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惠府„2011‟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现就我市“十二五”时期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升华惠民之州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增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责任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实力,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市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改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貌,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关键举措;是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幸福惠州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始终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十二五”期间,要从八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重点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粮食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上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着力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平抑物价,改善民生。
(一)加大粮食生产力度,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按照“稳面积、增效益、保安全”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
1.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从2011年起(下同),市财政每年安排的市级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从原来的5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主要用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产粮大县建设,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市财政每年安排的市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从60万元增加到1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与创新,包括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培育、改良、示范、推广等。
(二)加大农田标准化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农田标准化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单位面积产出率,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1.加快农田标准化建设,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市财政每年安排的市级农田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从5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建设标准从1000元/亩提高到1200元/亩。
2.加快潼湖湿地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2011至2013年,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在潼湖湿地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菜篮子”生产基地。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3年共600万元,不足部分由市农业局争取其他项目资金解决。
(三)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扶持发展设施农业,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粮食生产加快发展。
1.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提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市财政每年新增扶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对水稻育插秧机械购置实行累加补贴和扶持水稻育插秧示范点建设。
2.大力推广稻谷烘干机械化技术,提高稻谷机械化烘干能力。市财政每年新增扶持稻谷烘干机械化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对稻谷烘干机械购置实行累加补贴和扶持稻谷干燥加工中心建设。
3.实行粮食生产农机作业用燃油补贴,提升粮食生产农机作业水平。市财政每年新增粮食生产农机作业用燃油补贴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对水稻生产农业机械作业用柴油进行补贴。
4.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装备,提升设施农业装备建设水平。市财政每年新增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节水灌溉、大棚设施等新建设施农业装备补贴和扶持示范基地建设。
以上农机补贴项目的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及补贴机械种类由市农业局与财政局联合另文下达。
(四)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促进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扶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财政每年新增扶持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
(五)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力度,保障“菜篮子”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加强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市财政每年新增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和完善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
(六)加大现代林业发展力度,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建设惠州市植物园、“833”工程项目,维修市属国有林场农业村的水利设施。
(七)加大现代渔业发展力度,推进渔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加强水产科技推广、建立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区、改造潼湖湿地万亩鱼塘、建设海水养殖基地。
(八)加大现代水利建设力度,提升水利惠民功能。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省级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水库新建工程、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三、拓宽投资渠道,强化现代农业资金保障
(一)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各级财政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确保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形成“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二)加大融资力度,加强“三农”投入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争取金融机构增加“三农”建设项目的信贷资金。鼓励和支持开展各项农业保险。
(三)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三农”。鼓励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三农”项目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司以“BT”模式参与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市,积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的融资和租赁业务。
(四)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将用途相近、交叉分散的资金集中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资金整合,集中投入,实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投入一项、见效一项。
惠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
1.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继续增加农业“四补贴”规模,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
2.推动政策落实机制创新。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创新农业补贴方式,促进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鼓励补贴与生产挂钩,有条件的地方与生态资源保护挂钩。
4.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3.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动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配合适时启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加强生产监测和形势预判,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4.提升渔业发展水平。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新创建50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启动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创建活动。
8.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扩大登记试点范围。
