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宣)
诺如病毒胃肠炎 概况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游轮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人类是人诺如病毒的唯一宿主。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呕吐物中也可检出。粪便排毒高峰为感染后2-5天(1000亿拷贝/克粪便),排毒期可长达4周,但由于缺乏细胞培养和体外动物模型,排出的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尚不明确,因此诺如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期仍待研究。5-30%的感染者为隐性感染,其排毒量比病人低。
2.2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18个病毒即可致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为:人人传播,食物传播和经水传播。人人间的传播包括粪口传播,摄入呕吐物的气溶胶,或者暴露于污染物;食物传播包括在食品在生长、生产、处理、运输和准备过程中受污染,引起暴发的常见食物为草莓和牡蛎。娱乐设施用水如游泳池池水和饮用水也能传播并且常引起社区大暴发,主要原因为水被污水污染或水中余氯浓度下降。
2.3 易感人群
诺如病毒可造成全年龄组人群感染。人群中有50%左右的人对诺如病毒易感,其他人因FUT2基因变异导致肠道细胞诺如病毒受体表达异常和其它一些尚未了解的原因而对诺如病毒具有天生免疫力。诺如病毒抗体基本没有保护作用,除非同型病毒在短期内多次暴露,否则无法形成保护性免疫,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2.4 流行特征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
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散发胃肠炎病例中9-24%由诺如病毒引起,所有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中,50%左右由诺如病毒引起。诺如病毒可在部分年份高发,主要与GII.4的变异有关。
由于传播途径多样化,诺如病毒可在多种环境下暴发,点源传播后人人传播是常见的传播形式。暴发疫情多由GII.4引起,在水和食物引起的疫情中GI和其它GII型也较为常见。在污水污染食物的暴发案例中,可能会检出多种病毒或多组诺如病毒。由于隐性感染、天生免疫力和部分人群获得性免疫力的存在,因此在一起暴发中罹患率一般不超过50%。
1995年,我国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之后山西、北京、安徽、福州、武汉、广州等地区先后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h(美国CDC指南为12-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部分病人只表现为呕吐和腹泻,有些人在感染后会出现低热和全身痛等症状,所以也被称为“胃肠流感”。治疗原则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虽然有些人症状较为严重,但通常患者病程在48~72h,有的则更短;而低龄儿童,老年人和住院人群病程可达4-6天。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需用抗菌素,预后良好。在老年患者或养老院的暴发中可能会导致死亡发生。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脱水是NLV腹泻致死的主要死因,故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或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防控措施
5.1 日常性防控措施
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根据病毒传播特点,主要有如下预防措施。
1、个人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
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外出要会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一旦发病,立刻就诊。
2、加强饮用水卫生: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3、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包括餐厅、个体饮食店、学校周边饮食摊档等)、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卫生管理。食物加工者要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病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4、免疫接种: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
5.2 暴发时控制措施
1、病人隔离: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至少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监测与报告:加强暴发发生单位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每日统计发病和康复情况,向疾控中心和当地卫生院汇报。
3、消毒:对病人呕吐物、大便以及被污染的物品等及时用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冲洗,污染物清理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餐具、水杯、被子毛巾等加强消毒;教室、寝室、厕所开展卫生消毒工作,室内外消毒不能遗漏门窗把手等易接触的区域。
4、饮水卫生:注意饮用水安全,特别关注饮水机的卫生情况。
5、饮食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禁食生、半生食物。
6、个人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持续至少20秒后冲洗干净。勤洗手,不共用餐具,不饮用生水,开窗通风,做好个人卫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消除恐慌心理。
7、环境卫生: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
8、群体聚餐: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发生流行时发动群众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发生吐、泻时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9、在学校暴发疫情时要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
校医院
第二篇:诺如病毒防治知识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诺如病毒貌似温和,但传染性强,极易引起暴发流行,且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均可作为传染源,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四季均可发病。诺如病毒类型较多,一个人一生中能多次感染诺如病毒,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
感染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头痛、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症状。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1、健康教育 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加强饮用水卫生 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3、抓好饮食卫生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包括餐厅、个体饮食店、学校周边饮食摊档等)、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卫生管理。食物加工者要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病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4、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
5、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空气、饮用水、厕所等进行随时消毒,当染菌者送隔离病房或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第三篇:诺如病毒相关知识
诺如病毒相关知识
一、诺如病毒简介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人感染诺如病毒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腹泻为多,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通常无炎性细胞,白细胞计数<10/HP,未见红细胞。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愈后良好。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
二、妥善处理,做好控制工作 1.做好病人的医疗救治,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治疗,症状严重者需送医院治疗,并做好病人隔离消毒等。病人患病期间应停止上课,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方可复课。
2.及时妥善处理病人的呕吐物、腹泻物和各种被污染的物品及场所。病人的呕吐物、腹泻物要及时掩闭覆盖,消毒清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如衣物、地板、桌椅、餐厨具、污水及厕所等),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消毒处理方法
