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委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颁发《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望各地遵照执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防洪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委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洪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各级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446--1995)确定。
一、审查权限
第三条 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审查权限划分为:
(一)黄河干流及湟水、大通河、渭河和泾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省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除大中型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审查,并报省河道主管机关核查。
(二)黄河一级支流(除湟水、大通河、渭河、泾河外)白龙江、西汉水干流主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主要河段是指城镇河段,由保护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筑物和大片农田的河段(下同)。具体范围由各级河道主管部门负责划定,并报省河道主管部门备案。
(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条内陆河及讨赖河干流主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并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备案;未设流域管理机构的,由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四)地(州、市)边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与两地协商提出意见,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五)在大型水库及下游有城市的中型水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水库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经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后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六)除上述已明确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审查权限外,其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地、县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河道管理权限实施分级管理。地、县河道主管机关在发放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时,须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备案。
二、项目审查
第四条 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查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
(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三)建设项目占用河道范围范围内土地、工程设施情况;
(四)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处理方案;
(五)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防洪工程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第五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城市、乡村发展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二)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三)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制、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
(四)是否妨碍行洪、航运、降低河道泄洪能力;
(五)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影响;
(六)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七)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八)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
(九)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
第六条 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在对建设项目审查时,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及技术论证。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审查,必须有2名以上从事水利管理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
第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填发《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并报送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附有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否则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第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后,作出不同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要求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在批复文件中说明理由和依据。建设单位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批复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由被申请复议机关会同原审查部门进行复议后提出最终审查意见。
第九条 在建设项目审查过程中,需补做的勘察、试验、技术评价等工作,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等作较大变动,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查同意书。
三、施工监督
第十一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实行许可证制度。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安排、施工期间渡汛方案以及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报送负责建设项目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单位同意后发给《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方可办理开发手续。
第十二条 因建设项目的修建,占用、损坏河道管理范围内滩地、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对降低工程效益及防洪标准的,应按有关规定或按照河道主管部门要求采取补救措施。
施工期间施工区的防汛任务由建设单位承担,必须确保防洪安全。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主管机关应对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审查同意书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必须执行;遇重大问题,应报上一级河道主管机关,并抄送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经批准施工的建设项目,在施工中,如有变动,应及时征得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部门的同意;在性质、规模、地点等方面作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应到原河道审查机关重新履行审查手续。
四、启用与检查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为保证现场清理干净和河道安全畅通,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按清理现场的工作量向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机关预交现场清理保证金。建设项目竣工后现场清理完毕,经验收合格,保证金退还施工单位,否则从保证金中抵顶现场清理费用。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30日前,将有关竣工资料报送填发审查同意书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须经检验合格方可启用。
第十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意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的,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有关法规责令其停建,限期拆除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并可予以处罚。
五、附则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审查同意书、施工许可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均以本办法为准。
甘肃省水利厅 甘肃省计划委员会
1997年4月1日
第二篇: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防洪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委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洪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各级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446—1995)确定。
一、审 查 权 限
第三条 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审查权限划分为:
(一)黄河干流及湟水、大通河、渭河和泾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省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除大中型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审查,并报省河道主管机关核查。
(二)黄河一级支流,(除湟水、大通河、渭河、泾河外)白龙江、西汉水干流.主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主要河段是指城镇河段,有保护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筑物和大片农田的河段(下同)。具体范围由各级河道主管部门负责划定,并报省河道主管部门备案。
