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4〕58号

时间:2019-05-13 15: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4〕5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4〕58号》。

第一篇: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4〕58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有关地级以上市财政局、教育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教育局:

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修订了《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教育厅 2014年5月14日

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粤财教〔2014〕5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教育强镇、强县、强市,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2012-2015年,省财政统筹设立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创强资金),奖补基础教育创强工作成绩显著、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的经济欠发达市、县(市、区)、镇(乡、街道)。为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效益,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粤府〔2013〕17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强资金的奖补范围为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县(市、区)和镇(乡、街道),以及江门的恩平市、台山市、开平市及其镇(乡、街道)。无教育管理职能的城市街道、镇级农林场不予奖补。

第三条 创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奖励先进。根据基础教育“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对科学制定创强规划、足额筹措所需建设资金、实施效果好,按时实现创强目标的乡镇、县(市、区)、地级以上市,省优先安排资金和重点奖补。

(二)分类奖补。根据财力系数、地区差异等分别确定奖补标准,并向扶贫开发重点县、民族自治县、原中央苏区县的教育强镇(乡、街道,下简称强镇)倾斜。

(三)公平公开。根据基础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奖补标准、工作成效等因素,分别对教育强镇、强县、强市进行奖补。公开奖补资金计算过程和结果,并预先告知奖补控制数。

(四)注重绩效。教育强镇奖补资金在奖补控制数额度内,根据教育强镇验收(或复评)规划、教育创强工作进度拨付。教育强县、教育强市奖补资金在通过督导验收(或复评)后根据省级财政收支实际,结合财政性资金绩效考核结果下拨。

第四条 创强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为:到2015年,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16年,全省教育强县和教育强市覆盖率均达到85%以上。

第五条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共同负责创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省财政部门负责创强资金管理的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审核资金调整、组织资金预算编制及执行、审核省教育厅编制的资金安排计划的合规性、办理资金拨付、组织实施资金财政监督检查和总体绩效评价等。

(二)省教育厅负责创强资金的具体管理工作,负责资金调整申请、资金预算申报、编制资金分配使用计划,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负责资金使用安全、资金绩效自评、资金信息公开等。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组织对申报教育创强的市、县(市、区)、镇(乡、街道)进行督导验收。

第二章 资金安排方式

第六条 教育强镇按照基础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和地区类别确定奖补资金,具体如下:

(一)计算公式。

强镇奖补资金按因素法计算,公式为: 教育强镇奖补控制数=生均奖补标准×该镇2011-2012学年基础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

教育强镇实际奖补资金=生均奖补标准×通过验收(或复评)当年该镇基础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

(二)计算因素。

1.基础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指学前教育、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之和。

2.生均奖补标准考虑财力系数、地区类别分为四档: 第一档:扶贫开发重点县、原中央苏区县、民族自治县所辖乡镇、街道和民族乡,每生700元。

第二档: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县(市)和江门恩平市辖乡镇、街道,每生600元。原享受县财政待遇的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和韶关市曲江区参照执行。

第三档: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区辖乡镇、街道,每生500元。

第四档:江门台山、开平辖乡镇、街道,每生420元。根据上述办法计算得出的奖补资金按万元取整,其中,大于100万元少于200万元的按200万元奖补;少于100万元的按100万元奖补。

第七条 完成创强任务、通过督导验收的教育强县(含非建制区,下同)、教育强市,将根据财力状况、地区差异、在校生人数、完成时间等因素分档分类确定奖补资金,具体奖补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另行制订。2016年后通过验收的强县、强市不予奖补。

第八条 2012年底前完成的教育强镇,如需复评,应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创强和现代化督导验收办法的通知》(粤教督〔2012〕15号)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通过督导验收、复评的,按第六条规定计算和确定奖补资金。

第九条 2012-2015年省级财政安排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属于创强资金的组成部分,已经获得的在其创强奖补资金中相应抵扣。

第三章 资金拨付

第十条 每年4月底前,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当年度的创强资金安排总体计划,由分管省领导审核后,报分管财政的常务副省长审批,报省长审定。创强资金年度安排总体计划获批后,省教育厅按照本办法及实际情况,会同省财政厅提出专项资金明细分配方案并按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

教育强镇奖补资金全部下达至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十二条 教育强镇奖补资金根据强镇2011-2012学年和通过验收(或复评)当年基础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强镇建设规划、创强督导验收(或复评)结果以及创强资金落实情况分期拨付。具体如下:

(一)第一期拨付。根据创强督导验收规划、教育创强工作进度和各地申请,在乡镇申请督导验收的当年按奖补控制数40%拨付教育强镇奖补资金。创强资金优先保证教育强镇第一期奖补资金拨付,当年未拨付的顺延至次年拨付。

