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前急救医疗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文档
院前急救医疗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王婕(***)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靖煤公司总医院2010年至2014年院前急救存在潜在隐患89人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引起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原因诸多。结论针对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医疗安全隐患;院前急救;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因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时间紧迫、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1]、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等因素,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是每个急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靖煤公司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急救8606人次,其中存在潜在隐患16人次,院前死亡54人,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8岁,平均年龄62.8岁。现将靖煤公司总医院院前急救存在潜在隐患16人次的分析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1院前急救最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及约束力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或质量监控不到位,造成有章不循,违反操作流程,责任不明确,引发3人不满意。
1.2 接听呼救电话的同志,对患者的姓名、病情及相关记录不详细,患方的联系电话号码错位导致救护车跑错方向,以致5次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
1.3医护人员对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态度冷淡,出诊速度慢、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意识不强,未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或转运途中医护人员不在病人身边,对症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也没有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谈明搬动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而引发3次医疗纠纷。
1.3 2次出诊前急救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到了抢救现场才发现急救药品不齐,在抢救过程中才发现抢救药品不够用,而降低了抢救成功率。
1.4 医护人员抢救操作技能不熟练,动作缓慢,不能根据病情及时准确地进行急救。1例颈椎骨折患者颈托固定不当,引起患者投诉。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或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选择的穿刺针头过小,滴速太慢,不能有效扩容等等。
1.5接危重患者时,1例患者医护人员询问病史及诊疗不仔细,造成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不到位,患者有晕车史,未告知患者或家属晕车呕吐时会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增加颅内压,车上摇晃静脉穿刺不成功,导致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而引发纠纷。
1.6缺乏法律观念: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未进行常规抢救,检查不仔细,未留有效死亡检查记录,医疗文书书写及记录
不详细[2],关键阳性体征遗漏,造成医疗纠纷一起。2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搞好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前提,制定各类工作人员的急救流程,规范医疗文书书写,严格要求急救人员按工作流程上岗。
2.2 加强岗位责任制,认真接听呼救电话,接到呼救电话后,要问清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居住的街道、门牌号码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特征或建筑物,弄清患者所在位置并做记录,由出诊人员随身带上,以便及时和对方联系,避免跑错方向。针对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资,及时到达急救地点。
2.3增强院前出诊工作人员的急救意识。做到急患者所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坚持每月对急救(医师、护师、司机)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休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图、电击除颤、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搬运术及安全驾驶等相关急救流程培训和考核。
2.4院前急救箱:备内科急救箱,外科急救箱,合理布局抢救物品,做到定人、定位、定物、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
2.5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应具备全面的工作技能。因为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
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加强急救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考核,一定要提高科室的整体急救能力才能减少纠纷。
2.6转运危重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晕车史,充分评估转运途中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沟通,告知晕车会使病情加重,恶心呕吐时,可增加颅内压,引起头痛或使原有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窒息。使患者或家属做好医患配合,共同战胜疾病。对极危重的患者必须遵循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抢救,不得因丢失患者资源由舍近求远而延长患者到医院进行系统救治的时间。
2.7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查病人,认真听取患者家属或目击人提供的病情资料,对已死亡的患者必须常规抢救30min后,再用心电图机做心电图后,确认患者是否死亡,再告知家属患者死亡。
总之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一定要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因院前具有紧急抢救性、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和病情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稍微疏忽,可能会铸成大错。所以急救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同时完善急救流程,定期对急救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知识,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巍.美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评价和预警系统分析与启示[J].中国执业药师,2009,6(2):20-22.[2]何映,李馨龄,沈璐,等.药品评价专家库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2009,6(9):557-559.
