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占军同志先进事迹(更新)
蔡占军同志先进事迹
蔡占军,男,1968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87年至2001年在江苏武警部队服役,服役期间获个人三等功二次,1999年被江苏武警总队评为廉政先进个人。2001年,蔡占军同志转业到阳信县公安局工作,先后担任巡逻防暴大队副大队长、监管大队大队长兼阳信县看守所所长,2009年被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县局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平凡的岗位,一流的业绩,这是蔡占军同志担任看守所所长七年来的真实写照。看守所工作枯燥乏味、责任大,但是蔡占军同志一干就是七年。七年来,蔡占军同志带领全体监管民警创新思路、共谋发展、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使得阳信县看守所各项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连续十三年实现了监所安全无事故。2011年他任职的监管大队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市委政法委评为“2010年度公正廉洁执法先进单位”。
一、清正廉洁,率先垂范,树立良好形象
看守所工作长年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整天面对犯罪嫌疑人。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总是千方百计的讨好、拉拢管教民警,企图
逃避法律责任。蔡占军同志非常珍惜警察这份崇高的职业,时刻以前车之鉴提醒自己,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决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拉下水,不能愧对头上闪亮的警徽。他认为:为警清廉,是一名监管民警起码的职业道德。他曾多次说 “上班就像在接受警示教育,腐败官员的下场,时刻提醒着我,私欲不能膨胀;即使拥有辉煌经历,一旦放松了要求,贪图金钱名利,终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蔡占军同志曾多次拒绝他人的请吃、送礼,即使是老同学、老朋友,只要是违反规定的,他总是予以回绝。蔡占军同志不仅在保持清廉方面是表率,其他方面也是模范。预防流感、防暑、防病是他的职责,值班、备勤的队伍中总会有他的身影,节假日、双休日加班是他的家常便饭,他就是这样,在特殊而又平凡的监管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树立起了监管民警良好的形象。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所上下尤其是班子成员模范带头,促进了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建章立制,严格管理,确保监所安全
确保安全既是看守所的生命线,也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蔡占军同志在监管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确保监所安全作为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向管理要安全”的口号。他认为监所安全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立足防范。完善的制度、严格的程序与规范 的操作,加上有效的监督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监所管理工作中,蔡占军同志始终把安全制度落到实处,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羁押对象发生自杀、串供、暴病死亡等事故的发生。他坚持组织每月至少二次的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对象,认真落实全天候陪押、跟踪观察等措施,采取人防与技防并举联动等方法,实时掌握监内动态。一系列的措施,为监所的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蔡占军同志就是这样从具体工作着手,防患于未然,在他的带领下,确保了监所连续13年安全无事故,民警无违法违纪行为,2011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三、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做文明管理的表率
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人权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羁押在看守所在押人员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他们的合法权益仍然需要保障。蔡占军同志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忠于职守,把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在押人员提供方便。如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律援助;及时与在押人员的律师、家人联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改建家属会见室,为在押人员与其家属之间开通心灵交流的平台;建立全功能电教系统,为在押人员接受教育促进转化以良好的心态回归社会做好铺垫;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定期为在押人员提供图书借阅,丰富了在押人员精神生活等。在日常执勤管理中,蔡占军同志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因身份与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所内一名留所服刑罪犯因年老体弱,没有亲人会见鼓励,身体健康状况一度下降,蔡占军同志安排食堂工作人员专门为其做了病号饭,每天过问其身体状况,并积极联系上级公安机关为其办理了暂予监外执行。蔡占军同志就是这样做到了既依法严格管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充分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争取支持、多方协商、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几年来,看守所从两间平房到三层楼房,从拥挤黑暗的小监室到宽敞明亮的大监室,工作环境改变了,办公设备先进了。2005年看守所还是破破烂烂,办公室只有两间小平房,十几个在押人员拥挤在几平方米的监室里,没有监控,没有电脑,蔡占军同志来到看守所后,硬是凭着完善的管理和扎实的基础,积极争取资金,多方协商,盖起了办公楼,改造了监室,先后三次安装更新了监控设备,配备了电脑,监管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跨越,一个集体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风气如春风扑面而来。
五、优化模式、创新理念、建立平安和谐监所
