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某某信用卡诈骗案—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定性[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5:4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范某某信用卡诈骗案—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定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范某某信用卡诈骗案—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定性》。

第一篇:范某某信用卡诈骗案—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定性

范某某信用卡诈骗案—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定性

【裁判要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仅包括申领卡人,还可包括实际使用人。如申领卡人和实际使用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并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共犯论处;在申领卡人缺乏共同犯罪故意,或者无法查明申领卡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形下,只能对实际使用人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案号】一审:(2012)静刑初字第242号

【案情】

公诉机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范某某。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7年12月,刘续军向上海市交通银行申领太平洋双币信用卡一张。2008年2月,被告人范某某向刘续军借用该信用卡,在明知没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持该信用卡通过消费、提现等方式累计透支本金人民币2万余元。期间,交通银行多次通过电话、制发通知书等方式进行催讨,被告人范某某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2012年3月25日,被告人范某某主动至公安某某投案,如实交代上述事实,并退赔涉案全部赃款。

【审判】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范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持有的信用卡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多次催收,超过规定的期限仍不予归还,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依法予以惩处。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范某某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正确。被告人范某某主动至公安某某投案,主动交代犯罪事实,系自首,且退缴了全部赃款,弥补了被害单位的经济损失,确有认罪悔罪表现,可依法和酌情从轻处罚,并可适用缓刑。据此,为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维护国家法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和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

一、被告人范某某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二、被告人范某某退缴的赃款人民币2万元,发还被害单位交通银行。

一审宣判以后,被告人未提出上诉,检察院亦未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被告人范某某如持有自己申领的信用卡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多次催收仍不予归还,当属刑法意义上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而在本案中,被告人范某某用于恶意透支的信用卡系借用他人。对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是否仅限于合法持卡人(以下简称持卡人),能否包括实际使用人(以下简称使用人)?恶意透支的行为人与持卡人不同一的情形下,谁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此,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刘续军与范某某都应当构成犯罪。刘续军违反规定将信用卡借与范某某使用,而范某某实施了恶意透支的行为,二者应当共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刘续军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范某某不构成犯罪。因为本罪的主体是合法持卡人,刘续军作为合法持卡人,明知不得将信用卡借与他人使用,仍然有偿出借给范某某,应当承担相应的风险和结果。范某某不具备适格的主体身份。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排除共同犯罪的前提下,刘续军不构成犯罪,范某某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根据刑法行为与责任同在的原则,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应当由行为人范某某承担。刘续军既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也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不构成犯罪。

笔者认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不应当仅限于持卡人,还可以包括使用人。具体分以下两种情形认定:

一、持卡人与使用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的,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根据共同犯罪的理论,如果有证据证明持卡人主观上也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默许使用人的恶意透支行为,符合恶意透支的成立要件,则应当追究使用人和持卡人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共犯。

二、持卡人无共同犯罪故意的,应当对使用人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在持卡人缺乏共同犯罪故意,或者无法查明持卡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形下,由于持卡人既无犯罪故意,又无犯罪行为,不能构成犯罪,只能对使用人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本案即属于该情形,应当对恶意透支的行为人范某某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论处,合法持卡人刘续军不构成犯罪。理由如下:

(一)根据无行为即无犯罪原则,刘续军不构成犯罪。

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行为是犯罪的基础。{1}刑事与民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刑事关注的是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而民事则侧重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刑事责任强调的是实质性判断,对刑事责任承担者的判断不能单纯地以行为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为唯一标准,更不能简单地将各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移植于刑事法律关系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如果持卡人同意授权使用人使用信用卡,出现恶意透支的情形时就涉及刑民交叉的问题。根据民法原理,这种情形存在着两个民事法律关系,即持卡人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使用人与持卡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如果使用人恶意透支信用卡,则持卡人应当向银行承担透支款项的全部责任,使用人充其量作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持卡人虽然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向使用人追偿,但这不能成为免除其个人责任的抗辩理由。但是,如果要追究刑事责任,则不能按照民事责任的认定逻辑来将持卡人作为刑事责任的对象。因为如果持卡人主观上不具有恶意透支直接的故意,客观上亦未实施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行为,仅以持卡人的民事不法行为而追究其刑事责任,显然违反了实质正义理念,违背了无行为就无犯罪的原则。本案中的持卡人刘续军主观上缺乏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实施恶意透支的行为,不应当构成犯罪。

