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修订稿 2013.6))
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修订稿)
根据《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安排,我院于2012年5月中旬开展了本科教学评估自查自评工作。通过自查自评,总结了成绩和经验,找出了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厘清了评估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明确了我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一、自查情况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专业定位准确。我院现有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分别设置于2007和2009年。六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为农村一线培养教师的基本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改革,使这两个专业一直位于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上。2011年,依据学校“立足宁夏、面向西部、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的服务面向,依据“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的战略方针和“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性本科师范院校”的发展目标,我院制定了教育科学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和“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力争经过培育,首先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特色优势专业。(2)发展目标明确。以“高质量、低成本、好就业”为导向,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需要。(3)办学思路清晰。依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教育科学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教育教学等重要事情由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2.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工31人(包括校内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高职称教师占41.9%;硕士或硕士研究生17人,博士及博士在读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64.5%;学科上,有17人属教育、心理大学科范畴,适应了承担全校师范类专业教育与心理类课程的需要;年龄上大部分是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50岁以上仅4人,结构合理。2人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有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3人,固原市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优秀辅导员1人,自治区“9.10”教育奖章1人。已经形成一支
年龄及专业结构基本合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术团队。
我院近年来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措施有:依托福特基金会PHE项目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其学历、学位层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每位青年教师必须接受导师制培养。近年来,接受或正在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共有8人次;组织参加校(院系)两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其中,2010、2011两年,李芳霞老师荣获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和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优秀奖;引导和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水平,所有青年教师都能独立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3.教学条件与利用。2005年,仅有总价值15万元的心理实验仪器。2007年,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实验室项目——教育与心理实验中心批准立项,项目资金100万元。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与测试中心建成,项目总投入300万元(100万元属音乐、美术系)。2013年,学校进行实验教学资源整合,我院保留教育与心理实验中心,中心下设“普通心理实验室”、“艺术技能训练室”和“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2011年福特基金PHE项目)。实验设备价值总额约300万元。这些设备,既能为心理教育课程提供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也可以为学生和社会提供各类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实训。
同时,也可以依托学校于2013年整合而成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相应培训。
现有教育实习基地3个,分别是在固原市原州区六小、固原市幼儿园(已接纳实习,尚未挂牌)、原州区十小(已接纳实习,尚未挂牌),基本满足了两个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
4.专业与课程建设。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在教学内容上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评价体系上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布局与结构基本合理。我校的办学定位是教学型师范院校,2007年我院开始招收第一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为满足地方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2009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设
置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2)培养方案制定与执行情况较好。在科学的专业改革发展的背景之下,2009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先后对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2012年,根据教育部“高教30条”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培养方案进行较大修订。从2009年至2011年的执行情况看,培养方案基本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3)课程设置较为科学。在新修订的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五个大的课程平台(模块),每门课程的确定以符合培养目标为原则。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形式有:①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内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利用传统节日举行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开展学生教学技能比赛、社团活动等。②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和清明等节日组织学生参观固原历史博物馆、六盘山红军长征博物馆,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③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每年寒暑假结合“三下乡”活动深入工厂、农村、城镇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对优秀调查报告进行奖励。④组织学生听专题报告。每学期本院举办四场学术讲座,邀请骨干教师作专题报告,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环境,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5.教学管理。(1)教学管理人员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服务意识较强;(2)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3)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教学过程有规可依。2006年升本以来逐步加以完善,2013年6月整理形成《教育科学学院工作制度汇编》。明确了职责,严明了纪律,执行情况较为良好。(4)教学档案归类整理,比较齐全。
6.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作为学院“三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处于我院学生工作的首要地位,已成为各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中心。在院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与帮助,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1)学风教育活动。
①以学校和学院规章制度为依托,高度重视,全院上下齐抓共管。我院一直严格贯彻校院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严明的规章和严格的管理为前提,从
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以课堂教学考勤为重点,以严肃考风为落脚点,全方位、全过程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②近年来一直把入学教育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看待,高度重视,制定周密的入学教育计划,院领导亲自上入学教育课,辅导员、班主任全程参与,而且把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延长,教育内容贯穿在第一学期全学期中,切实保证入学教育取得优良效果。
③日常课堂考勤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基础,我院一直把课堂考勤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来对待,每堂课由学习委员负责填写考勤表,课任教师确认签名,以此督促学生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
④考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学风建设效果的检验。我院每学期期末都把考风建设工作作为期末的重点工作来抓,从辅导员、班主任例会到各班级的班会,在给予学生必要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将“公平竞争、严肃考风”纳入会议主题。
⑤以学生实践活动和其它第二课堂为载体,广泛开展培养就业能力和锻炼师范生技能的文化活动。
我院团总支也把学风建设作为院团学工作的永恒主题。团总支所组织的各项学生活动都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师范生技能为导向,深入推动学风建设。2010年以来,学院每年都举办学生“四能竞赛”(能写作、能写“三笔字”、能讲普通话、能表演),和学生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大赛,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学院学风建设的品牌活动。
(2)学生违纪及处罚有关材料。我院坚持考勤工作,对于旷课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绝不姑息,坚决处理,多次对旷课严重的学生进行全院通报批评,进行教育和挽救,对屡教不改的坚决上报学生处按照校规校纪处理。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对于在、考研、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普通话等等级考试中过关的学生、对于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表现积极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均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学分,且在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入党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先资格。
(4)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我院每年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如“金话筒”校园主持人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等活动,还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纪念日,如五
四、清明、端午、重阳、国庆、元旦等举行相应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升华民族意识,激发爱国精神。通过参与
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7.学生指导与服务。
(1)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情况。我院一直都给班级配备班主任,2008年起只给一年级学生配备,高年级学生配备班主任助理。2012年6月开始,我校作为试点单位重新给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我院大部分专职教师都担任了班主任,参与到了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这一举措既强化了学生管理工作,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学校还出台文件,把班主任工作,与青年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保证了学校文件的执行力度。
(2)从2009级学生开始为每个学生指定导师,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
(3)从2011-2012年第二学期开始,我院实行院领导、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制度。院领导联系年级、辅导员联系班级、教师联系宿舍,分层负责,做好做细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
(4)爱心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将爱心教育作为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开展,通过将爱心教育渗透到学生管理与学生活动的每一个角落中,让爱心教育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外部渗透发展到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和习惯。我院多名学生和班级获得学校或自治区级的荣誉。如,2010级小学教育(2)班周融同学获得了201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2年3月10日,宁夏新闻网以《梦想与爱心同行》为题报道了周融同学自立自强、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诚实守信的感人事迹;2010级学前教育班组建的“翅膀——关注孤儿院学前教育”团队和“千手行——关注农村学前教育”团队荣获2010—2011年度“益暖中华”谷歌杯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复赛阶段“全国优胜团队”。
(5)就业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注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导向开展学生活动,并注重对毕业生的就业技巧指导和培训。
8.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学生人生价值观正确、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心理健康良好。
(1)知识技能修养成果。期末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上。普通话等级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
2011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95%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2011年以来,有12名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近两年来有150多名本科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
(2)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情况良好,写作态度端正。选题普遍具有现实意义,逻辑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创新性,基本符合规范化要求,论文答辩全部合格。
(3)学生就业。
目前我院首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85人,就业79人,就业率达93%。具体为:党政机关3人,事业单位11,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94人,特岗39人,升学5人,三支一扶5人。2012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79人,就业73人,就业率92.4。具体为:公务员和事业编招考:2人,特岗教师54人,事业单位岗位实习13人,考取研究生4人。
就业工作措施:①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并就这一理念展开讨论,使同学们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使其确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②加强考研和专升本考试的鼓励与指导。③多方联系,开拓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和学校招生就业处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优秀毕业生前去实习或就业。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⑤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和服务工作。利用班级就业信息栏、手机、电话等宣传阵地和通讯方式及时传递和发布有关就业信息。⑥加强舆论宣传和安全教育。利用网络和学院宣传栏宣传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让毕业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人事制度和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以更理性的态度投入到就业大潮中去。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到基层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学生提高就业安全意识和警惕性,防止受骗。同时,保证辅导员、班主任与毕业生、尤其特殊学生的联系畅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指导思想方面。目前,我院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办学特色还不鲜明,专业技能培养的手段和方法较欠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在办学思路与教学改革方面还缺乏创新思维和方法;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开放办学力度不大,合作办学基本没有进行。
2.师资队伍方面。师资力量一直是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严重短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不太乐观,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费短缺,另一方面是广大教师教学任务太重,没有时间与精力组织专业发展活动;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3.教学条件方面。从经费投入来看,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课题资助经费偏低偏少,加之学校配套的经费数量又较少,因而通过科研项目争取到的学科建设经费有限,制约了学科建设所必须进行的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和图书资料的添置;从精力投入来看,由于办学规模的原因和教学任务极为繁重,用于科研的精力相对较少,造成科研项目质量不高、数量较少,因而影响了学科建设的总体效果。同样因为经费问题,但主要是对外交流和联系方面的薄弱,我院实习基地建设相对落后。
4.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普遍偏大,造成论文很难研究深入,严重影响创新性和论文的质量水平,个别学生论文还有抄袭现象。实习管理跟不上,有些学生实际上没有真正参加实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困难,课内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少数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多媒体依赖,没有课件好像就不能上课。校级本科段精品课程只有1门,太少,还没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5.教学管理方面。执行听课制度不严格,有些教师没有真正完成学院规定的听课任务;教研室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开展教研活动次数比较少,也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团队的作用;执行教学事故不太严格,怕得罪人;试卷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由于考试结束以后很难再与学生见面,所以试卷分析往往也未能及时反馈学生;教学档案材料归档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现象,归档不及时、欠科学,甚至有时造成遗失;个别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有迟到早退现象,个别合班课课堂组织混乱。
6.学风建设方面。个别学生不遵守教学纪律,有逃课现象,学生考勤每个班级执行的情况有好有坏;课堂上个别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考试作弊心理和现象在个别学生中偶有存在;考试纪律的执行偏软;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全员性、持续性、丰富性、教育性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积极性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较低,考研录取率尚待提高。
7.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职业生涯及创业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历,爱心教育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业指导课程需要改革,课堂效果欠
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8.教学效果方面。学生课外活动形式比较单调,往往缺乏组织性,个别学生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毕业论文(设计)创新不强,应用情况不理想;就业率虽然比较高,但就业质量普遍不太高;学生作品发表、获奖情况比较少,有些学生社团很少开展活动。
三、整改方案
根据自查自评发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初步拟定了整改方案:在充分认识和把握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立足我院实际,比照本科评估的要求进行整改,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最终在各个方面达到相关要求。
(1)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在全院广大教职工中进一步宣传教育,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人人知情、人人关心、人人出力。在成立我院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责任到人的基础上,加强督促和指导,实行重大事项问责制。尤其要着力加强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
(2)制定整改工作规划。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逐项解决。首先由责任人自查自评,把自查自评结果上报学院,各评估小组组长和学院评估领导小组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3)学术队伍建设措施。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建设工作,着力培育教学科研团队。加大人才引进和在职培养的力度,3年内引进或培养博士生2人;提高师资队伍职称层次,新增教授2人;不断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3年的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能力较强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
