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时间:2019-05-13 15:3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第一篇: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一、水生态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比。(3)城市内河生态岸线比例。(4)天然水面保持率。(5)地下水位。

二、水环境

(1)城市水环境质量。(2)雨污分流比例。(3)合流制溢流频率。

三、水资源

(1)雨水资源利用率。(2)管网漏损控制率。(3)天然水面保持率。

四、水安全

(1)城市排水防涝标准。(2)城市防洪标准。

第二篇:海绵城市建设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与设计作为提高城市整体面貌的重要因素,在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下,生态型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中追求的生态性也是通过城市景观所反映出来,本文通过从海绵城市角度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设计如何适用于城市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城市景观;设计

引言

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生态景观,通过海绵城市角度分析城市景观设计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角度下,如何通过海绵城市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并提高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系的具体实施与发展。

海绵城市角度的城市景观设计概述

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打造海绵一样的城市,使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城市化的过程中,人类强制性的改造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平衡,导致很多环境问题。而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建立城市、自然、人类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开发过渡,进而导致城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不但减少,海绵城市则是强调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绵城市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或者是低影响开发。

而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能够实现区域内部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过滤等,有效提升了水质,另外也降低了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其次,还限制了城市的盲目发展,实现了集中开发,进而建立了更多开敞自然环境,在增加了生态休憩场所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种。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在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非常科学,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一举多得。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后,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雨水利用融入了景观设计,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环境了城市环境压力,可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

二、海绵城市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1.实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一下几点技术原则:

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前提,比如森林、溪流以及湿地等;实现土地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减少土地浪费,减少不可下身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科学利用场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通过排出控制和增长通过时间,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通过小尺度场地中设臵分散的过滤、滞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储存和过滤。

2.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方法

减小城市化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结合。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发挥作用。工程性的措施可以主要分为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四种,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多数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相对于传统的BMP,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独特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

2.1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由植物、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选择性)组成。其中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与渗透。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使地表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别于传统的排水系统,让雨水顺着街道流入收集管道,然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是将雨水留住,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下渗,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自然排水系统比传统自然排水系统相比,造价更低,可以对径流量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2.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它主要集中应用在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前沿问题为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有针对性的减少雨水中各种污染元素的含量。

2.3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是从源头治理雨水带来的污染,缓解地下水位降低的情况,从而减少其他雨洪水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针对可渗透路面主要集中于水泥砖块、水泥网格物、塑料网格物,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渗透材料的研究上。期是否适宜,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使用策略,满足土地使用者的美学期待,景观维护的成本,投资者高经济回报率的要求等。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

1.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的实践

车伍等针对雨洪水管理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包括针对河湖水系的非点源污染,城市区域雨水污染物控制,城市雨洪调蓄,社区住宅建筑雨水利用系统,典型技术应用分析,不同城市雨水问题研究和雨水利用规划等。一部分学者以“反规划”途径和“生存的艺术”为理论基础,实践上以可持续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为目标,针对如何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尽量减少环境的不良影响做了大量的探索。例如,以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和防洪相结合为目标的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以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满足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为目标的秦皇岛汤和公园,以改善水质,修复水自然过程为目标的中共中央党校及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以保护湿地、洼地自然水过程为目标的天津桥园,以强调下垫面水下渗等生态过程的国际关系学院景观改造,将社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引入景观设计的合肥滨湖新区生态基础设施概念性规划等。

2.推进中国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的思路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蔓延带来众多弊病,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推进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应用迫在眉睫。从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观念看,当前是应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技术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2.1更新价值观,水危机是城市与区域决策者和设计师面临的严峻现实,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的决策和规划设计方案是缺乏时代人文精神,甚至是不道德的。

2.2更新知识,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和水文管理密切相结合,普遍地掌握水文过程

知识迫在眉睫。

2.3更新观念,雨洪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好雨洪水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结束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环境、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型新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互建设的必然趋势。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从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海绵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环境土地资源使用压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倡导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策和管理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梅红,于海琴,王建良.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2]曹文美子.校园滨水景观设计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2)

[3]邓彦,宋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

第三篇: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摘要: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是为了保证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也将是泰安市未来计划的新目标,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城市的内涵,初步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所需考虑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对泰安市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随着人口、资源与经济的矛盾日益加剧,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等工作被提上日程。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泰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泰安市也提出泰安市要打造北部依山、南部傍水的山水生态旅游名城。虽然政府对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已经高度重视,但是理论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生态旅游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上仍然没有明确的标准。

一、生态旅游城市概念

综合目前生态旅游城市的概念,本人认为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是针对以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进行的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其发展目标是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原理,实现城市中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她的实现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即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各种既愉悦消费者身心又能保护资源的特色旅游方式,比如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

二、生态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内容

(一)生态旅游城市评价指标在选取上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设定

1、科学性原则:第一在选取指标时,采用德尔菲法采用专家的意见,此外要求各个指标之间既不具备相关性,又涉及面广;第二在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上,通过科学的综合评价技术来计算。

