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控申检察工作如何应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浅谈控申检察部门如何应对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摘 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控申检察部门的息诉罢访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及角色定位、办案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窗口,面对新刑诉法带来的挑战,应重点从加强学习培训、改进和创新工作、加大办理申诉案件力度、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几个方面做好应对措施。
关键词:控申检察部门 新刑诉法 应对措施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是本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特征。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行使诉讼监督职能的重要业务部门之一,在新形势下履行好自身职能面临着哪些挑战,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控申检察工作的新规定
(一)明确规定了律师权利被侵害的救济渠道。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 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此次刑诉法的修改,对阻碍律师执业的行为设置了一个法律救济途径,这一程序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职能,为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建立了对侦查阶段各种违法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
(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
(三)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
(四)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
(五)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2 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此前这类投诉多由公安机关和法院处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外部的监督机构,投诉难、执行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一修改将会有力的解决这一难题,充分保障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
(三)将程序违法纳入再审程序,细化、补充了案件重新审判的条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新法第242条细化、补充了原条文的规定,这些修改规定既与新法第53条规定的“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量刑证明标准的条件相协调,又与第54—58条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配套,既有利于司法实践理解和把握,也有力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和程序公正的实现。
(四)赋予了控申部门对再审案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建议权。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46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 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复查后,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委会决定抗诉后,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由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派员出庭支持抗诉。这个规定明确将抗诉权从公诉部门完全剥离出来,强化了内部制约和审判监督职能,据此,控申部门认为在再审程序中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可以依法提出建议报检察长批准,从而保障再审程序的顺利进行。
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控申工作提出的要求
1、信访量进一步加大,对控申部门的释法说理、息诉罢访能力提出新要求。新刑诉法第47条、第115条规定的很多原属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自行处理的事项,归入检察机关受理、办理,这将会导致控告、申诉或信访量大幅上升;新刑诉法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权、审判权以及执行权的监督制约,对证据收集、强制措施、侦查活动、审判、执行等新增了许多检察监督的条款,这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到检察机关控告、申诉和举报提供了法律支撑,也会诱发大量控告或申诉到检察机关表达,刺激信访量的大幅攀升;此外,新刑诉法更加注重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鉴于当前侦查手段和技术的限制以及部分侦查人员观4 念问题,过份依靠口供的侦查模式没有得到扭转,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贯彻以后,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借此逃脱法律的制裁,尤其是特别重大、复杂、敏感的刑事案件,群众影响度较高,一旦检察部门作出不利于被害方的决定,极有可能引发被害方及其社会公众的愤慨情绪,将矛头指向检察机关,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增加了控申部门应对和处置难度。
2、新程序、新机制的创制,对控申部门的执法办案能力提出新要求。新刑诉法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权、审判权和执行权的监督,尤其强调在强制措施、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执行程序等容易侵犯诉讼权利的关键点加强监督。这些事项对控申部门来说是新增的课题,此前很少接触,这就要求控申检察干警不仅要精通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相关业务,还要熟悉诉讼法律、证据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而重新审判条件的细化和抗诉权的转移要求控申部门应当配备具有公诉经历、出庭经验的办案人员,且新刑诉法赋予了控申部门可以在再审程序中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这些都对控申检察干警的案件实体审查能力、出庭抗诉能力和量刑建议能力等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诉讼监督职能的加强,对控申部门的角色定位和办案理念提出新要求。我国检察权具有复合性,兼有职务犯罪的侦查权、批准和决定逮捕权、公诉权、诉讼监督权,所以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有时是侦查者,有时是控方,同时又对整个刑 事程序进行诉讼监督,这种权力配置模式要求履行检察机关不同职能的各个部门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妥善处理好检察机关承担的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的关系。本次刑诉法的修改强化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内容、监督手段、监督程序都做了许多新的规定。比如,在引入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同时,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机构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又如,新刑诉法第55条授权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非法取证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强化了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面对新刑诉法在加强诉讼监督职能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控申部门作为重要的诉讼监督部门,将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更新办案理念,从而适应这一新的挑战也非常值得深思。
三、做好新形势下控申检察工作的应对措施
新刑诉法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对着力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窗口,面对新刑诉法带来的挑战,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应对:
1、强化新刑诉法及其相关配套规定的学习培训,提高控申干警的法律政策素养。要求干警学习掌握修改后的刑诉法,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探究修改法条的立法原意和学理解释,在认真领会修改法条意图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新法条的基本原6 理,在不断提高控申检察人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转变执法理念。认真履行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的告知、听取意见等义务,认真审查侦查活动中是否存在超期羁押、违法扣押、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等程序违法问题;不断强化证据意识,提高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能力;全面审查有罪与无罪,罪重与罪轻证据,正确和熟练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准确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以及法定情节;要提高运用法律政策的水平,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控申工作。一要及时受理控告、举报、申诉,按照首办责任制的规定及时分流,为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对重要的控告、举报、申诉,加大交办、转办和督办工作力度,确保件件有结果,件件有答复;二要更加注重人权保护,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来信、来访、电话及网络反映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刑讯逼供、体罚虐待被监管人以及侵犯未成年人、妇女、精神病人等合法权益的案件,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全程监督案件的处理情况;三要加大调研工作力度,研究新问题,应利用其掌握的人民群众大量的控告、举报、申诉信息的优势,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控告、举报、申诉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管理方面的漏洞,找出深层次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四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高水平的群众工作能力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充 分借鉴刑事和解的方法,运用检调对接及听证等机制,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促成控告、申诉人达成和解,彻底息诉罢访,维护社会稳定。
3、加大办理申诉案件力度,强化办案效果。严格根据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按照“受理一件,办理一件,息诉一件”的要求,及时受理,依法复查,按时办结,确保办案效果。要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和“两见面”制度,采取调解等多种措施做好案件的执行落实和善后息诉工作,把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贯穿于案件办理全过程,做好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和帮扶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兼顾法、理、情,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注重风险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和内部监督制约,把刑事申诉案件复查与评价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挂钩,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刑事申诉案件的发生。
4、落实修改后的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增强执法公信力。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积极实践公开听证以及其他公开审查方式,以公开促公正,增强执法公信力。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公开审查工作。一是要筛选合适案件,积极开展公开审查。力争推出一批法律效果好、社会效果好、当事人息诉的案件;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积极运用公开听证、公开示证、公开论证8 和公开答复等多种方式,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办案效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三是要规范案件管理,严格报送制度。对公开审查案件要逐件登记、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四是要加强调研、宣传,树立检察机关公正执法良好形象。
第二篇:谈基层检察工作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改进制度 创新机制 全面执行新刑事诉讼法
--谈基层检察工作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批捕条件、羁押审查、诉讼程序、审问方式、辩护制度等诸多方面都提出新规定,也对基层检察院行使公诉、批捕、法律监督、反贪污贿赂、反侵权渎职等职能做出了新要求。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法律产生了连锁反应,对
基层检察的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制度与机制建设都提出了新挑战。基层检察工作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呢?我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基层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意识。
针对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可以从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培训:首先,重点培训新法律条文。组织法律专家、业务骨干等开展新法条文学习活动,全面把握新新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与规定,特别突出修改部分的内容,指导干警全面掌握法律条款。可开展新法专题考试活动,可开展新法知识竞赛活动,可开展新法适用理论研讨活动,引导干警加强自学,积累新法规知识,把握尺度,学会依新法办事。其次,重点培训新法精神。以培训方式指导干警把握新法规的立法背景、立法精神和立法意图,明确新法对于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的重要意义,增强基层检察队伍的执行意识。可开展“我与新法关系”的大讨论、大辩论活动,重点明确新法给基层检察员、各科室、各岗位带来的新任务、新责任,引导检察队伍转变旧思维,树立新观念,自觉执行新法律。三可开展模拟演练活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体现了“保障人权”的精神,客观上给检察工作增加了难度。可充分预见执行新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突发情况、高难度审讯情况、媒体炒作等,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应对各种情况的模拟训练活动,提升攻坚能力。四可强化职业操守与职业形象培训。新法对文明执法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无疑增加了检察工作的透明度,这就需要强化对干警职业操守与职业形象教育,以便展示检察队伍依法办案、公正执法、专业能力强的整体形象。
二主动对接新法规,改进检察业务管理制度。
按照新法规依法行使检察机关各项工作职责,必须突出建章立制,规范业务管理。一要全面梳理检察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程序性制度。对照新法精神和具体内容,全面梳理检察业务流程,该简化的简化,该增加工作的程序的增加工作程序,确保执法程序合法、规范。比如,过去的审查逮捕工作程序相对简单,主要采取“构罪即捕”、“一押到底”的作法;新法要求“确有必要逮捕方可逮捕”、“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可结合这一转变,建立健全有关“必要逮捕”的条件性规定和捕后羁押的审查规定,明确什么条件进入审查,审查的程序是什么等,适当增加执法程序与工作环节,落实新法的规定。二要全面梳理业务制度,补充改进业务管理制度。有些不符合新法的制度,该废除的要废除,需补充的要补充,该新建的要新建。要特别注意完善业务部门管理制度,视情增加部门的新职责;比如审查起诉工作要从单纯的指控犯罪向同时承担指控犯罪的举证责任和收集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转变,相关职责要增加;要特别注意完善岗位职责制,将落实新法各条款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防止出现走老路、违规执法现象。比如,针对新刑事诉讼法延长了传唤、拘传时间和职务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时间的相关规定,可建立相关岗位职责和部门管理制度,落实好相关执法环节在时间上的规定。当然,亦可针对“案情特别重大、复杂,拘留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的时间才可以从14日延长至17日”这一规定,明确什么情况属于“案情特别重大、复杂”,建立相关执法标准。三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创新业务制度。新法的实施必然会使检察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包括检察队伍、法律监督对象及罪犯嫌疑人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在实践中中要及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细化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适应新法律环境,完善基层检察工作机制。
为了适应新法律环境,还需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新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把各部门、各岗位落实新法的情况作为重点考核事项,除联合其他执法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外,还可以针对新法的执行开展专项考核,高度关注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二是完善组织机构机制。新法给一些部门一些岗位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基层检察机关原有的组织机构不一定适应新的工作形势,可适当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人员岗位,给相关部门充实人员,人员配置上向业务一线适当倾斜。三要完善物质保障和科技保障机制。新法的实施给侦破、取证、调查、审问等环节增大难度,加大了某些部门的的执法成本,因此亦应强化物质保障机制建设,在资金、设备、办案交通工具等方面予以保障;结合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从传统的人力密集向信息密集、技术密集转变,以及审问办案过程对现场录像的要求,坚持科技强检,适当引进运行效率高、投资成本的信息技术新设备,加强技术保障。