9.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开展家庭农场统计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务办法。扶持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快建立示范社评定机制,发布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加强合作社财务、资产和审计监管。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5.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11.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6.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加快实施农村改革试验项目,推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健全试验项目的考评监测机制,科学评价试验效果。
7.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强化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管理。
22.组织落实重大项目。继续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开展都市现代农业交流推进活动。
23.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范高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争取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作业补贴。
8.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好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对示范区倾斜支持力度。9.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
27.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务便捷灵活为目标,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和资源共享,将农业信息化建设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10.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1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12.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13.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农民就业培训计划,培训一批文化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农民
(1)农业政策的定义:三农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新农村 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像浙江一些富裕农村大修豪华坟墓等现象就不符合“新风尚”的要求(2)农业政策与一般政策的异同点
A.内容上的纲领性 B.应用上的灵活性 C.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工作范围的广泛性
社区建设的内容:一般而言,社区建设包括如下方面
一、社区组织建设,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二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是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科普、体普、娱乐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冶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三篇: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
回良玉: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
回良玉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面总结2010年“三农”工作,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面对自然灾害极为严重、抢险救灾任务十分艰巨的严峻局面,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挑战,面对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发展承接了前6年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显著成就。突出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平均亩产663斤,双双刷新历史纪录。二是农民收入增量再创新高、实现了连续7年的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10.9%左右,增量766元,刷新了历史纪录。三是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在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基层群众热切期盼的重点领域迈出新步伐。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开始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建设在探索中取得积极进展。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实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的总体要求。这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农业农村发展极不寻常的显著成就,确实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认真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是“六个有力有效”。一是中央政策支持有力有效。中央在年初发出1号文件、大幅增加“三农”投入的基础上,针对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和农业生产突出问题,抓住关键农时,多次出台指向明确、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政策措施,保障了重点地区、主要品种稳产丰产。二是科技装备支撑有力有效。组织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集成使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农业机械争抢农时,加强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害损失,为抗灾夺丰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市场价格拉动有力有效。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及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持了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抗灾救灾应对有力有效。认真研判灾害发生趋势,合理制定灾害预防和处置预案,防在未发之时,避在危险之前,做到了科学防灾、主动避险;充分发挥独特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做到了有序抗灾、高效救灾,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五是改革举措推动有力有效。积极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向林地、草原覆盖,农户家庭经营向联合与合作迈进,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倾斜,农民就业向多渠道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六是各方工作协同有力有效。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化强化“三农”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综合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工作重心突出“三农”,资金项目倾斜“三农”。农口各部门恪尽职守、锐意进取,落实政策有较好的创造性,安排工作有较高的预见性,指导服务有较强的主动性。“三农”战线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迎难而上、负重拼搏,吃了大苦、出了大力、使了大劲。社会各界真心关注、热心参与、倾心支持,形成了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0年“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5年来,增产增收取得标志性成果,农村公共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阶段性突破,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过去的5年,确实是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通过5年的生动实践,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应当看到,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不可低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我国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不可低估。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和上行推力并存、作用因素复杂多变、起伏波动趋于频繁,加之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可低估。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盲目乐观的情绪有所滋长,忽视懈怠的倾向有所抬头,挤压侵蚀的现象有所增多。2011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三化同步”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三化同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重中之重”、统筹城乡、“两个趋向”等重要思想,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能否实现“三化同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遍览各国发展进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及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但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三化”关系,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导致现代化进程受阻。纵观新中国60多年发展史,凡是工农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农业基础牢固的时候,经济社会就能繁荣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会被迫调整,各项建设就会出现波折。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揭示,“三化同步”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相当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制约。我们要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尽快形成“三化同步”的良好局面。