(二)第二期拨付。对通过验收(或复评)的教育强镇,根据教育强镇实际奖补资金计算剩余的奖补资金,原则上当年下拨。对2015年底前没有完成教育强镇建设的,不再拨付剩余资金。教育强镇第二期奖补资金将根据省级财政收支情况,结合财政性资金绩效考核,原则上按照完成教育强镇时间先后顺序拨付,当年未拨付的顺延至次年拨付。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十三条 创强资金应统筹用于基础教育创强工作,具体包括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园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施设备采购等。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和个人的奖励,不得用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公用经费支出,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财政预算。已经完成创强任务的地区,可用于实施推进教育现代化等工作。创强资金使用方案应由地级以上市统一汇总,报送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审核备案。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工作经费从创强资金中安排,主要用于教育创强督导验收的交通、食宿补助、督学评审劳务费等。省级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工作经费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使用方案,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后安排。市、县(市、区)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工作经费由市、县(市、区)财政解决,不得在省财政创强奖补资金中安排工作经费。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中,属于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资金绩效管理与监督

第十六条 创强资金的管理办法、申报指南、项目资金申报情况、分配程序、分配方式、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审计结果、公开接受和处理投诉情况等按规定应公开的信息由省教育厅按要求通过专项资金管理平台以及其他规定渠道进行公开。

第十七条 省教育厅按规定组织市县教育部门开展绩效自评,并配合省财政厅开展其他形式的评价工作;省财政厅视情况需要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开展重点评价或引入第三方评价。

第十八条 各级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创强资金的管理,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及时分解下达专项资金并开展绩效评价,不得出现挪用、挤占、截留专项资金的现象。

第十九条 在实施创强过程中,对教育改革发展出现重大问题、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严重弄虚作假或者工作消极不作为的乡镇、县(市、区)和地级以上市,省将视情况相应缓拨、停拨、扣减甚至追回创强奖补资金,给予全省通报;有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教育创强投入大,创强奖补资金使用绩效好,成绩显著的县(市、区)、镇(街、乡)给予表彰。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地财政和教育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3〕20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粤财工〔2014〕173号

文件 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环境保护局,顺德区财税局、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环境保护局,省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的有关规定,省财政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年5月19日

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65号)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省财政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鼓励各地有效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生态示范建设。

第三条 各地人民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农村环境保护以地方投入为主,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突出重点、绩效管理、科学分配的原则。

第二章 部门职责

(一)安排总体计划审批。省环境保护厅在收到省财政厅下达的预算执行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安排总体计划(含专项资金安排额度、分配办法、支持方向和范围等),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报省领导审批。

(二)具体实施项目审批。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项目提出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列至具体用款单位、项目、金额),按程序报省领导审批。

第五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二条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依托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做好专项资金申请受理、审核和信息公开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地按照专项资金申报通知要求和省下达的资金额度,组织评审后将项目上报省环境保护厅和省财政厅。项目申报单位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不得以同一实施内容的项目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专项资金,同一实施内容的项目确因特殊情况已申报其他专项资金的,必须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原因。

第六章

资金安排及拨付

第十五条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通过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受理项目申请,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竞争性评审。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评审情况,形成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符合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要求的项目,逐步纳入项目库管理,实行滚动支持或分期实施,具体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试行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按规定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进行公示,并按规定报分管省领导审批。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经审定后,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计划。省财政厅按资金管理规定下达资金,办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手续。

第七章 信息公开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信息公开。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在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和部门门户网站公开如下信息: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专项资金申报通知,包括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

(三)项目资金申报情况,包括申报单位、申报项目、申请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各地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办法,及时上报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广东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粤财工〔2013〕45号)同时废止。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档案局。

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4年5月22日印发

第三篇: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

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

粤财工〔2011〕392号

发布时间:2011-09-3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省级财政设立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为规范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粤府〔2006〕3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指经批准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推进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及循环经济项目,以及配套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国家奖励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依规。专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专项资金分配必须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监督。

(二)竞争择优。专项资金分配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专家评审等竞争性安排方式,选择引导性强、辐射范围大、示范效应好的项目优先予以扶持。

(三)突出重点。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支持实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节能领域。

(四)绩效导向。增强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绩效观念,项目申报、评审、资金使用等各环节,都必须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为基本导向,加强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核、下达项目计划,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项目管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评审,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章 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和支持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综合采用以奖代补、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全省节能工作。

