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报告(大全)
借助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旅游
——龙宫镇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探索
在当代旅游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新颖的旅游产品和因旅游发展而受益的地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有:古镇游、农业观光游、景区周边游、民族文化游等。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龙宫镇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的品牌优势和游客客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一条极具地方特色,依托旅游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良性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龙宫,位于贵州省西部,距离省会贵阳1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龙宫风景区与享誉中外的黄果树风景区毗邻,共同构筑了贵州黄金旅游线路。名瀑名洞,风景资源互为补充,相映生辉,形成了黄、龙旅游板块在贵州旅游的龙头地位,是贵州众多景区中开发时间最早,游客最多、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旅游景区。龙宫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到龙宫旅游,能有效地避开大量的辐射,长久居住对人体有奇特的疗效功能;在龙宫呼吸富含大量负氧离子的空气,倘佯在覆盖率高达90%的森林中,宜人心脾;龙宫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夏季极少超过30℃,加之昼夜温差大,白天尽管烈日高照,傍晚依然凉爽宜人。在龙宫,可以不需要空调,可以不需要防晒霜,可以不用戴口罩,是游客洗肺养生的好地方,是中国大西南的后花园,是全国人民的避暑胜地。龙宫镇风景名胜区有着“五最”、“一绝”等禀赋极高的风景资源,“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神宫赖水造;聚水成渊,覆水成瀑,胜景依石生”,是龙宫景观的真实写照。以水旱溶洞最多、最为集中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获两项世界记录,还有着多种神奇秀丽的喀斯特景观。
龙宫镇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市区27公里,总面积93.8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37个村民组,总户数5197户,人口23544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2%,镇党委下设31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3个,机关支部5个,学校支部3个,党员567名(其中农村党员433名)。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总耕地面积17083亩(其中:田10190亩,地6893亩),森林覆盖率达40%。23个行政村中,省级一类贫困村19个,三类贫困村1个,属省级二类贫困乡镇。龙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坐落与龙宫镇中部,核心景区涉及龙宫镇马头、桃子、陷塘、龙潭、响陇五个村寨。长期以来,得益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使得龙宫镇辖区各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周边村寨也有过去单纯农业生产逐步走上新型生态农业和旅游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之路,尤其是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依托景区、服务景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龙宫镇景区周边村寨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努力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能力,使龙宫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极大的进步,龙宫风景区发展及服务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实现了景区与乡镇协调发展,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方式和主要成果
近年来,龙宫镇围绕龙宫风景名胜区良好的知名度、稳定的游客来源,黄果树—龙宫—格凸河旅游板块的发展潜力,研究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创建“和谐景区”活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上实现两手抓、双丰收。龙宫镇结合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地处镇辖区内及镇区距离贵阳、安顺等城市较近等优势,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一)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定好向、走好路加大发展力度,实现全镇经济发展多样化、规模化
龙宫镇境内拥有贵州西线旅游线上重点景区——龙宫,毗邻安顺市西秀区主城区,青黄高速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007县道临近或穿过镇区,拥有良好的自然风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龙宫镇发展的重点,依托景区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龙宫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2006年以来,龙宫镇通过在全镇18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新阶段扶贫项目,在景区周边村寨及城郊村寨实施新农村建设,使得景区周边村寨及城郊村寨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进一步打牢。为此从2007年起,龙宫镇先后启动乡村旅游发展试点项目,在地处景区核心区内的龙潭、桃子、马头、陷塘等村寨实施农家乐示范户试点建设项目,至今已发展成规模农家乐示范户30余家,初步形成良好的景区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依托景区发展摄影产业、特色种植产业等新型乡村旅游配套产业,使游客到景区旅游之余得以休闲、娱乐。
(二)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找资源、想办法打好发展基础,确保全镇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龙宫镇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同时,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镇区内居住着汉、苗、布依等多种少数民族,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既在蔡官片区拥有明代屯军遗留下来的屯堡文化,又拥有原生态的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少数民族文化。因此,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龙宫镇挖掘潜力、夯实基础,大力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利用屯堡文化大力发展地戏脸谱雕刻、地戏民间艺术表演等产业,建立地戏脸谱雕刻产业协会、地戏民间艺术表演团体等群众经济实体,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格局,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乡村旅游内容,促进全镇乡村旅游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整合资源、促进发展,分层次、分区域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品质
