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排水之在线监测体系构建
1、监测一张网的思路建设思路
目前,大部分城市缺乏集成统一、稳定运行、全面覆盖的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管网现状不清,部分规划设计方案偏离实际运行情况,排水系统的动态监测调控水平较低,不能动态反馈排水设施现场运行状况,对城市内涝、污水溢流、夜间偷排等应急事故缺乏有效的在线预警与调控技术手段,城市排水系统管理的运行智能化程度不足,科学决策水平较低。
为提高规划设计的客观准确性,为排水管网日常管理提供依据,为重大工程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应加强和重视城市排水管网在线监测工作,基于“监测一张网”思路,建立排水管网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展基于动态数据的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实践,提高排水系统运行的智慧化水平,在排水管网管理工作中达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要求。
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代表性和可行性等原则,结合当地排水管网实际管理监测数据需求,优先考虑选择调蓄设施上下游节点、泵站上下游节点、易涝点、排放口、溢流口等关键节点,其次考虑覆盖典型下垫面出口、户线接入井、主干管检查井等节点,选择液位、流量、原位监测水质指标(pH值、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悬浮物、氧化还原电位等)等监测内容,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并长期有效运行,形成“源-网-站-厂-河-湖”分层级、系统化的监测管控体系,实现排水设施的长期持续监测与短时预警预报功能,动态监测排水设施的运行状况及风险,在管网运行数据异常时快速进行事故溯源、追踪和预警,提高管理部门对排水管网事故的预警和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收集排水设施长期运行数据,可用于识别排水防涝设施的运行规律,定量化评估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排水防涝等相关工程的实施效果,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动态管理能力。
2、软硬件一体化总结架构
为了提高排水管网监测预警系统的现场部署效果,采用软硬件一体化思路进行系统的整体架构,实现在线监测网络软硬件的紧密集成、系统主要包括四部分:监测主机、监测中继器、云端数据网关、多种访问终端,其技术架构图如图2-1所示。
图 排水管网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架构图
监测主机利用可靠的前端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为了保障数据的预警与分析效果,主机对监测点在每分钟整点进行全网同步监测,获得逐分钟连续监测数据。为了提高通讯效率并尽可能降低系统功耗,设计智能可变化的传输机制与监测中继器进行通讯:当监测液位低于预设的预警值时,通讯时间间隔为15min;当监测液位高于预警值时,通讯时间间隔为5min;当监测液位高于预设的报警值时,通讯时间间隔为1min。利用上述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有效的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继器。
监测中继器起到监测数据中转传输的作用,提高井下监测主机的通讯能力,并降低井下主机的功耗和现场维护成本。监测中继器接收主机的监测数据,并通过GPRS等公共通讯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云端数据网关。
云端数据网关部署在公共云平台之上,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持续运行能力、鲁棒性及灾备能力。借助云平台,可以实现数据永久存储、实时在线,保障系统的预警及时性。云端数据网关通过统一的通讯协议接收并解析原始监测数据,将其存入云端数据库;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展示图表和对比分析视图;当发现在线监测异常时,系统动态发布报警信息,通过微信或短信等方式推送到手机端提醒用户。为了提高系统的访问能力,需要支持大屏幕、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种访问终端。从而方便用户在各种场合都能便捷的查看数据可视化展示视图,并及时收到响应的预警报警信息,辅助排水管理。
3、排水管网监测预警应用模式分析
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模式,编制可落地的监测方案,才能实现排水管网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推广,发挥系统的价值。参考目前排水管网监测技术的应用与运行情况,结合典型的应用场景,至少可以将排水管网监测预警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区域排水在线监测与内涝预警系统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一个复杂关联的网络系统,涉及路政、园林、河道等多个部门。城市内涝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城市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化产生了大量不透水地面,排水压力增加;排水设施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城市受纳水体调蓄下泄能力不足;排水设施运行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积水过程缺少定量分析,成因评估主观性较强;缺乏统一的防汛指挥体系与有效的超标降雨应对预案;缺乏公众参与、动态联动的防灾减灾体系;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较少,抢险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
通过建立重点区域排水管网在线监测与内涝预警系统,可以监测排水系统的长期运行规律,定量化分析城市积水风险,并在雨天进行动态的预警和报警,为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为下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科学评估内涝风险及应对措施奠定数据基础,大幅提高北京应对排水内涝事件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2)城市排水内涝监测预警公众信息发布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公共领域的公众参与和动态互动将成为城市各个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在内涝事件发生后,公众参与及了解真实情况的愿望随着微博、微信平台的成熟在迅速提升,政府必须面对公众质疑的压力,但是目前缺乏有效及时的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现场状况,为人民群众在雨天出行提供精细化的局地预警预报与出行指导。对于城市内涝事件,公众参与不仅可以辅助进行有效、快速的内涝积水状况监管,而且可以在应急事件过程中及时的给公众发布或推送预警信息或应对措施。开发运行可靠的排水内涝监测设备和软件系统,在降雨发生时,可基于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建立城市内涝时间应对的公众参与及动态互动服务平台,为公众及时发布城市内涝总体情况,并对局部存在危险的区域进行预警预报。