第六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一)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万企(单位)节能工程、绿色政府工程、节能信息化工程、节能示范推广工程等,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重点节能示范项目,配套支持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此类项目主要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支持金额与实际节能量挂钩。

(二)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按照“地方为主、省适当补助”的原则,对批准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此类项目采用补助的方式支持。

(三)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的节能、降耗、减污项目;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示范项目;此类项目主要采用贴息方式支持。

(四)适当支持节能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节能技术改造第三方机构审核费用、节能先进产品及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服务建设项目、宣传培训项目等。此类项目主要采用补助方式支持。

(五)适当奖励省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省清洁生产企业奖励。按照省政府有关举办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遵循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和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省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清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省政府决定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 专项资金扶持标准

第七条 专项资金扶持标准:

(一)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节能量按24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节能量是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后,直接产生并经核定的实际节能量。

符合国家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要求的项目,按照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年实际节能量奖励320元/吨标准煤,其中:国家奖励240元/吨标准煤,省节能专项配套奖励80元/吨标准煤。

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非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结合节能效果,属于商业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20%给予奖励;属于公共机构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5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按照以同期国家基准利率计算的当年贷款利息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贴息。同一企业累计贷款贴息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节能能力建设项目,结合专项资金规模安排一定比例予以支持。

第八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机构审核、省复审的方式予以确认。

第九条 市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第三方机构审核费用以及项目组织评审等。财政经费有困难的地区,可申请省节能专项资金经费支持。

第四章 专项资金申报与审核

第十条 根据我省节能工作的发展情况和工作重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发布项目申报通知。

第十一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单位(不包括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广东省内注册(不含深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

(二)在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

(三)本省各级政府机构。

第十二条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请单位,必须符合《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粤财工〔2011〕54号)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二)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项目建设有关规定和程序。

(三)申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还应具备:

1.项目必须已经实施完成;

2.具有较为完善的能源统计、计量与管理制度;

3.列入监管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等级必须为基本完成以上;

4.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第十四条 提出专项资金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查后出具的上报文件;省属申报项目由省一级预算单位、科研单位、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出具上报文件。

(二)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出具的上纳税证明文件。

(四)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五)申报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项目的备案、核准或者审批文件。

(七)相应级别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限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八)本项目近年获得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情况说明。

(九)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包括已投入各项资金情况、申请财政资金支出内容等,其中,申请省财政资金使用用途必须符合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

(十)申报单位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照《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第十五条 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省属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除外),由项目单位(包括省属企业)提出奖励资金申报报告,并经法人代表签字后,报项目所在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地级以上市(省管市、县、区,下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资金申报报告进行初审;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在省公布的第三方机构名单内)对初审通过的项目进行现场审核,由第三方机构针对项目的节能量、真实性等相关情况出具审核报告(格式见附件1)。非工业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额审核另行确定。

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第三方机构审核结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审核报告汇总后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格式见附件2)。

第十六条 省属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节能能力建设项目,属省属单位项目的,由省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组织申报并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初审后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财政厅提出书面申请;属市县单位项目的,由所在地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申报,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初审后,联合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财政厅。

第十七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对部分需要现场考察的项目进行核查,提出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经公示后批准下达。

第五章 审核机构管理

第十八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对第三方机构实行审查备案、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第三方机构名单。

第十九条 列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名单的第三方机构接受各市委托,独立开展现场审查工作,并对现场审查过程和出具的核查报告承担全部责任,同时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第二十条 委托核查费用由各市参考财政性投资评审费用及委托代理业务补助费付费管理等有关规定支付。

第二十一条 各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第三方机构及其审核人员近两年内不得为项目单位提供过咨询服务。

(二)优先选用实力强、审核项目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机构。

第六章 专项资金拨付与会计处理

第二十二条 根据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省财政厅按规定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其中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省属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市县单位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省属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主管部门(省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市县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

省属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局收到省级专项资金后,必须及时下拨到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三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列账,独立核算。同时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开支范围和相关标准使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四条 省有关主管部门、市(县)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后,应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五条 省财政厅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 除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外,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下达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签订项目承诺书(格式见附件3)。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根据承诺书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项目承担单位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七条 除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外,其他项目建成(完成)后,按照项目承诺书要求,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向所在地市经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的项目进行验收;省属、省直单位项目由省推荐单位组织验收。同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视情况对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第八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大项目申报的初审核查力度,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对存在项目弄虚作假、重复上报等骗取、套取省财政资金的地区,取消项目所在地节能专项申报资格。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除将已拨付的资金全额追回外,还将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条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财评〔2004〕1号)的规定,组织重点绩效评价。

