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汪宇-教育民生工程征文
让梦飞翔
——对教育民生工程的感受
我们县的民生工程,对于我这样的教师来说,感受最深的是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个政策在父亲教书的那个年代,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美好幻想,而今早已实现。教育民生工程,是黑夜里的星星,照亮了孩子们的路;教育民生工程,是梦想的翅膀,让无助的孩子飞上蓝天。是啊,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对教育的重视。
我想,在有些人的眼里,或许那“点”学杂费不算什么。只不过是去茶楼喝一次最低标准的茶,也许只是吃一顿肯德基麦、当劳的最低消费。可我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么一“点”钱就足可以一些家长们为难、犯愁好些日子。而有些孩子就更会因此而忧心忡忡、不开心很长一段时问,而恰恰这些都是一个老师最不愿看到的。
我曾经在一所农村小学支教,虽然这里不是国家贫困地区,但支教两年的家访经历让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还比较贫困。就拿我们当时的班来说,38个孩子中,有7名孩子来自贫困家庭。其中有2名是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而整个学校就更多了。这样的家庭赖以维持生活的就是微薄的收入和来自政府的贫困补贴。可想而知,即使面对每学期只有80元左右、每年也不过将近160元的学杂费时,他们自然会觉得是一种很大的经济压力。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收书费时的情景。那天,当我通知孩子们收书费的时候,目光便不由自主地和那几个孩子对视了一下。他们的表情一下子转为忧虑,甚至担心。我知道他们在忧虑什么,在担心什么。果然,到第二天,那个平时就少言寡语的小男孩的座位空了,我知道一定是学费的缘故。男孩的父亲在工地上出了事故,靠母亲种地维持生活。放学后,我以家访的名义去看他。男孩背对着我蹲在角落里,他的母亲特别不好意思地说:“汪老师,我手头一时拿不出来学费啊,这不,这孩子正好不想再念了„„”说这番话的时侯,她的眼睛有些湿润,声音哽咽。当时我的脸转向旁边,强忍者眼眶里随时就要旋出来的泪水。回来一路上,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这样的家庭不只这一个,我们班、我们学校、我们地区还有很多母亲有着类似的无奈和叹息。
现在的一切都好了,那个令人辛酸的一幕幕再也不会出现。每年9月报名的那一天,再也不会有尴尬的场面。透过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我看到了教育上的这一民心政策,看到了我们国家国力的不断强大,看到了我们的党是人民利益真真正正的忠实代表。是教育民生工程,推进了中国梦、教育梦,让梦有飞翔的翅膀。
作者:实验小学教师 汪宇
第二篇:教育民生工程征文
教育民生工程征文:
雨露滋润苗更壮
——记李没才家孩子成才的事 “砰----砰”的礼花响彻天空,随声望去,才知李没才家办喜事。说是今年李没才的二女儿盼盼考上重点大学了,举家欢庆,简办宴席庆贺呢。外出打工多年才回家的王婶说:“他家穷的都揭不开锅,十年前他大女儿学习成绩全校名列第一,都不让孩子上学。如今,那里有钱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真是奇闻怪事。”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村子里。二00七年前。李没才的原名是李爱才。李爱才的父亲希望他长大成家后,教育他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果不其然,到了李爱才这一辈,他家的两个女儿上学特别聪明而且懂事。村里的人都喜欢她们,认为他家的孩子是大学的苗子,但家竟困难,二个女儿没等上完初中就下学了。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劝他,老师也去了,二个孩子还是辍学了。潜力被埋没了,村民气愤的叫他李没才。人们感到惋惜,主动集资帮他一下,二女儿又回校就读。
李没才年轻时,人品好,口碑也好。由于腿脚有毛病,三十几岁了,没有成亲。父母也为他的婚事发愁,没办法,找了个外地走路也不便的女子,花了不少钱,盖了几间瓦房成了家。婚后生育二个女孩,受封建思想影响,想要一个男孩,以至第四胎才如愿。如今,他今年六十九岁了,脚跛。他不是不想叫孩子念书,他也考虑到孩子的前途问题,但贫寒的家庭,确实支付不起上学的费用。父母年龄也大了,子女也多,家庭负担也重了。老的要赡养,小的要培养,又不能外出打工,紧靠种地收入,维持家庭生活都很困难,别说上高中、大学了。大女儿的下学,全家背着骂名,他也都十分伤心,没有办法呀!女儿也毫无怨言,知道家庭的困难。一边帮着做农活,一边自学,孝敬老人,辅导弟弟。省吃俭用的钱供弟弟妹妹上学。