(二)使用人成为恶意透支犯罪主体的合法性分析。

第一,将持卡人理解为既包括合法持卡人,也包括其他实际用卡人,并未突破持卡人的合理内涵。有观点认为,《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信用卡仅限于合法持卡人本人使用,持卡人不得出租或转借信用卡及其账户”,因此刑法中的持卡人也只能限于合法持卡人。笔者认为,据此解读刑法意义上的持卡人依据并不充分。同样的词语在不同部门法中的外延会有较大的不同,同样,刑法对同一用语的解释不一定就完全照搬前置法的规定,比如刑法对信用卡的界定就与《办法》的规定不同。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指出:“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信用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商业银行(含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信用支付工具。信用卡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消费信用等功能。”可见,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范畴大于《办法》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不应当仅限于《办法》规定的合法持卡人。

第二,犯罪的本质是对犯罪客体的侵犯。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客体,个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解释应当以客体保护为目标。信用卡诈骗罪规定在我国刑法金融诈骗犯罪中,其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打击的是那些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实际采用恶意透支信用卡的形式实施了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在此意义上,无论是否属于合法持卡人,只要行为人的恶意透支行为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和制度,就对信用卡诈骗罪保护的法益造成了损害,就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后一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并不因先行行为无效而被排除。有观点认为,持卡人违反规定将信用卡借与他人的行为属于民事法律上的无效授权,如果发生了恶意透支的结果,应当由持卡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笔者认为,前行为是否合法有效并不影响刑法对后行为的评价。如虽然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行为本身属于无效的法律行为,但其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实施职务犯罪行为的,应当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和相应的职务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数罪并罚。虽然持卡人将自己的信用卡借与他人违反了《办法》的规定,但不能将民事法律关系中责任认定的逻辑适用于刑法,并以此排除刑法违法性,应当根据使用人的行为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虽然持卡人刘续军违反规定将信用卡借与范某某使用,但并不影响对范某某恶意透支行为刑事违法性的评价。

文/杨宏芹;林清红;朱铁军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第二篇:恶意透支信用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信用卡恶意透支将

被追究刑责

根据《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介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这次“两高”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一,在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

第二,因为“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

这次司法解释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合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列举了六种情形,比如明知无法偿还而大量透支的不归还;肆意挥霍透支款不归还;透支以后隐匿、改变通讯方式,逃避金融机构的追款等。这些情形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现。

第三,这次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第四,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

第三篇: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莱阳市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不断增多,严重破坏了我市的金融管理秩序。1999年至2004年,莱阳此类案件共发案3起,然而2006年7月至12月期间,莱阳市信用卡诈骗案发案就达到4起之多。7起案子表现形式都是恶意透支。针对当前莱阳市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不断蔓延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法律界定

根据2004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出台的司法解释,刑法所指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帐户上已经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发卡协议或者经银行批准,允许其超过现有资金额度支取现金或者持卡消费的行为。透支实质上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短期信贷。

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

善意透支可分为完全合法的善意透支和不当透支。

恶意透支可分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恶意透支。

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违反信用卡章程与约定进行透支,逾期不还,但诈骗金额较小的行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

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的行为。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按照行为类型,又可分为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和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莱阳市山前店卫生院职工黄贤美,自2005年8月至2005年10月份期间,持金穗贷记卡透支消费8099.23元,经多次催收,一直到2006年12月底,仍拒不偿还,此为明显的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犯罪性的恶意透支,即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恶意透支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一起,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恶意透支的追诉标准与法律惩治:

根据《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有关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透支数额超过信用卡准许透支的数额较大、逃避追查,或者自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恶意透支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恶意透支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对此也作了进一步明确:“恶意透支,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刑法》对于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的惩治也很严厉: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恶意透支存在的原因

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缘何如此猖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持卡人的信用级别较低。部分持卡人收入较不稳定,一旦个人资金出现困难时,其

在平时所透支的资金又积少成多,造成较大数额透支的情况,此时能否归还透支款就要视持卡人的信用度而决定了。有些持卡人因信用级别较低,即使收到发卡银行的催讨通知书,也会置之不理或变更通讯方式逃避银行追讨,从而造成恶意透支。

2、持卡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信用卡恶意透支同其他诈骗类犯罪相比其诈骗性不是特别明显,人们往往因此同民事借贷混同,对恶意透支是一种犯罪行为认识不足。当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恶意透支时,还认为其没有利用信用卡诈骗。有的持卡人一直到被公安机关传唤时,才发现这也是犯罪行为,原来恶意透支也是信用卡诈骗犯罪中的一种。可见,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法律意识相当淡薄,尤其是信用卡恶意透支方面的法律意识。

3、发卡银行对持卡人把关不严。发卡银行自身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为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埋下了隐患。当前,我国信用卡种类相当多,发卡银行为了争夺市场,往往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且各发卡银行均制定信用卡增长百分之几的计划,规定各分支机构务必要完成,还将此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这就势必会出现银行员工对申请领卡人资格审查把关不严,使某些够不上领卡资格人轻易领到信用卡。犯罪嫌疑人于峰涛于2003年11月以张波、宋品修、于庆双三人名义办理某银行贷记卡,超期限透支29246元,这种状况,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在发卡时对持卡人严格把关,这种现象则可以避免。

4、清算不及时,报案不及时。有些银行为了稳住客户,对信用卡用户的一些违反信用卡管理规定的行为听之任之,致使一些持卡人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时轻易得手。顾虑太多,心慈手软,将该恶意透支名单一押再押,等时过境迁人去楼空时再移交公安机关,这就给侦查破案和追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发卡行造成严重损失。2006年一直到年底,我大队才接到一家银行一并举报的三份恶意透支名单,但是已经丧失了破案的良好时机。

5、技术实施手段相对落后。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虽然已经日渐普及,但受技术条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相应的电子化结算系统和网络技术仍然未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程度。正常止付名单从上报到分发至本地特约商户和银行受理网点的时间过长,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Vh}SCUof'

第四篇:借用他人信用卡透支是否构成犯罪?

借用他人信用卡透支是否构成犯罪?

【基本案情】

大学生曹某在某银行办了一张贷记卡,并用此卡透支本金9600元。不久,曹某向朋友徐某借钱,徐某借给曹某一张以徐某名义办理的同一家银行的贷记卡,曹某又用该卡透支本金9700元。两笔款项到期均未偿还。2010年10月,银行向曹某和徐某催讨多次未果后报案。曹某涉嫌信用卡诈骗被提起公诉。

【分歧意见】 本案审理过程中,对于曹某用本人贷记卡进行透支这一事实的认定没有异议,但对后一起透支的认定存在较大争议。一种意见认为两卡的实际透支人均为曹某,且透支后钱款供曹某花销,银行与徐某多次催讨未还,应将两次透支金额相加,追究曹某信用卡诈骗的刑事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曹某从徐某处借得贷记卡,曹某不是持卡人,后一起支取不应认定为曹某恶意透支,曹某不构成信用卡诈骗。

【律师评析】

深圳知名刑辩律师马成同意后一种意见。

首先,曹某用本人贷记卡透支9600元单独不能构成信用卡诈骗。曹某用本人贷记卡透支显然属于恶意透支,但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只有数额达到较大程度的恶意透支才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六条对恶意透支的“数额较大”界定为“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因此,曹某用自己的信用卡透支9600元这一事实单独不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其次,曹某使用徐某贷记卡透支不构成信用卡诈骗。对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情形,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归纳为四种: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很显然,情形