总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基层检察工作带来的深远的影响和新挑战,关键要需要基层检察班子转变思想,提升观念,以制度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业务及队伍管理水平,积极适应新法律营造的新环境,促进检察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控申检察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控申检察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控申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要进一步认识加强控申举报工作是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控申举报工作是司法机关十分重要的执法工作。通过受理群众申诉,及时发现检察机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控告申诉工作是检察机关执法的最后一道关口。在侦查、批捕、起诉等诸多环节中和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中出现的冤错案件,最终都需要在控申部门执法工作中得以纠正。从这一点看,控申部门在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控申举报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群众为什么上访告状,公民为什么申诉控告,主要原因是群众的某种利益受到了损害。当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控申举报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公平处理,通过控申举报部门的执法办案工作,纠错防漏,打击犯罪,保护无辜,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说做好控申检察工作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三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控申举报工作,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从多年的反腐败查办案件的实践工作看,侦结的很多案件来自群众举报。群众举报为反腐败查办案件拓宽了案源,为反腐败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因此,可以说控申举报检察部门是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直接关系到反腐败的成败。四要进一步认识到抓好上访老户息诉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振兴的需要。从当前群众上访情况看,有的地方越级访的人数不断增多,上访活动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的言辞激烈,有的行为过激,有的无理纠缠,有的串联上访,有的冲击国家机关,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不利于安定团结,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上访老户息诉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站在“三个代表”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上访老户息诉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稳定意识,责任意识。多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源头上做好息诉工作,将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大办案力度,切实发挥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
要突出办案工作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对于控申管辖的案件,应做到件件受理,案案复查,按照办案时限正常办理。但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案件,应该有所侧重。如检察长接待的案件;领导交办的案件;申诉人长期上访得不到解决的老户案件;重要刑事赔偿案件等。检察长接待日的接待案件,一样要办好。目前,人们对检察长接待日寄予很大希望,如果不及时依法妥善处理,检察长接待日就要失去作用,人们对检察机关就会缺乏信任。因此,应该重视这类案件的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对交办案件和老户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应采取一定措施,抓紧办理,力争彻底息诉。控告申诉部门受理、办理案件重点是检察机关已做出决定的案件,这类案件,凡属受理范围的,都应受理,并应依法迅速办结。
要依照法律规定和高检院的有关规定加强初查工作。按照高检院的规定,初查是控申举报部门的一项办案任务。控申举报部门应积极地开展初查工作。初查必须按照初查范围进行,不应扩大初查范围,应注意初查方法,加大初查力度,对于检察长批准的初查线索,应认真进行分析,选准初查方向,制定详细得初查方案,提高初查成案率,保证初查效果。
关于案件管辖问题。一是服刑人员刑事申诉案件。这类案件,高检院已经明确划归控申部门管辖,应切实担负起来,研究这类案件复查的方法和程序,需要抗诉的,应与法院搞好衔接;另一类是不服不立案案件的复查工作。办理不服不立案案件应按照高检院的分工,一律转侦查监督部门办理,这是高检院的一项新规定,应加强与侦监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相应的办法,使这类申诉案件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三、继续以首办为载体,尽职尽责,抓好上访案件息诉工作
社会稳定是我们国家的大局,经济的振兴需要以稳定的大局为前提。所以,控申部门应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和为大局服务的意识,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自觉性。从目前情况看,全国群众上访形式还十分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层出不穷,许多矛盾和问题,从群众上访和举报反映出来,集体上访,告急举报,老户信访,明显较过去增多。这些上访案件蕴藏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应高度重视群众上访案件的查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稳定。应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为宗旨,继续以首办为载体,努力做好上访案件的接待处理工作。不断增强宗旨观念,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信访工作质量、文明接待的重要标准。应继续深入落实首办责任制。首办责任制首先是各级检察院的首办责任制。省、市院等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交到哪个院,哪个院就是首办单位。很多上访案件和举报线索,原则上要“归口”办理。归口后就要确定首办责任人。只有落实了责任人,案件才能进入办案程序,控申部门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督办工作。
四、以提高干警“两个”素质为目标,加强控申举报队伍建设
能否提高控申工作质量,充分履行控申职能,关键在于控申检察干警两个素质的提高。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是做好控申举报工作的前提。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公正廉洁、业务精干、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控申队伍,是我们时刻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控申队伍建设。一要抓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通过学习,努力提高控申干警的政治素质,不断增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二要巩固教育活动成果。要在检察队伍建设中,树立“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良好风尚,以此推动检察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加强廉政纪律建设,做到警钟长鸣,干警才能自我警醒。只有提高政治素质,才能使干警增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四要充实控申队伍。要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调整到控申部门中来,要保持控申队伍的相对稳定。五要加强控申干警“三职”教育,通过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使广大控申干警树立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良好风范。力争把控申检察工作做的更好,为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编辑/李舶)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控申检察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控申检察工作
吉利检察院控申科 郝庆明
如何做好控申检察工作一直是检察机关面临的课题之一,只有在正确认识控申检察工作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大办案力度,切实发挥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继续以首办为载体,尽职尽责,做好上访案件息诉工作,以提高干警素质为目标,加强控申举报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控申检察工作,推动控申工作的深入发展。
控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涉检信访案件;二是举报线索统一管理;三是申诉;四是赔偿。就目前而言涉检信访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涉检信访工作,首先要弄清楚涉检信访的内涵,涉检信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具体包括: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案件;反映检察机关在处理群众举报线索中久拖未决,未答复的案件;反映检察机关违法违规或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的案件。