从打造平安监所到推行人性化管理新理念,从“一看二守三送走”的陈旧管理模式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规范化执法,他把创新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整个监管工作之中,使得阳信县看守所始终和着时代发展的节拍阔步前进,在通往平安监所、和谐监所的道路上稳步发展。
防事故保安全是监管工作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确保监所安全是看守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蔡占军所长带动全所民警扎实工作,建立健全了三十余项工作制度,夯实了工作基础,确保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落实到监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保证监所安全的基础上,蔡占军所长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从转变民警执法观念、保障在押人员权利,加强对在押人员伙食、医疗的保障、对在押人员的教育矫治等几个方面落实人性化管理的各项措施。他和全所民警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变创新,逐渐找到了规范执法和以人为本的最佳契合点,逐步实现了监所安全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完美结合。
六、将心比心、从优待警、硕果累累
从民警拖拉懒散、应付工作到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从民警想方设法调走到想尽办法留下,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所产生力量,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结出的硕果。从前看守所在人们的意识里是公安工作的二线单位,一些刚刚被分配到看守所的民警总觉得工作单调,生活枯燥乏味,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至于工作拖拉懒散,请示调离的事常有。可是几年后,县局调整警力
部署准备把一些看守所民警调离时,民警们却不舍得走了。原来这几年,蔡占军带领所领导班子成员在队伍管理上下大力气,作为武警出身的他既坚持严格管理又处处为民警着想。在看守所有限的条件下为民警建起了食堂、办公室安装了空调和暖气,每天早上六点来,晚上八九点才走,甚至不走,他和民警们并肩作战,既是严厉的领导,更像手足兄弟。在所里,哪个民警身体不好、哪个民警家庭负担重,他比谁都清楚,默默的关心和帮助从来不会有过多的表达。从严治警,要让民警绷紧一根弦;从优待警,要让民警工作扎实顺心;奖优罚劣,要让民警心服口服;以情暖心,要让民警后顾无忧;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才会有今天阳信县看守所的团结稳定,蓬勃发展。
看守所的工作是繁琐复杂的,可以说是公安系统中最基层的工作,作为一名所长,蔡占军同志所做的都是平凡的、普通的,是幕后的、是无名的,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远扬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兢兢业业的耕耘,他所做的一切,是极其平凡而又普通的,但他用一颗对党、对人民、对公安监所工作的诚挚之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公安民警、看守所所长的职责。
第二篇:于军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于军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于军同志作为从事环境地质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长期工作在艰苦的地质行业一线,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多年来共主持完成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省部级合作等重大项目五项,在地面沉降灾害评价、机理分析、模型预测、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为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防治、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严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学科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防治地面沉降灾害,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摆在地质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地面沉降具有发生初期不宜察觉、发展过程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尤其是地面沉降预警预报更是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极具挑战性。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于军同志毅然承担起了当时江苏地矿行业经费投入最大、目标难度最高、运作情况最复杂的部省合作项目“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预警预报工程”。在他的带领下,历经数年的努力,终于在苏锡常地区建成了以分层标、基岩标、GPS标石为基础构架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使长三角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从无到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006年该同志负责完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域)地面沉降地质结构模型研究”项目,又成功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拓展到江北扬、泰、通地区,并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分层标、基岩标自动化监测,建立了地裂缝自动监测站、苏锡常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中心,使得江苏省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为地面沉降防治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的生产科研实践,使得该同志在学术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突破,主要表现在:针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区域分解”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警模型的研究思路,并最终成功在该地区建立了区域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开展了较高精度的地面沉降预测预报;在地裂缝灾害预测研究上,运用GIS技术建立了典型地区地裂缝成因机理空间分析模型,并综合考虑地面沉降、地下水水位、基岩面起伏形态、古河道分布特征、地表岩性特征等因素,以GIS空间叠加分析为手段,成功进行了地裂缝易发区预测;在地面沉降信息系统研究中,利用ArcObjects中的ComGIS组件和ActiveX控件技术,使3S数据信息在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无缝结合及多模型系统的综合集成。