第三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须如实提供项目材料,并按计划建成达产。对存在虚报材料、无特殊原因未按计划实施项目、项目实施后长期不能实现节能效果、重复申报等情形的项目单位,省将扣回奖励资金,取消“十二五”期间省节能专项申报资格,并将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对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核查报告失真的第三方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该机构的审核工作资格,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扶持项目因故取消、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实施,或继续实施已无必要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项目推荐单位提出项目终止或变更申请,推荐单位加具处理意见后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申报项目终止或变更。对于终止或变更的项目,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收回全部或部分财政奖励资金。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08年7月8日省财政厅、原省经贸委《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

第四篇: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

附件:

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的规定,为支持地方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央财政设立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为确保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内已纳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棚户区改造规划和改造计划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包括城中村改造和城市规划区内的煤矿、垦区和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第三条

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分配给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地区),专项用于补助政府主导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包括拆迁、安置、建设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开支,不得用于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回迁安置之外的住房开发、配套建设的商业和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建设支出。第四条

各地区应当按照“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的原则,加强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第五条

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根据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章

资金的计算与分配

第六条

为促进地方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多改造多补助、不改造不补助的原则进行分配。

第七条

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各地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拆迁面积、拆迁户数等两项因素以及相应权重(分别为30%、70%),并结合财政困难程度进行分配。

拆迁面积包括住房和非住房拆迁建筑面积,以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依据。

拆迁户数以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依据,包括实物安置住房户数(原地安置和异地安置)和货币补偿户数,均为永久安置住房户数,不包括临时安置住房户数。

财政困难程度参照财政部均衡性转移支付测算的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确定,作为中央财政分配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调节系数。

第八条

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公式法分配。分配给某地区的专项补助资金总额=„(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面积×该地区上一年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经核定的各地区拆迁面积× 相应地区上一年财政困难程度系数)×30%+(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户数×该地区上一年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经核定的各地区拆迁户数×相应地区上一年财政困难程度系数)×70%‟×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总规模。其中: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面积是指该地区当年计划拆迁面积,减去上未完成的计划拆迁面积,加上上超计划完成的拆迁面积;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户数是指该地区当年计划拆迁户数,减去上未完成的计划拆迁户数,加上上超计划完成的拆迁户数。上述有关计划拆迁面积和拆迁户数的完成情况,以是否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准。

第九条

实施棚户区改造的省(区、市)财政部门应会同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在汇总审核各市、县(师、团场)是否按照规定申报后,于每年2月28日之前向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提交下列资料:

1、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本地区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及改造计划,各市、县(师、团场)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和改造计划;

2、各市、县(师、团场)有关部门核发的拆迁许可证复印件,上各市、县(师、团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计划,上各市、县(师、团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上各市、县(师、团场)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复印件;

3、省级财政部门及其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对市、县(师、团场)申报材料审核情况的说明;

4、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上报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

5、其他与审核有关的材料。同时,严格按照规定填报《____城市棚 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计划和完成情况表》(附表)。

第十条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对地方报送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实地抽查审核比例不少于3个地级市(含自治县、省直管县),抽查时要重点核查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实施情况。未能向专员办提供拆迁许可证复印件,以及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必要文件的,将不予认定。如果抽查审核结果与报送数据相差较大的,应当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相关地区财政部门会同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重新调整数据后再报。同时,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当将抽查审核结果以书面总结报告及附表形式上报财政部。

第十一条

每年3月31日之前,各地区财政部门、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应当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认定后的上述资料报送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对于未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意见的,将不予受理。对于未按规定时间报送有关资料的地区,视同不申请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处理。2010年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分配,以各地区与住房城乡建设部签订的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2010年城市棚户区改造户数等因素为准。

第三章

资金的拨付和使用

第十二条

2010年,中央财政按照上述分配公式,根据各地区当年计划城市棚户区改造户数和财政困难系数等因素测算 分配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并于2010年6月底前拨付到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相关地区财政部门。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区经核定的拆迁面积、拆迁户数和财政困难系数测算分配每个地区的资金规模,并于每年4月30日前下达到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各地区财政部门。

第十三条

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各地区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数额后,应当参照中央财政的分配方案,于每年5月31日前(其中,2010年应于7月底前)一次下达已经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市、县财政部门或师、团场,并将下达文件同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市、县财政部门或师、团场收到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后,应当按照规定用于市、县或师、团场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支出,并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四条

