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5:5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机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机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机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机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职业健康、安全的中药保障。笔者自2010年起从事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通过多次检查企业发现,职业体检间期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的却很少,个别企业的职业体检周期已超过正常周琦;不少企业新、改、扩建工程未进行预防性职业卫生评价,致使生产场所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卫生防护设施不齐全。职业性疾患仍是影响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因素。本文将就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缺乏认识。

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危害,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招工难、管理难,上设备处理和控制职业危害,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影响经济效益。

二是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如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如实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等,更有甚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导致职工对职业病危害无知。同时,不对职工尤其是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少数企业已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严重,而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辞退职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是企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明知工作场所有毒有害,但置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不使用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甚至有的将防护设施拆毁,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长期工作,牺牲个人健康甚至生命,追求工效与工资,一旦发病后悔莫及。

四是职业卫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受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安全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制订了规章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部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流于形式。

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策

第一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省安监局在2013年引发了《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卫生监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职业卫生档案应包含1各汇总档案和12各分档案。分档案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责任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档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档案,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档案,职业健康检查汇总及处置档案,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及其它管理档案。

第二完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

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组织部门、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试卷、考核成绩、学员签字等。

第三完善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

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年度配置计划、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领用人签字等。

第四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监督管理。一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病诊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治理和劳动卫生学评价的依据。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检测、评价结果需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二是监测结果及时公布。企业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噪声作业监测点应根据检测结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上向职工公布。

第五加强警示标识的监督管理。

一是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设定。警示标识可分为以下四类,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提示标识:提供相关的安全信息的图形。

二是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应设置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根据操作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第六加强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5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结合实际及时妥善处理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诊断,做好职业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人的权益。

职业卫生管理要把遵守法律法规、达到法定标准作为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最终目标是要消除或减弱工作场所中一切威胁或影响员工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全方位预防控制职业性疾患。

第二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例如,建立

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出台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严格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各类安全事故高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所致,而人为原因与管理又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不仅涉及到企业,而且还延伸到各级政府及管理职能部门。因此,这些问题无疑与安全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伤亡事故多发,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据统计资料分析,最近几年,全国各类事故每年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每年死亡人数15000人以上。形势严峻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职业危害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约有50多万个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以粉尘危害为例,目前全国尘肺病患者约1万人。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有些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甚至放弃安全生产管理,致使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薄弱,规章制度松驰,有的企业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存在大量事故隐患。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仅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帐就高达40多亿元。从业人员在这样没有安全生产保障又十分恶劣和危险的条件下作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

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说是企业法人代表,行政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主要负责人思想上并不重视安全生产,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企业老板“要自己的钱,不要别人的命”,违法生产经营或者知法犯法,导致事故不断,死伤众多;二是有些企业由于产品对路,适应市场的需要,效益较好,再加上多年没有发生大的事故,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安全无关紧要;三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工作不到位,熟视无睹,疏于监管,组织的安全大检查,走马观花。如每年年终组织的安全责任考核验收,可操作性差,流于形式,容易给企业负责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安全管理就这么简单,不用创新与投入,就能获得地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负责人往往只要经济效益和“票子”忽视甚至不要安全生产,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没有意识到它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需要进一步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作用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负责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但是,很多企业并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对有关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培训。我们都知道,安全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另外,企业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首当其冲,导致安全管理人员流失严重。

3、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安全生产保障

企业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对于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要求非常重要。目前,部分企业建设项目未执行“三同时”审批制度,未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论证,留下事故隐患;没有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的企业采用比价采购的办法,降低成本,导致采购的劳保用品质量低劣;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从业人员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无法获得医疗救治、职业康复和经济补偿,有的企业出了工伤事故不进行工伤鉴定,不享受工伤待遇,更严重的是造成工伤或疑似职业病就解除劳动合同。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设备、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直到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使用的是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安全条件极差,粉尘、噪音超标严重,通风不符合要求,照明很差或不足,从业人员在这样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条件下作业,导致了伤亡事故和职

第三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第四篇: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意识淡薄,投入的力量不足。《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说得很清楚“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而由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广泛性和“隐性”致病伤害的特点,使得不少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在日常管理和投入的侧重点偏向于保持安全生产的稳定,选择性忽视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安全的危害。对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定期检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查体等长期反复性工作也认为是监管部门在年年找麻烦,而不将其作为“法”要求其必须履行的企业管理的义务和主体责任。