(4)科学研究建设措施。积极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课题,使科研能力有明显增强。3年内各级教学科研课题不少于4项,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提高成果质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使整体科研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5)教学与人才培养措施。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与参与式教学;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多媒体课件建设,继续完善现有课件,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申报成功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努力打造教学名师。在多方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修订2012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安排课程设置,推
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6)保障条件建设措施。争取经费支持,加强特色实践教学,增加校内外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尽快与业已达成实习基地意向的学校签订协议。加强试验室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实验教学效果。逐步丰富学院图书资料,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
(7)教学管理建设措施。按教育部要求严格规范教学管理,把握好课程标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纪律、学籍管理、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争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达到国家对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要求;强化质量监控,聘请长期在教学一线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为教学督导员,根据考核指标对教师进行考核。要求学科团队成员都要深入课堂听课,直接与授课教师和学生交谈,及时了解、分析和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预计整改效果
1.通过制度建设,将常规性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以避免评估当年陷入细小问题的纠结当中。考试命题要求、阅卷要求、课堂纪律要求、社会实践要求、毕业论文要求等,都要统一规范。这样,自查整改以后广大教职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按章办事、依律教学的习惯。
2.本着发现一个整改一个的原则,让广大教职工尽快认识到问题所在、原因所在,这样解决问题就更加具有针对性。
3.有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比如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课程建设等。通过这次自查整改,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快速反应,以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为导向。初步估计一年有基本改善,两年有大的进步,三年能上台阶。
教育科学学院 2013年6月15日
第二篇: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自 评 报 告
二O一一年十月
目 录 学校概况
第一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学校目标定位明确
(二)谋划发展抢抓机遇,领导班子团结有力
(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管理服务保障得力
(四)厘清人才培养思路,校企合作初见成效
二、教师队伍
(一)引进聘用调整提高,队伍结构渐趋合理
(二)师德建设成效显现,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三)培养培训突出重点,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教育经费投入充足,教学设施满足需要
(二)公共平台日趋完善,实践条件明显改善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思路清晰,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培养方案科学实用,课程体系渐趋合理
(三)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教学改革逐步深化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综合训练体系完善
五、质量管理
(一)教学管理组织健全,管理队伍满足需要
(二)教学管理制度齐全,教学环节标准明确
(三)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质量监控有效开展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一)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学风建设取得成效
(二)搭建科技文体平台,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三)健全学生管理体系,服务指导成效明显
七、教学质量
(一)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德育为首落到实处
(二)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逐步增强
(三)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身心素质不断提高
(四)办学实力日益显现,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第二部分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领导干部
二、合作教育
三、师资队伍
四、专业建设
五、学风建设
六、质量保障
大庆师范学院坐落于中国石油工业名城——大庆市。1965年油田会战初期,为解决油田子女受教育和基础教育师资紧缺问题,稳定会战队伍,创建了大庆师范学校。为适应油田基础教育快速发展需要,1980年升格为大庆师范专科学校。随着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1993年改建为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增设了油田和地方需要的相关专业。为适应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庆市城市转型和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的需求,2004年5月,在大庆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大庆师范学院。学校由大庆油田全额投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大庆油田双重管理。
学校占地面积6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8.71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藏书90万册,中外文期刊937种,阅览座位2361个。校园网信息资源丰富,高效便捷,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建有13个院(部),开设了3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有化学和学前教育2个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坚持科学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初步形成了支撑专业建设需要的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设在我校。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为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油田应用化学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油田结垢与腐蚀实验室为大庆油田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教师657人,教授53人, 副教授1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硕士学位教师407人。学校有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模范教师2人。有特聘教授15人,外籍教师8人。全日制在校生10558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思想和“质量立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单位。
建校46年来,为大庆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为行业企业和地方培养、培训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为大庆基础教育从无到有乃至走在全省前列,为大庆油田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先后被黑龙江省委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和先进党组织,被省教育厅授予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学校目标定位明确
学校按照“师范办精、应用办特、错位发展、重心下移”的发展思路,在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围绕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发展战略,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势学科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初步形成现代大学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
学科专业定位:加强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加大师范专业改革力度,加快传统专业改造步伐,实现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合理布局。
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师资和石油石化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大庆,融入油化,面向基层,服务龙江,为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学校重视办学特色的凝炼和培育。在继承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的特色;在创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中,努力培育“服务基础教育,办成精品师范”、“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的特色。
(二)谋划发展抢抓机遇,领导班子团结有力 学校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谋划发展,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善于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和思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积极抢抓机遇,有力推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解放思想,谋划发展。升本以后,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我们这所大学”,组织了教育思想讨论和主题教育,逐步统一办学思想,明晰发展思路,基本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推进由普通本科教育向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二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紧紧抓住黑龙江省实施高教强省、大庆市推进城市转型和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机遇,及时做出了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工学类专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等决策,加快了发展步伐,完善了办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水平,扩大了学校影响。学校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单位、大庆油田科技创新和员工培训重要基地。积极争取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两年来,油田拨款一亿多元,获得国家财政部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建设经费二千多万元。三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切实解决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提高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在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群众对校领导班子的满意度达100%。四是中层得力,保障发展。学校重视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中层领导干部大多数有多年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实践经历,有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有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业务干部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较高,执行能力和推进发展能力较强。
(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管理服务保障得力
学校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一是领导重视教学。明确书记、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把教学工作列入党委、行政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建立了学校领导联系基层教学单位制度和听课制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政策激励教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核、评奖评优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政策向教学倾斜,实施教授、副教授津贴和超课时补贴制,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经费优先教学。近两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5642万元,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四是师资保证教学。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稳定和使用四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基本满足了本科教学需要。五是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育科研水平,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强化教师科研意识,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充实、精化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六是管理服务教学。学校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和后勤部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教学,一切服务教学,一切服从教学的意识,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主动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本科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形成了各部门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四)厘清人才培养思路,校企合作初见成效
学校以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厘清人才培养思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用铁人精神育人,德育为首,能力为重,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成立了由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学校的专家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协调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一是在产学研合作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研讨,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探索课程改革思路,推进教学改革。二是在产学研合作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岗位进行实践锻炼,聘请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从而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在产学研合作中探索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在合作教育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园校互动式”、市场营销专业的“虚拟订单式”、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牵动式”等多种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特定需求,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四是在产学研合作中强化服务,实现双赢。学校紧密结合油田发展需要,建设了油田结垢与腐蚀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承担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油田各采油厂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围绕油田防垢除垢问题,在三元复合驱沉积物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专有技术,解决了油田生产实际问题。其中,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子课题“三元复合驱混配装置研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油田公司重大项目“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防垢与除垢技术研究”和“三元复合驱集输系统抗沉积剂开发研究”获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三元复合驱沉积物控制技术研究”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三元复合驱沉积物控制技术正在油田推广。近三年,学校与油田生产单位签署技术服务合同28个,合同金额1100万元,已在油田应用了551井次,节约创效5亿元。同时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搞好企业员工和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仅2010年,就完成了油田公司赴海外人员高级综合英语培训、化工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海外市场开发人员培训和“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等39个培训项目,累计培训12987人次。
(一)引进聘用调整提高,队伍结构渐趋合理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管理有制度,引进有措施,培养有重点,提高有成效。通过引进、培养、聘用等方式,使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近三年,学校积极拓展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共引进教师204名,从高水平大学聘请特聘教授50人次,从行业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200多人次。有专任教师567人,生师比17.3∶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84人,其中博士27人,硕士3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7%;高级职称教师185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128人,其他系列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6%;45岁及以下教师4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外校学缘教师97.2%,其中省外高校学缘占51.3%;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占95.8%;具有本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81人。
(二)师德建设成效显现,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并认真加以实施。开展了教师思想业务考核、学生网上师德评价等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锤炼教师队伍。严把新进教师入职关,通过开展“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等主题教育,坚定教师职业操守,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练就一身真本事,硬功夫。用“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教育引导教师养成严细认真、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增强敬业精业,为人师表,为学生负责一辈子的工作责任感。省级教学名师王晖、冯展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乐教,执着奉献,是教书育人的典范;老教授陈新萍心系油田二次创业,锐意创新,刻苦钻研,是敢于超越的典范。近三年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普遍满意。2006年9月,学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制度建设保障教学水平提高。建立了约束机制,成立了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织,制定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了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与督促;健全了激励机制,开展了教学质量优质奖评选、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成果奖评选,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科学研究支撑教学水平提高。学校制定了有效的教师高层次科研奖励制度,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升本以来,发表科研论文2690余篇,其中,被SCI、EI 检索67篇;承担市(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教师把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带入课堂教学。
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80%以上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承担各级教育研究项目150项。“大学英语‘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黑龙江省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校内评估、校外交流推动教学水平提高。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开展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和等级认证工作,每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优良率都在90%以上。2010年,学校邀请黑龙江大学的14位专家组成教学评价小组,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深入课堂听课221学时,涉及194门课程,221名教师。教学评价专家组及时反馈评价意见,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指导。总体评价为“优”的教师占55.24%,“良”的教师占39.52%。
