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梁事迹简要
王梁事迹摘要
王梁,汉,出生于1991年9月。北京广恒信上海大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机修工。2009年9月就读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汽车维修专业。
他努力地在求学这条路上前行,认真听取老师每节授课,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每份作业,除非迫不得已他从不耽误一节课,更为了理论一实际相结合,他积极参与学校每一次组织的实训实践的课程,再将课堂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在学校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到了学习上。他能尽可能的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信息工具,与同学开展研讨与交流,并及时请教有关教师专家。在工作方面,他以厂为家,兢兢业业,努力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除工作之外,他主动为公司提出许多节能降耗的合理化建议,并且有几项被公司采纳,为公司节约部分费用和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积极学习各种职业技能,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团员,他关心实事,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政策,同时也参加过很多区里的活动,如参加了2009年的国庆六十年大庆的活动和其他一些公益活动,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他本着勤俭持家的态度,尊老爱幼,友善待人,所以现在无论在领导还是亲戚他都有一个良好的口碑。他曾于2009年在“西城区教育系统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以上情况属实。推荐单位:北京电大汽修工作站
第二篇:梁金莲事迹
踏实管理 勤恳育人
——记怀集县永固镇中心小学梁金莲老师先进事迹
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以来,她一直在学校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她用教师真诚的爱,赢得了学生纯真的爱;用一颗诚挚的心,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她也深深体会到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所以她不断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德育思想理论,在实践中摸索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一、精耕细作,精细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更是一门育人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她认为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把爱心、操心、耐心献给学生,把热心送给家长。在班主任管理中,她总是一丝不苟,要求自己做到面面俱到。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接到一个班级,她都会花较大精力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她充分利用校园文明餐桌和三项竞赛评比,对学生进行讲文明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等思想方面的教育。她还动足脑筋,充分发挥教室内板报的教育作用,采用“成长树”、“快乐之星”、“我努力他快乐”“争章园地”等栏目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她注意培养学生挑战意识,如选班干部,组织学生毛遂自荐,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各项活动跃跃欲试,因此发现了不少孩子的闪光点。孩子们为了争取优秀,都暗暗较劲,处处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同学们的点点进步,她的喜悦不言而喻。
二、以爱为桥,倾心教育
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作为一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她在平时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吗?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与学生交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他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姐姐般的关爱,搭起了她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她的教育、引导。
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她总是用她的宽容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他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她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当她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她就及时表扬他,并奖励他一个“笑脸”,几天下来,他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他基本能完成其中的一两个作业了。
三、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教育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的内
容,运用规范待人接物,她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1)、班级集合排队,进教室秩序训练。每节课让体委组织学生站排,进入教室,同时严格要求规范他们的一举一动。(2)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的训练。课间操亲自督导学生做操,学生做操的动作到位,队列步伐整齐(3)、站、立、行的标准化的训练。(4)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势的训练。(5)、队礼、队歌、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
四、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教育。
为了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她组织学生开展以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章为主要内容的“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如每年的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他都组织班级学生为身边的老人送上鸡蛋、粽子、水果等物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在这样的活动中,老人们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同学们则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2、在班会活动中受到启迪。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班会始终是一个主渠道。无论学习怎样紧张,她都不会占用学生每周的时间。如组织的以“我是合格小公民”、“我们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培养了学生“先人后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他们班的孩子的特点也很明显。他们很活跃、喜欢表现自己,自信心强、上进心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骄傲、娇气、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扬,听不了批评,不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她让学生用硬纸壳制作评价卡,题目是“我进步了”。每
周一卡,项目是学习、纪律、卫生、活动,把学生在校的情况每周一评,小组、班级、老师评价三个合一,综合评价,评语有“优”、“进步”、“加油”等鼓励性的语言,通过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不断进取,克服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在评价中努力进取,只要努力就能有收获,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恒心,胜不骄,败不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评价卡学生拿回家后,家长签字返回装入成长记录袋中,这样与家长的互相沟通有利于孩子与家校结合,对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
她一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平时,能根据学校要求,深入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在班级中评比“文明小标兵”,制定评比标准,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事。在学校遵守纪律,学习勤奋认真,诚实言行一致,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爱劳动,做好事,勤俭朴素。在家里,孝敬父母、长辈,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爱护花草树木,不惹是生非。制定标准后,在学生中公布,先让学生申报并说明理由,然后与家长联系互相监督,查看。几星期后,再认定发奖章和证书,与此同时,让学生和家长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不改者,收回奖章和证书,以此鼓励、强化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样大大激励学生争做文明小标兵的积极性,努力成为文明的小天使。正因为她个人平时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因而,班级班风良好。所教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项
活动中均多次获得优胜班级,也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
五、让家长与老师同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班集体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在每一个学生的身后都站着一个个望子成龙的家长,又组成了一个引导、教育学生成长的强大的集体。让家长与老师同行,就是借助家长的力量使教育取得和谐、一致。尤其是对于本班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班中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有的连字都不会写,也不会管孩子,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尽到责任了。为了唤起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识,2010年10月份,她通过校讯通平台,就家长管理孩子的情况作了一份问卷调查:
1、您了解孩子在班级各方面的表现吗?
