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5篇

时间:2019-05-13 23:1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PP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PP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第一篇:PPP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PPP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对政府而言,“海绵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其工程的建设存在大量资金缺口,这为引入社会资本提供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本文简单梳理了目前以PPP模式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签约项目的合作模式、收益补偿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是以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组织雨水径流排放的传统模式,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该模式会带来城市生态水系统的污染,甚至会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住建部于2014年9月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该指南提出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水系统构建为基本原则,通过将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洪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的则是“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处理”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其中低影响开发指的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等工程的建设。

一、资金缺口巨大,为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合作平台

20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分别为: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对于首批试点城市,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仅16个试点城市总投资需求就在3000亿元以上,然而中央、地方政府和政策性银行提供必要的建设资本是有限的。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为引入社会资本用PPP模式共同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合作平台。社会资本的加入不仅可以解决了公共部门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以带来“海绵城市”建设所需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管理经验。同时,财政部对采用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试点城市也形成完整的财政激励机制--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并根据定期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目前,16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对于PPP模式的开展状况:南宁于2015年2月完成PPP模式下建设“海绵城市”部分项目的签约;迁安在2015年8月18日正式启动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的设立和发行工作;镇江、池州、厦门、萍乡、济南、常德、重庆等城市也发布了以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的招标公告。

二、从已签约“海绵城市”项目看公私合作模式

(一)特许经营权--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项目

DBFO(设计-建造-融资-运营)和BOT(建设-运营-移交)是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合作的主要运作方式。DBFO模式下社会资本需要负责项目的设计和融资等工作,并在政府部门授予的特许经营权下,完成项目建设招标及建成后运营等部分。等到合作期满,工程的资产使用权和经营权按约定方式移交至政府指定机构,或委托项目公司继续运营。

首个以PPP模式正式签约的海绵城市项目,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工程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公共方为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社会资本为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公司为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期为10年。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沿岸景观、海绵城市、信息化管理等工程,项目引入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期工作的充分准备。项目启动后,南宁市内河管理处聘请了专业的交易顾问--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技术顾问--北京清控人居环境院有限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此项目质量的稳定性。二是项目融资成本比较低。该项建设资金来自自筹、贷款,项目出资比例为自筹20%,银行贷款80%。其中很大比例的银行贷款由建设银行以基准利率以下的贷款利率提供。

四川省安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也采取了相同的DBFO模式,并且协议在期满终止时,项目公司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将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无偿交还安县政府。该项目明确公私双方风险承担的问题:商业风险有项目公司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共同协商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安县政府和项目公司合理共担。根据目前已签约的项目和政府的招标公告,公共部门只占项目公司的股本的10%-30%,社会资本出资多达70%-90%。所以签约时确立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政府引导基金模式--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

引导基金指由政府出资,并吸引有关地方政府、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等项目的专项资金。

2015年8月18日正式启动全国首支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的设立和发行工作,由金砖城市国开先导基金提供募集认购。政府指定机构拟出资20%,成交社会资本拟出资80%。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唐山分行成功中标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以5.98%的年化收益率获得优先级额度12亿元。同时,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唐山分行将对该基金提供银行托管服务并获取托管基金总额的0.2%作为年度基金托管收益。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唐山分行还取得该基金覆盖的海绵城市示范建设项目的项目公司及社会资本方提供银行开户、项目结算、项目收益托收、项目融资、项目基金托管、项目资金托管等金融服务。该融资方式获得的资本将全部投资于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项目中。全国首支海绵城市引导基金落地,为地方政府的“海绵城市建设”财政建设资金的解决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三、PPP模式下社会资本的收益与补偿机制

“海绵城市”相关项目的收入一般由项目运营收益(使用者付费)、政府购买及财政补贴三部分构成。

理论研究表明,海绵城市收益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例如减少污染、补充地下水、地产升值、减少建设费用、增加就业等。因此“政府购买服务”是大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尤其是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建设与改造工程、城市绿色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等非经营性项目主要收益来源。政府财政部门根据PPP项目协议约定,对照设定的绩效考核标准,按照“依效付费”的原则向项目公司按季度支付相关服务费,并根据运营维护期间的通货膨胀情况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以应对未知的不可控制因素导致项目公司收益明显低于或高于预期的风险。

