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都是故土的“弃儿”
我们都是故土的“弃儿”
2011-05-11
隆回,乃“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魏源故乡。
若公权无制约,则罪恶无底线。
这是我昨天看完《新世纪》的长篇报道《邵氏“弃儿”》,在msn的签名。
地方政府将“超生儿”抢走,勒索“社会抚养费”未能如愿,则将“超生儿”当作父母不明的孤儿,皆以“邵”为姓,假福利院之手让外国人收养,每名收取3000美元不等。——这种翻遍二十四史找不到的官府恶行,竟然发生在处处高歌盛世成就的当下,发生在我的故乡湖南邵阳。这些年来,见闻这块土地太多超越想象的丑恶而内心已近麻木的我,对于故乡这种突破人伦底线的恶行,依然感受到巨大的恐怖与愤怒。
大约七、八年前,天涯网站“关天茶舍”还红火的时候,刊载了王怡的一篇文章《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旋即引发了同题作文的高潮,包括我在内大约有几十人都撰文述说自己业已“沦陷”的家乡。也有人认为这是读书人的矫情,无强敌入侵,谈何“沦陷”呢?
可当我们回头看看自己的故土:公权力驱使的推土机将老百姓一幢幢房屋推倒,草民即使自焚也阻挡不住;草民怀着找青天老爷做主的梦去上访,就可以被“安鼎信”这样的公司抓捕交给当地政府带回去修理;昔日的明山秀水被污染年轻一代重金属中毒却投诉无门。。。而今,连自己生养的亲骨肉都被抢走卖给外国人。我们细数前朝往事,蒙元的达鲁花赤统治汉民,满清在中原大行“圈地”,日本人横行中国,其罪恶恐怕也不过如此吧?,这样的家乡,难道不算“沦陷”么?
而“沦陷”的,仅仅是我的家乡么?
地方政府假“国策”之名推行计划生育,几乎可说集中了公权力作恶的一切的手段,创造了公权力作恶所有的记录。以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的推行做切入点,最能准确地考察中国普通人真实的权利状态。
在记忆中,我读小学和初中时,老家的官府推行计划生育手段最为严酷,想必全国也是如此。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计划生育是真正悬在地方官员头上的一把剑,“一票否决权”也绝不含糊,既然成了衡量政绩最重要的指标,为了仕途,官府的负责人为推行这项政策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强制堕胎、牵牛扒房、株连亲属。。。等等屡见不鲜,不要说触犯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农民,其财产和尊严得不到保障,即使最基本的生命权,在执政者眼里,也是草芥一样,若挡其路亦可锄之。“要上吊,给你绳;要服毒,给你瓶。”这首歌谣流传甚广,乃计生干部“雷霆手段”的形象写照。我二婶的儿子、一位堂哥,在80年代中期是我们村有名的“超生游击队”,有三个女儿犹不甘心,仍想生儿子,带领妻女逃到贵州。家徒四壁,只有两间土砖屋,即使扒掉也无甚用处,于是计生干部将我的二婶和其他几个早已分家的儿子的猪、牛牵走。
计划生育推行早期,虽然残酷,但官民的冲突不如今天这么大,而作为“国策”其受到质疑亦不如今天广泛。究其原因,尽管当时农村老人认为生儿育女由自己说了算乃从古至今的“天条”,对和“天条”对着干的“国策”虽有怨言,但由于传统中国人的“权利”意识被打压,不如今天有所觉醒,特别是二十余年的“人民公社”体制,一个个人从属于公权力全面掌控的“公社”,犹如一个大家庭中孩子的人身权、财产权被家长全面掌控,农民对官府控制一切资源包括自己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视为常态。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计划生育比较“刚性”,而非完全异化为地方官府敛财的手段。也就是说,当时的地方政府和计生干部虽然手法残忍,但还有一种“体制性忠诚”,且不说用行政权力强行控制人口增长和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是否冲突,底下办事的人可真是为了完成“控制人口增长”的政治任务。当时的计生部门是卖力不讨好的部门,负责人基本上是由卫生局等重要机构的副职调过去解决正职待遇。计生干部要承担相当的道德压力,而没什么太多的实惠。
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状况变了。计划生育政策在推行中有了越来越大的“弹性”,计生政策异化为地方官府除卖地外另一条重要的敛财渠道,计生部门的负责人是个肥差。地方官府推行计划生育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控制人口”,而是“要钱”,有钱交罚款,几乎任你生育,没钱交罚款,则雷霆万钧地执行“国策”。这对普通人来说,伤害更大。因为前期计划生育对穷人富人都一样,干部违反政策被开除公职的也不少见,老百姓对这种“公平的残酷”还能承受。
当“国策”异化生一种敛财的渠道,成了一门生意,它的“合法性”可以说荡然无存了。而某种行政举措,一旦取得了“国策”“压倒一切”之类的尚方宝剑,则地方官府敢公然违背道德和法治的底线,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依然“政治上正确”。如此,一旦被异化成敛财之道,则有了难以被追究、被监督的保护伞。这也是一旦事涉“计划生育国策”和“稳定压倒一切”,媒体监督起来就特别艰难的原因。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和保护伞,食髓知味的地方官府和官员,一次次突破底线,干出让人瞠目结舌的罪恶是必然的,这是不受制约的公权力的必然逻辑。