(3)城市污水管网溢流点监测和报警平台
降雨入渗是城市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雨季发生过载甚至溢流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水管道溢流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有效监控和预警城市的污水溢流,对于保护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在污水管网容易发生溢流的检查井安装智能在线液位计,可以动态监测污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并在液位超出警戒线后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及时发现管网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辅助城市污水溢流控制和应急处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避免污水管网溢流的发生,改善城市污水排放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二篇:智慧环保网格化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目录
一、背景介绍...................................................................................................................................1
二、系统概述...................................................................................................................................1
三、功能特点...................................................................................................................................1 3.1WEB端.................................................................................................................................1 3.1.1监测点位GIS地图在线显示..................................................................................1 3.1.2站点数据实时状态查看..........................................................................................2 3.1.3站点环境远程视频实时监控..................................................................................3 3.1.4预警通知..................................................................................................................3 3.1.5数据报表生成..........................................................................................................4 3.1.6环境质量数据排名..................................................................................................4 3.1.7污染物来源分析......................................................................................................6 3.1.8环境数据动态云图展示..........................................................................................6 3.1.9环境质量预测..........................................................................................................6 3.1.10应急预案管理........................................................................................................6 3.1.11远程维护配置........................................................................................................7 3.2用户APP.............................................................................................................................7 3.2.1环境质量指数排名查看..........................................................................................7 3.2.2超标预警..................................................................................................................8 3.2.3预案提醒..................................................................................................................8 3.3维护APP.............................................................................................................................8 3.3.1使用背景..................................................................................................................8 3.3.2状态查询..................................................................................................................8 3.3.3断线故障预警..........................................................................................................8