第二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
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针对急诊科院前急救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全盟市平均每个月大约能够出车三、四百次,这其中大多是重患,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疾病,形形色色的患者,所以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该从个方面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技能操作水平,作为院前急救的一名护理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应工作严谨,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处置得当,认真细致主动,查对严格,操作正规,熟练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对病患的未知性以及时间紧,任务重,这些都会促成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我们首先应该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针对这些隐患我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接到院前急救警报时我们护士应当首先立即通知当班值班医生,拿好急救仪器,急救箱,迅速出诊,到达现场后,护士应当根据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立即执行,在医生未下达医嘱前,护士应当依据病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可以先用空盐,但绝不能够擅自做主,根据经验用药,必须听到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方可用药,可以依据病情进行必要的处置,如:吸氧、测量生命体征、采血建立静脉通路。
急诊科护理服务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我们 将以温馨、快捷、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为您开辟绿色通道。由于其急救工作中的时间紧迫,病员伤势较重,家属急迫紧张的心里,这些都促成了其常见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医疗安全事故,还是自身安全,这些问题都应该被高度重视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所以作为急诊科的任何一名医护人员,都应该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维护自身的安全,院前急救是整个医院的绿色通道,更加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作为整个医院的一条纵贯线,贯穿于各个科室之间。
结论针对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是每个急救医护人员继续解决的问题。
现将院前急救较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最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1.1有些医师、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工作 散漫,态度不认真,没有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出诊速度慢,急救意识不强,医生、护士未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质量。
1.2出诊前的物品其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到了抢救现场才发现急救药品不齐全或在抢救过程中才发现抢救药品不够用,这样会大大降低抢救的成功率。
1.3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差,动作缓慢,不能根据病情及时准确地进行护理措施,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或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选择的穿刺针头过小,滴速太慢,不能有效扩容。
1.4院前急救患者时,护理人员选择静脉输液针头不当造成患者在转运途中穿刺部位肿胀,不能保证药物和液体有效进入患者体内,引发医患纠纷。
1.5由于其时间紧迫,患者病情为重,因此,医生需紧急下达口头医嘱,护理人员稍含糊不清或凭所听到的自己不确定的药品名以及其用法,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1.6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为进行常规抢救,对已死亡的患者检查不仔细,未留有效死亡检查记录,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1.7不能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询问病史不详,如患者有无晕车史,未告知患者或家属晕车呕吐时,会增加颅内压,出现头痛,或 使原有的头痛加剧等。
1.8由于在抢救过程中,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护理人员没有做好自身防护,在穿刺的过程中,不小心刺伤了自己的手或者在穿刺成功后,废弃的针头处理不当,不小心扎伤自己,一些传染病的患者,会通过血液传播,危害到自身安全。
1.9在遇到心脏骤停的危重患者之后急需做心肺复苏术,医护人员没有在环境安全适宜的环境中抢救患者,如在车间或马路上,这些会使患者自身和医护人员都受到不必要的隐患。
2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增强院前出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为患者所急,为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急救技术水平。
2.2分别准备院前急救箱,合理布局抢救物品,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急救仪器和急救药品应班班清点,对接,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2.3急救医护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工作技能,因为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加强急救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 训。
2.4院前抢救患者时,选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保证转运途中静脉点滴通畅没保证药物和液体能按治疗计划有效完成。
2.5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述一遍,以便确认和核实准确性,抢救结束6小时内,医生据实补记医嘱。
2.6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查病,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和在场人员提供的病情资料,对已死亡的患者必须常规抢救,30-60分钟后,在用心电图机做心电图后,确认患者是否死亡,再告知家属患者死亡。
2.7接危重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晕车史,告知晕车会使病情加重,如恶心,呕吐时会增加颅内压,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医患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2.8在为患者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应避免针头在此刺伤自己,留置针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后,应放入锐器盒内,避免再次刺伤自己,发生锐器伤后,在抢救病人待患者病情平稳应立即由近心端,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祭出损伤处血液,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用75%酒精或0.5%的碘伏伤口消毒。