2、可获得性原则:最终选取的指标能够容易获得相关的数据或有重要资料的支持。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有的指标可以通过调查或资料等确切的数据来对比,同时我们还会接收到一些由于无法定量只能定性的分析数据。

4、基于城市建设原则:只考虑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指标,不将先天优势,比如已有的自然资源等作为指标。

(二)生态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的内容

根据生态旅游城市的概念,参考了其他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经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将指标体系分成三大类:

1、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反映了空气、水等生态环境质量。

2、生态旅游经济效益指标:反映了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及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3、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反映开展生态文明各项活动的建设的情况。

在这些指标中既有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将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去掉;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层次分析法。

三、生态旅游城市层次分析法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利用线性代数的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等进行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主要包括:

1、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其中目标层是决策者的终极目标,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中,建成生态旅游城市是终极目标即目标层。中间为准则层,即建设生态旅游城市从几个角度着手的准则,本文中包括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旅游经济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三个准则。最下一层为方案层,即按照三个准则建设的具体方案,此处指具体指标。最终建成的层次分析结构如下:

2、构造判断矩阵

针对各层元素的两两对比,借助于专家丰富的知识构造出判断矩阵,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我们两两分析形成判断矩阵C=(Cij)n?wn,其中Cij表示因素i和因素j的相对目标的重要程度。通常这种重要程度我们采取一定的标度(根据Saaty的1-9标度法)将判断量化,然后将赋值写在矩阵内。

针对前面的指标内容,根据调查结果,目标层对准则层的重要性见下表形式:

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专家在对判断指标赋值时,有时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因此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我们用CR来对满意一致性给与一个度量即满足CR=CIRI<0.1。其中CI=λmax-nn-1(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RI表示与矩阵阶数有关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阶数为3、4、5时RI分别为058,090,112。

4、层次单排序

计算出与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有联系的现层次各元素重要性的权重值。即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经过对表一给出的判断矩阵A来说,其特征向量W=(04161,04579,01260)T;此为各元素权重值。同时可以计算出λmax=30092;CI=00046;RI=058;得到 CR=00079<01,因此该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同理,根据专家访谈结果,对各准则层对各方案层的重要性赋值、权重的计算以及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如下:

5、层次总排序

根据前面所求的单排序求解出层次总排序,最后经过计算得出层次总排序权值。

生态旅游城市评价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各个城市具有的资源优势不同,咨询的专家不同,生态旅游城市评价指标既有共同的指标也有因城而异特色的指标。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专家打分评估最后综合计算的结果,增加旅游收入仍是重中之重,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游客、挽留游客。比如开展民俗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其次地方政府要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与经济收入放在同样重要的高度。要严格对各种旅游项目进行评估,一定要考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是空气、水的质量是生态城市是否达标的基本因素,因此环保部门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上要发挥很大的作用,控制企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并强制要求企业安装并使用废水废气处理设备,完善环保法律,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再次是消费者对旅游地点的评价。要想是消费这评价高要从旅游项目、旅游产品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下手。除了以上这些,节约人均用水量并鼓励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的技术创新。建立或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投资景区的生态保护,提升景区人员知识素质以及引导市民参与生态文明的等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周丽莎.贵阳市生态旅游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11)

[2]李志梅.泰安市建设生态旅游城市之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

[3]李伟.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05.06

第四篇: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海绵城市的概念看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海绵城市与国际上流行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与方法非常契合,如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及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等,都是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良性水循环、内涝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友好等作为综合目标。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当然,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方法,其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加广泛,不仅涵盖城市雨洪管理领域,还涉及节能减排、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等领域,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则可认为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综合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机制建设、规划统领、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自然空间,优先通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统筹应用“滞、蓄、渗、净、用、排”等手段,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标,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1、海绵城市建设应采用优先保护和科学开发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方法。首先,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开发前的海绵要素,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其次,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促进雨水的渗透、储存和净化,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

2、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控制高频率的中小降雨事件,以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相对小型、分散的源头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主,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还包含湿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设施等相对大型、集中的末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以实现对高重现期暴雨的控制。雨水管渠系统主要控制1-10年重现期的降雨,主要通过管渠、泵站、调蓄池等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实现,也可结合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来提升其排水能力。而高于管渠系统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则主要通过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也称大排水系统)和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包括自然水体、地表行泄通道和大型多功能调蓄设施等,并通过叠加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共同达到20-100年一遇的城市内涝防治目标。因此,这三个子系统不能截然分割,需通过综合规划设计进行整体衔接。