“三化同步”是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的共同作用,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一些领域出现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转折点,一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同时,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产品总量平衡的脆弱性凸显,品种和区域结构失衡的矛盾加剧,市场变化的放大效应增强。二是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现代投入品大量使用,农业雇工和土地流转增加,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在全社会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推动下,农资、农机、用工、土地等费用呈上涨态势。农业生产的高成本必然转化为农产品的高价格,必然要求农业的高补贴。三是农村劳动力进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经过多年大规模转移,目前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的局面虽未根本改变,但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外出务工农民中愿意回到农村的越来越少,乡村就业人员中完全务农的越来越少,务农劳动力中种粮的越来越少,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忙季节性短缺、区域性短缺问题开始显现。四是工农城乡关系进入互动增强阶段。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工农城乡相互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更加广泛、相互作用更加直接。农业形势好坏、农村发展快慢对工业和城市的支撑或制约日益突出,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对“三农”的拉动日益明显。农业农村这些新变化新趋势,对“三化同步”既提出了要求和压力,也带来了契机和动力。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推进“三化同步”,与时俱进更新认识和观念,趋利避害化解矛盾和冲突,因势利导推动改革和发展,科学有效地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三化同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突出强调“三化同步”,着眼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齐农业这个短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化同步”既是重大任务,也是重大原则,必须贯彻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领域各环节。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三化同步”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三化同步”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将为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将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支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切实体现“三化同步”的要求,真正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位置。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三、全面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大兴水利强基础,就是要针对水利建设滞后、设施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建设,大力度推进改革,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就是要针对农产品供求总体偏紧、部分品种短缺的紧迫问题,强化扶持政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有效增加农产品市场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就是要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严峻局面,努力开辟农民就业门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增进农民福祉。着眼统筹添活力,就是要针对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依然明显的突出矛盾,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促进公共教育资源、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文化惠民工程等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做到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在具体安排上,要保持连续性,增强协调性,突出针对性。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这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大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品种结构,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中城市郊区要保有一定的蔬菜种植面积和生鲜食品供给能力。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本着保障生产者利益、保障低收入者生计的原则,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抓好市场调控,努力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成本。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搞好农产品市场调控,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等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科学把握储备调控、进出口调剂的时机和力度,适时采取临时收储措施。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大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做大做强种业,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加快农技推广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品种结构,支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用性强的农业机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植树造林,深入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建设工程,加快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抓住农产品需求旺盛、产业转移加快、外出务工形势向好的机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努力确保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加大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等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建材下乡试点,努力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继续做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大力加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努力确保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土地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进入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流转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严格限定在已依法取得的经营性用地范围。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和范围。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激励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四、下决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中央决定2011年“三农”工作和政策措施,继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安排,中央1号文件则聚焦水利。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加强水利,这就要求尽快对水利建设作出部署安排。第二,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第三,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第四,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2010年部分地方发生的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和西南地区发生的特大干旱,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第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1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要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有必要选取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加以突破。