2.9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应当评估周围环境,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才可对患者实施抢救技术。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不但要技术过硬,知识过广,更应该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多多跟患者进行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给予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然而院前急救更是急 诊的一项重大内容,会接触各种复杂的病种。
记得有一次出车接到警报后,我看到单上是车祸外伤,跟往常一样,迅速通知当班医生,二线医师,带好急救设备,上了120车,此时脑海里浮现出各种猜想,或许这个人很严重的,或许这个人知识轻微的外伤,只是想借助120揽回黑车司机一点钱,正在此事,120车已经到达现场,之间现场是横贯大马路边,许多人在围观,我和两名医生拿着急救仪器与急救箱前往患者身边,我让周围人群散开,上前一看,满地是血,患者的面部,头部已是面目全非,根本没法看,心理此时慌了一下,这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重大型车祸,患者的恐怖面容,但是此时本着救人为紧,不去管那些了,此时我和医生已做好自身防护,戴手套,医生用手电筒观察患者双侧瞳孔已散大,轻拍患者无反应,医生立即为患者做心电图,我为患者首先建立静脉通路,评估环境安全,遵医嘱立即启动CPR心脏按压,开放气道,我为患者EC面罩,人工通气,连续做5个循环,立即除颤,遵医嘱副肾一支静推,每隔3-5分钟重复一次,经抢救无效,心电图呈直线,宣布临床死亡,此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一名女士,年仅37岁,觉得还很年轻,其实生命往往很短暂,也许前一秒还在为家庭操劳奔波,下一秒钟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看到家属痛哭的场景,此时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好了,护理人员应当安慰家属做好心理上的支持。
院前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无论遇到那种突发事 件都应当掌握急救技术,按步骤进行,决不能因为患者病患严重已失去希望就不采取措施,除非家属放弃抢救,但此时家属必须签字后方可停止抢救。
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护理人员,我深感骄傲自豪,虽然风险大,安全性能低,对自身要求高,工作艰辛,但我坚信,自身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在无论是院前急救中还是在急诊科室工作中,都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无论是抢救还是临床护理中,都应当严格查对,避免差错的发生,降低危险性,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深知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致力于护理工作,用细心,爱心,责任心,娴熟的技能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降低隐患,如一旦发生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姓名:赵
丹 电话:*** 单位:兴安盟突泉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邮箱:1205142496@qq.com 通讯地址:突泉县林苑小区 投稿日期:2014年5月27日
第三篇: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
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第三条 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统一组织、管理、实
第四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规划和指导全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全国院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二章
第五条 院前医疗急救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与急救网络医院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
第七条急救中心(站)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置、审批和登
第八条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因地域或者交通原因,设区的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
第九条急救中心(站)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医院专科情况等指定急救网络医院,并将急救网络医院名单向社
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及其内设机构、个人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的 第十条急救中心(站)负责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指挥和调度,按照院前医疗急救需求配备通讯系统、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救治、监护。急救网络医院按照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
救护车应当符合救护车卫生行业标准,标志图案、标志灯具和警报器应当符合国家、行
第十二条急救中心(站)、急救网络医院救护车以及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着装应当统一
第十三条 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
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
第十四条急救中心(站)通讯系统应当具备系统集成、救护车定位追踪、呼叫号码和位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开展演练,推广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院前医疗急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行政区域内人口数量、第三章
第十七条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应当遵守医疗卫生管理
第十八条急救中心(站)应当制定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保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
第十九条 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医疗救护员
医疗救护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前,应
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 急救中心(站)应当配备专人每天24小时受理“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120
第二十二条 急救中心(站)应当在接到“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后,根据院前医疗急救需要迅速派出或者从急救网络医院派出救护车和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不得因指挥调
第二十三条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
第二十四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做好“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受理、指挥调度等记录及保管工作,并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相关规定,做好现场抢救、监护运送、第二十五条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费
第二十六条急救中心(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现场救援和
第二十七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除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向公众提供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能力。