2、多数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职工流动性较大,企业管理承继性发展不易维持。从这些年的管理经验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怎么样,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养和工作作风,这部分人的去留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当中可以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往往一人离职,全部的档案资料和企管工作就要全部重来一次。再者,企业职工的流动性较大也很影响一个企业管理效果的承继性,个别企业也因此不愿意给职工落实一些待遇,增加了政企的监管难度。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主要对策

1、加强职业卫生培训的管理。企业的三级教育做得实做得规范,对政企监管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培训的督查和监管,尤其是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一定要到位,不能走过场,得过且过;企业则要严格落实职业卫生有关培训的要求,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范常识深入各个员工,使其从意识上关注自己的作业环境和自觉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不断强化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各级安监执法队伍要摒弃那种偏重落实《安全生产法》,对《职业病防治法》的落实避实就虚甚至放任不管的监管思维,改善日常监管覆盖率低的问题,对检查中发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要能及时的纳入职业卫生监管范围,对个别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且极不配合工作的用人单位执法要严要实要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和安监执法队伍的公正严肃的执法形象。在安监内部管理上,将职业卫生执法方面的考核细化要求,监督执法队伍监管缺位和力度不足的问题。“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定能够改变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 “弱视”的情况。

第五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体会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体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职业人群总数居世界之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导致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也急剧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作为一名企业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现结合本公司的日常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教育培训、现场监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要求用人单位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我公司是一大型国有企业,在岗人数多,有正式职工4000余人;车间工种多,如吹砂、抛光喷丸、喷漆、铆接、电焊等等;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较多,如噪声、粉尘、苯、锰、油料、高频等。因此根据我公司自身职业卫生工作的需求,成立了以一名主管厂长(总经理)为负责人的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下设主管部门、车间、班组等成员,落实专职或兼职的人员(职防员)负责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并形成一个三级管理网络,把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覆盖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2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是职业病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只有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把对职工的职业防护变成一种自主行为。公司每年组织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人员、不同岗位开展职业病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基本知识、现场急救知识等培训、教育、宣传,指导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如对刚进厂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普及基本职业卫生知识,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在职业危害防护中的职责等。尤其是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各车间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现状、控制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使大家都能学法、知法、懂法,真正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而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的提高,是杜绝职业病发生最基础、最有效、最关键的防线。3 控制危害源头,加强现场监测

加强前期预防,从源头上控制和避免职业病危害产生。公司在拟定工艺方案、产品研制和定型生产中积极探索和采用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充分考虑和解决研制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问题,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职工健康的、无毒或低毒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合理布局,使职业危害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就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坚持安全、工业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审查,特别是把具有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从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建设项目立项和审批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控制了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现场监测,更是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将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职业卫生监管模式运用于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即将我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监督监测频率。组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经常下现场监察,而各个班组的基层职防员,更是做到时时现场巡查,发现问题能迅速识别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违反操作规程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给予批评指正,屡教不改者,进行一定的处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至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除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监测,还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景德镇市疾控中心)对作业现场进行不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水平,防止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个别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场所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加以控制,避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并将检测结果通过公告栏告知职工,提醒他们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4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旨在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从而达到防治职业病的目的。我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根据职工的职业接触史,对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人和职业禁忌证者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建议,将其调离原有害工作岗位,并做出妥善安置。职业卫生档案是反映工作环境和职工健康状况最基础和最真实的资料,我们在当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建立了职业卫生、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档案一人一档,专柜专人管理,同时运用信息化平台,将档案电子化。通过分析相关信息资料,以预防为目的连续监测疾病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使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得到了有效的健康监控。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健康损伤、早脱离职业危害因素接触,真正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

虽然我公司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被评为2006全国职业卫生示范企业,但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企业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还多少存在有不健全、不完善、甚至不到位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自觉自律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份体面的工作,才能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及幸福感,才能确保企业生产任务顺利完成,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下载浅谈机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机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边心才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调任(调动)过程中存在人走编不走问题。由于人员任职单位、编制所在单位、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出现不一致的。致使......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申报人:XXX 申报专业:用电检查员 申报等级:技师(二级) 所在单位:国网嘉峪关、酒泉供电公司 申报时间:2016年5月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曹文甫 加入时间:2012-8-13 13:51:57 点击次数:3645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

    浅析边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边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边境管理工作是我们公安边防部队主业,是推进边境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边境地区维稳形势和经济发展建设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结合实......

    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容通,男,福建闽侯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答辩序号:1516053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 1 二、企业文......

    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我们结合安全工作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企业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