该同志根据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分析所提出的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成因类型划分,对于深入研究该地区地裂缝成因机理、预防预测地裂缝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GIS平台自主开发的地面沉降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促进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提高自动化监测、分析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依托虚拟现实技术(VRT)建立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深入分析地面沉降机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术平台。该同志的上述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的地质灾害前期论证工作(如京沪高铁江苏丹阳——昆山段地面沉降专题研究、苏通大桥地面沉降稳定性评价、西气东输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以来,该同志作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首位入站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高端人才,一直致力于地面沉降风险管理研究,提出了实现灾害最小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的地面沉降风险管制模式,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研发了地面沉降风险管理评价模型,在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为决策者提供了制定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支持,使江苏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正是由于该同志的突出成绩和表现,先后被评为地质调查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2005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评为“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同年被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特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同年当选中共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333高级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先后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2008年,该同志入选中组部、团中央第九批博士服务团,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职锻炼。挂职期间该同志始终牢记中组部、团中央对博士服务团成员提出的“了解国情,服务地方,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要求,虚心学习、积极工作,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了良好锻炼和提高,为支援国家西部大开发做出了应有贡献,得到恩施州委、州政府和共青团恩施州委的高度评价。
近些年来,该同志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合作编写出版了《苏锡常地裂缝》学术专著一部。2005年该同志应邀参加了第十届东北亚地区地质环境学术研讨会(韩国)、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上海),并在大会上用英文做学术报告,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积极影响和广泛好评。2010年该同志关于“地面沉降地质结构虚拟现实模型”的研究论文又被第八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墨西哥)接受,并特约在大会上做演讲发言,体现出现今我国地面沉降研究的较高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篇:蔡维琴同志先进事迹
蔡维琴同志先进事迹
蔡维琴,女,汉族,1969年12月出生,安徽省金洋太阳能有限公司(原滁州市长虹节能设备厂)法人代表。
她先后办过采石场、经营液化气、小家电批发等。2004年9月,在外打拼多年的她怀揣梦想,在自己的家乡兴办起滁州市长虹节能设备厂,通过不懈的努力,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年年攀升。如今,坐落在明光市工业园灵迹路中段的安徽省金洋太阳能有限公司是我市著名民营企业之一,所生产的“金洋”牌太阳能系列产品以品质保证,实现产销两旺。2011年销售收入1388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1860万元,用工人数126人。
蔡维琴出生于明光市石坝镇胜利村,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拮据。1989年高中毕业后,她看到当时城镇及周边乡村修建道路需要大量的石子,而本村旁边的小横山上就有很好的石料,她说服了老父亲东拼西凑借钱购买碎石机办起了胜利采石厂。这位农村的孩子,有着父老乡亲勤劳朴实的个性,她不怕苦,不怕累,和父亲、弟弟们一同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到山上采石头、运石,回来后再机成石子往外拉。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当年不但将外债还清还节约了5000多元,在当时,那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1998年秋天结婚后,她见到城里人大都使用液化气做饭,于是,她将采石厂交由弟弟打理。和丈夫一道,投资数万元开办了家家乐液化气站。如何打开销售渠道,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更多的客户,对于她来说又是一次艰难的挑战。在营造温馨家庭的同时,夫妻俩始终秉承诚实守信,礼貌待客,服务周到的经营理念,很快拥有了一大批客户,生意越做越红火。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蔡维琴为了发掘更大的收获,便逐步扩大经营范围。2000年,她那双敏锐的眼睛又瞄准了太阳能市场。毅然决然地在省会合肥安徽大市场开了个“天地人公司”,专门从事太阳能及小家电批发。为了收获更大的效益,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后来,她开了4个店,手边用工人数达20多人。
