起才
成为可能。
可以让只达到D标准的孩子,把平时听写的目标订到C,只要能够达到C等,就跟具备A能的孩子,同样鼓励,甚至更加赞赏,比如,在校讯通里,给家长发一条短信息,让家长知道他孩子的进步,或者直接用小纸条的方式,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或赞赏……相信这个目标,孩子跳一跳是可以够得到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佐以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同学们的帮助,进步会慢慢看得到。孩子学的有劲儿了,有了飞翔的愿望,自然不满足于在地上跑,他是否会渐渐给自己更高的目标去尝试呢?谁说不可能呢……
我们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怀有不同的期望值。以学生的实际学情需求为基点,适当地抬高要求。这使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提出的要求必定更加人性化,谈话语气必定和善,孩子必定欣悦……
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怎样把爱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反思。
(三)希望我有教书育人的好方法,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我作为一名老教师,老班主任,我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利用课堂、主题班会、班级活动。既教会孩子们学习,又教会孩子做人。前几天,母亲节,我在班内举行了“感恩母亲节”演讲比赛,全员参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既锻炼了全班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学会了感恩。从不满足于课堂,学校,利用节假日,周末,我与家委会一同策划组织学生走
近府衙,接受爱国主义红色教育;走近孤儿院,进行爱心及感恩教育;走近敬老院,进行尊老教育:母亲节,齐聚孙武广场,参加了“爱,我要大声说出类”活动。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教育了一群心智还不成熟,三观还没健全的思想纯洁的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
(四)付出就有汇报。班里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如孩子父母离异,妈妈外出学习进修,我会把孩子带回自己家中吃住照顾两周;班里一同学的爸爸出车祸住院,妈妈一人忙不过来,妈妈一人忙里忙外,就想让孩子请假住到亲戚家。我主动让孩子跟着我,照顾衣食住行。孩子亲切地称我为她的“第二个妈妈”。她妈妈说:孩子有一个好班主任,真是她的福气!
因此,我班的学生家长都很维护我,信任我,我把他们当兄弟姊妹对待,他们亲切地喊我姐。我班成立家委会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他们一呼百应,积极支持班级工作,我满心的欢喜与感动。
三、与时俱进,创特色班级
作为一名老教师、老班主任,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要创新,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要为孩子们的终生发展谋划,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带有功利性,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居功自傲。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完成了一项孩
子们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利用家长微信群建立“开心朗读群”每天家长按时发孩子的读书照片及阅读时长、篇目及内容。根据阅读天数评选“阅读小明星”,实行等级制,坚持21天,为“一级阅读小明星”,60天是二级,100天是是三级;以此类推,现在我班部分同学周末假期都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最高的已获得“十级阅读小明星”称号了。家长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为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及水平,建立班级朗读群,利用家长会开展“我是朗读者”比赛。完美教室创建,营造良好清新的学习读书环境。所带班级连续三年在学校完美教室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赢得好评。
确立目标,形成动力。我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从而形成了人人自觉、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开展竞争,增强活力。同时,她把学生之间的竞争当作使学生、班集体能够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探索开展竞争活动的各种方式。如每人都有竞争对手、组组都有赶超对象、班级与班级的竞争,形成了你追我赶、朝气蓬勃的学习气氛。
定期评价,心中有数。设立定期评价制度,以“班级个人量化考核”和“周评表”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
注重参与,人人有责。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在本班中实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制度,并把分工表张贴上墙,让每名学生都有具体事务可做,大到班级管理,小到门窗卫生,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心地爱学生,学生才会真心地爱老师,才会产生互爱的情感,才会真正达到情感相融。要以自己高尚、无私的爱和博大的胸怀做学生的表率,激励孩子学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融入爱的长河,使孩子成为人格完善的新一代。
四、让教育充满智慧,促学生自主发展
美丽花朵只有经过精心培育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班集体不但是抓好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阵地,也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全面成长的一方沃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刘晶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在她执教的班级里涌现出不少多才多艺的“小明星”。同时,刘晶老师班里的一批学生也成为全校的文艺骨干、“小名人”。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教师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她多次带领全班学生参加学校六一演出、去年的文艺节目“我十岁了”和今年的集体诵
读“中华少年”,都是全员参与,人多费劲,但全班孩子都能锻炼,展示。不去过多的追求荣誉,在乎获奖等级,真正将学生的终身发展落到实处。当然,因为精心策划、训练,每年的学生才艺节目都获部一等奖。
五、工作繁多,力争做好
现在,担任班主任,教语文学科,承担艺体部部分工作,自2017年,又负责学校团委少先队工作。教学班主任事务,本身事多繁琐,再加上学校的工作,真是感觉力不从心,筋疲力尽。但是,带了五年的学生舍不得舍,学校工作不能耽误,还得干好,不然,影响学校荣誉。心里多次暗暗给自己鼓劲,既然接手,就得干好,哪怕加班加点,心力交瘁。上一学期,光外出学习,各种培训,就有整整五周,一个多月啊。说学生语文成绩,班级管理不受影响都是假的,抽考成绩不理想,自己内心很自责。这学期初,和闫校长保证一定拼了命的工作,不耽误学生。可是,一学期快结束了,回想匆匆忙忙一学期,真的是事与愿违,只能说,我真的尽力了。经常加班上报各部门材料,策划班级、学校活动,批改作业,还要完成三名工程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十四年如一日,在小学教师及班主任的平凡工作岗位上,求实创新,科学管理,爱生敬业,拼搏进取,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模范班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加特色的高素质学生,同时帮助不少年轻教师不断进步成为合格班主任,赢得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的好评。我坚信一定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着专家性优秀教师的方向迈进。