四、平台架构与系统工作原理.......................................................................................................9 4.1环境数据采集.....................................................................................................................9 4.2环境数据存储.....................................................................................................................9 4.3环境数据分析处理...........................................................................................................10 4.4环境数据报表生成与排名...............................................................................................10 4.5环境监测指标预警...........................................................................................................10 4.6CMAQ空气质量模型建模分析........................................................................................10 4.7环境质量趋势预判...........................................................................................................10
五、系统硬件构成.........................................................................................................................10
六、案例性能测评.......................................................................................................................10 6.1设备接入数量测试...........................................................................................................11 6.2持续运行稳定测试...........................................................................................................11 6.3前置监听安全测评...........................................................................................................11
一、背景介绍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56号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该《方案》分为:
(1)总体要求;
(2)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3)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4)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5)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6)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共6部分20条)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系统概述
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根据国家环境部门发布的《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460-2009)、《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HJ622-2011)、《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2122005》、《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HJ_T352-2007)等国家标准协议,以环境监测点位数据传感体系为基础,针对不同环境企事业单位需求,运用最新的环保理论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环保网格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平台。
平台数据中心可提供所属地区各监测点位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实时监控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在线数据查询及报表统计、数据自动预警、环保信息综合分析、数据归集和排名反馈等,为环保的研究提供信息资源和手段,为环保业务管理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
三、功能特点
3.1WEB端
3.1.1监测点位GIS地图在线显示
带有GPS模块的监测仪器,可以直接向平台开放的接口发送定位信息,对接成功并审核完成后,即可在GIS地图上显示。当GPS无法定位、定位不准或站点坐标移动后,用户也可以在系统中上传监测仪器经纬度和站点相关信息。站点名称在初始配置或站点配动时可以进行更改。地图效果:矢量、卫星、三维。1
3.1.2站点数据实时状态查看
用户上传点位成功,按照环境部门标准格式发送数据协议后,系统即可自动解析数据格式生成数据面板,可以按照不同需求配置需要显示的监测因子,显示时间段分为实时状态值、最近一小时值、最近24小时值等。3.1.3站点环境远程视频实时监控
监测现场可以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通过窗口视图直观了解监测站点的周边情况和污染物实时排放数据,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当数据异常提醒之后,可以通过回传影像资料判断现场情况(需人工进行),当发生不可抗力因素时,同样可以根据影像资料来判定事故详情。
3.1.4预警通知
系统生成数据后,可按照用户需求设置预警模式(提醒方式:短信、邮件、微信)。
模式1:超标预警
大气、扬尘标准格式按照AQI指数对应色值显示,水质、烟气按照国家标准显示,非标准格式监测因子支持用户定制开发,地图指标根据指数对应颜色显示,点击站点显示数据时,首要污染物通过颜色条注释,当数据指标超过预警界限后,根据用户定制发送提醒。
AQI: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模式2:断线预警
监测点位由于设备故障、设备短线等原因导致数据连接中断后,系统自动给指定联系人发送断线提醒,每小时提醒一次,直至重新正常连接。
模式3:异常值预警
当监测数值在某一时间段内出现大幅度起落,或者在较长时间数值无变化,同样会触发预警,报知相关人员核对检修。3.1.5数据报表生成
用户数据收集达到系统最低要求数量后,后台即可启用数据归类功能,自动计算小时值、日、周、旬、月、年均值等,生成对应报表供用户下载查看。
数据生成支持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在线文档等多种形式,导出打印时支持选用JPG图片、PDF、EXCEL、WORD文档多种格式。
3.1.6环境质量数据排名
针对相关环境管理部门以及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系统设置独立排名系统,由于接入监测因子类型较多,所以排名目前采用AQCI(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 行,同时可以采用AQI或者根据不同用户特点定制排名体系。
日均值排名于每天早晨8:30以短信形式发送至各站点负责人,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AQI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计算,AQCI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发布稿)(HJ633-2013)》计算,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六项。发布频次为每小时一次。