一、提高对控申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控申部门是检察机关的窗口,要做好控申检察工作。一要进一步认识加强控申举报工作是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控申举报工作是司法机关十分重要的执法工作。通过受 1 理群众申诉,及时发现检察机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控告申诉工作是检察机关执法的最后一道关口。在侦查、批捕、起诉等诸多环节中和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中出现的冤错案件,最终都需要在控申部门执法工作中得以纠正。从这一点看,控申部门在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控申举报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群众为什么上访告状,公民为什么申诉控告,主要原因是群众的某种利益受到了损害,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当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控申举报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公平处理,通过控申举报部门的执法办案工作,纠错防漏,打击犯罪,保护无辜,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说做好控申检察工作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三要进一步认识到抓好上访老户息诉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振兴的需要。目前,我区涉检上访老户不多,上访老户上访活动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的言辞激烈,有的行为过激,有的无理纠缠,有的串联上访,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不利于安定团结,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因此,上访老户息诉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站在“三个代表”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上访老户息诉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群众观 念,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稳定意识,责任意识。多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源头上做好息诉工作,将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大办案力度,切实发挥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方式就是办理案件,因此,办案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任务。控申部门是检察机关内设的一个综合性的业务部门,担负着重要的执法职责。控申办案工作既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充分发挥控申部门的职能作用的主要渠道。控申部门应以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线,突出重点,狠抓办案。以办案促执法,以执法促公平。通过办案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办案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办案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发生。因此,应当把办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子,切实加强,认真抓好。
抓办案工作要把案件质量放在首位。从多年的实践工作看,申诉赔偿案件比较复杂,工作难度很大。多数案件经过几次复查,许多证据已时过境迁,事实难查,证据难取。有的案件在处理上涉及很多部门,处理难度大;有的案件虽然已做出纠正处理的决定,但善后工作很难落实。控申案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办案中要有一种“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精神,不管怎么复杂,不管涉及到谁,不管涉及到多少涉案款项金额,都要依法公正处理。依法公正就要落实在证据上,有些案件分析推理原办案没有错 误,但落实到证据上,难以认定,这类案件也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该纠正就要纠正。要树立较强的监督意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要多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工作开展。要研究新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办案工作如何增加透明度上下功夫。建议运用听证会、公开程序等方式,让上访人和申诉人周围的群众了解我们处理案件是公正的、合理的,以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只有这样,办案工作才能提高质量,办案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要突出办案工作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对于控申管辖的案件,应做到件件受理,案案复查,按照办案时限正常办理。但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案件,应该有所侧重。如检察长接待的案件;领导交办的案件;申诉人长期上访得不到解决的老户案件;重要刑事赔偿案件等。检察长接待日的接待案件,一样要办好。目前,人们对检察长接待日寄予很大希望,如果不及时依法妥善处理,检察长接待日就要失去作用,人们对检察机关就会缺乏信任。因此,应该重视这类案件的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对交办案件和老户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应采取一定措施,抓紧办理,力争彻底息诉。控告申诉部门受理、办理案件重点是检察机关已做出决定的案件,这类案件,凡属受理范围的,都应受理,并应依法迅速办结。
要依照法律规定和高检院的有关规定加强初查工作。按照高检院的规定,初查是控申举报部门的一项办案任务。控申举报 部门应积极地开展初查工作。初查必须按照初查范围进行,不应扩大初查范围,应注意初查方法,加大初查力度,对于检察长批准的初查线索,应认真进行分析,选准初查方向,制定详细的初查方案,提高初查成案率,保证初查效果。
三、继续以首办为载体,尽职尽责,抓好涉检上访案件息诉工作
社会稳定是我们国家的大局,经济的振兴需要以稳定的大局为前提。所以,控申部门应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和为大局服务的意识,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自觉性。从目前情况看,群众上访形式还十分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层出不穷,许多矛盾和问题,从群众上访和举报反映出来,集体上访,告急举报,老户信访,明显较过去增多。这些上访案件蕴藏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应高度重视群众上访案件的查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稳定。应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为宗旨,继续以首办为载体,努力做好上访案件的接待处理工作。不断增强宗旨观念,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信访工作质量、文明接待的重要标准。应继续深入落实首办责任制。首办责任制,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本院管辖的控告、申诉,按照内部业务分工,明确责任,及时办理,将控告、申诉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的责任制度。首次办理控告、申诉的人民检察院、业务部门和承办人,分别是首办责任单位、首办责任部门和首办责任人。检察机关的首办责任制就是为了把涉及检察机关的信访案件解决在初发环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信访基层院少、上级院多的“倒金字塔”态势,减少百姓的诉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首办责任制是人民检察院办理控告、申诉案件的一项责任制度。它的基本精神是:谁主管,谁负责;注重效率;奖惩分明。各级人民检察院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落实责任,避免互相推诿,案件在哪个环节,责任就在哪个环节。控告、申诉案件按照人民检察院级别管辖和内部职能分工的有关规定,先确定承办承办部门,再落实到承办人,责任明确,改变“责任大家扛,问题难解决”的情况。《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还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要将首办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纳入本院目标管理考核评比的内容,作为评先选优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不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引起重复、越级信访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的职责是: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负责将案件移送本院有关部门,并按照首办责任时限进行催办和督办,首办责任部门应认真办理、按时回复。控告申诉部门负责答复信访人。
一、如何理解上访问题
上访问题古来有之,从包公断案秦香莲状告陈世美到秋菊打官司,可以说上访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他是人民群众面对所遇到的不公、在得不到及时处理和答复时、所产生的一种维权活动方 式。
二、接待员要掌握上访案件和接待员特点
控申接待工作是检察院的窗口,在处理涉法案件、落实“三个百分之百”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对来访人的控告、举报、申诉,百分之百接待、百分之百受理、百分之百答复,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作为一名控申接待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掌握呢?