(三)培养培训突出重点,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升本以来,学校重点采取了五项措施,加强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和专业负责人建设。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11个,选拔专业负责人32名。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实行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科研关、育人关;实施中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先后有71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110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三是实施实践锻炼计划,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制订了《大庆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办法》,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职业素养培训,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仅本学期就派出83名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四是积极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评课等活动,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五是开展校内外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了加快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聘请国内重点大学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校内专家等开展校内培训,举办全校范围内的师资培训50场次,院(部)培训147场次。选派教师参加访问学者、课程进修、双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校外培训,更新观念,拓宽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近三年,先后有29人到国内外高校参加访学培训,100人参加国家精品课课程网络培训,28人参加课程进修培训,200人次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教育经费投入充足,教学设施满足需要
学校依托企业办学优势,通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年初部门预算、追加经费等形式,保证充足的教学经费,年生均教育费拨款达到7355元。
学校坚持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积极采取措施,严格管理经费预决算,规范内部津贴,优先保障教学经费投入。2010年,学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675万元,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16.8%;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533元,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校园生态环境布局,重视校园空间的人性化氛围营造。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校舍利用率高,教学设施有效改善。现有主校区、方晓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2.75万平方米,按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10558人计算,生均59.43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22.2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50万平方米,生均11.84平方米;学生宿舍7.07万平方米,生均6.70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4.90万平方米,其中,体育馆面积0.70万平方米,生均场馆4.63平方米,场馆管理规范化,使用效率高。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361个。学校有普通教室143间,学生座位7815个;语音教室13间,座位数662个;多媒体教室70间,座位数8051个,每百名学生配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83个;有教学用计算机1886台,每百名学生17.9台。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等设施齐备,为开展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学设施基本满足了本科教学需要。
(二)公共平台日趋完善,实践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对图书经费的投入,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09年、2010年新增图书分别为56343册和56556册,年生均图书的进书量分别为5.60册和5.43册。现有纸质图书文献总量90万册。
加大了数字资源建设。有电子图书33.5万册,电子期刊2.1万种,拥有《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8个中外文数据库,并且自建了相关数据库以及《随书光盘数据库》特色资源,基本满足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保证了本科教学和科研工作需求。
学校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签署协议,正式成为其成员馆,为校内读者提供外文期刊、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原文传递服务;与CALIS(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实现了联机编目、书目资源共享,使图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和扩展,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网络建设,校园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校园主干网带宽1000M,出口带宽1010M,网络接入信息点数5354个,网络储存空间10TB。加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成为会员单位。引进了150G的教学资源库,包括10335个课件资源和37952个素材资源。建有校园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有2间精品课录制教室。建有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办公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网络管理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学校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2011年启动建设了1.5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2012年实验室建筑总面积将达到3.8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8.71万元,设备总数5975台(套),其中大型设备73台(套),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691元。2011年实验室建设投入847.4万元,其中教育科学学院427.4万元,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70万元,生命科学学院175万元,化学化工学院175万元。建立了7个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专业实验室,实现了实验室资源与服务共享。建有化学、生物、艺术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等活动,部分实验室全天开放,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建有6个校内实训场所,8个微格教室。校内实验室、实训场所及设施基本满足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
学校建有教育实习基地145个,专业实习基地62个,实习基地稳定,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思路清晰,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主动适应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大庆市“壮大接续产业”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按照“扬优、助特、扶需”的专业建设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加大师范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力度,加快传统专业改造步伐。对于专业布点较多、社会需求较低、毕业生就业趋于饱和的专业,如科学教育、音乐学、美术学等专业采取停招、转型等办法加以调整。服务大庆油田“走出去”发展战略,增设了阿拉伯语(石油工程方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大庆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增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同时,开设了学前教育、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社会急需专业,使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
办精师范。学校始终坚持扎根服务基础教育不动摇,发挥师范专业的传统优势,与哈尔滨师范大学错位发展,重心下移,面向初中、小学、幼儿园,办精品师范专业。通过控制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整合教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强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逐步打造精品专业。
办特应用。积极发展与油田和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旅游管理等应用型专业,与同城高校东北石油大学错位发展,重心下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立足行业,走产学研合作育人的道路,努力创出特色,办特应用型专业。
办好新专业。专业申报的调研制度完善,论证程序规范。通过市场调研、预申报、专家咨询和专家评审等程序加以充分论证,使新专业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建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新专业在人才引进、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使之具备基本办学条件。
注重专业特色培育。以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实施校、省、国家三级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培育校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校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划拨专项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专业,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培养方案科学实用,课程体系渐趋合理
针对行业企业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关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各专业按学校原则性意见,依据岗位或岗位群对专业人才质量标准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充分论证,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构建并完善了以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提高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拓展专业外延和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拓展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明确平台课程与模块课程、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加强基础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同时,注重课程设置多样化。开设面向就业需要的课程、行业企业文化课程,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以案例讲座形式开设选修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做到“三减三增一加强”,即减少课内总学时,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减少理论课讲授学时,增加实践课教学内容;加强外语、计算机、大学语文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
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师范专业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项目,非师范专业设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从2009级开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理工科达到30%以上,文科达到20%以上。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启动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幼儿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教学计划有效实施。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审批制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严肃性。经审定的培养方案及时录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生成教学任务,教务处严格按此下达教学任务书,安排学期课程表。学校定期检查,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三)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教学改革逐步深化
学校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大庆师范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大庆师范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分层建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构建了合格课、优秀课和精品课建设体系。重视课程的培育,优先建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对省、校两级的精品课程给予经费支持。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7门,校级精品课46门,校级优秀课161门。
组织各学院对教师进行课程定向,加强课程基本档案建设。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各专业编印了分专业教学大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齐全、规范,执行严格。
选用的教材使用效果较好。制定了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规范了教材选用与征订工作。每学年开展一次教材质量评估工作,保证优质适用教材进课堂。2010—2011学年优质教材选用比例为69%。学校鼓励、支持教师编写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从2009年开始,投入专项经费立项资助《基于ARM9的嵌入式基础与实验教程》等7部自编教材的建设。
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网络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立项资助10门网络课程建设。有43门课程使用了网络课堂系统开展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入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引入了教学资源素材库,充分利用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
定期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和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技术的培训,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严格执行多媒体课件使用审批制度,保证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2010—2011学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552门,占总课程门数的60.46%,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09年5月首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上,我校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多媒体教学课件个人二等奖4项。
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学校把实施“质量工程”作为促进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深化本科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战略机遇,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用“质量工程”带动和引导本科教学改革,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资源投入和舆论引导工作力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工程、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工程、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改革工程”六大工程建设。近三年,学校承担了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1项、市局级教育科研项目3项,设立校级教改项目11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2010年,“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黑龙江省首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11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批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以“实用、有效、先进”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把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内化为教学内容;把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内容内化为教学内容;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学前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及企业生产实际。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观摩课、公开课、教研立项等方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采用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情境式、项目驱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性意见》。从重视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向注重全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获黑龙江省200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综合训练体系完善
注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引进、聘请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立了理论、实验教师互通,专兼职人员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保证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2010—2011学年,124名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4.5%,中级(含)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分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各专业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大纲,确保按时开出各项实验,实验开出率达到100%。2010—2011学年,开设实验课程182门,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75门,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96%。开放实验室38个,占实验室总数的40%,面向24个专业,为学生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进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等提供服务。2010—2011学年,开放实验室达68400人时数。
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有保障。重视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育人,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200多个。利用企业办学优势,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主动走访、沟通、交流,争取实习基地的支持。加强实习过程的规范管理,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习大纲,编制实习计划,选派指导教师,与企事业指导人员共同负责实习全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实习鉴定表,学院召开实习总结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探索师范专业综合实习改革,加强了教育研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组织师范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研习专项培训,进一步坚定了走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之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开展实习支教活动,选派8批499名优秀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参与实习支教工作,学生从教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方式,各学院与分散实习学生签订协议书,对其加强管理与指导。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通过检查指导和听取实习单位反馈意见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监控,不断改进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做到实习经费充足,实习时间有保证,实习形式多样,实习内容充实,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深入实践教学改革,技能训练富有成效。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了训练项目和考核方式。师范专业围绕教师职业技能开展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职业技能训练“双轨”培养,试行毕业证与职业技能合格证“双证”制度。依托书法课程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训练,依托普通话课程开展教师口语训练,依托大学语文课程开展应用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各专业进一步扩展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依托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三块阵地,强调全面、全程、全员的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指导、训练、考核一体化,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通过技能考核,核定修习学分,颁发合格证书。利用微格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技能。2010—2011学年,微格教学96848人学时。通过职业技能训练措施,初步实现了师范生“说明白、写清楚、字规范、会讲课”的教师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目标。应用型专业围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设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实行课内课外有机融合的技能训练模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实施学分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培养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各学院制定创新实践活动实施细则,明确社会实践必修项目,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油田厂矿,开展文艺下乡、科技兴农、信息技术咨询、家电维修、法律援助等服务,开展营销致富行动、推广普通话、实习支教、关注留守儿童、民族团结采风、环境污染调查等活动。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有力度,综合训练有实效。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难度、工作量、指导教师、过程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注重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难度适宜,一人一题,力求做到真题真做。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多数能够与生产实际、教师科研紧密结合,73%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社会生产实践中完成。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反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评估,促进了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利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PMLC)”对2011届2318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有效地控制了论文抄袭现象。有368名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09人、讲师162人、助教63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五、质量管理