关于项目运营收益部分,雨水集蓄利用、多功能调蓄公园、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可提供新增水资源供给量、门票、停车收益等;沙坑、河湖水系的雨水功能性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虽然不具备使用者付费基础,但此类改造工程可带动周边地价升值,政府可通过土地出让金收入逐年偿还社会资本金,并与社会资本共享土地增值收益。社会资本除了上述收益,还可获得隐含收益。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安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自来水厂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水务工程,引水、供水、给水、污水、排水等地下管廊和管网工程,雨水管道、雨水储留设施等海绵城市雨水工程会直接影响项目公司母公司的管材业务收入,并对母公司净利润起到积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结合各项收益分别估算,低影响开发的总经济收益约为33元/立方米,还未考虑无法衡量的外部性收益,总的来看海绵城市收益相对可观。

四、从《指南》到实施,PPP模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缺乏规划和法规的配合

地方政府目前并没建立未来10-20年详细的城市总体规划,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以良好的城市规划为基础作出分层设计达到“弹性”的要求,还需要规划、建设、园林、环保、水务、水利、市政等多个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参与和协调。同时政府应该重点解决这些“海绵城市”项目是否与现行的水务法规、土地使用政策等出现冲突而无法实施的矛盾。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不明确,也没有相关的风险分担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PPP 模式不是应该定位成简单的融资渠道,更不应变为地方政府转嫁责任和财政负担的途径。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应该以政府为主导研究投资规模是否经济合理,建设和运营、成本核算是否清晰,以保证公共资本有明确收费标准、补贴政策以及退出机制。目前“海绵城市”处于概念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由于城市气候不同参考价值比较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仍处于摸索状态。这其中面临的风险,政府并没有给出合理的分担机制。

五、Prince George's县改造LID基础设施的案例

Corvias集团的全资子公司Corvias Solutions与Prince George's县的环境部门签署

了关于LID建设和运营PPP协议,合作模式为DBFO,合约期为三十年。Prince George's县的最终目标是将15000英亩的不透水表面通过添加46000雨水装置转化为吸收雨水的表面。目前项目处于第一阶段的开发和建设,包括Corvias Solutions公司三年内需要花费1亿美元对2000英亩区域的LID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收益机制采取使用者付费模式,即县政府对该区域的居民收取一定费用。Corvias Solutions选择将工程分给当地承包商这种形式,降低中小企业进入该行业壁垒,长期可以实现雨水改造系统的供需平衡。县政府也设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Corvias Solutions能在预算内按时完成项目工程,将会获得额外2000英亩区域的雨水基础设施的改造权。该PPP模式旨在以长期公私合作的形式,形成节约的、有效的管理雨水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并且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政府可以节约12亿美元,相当于减少了40%的成本。这个案例从项目带来外部性收益和成本节约两方面介绍了政府采用PPP模式改造LID基础设施的优势,大大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刺激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附海绵城市政策一览表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管清友(元亨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川

第二篇:海绵城市建设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与设计作为提高城市整体面貌的重要因素,在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下,生态型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中追求的生态性也是通过城市景观所反映出来,本文通过从海绵城市角度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设计如何适用于城市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城市景观;设计

引言

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生态景观,通过海绵城市角度分析城市景观设计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角度下,如何通过海绵城市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并提高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系的具体实施与发展。

海绵城市角度的城市景观设计概述

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打造海绵一样的城市,使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城市化的过程中,人类强制性的改造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平衡,导致很多环境问题。而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建立城市、自然、人类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开发过渡,进而导致城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不但减少,海绵城市则是强调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绵城市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或者是低影响开发。

而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能够实现区域内部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过滤等,有效提升了水质,另外也降低了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其次,还限制了城市的盲目发展,实现了集中开发,进而建立了更多开敞自然环境,在增加了生态休憩场所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种。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在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非常科学,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一举多得。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后,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雨水利用融入了景观设计,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环境了城市环境压力,可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

二、海绵城市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1.实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一下几点技术原则:

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前提,比如森林、溪流以及湿地等;实现土地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减少土地浪费,减少不可下身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科学利用场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通过排出控制和增长通过时间,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通过小尺度场地中设臵分散的过滤、滞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储存和过滤。

2.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方法

减小城市化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结合。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发挥作用。工程性的措施可以主要分为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四种,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多数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相对于传统的BMP,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独特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

2.1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由植物、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选择性)组成。其中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与渗透。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使地表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别于传统的排水系统,让雨水顺着街道流入收集管道,然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是将雨水留住,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下渗,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自然排水系统比传统自然排水系统相比,造价更低,可以对径流量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2.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它主要集中应用在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前沿问题为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有针对性的减少雨水中各种污染元素的含量。