3、海绵城市建设应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多部门多专业高度协作才能实现。城市人民政府作为落实建设海绵城市的责任主体,应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水文等职能部门,在各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内容;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及统筹建设五个方面。综述分析可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需统筹三个系统、绿色与灰色结合、源头减排与末端调蓄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城市各层级规划的统筹引领、协调与衔接,离不开政府各部门、各专业的通力协作。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一般来说,相比传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利用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可带来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对于老旧城区雨水管渠系统的提标改造与合流制溢流污染(CSO)控制带来的巨大财政支出和社会影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非全部,海绵城市具体建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的建设还会受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既有土地利用构成与布局、地形及雨水管渠系统建设现状等复杂因素的限制,很难满足设施用地与竖向设计等要求,单纯依靠利用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很难实现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控制目标。此外,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的确定还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情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密切相关,各地需因地制宜地确定控制目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基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理念,通过“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系统的解决城市开发建设面临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对于践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XX市XX区20XX年海绵城市建设

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XX区是XX市最早开发的城区,也是中心城区之一。改变粗放的开发模式,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意义尤为重大。20XX年,区海绵办按照市海绵办《关于印发20XX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一览表的通知》(X海绵办〔20XX〕7号)的要求,在各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项目中深度挖潜并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现将我区20XX年工作情况及20XX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推进落实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及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

我区20XX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包括:1)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5平方公里;2)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20项。我区积极响应任务分工,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进落实,并对XX区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全面梳理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形成了切实可行的20XX年海绵城市项目库。目前我区20XX年可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8项,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29项。

(二)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市海绵办《关于征求落实XX市2016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专家意见的工作方案意见的通知》(深海绵办〔20XX〕32号),要求各区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实现重点建设片区详细规划(实施方案)的全覆盖。我区目前已完成《XX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送审稿),预计将在20XX年底正式发布。该规划包含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总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与空间格局分区、管控单元海绵城市建设策略与指标分解、海绵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时序规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从规划层面指导全区海绵城市建设。

(三)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两证一书”审批

为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20XX年我区根据《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前期开展的详细蓝图、单元更新规划等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核心指标及相关的措施;并结合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作为城市规划许可的管控条件,纳入规划“两证一书”审批流程。

(四)开展海绵城市培训讲座

20XX年我区组织开展了“XX区海绵城市专题讲座”,对区内各相关单位和参与XX区各类项目建设的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了海绵城市专题培训。讲座主要内容包括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目标、海绵城市设计流程与海绵设施设计方法、海绵城市施工运行维护要点等,从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各单位设计、施工中的疑问,并提升设计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便于更好的为XX区海绵城市建设服务。

(五)我区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XX路-河口段,长约5.3公里,由北至南穿越XX区,为区内主要的人文水系及生态廊道。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XX河进行了截污、生态岸线、防洪、河道清障清淤等多方面的综合整治。同时,围绕环境的可看、可享、可通“三可”展开思考,以优化慢行系统、建设滨水休闲空间、打造“XX印象”标识、构建滨河绿带、完善服务及安全设施的建设内容作为XX国际消费中心的先导工程,带动XX中心区健康发展之路,最终打造面貌一新,精神焕发的“活力XX河”,赋予XX河新的活力。

XX小学位于XX区XX花园,属于具有外语特色的国有民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达107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60平方米。改造前校园除绿地外,其余地面均为硬化的不透水面,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仅为20%~25%。20XX年XX小学进行了海绵专项改造,预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66%。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生态树池、立体绿化、雨水桶等,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二、20XX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一)积极推进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

根据市海绵办20XX-2020年各区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深海绵办〔20XX〕78号,附件2),我区20XX年应完成2.63平方公里的新增海绵城市面积。

我区将在20XX年的工作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对笋岗片区约2.5平方公里开展海绵城市专项改造,适时启动XX片区生态修复和海绵化改造的前期工作。

(二)继续完善各类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

20XX年,我区将在《XX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继续梳理各类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流程,建立健全海绵城市管理办法,探索海绵城市运营维护机制,为继续切实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进一步的制度保障。

(三)继续开展海绵城市教育与宣传

20XX年,我区将继续开展海绵城市教育与宣传,在相关活动中推广普及海绵城市理念。同时,将继续开展海绵城市专题讲座,针对公众及各类技术人员在海绵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并答疑解惑。将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引导公众理解海绵城市建设,期待海绵建设的预期效果,并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下载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报告根据约稿要求,现围绕××区海绵城市建设作进展情况简要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16年以来,××区在市海绵办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海......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以后就开始实施了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强制性的规定,2012年就把雨水控制利用的指标用在了规划指标上,项目的立项与审批上。在2013年的7......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一、城市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1.自然地理:重点分析下垫面等。 2.社会经济 (二)降水、径流及洪涝特点 1.降雨特点:包括年降雨量、短历时降......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概况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1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 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快速建设过程中,大量钢筋水泥建筑物拔地而起,地面硬化面积快速扩展,但城市建设对雨水的处理主要都是通过各种地下管网把雨水尽快排掉,致......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迁安 迁安市隶属于河北省,位于河......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流程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流程 一、立项和用地出让阶段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供以下材料: 1、建设项目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 2、建设项目是否产生特殊污染源 3、建设项目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