2、您对孩子有哪些期望吗?
3、您在家是怎样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的?
4、您对班主任有哪些要求吗?您能协助班主任教育孩子吗?您打算怎样协助?,大部分家长们认真地给予了答复,有的反思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职,加强了自己管理孩子的责任意识。以后,她常利用校讯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总结班级现况,明确班级的进步与不足,共同商讨班级下一步的发展。第一学期期末她让学生与家长坐在一起召开了“我的进步在哪里”的表彰总结会,这种形式很新颖,同学们都想在家长面前夸夸自己,认真地自我总结了半学期来的变化,她给每个同学进行了评点,家长谈了对孩子的期望,给同学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完成了,班级变化很大,在第二个学期末,她又召开了“比一比,谁的贡献大”的总结会,让同学们把一年来为班级做的贡献制成卡片,家长、老师、学生共同欣赏、评定,评选出最出色的同学,使大家认识到自己在集
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本学期她还召开了“分层次家长会”“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会”、“孩子,我想对你说的交流会”及“优秀家长会”评选会,评选出对班级和老师支持最好的家长,来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一年来,她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借助家长这个强大的集体力量,使学生逐步的完善自己。
六、让她的爱延伸每一个学生向上的路
作为教师,从早到晚她一直生活在学生中间,她的手牵着他们的手,她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她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她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一年来,不知道多少次累的自己发烧,嗓子化脓,发不出声来时,仍然站立在讲台上,舍不得请一天假;不知道自己多少次走在空荡荡的教学大楼里,已是华灯初上,饭菜飘香的时候,而此时,疲倦像潮水一样向全身席卷而来。她用一件件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诠释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用自己的言行把人格的丰碑铸进学生的心灵,她爱学生,所以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爱留给了她爱的和爱她的学生们,把“小爱”变为“大爱”,因为在她的“大爱”中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承载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她会踏踏实实地走在这条路上,为着她的每一个学生,她的每一个学生的明天。
一路艰辛一路歌。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级。所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获较好的成绩,她还多次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她参加的教师演讲中获得了镇第一名,在2010年参加的青年教师作文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县三等奖。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她深知:要想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相信:只要俯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教育事业,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孟子*梁惠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谁能说说孟子的有关情况。
二、关于孟子:
1.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3.孟子思想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 代 意 义 :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历史到底在什么时候青睐于“王道”,至今都不得而知。孟子是继承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发展而成为一整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的。《史记》也曾记载“孔子明王道,于七十余君,莫能用”的事实。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其他学生默读
2.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思考:
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
2.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
依据第一部分内容,可分三层,教师做点拨分析:
第一层:开头至“则王乎”。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
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
(1)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避开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
(2)转移话题: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王道”上去,婉转地说:“无以,则王乎?”使宣王难以拒绝。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孟子就宣王“以羊易牛”一事肯定宣王有不忍之心,有“保民而王” 的思想基础。以其自身行为证明施行王道甚么高不可攀的难事,建立宣王施行王道的信心。孟子以“百姓皆以为爱也”一句使齐宣王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紧接着又替他开脱,以“臣固知王之不忍”与之作对比,表明自己很了解宣王,博得了宣王的信任。
孟子再进一步为宣王辩解:首先指出以羊易牛一事中,羊和牛其实没有区别,同样是“无罪而就死地”,指出宣王思想行为上的矛盾,又一次使他陷入自己也不能解释的困境中,一直逼得齐王说出“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话来。然后再进一步为他辩解,先分析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原因﹕1.眼见那牛惊慌颤抖的样子,不忍杀它。2.没有见到羊受惊的样子,故以羊换牛。指出这足以说明他有仁慈怜悯之心。最后点明“以羊易牛”一事与行仁政的共通点﹕皆有怜悯仁爱之心;皆有不忍见其它生命受苦及被杀害之心。而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解决了齐王缺乏信心的问题。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阐述齐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齐桓王已经承认了自己有不忍之心,相信自己可以行仁政。孟子于是就势举出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等例子说明齐桓王只恩及禽兽,却功不至于百姓,这是不肯行王道,而并非“不 能”做到。他劝说齐宣王应把“不忍”之心,扩展至恩及百姓,统一天下的事业上去。
接着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推恩的方法﹕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举斯心加诸彼,把恩惠推广开去。
推恩的效果﹕推恩可以“莫之能御”,天下无敌。推恩可以使天下运于掌上。推恩足以保四海。推恩可以如古之人,能超越常人。不推恩则无以保妻子。
三、布置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学生熟读课文、自行翻译。依据第一部分的方式总结规律。教师点拨,检查重点词句翻译。
四、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孟子面对的又一问题是什么(揣测齐宣王此时的心理)?面对这一情况,孟子又是怎样使齐宣王最终说出“我虽不敏,请尝试之”的?