(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条内陆河及讨赖河干流主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并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备案;未设流域管理机构的,由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四)地(州、市)边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与两地协商提出意见,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五)在大型水库及下游有城市的中型水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水库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经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后,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六)除上述已明确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审查权限外,其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地、县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河道管理权限实施分级管理。地、县河道主管机关在发放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时,须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备案。
二、项 目 审 查
第四条 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查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三)建设项目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工程设施情况;(四)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处理方案;
(五)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防洪工程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第五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城市、乡村发展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二)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三)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四)是否妨碍行洪、航运、降低河道泄洪能力;(五)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影响;(六)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七)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八)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九)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
第六条 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在对建设项目审查时,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及技术论证。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审查,必须有2名以上从事水利管理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第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在接到申请书之白起,六十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填发《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并报送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附有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否则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第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后,作出不同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要求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在批复文件中说明理由和依据。建设单位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批复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由被申请复议机关会同原审查部门进行复议后提出最终审查意见。
第九条 在建设项目审查过程中,需补做的勘察、试验、技术评价等工作,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等作较大变动,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查同意书。
三、施工监督
第十一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实行许可证制度。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安排、施工期间渡汛方案以及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报送负责建设项目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单位同意后发给《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方可办理开工手续。第十二条 因建设项目的修建,占用、损坏河道管理范围内滩地、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对降低工程效益及防洪标准的,应按有关规定或按照河道主管部门要求采取补救措施。
施工期间施工区的防汛任务由建设单位承担,必须确保防洪安全。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主管机关应对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审查同意书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必须执行;遇重大问题,应报上一级河道主管机关,并抄送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经批准施工的建设项目,在施工中,如有变动,应及时征得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部门的同意;在性质、规模、地点等方面作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应到原河道审查机关重新履行审查手续。
四、启用与检查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为保证现场清理干净和河道安全畅通,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按清理现场的工作量向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机关预交现场清理保证金。建设项目竣工后现场清理完毕,经验收合格,保证金退还施工单位,否则从保证金中抵顶现场清理费用。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三十日前,将有关竣工资料报送填发审查同意书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第十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意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的,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有关法规责令其停建、限期拆除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并可予以处罚。
五、附 则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审查同意书、施工许可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江河行洪排涝畅通,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或修建拦河、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隧道、管道、缆线、码头、道路、渡口、排污口、厂房、仓库、民房等永久性、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临时占用河滩地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有堤防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重庆主城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50年一遇洪水位划定,其他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管理范围按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其余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
第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航运要求及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影响河势稳定、行洪畅通、堤防安全和航运安全。
第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并经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放治导线后方可进行施工建设,经河道主管机关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
建设项目的申请
第六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以下规定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一)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在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批立项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二)未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在申办建设用地规划选址手续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第七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建设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兴建建设项目的依据;
(二)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
(三)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工程建设方案、图纸以及防御洪水的标准与防范措施;
(四)建设项目占用河道岸线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
(五)水文资料使用批准文件。
防洪评价报告应包括河道演变、防洪评价计算、防洪综合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等内容。
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还应提供建设项目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情况和相关协议书。
在河道内实施航道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址保护等工程,可以简化有关申请材料。
第八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工程建设方案、图纸以及防御洪水的标准和度汛措施;
(二)建设项目占用河道岸线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
(三)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日期。
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还应提供建设项目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情况和相关协议书。
第九条
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应由具有相应级别的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市级审查权限以上的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应由具有甲级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或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受理和审查
第十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申请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实行分级受理和审查:
(一)在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建设项目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后按照审批权限组织审查或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在转报前组织初审。
(二)申请修建跨区县(自治县)或对其他区县(自治县)有影响的涉河建设项目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和审查。
(三)申请修建其他涉河建设项目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河道主管机关在受理涉河项目建设申请后,应及时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并邀请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供的防洪评价报告、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查同意的,应向提出项目建设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发给审查同意书。
审查同意书应对建设项目占用河道行洪断面、位置、界限、工程规模、工程结构、防洪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提出相应要求。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查不同意的,或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进行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应在审查意见中予以说明。
第十三条
市河道主管机关对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上报的建设项目备案材料有不同意见的,应在15日内作出修改或否决的决定,并通知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重新审查。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涉及航道、港口、码头、桥梁等范围和影响通航安全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还应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五条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组织开展相关审批时,应有河道主管机关参与。涉河建设方案有较大变动的,应事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并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重新申请办理涉河项目审查手续。
第十六条
在重庆主城规划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并在1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在其余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并在1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备案。
第四章
建设项目的施工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涉河建设项目开工前,由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按照审查同意书的要求组织施放河岸治导线,施工单位不得越线施工。对未经施放治导线或超越治导线施工的建设项目,河道主管机关或监管单位有权责令停止建设行为。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2年内未开工建设的,河道主管机关发给的审查同意书自行作废。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开工前,应将含有施工弃渣清除方案在内的施工安排计划报送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河道主管机关认为施工安排计划存在防洪安全隐患或弃渣清除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应书面通知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予以修正。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根据施工安排计划确定的弃渣清除方案,分期清除施工围捻、残柱、沉箱、废墩、废渣等施工遗留物。
施工遗留物未按规定清除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河道主管机关进行行政处罚后,交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清障费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二十条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施工活动,河道主管机关有权依法检查,对工程的河道治导线施放情况和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复核,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建设项目施工、出渣、物资堆放等不符合防洪要求的,河道主管机关应提出整改意见,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执行。河道主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同时报告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工程施工完毕,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及时向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报送有关竣工资料。
市河道主管机关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的重庆主城规划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市河道主管机关应组织开展建设项目涉及河道管理事项的验收。其他涉河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应有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参加。
第二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对审批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所有建设项目建立项目数据库,并将数据信息无偿提供给有关单位查阅使用。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二十四条
河道主管机关或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越权审批建设项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在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执行三峡工程库区消落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水利局负责解释,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篇:陕西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渭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
实施细则
一、总则
二、建设项目的受理
三、建设项目的审查
四、涉河补救工程及补偿措施的落实
五、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与监督
六、建设项目的验收
七、附则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渭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制定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四)《陕西省实施〈防洪法〉办法》;
(五)《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
(六)《陕西省实施<水法>办法》;
(七)水利部、黄委及省水利厅有关文件规定。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渭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主要指渭河干流宝鸡至咸阳铁桥河段,三门峡库区咸阳铁桥至入黄口、洛河状头水文站至入渭口以及南山支流老西潼公路以北河段,泾河等主要支流。
本细则所称建设项目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各类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各类工程、设施。
第四条 渭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实行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省三门峡库区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流域管理机构遵照本细则实施统一管理。渭河干流宝鸡至咸阳铁桥河段及主要支流建设项目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法规授权,国家流域管理机构及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赋予的职责参照本细则进行管理。
第五条 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许可主办机构负责渭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受理、组织审查许可和建设监督管理。
二、建设项目的受理
第六条 建设项目按照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投资规模、防洪安全影响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建设项目。
投资在500万元以下,在防洪工程安全保护范围外河道滩地建设的为小型建设项目; 投资在2000万元以下,临河、跨河、穿堤建设的为中型建设项目; 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临河、跨河、穿堤建设的为大型建设项目。第七条 建设项目受理:
小型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直接受理;
中型、大型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7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后,报流域管理机构受理。
跨两个管辖范围的建设项目,统一由流域管理机构或指定的河道管理单位受理。第八条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应提交以下一式四份的申请材料:
(一)由国家流域机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统一印制的水行政许可申请书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三)建设项目涉及的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设计方案(包括平面布置图、结构图等);
(四)建设项目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岸线长度(起止桩号或坐标)及该建设项目防洪标准与采取的措施;
(五)建设项目水域利用可行性研究资料。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堤防和护岸等防洪工程的安全、河道行洪和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六)对跨河、穿河、跨堤、穿堤的桥梁、闸坝等重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七)涉及其他部门、第三人合法权益时,应当提供相关资料。
第九条 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应按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制。
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应具备规定的相应资质。大型建设项目一般由具有甲级水利水电设计、科研、咨询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中型、小型建设项目一般由具有乙级以上水利水电设计、科研、咨询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十条 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应由建设单位申报办理。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受理签署意见,应按照有关许可程序和规定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资料不全的应按规定补正。