2018年5月
第三篇:“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事迹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事迹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新华网贵阳5月1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王橙澄、潘林青)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守候乡村的“天使”
【网民评价】“雾里看花66”说:“一个80后女青年,坚守在最基层从医,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农村最需要这样的医务人员。”
【钟晶语录】“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农家的“贴心人”
【网民评价】“刘铭佳”说:二十几岁正是一个姑娘美好的年纪,她却为了病人长期在偏远山区工作,用青春去挽救生命,这非常值得尊敬。
【钟晶语录】“不是农民去城里当企业家才是成功,城里人到农村来工作得到村民尊敬也是一种成功”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最美的幸福,幸福的美丽
【网民评价】“jjzz”说:从省城跑到穷乡僻壤当医生,不为名不为利,扪心自问,我做不到。但有机会,我也想去拜访这位“美丽天使”,看能否帮她和村民做点什么。
【钟晶语录】“幸福要用心体会,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也不在于夫妻分分秒秒都在一起。”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但钟晶说自己并不后悔,她和丈夫都觉得,有时一个眼神、一句关怀都能感受到默契和幸福。“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钟晶说。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网易微博 3
第四篇:最美扶贫人事迹
3篇最美扶贫人事迹
一边是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县**镇**村四组的**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更是女儿头上靓丽的天空。
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18年。
**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2000年,**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夫妇最坚定的想法。
“为了给孩子整病,我们那个时候把房子卖了,反正只要能治好她,我们无论怎样都行。对孩子,我们绝不放弃。”**的妻子喻兴玲抹着眼泪说,为了给孩子治病,哪里能够挣到一块钱,他们夫妻俩就去哪里。
直到医生让孩子保守治疗了,**夫妇才终于将女儿接出院。但高烧、腹泻却时常折磨着**,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
“平时吃饭、喝水,**都要**夫妻俩喂,对于这个残疾姑娘,他们真的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谈及这个破碎的家,邻居马青云感叹说。
因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仅卖掉了房子,还到处欠债,2002年,他的另一个孩子出生,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撑起这个家庭的决心。同一年,他用仅有的积蓄承包了**至**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则背上患病的女儿,带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爸。
后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后来,他去往武汉、**打工,并成立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
自己挣到了钱,**夫妇决定回乡发展,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致富。
2015年,**成立**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户统一种植,保价收购。**走家串户,免费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种子和肥料,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领头羊。
2016年,**担任起村里的后备干部。2017年5月,他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
给聋哑孤寡老人当长辈;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帮贫困户修通公路……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划蓝图。
整日为村民奔波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杆支书”。2018年7月1日,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把我们**发展得更好,让全村老百姓欢腾起来。”**说,只要心存一份感恩,就能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
最美扶贫人事迹
“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
“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
……
4月4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
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2014年之前,**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
“**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2014年初,**开始外出考察,结合**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
当年,**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
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50亩土地,种上了中桃9号、中桃10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
据了解,中桃9号和中桃10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200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8%~20%,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1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7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
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
“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
就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
好事多磨,2016年,合作社的50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
2016年至2017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328亩,发展种植桃树288亩,李子树4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0亩,带动74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