AQI参考算法:
a)对照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以实测浓度值分别计算得出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
b)从各项污染物的IAQI中选择最大值确定为AQI,当AQI大于50时将IAQI最大的污染物确定为首要污染物;
c)对照AQI分级标准,确定空气质量级别、类别及表示颜色、健康影响与建议采取的措施。3.1.7污染物来源分析
收集点位数据后,平台对各项污染物统计值进行计算分析,初步建立点位污染源模型(当前采用方法为首要污染物比重饼状图解析),如果监测点位条件允 许,能够实现现场采样,则可以更加精确的进行污染物对比分析,通过各时间段污染物比重模型结合地区现状来分析具体污染源和现场实际情况,并提供针对性治理方案。
污染源分析全面覆盖污普、环统、排污申报、总量、监察等数据,采用统一标准规范和统一分析方法,准确反映污染源数据和各类数据间的关系。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全面反映污染源状况,包括污染源数量和分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变化趋势等,按行业、污染物、企业情况等因素,筛选出重点管理对象,为监察工作提供依据。
污染源可分成固定源、流动源、开放源等。固定源主要包括燃煤(油)的各类电厂锅炉、民用炉灶、建材和冶金工业炉窑等颗粒物排放源,流动源主要包括机动车、船、飞机及非道路机械等颗粒物排放源。源解析中的开放源通常包括土壤风沙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堆场扬尘和窗台尘等。特定地区的源解析工作有时需要考虑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和海盐离子等颗粒物排放源。
3.1.8环境数据动态云图展示
根据环境数据的变化制作地区热力图以及云图
(图案仅供参考)
3.1.9环境质量预测
大数据平台运行过程,在收集够一定量的收据后,建立监测数据三维模型,分析预测未来的环境质量趋势。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海泰创新基地B8-3-501联系方式:***12 3.1.10应急预案管理
基于GIS地图信息建立环境预案管理体系,根据不同用户开放不同编制权限,预案录入时候系统根据运行规则自动命名,并生成固定格式编码,便于快速 检索。
系统运行中,面对突发状况时,可根据数据模型提供预案,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相应参考。
3.1.11远程维护配置
环保监测点位需要大面积覆盖,同时需要满足便携性、移动性、实用性的需求,因此目前数据网络传输基本通过GPRS传输,接入公网进行。监测站点发生故障或数据连接异常时,可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确定是否需要前往维护,节约人工成本。
网即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它是把全球不同位置、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相互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体。我们通常所浏览的WWW站点、FTP站点以及沟通时所采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均属于服务在Internet(公网)的应用程序,因此也称它们为“网络应用程序”。
3.2用户APP
APP界面
3.2.1环境质量指数排名查看
移动端可以便捷辅助维护工作之外,还可以为环境管理人员提供服务。以普通用户身份登录APP内,系统会检测用户定位,首页显示最近点位信息,支持用户点位绑定。
管理者账号经过系统认证后,开放排名信息功能,提供近七天日均值或者近三月月均值排名。
3.2.2超标预警
用户绑定站点后可以设置站点指标值,如果超出指标,APP向用户推送通知。
3.2.3预案提醒
PC端生成预案后,同步至移动端管理,具有日程安排的预案,可以设置提醒功能。
3.3维护APP 3.3.1使用背景
在以往的案例中,系统刚开始投入使用时、数据传输还未趋于稳定,在这一时间段,需要大量的运维工作,许多工作场景并不适合携带PC设备,所以需要在移动端来辅助完成常规维护工作,维护人员直接在移动端可以查看点位状态信息。
3.3.2状态查询
维护人员登录APP,跳转至点位列表界面,包括点位名称、点位状态与更新时间,可以切换至地图模式,当前采用百度地图接口开发。点击刷新可以抓取最新点位数据信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最近15分钟内有数据上传,状态标注为红色,若无上传,状态标注为灰色。
点击点位会显示点位监测因子实时数据选项卡。
3.3.3断线故障预警
若点位15分钟未上传数据,系统则判断其为离线状态,通过推送功能将断线通知发送至维修人员APP内,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微信通知接口。
站点导航
接入百度地图导航功能,可以实时查询到达点位具体路线时间等。
四、平台架构与系统工作原理
4.1环境数据采集
监听服务器使用公网固定IP,监测仪器发送数据至此IP地址对应端口,系统自动采集并通过内置协议将字符串解析为需要的信息,实现数据包的校验、检查、解析和入库(数据存储),采用多线程异步通信技术与各监测点通信,可查看原始数据,实现数据同步转发。
当监测点位断线或者出现异常时,线程保留五分钟对接期,五分钟之内不上传数据系统关闭线程,降低占用率,直至重新连接再次打开。
4.2环境数据存储
数据库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整体规划,对环保业务涉及的众多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体系和数据库体系,形成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元数据库和标准数据库。
由于环境大数据的保密性,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关闭公网服务和外接端口,与监听服务器接入同一局域网,使用内网IP。监听服务器解析完成后,通过局域网将数据存储至此。数据库定期备份、定期杀毒、定期更新软件服务与相关插件,以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
4.3环境数据分析处理
中心服务器针对各项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环保行业规定进行统计分析运算处理,得出最符合标准的环境数值。统计功能支持根据原始值值计算小时值、日报、月报、年报等。分析功能包括,对大气、水质、烟气等不同行业进行规则整合判断、如烟尘,烟气的含量跟氧气关系,COD与浊度及溶解氧的关系等高级功能,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
经过算法运行生成数据模型,实现系统建模分析的关键功能。
4.4环境数据报表生成与排名
中心服务器生成各项报表后,根据空气质量指数从低到高进行排名,指数越低排名越靠前。支持总体排名、区域排名、单站点排名。服务器与EXCEL报表、WORD文档、JPG图片、PDF等接口进行对接,使前端页面可以顺利导出打印。
4.5环境监测指标预警
预警服务器中置入交互模块,每30分钟采集监测子站的运行状态、设备状 态、监测数据,对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传输、读取操作日志,连续两次出现异常,系统启用预警提醒。同时可以将监测因子标准接入检测程序中,如果超标或者出现恒值,则提示相关人员并将信息传输至前置服务器。所有预警信息在前端页面展示。
4.6CMAQ空气质量模型建模分析