第六,水利改革发展任务极为艰巨复杂,需要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中央首次就水利专门出台综合性文件,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要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按规划实施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要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在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建设和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治理等薄弱环节。要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采取建设水源工程、调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和其他非工程措施,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要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关键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夺取2011年农业丰收,意义非凡、任务艰巨;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前景美好、挑战严峻;打好“十二五”时期第一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一要提升“三农”工作的领导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建立健全抓好“三农”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决“三农”问题有使命感、做好“三农”工作有成就感。二要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进一步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三要造就过硬的干部队伍。着力提高“三农”干部工作能力,着力优化“三农”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四要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完成艰巨繁重的“三农”发展任务,关键是要带着“四情”做工作: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帮助群众、由衷敬畏群众;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做到态度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努力持之以恒;开拓创新要有激情,做到以昂扬进取的锐气、攻坚克难的胆识、百折不挠的韧性迎接各种挑战;献身事业要有痴情,做到信念在胸、执着于心,尽职尽责、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甘于清贫。五要巩固和谐的社会局面。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这是回良玉同志2010年12月21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第四篇:强农惠农实施方案
卡党发„2011‟100号
中共卡坝乡委员会 卡坝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卡坝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乡属各单位:
《卡坝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实施方案》已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1年7月29日
主题词:强农惠农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县委办,县纪委,政府办 中共卡坝乡纪委 2011年7月29日 印发
卡坝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永靖现场会议精神,提高我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要求,推动全乡农牧业农牧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从今年7月份开始,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乡开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永靖现场会议精神,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运作程序,着力解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我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长效机制,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操作规范、管理有方、群众满意,为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二、活动范围
各村,乡属各部门(单位)。
三、工作目标
根据省、州、县委的要求,开展这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的目标是,全乡基本达到现在永靖的水平。从总体上讲,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取得实效。
(一)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促使广大干部和党员充分认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性,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意识,正确执行国家和省、州、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解决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不到位,截留挪用强农惠农资金,发放强农惠农资金物资中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其他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的成果。
(三)群众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推行阳光操作,健全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公平公正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满意度。
(四)保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从政策管理、资金分配、发放程序、干部政绩考核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研
究制定保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工作措施和工作办法,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规范透明、程序简化、方便群众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机制,努力使各项落实强农惠农的政策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和职能,提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分阶段、分步骤精心组织实施。采取组、村、乡自下而上的办法,认真清理归类强农惠农政策项目,编制强农惠农政策目录,依托全乡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建立惠民电子信息档案,方便群众直接了解和掌握政策。
——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本乡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查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各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资金全额落实到位。
——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乡为民全程代理服务中心和建立乡惠民办公室,及时兑现各类惠农资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动员社会力量,吸收群众广泛参与,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
——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要通过乡惠民服务机构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和“惠农通”等信息发布系统将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物资项目、享受范围、享受对象、享受标准、金额等重要内容,在严格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及时如实予以公开公示和发布,方便群众查询,实行阳光操作,增强落实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要认真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结合新阶段新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保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措施和办法,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内容,形成各具特色的落实机制。
五、实施内容
(1)农牧业生产方面: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工程粮款补贴、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牦牛保险保费补贴、藏羊保险保费补贴、青稞保险保费补贴、能繁母猪奶牛保险费补贴、普通劳务技能培训、科技培训、贷款贴息等13个方面的内容。
(2)农牧村社会事业方面:主要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
制、中等职业教育减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贫困户“两后生”技能培训、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补助及住院报销、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金等7个方面的内容。