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努力。二女儿今年考取了市重点高中,三女儿以优异的成绩上了七年级,儿子在小学成绩很理想。全家人喜在心里,却愁在脸上。眼看就要开学了,每年孩子的学费是全家最头疼的事。李没才的父亲说:“能借的钱都借了。外欠几万不能还,不再好意思张口了。”愁眉苦脸的李没才也想不出好办法。为难的样子叫人同情。三个孩子个个在班里名列前茅,李没才想了想。叫那个下学都不舍得。他更作难了。走路蹒跚的李没才来到村长家,把孩子上学的事前前后后讲给村长听。村长笑着对李没才说:“二00七年开始国家就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了,对在校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你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给你写个申请,保障你的孩子今年上学就不用发愁。”村长的一番话使李没才如释重负,眼前一亮,精神倍爽。拿着村长的申请书就像拿着孩子们的大学通知书那样兴奋。开学了,二女儿上了高中,拿到了一千五百元的高中补助金,生活问题解决了。三女儿也享受了“两免一补”的待遇。儿子也免除书本费和学杂费。眉开眼笑的李没才像变了个人似的,年轻十几岁。
几年来,李没才家在国家教育民生工程的帮扶下,三个孩子上学不再忧愁了。日子过得很顺心。二女儿圆了大学梦,大学里也有贷款资助金和奖学金。李没才笑着说:“人家办升学宴,咱也办,高兴高兴,叫父老乡亲来喝一盅。”李没才又听说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也有补助,他准备把大女儿送去深造。今后,李没才的名字可要改了。叫------?
岳集中心学校教师:陈盈盈
手机:***
第三篇:民生工程征文
民生工程助梦飞翔,雨露滋润新苗更旺
——裕安乡村纪实篇
徜徉在回家的路上,宽广平坦的大道,一辆辆车子飞驰而过。思绪不禁飞了起来,在诗人眼中,乡村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眼中,乡村是“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希望田野。而在我心中,乡村是日益变化发展,让人们感受幸福生活的地方。
自民生工程贯彻以来,乡村的生活幸福指数又提升了许多,家家都住进了整齐别致的房子,道路旁有物美价廉、服务周到的大型超市和商场。村中央还有供群众娱乐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它的四周有多功能的健身器材,还有一片绿油油的翠竹林。清晨,人们抖擞着精神,进行一天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日暮时分,人们回到温暖的港湾,饭后在路灯下,一家人慢悠悠的散着步,还有热闹十分的广场舞,灯熄了,人们也就休息。可是记忆中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如此惬意与悠闲,可以说是清苦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隔壁老李儿子上学的事了„„
一封喜忧参半的录取通知书
老李是我们村的一位年近七十的村民,他有一个盲妻,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还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准大学生儿子。第一次见到老李,是他挎着篮子,缓慢迈着步子,另一只手牵着盲妻,原来他是上街卖土鸡蛋,老两口想着多卖一点鸡蛋,儿子的学费就可以凑上一点,可是鸡就那么十几只,鸡蛋也是有限的。面对那封邮寄过来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忧的是那天文数字般的学费,用买鸡蛋的钱去凑,只能是杯水车薪。村里和政府知道了这件喜事后,积极帮助老李一家人。第一“奖学金惠及17万学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高校里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生,资助面3%,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则资助本专科学校家庭困难学生,有20%的在校生都可得每年2000元助学金。知道了这些惠民政策,老李那布满皱纹的手,轻轻的放下来了。与此同时,政府还为老李家儿子申请了大学生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老李家的儿子带着政府对他的关怀,和父母对他的殷切期待,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现在的他已经准备读研究生啦!