蔡维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点积累经验与财富,2004年9月,她和丈夫通过多方努力,在自己的家乡明光兴办起滁州市长虹节能设备厂,并将厂址选定在明光工业园开发区老明东。主要从事太阳能的生产与销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她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思路,并向社会郑重承诺——“金洋太阳能,能用30年!”通过大力倡导“用心生产精品,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理念,用科技创新把“质量”和“服务”放在首位。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产品质量有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价值观,增强质量法制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全体员工的严谨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地按照每道工艺流程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让广大消费者放心。由于她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其所生产的金洋牌太阳能不仅在省内畅销,还远销到江苏、河南、湖南、湖北等地。
同时她致富不忘乡亲,安排了百余个农村劳动力,实现了他(她)们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梦想,缓解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为外出打工返乡的农民提供就业门路,有效解决了照顾家庭和经济收入两不误的难题。她积极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每月都主动及时纳税且年年递增,2010年实缴税金32万元,2011年实缴税金41万元。每年都积极参加工商局、个私协和工商联组织的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向贫困学生、白血病患者捐款、捐物,到老年公寓、敬老院进行慰问,今年春节前夕,她为信德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送去价值7000多元的太阳能热水器2台,以帮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双手铺就致富路,勇立潮头攀高峰。蔡维琴的不断追求、勇攀高峰的思想境界,和不辞辛苦的创业经历,给我市的妇女们带好了头,也显出新时期妇女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强大的人格魅力。金洋太阳能有限公司在她的经营下,自 2008年以来,先后赢得了安徽省科技企业、安徽省质量信得过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明光市质量协会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企业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金洋”商标被评为知名商标,分别获得“中国著名品牌”、“名优品牌”、“热水器百强品牌”、“行业十佳品牌”、“安徽市场最具影响力品牌”、“安徽省名牌产品”等一系列称号。安徽工商导报、滁州日报、明光报及明光政府网、滁州先锋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2011年7月,滁州电视台还对她进行了专访,拍摄了专题片在《滁州人》栏目播出,讲述了她如何创业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第四篇: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谁都希望到城市工作,可他却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到偏僻山乡教书;
谁都希望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终身伴侣眷顾自己,可他却偏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毅然决然地推开了身边的爱情之神;
谁都希望有更多的收入让日子过得舒坦些,可他却偏偏把有限的收入奉献给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学生。
他,就是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年轻教师、共产党员徐其军。
一
1977年4月,徐其军出生在六合县泉水乡四合村一个偏僻小山村。父母务农,只靠种田有限的收入维持生活。从小看农村不仅学校少、老师少,而且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很少愿意到农村任教。这就使很多原本天资聪颖的农村孩子失去了很多成材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立志当一名农村教师仿佛是一粒种子在小学毕业后就洒在了徐其军的心田里。
而在这之后,徐其军真的3次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
——1994年7月,成绩优秀的徐其军主动放弃在全区最好学校六合一中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却报考了溧水师范学校;
——1997年师范毕业前夕,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他被学校推荐到南京晓庄师范继续深造。这是多少同学梦寐以求的地方——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可谓是信手拈来。但徐其军又一次放弃了这一人人羡慕的选择,而回到了家乡六合县任教;
——六合县教育主管部门准备把徐其军分到县城学校。但徐其军又一次放弃了,再三表明到农村教学一线的态度。在他的坚持下,六合县教育局只能把他分到了泉水乡。徐其军拿到通知书的当天又迫不及待地找到乡教办领导:要求到全乡最穷、最缺教师的枣林小学去。当年的枣林小学是六合县出了名的条件差、师资缺、人心散的农村小学,当地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家有一缸粮,不来枣小上。”
因为泉水乡中心小学扩容缺少英语教师,徐其军最终被分配在了泉小执教五年级语文、英语,同时兼任班主任。但这总算从师范毕业来到了农村最基层的小学教师岗位,也满足了徐其军的心愿。
虽是刚刚入道,但他的语文教学很快就显山露水,受到了同事的一致称赞。经他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在县里组织的作文、演讲等竞赛中获奖。
二
有人要问,徐其军放着现成的城市不进,为啥要到农村?他图的是什么?