CMAQ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研制的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系统(Models-3)。系统采用灵活的模块化思想,由气体模式、污染排放模式、空气质量模式组成。基于CMAQ的空气质量模拟过程可实现设置可视化和运行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通过适量定制化开发,可以作为区域臭氧、能见度、酸沉降等过程的整合应用平台。
4.7环境质量趋势预判
中心服务器处理数据,结合实际数据建立源解析模型,结合天气系统分析环境质量趋势。
五、系统硬件构成
1、环境指标监测仪器子站
2、GPS子站定位模块
3、数据采集设备
4、无线传输设备
5、数据监听前置服务器
6、数据库服务器
7、WEB应用服务器
六、案例性能测评
6.1设备接入数量测试
测试采用虚拟机模式运行,持续添加新的点位端口。
测试结果:监听程序服务最大可以同时接入36000个在线点位,支持60000端口同时接收,100000条协议数据并发,同时可以在10s内交与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完毕。
6.2持续运行稳定测试
测试使用真实场景,69个点位同时向服务器发送数据,程序独立运行并不做任何操作,可以维持一周高速运转。
出现连接失误后,程序改进为windows计划服务运行,定时清理缓存数据,备份操作日志,85个点位同时上传,无任何冗余卡顿现象。
测试结果:在监测子站点位可控范围内,程序服务可持续稳定运行。
6.3前置监听安全测评
测试方法为调取各大平台接口,端口在对接不同数据来源后定时关闭,期间只开放与用户监测站点对接,数据包较为稳定。
第三篇:在线监测管理制度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一、根据水质监测运营维护要求,编制并执行每周一次的周期维护工作,按照规定的内容派出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项目的巡视维护工作,确保系统设备稳定运行。
二、每天安排专人查看在线监测的运行情况信息,要求每天早晚各调一次数据和日志,当发现异常时必须立即进行记录并报告维护人员。
三、按照在线监测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制定监测仪器校准计划,规定每季度进行一次仪器校准测试,必要时增加仪器校准测试次数;当校准测试误差较大时,必须对检测仪器进行重新标定。
四、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配制仪器检测用分析试剂,所用分析试剂等级要求与期限符合规范标准,定期对运行试剂进行采购与补充。按要求定期进行试剂添加、易损件更换,并进行记录。
五、当出现监测仪器或监测房其他部分异常时,仔细观察异常情况,并在24小时内排除故障并做好异常情况处理记录。
六、当监测仪器或其它部分出现故障无法正常测试时,为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在维修的同时取得当时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手工分析,并将结果纪录。
七、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按照附录《突发事件处理办法》执行
1、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在线监测由指定的专业人员操作、使用,严禁非专业或非相关技术人员操作和使用。
二、对在线监测设备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在线监测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获取最多的有效数据和信息。
三、对在线监测系统获得的监测数据、统计报告、图表等与污水处理单位有关的重要资料,必须严格保密,未经许可,不准向其他第三方机构提供。
四、操作和使用各种在线监测设备及配置各种化学试剂,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并认真填写使用状况和操作记录。
五、配置试剂或清洗器皿的废液,以及在线监测仪器排放的废液,必须统一收集,不得随意排放。
六、各种仪器设备、器皿、工具、试剂、手册等应放在规定的场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免错拿错用,造成安全等事故。
七、定期检查在线监测子站房内配备的各种必要的安全设施(通风、恒温、恒湿、消防等设施),保证随时可以使用。
八、在在线监测房内使用电、气、水、火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九、不得在在线监测子站房内吸烟、喧哗、饮食等。
十、发生意外事故,根据事故种类,必要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水源、火源,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领导。
十一、妥善保管好消防器材及其他安全防范、处理、急救用品,不得随意挪用。操作人员须掌握相关安全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技术,防范于未然。
2、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对监测站点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定期更换易损易耗件
二、每周巡视监测站点1次,做好各种现场记录。
三、通过专用维护软件每天查看各监测站点的运行情况,做好记录。
四、定期更换监测站点所需各种试剂,所需仪器使用的蒸馏水、试剂、标准溶液等。
五、认真填写各项运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六、定期上报各监测站点的数据、图表、统计等。
七、定期对信息管理中心和整体通讯进行测试和调试,并做好记录。
八、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标样校准和实际水样对比校准,并做好记录。
九、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备品备件的登记和使用管理等工作。
十、发现故障应及时解决,超过24小时不能及时解决的向公司本部和业主方报告,同时做好手工留样,进行实验室分析等应急补救措施。
十一、做好监测站点的安全保卫上作,切实做好防盗、防火措施。
3、日常巡检制度
一、巡查前必须调阅所需站点的运行数据和日志信息,准备好各种试剂和材料。
二、检查监测站点供电系统、接地线路和通讯线路是否正常。
三、检查监测站点采水系统、配水系统,各种控制设备部件运行是否正常。
四、根据系统要求对系统流路、预处理装置、取样装置等进行清洗和维护。
五、根据仪器维护手册的要求和维护工作周期安排表对仪器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
六、仔细观察每台仪器的运行状态及每台仪器的部件运转情况、试剂的消耗情况,做到及时消除隐患,确保运行的稳定与正常。
七、根据维护工作周期安排表对仪器进行试剂更换、标样校正和实际水样对比校正等工作。
八、认真查看各分析仪器及设备的状态和数据信息,判断运行是否正常。
九、认真做好站点的日常巡查工作记录,特殊情况下应加强巡视监测子站的频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
十、发现故障时应及时排除,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应做好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应急补救措施。
十一、在经常出现强风暴雨的时节,应检查避雷设施是否正常,监测站房是否有积水漏雨的现象
4、运营报告和报表制度
运营站对在线监测运行情况执行报告制度,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
包括:◆对水质异常或设备事故情况及时上报。
◆对仪器故障的发生及排除实行一事一报。
◆对日常运行情况逐项记录,一月一报。◆对在线监测总体运行情况实行一年一报。
1、原始记录
要求认真填写【日常巡检记录】、【故障处理记录】、【设备更换记录】、【仪器校正和校准记录】、【检修记录】、【突发事件处理记录】。
2、月报制度