(一)(二)不适用于曹某。曹某使用徐某信用卡不适用信用卡诈骗罪情形

(三),“冒用”的特征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或使用了信用卡,含有瞒骗、欺诈之意,曹某因向徐某借款而后借得信用卡,是善意取得徐某贷记卡支取权,不是拾得,也不是骗取,更没有采用窃取、收买等非法手段,不符合“冒用”特征。曹某使用徐某信用卡亦不适用信用卡诈骗罪情形

(四),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明确规定“恶意透支”的主体须为“持卡人”,“持卡人”是卡的合法持有人,即与卡对应的银行账户相联系的客户。此处“持卡人”为行业术语,引入法律条文,不可作超出原有含义且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本案中,曹某是支取人,徐某是持卡人,两人间没有取款不还的事前沟通,也不存在共同犯意,因此若将曹某认定为徐某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犯罪主体,显然不适格。

综上分析,曹某使用本人的信用卡透支,因未达到1万元的追诉起点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使用徐某信用卡透支不负刑事责任,徐某追诉后曹某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两次透支性质不同,金额不能累加,曹某信用卡诈骗罪不成立。

【相关法条】

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 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五篇:信用卡借用合同

信用卡借用合同

甲方:身份证号:

乙方:身份证号:

因乙方需要周转资金,现甲乙双方就信用卡借用一事达成协议如下:

1、甲方将自己名下的(卡号:)一张借给乙方使用,该信用卡现在的透支额度为元(如在借用期间银行调整额度,以调整后的额度为准)。

2、借用时间:日至月日,到期前乙方需结清该信用卡上的全部欠款,如未结清,甲方有权利要求乙方结清,并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3、乙方保证在使用该信用卡期间遵守银行的相关规定和本合同的约定,不影响甲方在银行的信用记录。

4、乙方使用该卡期间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乙方负责归还银行,如因乙方原因未及时归还银行,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5、在借用期间如乙方未能及时归还相关费用,银行通知甲方还款的(以银行对帐单为准),甲方在归还相应费用后,有权利向乙方追偿所归还银行的费用和违约金元。

6、在借用期间如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甲方可以单方终止本合同,并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损失。

7、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时间:时间:

下载范某某信用卡诈骗案—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定性[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范某某信用卡诈骗案—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定性[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用卡借用协议书

    信 用 卡 借 用 协 议 书 甲方:乙方: 因公司行政用途,由员工 办理 银行信用卡一张,由公司统一管理,离开公司交还本人。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特签订本合作协议。 第一条自 年 月......

    信用卡借用协议书

    信用卡借用协议 甲方: 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因乙方需要周转资金,现甲乙双方就信用卡借用一事达成协议如下: 1、甲方将自己名下的 银行信用卡(卡号:)一张借给乙方使用,该信用卡现在......

    浅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

    浅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 当今社会,信用卡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它以携带方便、功能多等优越条件被公众所认可,特别是它的透支功能,使得人们在急需用钱的时候......

    信用卡恶意透支及其风险防范

    信用卡恶意透支及其风险防范 【摘要】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用卡透支防不......

    浅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

    浅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卡这样新型的金融支付工具产生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是同时信用卡已成为犯罪分子的重点犯罪目标,信用卡诈骗犯罪便是......

    关于恶意透支信用卡构成何

    恶意透支信用卡构成何罪?案情:被告人余某分别2007年8月和2008年4月,在建行申请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汽车卡及一张龙卡双币种贷记卡。由于做生意资金紧张,急需现金,一时又难于周转,余......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浅析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信用卡的使用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日渐密切,但信用卡的不当使用,不仅使持卡人与银行之间产生民事责任,而且令持卡人触及刑事......

    信用卡恶意透支判断标准

    通俗地讲,涉嫌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经过银行两次催收,并且超过三个月拒不还款,二者兼备,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要素之一。 2、信用卡诈骗是公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