龙宫镇地理形态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形态,辖区跨度大,产业发展层次分明,镇区分为蔡官、马头、炭窑三大片区,形成三大产业分布发展的形态。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为主线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蔡官片区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安顺城区较近,交通便利,通过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及生猪养殖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城郊蔬菜种植等新型农业和无污染乡镇企业,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有单一农业向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利用该片区距离安顺城区较近,拥有屯堡文化基础、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为此大力发展城郊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实施满寨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园项目,依托利用苗族特色饮食、建筑、服饰、文艺表演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炭窑片区交通、水源等自然条件制约较大,积极依托饲料资源丰富、环境无污染等优势资源,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引导支持村民养殖无公害肉鸡及生猪等家畜,饲养牛、马等达牲畜等,并通过“江龙旅游公路”的过境、进一步融入黄果树—龙宫—格凸河贵州西部旅游板块,发展旅游过境服务产业和生态农业,沿路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公路过境的旅游者驻足休闲、娱乐、消费,成为龙宫镇发展新的支撑点;
马头片区结合地处龙宫风景区周边实际,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大力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生态观光产业。2007年以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国家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国家开发扶贫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中央、省、市、区建设资金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对满寨少数民族旅游村寨、龙潭、陷塘、马头景区周边村寨进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开办农家乐,让广大景区游客和城区休闲者在村寨参观新农村、品尝农家饭、享受农家乐。充分展示新农村的新风貌、新农家的新风采、新农民的新素质。
2007年龙宫镇启动实施“龙宫农业生态观光科技示范园”项目,该项目重点围绕景区周边村寨(桃子、马头等村)规划近3000亩新型农业产业示范区,重点推广种植新品种的经果林、发展林下养鸡等养殖产业,重点突出无公害、天然、有机,提供给广大游客休闲、度假的良好去处,提供农业生产体验游、农村生活体会游、农家饮食品尝游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在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的同时大力生态农业观光产业,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品质,提升龙宫风景名胜区旅游配套服务能力。
(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抓整合、促和谐处理各类关系,实现全镇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迎着国家西部达开发的号角、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建设安顺特色旅游城市的良好政策下以及安顺市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号召下,龙宫镇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产业发展工作中,要求全镇各村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镇政府依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景区建设规划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到抓整合、促和谐处理各类关系,按照“依托景区、服务景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工作思路,积极配合龙宫景区管委会开展创建景区“和谐景区、和谐家庭”评比活动,教育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积极支持景区规划建设,积极参加到景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结合身处景区特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生产销售特色商品等,旅游服务,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努力为景区创造和谐旅游环境,做到提供服务,和谐发展。
第二篇: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引言
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产品也由此备受世人注目,正从旅游市场的边缘走向国内旅游市场这个大舞台的中心。从资源察赋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贵州省具有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由此,贵州省明确提出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把贵州农村建成中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是基于旅游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客观选择。
在乡村旅游产品逐渐被市场关注的同时,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轨迹、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能满足
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①。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了。2 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再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1855年,一位名叫欧贝尔的法国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他们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舟,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伐木种树,清理灌木丛,挖池塘淤泥,欣赏游鸟,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价值,加强了城乡人民之间的交往,增强了城乡人民的友谊图。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比较明显的贵族化特点,普及性不强。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先后推出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逐渐盛行开来。20世纪80年代后,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从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来看,乡村旅游活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本质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逐步深人的体验性活动内容。到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旅游者从最初的休闲度假到自然体验,再进一步发展到文化体验,自然体验和文化体验开始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基础内容。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与乡村旅游客源地—城市的最大差异之处,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乡村体验式旅游追求的是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一种探索、一种感受、一种挑战、一种在心理上的彻底放松。
第二,逐步深人的学习型活动内容。在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学习自然知识和当地文化、民俗知识、传统手工艺技术等,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从法国乡村旅游的先行者们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和学习养蜂,到匈牙利的乡村旅游实践者们学习当地的民族文化,学习型的活动内容正在逐步深人,已经成为吸引乡村旅游者们的一大兴奋点。