1、我们要学会掌握上访案件的性质特征。
一是按上访案件的难易程度划分掌握。有些上访人本来就是带着气来上访的,也有些上访案本来就是疑难访和缠访,谁接待就冲谁来,但无论有多难,对待每个上访人我们都要做到来有应、去有答,要详细听取上访人的意见、要求,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一是对能够解决的,我们要积极予以解决;二是暂时解决不了的,做好思想工作,说明情况,耐心疏导,求得理解,给予慢慢解决;三是对属于无理缠诉上访的,给予讲明政策,耐心细致的教育,做好稳定工作。特别是有一些无理缠访的案件,比如在法院打官司,无论法院怎么判、你判的再公正、上访人都不满意,我们接待人员又不能跟他们一样,只有解释、说服、教育。谁让我们是接待员呢,这样的案件才真正能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性格,体现我们的工作能力。
二是按案件的管辖划分掌握。根据刑诉法规定我们要分清管辖,该由哪个部门管就分流到哪个部门,并明确告知上访人。
三是按案件的长短掌握。由于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因此办案质量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陈年积案较少,来访者所反映事件中,面对陈年积案,我们要分清确有怨情、还是无理缠访,对确有怨情的,要尽力给予联系沟通,以求得尽快解决。
四是从领导重视程度划分掌握。忽视信访上访多,基层重视信访上访少。这就要求控申部门要重视信访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越级上访的就及少;而相反,如果我们控申部门不注重解决上访问题,或对上访人不闻不问,越级访、重复访的也就会明显增多。重视的程度不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
2、控申接待员应具备的素质。
接待员要学会承受不少上访人的气,要挺住不少无端的责骂,要有为检察事业无怨无悔的决心,要表现出一种平和的心态。信访接待员要有以下特点:铜牙铁嘴智慧脑,橡皮肚子爱民心。铜牙铁嘴能说、能讲明道理、能服人;智慧脑董法、知识丰富、反映灵敏;橡皮肚子能装、能容、能忍;爱民心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排忧解难、甘当人民公仆之心、要群众利益无小事。
总的来说,控申接待员在接待、处理所有来访案件中要做到:热情、诚恳、依法、为实、有理、有据,对重大、疑难案件及时进行请示、沟通,对非检察机关管辖案件要重点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分流工作,一件不能推委、搪塞,更不能因一件处理不当而 造成其他不良后果,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00-1=0,我们的接待工作中有一件出了问题所有工作都白做。
要通过我们努力的工作,才能换来多数上访户的理解、才能换来一些老上访户的息诉,才能使接访工作园满完成任务。
三、接待员要做到“四有”、“四心”
1、四有:一是有一张笑脸。要微笑接待,给上访人以到家的感觉;二是有一句问候。向来访者问寒问暖,充分体现检察机关的温暖,让上访人感觉到检察院是为人民办事实的地方;三是有一个座位。我们要主动安排来访人就座,为接谈做好准备;四是有一杯热水。接谈中要时刻注意上访人的情绪变化,象对待亲人一样,主动送上一杯热水。
2、四心:一是接待来访有热心。要用满腔的热忱、积极热情的接待上访人,绝对不能漠然处之,否则将适得其反;二是答复问题有耐心。对来访人提出的问题要答复的具体、明确,要耐心的解答;三是解决问题和困难要有诚心。为上访人解决困难时要主动、细致、周到,决不能马虎大意,要充满责任感;四是办理案件要有公心。作为一名控申接待员,在处理信访案件时要时刻注意自己是一名人民的检察官,要出以公心、要公平、公正、公道,要不徇私情。
四、接待员要讲究礼貌用语
语言是人类最直接、最快捷的交流工具,在进行思想勾通、传递感情、人际交往、接人待物等方面,人们最想听到的是动听 的语言,因此运用语言就必须讲究艺术和技巧。一名高水准的接待员就要学会运用高水准的语言,特别是讲究语言的文明礼貌。这在接访工作中致关中重,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和探索,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和技巧,去体现自我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
如果在交谈中不注意语言的礼仪规范,或用词不当,很容易造成接谈失败,甚至造成上访人的情绪不稳和接访之间关系紧张。因此,我们一是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接谈环境,态度要诚恳,办事要守信,寒暄和热情不能过分;接谈中要让上访人把话讲完,不要随意插话、不抢话头,更不能冷落上访人。二是避免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所问非所答;不揭短、不刨根问底。三是接谈的语调音量、语气速度要适中;不能边谈边笑,或以讽刺挖苦的语言,要使用标准语言。四是谈话中要说实话,说文明话,说知心话;不说空话、假话、粗话、闲话。
五、仪表仪态
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在情绪的外在表露,面部表情所表达和传递的喜、怒、哀、乐、忧、思,能够直接影响到接谈的实际效果。
1、仪态的运用。
一是笑脸相迎、诚恳相待,不献媚讨好、不卑不亢;二是要情绪饱满,不大惊小叫、手舞足蹈;三是要避免脸色难看,心理厌恶时不要表现在脸上,不要伤别人的面子;四是遇到烦恼、气愤之事,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能悲伤动怒;五是冷若冰霜的表情 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用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热情来进行沟通接谈;六是要善于运用微笑,微笑能使人关系融洽,气氛和谐,能缓解矛盾。接待人员要站有站像、坐有坐像、走有走像,着装整齐,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文明大方。
六、接待员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接访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接待人员的素质高低,因此在当前涉法涉检上访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提高接待员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加强接待员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而工作和实践中学的东西是书本中所没有的。
1、遇事要勇于承担责任。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纠缠个人私利,不计较个人恩怨;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这不是书本上所能学得到的,也不是闭门造车能造出来的,是一名检察官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的体现。
2、要做过细的工作。接待工作接触面广、政策性强、需要的知识深厚,工作中涉及刑法、刑诉法、民法、交通法、劳动法、城市拆迁法等最多,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能样样法律精通,而有些上访人为了上访,把与自己案情相关联的法律吃得透透的,你怎么办?你就应该避实就虚,尽量避开实体法,从案件的管辖,从公检法的受案范围,从上访人的心理,以及上访人要告什么等方面入手,尽量帮助为上访人找到告的目标和管辖的部门,具体 的实体法问题,留给具体的办案部门去处理。工作中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二要善于观察上访人的心理,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三要给上访人讲诉讼经济效益原则,为什么打官司告状,打这场官司划不划算。