邵阳隆回县计生部门抢走“超生儿”,当成“孤儿”卖给外国的收养者,就是遵循这种权力的逻辑。在地方官员的眼里,既然其辖区的一切资源他可以用来生财,那么卖地和卖人有什么区别?强拆和抢人又有什么区别?计生部门这种勾当,和古代土匪绑架大户人家的少爷要赎金本质上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升级版。因为古代土匪在道义上没有任何合法性,基本上是主流社会所抛弃的,无法进入正常社会。于是当人家不付赎金时,手中的小孩就成了负资产——因为山寨把其抚养大不合算,而卖给其他人家也很难,又没有稳定的交易渠道,不得已“撕票”。而隆回县的计生部门就不需要传统的“撕票”方式,被抢的小孩在他们手中成不了“负资产”,因为凭借公权力,可以将绑架来的孩子“洗白”,身份变更为“孤儿”,卖给有钱的洋人。——这样的买卖真是一本万利,比古代绑票的土匪要承担的风险小得多,何乐而不为呢?这种处理“肉票”的方式可以名之为“洗票”“兑票”“卖票”否? 当地方官府沦落为比人贩子还可恶的绑票者时,生长在那块土地的人,还能觉得故乡是自己的么?哪怕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与劳作,祖屋、祖坟可以随便被官府推平,连生出来的孩子,也会被官府拿走变卖成现钱。这样的故乡就是他乡,这样的国家是他的国。不论统治者来自异族还是产自本地,不能保护自己正当权利的人都是被奴役的。因此说,每一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毫不夸张,而多数人如我一样,是故土的“弃儿”。
第二篇:兰考弃儿
在过去20多年,河南兰考县的农村妇女袁厉害一直人如其名。从1989年开始,这个近乎文盲的女人凭着爱心和令人震撼的坚韧,陆续收养过上百名被遗弃的婴儿。当地人时常见到她带着一群孩子浩浩荡荡走在街头的景象。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夺命大火将袁厉害击垮了。
1月4日早晨,她那栋位于兰考县人民医院旁的两层小楼起火了。在烈焰浓烟中,她收养的7名孩子殒命,另有一名儿童被烧至重伤。遇难者中,年纪最大的20岁,最小的7个月。兰考县政府部门调查后称,火灾是小楼内的儿童玩火所致。
一周后,这栋墙壁焦黑的小楼已被彻底清空,水泥地板上只剩一张被污水浸泡过的作业纸,上面残留着一个被写错了的成语-“风雨无主”。这个字迹模糊的成语,暗合着这些孤儿们凄风苦雨般的悲惨身世。
弃儿之家
冬季清晨的河南兰考县,道路两边随处可见沾满尘土的冰雪,掉光叶子的树木下,穿戴臃肿的人们在浓雾中打着哆嗦行走。过去40多年里,这座县城一直以出了共产党优秀干部焦裕禄而声名远扬。
小楼位于兰考县人民医院左侧一条狭窄的小巷中间,巷子一头是灰尘扑面的大街,另一头是条已被冰封的肮脏小河。过去数年中,这里是一群被父母遗弃的儿童的家园。
走出小巷,穿过马路走上几分钟,就能见到兰考县裕禄大道旁的焦裕禄纪念园。每天,纪念园总是一遍遍地播放着焦裕禄的赞歌,这里也一直是当地政府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建于1966年的纪念园占地90余亩,尽管平日少有人来,但园内青松林立,灌木丛也被精心修剪成各种形状。位于其间的焦裕禄纪念馆里,数百张巨大的图片展示着这位共产党干部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其中一张影印着焦裕禄的手迹: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但一街之隔的那栋曾经挤满孤儿的小楼,多年来一直很少有人问津,直至火灾发生。
去年年底,袁厉害才刚收养了一名出生月余的男婴。由于收养孩子的数量如此之多,连她也记不清准确的数量。埋着头回想好一阵后,她肯定地说,“起码得有一百来个”。就在火灾发生前,她的小楼里就住着18个孩子。
1989年春季的一天,在人民医院外摆摊卖大饼的袁厉害收养了第一个男婴。这名男婴当时躺在医院的厕所旁,看上去已无生命迹象。路人来来往往,看上几眼而又叹息着走开。
当袁厉害路过时,这个孩子嘴唇动了几下。他还活着。“没人管他会死掉”,带着这个念头,袁厉害把孩子抱回了家里。她当时的家在医院大门外,是一排在马路边用铁皮搭建的简易棚屋,卖烧饼的小摊就是其中一间。
在大多数人每月只有二三十元收入的上世纪80年代,做小生意的袁厉害已经能挣到上百元钱,医院的医生、病人几乎都买她的大饼做早餐。此时,袁厉害和做兽医的丈夫已经有了两名子女,而袁厉害的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
半年后的一天,一位熟识的医生把袁厉害叫进医院,指着一名女婴对她说:“你是好心人,把她也抱走吧”。因为天生唇裂,这名女婴刚刚被父母遗弃在墙角,没人知道如何是好。那位医生想到了袁厉害。短暂劝说后,袁厉害又多了名养女。1990年上半年,袁厉害又从医院里捡回一个漂亮的被遗弃女婴。
随着收养的弃婴数量日益增多,袁厉害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好心人捡到弃婴后会直接抱来交给她,有的弃婴会在深夜被人放在棚屋门外,甚至在袁厉害卖大饼时,也会突然发现身边多了个婴儿。袁厉害那排杂乱昏暗的棚屋就像最后庇护所一样,接收着越来越多的被遗弃婴儿。