教师点拨:孟子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激,使齐宣王说出心中想法,再解释齐宣王“大欲”之意,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逼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再以邹楚之战类比以一齐而战诸侯,指出齐胜绝无可能。生动的比喻,到位的类比分析,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他看到欲王天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发政施仁”。
这一部分主要从反面论述了不施仁政的严重危害。最终让齐宣王认识到:必须行王道。
附板书设计:
一、可以行王道,三层:
1、引入话题。
2、揭示基础。
3、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二、必须行王道,反面论证。文章来源
第四篇:梁小玲个人事迹
梁小玲个人事迹
本人从事护理工作以来,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服从组织安排,团结友爱,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工作认真细致,有高度的责任感。一直以来得到病人与家属和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要求掌握好全新的护理知识、技术和一定的管理技巧。我曾参加市的护理管理培训及到湛江附院进修,通过虑心学习,刻苦钻研,对于综合素质和水平有所提高。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高质量服务为目标,处处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病人做好服务。在我院的突发性车祸事件及心血管病人较多,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我总是随传随到,冲在最前面。凭着自己熟练掌握各种新进的抢救仪器操作及“一针准”的高超技术和不怕脏和不怕苦的精神,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此外,还对特殊病人进行特殊护理,如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便秘多天排不出粪便,灌肠也不济于事,病人很痛苦,看到此景,我及时采取措施,为患者肛门涂上甘油,用手来为患者肛门挖出结宫的粪便硬块,消除了患者的病情,已满腔的热情为患者服务。
做为医务工作者,管理者,未来的路任重道远,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把工作做到更好。
第五篇:梁章钜事迹
陆锡熊赏识少年梁章钜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是学官陆锡熊提督闽地学政的第二年。福建是整个大清帝国的理学重镇,学术氛围历来浓厚,而福州作为闽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正因此,陆锡熊对于拔擢有才生员之事格外上心。
这一年,他亲自甄试生童,参试生童约有千人,学署中一时人头攒动,不免多有挤碰。陆锡熊于堂上见人群中一生童年仅十余岁,动了爱幼之心,就特许该生童到堂上公案旁侍坐。这名生童的才华最终令陆锡熊“阅之颇喜”,言此生“日后定有文名”,点为第五名,可进入当时闽省最为著名的官学书院——鳌峰书院读书。陆锡熊一生担任学官,遭遇生员无数,对他来说这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对这名生童来说,却是人生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昔年小小童生梁章钜后来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儒,当他晚年忆及此事时,仍旧心怀感激。尽管只有一面之缘,他依旧把陆锡熊排在《师友集》中所录第二位,“余之受知于耳山先生(陆锡熊号耳山)实自此始”。
梁章钜与林则徐的情缘往来
梁章钜与林则徐少年时就是邻居而且都曾就学福州鳌峰书院,并且都师从郑光策,俩人因为对郑光策“经世致用”思想的认同而结为密友。之后,梁章钜成为福建巡抚张师诚的幕僚,不忘故交的他向张师诚举荐了林则徐,两人又同为张师诚幕僚数年。梁徐两人之后同在北京为官,互相之间经常以诗文寄情,书信往来商讨时政,一时传为佳话。不仅如此,林则徐与梁章钜还是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都嗜书好学、关心国事、知识渊博,且都喜好收藏古籍字画,相同的志向与爱好,使得彼此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光绪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国力凋敝,梁章钜和林则徐都是严禁派的代表,还一度被被称为“抗英巡抚”。林则徐被光绪帝任命为钦差大臣主办广东禁烟一事,梁章钜积极支持林则徐抗英,配合查禁鸦片,主张“治其流、清其源”,推行自上而下的禁烟政策。鸦片战争爆发后,梁章钜仍然坚持林则徐的抗英主张,严厉抨击清廷言和派的卖国行径,在上海与提督陈化成协力练兵练炮,抵御英军。