(3)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主要包括农牧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村医生补助、新型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农牧村干部养老保险、孤儿基本生活费、村及村以下干部报酬、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金、伤残抚恤、在复员及退伍军人生活补助、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企业职工失业保险金、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农牧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农牧村二女结扎户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储蓄、独生子女领证户父母奖励金、村及村以下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报酬、救灾救济、农牧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补贴、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省外劳务移民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家电下乡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32个方面的内容。
(4)工商税收方面:主要包括涉农牧业各类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优惠政策、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注册登记收费优惠政策、下岗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就业税收政策、残疾人就业税收政策、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农牧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等11个方面的内容。
除上述政策项目外,强农惠农政策项目还包括中央、省、州、乡出台的用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卫生、教育、就业等条件,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各类政策,以及省、州、乡承诺为民办的实事。
六、方法步骤
活动从今年7月29日开始,至10月底结束,历时三个月,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7月29日至8月10日)
各村和乡属涉农单位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任务。在此基础上,尽快召开本村、本单位开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按照乡党委、政府统一要求,把推行村干部“代办制”与健全完善惠民政策落实机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为民全程代理
服务点,各村建立惠民办公室,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相关村、组干部兼任。同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级民主评议小组,成立村审核小组。各村、乡属涉农单位的活动方案、领导小组名单要于8月2日前报送乡强农惠农政策办公室。
(二)调查摸底阶段(8月11日至8月31日)
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所有农牧户,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各项惠农政策进行巡回宣讲。开展农牧户调查摸底工作,组织力量对所有农牧户从家庭人员构成、经济收入、生活支出、住房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用具体的经济指标量化农牧户经济状况,摸清实情。组织召开村民民主评议小组会议,识别和确定惠农政策享受对象,特别是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将调查摸底情况在村上进行张榜公示,建档立卡,并及时组织专人将相关惠农政策录入电子信息平台,建立动态数据库。
(三)清理公示阶段(9月1日至9月20日)
对2010年以来各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情况进行认真归纳疏理,对新增的惠农政策及相关信息要及时补充,及时更新。对实施范围、操作规程、政策标准等进行全面公示,提高政策知晓率,接受群众监督。在摸清底数、建档立卡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受益对象。受益对象由村“两委”提议,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评议结果在村、组同步进行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上报乡强农惠农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乡强农惠农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入户核查,核查情况交乡审核小组审核后在村、组进行二次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上报乡相关部门审批,并将审批后的惠农政策享受对象,特别是低保对象在乡、村、组再次进行公示,做到“三级公示,三榜定案”,并通知农牧民及时到乡惠民办公室电子信息平台查询。各村要于9月15日前将清理公示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整改落实阶段(9月21日至10月15日)
各村、各乡属单位要严格开展自查自纠,针对清理核查出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和整改责任人。要把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惠民办公室的硬件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作为整改的关键环节,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通过”的要求,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着力解决政策知晓率不高、政策执行不透明、资
金落实不及时、政策落实不公正、工作程序不规范以及滞留、截留、挪用惠农资金和虚报冒领等突出问题,真正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惠民政策的“阳光雨露”。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从政策管理、资金分配、发放程序、干部政绩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公平、规范透明、程序简化、方便群众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长效机制。整改落实情况要定期向乡领导小组通报,乡上将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进行实地观摩交流,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五)总结验收阶段(10月16日至10月22日)
各村、乡属各单位必须在10月中旬向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领导小组上报开展活动工作总结。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领导小组按照各村、乡属各单位对开展活动的重视程度、清理核查的深度、解决问题的力度、群众满意的程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的进度等情况,制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的具体验收标准,集中时间进行全面验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上成立了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研究谋划、安排部署、督促检查、总结验收等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靠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的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深入村组、农牧民群众开展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各村、乡属有关单位负责人要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参与,切实抓好本村、本单位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乡惠农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的职责。乡财政要及时拨付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并及时将拨付情况告知相关人员。乡计生办要充分发挥人口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用新型管理软件,拓展服务功能,方便群众查询。农牧、民政、卫生、林业、教育等专干,要认真落实采集、审核、录入基础补贴数据,建立动态数据库,防止出现漏报、多报或弄虚作假的情况,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严防套取、侵占、截留、挪用涉农补贴资金行为的发生。农村信用社要及时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户存折,并把好补贴资金的领取关,杜绝冒领行为。及时总结和推广好做法、好经验,确保活动取得实
实在在的成效。
(二)强化工作措施。要结合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实行村、组干部“代办制”,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同全程代办有效结合起来,把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户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建立便民联系卡,明确代办事项范围和工作流程,按照“随时受理-全程代办-及时回复”三个程序组织实施,变“群众上跑为干部下办”,变“拖着办为马上办”,切实转变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农牧民以及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要主动上门代理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代办工作的实效性。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惠民办公室要建立健全《惠民办公室工作职责》、《强农惠农资金运行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并上墙公开,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完善《民主评议会议记录》、《农户家庭基础档案》,对强农惠农政策受益对象分类、分村、分组进行建档,并确定专人负责。乡财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信息平台建设、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惠民办公室开展工作必要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要积极开发应用新型电子信息软件,建立综合性的强农惠农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和惠民服务电子档案。