这些孩子生来就饱受折磨,他们有的身患脑瘫,或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发育畸形等令常人恐惧的疾病,被父母遗弃后,他们就成了袁厉害的孩子。过去20多年,这些孩子中有的则早已夭折,被掩埋在县城郊外农田荒地里,有的则顽强存活下来,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们居住的棚屋比垃圾堆好不了多少。袁厉害的二儿子,曾在此生活多年的杜鹏说:这些薄铁皮搭建的棚屋空气污浊、光线昏暗,所有人都挤在东倒西歪的床上睡觉,盖的是没有被罩的破旧棉絮。
身材壮实的杜鹏今年26岁,在县城里帮人打杂,他胡子拉碴的脸上总是流露着黯淡的表情。只要说起当年的艰辛生涯,这个年轻人平日不明显的口吃症状就会变得严重起来。
“想让孩子们活下去”
1995年跟丈夫分居时,袁厉害收养过的弃婴已经有十来个之多了。由于无法忍受如此多的孩子带来的生活和精神压力,在多次激烈争吵后,她的丈夫在这年独自回到河北老家,从此一去不返。
在袁厉害印象中,她只有两次拒绝过送上门来的孩子,“都是孩子亲生父母抱来的,我把他们骂走了”。除此之外,她对其他不知父母下落的弃婴来者不拒。
苦难时期,有的人不会在乎处境是否正变得更糟糕。袁厉害似乎就是这样的人,她将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购买奶粉、面粉、土豆这些食物上,把自己的亲戚、邻居、亲生子女甚至女婿都动员起来,组建起一支松散而有效的民间救护大军。这支队伍养护的弃婴数量甚至比管辖兰考县的开封市的福利院的还多。
这支队伍的统帅不过是个不识字的矮胖农妇,她心里只有一个朴素念头,“让孩子们活下去。”
许多年来,袁厉害的善举令她在兰考县备受尊敬。但为生计挣扎的平头百姓除了偶尔送点旧衣物和米面外,对袁厉害一家的潦倒困境也爱莫能助。
时至今日,位于豫东平原的兰考县仍挂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跟国内绝大多数县城一样,这里至今没有儿童福利机构。民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全国2800多个县里,只有64个县城有儿童福利机构。
兰考县城内坑坑洼洼的街道上尘土飞扬,冰封的河道里遍布垃圾,尽管已有充满现代风格的西餐厅、咖啡馆、婚纱影楼出现,当地第一家三星级酒店也正拔地而起,但数量更多的路边小摊旁则脏乱不堪,不时有神色仓皇的遗弃猫狗在一旁奔跑。这与兰考县政府网站上声称的“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显得格格不入。
病床上的袁厉害说,她和孩子们曾经“在路边睡了十多年”。因为火灾引发心脏病住进医院后,袁厉害的病情有所缓解,但与人交谈时,她不时陷入神思恍惚的状态中。许多往事她都已经记不清了。
大约五六年前,因为县人民医院扩建,袁厉害的那排路边窝棚被拆除。作为补偿,医院将一栋两层小楼给了她。在浓烟大火从门窗里窜出之前,这里一直是袁厉害和大部分孩子的栖身地之一。去年5月,有记者曾进入这里查看过。当时小楼里只有陈旧的电视机、风扇和木柜、沙发、桌子之类的简陋物件。
火灾发生前,这栋上下各三间房的小楼里住着袁厉害、她的母亲张素叶,以及收养的18个孩子。杜鹏和他的妻子也在此生活过,由于空间狭小,袁厉害一度夜里就睡在地铺上。直到两年前袁厉害用宅基地在医院附近换了一套房子后,杜鹏夫妻才得以搬出。火灾前,这对夫妻家里也寄宿了两名残障儿童。
每天早晨六点多,袁厉害就起床为孩子做早餐,通常就是馒头、面条。七点左右,她就送已经上学的孩子去学校。由于大多患有白化、聋哑之类的病,这些孩子需要有人陪护才能避开路上车辆。72岁的张素叶则要送有智障的孩子去残联学校。
送完孩子后,袁厉害便会去打理自己的小生意,她这几年在人民医院大门左右两边开了间小杂货店和一间米线店,两间店都是铁皮搭建的临时窝棚,平时请亲戚代理。由于人缘好,她还在当地承接一些撮合生意的业务,以中介身份收取一定的佣金。
除了小楼外,年纪大点的孩子过去曾被安排在另一地点住宿。此地位于县人民医院旁一处被居民弃置的三间破砖房。此地因为靠近一处花圃而被袁厉害称为“花园”。当地人说,那里的环境“像垃圾堆一样”,不少流浪猫狗夜晚都在此借宿。此外,还有部分孩子被袁厉害送给邻居、熟人家里收养。新的收养家庭有的会给袁厉害一点“奶粉钱”,有的则直接送几包奶粉以示感谢。
而袁厉害和她的孩子们就这样一直默默地生存着,她那肮脏破败的栖息地扮演着无需政府掏钱的福利机构的角色。不少当地人会给他们提供些许帮助:一位年迈的邻居经常去小楼帮忙照看孩子;一家名叫“回到过去”的理发店的老板说,袁厉害的孩子来理发她只收半价。
脆弱关系
而火灾发生前的二十多年里,除了为数不多的救助款外,当地政府与这个特殊群体只保持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脆弱关系。
在主管社会救济的兰考县民政局办公楼正面外墙上,镶嵌着一句“上为中央分忧 下为百姓解愁”的金色大字。但这个部门并没有解决弃婴们的生存之愁。在其提供的一份《2004至2006年9月底民政部门对袁厉害救助情况表》的文件显示,民政局在此期间曾给袁厉害拨款5900元、面粉1200斤、被子6条、衣服8件、旧衣服130件、方便面4件。除此之外,其没有其他正式数据可提供。
火灾后,包括兰考县民政局局长杨佩民在内的六名领导已被停职。暂时代理局长一职的卞和平谨慎地表示,今后兰考县会“一切服从政策,按照上级规定”开展社会福利工作。