月统计报表:对当月日常巡检记录、维修记录、配件更换记录等进行整理,对当月数据、维护、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报告。每个月的5日前提交上月的月报,交公司备份,并抄送业主方。
3、年报制度 对的维护记录、维修记录、配件更换记录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报告,对整体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对下年的工作提出建泌,提交下整体的工作安排。交公司备份,并抄送业主方。
5、水质在线监测运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水质在线监测运行突发事件指两类事件:一类是指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而发生的事件,如:火灾、水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类;另一类是指被监测水体发生重大污染事件。两类事件均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针对此类事件,特制定本办法。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处理
1.1当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切断电源、请求援助等),尽量减少损失并及时记录。同时,应时刻保持与公司运营中心和业主方的联系,及时汇报事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1.2事件发生后必须提交事件过程报告,与业主方共同协商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措施。
l.3对整个事件进行全程记录。
1.4所有记录、报告等资料必须存档保存。2 突发重大污染事件的处理
2.1当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到被监测水体出现重大超标,可能引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时,应自得到监测结果起两小时内对监测结果进行判定(人工取样手工分析、仪器紧急监测),当判定结果属实时,立即通知业主方、运营中心及环境保护部门等,并对通知进行记录。
2.2加快自动监测频次,随时关注事件的进展情况。2.3根据相关方(业主方、运营中心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现场监测的实际水样。
2.4自动监测与人工分析24小时连续同时进行,同时为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水存留标记,以各补查。
2.5每天出具24小时自动在线监测和人工分析结果报告,送交各相关方(包括业主方、公司运营中心)。
2.6当突发事件过去之后,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情况和持续时间,对事件进行分析,提交事件的分析报告。
2.7对事件发生过程的所有记录、分析报告等进行汇总备案保存。3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3.1及时原则——必须在第一时间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并随时进行事件的通报。3.2真实原则——必须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不允许对事件进行夸大或缩小。3.3准备原则——必须在日常运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减少事件发生时的忙乱和出错。
第四篇:在线监测管理制度
在线监测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达到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自动监控系统需经政府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合格后保证正常运行,其数据作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三条 公司在线监测设施包括废水在线监测设施、废气在线监测设施、数据采集传输设施和流量测量设施及相关平台、管路、伴热等设施。
第四条 在线监测设施所属单位为在线监测设施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在线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巡检、记录、卫生、药剂更换等具体工作,根据公司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在线监测设施使用管理工作;
安全环保管理部为公司在线监测设施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公司在线监测设施进行总体监督管理,对责任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提出运行维护管理要求,就设备使用、问题处理及时同生厂商、第三方运行商等沟通,协调问题处理工作,并对责任单位在线设施使用、维护、管理情况提出考核意见。
公司其他单位、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担负相应责任。
第五条 在线监测设备的日常管理
1、设备巡回检查
(1)在线监测主体责任单位要根据在线分析仪设备特点,制定在线分析仪设备日常运行检查和数据记录、故障记录等。
(2)各主体责任单位每天应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巡回检查,项目包括:在线监测室内室外的设备、仪器运转情况,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数据显示是否超标,是否正常;现场设备是否有明显的损坏;系统测量的管路是否有漏水、破损,是否堵塞;室内屋顶是否漏雨,门窗是否锁紧等。
(3)安全环保管理部主管人员负责每周不定期对各在线分析仪设备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包括:设备周围及设备内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数据上传情况;样品采样处理及数据是否超标情况;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所需药剂和标准气体,及时更换;和第三方运营商沟通,做好在线监测设备的定期校核工作及记录如零点、量程的检查和校正;详细做好在线监测设备日常运行检查和记录台帐,包括日常定期维护、保养、消耗品更换、易损件更换、停电等检查及详细记录;在线监测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及时检修并上报公司调度室和公司环保部备案等情况。
(4)公司安全环保管理部每月应对在线监测运行、管理情况、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在线监测设备故障处理
巡检人员发现在线监测设备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
安全环保管理部和调度室,需由厂家或运营商处理的由安全环保管理部同设备厂家或运营商进行沟通处理故障问题,并将处理意见和结果上报安全环保管理部备案。
3、安全管理
(1)各单位在线监测主管人员要按照公司、车间制定的设备巡回检查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如生产厂商、第三方运营商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对设备检查、维护、保养时,需要本单位主管人员陪同。每次要做好工作记录,离开在线监测设备的同时,要锁好门窗。(2)在线监测设备房屋的钥匙要由各单位专人负责保管,不得转交他人。