3、要掌握制胜的法宝。那就是一要取得上访人的信任;二要真心为上访人办实事,解决问题;三要用真心换实意。
七、如何做好控申接待工作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信访工作。
1、提高认识,认真接谈,快速反映。凡来上访人员,大多都有冤情,没有冤谁也不愿意上访。而有一些案件,属于疑难复杂积存案件,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再处理不好就极易造成越级访。因此,我们接访人员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从稳定角度出发,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者。“接谈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情的心理,主张换位思考,无论是否归我们管辖,都要让他们把事情说完,把火发完。”
对不属于检查机关管辖的,我们尽可能给他们举例讲明上访告状要找准目标,要把握证据,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程序、管辖的部门、维权方式”,使其文明上访。这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接待员应具备的素质。工作中对无理上访、缠访的多作息诉工作,决不能象个别接访人那样糊弄上访人或为躲清闲把疑难访、缠访推给其他部门的做法。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定程序处理上访案件。对于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我们该转办的转办,应进入检察院程序的要依法进行处理。决不能拒上访人于千里之外,使之上访无门。
要做好涉检上访接访工作,我们必须虚心向先进院及其他兄弟院的同志学习、请教,经常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共同研究如何准确回答来访人所反映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法律政策水平、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也必将为今后更好的作好接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干警在工作中做到“三心” 是做好控申工作的关键
1、记录、解释要细心。记录就是要把来访人陈述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及理由简明扼要地记录在《来访登记表》上,记录时要特别细心,力求详细、清楚、准确、有选择、有重点,关键的地方要尽量详细,不重要的地方可以尽量略记。记录完后,要给信访人按有关规定作出答复,细心给他们讲解、分析他们反映的问题,让信访人心中明明白白,使他们担心而来,却放心而归。
2、听取来访人意见时要耐心。很多来访者来访时,由于事先没有充分地准备,或者准备了到了检察院有些紧张,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我们耐心地听他们说,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催促他们快说。有些来访人性格暴躁,情绪激动,心里气愤,加上他们对法律政策不是很了解,态度会很不好,对于这些人我们更是要耐 13 心一点,和蔼一些,多一些理解,多换位思考,不厌其烦,你的接待态度对群众是重要的,群众也是讲感情的。
3、对待上访人感情上要有爱心。做我们的信访工作就是要做人的工作,人与人之间有感情就容易沟通,沟通了才会产生信任。在我们的有些信访案件中,其中很多存问题并不大,有的信访人是为了争一个道理,讨个说法而来,有些问题是依法按政策处理的,但是有些群众是一时想不通,不理解而来的,这个时候我们设身处地为信访者着想,带着我们的感情去做信访工作,群众很容易接受,息诉停访就达到了。总之做好新时期控申工作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把工作把控申检察工作做的更好,为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检察院公诉工作如何应对修改后《刑事诉讼法》
检察院公诉工作如何应对修改后《刑事诉讼法》
时间:2013-03-05作者:孙国清
新闻来源:正义网
刑诉法本次修改,在庭审方式改革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增设了庭前预备会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扩大了律师取证、会见、阅卷等权利,并对简易程序进行了重大修改,进一步凸显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宣告了控辩式庭审方式的全面确立。机遇与挑战并存,刑诉法的修改既给检察院的出庭公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所的发展机遇。
一、刑诉法修改给检察公诉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带来更多控辩双方的直接对抗
1、本次刑诉法修改扩大了原指定辩护的范围。一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案件,二是当事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2、明确当犯罪嫌疑人具有法律规定适用法律援助的各项情形时,有权得到法律援助。将“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经申请符合条件的,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改为“„„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3、将法律援助的时间从原来的审判阶段提前到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并明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一样,均有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法律援助对象提供辩护的义务和责任。以上措施扩大了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和适用范围,这将改变之前存在的公诉人在法庭上“唱独角戏”的局面,检察机关的公诉人将同辩护人进行更为直接更为猛烈的对抗。
(二)强化律师的权利使得控辩地位更均等化