第三,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内容。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地域特色明显,自然生态保存较好,旅游者们在不同的乡村地区可以认知不同的环境特征、学习自然生态常识,从而接受自然的环境教育,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会热衷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各种活动,如观赏游鸟、植树、环境保洁、认领古树名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游客对生态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游客对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自然的生态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升游客的心理满意度。
从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看,蕴藏着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独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的乡村地区,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在这些地区,无论是环境旅游活动,如徒步、亲水活动、登山、研究植物或观赏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旅游活动,如文化观光、文化探秘、文化深度体验,都包含了以上三种内容。也就是说,从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来看,乡村地区无论是体验式的活动内容、学习型的活动内容,还
是生态建设方面的内容,都表现出乡村旅游已经沿着与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需求发展趋势就国际市场而言,乡村旅游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旅游市场发展业已成熟,旅游需求已经表现为多极化发展,乡村旅游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方面的因素,其内容是“观光一休闲一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
游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国际市场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了追求具“观光一休闲一专项”旅游功能的复合型产品。目前,国外游客对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表现为对环境优美、民族文化韵味浓郁类型的偏爱,如云南丽江、贵州肇兴。从旅游目的来看,度假、考察、学习的比例在逐年提高,游客逗留的时间在逐年延长。游客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成熟阶段的特征,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市场的中高端细分市场。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启动晚,旅游需求正处在由观光向度假、专题的层次递进阶段,加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只有近10年的历史,乡村旅游发展更处于初级阶段,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一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极大依托性,等等闭。尽管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需求多极化发展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在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旅游的最基本层次— 观光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仍占重要地位。但是,游客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度、优美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则要求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浓,对技术手段则要求原始、古老或高新、精尖;游客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新奇感要求越来越强,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软硬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放松精神、休闲度假,休养疗养、回归自然,享受天人合一的和谐、温馨与浪漫将逐步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5]0
可见,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国内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不仅应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都市地区,也应包括中小城市。近10年来,我国大、中、小城市城郊观光农业、农家乐、民族村寨旅游等的蓬勃发展.就充分证明了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市场空间和前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
贵州省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我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是一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分布在奇山秀水中的农村自然村寨中,少数民族村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众多的民族村寨因地处偏远、山水相隔,闭塞成就了保留,造就了丰厚的、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成为贵州历史文化积淀最为厚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些民族村寨中,处于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往往相辅相成,对游客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这些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可以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既可满足部分游客对原始广阔、尚未城镇化的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自然环境的兴趣,又可满足部分游客对民族文化探秘的需求。游客在这里可以进行“软探险”旅游,体验奇妙动人的民族文化,尽享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初步分为3大产品系列进行。
第一,依托城市的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系列。要深人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持其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打造农家乐精品。
所谓农家乐,是指城市郊区的农民依托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场所,为城市居民创造农事活动的参与机会、提供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等。多表现为城
市居民周末游— 休憩、娱乐、度假。此形式目前最为成熟,定位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后花园”。
依托农耕活动中经济作物生长特点,利用其花季举办各种赏花节,如油菜花节、梨花节等,也可归为此类。此类产品一般为周末一日游或二日游。该类产品具有消费群体比较固定、重游率高、市场营销周期短的特点。
目前,贵州省农家乐产品的开发与建设中,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设施条件差,本土文化特色不突出,存在迎合游客口味的“城市化”倾向,缺乏精品,大多数游客只能进行吃农家饭、棋牌、聊天等活动,缺乏娱乐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游客逗留时间短。
由此,贵州省农家乐旅游项目的设计要深人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提高游客重游率、稳定都市消费群体
为目标,保持乡村环境的真实性,营造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和氛围,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知识性、增加参与性,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树立“打造精品”的理念。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依然是其发展的方向。第二,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