(一)教学管理组织健全,管理队伍满足需要
学校设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组等机构,构建了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和院(部)“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在主管校长领导下,以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为主导,以院(部)为主体实施教学管理工作。形成了教学运行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双线推进”的管理模式,教务处负责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中心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教学管理队伍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现有教学管理人员5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管理人员23人,占总数的4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学管理人员33人,占总数的66%。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工作人员及院(部)主管教学院长(主任)基本稳定,大部分具有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务处实施了“4433”处风建设工程,即教学管理做到“要学习、要勤奋、要务实、要创新”,履行岗位职责做到“讲敬业、讲奉献、讲实效、讲团结”,日常工作树立“服务意识、规则意识、自律意识”,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材料、有心得”。
重视教学管理干部培训。学校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了“大庆师范学院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组织干部参加学习,撰写心得体会。选派了11名教学管理干部到东北师范大学挂职锻炼。邀请有关高校的教学管理专家20多人次来校做报告,举办管理干部培训班,使教学管理干部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知水平。注重教学管理研究,采取项目立项、教学研讨等方式,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不断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教学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动教学建设和管理上水平。近三年,教学管理人员共主持或参加教研项目17项,发表教学管理研究论文40余篇。
(二)教学管理制度齐全,教学环节标准明确
升本以来,学校先后制定(修订)教学规章制度80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编印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学校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各岗位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主要教学管理环节的工作流程,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及教学评估、考核等各种措施,确保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得以落实,教学运行井然有序。认真执行《大庆师范学院教学违规与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在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违反教学规章制度的责任人,先后有7名教师因教学违规或教学事故受到惩处,起到了警示作用。
学校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教学管理规程(试行)》,规定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管理工作的程序和基本要求。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试行)》,对教师备课、课程讲授、辅导答疑、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实践指导等主要教学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学校逐级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符合学校定位,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管理工作评估方案、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方案、考试试卷质量评估方案、实习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等文件,对等级标准、组织管理、检查评估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定期开展各项评估工作,保证了各项质量标准的有效落实。
(三)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质量监控有效开展
初步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奖励体系六个部分。具体内容是: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组织,明确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学条件保障标准,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双线推进,加强教学信息收集和反馈,激励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教学督导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学校成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督导工作条例》。督导专家负责对全校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咨询和指导,向学校和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做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基本文件,督查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坚持“督”与“导”结合,及时与教师交流,增强了教师质量意识,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规范化,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管校长领导下,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教学督导专家组、各院(部)齐抓共管、分工负责,有效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一是建立教学评估制度,坚持评教(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评学(学生学习状态评估)、评管(教学管理工作评估)、专项评估(毕业论文或设计、试卷等评估)“四评并举”。已开展了三轮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及等级认证工作。每学期由教学督导专家、学生、院(部)领导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学年末按照教师综合评估成绩及排名情况核定等级,并对A级教师给予奖励。评估等级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奖、津贴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项评估工作的开展,对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建立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坚持期初、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和随机专项检查,了解教学工作状态,查找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建立了质量分析机制,任课教师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督导专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分析,院部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四是建立了教学信息收集反馈机制,设立了学生信息员,开辟了网上信息收集反馈渠道。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教学督导组工作人员及时整理来自师生的教学信息,以简报、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送达主管校领导,以便其及时了解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对教学工作实施有效监控和调整。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一)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学风建设取得成效 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等相关部门及各院(部)负责人组成。为加大学风建设整治力度,2007年,针对123名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作弊这一现象,开展了“123”现象大讨论。2008年,开展了“五风”教育活动,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各学院制定本单位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任课教师、辅导员、学业导师发挥督促和引导作用。学校制定了考核标准,对各学院学风建设情况进行考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处理。重视考风考纪教育。坚持考前“三会”制度,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动员和教育。此外,加大考试监控力度,从2008年起坚持学生考试必须持“三证”(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进考场制度,有效杜绝了替考现象。近三年,考试违纪作弊人数逐年减少,分别为46人、39人、15人。考研学生逐年增多,图书馆自习室座无虚席。学风建设取得了成效。
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主要依据,积极开展“铁人奖励基金”、评比“学习标兵”等多项表彰活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成立大学生资助中心,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重视校园环境育人功能。雕塑《走向世界》、《金苹果》、《弦》、文化景观石“敬业精业”、“师恩难忘”、“足迹”等物化环境载体以及镌刻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容的校园“文化墙”、食堂廊柱等物化环境载体,体现了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氛围。近三年来,学校投入220万元资金,绿化美化校园,新建了读书广场,兴建了音乐广场,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搭建科技文体平台,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形成了以制度为保障,以学科竞赛为龙头,以科技活动月为载体,以科技类社团为依托的课外科技活动新格局。三年来,学校组织了各类科技活动41项,学生参加活动人数累计5000人次。举办科技讲座和学术报告会438场次,参与学生65700人次。制定了学科竞赛章程,组建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化工设计、ACM程序设计等学科竞赛组织,定期进行竞赛训练,参加学科竞赛组织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开展活动的水平逐年提高。
学校重视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组建了“大学生烛光艺术团”,经常在校园演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深入油田厂矿、社区进行慰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组建“十百千”优秀学生培育团队,定期开展寝室文化月、读书沙龙等团队专题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红色文化月”活动,通过红歌汇演、辩论大赛、摄影大赛、书画作品大赛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艺术气氛,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学校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举办体育活动月,进行篮球排球比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等项赛事,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参与面达70%以上,活跃了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举办体育运动会,全面检验学生体育锻炼成果,表彰体育成绩优秀者,激发了学生锻炼热情。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010年春季恢复了早操,学生一年四季坚持锻炼,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学校重视大学生社团活动。相继成立了北辰文学社、舞℃空间社团等28个校级社团,会员达到1235人,定期开展活动。三年来,社团开展各项活动1064项,参加活动的学生达11204人次。这些社团涉及科技、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领域,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三)健全学生管理体系,服务指导成效明显
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学生工作领导机构,学生工作处(部)下设学生综合管理科、思想政治教育科、大学生资助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各学院党总支(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学业导师分工协作,从而形成了校院两级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重视大学生学业指导。各学院成立了学生学业导师领导小组,负责学业导师制的实施。学业导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能力素质、个性特点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课、考研、就业、创业、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2011年,在黑龙江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的两个创业团队在与400多个团队的角逐中进入50强,获得优秀奖。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有专职人员5人,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为公共必修课,同时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活动,常年进行团体心理咨询训练。现有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和“心理委员协会”,会员近千人。三年来,年平均个体咨询700人次以上,团体辅导1000人次以上。大庆市心理学会设在我校。2009年,学校被黑龙江省高校工委、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奖、贷、助、补、减、缓”六位一体的帮困助学工作体系。除国家的专项资金外,学校还自筹资金设立校内助学奖学金。2008-2009学年,资助7987 人次,资助金额1399万元;2009-2010学年,资助12898人次,资助金额1487万元;2010-2011学年,资助7528人次,资助金额1714万元。
七、教学质量
(一)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德育为首落到实处
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培养“铁人”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中增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的内容,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弘扬铁人精神,再创庆师辉煌”主题教育,组织新生拉练,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举办铁人事迹报告会,邀请油田老会战、老劳模、老标兵来校为学生作报告;开展红色文化月活动,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线,开展“笔墨丹青绘大庆”、“重温红色经典,共抒爱国情怀”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创作排演了音乐舞蹈史诗《创业颂歌》,作为纪念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的庆祝节目,在大庆电视台直播;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铁人广场为铁人塑像献花、在铁人塑像前宣誓。多年来,我们开展的这些富有成效的活动,得到了社会认可,曾被《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宣传报道。
开展对祖国尽忠、对社会尽责、对事业尽心、对学习尽力、对父母尽孝的“五尽”教育活动。以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学生撰写国庆征文、演唱红色歌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国家发生的重要事件为契机,通过“万瓶水、万颗心”活动、争做“世博会”、“大运会”志愿者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见习、实习为契机,教育学生把见习、实习活动当做自己事业的开始,用铁人精神鞭策自己,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评选“十大学习标兵”、“十佳青年”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以“母亲节”、“父亲节”为契机,开展“寸草春晖”等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践行孝道文化,学会感恩。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工作成果逐步显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三年,有2个班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班集体,10名学生被评为黑龙江省三好学生,5名学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有1020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校铁人奖学金。有6名学生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担任引导员,受到团中央表扬。学生无偿献血量居全市六所高校之首。学生积极参加环保宣传、法律普及、公交使者等公益活动,展现了良好的精神品质和时代风貌。
(二)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逐步增强
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有机结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一是重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次教学,取得较好效果。2010级A级班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初次通过率在40%以上。注重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学时比例为1:1。二是重视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近三届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得率100%。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训练成果显著,98%的学生获得了专项技能合格证书,在第四届“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黑龙江赛区决赛中获得40个一等奖中的15个,一等奖获得率位居全省各参赛高校之首。三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实践学分。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黑龙江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化工设计、ACM程序设计、市场营销策划、冰雕、雪雕、声乐、舞蹈等各类比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优秀作品奖2项,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46项、二等奖87项、三等奖63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114项,发表作品40件,毕业作品展览310件,毕业汇报演出4场。
(三)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身心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文体素质全面提升。一是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公共体育课在二年级实施“选项课”教学,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14个项目。根据北方气候特点,冬季开设冰上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二是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除每年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冰上运动会外,开展了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近三年,学校师生在各种体育比赛中获得奖励1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6项,学生女子板球队在2011年全国板球青年锦标赛中获得季军。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一是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开设了中外美术作品鉴赏、书法欣赏、中外名曲鉴赏、戏剧欣赏等30多门艺术教育选修课,规定学生必须选修不少于1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二是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艺术设计作品展、音乐会、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教育氛围。三是每年举行文化艺术节,依靠学生社团开展辩论赛、征文比赛、合唱比赛、书画比赛等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广泛。艺术比赛成绩突出,近三年师生获省级以上文化艺术奖项356个。积极参与油田和地方各类文化艺术活动。2011年7月,在黑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首届全省艺术教育调演评比中,我校师生获得教师、学生声乐类一等奖4项、舞蹈类一等奖2项、乐器演奏类一等奖2项。学生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黑龙江省高校舞蹈大赛”获金奖2项、银奖、铜奖各1项。2010年11月,艺术学院师生与全国其他8所高校师生随国家教育部文化演出团赴俄罗斯参加中俄大学生联欢节,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认可和兄弟院校同行的赞扬。