卞和平以“不了解此前情况”为由,拒绝回答关于当地民政局前期工作的问题。但他强调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收养法规定收养人需要'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这个能力如何界定?谁来界定?没人知道。”他抱怨说,这些语义模糊的法规在基层缺乏操作性,“还不如不要写”。
但卞和平承认,民政局存在“跟踪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民政局就是为百姓服务的部门,今后我们会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他说。
在2006年之前,中国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生活保障政策。此前对生活困难的儿童,只有通过农村五保、城市及农村低保等制度得到点微薄救助。据袁厉害的女婿郭海洋介绍,2011年,当地民政部门先后为袁厉害收养的18名弃儿办理了低保,每人每月发放87元。郭海洋说,这笔钱“只够买一袋奶粉”。
2009 年,民政部先后下发《关于制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制定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确定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 600 元;建议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 1000 元。
但袁厉害收养的孩子们无法获得这一政策的惠泽。因为按照民政部1992年下发的《关于在办理收养登记中严格区分孤儿与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的通知》,孤儿是指“父母死亡或人民法院宣告其父母死亡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袁厉害收养的弃儿无人能提供出相关证据。
河南省民政厅在2011年曾下发过一份《关于做好孤儿身份核查及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可以被认定为孤儿。但该通知注明:这类婴儿认定需参照《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生父母被宣告失踪”这一规定办理。
这些弃婴来自路边、门外、垃圾堆旁,从来没人向他们宣告生父母失踪,他们也从不知道父母是谁。而要让袁厉害弄清这些连标题都繁复的法律条文,其难度不比收养一群孩子小。
用命换来的进步
这个固执的农妇曾在1993年坐车前往开封市,将三个孩子送进了市福利院。由于没有任何移交材料,福利院工作人员不予办理接收手续。“我把孩子往院里一放就跑了,背后还有人追着骂。”此后多年,袁厉害再未将孩子送到福利院。
“其实她只要打110电话,将捡到婴儿的事向警方报案,我们就能按规定跟进服务了”,1月13日深夜,冯杰指着一份文件这样说到。冯杰是原兰考县民政局社救股股长,曾与袁厉害打过多年交道,过去两人曾以姐弟相称。火灾后,他也被停了职。
“我已经尽力了,发生这场悲剧,我感觉很无奈”,这个曾是兰考县民政局里最年轻的股级干部一脸愁容。他不停地抽着烟,小心翼翼地用带来的一摞法规文件为自己辩解。
他指着的文件是2008年由民政、公安、司法、卫生、人口计生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民政部门应协调、协助本辖区内弃婴的报案、临时安置、移送社会福利机构等工作,“我们只是起协调、协助的作用,没有强制的权力”,冯杰一再强调,过去数年中他曾找过袁厉害不下十次,劝其将孩子交给福利院,“但她从来不听,到最后甚至不接电话”。
尽管生活艰难,但袁厉害总是舍不得把孩子交给福利院,尤其是那些跟她生活过多年的大孩子。“他们就像是我身上的肉,交出去就跟挖我的肉一样”,她说。即便只能为孩子提供恶劣的生存环境,但她依然执拗地要把孩子留在身边。
在实在无能为力之时,她才会将少数孩子送到开封福利院。她的事迹在2005年被媒体报道后,开封市福利院曾向其伸出援手。2008年后,袁厉害曾先后将十多名年幼弃儿送到福利院。
按照冯杰的解释,如果袁厉害不主动配合办理相关移交手续,民政局对她就毫无办法。他说,“我们不能强行把孩子拉走,这是违法的”。
但按照这个通知,除民政部门外,公安部门应“应积极查找弃婴和儿童的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司法部门“应指导公证机构依法办理收养公证和当事人之间抚养事实公证”;卫生部门“应配合民政、公安部门做好弃婴和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人口计生部门“应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收养登记工作,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家庭成员情况”。
在现实里,这些要求却似乎一直被束之高阁。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援引河南省民政厅称,该省每年有几千名弃婴,但通过正规途径经公安机关送到儿童福利机构的数量仅有1000多名,其他均不知下落。