2.3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是从源头治理雨水带来的污染,缓解地下水位降低的情况,从而减少其他雨洪水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针对可渗透路面主要集中于水泥砖块、水泥网格物、塑料网格物,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渗透材料的研究上。期是否适宜,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使用策略,满足土地使用者的美学期待,景观维护的成本,投资者高经济回报率的要求等。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

1.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的实践

车伍等针对雨洪水管理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包括针对河湖水系的非点源污染,城市区域雨水污染物控制,城市雨洪调蓄,社区住宅建筑雨水利用系统,典型技术应用分析,不同城市雨水问题研究和雨水利用规划等。一部分学者以“反规划”途径和“生存的艺术”为理论基础,实践上以可持续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为目标,针对如何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尽量减少环境的不良影响做了大量的探索。例如,以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和防洪相结合为目标的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以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满足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为目标的秦皇岛汤和公园,以改善水质,修复水自然过程为目标的中共中央党校及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以保护湿地、洼地自然水过程为目标的天津桥园,以强调下垫面水下渗等生态过程的国际关系学院景观改造,将社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引入景观设计的合肥滨湖新区生态基础设施概念性规划等。

2.推进中国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的思路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蔓延带来众多弊病,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推进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应用迫在眉睫。从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观念看,当前是应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技术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2.1更新价值观,水危机是城市与区域决策者和设计师面临的严峻现实,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的决策和规划设计方案是缺乏时代人文精神,甚至是不道德的。

2.2更新知识,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和水文管理密切相结合,普遍地掌握水文过程

知识迫在眉睫。

2.3更新观念,雨洪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好雨洪水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结束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环境、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型新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互建设的必然趋势。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从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海绵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环境土地资源使用压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倡导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策和管理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梅红,于海琴,王建良.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2]曹文美子.校园滨水景观设计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2)

[3]邓彦,宋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

第三篇: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一、水生态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比。(3)城市内河生态岸线比例。(4)天然水面保持率。(5)地下水位。

二、水环境

(1)城市水环境质量。(2)雨污分流比例。(3)合流制溢流频率。

三、水资源

(1)雨水资源利用率。(2)管网漏损控制率。(3)天然水面保持率。

四、水安全

(1)城市排水防涝标准。(2)城市防洪标准。

第四篇: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海绵城市的概念看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海绵城市与国际上流行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与方法非常契合,如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及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等,都是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良性水循环、内涝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友好等作为综合目标。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当然,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方法,其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加广泛,不仅涵盖城市雨洪管理领域,还涉及节能减排、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等领域,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则可认为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综合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机制建设、规划统领、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自然空间,优先通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统筹应用“滞、蓄、渗、净、用、排”等手段,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标,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1、海绵城市建设应采用优先保护和科学开发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方法。首先,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开发前的海绵要素,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其次,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促进雨水的渗透、储存和净化,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

2、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控制高频率的中小降雨事件,以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相对小型、分散的源头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主,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还包含湿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设施等相对大型、集中的末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以实现对高重现期暴雨的控制。雨水管渠系统主要控制1-10年重现期的降雨,主要通过管渠、泵站、调蓄池等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实现,也可结合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来提升其排水能力。而高于管渠系统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则主要通过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也称大排水系统)和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包括自然水体、地表行泄通道和大型多功能调蓄设施等,并通过叠加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共同达到20-100年一遇的城市内涝防治目标。因此,这三个子系统不能截然分割,需通过综合规划设计进行整体衔接。

3、海绵城市建设应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多部门多专业高度协作才能实现。城市人民政府作为落实建设海绵城市的责任主体,应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水文等职能部门,在各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内容;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及统筹建设五个方面。综述分析可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需统筹三个系统、绿色与灰色结合、源头减排与末端调蓄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城市各层级规划的统筹引领、协调与衔接,离不开政府各部门、各专业的通力协作。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一般来说,相比传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利用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可带来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对于老旧城区雨水管渠系统的提标改造与合流制溢流污染(CSO)控制带来的巨大财政支出和社会影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非全部,海绵城市具体建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的建设还会受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既有土地利用构成与布局、地形及雨水管渠系统建设现状等复杂因素的限制,很难满足设施用地与竖向设计等要求,单纯依靠利用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很难实现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控制目标。此外,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的确定还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情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密切相关,各地需因地制宜地确定控制目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基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理念,通过“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系统的解决城市开发建设面临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对于践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XX市XX区20XX年海绵城市建设