三年后的 2000年,因为学校调整,徐其军如愿调到了母校泉水乡枣林小学担任教导主任。这个教导主任有名无实——学校只有76名学生,6名教师。学校也是当时南京最偏僻、条件最艰苦、规模最小的农村学校。可徐其军在这里却如鱼得水,对所任课程不仅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而且每一堂课都做认真的备课笔记。同事们说,这个貌不惊人、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青年人,工作极为认真,每天总是最早到校、最后一个离开,还经常把来不及批改的作业捆在自行车后带回家。为了让学生受到正规的英语口语训练,他自掏腰包买了录音机,放在办公室公用。学校教辅资料奇缺,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很少,这些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年底利用上南京开会的机会,特意从新华书店买来英语、作文等教辅资料,无偿送给学校。校长得知情况后要报销,徐其军却坚决不同意。
在同事的眼里,徐其军是个热心人。莘宝荣老师说,当年自己参加自学考试,《古代汉语》两次考试都未能通过,是徐老师的热情帮助使她顺利地过关;吴万斌老师学习《许国璋英语》缺少教辅资料,又是他骑车20多里从家中拿来了教材和磁带;1999年下半年,学校考虑到徐老师上班路途远,就给他腾了间宿舍,可徐其军只住了一个多月,就主动找到校长,将房子让给家里人多、居住拥挤的吴老师;平行班的备课,他总是带头查找资料、撰写教案、设计试卷供大家分享,而当评优评先时,同事们纷纷举荐他,他坚决推辞。
2002年10月,25岁的徐其军在婚检中发现肾功能异常,后来到一家大医院检查确认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导致肾衰竭,加上没有及时治疗,已并发尿毒症。由于徐其军先天基因特殊,要找到匹配的肾源换肾难度很大。
在这如晴天霹雳的打击之下,徐其军反而从开始的震惊走向了平静——也许老天不公,让年轻的他遭此重罪。病魔并没有让徐其军倒下,有一种信念让治疗后重返校园的徐其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那时,为了控制病情,他每天必须服用7种药物,当年每月1200多元的工资,除了买书之外就几乎全部花在买药上。复查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糟糕,徐其军的听力、视力、记忆力开始下降,头发不断脱落,每天早晨都会呕吐„„一次手术前,医生让徐其军选择血透还是腹膜透析。血透效果相对好,副作用也小,但要经常去医院,而腹膜透析可以在家做,但容易感染。徐其军想都没想,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样不会耽误他教书。
他为此学会了自我透析。每天两次,每次2公斤的药水注入体内,代谢出2公斤左右的血水,时间在2小时左右。一两次尚能坚持,一天两次,经年累月,这样的苦痛常人是无法体会的。就这样,徐其军常常是这边拔掉透析的针管,那边就笑容满面的走上讲台。徐其军从家里到学校,有近1个小时的路程;放学回家后,早已累得腰酸背痛上不了床。尽管如此,他备课、上课、辅导孩子、批改作业、质量检测总是一着不让,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班级管理更是井井有条,一直都是学生喜欢、家长信赖、领导放心的好教师。
上级领导出于对徐其军的关心,提出让他遵医嘱休息,他却始终不肯。他知道,全校只有6名教师,人手严重不足,且都年老体弱,英语除了他没人能教,孩子们不能不学英语。所以他主动向校长提出申请,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除教三年级的语文外,另跨学科兼教五年级的英语,一周上19节课。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徐其军还挤出时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双大专文凭。生病以后,他依然抱病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8年顺利通过了本科所有课程的考试,并获得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授予第三届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门卫郑家福提到这些就会感慨地说,他经常看到其军老师在宿舍里拥被夜读,寒暑不辍,教师聚会也几乎不参加。
三
2002年10月,25岁的徐其军与相恋三年的未婚妻满怀喜悦地准备结婚。就在这时,婚检结果表明病情暂时不宜结婚。面对这个婚检报告,徐其军沉默了、痛苦了、彷徨了——他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拿出十多年辛苦摘抄的几十本读书笔记、文学作品提纲、发表过的文稿、获奖证书以及朋友间往来的书信统统付之一炬,仿佛要同这个世界永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家人和同事的劝慰鼓励,还有那窗外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欢快的打球哨子声,乡间小道上嬉皮的吵闹声——这一切都在呼唤他灵魂的回归:走出精神低谷的徐其军把这些艰难当作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挥笔写下“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这一条幅,贴在床前勉励自己。