本次刑诉法修改使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得到保障,使律师得以全面介入公诉活动,其对抗国家公诉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改变了一直以来控方在国家机器支撑下的有力地位,新规定准许律师在侦查阶段即可具有辩护人身份,给辩方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如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期间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此外,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渠道也更加畅通了。如规定 “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外,在侦查期间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不需经侦查机关批准。”“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还有规定 “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均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使得律师阅卷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如此众多的修改,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已经适应的传统模式势必要修改,这也是这次新刑诉人权保障光辉的一大体现。
(三)简易程序的立法完善,提升诉讼效率,实现程序分流
检察机关应以简易程序变革为契机,推动公诉工作科学发展。在落实新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规定过程中,首先应当关注、应当警惕的,不是简易程序适用的进度,而是适用该程序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新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的规定将给公诉工作带来较大影响,需要检察机关积极应对,有效解决。”简易程序的修改对公诉部门的办案观念产生较大影响。首先,要求公诉人树立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都必须出席法庭的观念和全程庭审监督的观念。其次,对公诉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对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的实体判断;对量刑建议能力的要求;对程序驾驭能力以及抗诉能力的要求。最后,简易程序出庭可能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对公诉工作的人力、物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刑诉法修改给检察公诉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非法排除证据制度更加完善
新刑诉法第48条将“电子数据”、“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列入“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扩展了法定证据的外延,使证明案件事实的手段更加多元。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便于我们更科学准确地运用证据。第52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既完善了证据种类,有效保全证据,又加强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第130条规定“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可以提取指纹信息,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这是对勘验、检查证据的规范细化。第53条对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明确,在公诉工作中更具有操作性。本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增强了执法的合法性、文明性,有利于规范取证程序,巩固证据,保障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从制度上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
(二)给予辩方更加真实的平等地位有利于司法的进步
新刑诉法辩护制度,解决了辩护律师“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问题,加强了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便于公诉机关审查案件时兼听则明,避免产生冤假错案,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执法者进步的空间,是人权保障在新刑诉中最直接最显著地体现,使得我国的公诉向更加科学、更加国家化的轨道发展。
(三)与法院的互动有利于增长检察官经验
在新的简易程序中出庭支持公诉,检察机关选择哪种模式应当考虑与法院模式的相互协调。如果法院审理简易程序是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检察机关也需与之对应。即使办案工作强调亲历性,但新刑诉法规定的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是建立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在被告人真实而自愿认罪的基础上的,如果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官经验丰富,出庭人和审查起诉人员分离一般不会导致检察官庭审现场的尴尬,可以有效应对各种问题。因此,在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的初期,可以进行不同模式的探索,以寻求较好的出庭模式。
三、公诉工作应对刑诉法修改采取的相应对策
公诉人要应对新刑诉法的挑战,必须转变诉讼理念,以新刑诉法的修改为契机,认真学习,强化证据意识,规范意识、审查意识、监督意识,工作中要做到:
(一)严查细审,把好案件质量关。
公诉案件审查就是对侦查阶段收集的所有证据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审查判断,从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等方面审查“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灵魂, 是诉讼活动的基石。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有效,关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最终处理结果。
1、查微析疑,严把案件事实关。就是审查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否充分有理。首先审查认定案件事实的单个证据。即对案卷中涉及到的新刑诉法第48条规定的八种证据进行审查。如对犯罪嫌疑人辩解的审查,公诉人应具有识别口供变化的能力。要从主客观相一致、时间、空间相一致、口供中的隐秘细节和相对不变性等方面发现、鉴别口供变化的真伪,肯定或排除辩解。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要特别注意模棱两可、有歧义的语句、相互排斥的证言。证据如存在瑕疵,达不到证明内容的证明力,就证明不了案件事实,就会事实不清,得不出唯一的排他性的结论。关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同步录像录相问题的审查:录像前必须明确告知被录像人,其供述将被录音录像并以证据形式予以保存,而犯罪嫌疑人表示无异议等等。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具有易变性、反复性、脆弱性的特点。审查案件时都应当要求侦查机关或部门提供全程录音或者录像。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有可能翻供的案件,也应当要求侦查机关或部门提供全程录音或者录像,在杜绝刑讯逼供造成错案的同时,确保重大案件诉讼的正常进行。