对袁厉害收养大量弃婴这一人所共知的举动,兰考县政府部门似乎乐见其为。甚至还有民警、医生把弃婴交给袁厉害。这个农村妇女就像橡皮擦一样,能抹去任何跟弃婴有关的麻烦事务。而政府部门则一直懒惰地躲在既缺乏可操作性又缺乏监督的法律条文背后。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人员说,“政府要是有心去管的话,随便找个消防安全的理由,就能让袁厉害把孩子交出来”。但没有人去这样尝试过。
就这样,在路边的棚屋、肮脏的“花园”和拥挤的小楼里,袁厉害收养的弃婴们艰难成长,直到一把大火把他们凄凉的身世照亮。
火灾事发后,民政部公开承认中国儿童救助保护体系“还不尽完善”,表示将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出台儿童社会福利条例,健全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将在全国500多个县建立儿童福利机构。
兰考县2012年12月通过民政部审批的福利院修建项目原计划2015年建成,火灾发生后,这一时间被大幅缩短,改为今年6月建成,8月投入使用。
对此,一位在病房探视袁厉害的当地人愤愤地评价说,“这都是孩子用命换来的”。而病床上的袁厉害则不停地唠叨,说她今后想去福利院做义工,“我不要工资,只要能天天见到孩子就行”。
第三篇:我们都是好学生
侯凯
《我们都是好学生》电视栏目策划案
一、背景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才比拼时代,不仅在中国更在全球范围的各行各业。现代化充斥的花花世界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同时也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空前乐趣,而这文明的发展、社会进步却也愁坏了家长,非主流、拜金、拼爹、早恋、游戏、打架等等等等,也因此各种矛盾、心理问题频发,想让孩子成才却总感觉因“out”而无能为力,因此在所谓大人们嘴里经常说出这样的话:“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中国急需有这样一档能够引导中国学生正确发展,解决学生心理生活问题,在社会“危机”中培养优秀人才的栏目,《我们都是好学生》就会在学生界、家长界、老师界甚至全社会引起凡响。
电视栏目的确立,首先在于办出自己的特色、优势,并形成强大的收视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商进行广告投入。目前在全国而言,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甚为齐全,包括室内室外的,娱乐类、谈话类、新闻类等等重复率相当高,也因此导致许多栏目落入低谷,甚至引发被取缔的危机,《我们都是好孩子》与已有电视栏目不同,它综合各种栏目形式,话题直指当下,关注人们最关注的孩子问题,所以《我们都是好孩子》定能叫好叫座。
二、栏目名称
《中国好学生》
三、栏目宗旨
打造中国高素质人才,要从学生开始。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学生最棘手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要做就做完美学生。
四、栏目口号
成就未来 从“好学生”开始
五、栏目定位
这是一档社会性质的综合性栏目,它不仅仅属于访谈也不仅仅是调查,而是集合多元素的综合性质电视栏目。它致力于透析学生心理,关注追踪学生学习生活,解决学生不容易解决的同家长同老师以及个人问题。
具有相当的引导性以及人才培养性。
六、受众分析
家长:无论你是商人企业家还是官员或白领在家庭层面上都会是一个学生的父亲母亲,平时忙于工作或者因生活年代不同而与孩子产生些许代沟,很多都不能正确引导或者管理孩子,他们望子成龙,这样的电视栏目正好让他们挖掘与孩子之间的差距,更好与孩子沟通,定会受到中年父母青睐。老师:师者传道授业、培养栋梁,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难免跟学生产生诸多交集与摩擦,这样细致的栏目会让他们洞悉学生心理,有利教学管理,所以这样的栏目也将成为老师的最爱。
学生:谁说学生没有苦衷,他们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感觉身边人不理解,或许他们想做好学生却无能为力,《我们都是好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正确的做自己想做、喜欢做、愿意做、渴望做的事情,怎能不备受关注。
七、节目周期
每周一期
每周一期节目密度不大不小,一方面不会因相隔时间太长而不会被遗忘,另一方面会让每一期节目充分准备,让节目更精彩。
八、节目时间
每周周六晚8:30 每天的18:00——22:00是广播电视的黄金时段,大多数人们会比较清闲,不会再忙于工作,把本栏目放在这一时段内是在时间上为取得良好收视率打下先机,也为广告创收创造良好条件。
九、节目时长
每期55分钟
十、人员设置 场内:主持人、心理咨询师、每期邀请学生、老师以及家长、摄影摄像师等
场外:记者
工作人员:摄影摄像、灯光、音响、剪辑等等
十、栏目设置
每期节目按照板块进行
1、每期节目关注一种问题,对学生或者学生群体进行跟踪拍摄,细腻而深入的了解学生生活规律,挖掘其问题,以便于解决问题并以个体案例作为警戒,所以第一环节应该是播放外景采访以及跟踪拍摄内容,以这种形式引出矛盾点,在专家解答之前能够引发场内场外观众的思考,形成共鸣。