(四)办学实力日益显现,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升本以来,学校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改革,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逐渐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师生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比较满意。2010—2011学年的两个学期,学生网上评教平均成绩分别为95.84分和95.82分。学校定期在毕业班学生中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近两年学生满意率都在95%以上。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网上评学,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评价。2010—2011学年两个学期,教师评学的平均成绩为90分和88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总体上是满意的。
学校对生源的吸引力逐年增强。2009年以来,学校在黑龙江省本科二批招生平均录取分数与省控线的差值文史类分别为20.34分,19.46分,18.15分;理工类分别为19.80分,17.48分,19.22分。新生报到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为93.5%,2010年为95.1%,2011年为94%。我校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大庆、黑龙江省及石油系统的基础教育、社会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人才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近几年,学校开展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能适应职业和岗位的需要。
(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层层抓好落实。建立了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与奖惩机制,就业工作成效与业绩挂钩。实施“立足大庆、着眼哈大齐工业走廊、服务龙江、服务石油石化主体行业、按区域划分、按高中低端分层次谋划”的就业市场开发战略,初步形成了以黑龙江省为主的就业市场。通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与就业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利用“大学生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国家政策项目,帮助学生就业。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入伍预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加强就业组织工作,学校每年举办3次大型校园招聘会,随机召开小型招聘会,及时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就业网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天天有更新,深受毕业生欢迎。近70%的毕业生通过学校组织的大中小型招聘会、供需洽谈会和行业企业对接会实现了就业,90%的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表示满意。
学校对2008—201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统计,年终平均就业率为94.37%,其中高端就业(签约、升学、国家项目就业)的占21.58%,合同制就业占59.33%,灵活就业占13.46%。就业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率为69.3%。2010年对2008—2010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有74.8%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适应。2009—2011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6.33%、87.36%、87.07%,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第二部分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升本以来,学校合理定位,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评建过程中,全校上下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一、领导干部 升本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根据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办学定位。带领全校上下推进“两个转型”,加强内涵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面对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艰巨任务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一是思想解放不够。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作为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和建设,需要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才能有效推进。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已基本完成,但是由普通本科教育向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刚刚起步,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还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干部对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不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到位。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段时间,教职工队伍补充极少,造成现在中年干部断层,资源有限。干部整体队伍年龄老化,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受办学体制影响,干部交流渠道不畅,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学校没有机构设置、中层干部任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校内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不完善,对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不够。
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升执行力。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核心任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校、院领导班子对教育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牢固树立“办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的落实和深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二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等有效措施,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大领导干部学习锻炼培训提高的力度,通过选派一批教学领导干部到国内外应用型大学访学,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灵活选用机制,充实干部队伍。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任用的权利,为学校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培养储备充足的领导干部队伍。
二、合作教育
学校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属于企业办学,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统筹协调全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在争取政府、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合作方面初步做了有益尝试。但产学研合作教育刚刚起步,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企业和学校还没有完全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和机制,政府牵动、学校主动、企业随动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一是缺少企业和社会参与支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入度还不够,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合作育人推进程度不够,尽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等专业已开展了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但学校整体产学研合作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吸收企业专家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还不多。三是发挥企业优势,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展研究的能力薄弱。
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受本科办学时间短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影响,学校科研实力尤其是应用科研的实力比较弱,技术服务面窄,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仅仅凭着与企业的隶属关系、历史渊源和感情纽带不足以建立牢固长效的合作关系,很难形成校企互赢的良好局面,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开展。二是由于政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缺乏应有的认识,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改进措施:
进一步发挥企业办学优势,“立足大庆,融入油化”,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
根据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优化专业结构,紧紧围绕“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 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周边区县签署合作协议,与区域典型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方式、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合作开发课程,见习、实习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把育人延伸到企业车间、中小学、幼儿园。师范专业由学校统筹选择8-10所地方名校(幼儿园)建立示范教育实习基地,每个应用型专业选择1-2个典型企业建立示范实习基地,融实习实训、教师锻炼和产学研合作教育于一体。通过开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学校对地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吸引力,使校企(地)之间真正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
继续落实好《大庆师范学院服务地企行动计划》,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平台,合作进行科学研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大庆市“壮大接续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着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大庆油田科技创新基地、企业员工和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基地。
三、师资队伍
面对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目标的要求,我校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师队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青年教师比例偏高,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6.4%,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二是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不足,具有专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偏少。三是个别新专业的教师数量短缺。四是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不足,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数量不多。五是教师国际间交流少,缺乏国际化背景。
主要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末学校曾一度停止招生,由于教学任务减少,部分优秀教师流失,是形成目前中年教师出现断层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学校办学层次提升、规模扩大,大量引进教师,其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受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地域条件等限制,多数专业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及具有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教师时存在一定难度,致使专业带头人可选拔的资源匮乏。新办本科专业数量增加较快,师资培养培训与学科专业难以同步发展。在传统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换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经验积累不足、研究不够,实践锻炼开展得不够深入,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新教师对本科教育教学规律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本科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教学经验积累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与国外大学交流少,缺乏对教师出国访学或研修的政策引导。
改进措施:一是优化各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突出重点,对师资紧缺专业加大政策倾斜。重点引进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专业建设指导能力的中年教师;拓宽引进渠道,积极从行业企业调入或聘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强化竞争意识,优胜劣汰,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二是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力度。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和教学新秀选拔工程,发挥名师和新秀的引领、示范作用。完善创新团队建设办法,以重大科研项目和专业主干课程为载体,以学科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为核心,构建若干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高层次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效应。三是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注重培养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到中小学和幼儿园见习、实习,中青年教师5年内累计要有2年以上本专业实践工作的经历。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获得证书的教师予以奖励,并在晋职、晋级、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四是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科研院所、国际大型企业访学或研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外(境外)大学访学、研修、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外语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起国家、省、校、院四级培训体系,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政策和培训制度。五是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导师制,引导新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科研关、育人关。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三说三讲”训练,“三说”即说专业、说课程、说课,“三讲”即将课程讲精、讲活、讲透。积极组织教学观摩、教师评课等活动,坚持集体备课,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岗位、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师岗位技能训练,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四、专业建设
学校按照“师范办精、应用办特、错位发展、重心下移”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取得一定成绩,但专业内涵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专业整体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专业特色还不明显。个别新建专业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应用型师资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少数应用型专业服务面向不具体,课程体系构建偏向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符合度不高,缺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同行业企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对理论知识的“实用、有用、够用”把握不准,课程内容还不能充分反映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项目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推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简单,不仅没有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课程资源不足,利用率还不高。
主要原因:升本初期,本科专业布点和数量增加速度较快,工学类新专业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需要一个过程。部分非师范专业是从师范专业衍生过来的,对工科等应用性强的专业缺乏建设和管理经验。部分专业负责人对应用型专业建设内涵认识不够,对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缺少深入研究,对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层次理解,还沿袭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涉及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更是难点。面对新的改革,部分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还存在畏难情绪。部分教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及时。一些教师仍固守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对课程与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同时受自身学科视野和科研水平的限制,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指定的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网络课程开发的经验欠缺,技术力量支持不足。
部分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探索投入精力不足。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认识不清,不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又滋生了一些人的懒惰思想。
改进措施:在专业建设上,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将“办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固化到每位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瞄准油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办学基础,突出办学优势,加大师范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力度,加快传统专业的改造,通过建设、改造培育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精品师范专业的内涵,打造一批精品师范专业;发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研究;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推进精品师范专业建设进程。以省级“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为平台,引领应用型专业建设,实施校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成一批特色应用型专业。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评选方案,积极、灵活有计划地引进急需的高职称、高学历专业带头人,加强对专业内涵的研究,科学制定分专业建设规划,明确服务的区域和具体的服务对象。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使基础薄弱的专业在规划期内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建立学校专业建设评估与检查制度,对传统专业、新办专业、特色与重点专业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良性竞争机制。在课程建设方面,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强调开设课程的目的性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直接性,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新课程。通过立项等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内容改革,以“实用、有效、先进”为原则,精选整合教学内容,反映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加大优质课程建设和网络课程开发力度,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具体、详尽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计划,指导各专业建立体现本专业特点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应用型课程建设体系,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制定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在一门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上,采取“项目式”等教学,做到以“用”导“学”、以“用”促“学”,在具体章节(内容)的讲授上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经验,并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在广大教师中进行宣传、推广。畅通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渠道,广泛征求学生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师生共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良好氛围。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课堂教学平台使用技术的培训,引导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上下工夫,让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学风建设