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XX区是XX市最早开发的城区,也是中心城区之一。改变粗放的开发模式,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意义尤为重大。20XX年,区海绵办按照市海绵办《关于印发20XX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一览表的通知》(X海绵办〔20XX〕7号)的要求,在各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项目中深度挖潜并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现将我区20XX年工作情况及20XX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推进落实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及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

我区20XX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包括:1)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5平方公里;2)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20项。我区积极响应任务分工,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进落实,并对XX区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全面梳理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形成了切实可行的20XX年海绵城市项目库。目前我区20XX年可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8项,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29项。

(二)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市海绵办《关于征求落实XX市2016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专家意见的工作方案意见的通知》(深海绵办〔20XX〕32号),要求各区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实现重点建设片区详细规划(实施方案)的全覆盖。我区目前已完成《XX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送审稿),预计将在20XX年底正式发布。该规划包含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总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与空间格局分区、管控单元海绵城市建设策略与指标分解、海绵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时序规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从规划层面指导全区海绵城市建设。

(三)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两证一书”审批

为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20XX年我区根据《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前期开展的详细蓝图、单元更新规划等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核心指标及相关的措施;并结合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作为城市规划许可的管控条件,纳入规划“两证一书”审批流程。

(四)开展海绵城市培训讲座

20XX年我区组织开展了“XX区海绵城市专题讲座”,对区内各相关单位和参与XX区各类项目建设的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了海绵城市专题培训。讲座主要内容包括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目标、海绵城市设计流程与海绵设施设计方法、海绵城市施工运行维护要点等,从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各单位设计、施工中的疑问,并提升设计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便于更好的为XX区海绵城市建设服务。

(五)我区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XX路-河口段,长约5.3公里,由北至南穿越XX区,为区内主要的人文水系及生态廊道。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XX河进行了截污、生态岸线、防洪、河道清障清淤等多方面的综合整治。同时,围绕环境的可看、可享、可通“三可”展开思考,以优化慢行系统、建设滨水休闲空间、打造“XX印象”标识、构建滨河绿带、完善服务及安全设施的建设内容作为XX国际消费中心的先导工程,带动XX中心区健康发展之路,最终打造面貌一新,精神焕发的“活力XX河”,赋予XX河新的活力。

XX小学位于XX区XX花园,属于具有外语特色的国有民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达107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60平方米。改造前校园除绿地外,其余地面均为硬化的不透水面,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仅为20%~25%。20XX年XX小学进行了海绵专项改造,预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66%。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生态树池、立体绿化、雨水桶等,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二、20XX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一)积极推进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

根据市海绵办20XX-2020年各区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深海绵办〔20XX〕78号,附件2),我区20XX年应完成2.63平方公里的新增海绵城市面积。

我区将在20XX年的工作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对笋岗片区约2.5平方公里开展海绵城市专项改造,适时启动XX片区生态修复和海绵化改造的前期工作。

(二)继续完善各类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

20XX年,我区将在《XX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继续梳理各类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流程,建立健全海绵城市管理办法,探索海绵城市运营维护机制,为继续切实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进一步的制度保障。

(三)继续开展海绵城市教育与宣传

20XX年,我区将继续开展海绵城市教育与宣传,在相关活动中推广普及海绵城市理念。同时,将继续开展海绵城市专题讲座,针对公众及各类技术人员在海绵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并答疑解惑。将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引导公众理解海绵城市建设,期待海绵建设的预期效果,并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下载PPP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PPP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报告根据约稿要求,现围绕××区海绵城市建设作进展情况简要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16年以来,××区在市海绵办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海......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以后就开始实施了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强制性的规定,2012年就把雨水控制利用的指标用在了规划指标上,项目的立项与审批上。在2013年的7......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一、城市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1.自然地理:重点分析下垫面等。 2.社会经济 (二)降水、径流及洪涝特点 1.降雨特点:包括年降雨量、短历时降......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概况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1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 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快速建设过程中,大量钢筋水泥建筑物拔地而起,地面硬化面积快速扩展,但城市建设对雨水的处理主要都是通过各种地下管网把雨水尽快排掉,致......

    海绵城市建设PPP投资管理 ——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现象十分严重,雨水的治理与利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海绵城市技术是一项在国外被广泛引用的城市雨水治理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海绵城......

    PPP模式

    一、什么是PPP模式? (也称PPP融资) 答: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提供公共服务,共同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