梁章钜晚年随儿子定居杭州,嘱林则徐书联。过一个月,林则徐手制二十八字长联见寄,并缀以长跋,词翰双美。句云:
‚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
跋云:“茞林中丞老前辈大人,自出守至开府,常往来吴越间,今哲嗣敬叔太守,又以一麾莅浙,迎奍公于西泠。公游兴仍豪,吟情更健,此行真与湖山重缔夙缘矣。昨书来索楹帖,以则徐前书有‘二千石’、‘八十翁’对语,嘱广其意为长联,并欲识其缘起。忆公昔历封圻,距守郡时才一纪耳。今悬车数载后,复以儿郎作郡,就养于六桥、三竺间,此福几生修得?若他日再见封圻之历,承此衣钵之传,岂不更为盛事?敬叔勉乎哉!道光丁未人日同里馆侍生林则徐识于青门节署,时年六十有三。‛
以上林则徐亲笔联板与跋悬在黄巷东园厅中,宅虽易主,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犹存。
梁章钜亦续一联以赠: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顷开荒成伟绩;
凤池诒令子,喜听东山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梁章钜才华横溢,为官数十年间博览群书,笔耕不辍,著作多达七十余种,800多卷。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楹联学研究。其所著的《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确立了分类原则,总结了对联创作成果,是名副其实的楹联学“开山之祖”。有清一代,梁章钜的著作是所有督抚大臣中最丰富的有清一代,梁章钜去世后,林则徐在为其书写的《梁公墓志铭》中说“仕宦中著撰之丰,无出其右”,称其为“卓然一代伟人”。他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湖北江陵官署题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赠林则徐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近水遥山皆有情(苏舜钦)”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忧国忧民的一代良臣梁章钜
梁章钜在江苏布政使任上共八年,代理巡抚共四次。1831年江淮发大水,沿江而下逃亡的难民每日百万人左右,章钜动员下属募捐款,一面派船护送难民,一面开厂留养。他还自捐棉衣万件作为难民御寒之用,以后陆续资回返原籍。这种措施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歌颂。1832年,福州风雨交加,粮食欠收,米价骤涨,民心惶惶,梁章钜致书给当时的闽浙总督程祖洛,力恳奏请借拨江南漕米十万石,终于次年青黄不接之季,解救了福州的春荒。
1841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九龙等地,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时任广西巡抚的梁章钜更是第一个奏请收复香港之人。英军攻占广州后,四出骚扰,无恶不作,激起三元里等村村民数万人群起痛击英军。清廷的当地长官强迫解散抗英队伍,为英军解围。梁章钜对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十分钦敬,在奏折中声援三元里的民众抗议斗争。
梁章钜以文人的风雅诗意精心修建福州三坊七巷黄巷黄楼和东园,原本是为自己安享晚年准备的,然而,在此居住不到四年,就又奉诏复出。待到七年之后的1842年,梁章钜68岁高龄再次隐退时,原本还是想回黄楼安居的,不想才到福建南平浦城,即听闻英侵略者要在福州增设一个通商口岸。梁章钜悲愤至极,为了保全自己的民族气节,他放弃了归家,不得已选择了暂住浦城。次年购买原宋朝状元章衡的花园旧址造屋,而他对家乡的黄楼东园难以忘怀,因此将新居取名为“北东园”,并于《北东园日记诗》中频繁回忆东园故居,感慨“有家而不能归”。
梁章钜在其晚年,仍对国家百姓念念不忘,以手中之笔来抒发爱国情感。在诗文中,梁氏抨击侵略者之行径,表达对黎民苍生的关注,同情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梁章钜与黄巷黄楼
梁章钜嗜好藏书,在福州黄巷黄楼故居、南平浦城北东园、温州亦东园等居住地都藏书丰富。说到三坊七巷黄巷黄楼,其对面宅居原为梁氏一族从长乐迁居福州时居处。道光十二年(1832年),梁章钜回乡养病即在祖宅对面置办新宅,称为黄巷新宅黄楼。他将整个黄楼西花厅命名为“芝南山馆”,布置假山池沼、松竹梅小三径、藏书楼等景致。翌年梁章钜又修葺宅左小园,榜曰“东园”,分为十二景,并各有诗纪之,有藤花吟馆、曼华精舍、潇碧廊、小沧浪亭等,是当时福州庭院式园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