在对单个证据进行审查的基础上再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性审查,找出矛盾、排除矛盾。比如要查明犯罪嫌疑人口供、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与书证及物证等实物证据之间是否有矛盾
和抵触;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够互相印证、互相支持、互相说明;审查证据之间、证据与事情之间、证据与情理之间是否存在不能解释的矛盾;审查证据对各个事实及各种情节的证明是否存在疏漏;审查证据对各个事实的认定结论是否唯一,是否排除了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或者其他合理怀疑等。通过审查,排除矛盾,使众多的证据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封闭的证据链条,得出唯一的案件结论。
2、纠错防漏,严把案件证据关。新刑诉法实施后,公诉人在审查证据客观性、关联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证据的合法性审查。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应主要从收集证据的主体、程序及证据的表现形式三方面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新刑诉法规定了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八种证据表现形式,任何一个证据只有符合了几种表现形式之一才有可能成为定案证据,即使其已经具有了真实性、相关性等其他证据特点。侦查人员违法取证,如果在审查起诉环节把关不严,没有及时排除非法证据,将会增加检察机关采用虚假证据得出错误结论的几率。对非法言辞证据,应绝对排除,非法实物证据,即物证、书证的取得方法违反法律规定,致使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必须要求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对该实物证据予以排除。
3、拾遗补缺,严把“确实、充分”关。“确实”是对单个证据而言的,是对证据质的要求,“充分”是就全案而言的,是对证据量的要求。如审查一对一的行、受贿案件,关于送钱、收钱一节,只有行、受贿双方的供述,任何一方翻供,都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审查时,我们通过对口供细节的审查,要求补充间接证据,如行、受贿人事后作的记录本,送钱的特定环境和场合留下的特定物证:装钱的有特色的报纸、信封及上面的记号,案发前后串供再生出的间接证据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反驳犯罪人口供变化的有力补强证据。
在审查起诉环节,听取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对律师收集的相关证据材料认真地参考,借此补充和完善侦查取证工作,引导侦查机关及时调整和转换侦查重点,更全面地收集相关犯罪证据。对重大或有分歧的案件,公诉人员应提前介入,公诉引导侦查,确保关键证据及时调取。
(二)充分准备,把好出庭公诉关。
1、庭审前,充分准备。出庭前,公诉人要在吃透案卷证据材料的基础上,熟记定案的法律依据、理论依据、事实依据、逻辑依据,准备出庭提纲。准备充分了,公诉人在庭审中就能游刃有余地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穿梭,充分调取理论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的证据资源支持公诉。
公诉人要抓住庭前会议时机,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发现律师庭审辩点,及时调整和变通庭审策略,对要求证人出庭接受质证的案件,要在如何保证出庭证人讲真话,如何保证证据客观、真实、稳定,如何适度把握出庭证人的范围等方面下功夫。对提出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案件,要帮助侦查人员应对出庭,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取得共识,并制作详细的出庭提纲,确保庭审效果。
2、庭审中,强力公诉。公诉案件庭审中,公诉人承担证明犯罪的举证责任。而辩护律师只要对相关证据提出合理质疑,如果合理质疑不能被及时排查,因而得不出唯一性结论,案件就存在疑罪从无的可能,法庭就有可能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因此公诉人要因案而宜,有时要就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问题及关键点,结合案件事实细节材料进行剖析,排除证据之间的矛盾,引导庭审人员进行有价值地思考。有时要从案件的具体危害上来刻画出生动的反驳内容,从大众情绪上来挖掘社会层面的内容(即煸情),有效地引发庭审人员的内心共鸣;有时要强力引导庭审人员及旁听者建立正义的理念,按照公诉意志,对案件作出判决。
庭审中,公诉人还要根据案件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从严从重或从轻、减轻的情节,结合认罪态度和与公诉机关的配合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在科学评判基础之上依法提出量刑建议,掌握庭审主动权。
3、庭审后,加强监督。一要加强对未判案件的跟踪,及时与法院沟通,确保案件依法顺利判决。二是加强对已判案件的文书审查,将公诉机关起诉书、量刑建议书与法院的刑事判决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案件判决畸轻畸重,应依法提请抗诉,偏轻偏重的案件或部分事实或证据认定错误,法条理解错误,但又不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应向法院发出口头或书面检察建议书,要求整改。
(三)审查起诉,把好执法效果关。
公诉人员在审查案件、出庭公诉、审查不起诉、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等工作中,要通过文明执法,规范办案,以案释法,从法理和情理等方面对当事人进行打击和教育、感化和挽救,促使当事人真正悔过自新,不再危害社会,达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挽救一个,感化一批的目的。对依法应当从轻、减轻的可挽救的案件当事人,公诉机关要通过量刑建议,不起诉等办法,落实从轻、减轻处罚政策。对认罪态度不好,不积极配合执法机关办案,依法应当从重、加重处罚的案件当事人,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严格依法从重、加重处罚。
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公、检、法三家要加强公诉案件的协调配合,制定案件良性互动机制,保证执法效果,根据案件情况可要求律师协会派员参加,依法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畅通当事人的诉求表达渠道。做到打击与保护相结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相统一。
(作者:山西省长治县检察院 孙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