第四章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监督与管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的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现本辖区任何单位及其内设机构、个人未经批准使用急救中心(站)的名称或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应当依法依规严肃处
第三十三条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
第三十四条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对本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等情况进行管理、培训和考核,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处理等。
第五章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第三十六条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
(一)未经批准擅自使用“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或者其他带有院前医疗急救呼
(二)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
(三)急救中心(站)因指挥调度或者费用等因素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
第六章 附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救护员,是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四批新职业情况说明所定义,运用救护知识和技能,对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施行现场初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所称救护车,是指符合救护车卫生行业标准、用于院前医疗急救的特
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院前急救中常见护患纠纷隐患及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中常见护患纠纷隐患及防范措施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刘
潘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的各种隐患与纠纷,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 收集我科两年内120调度与接诊登记资料,评估院前投诉与院内接诊过程中纠纷的性质与程度,针对性提出防范方案。结果 院前急救纠纷明显减少,抢救效率大幅提高。结论 评估院前急救中的安全隐患对防范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增进护患间的信任。[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患纠纷;防范
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
[1]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病人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至医院的过程。随
[2]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当病人发生病痛时,在就医和治疗过程中,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操作水平及服务质量等要求不断提高,若产生疑问而不能得到及时满意的解答和沟通,常会导致纠纷。院前急救的病人大多数病情比较复杂且情况紧急,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上病人家属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所以更容易引起投诉纠纷,在此笔者对院前急救中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院前工作特点 1.1 随机性强 病人随时呼救,病种多样性,重大事故或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掌握全面。1.2 紧急
一有呼救立即出动,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果断。1.3 流动性强
院前急救服务区域广,可以是就近的工厂、学校或居民点,也可以是跨区、跨县,对重大灾害事故进行增援。1.4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急救有时在路边,有时在事故现场及运送途中,光线、噪音、震动会给听诊、测量生命体征、注射等护理操作带来困难。1.5 病种多样且复杂
呼救病人的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初步诊断和紧急处理,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科常见急症的急救和护理。
1.6 体力劳动强度大
现场抢救,有时要弃车步行,有时要上楼梯搬运伤病员,途中颠簸等情况,均需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2. 常见的护患纠纷原因 2.1 急救等待时间长
等待时间是指从拔打呼救电话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影响因素有:①主观的因素因素有:120接线员没有询问病人的病情,使之没有更好地针对病情准备抢救用物;司机对道路不熟悉;急救人员抢救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出诊;“120”接线员没有遵守就近派车的原则及对各医院现有的出诊情况不了解。②客观的因素:报警人说的地址不详细;出诊地点较远;路况不好;因为医院车辆不足或急救人员护送病人不能及时出诊;这些因素都会加长病员的等待时间,从而引起病人的不满。2.2 院前急救意识不强
呼救电话接听,不问清地址、联系电话,导致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抢救;出诊速度慢,未在预定时间到达现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出诊配备药品、器材不到位,如除颤仪、心电图机电量不足,简易呼吸器气囊漏气等;出诊护士动作慢,导致各项急救措施未能及时落实,直接影响抢救质量;转运前未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休克、窒息、呼吸心跳骤停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护患纠纷的触发点。2.3 服务态度差,护患沟通无效
这是最常见的护理纠纷隐患,大多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对于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因此常表现为惊慌、焦虑和急躁,此时患者及家属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因此对急救人员的语气就比较敏感,对医护人员服务要求就更高,希望病人马上可以得到处置。而院前急救护士长期接触急、危、重症病人,对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反应不太重视,习惯用命令的语气指挥病人及病人家属,很容易引起病人及病人家属的不满。2.4 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或急救设备不齐全
医院出诊时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而护士要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用药、测血糖甚至做心肺复苏等一系列的处置,加上急救环境的限制。这对护士急救技术水平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如果护士的动作慢,一次操作不成功或未按操作规程做,过于简化;急救仪器操作不熟练,慌乱;急救设备准备不足,未做到抢救设备完好率为100%,就会造成病人及病人家属的不信任,易引起护患纠纷。
2.5 执行口头医嘱不当
院前急救时,护士都是执行口头医嘱,这就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机率。而且经常在进行救护患者时周围都有很多人围观,环境比较嘈杂,护士听不清楚医生的医嘱;未做到两人查对拿出的药物;忘记复述医生的医嘱,就容易出现用错药物、药物的剂量或使用方法不当的现象。
2.6 院前急救的收费
病人及病人家属交费时,对所做的检查和治疗大都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在收取院前急救费上有异议,认为这是免费的,并且没有医生的医嘱,只能凭收费的标准,但是有些情况下收费标准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认为他们呼叫“120”只是想叫一家便捷的“搬运公司”,他们认为既然付了钱,急救人员应全部承担搬运病人的工作,搬运病人时病人家属拒绝配合搬运病人。这就容易引起护患的纠纷。