“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
“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
最美扶贫人事迹
“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月14日,**县**镇**村贫困户**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500多元。
**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25公里,全村15个村民小组388户15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1户716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15年10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
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党委政府为**担保,贷了30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基地问题解决了,**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立了“**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州内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
“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县城仁和诊所医生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带动265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免费为162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
“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收购2500多公斤,单价8元。
现如今,走进**镇**、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第五篇:最美扶贫人事迹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
“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
“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
……
4月4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
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20**年之前,**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
“**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20**年初,**开始外出考察,结合**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
当年,**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
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50亩土地,种上了中桃9号、中桃10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
据了解,中桃9号和中桃10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200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XX%~XX%,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1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7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
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
“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
就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
好事多磨,20**年,合作社的50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
20**年至20**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328亩,发展种植桃树288亩,李子树4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0亩,带动XXX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
“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
“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
“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月14日,**县**镇**村贫困户**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500多元。
**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25公里,全村XXX个村民小组XXX户1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年10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
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党委政府为**担保,贷了XXX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基地问题解决了,**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立了“**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州内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
“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县城仁和诊所医生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带动XXX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免费为XXX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
“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收购2500多公斤,单价8元。
现如今,走进**镇**、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一边是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县**镇**村四组的**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更是女儿头上靓丽的天空。
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18年。
**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2000年,**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夫妇最坚定的想法。
“为了给孩子整病,我们那个时候把房子卖了,反正只要能治好她,我们无论怎样都行。对孩子,我们绝不放弃。”**的妻子喻兴玲抹着眼泪说,为了给孩子治病,哪里能够挣到一块钱,他们夫妻俩就去哪里。
直到医生让孩子保守治疗了,**夫妇才终于将女儿接出院。但高烧、腹泻却时常折磨着**,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