产品。要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贵州省众多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常常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周围。如安顺的屯堡村寨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兴义的下坞屯布依村寨和万峰林风景名胜区,铜仁的云舍土家族村寨和梵净山风景名胜区等。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向观光度假、体验式度假发展的大趋势下,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山水风景中的田园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将吸引一批游客丰富其旅游活动。
开发建设此类产品,一般应分两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将此类产品纳人到大型景区的观光旅游产品中去,在市场营销方面依托大型景区的知名度,以展示特色、提供初级服务启动乡村旅游,成为景区观光旅游的配角。二是发展阶段,进行区域联合,逐步以文化内涵和特色取胜,与所依托的景区平分秋色,或成为主角。具体而言,随着市场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此类产品通过深人挖掘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准,逐步以产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取代景区已经成熟的观光和自然体验型产品的主导地位,成为一定区域的、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主导产品。2001年9月,贵州天龙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以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保留大明遗风的屯堡村寨为依托,举行“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首游式,屯堡乡村旅游正式启动。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东距贵阳市60公里,西距著名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群70余公里。
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发展之初,屯堡人在市场开拓、产品建设、设施条件等方面白手起家,开始了半农半旅、半农半商的新生活,作为传统旅游产品(黄果树旅游线路)的补充和配角,通过与旅行社联手,天龙屯堡旅游产品走向了市场。随着产品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区域联合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2002年6月贵州新旅游联盟①成立,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与联盟内的其他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形成鲜明的产品互补关系,力量整合后的产品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大大增强,旅游区发展步人快车道,在贵州西线旅游中的地位日渐凸显。
从国内旅游发展的趋势看,此系列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建设要完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为主攻目标,文化和特色是其灵魂,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挖掘、乡村环境的真实性,是其关键所在。此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要借环境旅游资源及其产品优势,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市场开拓方面,此类产品的营销难度不大,可以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加快打造此类产品的品牌。目前,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处在增长阶段。
第三,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系列。要保护、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精心设计旅游活动,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目前,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开始逐渐热衷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乡村体验式旅游。贵州境内有很多可进入条件好的(民族)村寨及其群落,本土(民族)文化保存完好,村寨周围环境宜人,如黔东南州的巴拉河流域、肇兴侗寨等,通过保护性利用,可吸引一批探秘、求知欲强的城市居民和境外游客开展乡村深度体验旅游。此类产品依托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往往首先吸引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性学者,占细分市场的很少部分。
就单体村寨而言,因规模较小,村寨空间容量有限,在单个村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其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资源,很可能会严重毁于掠夺式的旅游开发或大量游客的涌人。而置身于优美田园风光、秀丽山水间的村寨群落因其活动空间扩展到整个村寨群落,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极大地扩展了区域旅游环境容量,有效克服了单个村寨的空间局限性,就具有了率先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在这些村寨群落中,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依托村寨田园风光的环境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在丰富旅游者乡村体验经历、提高旅游者心理满意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延长旅游者的逗留时间,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旅游精品。为了保护村寨及其群落的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要通过向游客开放更多的村寨并制定管理旅游活动的规章制度,来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第一,要确保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村
寨因参观过于频繁或游客过多而受封破坏;第二,将游客分散到多个村寨中去,扩大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受益的范围川6〕0
依托村寨群落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应当依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和环境旅游资源,根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设计出不同的、层次性十分鲜明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大批中高端市场的旅游者,而且也可以吸引中低端市场的游客,从而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发展旅游而惠及整个村寨群落。从单一的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产品,走向文化旅游和环境旅游紧密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强调的是,在这些文化遗产保留地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必须遵循环境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的原则、制订的规划和设计的标准。