学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风建设任重道远,在部分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学习目标缺失。这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具体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学业要求不高,不善于把握学习的方法。平时用力不勤,期末应付考试,满足于及格成绩。漠视前途,荒废学业,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二是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自觉性不强,缺乏崇尚科学、热衷学业、追求知识的兴趣。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不能持久,缺乏钻研精神是这些学生的常态表现。三是学习纪律松懈。部分学生学习懈怠,纪律散漫,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学习精力旁移。个别学生热衷于早恋、校外兼职赚钱,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贪图享乐,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五是学校虽然为学生搭建了校院两级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但学生参与面不够广泛。主要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较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因素都对学生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消极影响。二是生源质量下降。我校所处地区参加高考的学生80%以上都能进入大学,而我校三表招生批次的生源(占学校当年招生总数23%左右)中,较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学习动力不足。三是大学前后学习模式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仍然沿袭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教师与学生课后沟通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致使问题叠加累积,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对学习失去信心。四是专业思想动摇,对专业学习失去信心。一些学生入学前填报志愿随意,缺乏选择,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志愿,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热爱专业,所以专业学习常显被动。五是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系统性,个别活动项目受教师科研能力及水平所限影响了学生的参与面。
改进措施:一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科学制定并认真实施《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把好新生入学教育关;着力做好学业生涯设计,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并督促其完成学业;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深入开展好“五尽”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文化月”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用铁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三是加强师德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入手,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多样性,搞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精神。关心学生的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专业知识系统以及就业前景有总体的认识和把握,为学习指明方向,避免因专业思想动摇而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五是继续抓好“三清三整”教育活动,加强管理力度。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率”(上课出勤率、早晚自修率、作业上交率、考试及格率),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学风建设工作。六是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顶层设计,建立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立项、科技活动节等校级科技活动平台,扩展各学院科技创新活动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六、质量保障
近几年,学校采取措施不断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取得一定效果,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一是教学管理及监控制度还不完善,一些规章制度和监控措施执行不够得力。二是教学秘书等管理岗位的人员不够稳定,部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亟待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三是评估机制不够完善,评估评价的方案还需要明细,同行评价、校外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四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及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原因: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环节多,研究、探索和实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升本以来,发展速度较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制度建设仍然难以跟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学校教学工作需要。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忙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对教学管理理论缺少系统学习,对应用型高校教学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缺少对教学管理遇到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缺少激励措施,高学历人员不愿从事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不安心管理岗位。受政策限制教学管理人员晋职和晋级还存在一定困难,也影响了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
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自觉地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工作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二是实施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待遇,争取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发展的职称评审政策,稳定基层教学管理队伍。以工作业绩为导向,实行优胜劣汰,做到岗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三是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开展培养模式改革、学分制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评估与评价的研究,促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理顺全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任务和责任。二是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自我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规范评教、评学、评管方案。有计划地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等专项评估。完善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等外部评价制度。三是建立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并定期发布制度,制订并落实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建立顺畅、高效的质量信息收集、反馈和控制机制,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四是强化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充实教学督导人员,加强培训和交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专家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注重发挥院(部)和教师的主体作用,通过应用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质量监控体系有效促进和指导教学的功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三篇:教育教学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
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各位领导:
我校在区教育体育局和学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大了对《综合督导评估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工作方案》的实施力度,建立起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以综合督导为主导,以专项督导为辅助,以经常性检查为手段”的督导评估制度,并在工作中起到了监督、检查、指导、促进的作用,督导评估工作对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规范科学管理、落实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根据自评报告内容的评估,以及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的结果,确定了各项工作的自评得分为945分。下面经全体教师和校务会讨论修改认可,形成此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位于定西市**区南部的**回族镇,是全区唯一的一所纯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中心小学。学校占地总面积10341平方米。建筑面积1073平方米,有教室四栋12间,办公室三栋24间,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学校有图书4000余册。学校覆盖了**五个行政村,覆盖面积78.5平方公里。
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244名,教师19名,其中女6名,中级职称5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学校本科学历15名,大专学历3名,中师学历1名。有省园丁2名,市级优秀教师3名,区级优秀教师4名,优秀德育班主任1名,优秀班主任2名,区级青年教学能手5名,课改先进个人1名,由2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重点刊物上发表,有14人的教育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二、督导评估过程
1、充分准备、启动自评
区教育体育局《综合督导评估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工作方案》既反映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教育目标的时代特征,又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学校按照即定教育目标、加强学校管理,建立自我诊断、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显优劣运行机制的评估标准,学校根据《方案》内容和督导室要求,开始督导自评工作。
2、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学校高度重视自评工作,从加强领导入手,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校委会和学校教研组、教师代表组成。自评领导机构分政务、教务、教研等多个评估工作小组,这样分组将自评与部门职责联系起来,与评估的管理结合起来,落实工作职责,分工合作,确保了这次自评工作科学规范地完成任务。
3、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评估目的
督导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多元的、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估制度,就必须广泛宣传督导工作的意义、目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积极支持并参与学校评估工作。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学习区教育体育局《综合督导评估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工作方案》和督导室的具体要求内容。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有了充分的思想认识。
4、全面实施自评工作
我校自评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做到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全面、深入、真实地展现学校工作,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找到差距,并积极进行整改。按照《方案》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实行了全面评估
三、督导自评结论
C1、教育经费:国拨教育公用经费足额到位,地方财政承担的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学校教育经费使用合理,专款专用。
C2、教育设施: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达到规定标准。图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等设施达标。
C3、绿化美化:有计划地种植花草树木,做到绿化、美化,但是经费有限,绿化面积少。校园校舍布局合理,干净整洁。
C4、育人环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板报、专栏、标语、宣传画等有新意,充分体现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教室布置协调得体,整洁舒适,能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空间,展示学生、教师作品及教育成果。
C5、人文环境: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互相之间关系融洽,积极向上。有良好的领导作风、教风、学风。
C6、周边环境:校门周围规定范围内无商贩摆摊设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周边欠整洁,附近村民乱倒垃圾,影响学校环境卫生;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有较好的文化环境氛围。学校周围治安环境良好,师生安全有保障。学校周围生态环境良好,无有毒气体、无噪声,师生饮用水无污染。
C7、社区关系:学校能广泛动员社区参与学校发展和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能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有计划的家访,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与社区联系广泛;学校能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和帮助。
C8、目标规划:有明确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学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专项工作计划;学校各部门都有落实规划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形成了有效的目标管理体系。
C9、管理体制:实行规范完善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管理体制。C10、管理制度与办学行为:制定和落实了岗位职责,包括校长、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教职工等岗位职责;班级规划合理,学生数适量。
C11、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得到师生好评。
C12、教师配备:严格按照国家教师准入制度和编制标准配备教职工,对全体教职工实行聘任制。
C13、教师结构:学科结构比较合理,英语、美术、音乐教师不足。教师学历100%达标,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校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目标和计划,效果好。
C14、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权益,维护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师的工资和各项政策性补贴按时足额发放。
C15、师德建设: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积极与家长衔接,尊重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调节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C16、专业能力:教师对所任学科有较高的见解、分析和运用能力,能独立认真的写出富有特点的教案,教学方法灵活自然,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教学效果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做到面向全体,不放弃一个学生,实施有效的分层、分类指导与帮助。
C17、后勤管理:学校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为师生生活服务,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经费使用合理,按规定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无乱收费现象。图书、仪器、电教设备器材都有明细账目,分类编目,保管完善,维修及时。
C18、组织机构: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
C19、安全管理:有健全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立了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能经常性、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近三年来学校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C20、德育管理:在德育工作中校长亲自抓德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管理机构健全,教职工全员参与,有规划、计划、实施方案,措施得当,注重实效,选配一些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C21、德育途径:少先队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有计划,活动有阵地,分年级开展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经常性的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富有实效,注重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主题鲜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C22、课程管理: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各级各类课程,积极探讨校本教研,创造性利用课程资源。
C23、教学常规: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考查等提出明确要求,并检查落实,对教师有明确的听、评课等业
务学习的要求,有听课笔记和评课记录。
C24、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提倡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求每位教师要多渠道地阅读观看优秀课例,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成功的教学方法,内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C25、体、艺、卫工作: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卫生工作两个《条例》,有落实条例的规划和措施,坚持“两课”“两操”,认真开展体育达标活动,定期组织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展示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坚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成效显著,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C26、教学研究:积极组建教研组,争取做到组组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总结、、注重集体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撰写论文。
C27、语言文字:积极推广普通话,要求教师必须讲普通话,写规范字。C28、综合评价:学校各项工作有较全面、系统、科学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体系,有效的促进学校整体发展,评价档案科学、规范、齐全,如学生成长袋、教师成长袋等,评价体系健全,方法多样
C29、教学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评价有形成性与终结性考评的监控体系,效果好。注重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评价体系健全。有合理、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要求,实施过程有效。注重对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多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30、教研评价:学校教研活动有检查、评价、指导,创设教研成果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C31、测试成绩:在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中,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认真组织考试,认真对每次考试进行试卷分析,确保双合率、三合率连年上升,在综合课程中,不光安排了笔试考试,还注重于学生能力、特长的发展,学生基础扎实,学业成绩稳步提高,学困生比例不断降低。
C32、作业质量:全体学生能按时完成教材规定的作业任务,正确率高,并能及时更正。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和自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本整齐、干
净,书写工整、清楚。
C33、思想道德:学生能做到热爱家乡,尊敬长辈,诚实善良,具有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懂礼貌。
C34、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兴趣不太浓厚,学习态度不太端正,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初步形成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能力。
C35、身心健康:学生受到当地民族热爱体育和少数民族卫生习惯的影响,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健康的体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近视率和常见病发病率低,积极热情,学会合作交流,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初步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毅力。
C36、美育水平:学生初步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鉴别美丑的能力,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C37、综合实践:学生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热爱劳动,能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C38、爱好特长:学生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高年级学生有初步特长,参加当地各类竞赛取得一定成绩。
三、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加大教育投入,精心设计,不断改善育人环境。
1.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学校投入近四万多元用于整理电路,铺设校门口路面,维修校舍屋面,采购教学用具,购置教师办公桌椅、学生课桌凳等。在学校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援助。2011年省慈善协会援助电脑18台,配备白板教室,配备科学实验室,有力的改善了办学条件,赢得了家长的赞誉和社会的信赖。
2、精心设计,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
氛围。横幅、板报、橱窗内容定期更换,学校“三风”、相关制度、名人名言、经典名诗句等张贴上墙,教师形象要求、学生形象要求等内容有具体要求,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在给师生明确要求的同时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完善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科学。