2、第一环节之后邀请当事人(学生)以及与问题有关人员(同学、父母、老师等)进入现场面对面,对问题进行全面交流,全面阐述。
3、视频播放:外景对场外观众学生家长的采访,采访内容是对于场上有关问题的看法,这是一种社会调查响应。
4、现场心理咨询师、专家对事件或者现有情况进行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处理事件或者健康生活学习。
5、场内观众(学生家长)现场提问,扩展其他所疑惑的问题让专家解答。
6、本栏目也必须与社会群众形成互动。开放热线短信接收观众沟通交流提议,选择一部分就现场问题的看法当场展示。
7、现场抽奖游戏互动,在来信或者来电人员中抽取幸运奖,作为一种游戏方式,使节目不至于那样紧张严肃。
十一、场景布置
半圆形舞台、观众坐席半边环绕、LED设置于舞台后、舞台设置专家席、嘉宾席等各在一方,其他略。
十二、推广推介
此栏目的包装及推介,不能局限于某种方式的推介,而应制定一个统一、多渠道的推介。
推介渠道之一:
通过自身电视栏目的推介,面向对象广泛包含学生、家长、老师等。通过电视栏目的征集故事素材向广大观众推介。
推介渠道之二:
通过电视、报纸及相关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宣传,主要塑造栏目良好的社会形象,争取支持。
十三、经费预算、广告开发
整套节目花销进行统计,包含制作费用、宣传费用等。广告资源开发:
(1)重要资源:冠名权、栏目播出过程中的屏幕右下角名字广告(2)前后中间插播广告1分钟(3)字幕滚动播出中的赞助单位广告
十四、后期反馈
在节目播出之后,派记者对收视率以及市民反映意见进行整理改进。
第四篇:我们都是好朋友
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目标:
1、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2、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好朋友的特征。
3、懂得怎样做个让大家喜欢的孩子。
活动准备:每人五张笑脸、幼儿照片和表格、绳子、花环。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一起玩游戏:和我抱抱师:刚才玩游戏时快乐吗?被“抱抱”的感觉好不好?喜欢和好朋友抱抱吗?为什么?观察分析:幼儿边唱歌边玩游戏,很喜欢和好朋友抱在一起,都很快乐、开心。音乐有5段,他们都找到了许多好朋友。
2、游戏:猜猜好朋友是谁?不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只要把好朋友的特点说出来,比如: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子、发型什么样,最喜欢做什么动作、最爱吃什么东西,要求把好朋友最明显的特征说出来让大家猜,看谁最快猜出你的好朋友是谁。观察分析:幼儿感兴趣,积极性高,争着要说,个别幼儿能抓住特点说,如:张娴说她的好朋友是短头发,在脸的两边有长长的两条小辫。小朋友一下就猜出是林楚伊;瑞铭说他的好朋友有一个常用的动作,他喜欢谁就会用手去摸他的脸,小朋友立即就猜出是吴泠。但也有一些幼儿抓不住好朋友的特点说。
3、评选“最受欢迎的小朋友”。(1)、请每位幼儿到自己桌子上拿五张笑脸,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喜欢谁,就把一张笑脸贴在他的照片下,最后数一数,谁的笑脸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小朋友。观察分析:笑脸是幼儿在玩区域活动时画和剪的,他们早就好奇这笑脸有什么用,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都很高兴。而且是贴在好朋友的照片下,孩子们都互相说着,我的好朋友是谁,我要把笑脸贴在谁的照片下。但同时也出现了个别幼儿为了让自己选上把笑脸都贴给自己,教师发现后即时制止了他的行为。(2)全体幼儿根据笑脸的多少,选出最受欢迎的小朋友。观察分析:这一环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有4名幼儿得票相同,同时当选。(3)、投票给这四名小朋友的幼儿举手说一说:为什么将笑脸送给这几个小朋友?观察分析:孩子们很积极地发言,告诉大家自己好朋友的优点,如:他有帮助我。他团结友爱,经常和我玩等。(4)请选出的最受欢迎的小朋友谈谈此刻的感想。观察分析:选出的小朋友在谈感受时语言较贫乏,只会说“我心里很高兴,谢谢大家。”
4、讨论:你要怎样做也能当上“最受欢迎的小朋友”?
5、自选游戏:两人三足、扔粘粘球、拉瓶子要求:找一个好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戏。活动反思:本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情况,游戏简单、有趣,环节较新颖。活动气氛活跃,幼儿都很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评选“最受欢迎的小朋友”时,较多幼儿能抓住突出的特点来说,但是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不够好。最受欢迎的小朋友谈感受时语言贫乏,不知要说什么。