贵州省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的众多民族村寨中,郎德上寨是文化部授予的、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自1985年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中外游客70多万人。近20年来,郎德上寨被组合进黔东南区域旅游线路中,只是旅游线路中的一个点,以文化观光为主的游客在郎德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少,旅游产品长期以苗族歌舞、服饰、传统文化习俗展示为核心内容,只吸引了少量文化观光游客和对文化探秘感兴趣的游客,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观光产品,而不是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发展旅游对当地社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小。同时,由于村寨空间狭小,游客环境容量有限,所以,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客源受到很大影响。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示范性规划中选定巴拉河流域村寨群落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示范项目,设计了包括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在内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将郎德上寨的旅游活动扩展到流域的其他村寨中去,有效地解决了单体村寨空间有限、传统文化观光产品的提升等难题。就市场需求和资源察赋来看,开发建设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树立起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文化旅游和环境旅游紧密结合是其根本所在。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而独特,村寨景色秀丽而迷人。乡村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异质性和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保持较好的原生状态的自然与文化,使得贵州具有创造与众不同的、能够给游客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使得贵州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旅游市场空间潜力,所有这些都为贵州开发世界性乡村旅游产品创造了条件。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无论是农家乐系列产品,或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产品系列,还是村寨及其群落的深度体验产品系列,都必须将文化旅游与环境旅游有机的融为一体,深化旅游文化内涵,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牢固地树立“精品意识”。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才有希望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第三篇:**镇2020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计划
**镇2020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旅游兴县战略,全面整合**镇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全域化发展,加快推进旅游开发和转型升级,带动和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2020年2月—2020年3月)
调整充实**镇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镇直二级机构工作职责,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管理统一。明确分管责任人和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落实各项任务,要求各村全力配合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2020年2月—2020年12月)
通过举办节事活动、网站、宣传横幅、宣传车等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全镇进一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目的、任务和进程,提高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齐心协力,共谋创建(2020年4月—2020年12月)
(一)、整合资源,创建渔乡小镇
充分发挥我镇生态优良、地处景区、基础较好、特色明显的优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整合资源,依托鑫茗雨、山头佬、悬崖石斛、铜锣生态、缘圆缘等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宋家河古村茶栈、康家大院乡村驿站、龙井冲渔乡风情街、**中心集镇、胡家河游客集散地、堆谷山驴友之家建设;大力发挥茶叶、石斛、油茶、高山蔬菜等产业发展,打造全域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优势,加快发展乡村游、探险游、休闲游、垂钓游、摄影游、养生游等特色旅游,全力创建富有**特色的渔乡小镇。
(二)全力招商,打造特色景区
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面启动实施广家河、马家河景区、风景河景区开发;依托景区带动,因村制宜,培育特色,完成堆谷山乡村旅游提升、龙井冲摄影平台、胡家河观景平台和堆谷山碎石寨摄影点等项目建设,打造堆谷山驴友之家、胡家河钓友之家、宋家河茶友之家、东流河摄影之家、龙井冲车友之家;结合大别山红色旅游,全力推动皮旅奇袭**纪念广场建设的规划、征地、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
(三)、抢抓机遇,完善配套设施
积极抢抓全县交通大会战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提升全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提升游客安全感、满意度。系统构建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有序推进大别山国家风景(环)道、磨西路、宋青路等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堆谷山至保家公路早日立项,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为骨架、磨西路和磨胡路、堆川路为主线,村组道路为补充的水陆相通、内外相连的交通网络。大力实施治水安民项目工程。全面完成黄尾河胡家河段治理工程,启动宋家河、小河、马家河、龙井冲等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升级改造中心集镇、胡家河、宋家河、堆谷山等安全饮水工程。
第四篇:镇乡村采摘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相公庄镇乡村采摘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采摘旅游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相公庄镇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乡村采摘旅游,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优化一体布局,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相公庄镇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形成了“一片两园三基地”的网络化布局,走出了采摘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片”:是以南部粮食高产区为核心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按照高标准农田进行建设,配套水利设施、田间道路、整平土地等基础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更新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等措施,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通过连片开发形成了1.6万亩的旅游观光和粮食作物采摘体验片区。“两园”:是以金银花、有机蔬菜为特色的小康都市农业示范园和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小康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以金银花为特色,建设了500亩的金银花基地,2011年6月又新流转土地1000多亩,规划建设了蔬菜、水果采摘、垂钓休闲等功能区,整个园区的面积达到了1500亩。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以有机蔬菜为特色,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500亩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集蔬菜瓜果生产、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济南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基地”:是绣源路农业观光采摘基地、昊林果品采摘基地、长白山小杂粮采摘基地。沿秀江路东、七郎
院村南建设了绣源路农业观光采摘基地,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集果品采摘、农艺展示和农事体验等项目于一体;在黉塘岭的建设了昊林果品采摘基地,投资640万元进行设施改造,扩大到曹孟、南王等村,形成了精品林果采摘基地;成立了长白山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在丁家、时家等村规划发展了小米、绿豆、蚕豆、豌豆、豇豆等为特色的产业基地,供游客观光采摘。
二、提升三种效益,突出发展特色