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各地区财政部门,以及市、县财政部门或师、团场,应当对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挤占、挪作他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办法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市、县财政部门或师、团场安排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时,填列《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科目中的221类“住房保障支出”01款“保障性住房支出”03项“棚户区改造”支出科目。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各地区财政部门要确保将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市、县财政部门或师、团场。市、县财政部门或师、团场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必须确保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对于弄虚作假,违规虚报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申请数据问题严重的,将在全国范围内通报,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违反规定,采取虚报、多报等方式骗取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不按规定分配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一经核实,财政部将收回已安排的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或扣减下一该地区应得的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同时,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七条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申报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各地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原则上按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计算和分配。如遇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分配时可以适当向受灾地区倾斜。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会同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释。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解7

第五篇:河北省省级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河北省省级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为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切实改善我省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条例》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决定设立省级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完善补助政策,推动和促进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支持原则

(一)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优先支持环保规划内治理项目和重大、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

(二)按照“诚实申请、公正受理、专家评审、择优支持、专款专用”的原则,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保证项目选定程序合规、操作规范、决策科学。

三、支持重点

(一)区域性、流域性水污染防治项目

1、重点河流沿线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2、污染严重的城市内河综合整治项目;

3、省界、市界特别是污染纠纷频发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国家重点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有明显效果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4、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等。其中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包括:截污导流、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

1、工业点源提标治理项目;

2、中水回用项目;

3、强制性清洁生产项目;

4、二氧化硫治理项目(包括省管电厂和其他重点污染源)以及其他重点污染防治项目。

(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

纳入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综合整治项目。

(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项目

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2、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或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需要支持的其他项目。

四、项目要求

(一)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有利于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项目承担单位近三年无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和恶意偷排偷放行为,能够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3、项目责任主体为企事业单位的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项目责任主体已灭失或以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的,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项目为两年内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项目;

5、项目设施(含环保设施)稳定运行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6、项目已竣工,并已编报竣工财务决算。

省财政、环保部门根据项目验收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给予不超过环保项目总投资30%的奖励。

(二)专项资金不支持以下项目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技术项目;

2、属于新改扩建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即“三同时”项目或属于“三同时”配套应建而长期未建的项目;

3、以前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已给予支持的项目;

4、多个独立法人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治理项目的汇总打捆项目;

5、单纯扩大产品生产能力的技改项目;

6、省财政和环保部门确定的其他不支持项目。

五、项目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基本材料

1、《河北省省级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项目基本信息表》。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填写,并加盖公章,涉及其他部门的,必须由该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部门公章。

2、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其内容专指项目承担单位污染防治项目,产品技术改造或生产项目环境保护篇章不能代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报经有关部门批复的,应附批复复印件。

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不予支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间超过3年的,应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4、竣工验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和设施的完成情况等;项目运行情况,项目试运行及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项目质量情况,项目建设和设备安装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范和标准要求等;效益情况,项目取得的主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5、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二)辅助材料

项目承担单位可附加有助于说明项目情况的其他补充材料,如经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财务会计报表或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事业单位上决算报表;列入国家、省、市环保规划、计划的有关文件、环保证明、奖励证明、产品照片、清洁生产审计报告、银行信用证明、项目或技术评估意见、初步设计材料等。

六、项目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项目申报程序

专项资金以项目形式申报,实行属地原则。通过项目所在的县(区、市)财政、环保部门逐级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厅;项目所在地为直管县的,由直管县财政、环保部门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各级财政、环保部门应认真审核,在《河北省省级环境保护“以

奖代补”专项资金项目基本信息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项目报送具体要求

1、申报材料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正文为申请专项资金的正式文件及《河北省省级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附件为每个项目的申报材料,各项目申报材料需与汇总表顺序相对应。

2、所有申报材料按A4纸张尺寸印制,同时提交纸质和电子版(仅对表格要求)两种形式,一式二份,一份报送省财政厅、一份报送省环保局。各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一次报送齐全,之后不应追加或修改,逾期不予受理。

3、各设区市、直管县财政、环保部门应对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和筛选,择优上报,并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弄虚作假的,将取消申请专项资金的资格。

七、项目管理

(一)材料审核

省环保厅对申报项目基本条件、材料完整性、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二)技术审查

通过审核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技术评审论证,按照项目类型分类并根据轻重缓急及专家评审结果排序,纳入项目库管理。

(三)现场核查

通过技术审查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联合组织现场核查,提出核查报告。

(四)资金拨付和使用

省财政和环保部门依据核查报告拨付资金。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污染治理。具体可用于后续项目建设、项目单位其他污染治理项目或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等环境保护项目类支出。

(五)项目监督

各市、县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截留、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的,各级财政、环保部门应及时制止和纠正,并严格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理,逾期不改正,3年内不得申请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下载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4〕58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4〕58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