一双新鞋
小李读大学期间,品学兼优,勤俭节约,这是周围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去年他家被评为贫困户,除去政府和村支部的关怀,还有专门的帮扶成员来帮助他们家。那是一个下雨天,小李从外面赶鹅回来,帮扶成员王叔叔手里提着一个崭新的袋子,拆开一看,是一双好看极了的运动鞋。小李羞涩着道谢,王叔叔让他赶紧试试鞋子大小。低头瞧去,穿在小李脚上的那双鞋,应该是穿了许久了,鞋头都磨出了一个小洞。那天他始终没有穿上新鞋子,或许是因为雨天,或许是攒着去学校穿吧!不过拥有新鞋子的那天,小李的嘴角是上扬着的,欣喜的无法掩饰。穿着新鞋的小李,沐浴在党的光辉下,在扶贫工作的帮扶中,肯定会踏上更美好的征程。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条马路
这条马路是我们许多人去往镇上的必经之路。起初,称它为马路尚且有一丝牵强,实则就是一条乡间小路。小雨天就更糟糕了,成了泥泞的小谭,一路坑坑洼洼。积满雨水的路,深一脚浅一脚,迎面遇上一辆疾驰而来的车子,那便可以洗泥水澡了。在民生工程中,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了。所有建制村都能通上水泥(沥青)公路,此举大大改善了农村出行难的现状。9000公里新路铺进农村,总投资22.6亿元,每条公路路面宽不低于3.5米,路面面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达到4级公路标准。现在村民们都欢欣鼓舞,不管刮风下雨,都可以出行了。小李的行李箱终于不用扛在肩膀上了,放下来,轻轻的拉着,坐上去往市区的车子。看着一条条又宽又长的大马路,铺进我们的家乡,铺到我乡亲们的家门口。路宽了,人们的心也宽了;路广了,人们的经济来源也广了。
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如老李家境遇般的村民越来越少了。看到身边人的一张张舒心笑脸,幸福感油然而生。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民心之所向,民众喜闻乐见,并大力支持其开展实施。看到我们的国家国力不会断发展强大,看到了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真正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生工程滋润新苗更茁壮,推进了中国梦,教育梦,让梦插上了一双会飞的翅膀。
第四篇:民生工程,征文
生活在“民生工程”下的我们
老山小学:万娜
“大爷,今年的年货都备齐了吗?还缺什么吗?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政府说,现在的政策好了,能解决的,我们都会尽量的帮你解决,让你即使是一个人也要过一个幸福的新年!”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语,总是觉得特别的温暖,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感到骄傲和幸福。
周大爷是个孤独老人,今年快八十岁了,因为过去的种种原因吧,他没有成家立业。也许年轻时他还感觉不到一个人的辛苦,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越来越不方便,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紧张了。我依稀记得小的时候因为两家离近点的原因,爸爸妈妈总是能帮的就会帮一点,都觉得他一个人太不容易了。初中的时候我们家搬走了,可偶尔还会听到他的一些情况,总不尽如人意,那时候我就在想政府没有这些照顾孤独老人的政策吗?让他们也可以“老有所依”呢?