有效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学校要在不断的教育新形势下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而新课程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的最优化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和推进,因此,学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思路,把育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多年来学校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立了师德师风教育的长效机制,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定西市**区教职工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师德师风教育周”制度,通过听报告,谈体会、优秀教师交流经验,学习法律法规、查摆问题、问卷调查和整改提高等措施,多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周集中学习一小时以上,并且政治、师德师风、法律法规的学习内容统一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真正从思想上解决了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我们通过例会制度、住校制度、监督制度、考勤制度、评议制度等制度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2、加强制度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在常规管理中,特别重视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有法”可依。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成员的思想和作风建设,不断完善领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实行领导考评制度,建立评价机制,树立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每学期学校从全局出发,深思熟虑,把有一定组织才能和责任性强的教师选拔到班主任岗位上来,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整体提高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三是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制定了《校务工作管理制度》、《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等教师管理类、学生管理类、财务管理
类相关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德育为首,精细管理、有效教学、优质发展”举措让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
在教育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契机,以小范围的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质量,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持续快速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1、“四化”模式保障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给全校师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和搭建交流的平台,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四化”模式以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养成教育经常化。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为准绳,通过班会、少先队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日常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题教育系列化。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建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风建设年及师德师风大讨论、创先争优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都做到有方案计划、有内容安排、有图片展览、有心得体会、有经验总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节日专题教育制度化。学校利用每年的元旦、清明节、国际劳动节、儿童节、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传统美德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常规教育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教育形式多样化。主要有:“读”,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进行有奖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体会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听先进人物,英模事迹报告视频材料;“做”,开展环保教育、为孤寡老人服务、资助学困生、帮扶留守儿童等活动;“赛”,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百科知识竞赛、书画手工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中
受启迪、守感染、受教育,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会做人。
2、夯实教学,精细化管理。
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每学期学校严格要求全体教师要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和备课内容授课;提倡教师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学行为。
开学初,学校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常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采取集中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教导处进行两次以上大型教学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对教师上课情况采取推门听课和巡视方式进行督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情况。
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根本、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结合上考试情况,教导处将继续跟踪分析,对薄弱年级学科进行跟踪调查指导。学校在期中和期末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测,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各学科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音体美等学科也要对学生及时评价,做好质量分析,同时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
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每位教师要把好课堂教学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形式,要多研究学生课堂的表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提倡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求每位教师要多渠道地阅读观看优秀课例,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成功的教学方法,内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根据课改要求,让学生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培养学生活泼向上的良好习惯。要在教学活动中尽力让学生养成勤思考、爱动手、敢说话、善质疑、能动能静、参与协作、共同分享的良好习惯。
3、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以集体备课为契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求教师集体参与,共同探索,发挥大家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该活动分为四部分:
第一阶段:教导上确定培养的年轻教师,确定年轻教师的授课时间,在开学初计划中进行通知。
第二阶段:确定的年轻教师准备课件,确定教学内容,和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对子,一起初步探讨教法,探讨学法,制定出比较详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
第三阶段:年轻教师说课,全体教师评议,共同分析本教学设计,为部分环节献计献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修改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课件。
第四阶段:授课教师重新设计教学,重新制作教学课件,进行上课,全体教师评议。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也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上课的恐惧心理,同时在集体的作用下,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2008年,***老师指教的《三角形内角和》获得**区优质课,2010年,***老师的《歌声》被评为学区优质课,2011年***老师指教的《灾难中的救护》在品德课观摩和评比中获得全区二等奖。
自2009年学校申报了课题,并且2000年该课题进行了立项。从此以后学校全面开展了课题研究的工作,尽管时至今日课题还没有整理结束,完成上报工作,但是学校全体教师在课题的引领下,不光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研究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0,我校的***设计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在全国中小学课件大赛中获得了省级二等奖。***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论文在全省论文大赛中获得了市级一等奖。****老师的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分析》发表于探索交流杂志。****老师的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奖。
4、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前我校实行集体统一对作业、教案的量分评价,由于教师人数多,时间短,加上个人私心性较强,很难细致、全面地评价,使个别教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为此,教导上不断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重新完善了教师业务评价,制定了《******教师业务评价细则》,详细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量化考评,从而真正做到了能者上,劣者下。
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含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习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结合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综合评价手册等过程性评价。
(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卫生工作两个《条例》,有落实条例的规划和措施,坚持“两课”“两操”,认真开展体育达标活动,每学期都开展体育、艺术比赛活动,比如春季田径运动会、全校师生乒乓球比赛、冬季爬上比赛、庆祝六一文艺汇演等展示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从小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少先队的热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学生的心灵。学校通过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等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学校制度课外活动表,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活动,确保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坚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结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对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由于学校计划合理,措施得当,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学生成绩稳重上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几年里,我校始终超过了学校要求的最低保守成绩。尤其是2011,在期末全学区统考中,学生成绩单科名次创历史性最高,平均名次为3.2,期中语文为2.86,数学为2.57,英语为4.6,语数英各科中有13科的成绩名列全学区前3名,期中有四科成绩为全学区第一名,班级总名次都在学区前3名,班级平均名次为2.29名。学生作文《自由的代价》、《路工记》在全国良师解惑有奖征文中获得优秀奖和二等奖,2011年在全学区组织的作文、绘画比赛中,我校包揽了学区作文竞赛各个年级组的一等奖,七位学生的美术作品获得学区奖励,其中一等奖两名。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
1、在教学设施方面学校操场不平整,缺少专门的音乐、美术教学场所,音乐、体育器材较少,绿化面积小,达不到校园绿化标准。我校将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衔接,同时学校筹措资金,绿化校园。
2、学校周边欠整洁,附近村民乱倒垃圾,影响学校环境卫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在制止周边村民乱倒垃圾的基础上,加大清扫周边环境卫生的力度,让我们校园的环境更加优美。
3、在教师结构方面,专业英语、美术、音乐教师缺少。我校现有专业英语教师一名,美术专业教师缺少,音乐专业教师一名,可是全校有8个教学班级,因此这些课程相对比较薄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除了加大对这些教师的培训以为,还要积极与上级主管衔接,请求主管部门倾斜照顾,争取让教师结构合理,专业突出。
4、课外兴趣小组受教师专业限制,虽设有,但是成效不显著。教师开展小范围的课题研究,个别教师尽管获得一些国家、省、市级论文奖励,但缺少市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课外兴趣小组建设,落实机制,保证时间。在教学中要把教师科研放在首位,通过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真正把教学研究搞好。
5、学生受到民族地区的影响,学习兴趣不太浓厚,自觉学习的观念淡薄,学习中缺少主动探究的精神,从而让课改的道路铺满荆棘,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空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以当地名人,尤其是一些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为效应,让他们从小树立学习的榜样,树立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远大目标。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培训家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报告人:****
二0一二年三月六日
第四篇: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新坝中心学校2015-2016学自评报告
新坝中心学校
为了迎接县局督导评估检查,我校依照县教育局和督导室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均衡发展工作,组织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自评机构
学校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齐镇
副组长:程子玉
成员:吴应苗、檀应生、叶苗松、檀长苗、陈结和、曹广电、檀江雄、郑结应
二、基础性主要工作及目标达成情况
(一)规范办学
1、目标达成情况:
严格执行上级招生政策,实行六周岁入学,做好学籍的及时上报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收费政策,实行收费公示。除营养餐学生自筹资金外,学校未违规收取任何费用。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课程管理和实施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逐步成型。
学校坚持以激励为主的教育策略,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教师无有偿家教行为;实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检测频率适度,作业量适中。
2、开展的主要工作
(1)规范招生行为方面
严禁招收不足龄学生。整个招生及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2)规范收费行为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实行收费公示。
(3)规范课程开设
我校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倡导课程多样化。
(4)规范教育行为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坚持以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列名次或安排座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
(二)队伍建设
1、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得到完善。
2、主要工作
(1)致力于师德工程建设:开展身边的师德典范评选、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评选“最美乡村教师”。
(2)开展青蓝结对工程。重视中老年教师的示范作用,以老年教师的言传身教,带动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
(3)外出培训,回校展示。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引导教师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努力抓青年教师授课、说课、评课等基本功,专人专管,量化考核。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项培训和通识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现场观摩与实践,骨干教师对教师的二级培训、网络与图书资源等多种形式开展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校本培训活动,使教师真正做到了研究教材和学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学校设置专项资金加大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进全校教师共同进步。学校根据需要和教师专长等合理设置岗位,确保了新课程在我校的全面实施。
(4)课题研究,提升水平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开展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强化了听评课工作。
(5)科学配置小学科教师。学校重视小学科的建设,实行专业配置和转岗培训及教师兼课的方式,解决小学课的日常教学师资欠缺的难题,通过适度的教学研究,提高小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
(三)学校常规管理
1、目标达成情况:加强了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校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和文化,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一年来未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2、主要工作
(1)落实校委会的研究和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集中研究和学习,教师每周集中学习一次;举行了教代会选举,落实民主管理。
(2)成立财务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财务预算、审批和结算工作,坚持财务公开。(3)狠抓教学反思;
(4)向规范管理和常规管理要质量。强化月度的以村小为单位的自查,突出中心学校的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全面督查的效果,并辅之以专项检查项目的落实。在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计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的专项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务处还联合其它科室开展薄弱学校、薄弱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大面积提高村小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学科教学过程过程的监督,确保教学质量;继续开展薄弱班级及学科质量监控;严格执行“作业书写规范”,开展书写竞赛活动;开展“班班通”资源应用培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拓学生眼界;开展课堂教学评比和展示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毕业班教学质量月度监测,开展其它学科质量抽测;体艺学科质量检测和体艺学科教学观摩和研讨;设立学科教学质量转差奖,致力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计算能力竞赛,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
(5)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对教学工作的支持辅助功能,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校建有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等功能室,仪器、设备管理规范,符合要求,设有兼职的图书和仪器管理人员,账目清楚,制度齐全,摆放整齐、干净、有序。技术装备能够满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师生成长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6)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事故发生。学校安全坚持安全监管和安全教育并重;坚持家校联系,社会监管;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坚持全员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安全教育周活动,每年一次的安全教育月也认真组织实施并力争落到实校,每学期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利用寒暑假对学生进行家访,不定期召开接送车司机会议。学校还结合重点安全时段,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在学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还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监控设施的修理、安全器材的更新、学校围墙等的修缮。学校建立了校长---二级机构和各村小校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三级校园内安全教育和防范网络,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并利用各种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一到两次安全逃生演练,提高学生应急处置能力。
(7)加强后勤管理工作
1、学校进一步完成中心学校本部标准化建设,实现三丰小学的美化、文化工作。完善另外几所村小和幼儿园的校园安全和文化建设工作。
2、主要工作
(1)根据国家教育发展形势,结合学区实际,在学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
(2)投入资金对龙口小学、余山小学进行整体文化建设,同时三丰小学操场和,绿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3)完善和规范所有学校的教室文化布置及校园平整、图书、电脑等硬件的添置。
(4)完善中心学校各种功能室设施的使用制度,提高使用效率。
二、自主发展主要工作及目标达成情况
(一)发展意识
我校重视自主发展工作,积极组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规划的制定经历了几上几下、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首先召开行政班子和村小校长会议,布置学习任务,接着召开全体教师会,动员广大教师积极为规划的制定工作献计献策。编制文本工作也是集合了各校管理人员的智慧,文本编辑完成后,又召开教代会会议,听取广大教师对文本的修改意见。可以说,现在的文本基本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智慧的结晶,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目标达成可信!