(一)消毒处理的基本要求 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病人,要对其进行隔离,尽快采取消毒措施。由于诺如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抵抗力较强,应选用高效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要特别注意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餐饮具、食物、污水及厕所的彻底消毒。还要对病人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和疫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表面、衣服、家用物品、纸张、书报与垃圾等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正确选择消毒剂,合理使用消毒方法,加强对消毒液浓度测定,对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逐件、逐区域消毒,做到不遗漏,保证消毒效果。
(二)预防性消毒
1.在诺如病毒感染非流行季节,无明确病例发生的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以清洁为主。应加强通风,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保持好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规即可,不需专门针对诺如病毒感染开展消毒工作。
2.在诺如病毒感染流行季节,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除加强通风、保持好饮水、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外,可对门把手、水龙头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定期进行消毒。
四、预防措施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对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被污染衣物应该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
(1)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如:烧烤、串串香、凉面等,发霉、变质、过期的食物、苍蝇叮爬的食物都不能吃;
(2)不带零食到学校;
(3)饭前、便后要把双手洗干净;
(4)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生吃瓜果要洗烫、削皮,不吃生的或半生熟的 食物,禁止生吃贝类等水产品)。
(5)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
3.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发、自带水杯和纸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5.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6.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第四篇: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宣传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宣传
一、概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二、临床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胃肠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胃肠炎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症状通常持续1-2天。普遍感到病情严重,一日多次剧烈呕吐。症状一般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但是暴露后12小时也可能出现症状。没有证据表明感染者能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但是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病毒。
三、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食物和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四、治疗方法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以对症治疗为主,病程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然而不能喝足够多水来补充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可能出现脱水,需要特殊的医学观察的人包括儿童、年老者和不能自理的所有年龄段人。
五、预防措施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对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被污染衣物应该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
A、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如:烧烤、串串香、凉面等,发霉、变质、过期的食物、苍蝇叮爬的食物都不能吃;
B、不带零食到学校;
C、饭前、便后要把双手洗干净;
D、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生吃瓜果要洗烫、削皮,不吃生的或半生熟的食物,禁止生吃贝类等水产品)。
E、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
3、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发、自带水杯和纸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5、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6、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第五篇:诺如病毒知识及预防
病毒简介
显微镜下的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疾控专家称,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诺如病毒的各种传播途径,如牲畜等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
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3、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4、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通常持续1-2天,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预防措施
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因而应共同做好预防工作。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减少外出要会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4.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
隔离
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
消毒
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空气、饮用水、厕所等进行随时消毒,当染菌者送隔离病房或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健康教育
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免疫接种,尚无理想的疫苗。
加强饮用水卫生
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抓好饮食卫生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包括餐厅、个体饮食店、学校周边饮食摊档等)、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卫生管理。食物加工者要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病立即调离工作岗位。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突发疫情报告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突发疫情后,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流行期措施
夏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感染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感染后24-48小时出现症状(短至18小时,长至72小时)。”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加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发生流行时发动群众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发生吐、泻时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加强肠道门诊工作,作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对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加强饮食卫生,禁食生、半生食物。
加强个人卫生,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续10秒后冲洗干净。[3] 为了防止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食用洗净或煮熟的食物,经常清洁衣物和物体表面,防止病从口入。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