2.7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出诊的时间、地点、回院的时间记录不准确、病情记录不全面、医生和护士病情和时间的记录不一致、未按时完成抢救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这些不规范的记录对院方极为不利。2.8 转运过程中病人的安全隐患
未向病人及病人家属交代病情,或未交代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一旦病人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家属不能接受,引起纠纷。[3]3 防范措施
3.1 缩短急救等待时间
3.1.1 建立急救网络 急救网络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和卫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标记[4]。我市是采用设立“120急救中心”,负责全市的急救工作的总调度,其下以若干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按医院专科性质和区片划分分片安排出诊,其优点是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缩短了急救的反应时间,提高可抢救的效率。现我院每辆救护车上都安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保证与急救中心的联系,进一步健全可急救网络。
3.1.2 规范岗位培训 接线员和司机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接线员在接听求救电话时要记清楚出诊的地点(最好有标志性的建筑)、联系电话、病情、时间、病员的人数,遵守派车原则,全面掌握各医院的急诊科的车辆和急救人员数。司机要熟悉市内的道路。
3.2 提高院前急救意识
院前急救护士上岗前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热爱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思想;时刻牢记“患者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急救意识,为挽回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3.3 改善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倡导以人为本;
[5]在病情急、家属急躁的情况下,要理解家属的心情,换位思考,切忌急躁,尽量避免因语言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3.4 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
沟通是所有护理行为的基础,有效的沟通,能使护患双方形成一种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增加护理工作的透明度,可以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发生。医患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护患关系和谐对防范纠纷至关重要[6]。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急而有序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以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7]。当病人家属对治 疗或收费有疑问时,因积极向其解释清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3.5 急救药品、物品做到100%完好
每班都要检查急救物品的基数、标签和失效期以及仪器的性能并做好记录,已用好的物品及时补充,并根据病人的病情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和物品。3.6 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
安排有丰富的院前急救经验的医生与护士组成小组,增强急救人员的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定期对出诊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的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合外伤处理的培训,演练及考核,以提高急救队伍的应急能力。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8]3.7 公开收费标准,准确合理收费
由于急诊是现金缴费,应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各项收费应有明确的标准和查询依据,实事求是。当患者对收费提出疑问时应耐心解释,如有错误及时更正。对没有钱的急重症患者,开辟绿色生命通道,先抢救后交费。
3.8 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和各种制度
制度是规范、约束各项医护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的核心内容。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注意听清楚医生的医嘱,拿出药物后跟医[9]生核对药物,再复述一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保留用后的安瓿,以便再次查对。同时还注意无菌原则、仪器的操作规程等等。对医疗垃圾按规定分类处理。病情严重时,严格执行各种签字制度。对于“三无”的病人,急救抢救生命的同时,遵守报告制度,寻求各部门及领导的帮助。3.9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急救护理文书牵涉到患者法律问题、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要遵循一条原则:完整、客观、及时、准确、连续。要特别[10]注意记录出诊的时间、到达现场的时间、回医院的时间、病人的病情、在抢救中用的药物。注意与医生病例上的内容相吻合。3.10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120”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理解“120”的急救工作,减少误会和纠纷。同时要认真履行“120”急救人员的职责,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生命,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 小结
近二年来我科护士充分认识院前急救中护理纠纷的特点,积极参加各种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定期自查自纠,有效降低了院前急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总之,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只有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需要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换位思考,在整个治疗护理中应主动热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才能避免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亚勤,夏文涛.护理纠纷的防范[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181-182.[2] 江观玉.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3]唐灵芝,房蔚霞.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J〕.护理研究,2005,19(12):1083-1084.[4]蔚百彦.关于急救网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39
[5] 张陆萍,岳亮,李润梅,等.防范护理纠纷的体会.护理研究,2003,17(1):117
[6] 范巧珍.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2-403.[7] 陈佩乔,黄文娟,陈肇婉.院前急救中护理缺陷分析与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967
[8] 刘涛,杨宏.院前急救护士的角色与功能〔J〕.中华护理教育,2005,2(4):186-187.[9] 陈丽芳.加强急诊风险管理,防止护理纠纷发生.护理研究,2004,18(8):139
[10] 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治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5(3):10.作者单位:鄂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作者简介 刘潘,女,本科,护士