(3)除公司维保单位,巡检人员外,外单位人员进入在线监测设备现场,操作设备,需要由主管单位或安全环保管理部管理人员陪同,必须经安全环保管理部同意,方能操作设备。
第六条 在线监测设施应具备监测、显示、记录、存储、查询、打印、上传等功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第七条 在线监测设施主体责任单位,应保证在线监测室内清洁和设备卫生,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符合设备要求。
第八条 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安装应符合环境保护规范要求的排污口位置,在线监测室内条件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第九条 公司相关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在线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验,并做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校验工作。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有随意闲置、拆除、破坏以及擅自改动自动监控系统参数和数据等行为。自动监控设备需要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报经安全环保管理部批准同意。
第十一条 因检修、维护等原因需暂停运行在线监测设施的,应提前一天填写《排污/环保设施停运申报表》上报公司安全环保管理部,经同意后方可停运。设施发生故障需立即组织抢修的,主管单位应尽快向安全环保管理部办理环保设施停机报告手续。
第十二条 自动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责任单位或相关单位应当采用人工监测方法取样监测,并由安全环保管理部或其指定部门及时向环境监察机构报告。
第十三条 公司相关单位应根据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管理规定的要求,定期按照相关报送审核材料。
第十四条 因管理不善造成在线监测设施损坏或随意拆除、破坏的,减当月体系建设考核分数5~10分;未按要求进行检查、未及时发现设施异常情况而造成较大影响的,减当月体系建设考核分数1~5分。
第十五条 在线监测设施停机未按要求进行执行报告制度的,罚相关责任单位200元/次
第十六条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记录缺失、异常情况未及时报告、设备管理脏乱等情况,考核责任单位50~200元。
第五篇:构建科学监测体系,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科学监测体系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自2005年起,南京团市委就联合市社科院,开始进行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体系”(以下简称“监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成果。
一、构建监测体系的必要性
1、监测体系将为协调整合各类未成年人工作力量提供“指挥棒”。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一个能够谋划全局、集聚和调动各方力量的中枢系统。构建监测体系正是为协调整合这些力量提供“指挥棒”,让大家都能及时掌握重要的信息,各方力量发挥所长,相互配合,各尽其能,使南京全市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能以最经济的投入,取得更为丰硕的工作成效。
2、监测体系将使未成年人工作更符合规律,更接近社会需求。从经济视角出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未成年人工作也是一个“市场”,我们提供的教化和服务,与未成年人成长需求是一对供需矛盾,只有让二者有效对接,良性互动,未成年人工作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焕发勃勃生机。监测体系将是有效对接供需两方面的桥梁。通过监测和干预,动态推进供需平衡,促使全市的未成年人工作在落实 1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方面,更好地把握规律,赢得先机。
3、监测体系将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晴雨表”。从宏观视角考虑,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几乎无孔不入,争夺未成年人教育主动权的文化竞赛从未停止。构建监测体系正是为了及时反映南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形成环境的变动趋势,把意识形态的实际科学量化,定期向党委、政府和公众发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天气报告”,这将为南京未成年人工作决策的形成和适时调整提供依据。
二、我们近年来的初步实践
从2005年启动监测体系构建以来,我们着重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1、选择监测点和监测对象,初步构成样本群体和监测网络布局。监测点是未成年人聚集的主要场所,是监测体系的基础支撑点。我们分期分批在全市的中学、小学及社区中设立了56个监测点。这些监测点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城市,涉及普通学校、重点学校、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各类学校和聚居群体,涵盖了7-18岁年龄段不同类型的未成年人群,初步构成了样本群体和监测网络。通过对他们的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认知水平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
2、健全监测机构、队伍和制度,形成监测机制。监测机构和监测队伍是监测体系的主体,我们建立了“三级机构,两支队伍”:一是成立了由市文明办牵头,团市委、市社科 2 院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协调小组。小组是监测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指导协调全局工作的开展。二是成立了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调查中心。“中心”是监测体系的核心中枢和执行机构,负责“统领全市监测工作,管理指导基层站点,调度系统内资源,开展主题监测调研,对外集中发布信息”。三是依托团队组织,建立了基层监测点(站)。负责落实“中心”布置的各项监测任务,做好监测对象相关信息的收集、上报等具体工作。四是建立了两支工作队伍。首先,在监测中心组建了由南京知名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各项调查活动产生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向领导协调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各监测点建立了由团队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调研员队伍。有了机构和队伍,我们还探索建立了调查质量监控、调查成果评估和发布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中心调查、专家认证、协调领导小组确认、信息统一发布等完整的运作机制,保证了监测体系的有序运转。