在痛苦的抉择中,徐其军毅然地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主动与未婚妻解除婚约。未婚妻不肯答应,多次到徐其军家中安慰他、劝说他,情真意切地请求徐妈妈让儿子收回这一决定。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未婚妻最终只能潸然泪去——徐其军透过窗户眼含着晶莹的泪花为她献上一个个祝福:我要把对你的爱献给更多的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得到我更多的爱。
枣林小学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比较困难,往往连书本费都很难筹齐。徐其军担任班主任时,每当新学期开始前,他都要抱病一一家访,了解学生情况,动员孩子们来上学。
学生王治成、王治强俩兄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远走他乡,家中落下巨额债务,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过活。爷爷无力承担他俩上学的必要开支,徐其军家访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校长作了汇报,建议校长给予适当减免,并主动从自己的买药钱中挤出一部分给补齐,这一帮就是几年;学生侯亚齐是个先天缺少耳廓,听力受损发音不全的少年。为了让他掌握汉语拼音,徐其军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他声母、韵母、字母表,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正音,终于使他走出了自闭,并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查字典了。
2008年大雪封山,徐其军不顾沉重的病情,一次又一次护送山里的孩子回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又主动捐出了当月工资;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从微薄的薪金中抽出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刻也从未间断过。有一个姓史的男生家庭贫困,衣衫不整,大冬天里脚趾甚至露出鞋外。徐其军不嫌不弃,自费为他买了一件羽绒服。多年来,他用自己有限的收入,不仅为学生买书、买文具,还为他们买衣服、买鞋子。
徐其军的老同学、竹镇民族中学教师胡家锁说,徐其军对学生的关心并不会随着学生的毕业而终止,就在今年3月,在病中醒过来的徐其军,还打电话给自己,一再叮嘱要多关心几个当年他曾带过的学生。手术不久,尚在康复中的徐其军又偷偷乘车来到竹镇民族中学,给几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打气鼓劲„„
四
徐其军的病情是严重的。但他能坚持至今,与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现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对他这个乡村小学教师多年的关怀关心密切相关。
2006年9月6日,这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徐传德和徐其军两个人来说却永远都不会忘记。徐传德,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其军,六合区竹镇镇泉水乡枣林小学一名普通教师。当天接近傍晚5点半,徐传德开完办公会顾不上吃饭,就拉上几名工作人员急急出了门。半路上,还特意买了一大捧百合花。原来,得知徐其军身患重病仍坚持乡村小学讲台的事迹后,徐传德就有一股见到徐其军的冲动,他既感到内疚,又觉得兴奋。内疚的是知道得迟了,激动的是南京有徐其军这样的好老师,这是南京教育界的光荣。奔波200多里路来到了枣林小学,徐传德激动地把鲜花捧到徐其军面前:“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你的精神让我这位老教师深受感动,我要向你学习!”
“你现在身体处于什么状况,吃多少种药?”徐传德在枣林小学的教室里关切地询问徐其军的病情,并一一详细记录。不久,徐传德就利用个人关系请到了南京军区总院世界级肾脏病专家为徐其军会诊。专家的治疗方案,使徐其军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徐传德又同六合区多方商量,想方设法解决徐其军的巨额治疗费用。2007年枣林小学撤并时,在徐传德的建议下,考虑到徐其军的身体状况,六合区安排他到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竹镇中日希望小学任教。从那起,徐传德始终与徐其军保持联系,还经常专程看望他,了解他的治疗进展情况,给他捐款、赠送图书,帮助他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年春节之际,徐传德更是亲笔给徐其军书写贺卡,勉励他同病痛作斗争,并邀请他来局里参加新年联欢会。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今年年初,已经专职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的徐传德惦记徐其军的心始终没有放下,亲自同六合区委区政府商量后决定立即为徐其军换肾。今年3月,手术获得了成功。5月5日,徐传德协六合区委书记李世贵再次看望徐其军„„“徐书记和我这样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缘分,让我一辈子都难忘记。”徐其军感动地说:“没有组织的关怀,没有徐书记这样的关心,我真的难有今天!”