采摘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把观光、采摘等旅游休闲活动与现代农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相公庄镇在发展采摘旅游农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
一是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采摘旅游农业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了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以小康金银花为例,为了达到采摘旅游的规模,小康村流转了500亩土地进行金银花种植,平时的管理和采摘要雇用村民,育苗又为村民增加了剪枝的项目,原先闲置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也都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据测算,每亩金银花可剪枝2000余斤,每斤可剪100株苗,每亩可剪20万株,每剪一株按9厘的手工费计算,仅此一项,每亩金银花就可为村民增加1800元的收入,再加上采摘金银花时的收入以及平时管理的费用,全村平均每户可增收3000余元。同时,该园区还自行培育新的金银花苗木延伸采摘旅游产品,开发出了金银花盆景,供游客带回自家阳台种养,既可观花赏叶提高生活品味,又可摘下花蕾泡茶品
茗,促民增收前景广阔。
二是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收到良好社会效益。首先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满足了市民需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天然、生态、保健的食品药品成为广大市民的物质需求;同时充分享受农耕乐趣和田园风光,利用较短时间亲近大自然满足田园梦想也是当前市民一种精神需求。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便抓住这个市场机遇,大打“安全、绿色牌”,有机蔬菜一上市,就得到的了消费者的青睐,市民纷纷前来采摘。小康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也正是看中了金银花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市场价值,倡导群众种植,并以金银花为突破口,举办金银花采摘节,提高了知名度,实现了满足市民需求与富民强村的双赢。其次,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活跃了农村市场。小康金银花花期旺季的一个月时间里,平均每天雇用采摘工人1000余人次,花期总用工量达到30000余人次,极大活跃了相公庄镇本地和周边乡镇,以及垛庄、文祖、曹范等地劳动力市场。采摘旅游还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的汇融,加速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和拓展;促进了农村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文化娱乐业、旅馆业的发展,形成“一业举而百业兴”的联动效应,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三,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加快了城镇化步伐。采摘旅游农业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尤其是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随着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该镇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农村社会全面现代化。牛一村先后投资60余万元,使全村街道全部硬化;投
资20多万元新建了全镇一流的卫生室;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村头花坛,翻修了村南大桥,新建了农民公寓楼,投资120万盖了集体停车场库。小康村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卫生所;建设高标准公寓楼,配备了高标准公共浴池;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绿化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三是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实现了生态效益最大化。小康金银花基地原来是一片撂荒地,种植小麦等常规农作条件恶劣,农民不愿耕种,闲置多年。经过论证,引入适宜种植的金银花,开发采摘旅游项目以后,昔日的荒沟秃坡,如今流水潺潺,绿茵满目,鲜花遍野,游人如织,可谓“旧貌变新颜”,这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变成了村民眼中的“聚宝盆”、“香饽饽”。在第二届济南市现代农业“百花奖”评比活动中,被评为“济南市十大都市农业园区”,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三、落实五项举措,提供发展保障
相公庄镇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打造特色园区、基地为目标,结合全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根据采摘旅游农业的特点需要,制定了针对性强的扶持措施,推动了采摘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打破季节瓶颈。由于采摘旅游农业的季节性很强,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差别,往往是旺季车水马龙,淡季门庭冷落,这是采摘景区与其他人文景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春季和秋季是观光农业园的黄金旺季,一般情况下每天可以接待上千人,夏季和冬季的情况不容乐观,游
客的数量比较少,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为了打破这一瓶颈,相公庄镇在规划发展采摘旅游农业之初,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发展理念,聘请专家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在小康、牛一两个园区新建高标准冬暖式大棚500余亩,努力发展“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年节有采摘”的综合农业基地。仅春节前后就吸引了来自济南、淄博、泰安、莱芜、滨州等地10000多人来该镇采摘草莓和新鲜蔬菜。
二是提速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多地少、难以产生规模效益,方向就是稳妥流转土地、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采摘旅游农业也是如此,小打小闹产生不了理想效益。相公庄镇按照群众自愿、政策引导的原则,有序实施土地流转,转出了农业发展的新天地。以小康村为例,建设金银花基地之初,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在此基础上,按照设立资金股,村民自愿出资入股合作社。入土地股的村民可以拿到每年每亩500元的最低收益金,此后按合作社效益逐年调高土地股收益金,入资金股则按照投资多少进行利润分成。当时全村有400户入股参与金银花采摘旅游农业,2009年亩收益达3000元。看到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得到了实惠,没有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也纷纷要求加入。去年小康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将基地拓展为小康都市农业示范园,亩均收益达10000多元。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支撑能力。相公庄镇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横漯闸等多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旧干渠改造提升工程、土地整理工程、高标准农田改造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为全镇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铺设生产路1.6公里,打水井5眼,铺设低压管道7000米,新建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仓库1500平方米,蔬菜储藏冷库1000立方米,4.5万立方米人工湖一处,新建配电室一座,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建设休闲娱乐区2万平方米,进行绿化美化,种植绿化苗木1万株。小康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500立方冷库一座,1.5万方的人工湖一处,铺设3000米电缆,滴灌喷灌500亩,硬化绿化园区道路1.7公里。