(三)健全工作机制。要把民主评议作为确定农牧村受益对象的关键环节。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由村“两委”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小组长、妇女代表、贫困户代表、富裕户代表、计生户代表等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30人。村审核小组人员由村委会主任、相关村干部、等负责人组成。要进一步明确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落实每个环节的职责和办理时限要求,建立财政和业务部门、村惠民办、信用社紧密衔接、协调运转的资金落实工作机制。在接到上级下达资金的通知后,乡财务在两个工作日内要将资金全部核拨到信用社,村惠民办要当日通知到村、组,并通过向村、组干部及群众发布资金到户信息,信用社和村、组在各自的公示栏内也要及时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在取款时核对,真正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决定权交到群众手中,增强政策落实的透明度。
(四)突出宣传培训。要把村、组干部培训作为强农惠农政策宣传的前提,让乡干部首先成为强农惠农政策的“明白人”。在入户宣讲前,坚持“先培训、后入户”的原则,对乡、村、组三级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每位干部全面掌握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目的意义、享受条件、具体标准、报批程序等,进一步提高强农
惠农政策的宣传质量和效果。要加大入户宣传的力度,坚持经常性入户宣传与集中入户宣传相结合,从村上抽调熟悉政策、责任心强的干部,分片包户,一人包5户至10户,深入农牧户逐户宣讲享受的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入户率达到100%。要突出阵地宣传,在每个村群众方便看到的地方设置一面固定宣传栏,在每个组设置一面固定黑板,做到“一村一栏,一组一板”,提高政策落实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监督权。
(五)严格责任追究。各村强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性开展督促检查,着力解决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存在问题较多的村、组进行集中整治和重点督办,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乡纪委要充分发挥监督监察职能,成立督察组,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作为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畅通举报渠道,及时通报督查情况,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受理投诉举报,认真处理群众检举和反映的问题。乡纪委要对各村、组工作不到位、执行政策不力、惠农资金管理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甘南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责任追究制度》及相关法规严肃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对包组包户干部宣讲不到位、核查纠正不彻底、发现严重问题的,要严肃追究包组干部的责任,是乡直单位抽调的干部调至包组所在村工作,是村干部的取消当年工作报酬。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情况,乡上在10月中旬全面进行总结考核验收。
(六)坚持统筹兼顾。要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与全面落实中央、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第五篇:强农惠农报告(范文模版)
纳浪乡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汇报
2012年以来,我乡根据省、州、县有关强农惠农资金文件要求,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严格对照加强监管,通过“一折通”由信用社直接支付,真正做到强农惠农资金透明公开、及时发放,确保农民合法权益有保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现将我乡开展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层层责任制
为了切实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确保按要求及时发放到位,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监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层层落实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之依法执行,防止了委伪拖拉、推搪责任的情况出现,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提高对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我乡于年初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学习。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强农惠资金监管工作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乡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成果,稳定农村社会大局。二是认真组织乡、村干部学习省、州、县文件精神,确保正确贯彻落实省、州、县的相关规定和文件关于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学习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有关文件政策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我乡机关工作人员的资金监管意识和能力,严格按相关规定操作,为确实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监督意识
一是通过乡政府政务公开栏,全面宣传省、州、县各项相关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政策。二是走下去,结合业务工作,到各行政村广泛地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政策,同时要求各行政村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公开宣传栏作为阵地,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用途范围、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申请审批程序和相关要求等进行宣传。三是利用相关部门召开的会议,积极宣传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同时对实施单位和业主敲警钟。通过积极宣传,让农民群众掌握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政策,了解强农惠农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积极参与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遏制非法挪用、截留强农惠农资金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积极落实以下三个工作机制,形成督查工作合力
一是联络沟通机制。编制人员信息联络表,乡直主管部门、乡办公室成员和各行政村的领导的电话联系方式集中在一起,以便理顺上下,协调左右。二是政策宣传机制。要求各行政村把中央、省、市、县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政策的落实范围、条件和补助标准等,通过宣传手册、公示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及时公告财政强农惠农政策内容,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了解财政强农惠农政策。三是舆论监督机制。乡政府设立了举报电话,通过有效形式进行公布,接受群众投诉,营造舆论氛围。乡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举报值班电话(0941-3801010),充分运用政府与群众的互动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方面的投诉、建议、求助、协调服务。
五、加强检查,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为掌握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履行监管职责,乡政府分别对种粮大户、服务大户直接补贴资金发放的时间、对象、标准、范围、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套取、是否按程序公开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检查,对种粮大户、服务大户直接补贴资金的申报、公示、管理提出了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强农惠农资金发放情况:
粮食直补:159129元
第一季度低保:216555元
第二季度低保:256791元
第三季度低保:236673元
第三季度五保:28500元
完善退耕还林:291721元
特困群众生活补助金:627480元
村专干及支管组长:71400元
独生子女领证户奖励金:20440元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11520元
少生快富:65000元
二女一次性奖励金:6000元
五保户一次性物价补贴:2280元
困难群众一次性物价补(低保):44240元
村干部报酬:234000元
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2000元
村办公金费:30450元
五保户生活补贴:11400元
第四季度五保金:30000元
第四季度低保金:416307元
低保提标补发:50806元
困难群众生活救助金:807480元
老党员生活补助:12600元
防疫员报酬:1400元
草改:845500元
2012年至今强农惠农资金发放情况:
两节补助(低保):262000元
粮食补贴:165294元
新增农资综合补贴:69078元
我乡虽然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有效工作机制还有待改进和加强。在新形势下,今后我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长效机制,确保我乡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做到强农惠农,促进我乡农业、农村协调、稳定、健康发展,确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