想法终变成了现实,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越来越多的惠民政策的出现,让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开头的一幕便是周大爷现在的生活,政府关心,逢年过节便会送来生活的必须品,让周大爷不再像以前为别人出点体力,赚点吃的了。镇上也提出让周大爷到养老院去安享晚年,可是他终究还是不愿意离开这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就好像在外时间再久的人们,老了也总想回家,“落叶归根”吧。镇上的领导也理解老人的心理,便不再勉强,但总会隔三差五的过来问候一下,过节是便送些东西来。因为周大爷是“五保户”,随着国家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他不仅在逢年过节时会有生活用品,而且现在每个月都会领导最低生活费,足够他一个人生活。周大爷说:“现在政策好了,习主席是个好领导,我也不能给他们添太多的麻烦。”现在的周大爷不用再去出力赚那上的可怜的生活费了,而是利用国家给的补助金买了很多鸡和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聚起来的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哦。周大爷的鸡蛋现在可是“供不应求”呢,每次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人,走的时候总要买很多带走,因为买不到那么正宗的了。所以过年时总是卖到断货,都要提前预定才行呢。每每那时候他总会说:“都是政府的政策好啊,如果没有实施惠民政策,没有这些体会老百姓的领导,我现在都不知道还在不在呢。”这个时候的周大爷总是满脸幸福。
是啊,政策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比过去好过多了。记得小的时候没到收粮食季节就要缴一部分公粮,按照人口数去缴。现在呢,为了鼓励老百姓种地,不仅不要缴公粮,政府还按照人口给农民补贴钱,农民种地的尽头都比过去足的多了。
民生工程不仅仅针对农民们种地的问题,医疗也是最大的惠民工程。过去的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一旦有个重病的成员,因为没钱治病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情一点点恶化下去,真的是“等死”的感觉。自从有了大病救助的优惠,百姓不再“看不起”了,农村户口的报销比例从开始的60%到现在的75%,并且在逐年提高,让更多的百姓体会到了政府的关怀。
身边太多太多民生工程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前的“水泥”路,现在变成的名副其实的水泥路,甚至是柏油路,为人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学校里一台台多媒体设备让教师学会了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再是闭塞的小山村孩子了;为了百姓在干净的环境下生活,农村也有了专门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生活垃圾也集中到了一个处理场,不再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垃圾堆,既影响美观,又会滋生细菌,出现很多传染病。
民生工程深入到各个家庭,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政府“执政为民”,一切从百姓、基层人员的切身利益出发。民生工程的例子举不胜举,生活在这样党的执政下,何来不幸?满满的幸福,满满的正能量。国家在发展,惠民政策会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这些政策的给我带来的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也要出一份绵薄之力呢?
第五篇:教育民生工程发言稿
教育民生工程伴我成长
慕晴
我以前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最初条件差,小小的、破旧的教室挤了40个人。桌子、椅子都是木制的,大小、高低不等。坑坑洼洼、油漆斑驳的桌面让年纪小小的我总写不好字。木头的长凳毛毛躁躁不仅总是发出吱吱的声音,还常钩破我的衣服。有时候课间时常还要让老师拼接忽然坏掉的凳脚。
而如今,由于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我们现在有新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灯光,还有近两年安装的电子白板,许许多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每次站在教学楼的操场上仰望高高的教学楼,心中总是喜不自胜,无比自豪。再看看我们学校的兵乓球室、舞蹈室、微机室„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从老师发放的民生工程宣传单上我还了解到民生工程不仅让我们的学校发生大变化,还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民生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大病病人予以补偿,让人们终于看得起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农村五保供养等民生工程,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幸福的安享晚年。“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已经在我们身边。“小呀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风雨狂„”我哼起这首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儿歌。耳边回响起奶奶的话:“我们那个年代呀,家里穷,学费贵,女孩子都在家里种地。我家中也不富裕,两个妹妹从未上过学,现在目不识丁。我啊,也是边学边赚钱,可苦啦。现在你们是遇到了好时机,国家实施的民生工程好政策你们读书容易了,你可要好好珍惜机会呀。”
这些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工程让孩子上的起学,让病人看的起病,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我相信,随着民生工程好政策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生活将更幸福,祖国的未来将更美好,民生工程伴随我成长,我长大后也要投入民生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