四是做好宣传推介,打造特色品牌。名牌农产品是一种无形资产,在提高采摘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上具有重要作用。相公庄镇几个采摘园区和基地都非常注重品牌的打造,他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站、采摘节等,强力推进品牌宣传推介。牛一蔬菜园区从三品认证入手,不断提高蔬菜的品质档次,目前,月光一号芹菜、黄金白菜、水果萝卜、生姜、韭菜5个蔬菜产品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三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蔬菜认证;2010年,成功举办了“牛一”蔬菜品评暨授牌仪式,芹菜蘸酱、萝卜生吃,鲜嫩清爽的口感令与会人员啧啧称赞,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网等10余家媒体竞相报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最爱吃牛一蔬菜”,“牛一蔬菜——真牛!”时下,“牛一”牌有机蔬菜已成为都市餐桌消费的时尚。
五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相公庄镇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农村财政政策,保证农村财政支撑资金稳定增长。
切实提高农村财政资金支农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支持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首先是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协调章丘市恒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设立相公庄分理处,通过土地、大棚等基础设施抵押贷款,为采摘旅游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是完善制度安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拓宽采摘旅游农业资金供给渠道。小康园区利用农办开发项目硬化园区框架路12000平方米。第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含量。牛一蔬菜园区投资150万元完成济南市蔬菜科技培训中心大楼1400平方米基建工程,建设高标准农民培训中心,集产品检测、农民培训、专家视频指导生产、学员观摩学习为一体,成为全市先进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与省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引进20多个蔬菜新品种,成为全市有机无公害蔬菜主要基地之一。小康园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一处,配备农产品检测检验设施设备,实现了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检测。
四、进一步推进采摘旅游发展的思路及打算
相公庄镇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镇的采摘旅游农业有了较大进步和提升。但也存在着采摘旅游产业链条短、采摘旅游园区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宣传推介力度还不够大等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还需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多措并举促进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
一是提供增值服务,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拓展园区功能,形成参观、采摘、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在牛一蔬菜园区积极拓展有机蔬菜种植、采摘、蔬菜加工技术学习、蔬菜佳
肴制作、品尝、生态菜园租赁等旅游活动,培养客户忠诚度,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多客户,从而带动销量和利润的提升。
二是挖掘文化内涵,丰富采摘旅游产品类型。相公庄镇素有“名相故里、铁匠之乡”的美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梭庄村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通过充分发挥“文化”与“生态”两大特色旅游优势,擦亮“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山东省生态乡镇”两张名片,全力打造“文化采摘之旅”。
三是建立专业培训体系,加大采摘旅游农民培训。采摘旅游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和迎合游客的兴趣要求,对采摘旅游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通过大力发挥劳动力培训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的作用,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经营意识,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跟上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步伐。
四是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体现采摘旅游农业自然、休闲、绿色的特点,才能提高农业、旅游、生态的综合效益。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坚决杜绝开发性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遏制污染源向农村转移,保持乡村自然风貌。
第五篇: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12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12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013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1.5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乡乡村旅游产品单
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 3 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乡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3、配套完备,保护环境
着力规划好乡内道路交通系统,并完善停车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制定旅游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章立制、付诸实施,努力营造“碧水、绿地、蓝天“的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人才,提升素质
结合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园区企业组织;开展特色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大力加强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切实加强对旅游从业村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村民素质,激发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能力。
5、打造精品,树立品牌
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如宝山山庄建设中增加真人CS等娱乐项目,在清河口村积极引进企业打造私人游艇俱乐部。
在乡村旅游购物方面,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经 6 营。倡导和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打造精品农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在饮食文化方面.要突出传统地方特色菜、农家菜,通过旅游传播**乡的饮食文化。配合规模化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成有区域特色的饮食品牌。如继续扶持润毓野猪养殖有限公司推出野猪养殖观光和围绕野猪菜肴推出特色餐饮。
6、加大宣传,提升品牌效应
乡政府要大力引导旅游经营者转变认识,提高专业水准,学习先进的促销策略,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影视、广告、博览会、交易会、互连网等多种形式广泛的宣传,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接洽与合作,在节假日推出亲子游、浪漫双人游、全家乐等促销活动,突出“品牌化”经营。
总之,**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臵,独特的旅游、交通环境,如能以乡村旅游市场为导向,从规范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标准入手,大力开发、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始终贯彻“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到**乡村旅游队伍之中。届时,**乡的乡村旅游必将对本乡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观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