(二)发展态势
1、发挥党团组织、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每学期的支部会、支部扩大会及党小组会议,都要讨论研究学习规划和发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学校规划实施的重视程度。学校重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力量,中心学校和各村小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非常强。
2、认真组织实施教师评价工作。开展教师师德互评和学生评教工作。
3、坚持随堂听课诊断与阶段性监测评价工作相结合,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差班进行随堂听课和诊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强化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性。学校要求教师按课表上课,出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各村小的月度自评有序有用。
5、重视班级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由德育处组织实施。结合已经申报的“诚信教育”特色和“书香校园”项目,认真开展班级文化布置,班级读书活动,认真组织诚信班级、美好教室。美好办公室的评比工作。
6、教研组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一如既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组活动,像校本研修课、教师优质课、教学开放周、外出汇报课及课题研讨课等大多由教研组组织实施,活动成效显著。
7、认真组织教师考核评比工作。学校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师评价和考核工作。评价又方案,考核有程序,结果有公开。
8、学校环境进一步优化。经过了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和均衡发展验收的准备工作,学校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教室、办公室粉刷一新,学生的创造性在学校文化布置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校园的整洁度空前提高。学校看起来更像个学校了!
9、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我校一直重视师德工作。根据学校“诚信校园”特色建设和学生兴趣特长教育需要,开展教师特长展示和比赛活动,比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参与教职工篮球赛等。
10、教研活动成效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备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有了保障。
11、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强。
12、定期组织班主任交流和培训,学校在这方面也舍得会钱。本学年先后三次组织三十人次赴合肥、安庆、扬州等地参加版主任培训学习。并组织第二次培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3、德育工作有声有色。我校的德育工作和学校的特色发展项目相结合,通过少先队得到有效实施。学校利用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家长会及国旗下的讲话等平台,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每月一次的队会都得到很好的实施,学校先后举行诚信签名、拒绝零食签名多次;先后开展写好字、说好话、做好人系列活动;先后组织普法讲座、安全讲座多次;先后组织捐款一万多元,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诚信学生的评比每学期组织一次,起到了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体格,培养爱劳动的情操。
学校还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布置了温馨的留守儿童心灵氧吧,聘请培训回来的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请了县内知名的心理专家来我校开展心理辅导。回首这一学年的工作,有喜也有忧。新坝的教师队伍在不断更新壮大,新坝人的理念也在逐步更新和转变。新学年的均衡教育达标创建工作,更让新坝小教人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大家的想法很纯粹,那就是把新坝的小学办得“像个小学”。
第五篇:2012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步云桥镇人民政府2012年教育评估自评报告
祁东县步云桥镇辖6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7.2万。多年来,我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通知,对照《湖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第二轮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结合我镇实际,我们按照县督导室颁布的《乡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进行了认真自检自评,指标满分为100分,自评得分92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府职责(10分,自评10分)
1、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定期议教制度,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做到辖区内各类教育统筹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分,自评3分)
近年来,镇党委每年议教1次以上,镇政府专题研究教育工作2次以上,重点解决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合格学校建设、劝学控流、乘车安全等教育难点问题,记2分;政府制定实施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具体规划,记3分。
2、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分,自评2分)成立了由镇人大主席彭中华同志为组长,卫生、司法、派出所、交警、工商、防疫、学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步云桥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签订了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状。
3、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5分,自评5分)
镇党委政府经常深入学校就校园周边环境调研,每期组织派出所、工商、卫生等部门人员对学校周边治安、消费环境开展整治活动,做到了校园周围无营业性网吧、游戏厅。
二、队伍建设(13分,自评13分)
4、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并建立中小学老师补充长效机制。(4分,自评4分)中小学教师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2011年小学师生比为1:23,中学师生比为1:18.根据中小学老师补充长效机制,每年县教育局实施中小学教师招考,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
5、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中小学各科老师配备齐全。(3分,自评3分)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年龄50岁以上教师全镇为:小学6.63%,中学8.97%;
学科教师配备齐全,且学历合格率100%。
6、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制定和落实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按规划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3分,自评3分)
在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安排的教师继续培训计划前提下,各校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培训率100%。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学习行为规范、“五爱”教育、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演讲、名师 工程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7、建立教职工奖励制度;无严重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现象。(3分,自评3分)制定并实施了教师奖励制度,未发生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
三、经费统筹(10分,自评10分)
8、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入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2分,自评2分)
近几年来,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健全,各项收入统一编入了县级财政预算。
9、学校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规范,教育经费使用规范,有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无乱收费行为,无克扣学生生活费现象。(2分,自评2分)
学校开支实行定期公开,民主理财,学校账目日结月清,接受教代会咨询制度。学校成立了由教师代表、管理人员、学生代表参与的伙食管理清算小组,保证了学生伙食开足开好。
10、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各项配套资金足额安排。(2分,自评2分)严格执行上级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减免政策,实行学生自报、学校考查、张榜公示、打卡发放制度,做到了资金足额发放,让真正家庭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每学期,各校还要开展献爱心助特困捐助活动。
1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新的债务。(2分,自评2分)
目前,全镇中小学“普九”债务已全部化解。学校其他债务,财政已核实锁定,今年9月底将完成化债任务,达到评估要求。
12、上级下拨教育专款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2分,自评2分)
四、办学条件(25分,自评21分)
13、校园建设、教学装备、功能室设置、生活设施等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8分,自评7分)
初中校园建设、教学装备、功能室设施、生均图书、生活设施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完全小学校园建设、教学装备、功能室设置等还有一定差距。
14、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班额控制在规定人数以内。(8分,自评7分)
2011年下期,中学、幼儿园班额基本控制在省颁标准以内,个别小学班额有超标现象。
15、乡镇办好了1所中心幼儿园,幼儿园达到基本的办园标准,办园规模在3个班以上,城镇小学不设置学前班。(3分,自评2分)
公办中心幼儿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待完成白水完小搬迁工作后,今年秋季可以招生开园。其余幼儿园达到了基本办园标准,办园规模3个班,但幼儿数较少,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办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16、校园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教室布置合理;宿舍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有序。(6分,自评5分)
学生卫生、生活习惯未完全养成,特别是保持工作尚需努力抓好。
五、发展水平(32分,自评30分)
17、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政策规定,基本杜绝违法违规办学行为。(2分,自评2分)
全镇中小学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政策规定,无违规办学行为。
18、重视学生德育,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2分,自评1分)学校有德育工作方案,并有活动安排、记录和总结;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建立了德育工作联系点或基地。
19、普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80%以上。(2分,自评2分)
学校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且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要求。
20、学前一年教育率达98%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75%。(4分,自评4分)
2011年,步云桥镇学前一年教育率达99.7%,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78.5%。
21、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有学习能力的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1.2%。(3分,自评3分)
2009年——2011年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有学习能力的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2、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比例达到100%。(2分,自评2分)
2009年——2011年,全镇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比例均为100%。
23、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低于0.5%;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8分,自评8分)2009年——2011年,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2%、0.12%、05%;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89%、0.54%%、0.63%。
24、初中毕业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全科合格率达到70%以上。(2分,自评2分)
2009—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全科合格率分别为78%、86%、77%。
2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2分,自评2分)
2009年、2010、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要求。
26、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农校;年农民培训达10%以上。(2分,自评1分)
年农民培训率均超10%。
27、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5%以下。(2分,自评2分)
自“两基”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我镇已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文盲率为0%。
六、资料建设(10分,自评8分)
28、成立了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迎检工作方案;自评工作报告及汇报材料准备充分。(3分,自评3分)
29、各种迎检资料按评分细则序号整理到位;且按要求分类入盒,并贴好标签。(7分,自评5分)
我镇上述指标自评总分为92分,敬请上级督导部门评估验收。
步云桥镇人民政府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