第五篇:我们都是好朋友范文
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3.促进同学团结互助,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活动重点:
1.让学生身心与实践相结合。
2.让学生心与心的跟别人交往,相处。
课前准备:短剧,找朋友的磁带,收音机 活动过程:
(一)歌声导入
全班学生齐唱《找朋友》。
师:同学们,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生活,有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却没说过几句话,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同学们在今天这堂课后啊,就会跟你的小伙伴相处的更好了。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了。
(二)活动前的互动访问。
1.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自我介绍,其中内容包括:
(1)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
(2)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
(3)其他有关的情况。
2.访问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介绍被他访问的同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教师告诉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特征。
(三)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
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
(四)1.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2.一个组长发书,把一本脏书烂书发给同学,大家互不理解,争吵起来。
3.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分析讨论:
1.根据以上几种情况,学生选其中一个事例分组讨论。如果是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2.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教授:
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三个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1.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2.组长小心地把这本烂书留给自己,拿了下面的一本好书给这个同学,这同学看到了说:“那本书应该是轮到发给我的,还是给我吧。”两人在互相谦让。
3.同桌的同学想:如果是我忘记带东西了,同学肯定会帮助我的。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教师小结:
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同唱一支歌:
请一对好朋友出来领唱《朋友》,全班齐唱。
“互相赞美”活动:
1.同桌同学或对自已想说的同学说一句,“ 你写的字很漂亮”、“ 你学习真勤奋,我一直都赶不上” 等赞美话。教师总结: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适度赞美别人,是进行人际交往、搞好同学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交往中,要适时表现这种行为,不应取笑别人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谊”。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 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游戏结束课程:
请全班同学手拉手,大声说道:“你是我的好朋友”。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类兴趣活动,意识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兴趣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教学过程:
引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举行一次表演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表演自己最拿手的节目。
2、学生表演 师生交流:
(1)请表演完的同学谈一谈你的特长是怎么形成的?