“平时吃饭、喝水,**都要**夫妻俩喂,对于这个残疾姑娘,他们真的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谈及这个破碎的家,邻居马青云感叹说。
因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仅卖掉了房子,还到处欠债,2002年,他的另一个孩子出生,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撑起这个家庭的决心。同一年,他用仅有的积蓄承包了**至**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则背上患病的女儿,带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爸。
后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后来,他去往武汉、**打工,并成立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
自己挣到了钱,**夫妇决定回乡发展,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致富。
20**年,**成立**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户统一种植,保价收购。**走家串户,免费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种子和肥料,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领头羊。
20**年,**担任起村里的后备干部。20**年5月,他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
给聋哑孤寡老人当长辈;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帮贫困户修通公路……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划蓝图。
整日为村民奔波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杆支书”。2018年7月1日,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把我们**发展得更好,让全村老百姓欢腾起来。”**说,只要心存一份感恩,就能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
“我们的黑猪吃草、散养,绝对保证原生态养殖。”1月21日,**县**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基地,总经理**正在给顾客介绍黑猪的养殖方式。
去年腊月,每天都有大批顾客来到该生态农业基地,把订购已久的黑猪屠宰以后运回家去。
而在5年前,这个基地还是一片荒凉的山坡地,让这片土地发生神奇蜕变的,正是该公司总经理、**镇**村村民**。
十多年前,刚刚中专毕业的**,怀着跳出“农门”的梦想,只身离开山村到外面闯荡。通过开超市、开商场,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改变家乡的面貌。”20**年,**回到**村,投入全部积蓄,成立了**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开始养殖山羊、种植葛根,经济收入逐年递增。
“一个人富裕了算小富,和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才算大富。”怀着这样的信念,**发动周边农户到公司就业,还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村里15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梨树种植。
“现在种梨树,我们夫妻俩一年可以赚8XX元,果树成熟后,我们还可以拿到百分之三十的收入。”2018年,**村四组村民张发财将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一年下来,老两口收入增涨不少。
20**年,**又引进30头鄂西黑猪。在去年5月的**黑猪订购会上,**打造的“**黑猪”品牌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短短几个月时间,300余头黑猪被订购一空。
如何真正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这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并与省农科院畜牧所、果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经过考察和试验,他建立起“种植的牧草和甜玉米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肥田种植果树”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1000余只山羊、400余头鄂西黑猪、500亩梨树、2000余亩改良的天然草场……在发展基础农业生产的同时,**还相继建立了生态养殖园、绿色种植园、科普示范园。如今,**村已然变成了观光采摘、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村共有XXX户XXX人实现了脱贫。
**表示,下一步,他还将投资XXX万元,在**村集中安置点建立产业培训中心,对贫困户进行定期技术培训,为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打牢基础。
有她在,困难群众便有了贴心知己,乡亲们脱贫也有了主心骨。山寨庭院,田园地头,到处都留有她的足迹;寒来暑往,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她的关爱传递。她便是老百姓口中的“扶贫大姐”——**县接待办驻**镇**村“尖刀班”班长**。
2018年初,根据县脱贫攻坚1号令的指示,每个县直单位要派一名副职领导任“尖刀班”班长,**主动请缨。
事实上,**的女儿刚上初一,丈夫工作繁忙、又不精通家务,正是需要**的时候,但她表示可以克服困难,还是毅然决定驻村。
2018年2月26日,**正式驻村上岗。
初到**村,**对村里情况不了解,各项工作无从下手,她便一家一家的入户走访,全面摸排每户水、电、路、网、房及产业发展情况。
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笔记本上记录的时间甚至精确到分钟。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渐渐被大家熟知,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城里来的女班长刮目相看。
在低保评定工作中,**带领“尖刀班”挨家挨户核算收入,通过民主评议,最终确定低保户XXX户,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因低保评定引起的信访矛盾。“低保从XXX户一下减少到XXX户,还实现了村内稳定,这是我没想到的。”村里的老支书高龙梓惊讶地说。
在走访中,**发现群众最关心的是道路的建设。于是,她带领驻村队员充分调研,制定了**村道路建设补短板实施方案。为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她组织“尖刀班”每周现场调度,倒排工期。目前,全村新修5.5公里硬化路,整修5.85公里砂石路,村级道路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2018年6月至7月,**村连续遭受两次冰雹灾害,部分农户种植的烟叶绝收。灾情发生后,**迅速带领“尖刀班”成员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查灾核灾,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联系保险公司,为村民挽回了不少损失。
在走访一组村民张世明家时,**得知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务工,一个在读初中,一家人还居住在老土坯房里,生活环境极为恶劣。得知情况后,**迅速与村镇办联系,为张世民家申请了贫困残疾户危房改造,并且争取到最大扶持额度。
“现在房子的主体已经完工,只等安装门窗了,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好,也真要感谢向班长他们呀!”张世明激动地说。
“心中有民,方知精准须实践;脚底沾泥,终觉扶贫要躬行。”**始终心怀这样的信念,把精准扶贫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努力为村民谋福祉,为全村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