2006年以来,徐其军身患重病仍然坚守三尺讲台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自发来到学校,把鸡蛋、板栗送到徐其军家中。六合区城乡教师自发捐款10多万元,作为徐其军的治疗费用。1000多位市民发来祝福短信,有人专程从江宁、高淳等地赶来探望,有人从仪征送来了治疗肾病的药方,有人从四川打来了长途慰问电话,有人从海南寄来了医疗费。95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昔日的斯霞同事刘强老先生激动地说:“南京教育为什么这几年成了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南京的教育质量为什么这几年年年攀升,就因为有徐其军这样在基层热爱教育、不计名利的好老师!”
徐其军先后荣获2006 “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全国模范教师”,2008“感动南京的新闻人物”、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2009全国“敬业奉献好人”、江苏省“十佳师德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南京市新世纪教书育人楷模”、“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提名奖,2011年被六合区委授予“李元龙式的好党员”称号。
徐其军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相继做出批示,号召人们学习徐其军,宣传徐其军。徐其军虽然2007年才入党,但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他的确做到了“教师为人师表”“党员为师之表”。他的身上显示出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爱心、奉献的精神,也显示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自强不息、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徐其军情系教育、心系学生、献身农村教育的信念,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他那不平凡的感人篇章。
第五篇:蔡中华同志安全生产先进事迹
蔡中华同志自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以来,一直克己奉公,真抓实干,尽心尽力,始终怀着满腔的热情,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去,为我街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安全生产工作点多面广,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政策、法规性要求严。蔡中华同志非常注重自身学习,除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外,对中央、省、市、区发来的每一份传真和文件,都仔细阅读,认真领会,抓好落实。同时该同志积极组织安全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参加每市、区组织的安全监察员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生产队伍的业务本领。在该同志带领下,我街道安全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掀起了“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全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推进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该同志协助街道层层级级签订了2012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把责任分解到各层各级,把压力传递到方方面面。将安全生产纳入各村(居)、各企事业单位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细化、完善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同时该同志配合街道积落实强化了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协助街道成功召开了每个季度安委会成员会议、不定期街道安全生产扩大会议,使街道能够及时对全街道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阶段性工作部署;针对街道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同志能够有效地提出工作建议;该同志在重点时段、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能够有效开展全街道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批事故隐患。该同志坚持“教育、监督、指导、服务”
并举的方针,通过开展“三类”人员取证培训,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强化了主体责任意识;2012年该同志着力推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国家级安全生产申报等系列活动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工作,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的不断强化;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执法,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二、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12年该同志加强了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点的专项整治,通过企业自查、部门抽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全面组织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了危化品安全隐患治理、烟花爆竹、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会同派出所、社事办等有关部门重点开展了校车安全整治专项行动;会同村建中心开展了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排查整改了一大批事故隐患;会同消防部门开展了“清剿火患”战役专项工作,确保了全街道消防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三、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该同志能够在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重点时段,组织开展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在检查上创新方式方法,采取企业自查、街道检查、部门专业检查、区安委会督查的四轮驱动方式,注重发挥各类专家的作用,反复查、查反复,把安全生产抓紧、抓好、抓实、抓到位,做到了查深、查细、查实,不放过一个隐患。
四、强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来,该同志能够强化监管监察执法,以提高执法效率效果为目标,建立健了安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执法工作制度,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协助街道搞好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配
合和衔接,落实停产整顿、从重处罚、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四个一律”打击措施,做到了关闭措施落实到现场、惩处手段落实到实际控制人,确保了消除隐患、不留后患。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生产意识。该同志在2012年“安全生产月”期间,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牵头村建中心、燃气办、农业中心、派出所、社事办、供电所、卫生院、公路站等九个部门开展了各类安全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咨询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学到了安全常识,了解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而且掌握了安全生产的基本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构建“平安潘黄、和谐潘黄”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稳定环境。
蔡中华同志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在他工作期间,我街道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不断好转,有效防范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街道“四个二次”发展战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