第十二条 申请资料经审查后,5个工作日内送达相应许可文书。
三、建设项目的审查
第十三条 小型建设项目实行会商审查制,由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许可主办机构会工程管理、规划、防汛等部门,综合意见后予以审批。
会商部门签署意见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 中型、大型建设项目实行会议审查制。由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许可主办机构牵头组织,工程管理、规划、防汛等部门及项目所在地河道管理单位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并根据建设项目规模、性质、技术特性等情况,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共同组成建设项目审查组,对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暨建设项目进行审查。会议由主管领导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许可主办机构主持,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任项目审查组组长。
大型建设项目中防洪影响严重,涉及复杂技术问题的,建设单位在确定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时可进行技术咨询,流域管理机构应提供技术服务。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审查的内容:
1、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
4、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
5、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安全的影响;
6、是否妨碍防洪抢险;
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得当;
8、是否影响第三人的合法的水事权益;
9、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审查的程序:
1、现场查勘;
2、许可事项申请人介绍申请事项及概况;
3、设计单位介绍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报告;
4、咨询单位介绍防洪评价报告;
5、许可事项所在地河道管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发表意见;
6、专家质询;
7、项目审查组评审;
8、形成并宣布审查意见。
第十七条 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法规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或上报审批。经审查需修改完善技术资料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和要求,及时修改、报送建设项目涉及的有关设计、《防洪评价报告》等相关资料。
审查不同意的建设项目,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法规规定向建设单位发送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意见。
第十八条
审批同意的建设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为3年,中型建设项目为2年,小型建设项目为1年。
在超过规定时限内未开工建设的,需重新履行审查同意手续。
四、涉河补救工程及补偿措施的落实
第十九条 经许可审查后,建设项目如涉及河道行洪、河道工程、堤防工程的安全等其他事宜,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与流域管理机构或河道管理单位(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补救工程落实、补偿等相关协议。
协议主要内容应包括河道补救工程的规模、补偿费用、监督管理费等。
第二十条 补救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单位也可以与流域管理机构签订管理服务协议,移交或者委托其代为管理。补救工程维修养护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费用标准按行业规定测算。根据工程使用年限,由建设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偿或逐年落实养护费用。
第二十一条 小型建设项目由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签订有关协议落实,并抄报管理局备案。涉及多个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签订有关协议落实。
中型、大型建设项目补救工程实施及补偿协议由流域管理机构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签订。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与流域管理机构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河道清障协议,并根据项目规模、施工组织安排缴纳足额清障抵押保证金。清障抵押保证金按其在河道范围内所设障碍彻底清除所需实际费用的1.5倍计。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须于该项目竣工前完成河道清障任务。涉及汛前清障的,应按照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要求、期限完成。
第二十四条 中型、大型建设项目涉及的有关补救工程的实施应按照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有关规范要求,由建设单位分别委托具有相应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工程监理由流域管理机构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共同委托具有水利监理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上产生的工程、监理、监督及检测费用均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监督管理费用、河道清障支出等费用由流域管理机构按照规定拨付相关河道管理单位。
第二十五条 涉河补救工程应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完成。
第二十六条 流域管理机构设立水政资金专户,统一管理建设项目清障保证抵押金、监督管理费、工程补偿费、维修养护费等相关费用。资金按照计划和相关协议列支。
五、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发放施工许可的条件:
(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发放条件;
(二)补救工程部分落实或全部落实;
(三)工程补偿、赔偿及河道清障抵押金全部落实;
(四)建设项目《汛期度汛预案》经河道管理单位和流域管理机构防汛部门审查同意,并抄报项目所在地防汛指挥机构;
(五)涉及其他部门、第三人合法权益保障相关证明材料。
具备以上条件,流域管理机构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向建设单位发放施工许可证,并以书面形式,将项目审查意见及有关项目建设技术资料移交相关河道管理单位。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所在地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项目日常监督管理责任单位,负责建设项目与涉河补救工程实施监督管理。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许可主办机构负责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河道管理单位监督管理工作内容:
(一)检查建设项目是否在指定地点建设,现场复核、验线;
(二)检查是否按照审批的技术要求建设,如平面布置、高程等;
(三)补救工程是否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同期建设;
(四)是否对河道、堤防工程及河道行洪造成新的破坏或影响;
(五)汛期施工度汛预案是否落实;
(六)其他相关事宜。
第三十条 当建设单位未按照审批意见建设或相关补救工程未按技术要求落实时,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告知其立即停工,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应及时启动违法水事案件查处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六、建设项目的验收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验收包括补救工程验收、河道清障验收及项目竣工验收。第三十二条 补救工程、河道清障验收由建设单位向流域管理机构或河道管理单位(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流域管理机构(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及项目所在地防汛指挥机构共同验收。
第三十三条 补救工程、河道清障验收主要程序为:
(一)现场查勘;
(二)听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关情况汇报;
(三)征求项目所在地河道管理单位(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所在地防汛指挥机构意见;
(四)有关技术专家发表意见;
(五)建设项目验收完毕后,由验收组织机构形成验收报告。
第三十四条 验收报告所提的问题,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建设单位限期落实。
第三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流域管理机构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管理相关技术资料由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许可主办机构负责归档管理;对涉河补救工程相关资料由河道管理单位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工程管理权限移交或归档管理
七、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渭河干流宝鸡至咸阳铁桥河段及主要支流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查应当征求流域管理机构意见,实施过程中接受流域管理机构监督,审批和实施情况报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
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岸线长度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
本建设项目是北大荒五大连池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五大连池100万吨/年饮用天然矿泉水项目输水管道工程——水厂至四合村段,敷设管道横穿讷谟尔河。具体位置:位于平行于新修建的高速路跨河大桥110米处横向穿越主/副河道。穿越主河道长度为70米;穿越副河道长度为30米;穿越主、副河道之间滩涂长度200米;施工时间:在2012年1月15日至1月19日,河道处于枯水期中水位最低时机。副河道已冻到河底,主河道最深水位也不过1.2米。施工工艺:围堰及引流疏理河道等施工工艺。动用机械:4台大型挖掘机。动用大量土、砂方。动用砂袋1000袋。管道穿越主/副河道敷设埋深均控制在距河道河底-2.5米。在进出河道时,管道敷设深度均加深0.5米。且在横穿主、副河道及滩涂段和两头各加长50米均采用PE100-DN200管径护管进行了连续保护输水管道。在管道敷设完之后,又对主副河道进行技术性疏通,保障河水畅通无阻,同时,又装设500袋砂袋准备在中间河滩内,以备在汛期时进行必要的护坡可能性的准备。
整个施工方案和过程均考虑到对河道的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均无影响。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也均无不利影响; 也不会防碍防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无影响;相反,对敷设的输水管道反而起到保护进出河道的埋深作用; 因为敷设输水管道距河底以下2.5米左右根本不会妨碍防汛抢险;只要每年河道清淤所采用是抽砂船即不会对输水管道产生破坏 的,况且,输水管道进出河道及穿越河道段均要设有标识桩和保护输水管道的护管;所以,即不会影响防御洪涝设防也不会降低设防标准。
输水管道设防标准与措施:进出河道输水管道所敷设位置要设有钢砼防坡,也防每年汛期河水上涨冲涮河床时发生降低输水管道上岸段的埋深;还要加设输水管道敷设位置标识桩,最好是水泥标识桩。并且还要在进出河道及中间河滩处明确立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