(2)想不想继续发展?
(3)每一个同学表演完,我们全班要鼓掌,以示鼓励。
小结:刚才这么多小朋友表演了节目,大胆表现自己,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同时大家还发现自己身上的特长和兴趣和爱好。
生生交流:
师:我们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中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来谈谈他们在兴趣小组中学到了哪些本领?
学生交流经验。
学生表演节目。本班学生提问。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堂课,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兴趣活动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是不是?谈谈你的感受吧。
我们的队伍真整齐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组织学生在操场集合。
2、队列练习:原地踏步
教师:讲述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骨干指挥,用队列练习整理队伍,学生精神集中。
3、准备运动:《健康歌》
教师;引导学生边走边做运动,语言提示。
学生:由小队长带领走成4个圆形,动作轻快、气氛活跃,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4、活动结束
师总结:对这节课认真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体育活动真快乐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教学过程:
1、活动项目:
呼拉圈、跳橡皮筋、跳绳、踢毽子
2、活动开始:
教师:
(1)、讲述活动内容顺序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2)、在学生练习时,师生同乐、并引导学生邀请害羞、胆小的学生参与。
学生:
(1)、小队长组织学生练习和调动队伍。
(2)、学生自己创造动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课堂气氛活跃。
3、小组展示:
(1)、分小组,两人一组,选出你最拿手的一项活动参与展示活动。
(2)、请各生互相评价各组学生的展示
4、总结:
师对学生今天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
爱护共同的家园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环保知识,体现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1、师:情境解说,讲述发现学校有学生乱扔的垃圾,引导学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自觉的维护好学校的卫生,能主动的打扫卫生。
2、生:积极参与打扫卫生,并将收集的垃圾投放,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3、“垃圾分类”活动
(1)师;组织学生站位,讲述垃圾如何分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将课堂推向高潮。
(2)生:正确把垃圾分类投放,尽情投入。
4、活动总结
你在这节课的活动中快乐吗?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游戏真快乐
教学过程:
1.培养小朋友团结合作精神。
2.培养小朋友集体荣誉感。
3.通过锻炼,提高小朋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教学内容: 丢手绢
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
原地跑步 :让小朋友在原地先慢跑,然后再快跑
徒手操 :让小朋友全身关节特别是手脚关节放开,以便下面活动的开展。
2.教学活动
(一)丢手绢
1.根据人数分组。(每组5~10人为佳)
2.每组小朋友手拉手,向后退成一个圆圈后,松开手蹲下。
3.选一小朋友拿手绢绕圆圈小跑,隐蔽地把手绢丢在圈中小朋友的背后(圈中的小朋友可以唱唱丢手绢的歌),继续小跑一圈后回到原来的圈上,蹲下。
4.第二个小朋友拿来手绢后向其他小朋友敬个礼,继续第一个小朋友的过程,并依些类推。
5、活动结束
和小朋友们围坐一圈,请生谈谈感想。
好玩的纸球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报纸,积极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
2.能想办法把报纸变成纸球,并探索出固定纸球的方法。
3.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活动过程;
1.自由玩报纸,积极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
教师引导: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报纸,我们要和报纸一块儿做游戏。请你们每人拿一张报纸玩一玩,看看可以怎么玩,比一比谁玩报纸的方法多。
生自由玩报纸。(折叠、抛、投掷、跨跳、顶在头上玩等)
师与生共同交流报纸的玩法。(生把报纸放在地上,找张椅子坐下来)
2.探索报纸变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用报纸玩了很多游戏,有的把报纸折成小动物玩,有的把报纸向上抛着玩,你们想不想把报纸变成球来玩呢?用什么办法能把报纸变成球呢?想变成什么样的球?(能提供足够的报纸,接着,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我们带着自己的球来玩一玩吧。
生自由玩。教师巡回指导。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玩了这么长时间,看看你的纸球有什么变化。
生:散了,不圆了。
教师:玩了一会儿,纸球就有点散了,没有原来那样圆了,那怎样才能让你的纸球变得紧紧的、圆圆的,更好玩呢?我们用什么来固定纸球呢?(教师出示材料)我们来试一试谁固定得又快又好。
生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4.师生共同游戏:投篮。
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投篮的那个架子是不动的,很容易投。现在,我来当篮球架(老师把小背篓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谁有本领把球投进我这个小背篓中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