3、研究制定监测内容,建立指标体系。制定监测内容是监测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我们在专家指导下,学习了国内和国际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内容的构想。在实际监测时,我们一般是循着“由表及里,由实至虚,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即由行为测评推断其态度,然后再推断其思想道德素质。由此我们还设计了态度和行为两大方面,包含了 3 对待国家和社会、对待集体和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然生态环境、价值观、学习、人际交往、自我控制等八大类共计47项分解内容的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实施监测的内容框架。
4、采用新的监测方法和监测技术,提高监测信效度。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是监测准确性的保障。在工作中,我们除了大量采取问卷量表法等一般性调查方法以外,还使用了投射技术法、认知测验法等社会调查方法,并依托团市委的网站开设调查网页,通过网站发布调查结果。这些调查方法和技术的使用,提高了监测的信效度、权威性和普及性。
5、适时发布和转化监测成果,注重实际运用。成果转化,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形成进行有效干预,是建立监测体系的终极目的。我们在监测成果的转化方面探索了三个基本途径。第一、进行社会预警。即对监测到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公开发布,以赢得社会重视并共同促进矫正。我们已就南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荣辱观、暑期生活、心理健康等主题进行了全市范围的系统监测调查,监测结果一经披露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起到了在未成年人工作中的社会预警作用。第二、提供工作决策。我们把调查结果及时向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协助党委和政府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并在实践中切实履行共青团组织参与政府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职能。我们承担的《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建设》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查》都列入南京市科 4 技局软科学课题项目,其研究成果均被收录到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第三、指导开展工作。即依据监测成果,量身定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比如,我们根据城市暑期生活状况的专题调查结果,设计开展了“百场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帮助万余名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度过有意义有趣味的暑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监测体系建设走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大体成型,主要特点是:监测对象明确,监测网络展开,监测指标体系构成,监测队伍建立,监测方法较新,社会互动平台形成,监测效果开始受到党政和社会重视。我们的工作已为方方面面广泛认可,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和媒体关注我们的工作,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对监测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被中央文明办评为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
三、我们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在全国,南京是第一个提出并实施监测体系建设的城市,没有现成经验可学。几年来,我们立足实际,重在创新,在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也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
1、把尊重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作为监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贯穿始终的灵魂。未成年人是成长的主体,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离不开未成年人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监测体系从最初的谋划到建设实施,都是围绕推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及提升其成长的“幸福感”而展开的。我们坚持 5 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了解未成年人的知情意行、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他们的群体特点,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未成年人在自身思想道德形成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参与度不断扩大。
2、努力将意识形态的实际科学量化,并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思想道德建设通常是文字定性的判断多,数字量化的描述少。构建监测体系所做的基础工作,就是努力把意识形态的实际情况加以量化、具体化,尽可能地用数字说话,衡量对比,反映南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并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实施监测,收集数据,形成分析报告,是未成年人工作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根据数据,结合科学理论提出建议,并指导工作,是经过提升后,理论再次回到实践的过程。与以往相比,这次监测体系的构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3、打造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工作平台,推动政府、专家、未成年人的互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离不开成人世界的关心和教育,离不开由学校、社会和家庭构成的成长环境。为此,中央8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我们以此为方向,设计这个监测体系,使之通过调查、对比、反馈,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将受教育者的认知需求和教育者的教化进行有效对 6 接,让代表协调权威的政府、代表科学理论的专家、代表道德形成实践者的未成年人,有一个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平台,为打造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工作项目和载体提供了有益尝试。这将有利于在南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充分参与”的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