第五篇:施工现场用电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施工现场用电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减少现场用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对施工现场用电常见安全隐患和采取的防范措施加以阐述。
一、开关箱不规范 存在的隐患
检查中发现
1、开关箱材质差、箱体引出线随意,有的从侧面进入箱体,有的直接从箱门口上进入,2、漏电开关失灵或不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未按规范规定配置
相关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8.1.15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8.1.16 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8.2.10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施工现场开关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配电箱应作分级设置,即在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形成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并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开关箱的选择、设置和使用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引出线安装规定是确保引出线的完好,防止漏电而导致触电事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开关)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当发生漏电和触电时,且达到保护器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避免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相线、工作零线、保护零线混用,存在导致人员触电或烧坏设备的隐患
一些施工现场由非持证电工人员或由不负责任的电工人员将相线、工作零线、保护零线错接、乱接,一旦使用不当将会导致人员触电或烧坏设备
相关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5.1.11规定 :N线(工作零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保护零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
三、施工电源线隐患
施工现场电源线使用隐患主要表现在:
1、电源线破损、绝缘老化、接头多,极可能形成漏电、短路等引发电气事故,甚至发生触电伤亡或电气火灾事故。
2、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随意拖、拉,零乱混杂,应架空的既没有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的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者被物体碾压,3、私拉乱接、电源线超长。尤其是施工人员宿舍,非持证电工私接、乱拉电源线,任意增加用电设备。这样做十分危险一是容易引发火灾。由于不懂用电知识,不看电线粗细,在一个电源插座上使用多个电器设备,一是易产生火花或电线发热起火,引
发火灾。二是易发生触电事故。《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严禁使用绝缘老化,破损电源线,开关箱进出线不得有接头都有明确规定。
四、电焊施工隐患
1、未按规定有保护接地
2、一次线或二次线超长
3、电源线破损
未按规定保护接地可能造成后果:外壳不接地一旦电焊机绝缘损坏,焊机外壳将带有电压,如果人触及焊机外壳,人体与大地及电源中性点工作接地线构成回路,电流将通过人体造成触电事故。外壳接地的情况:电焊机绝缘损坏焊机外壳带电时,焊机外壳经外壳接地线直接与大地接通构成短路回路,这个短路电流将使电源的保护装置(自动开关、熔断器或熔丝)动作,使电焊机的电源断开。电源未切断之前,即使有人接触焊机外壳,由于外壳接地线的电阻几乎为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也可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相关规定:《焊接与切割安全 》GB9448-88 3.1.10规定:各种电焊机外壳、应按技术规程的要求接地,防止触电事故。3.2.4:焊机的电缆线应使用整根导线,中间不应有连接接头。3.2.5焊接电缆线要横过马路或通道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9.5.2交流弧焊机变压器的一次电源线长度不应大于5m。其电源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9.5.4:电焊机的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应大于30米。
五、行灯未使用用安全电压
行灯也是施工常的手提式电器之一,其电源线经常移动,容易受到磨损、压伤,也易受高温、潮湿和腐蚀性介质的损害。在施工现场检查中发现施工人员使用220V普通照明灯,一旦电源线磨损电线裸露或灯泡破碎就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相关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0.2.3规定:使用行灯电源电压不大于36V、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并耐热耐潮湿;灯头与灯体结合牢固,灯头无开关;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网,电源线应使用有护套的双芯线
六、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存在的隐患
存在隐患:
1、使用Ⅰ类工具未采取安全措施;
2、使用Ⅰ类工具人为拆除接地保护
3、电源线破损、超长、;插头、手柄、开关等有缺陷
手持式电动工具是携带式电动工具,种类繁多,应用广泛。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挪动性大、振动较大,容易发生漏电及其他故障。由于此类工具又常常在人手紧握中使用,一旦外壳带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造成危险触电后果,故在管理、使用、检查、维护上应给予特别重视。
相关规定:《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3--83中第 5.1 如果使用Ⅰ类工具,必须采用其他安全保护措施,如漏电保护电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否则,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Ⅰ类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单
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接地或接零线。
建议: 为保证使用的安全,在一般场所,尽可能选用Ⅱ类工具。Ⅱ类工具在防触电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绝缘的附加安全防范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识别该工具是否为Ⅱ类工具,可检查工具明显部位应有Ⅱ类工具结构符号
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b.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c.软电缆或软线是否完好无损; d.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e.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陷、破裂; f.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g.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h.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障碍。
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切实做到在施工用电的维护、巡视、检查中真正起到作用。
2、加强对现场各类人员安全用电知识及安全用电规程、规范的教育,3、进一步增强安全用电意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不安全用电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