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陵市历届信访工作研究会
铜 陵 市 历 届 信 访 工 作 研 究 会
第一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
1989年9月11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在市委七楼会议室,召开了铜陵市首届信访工作研究会会员大会,会议由市信访办主任臧明鼎主持。会上介绍了研究会筹备经过,对研究会《章程》(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讨论、通过了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市委秘书长陈乐宁同志到会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本届研究会共有29名会员。名誉会长:陈乐宁、张竞贤、江思平会 长:臧明鼎
副 会 长:钱大光、张本生、丁明崇、陈孝模 秘 书 长:张绍清
第二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
1992年6月18日,第二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会员大会在铜陵发电厂招待所召开。会上,讨论、通过了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研讨了信访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市委副秘书长、铜陵县县长唐世定和市民政局社团组织负责人,到会分别作了讲话。本届研究会共有会员39名,参会会员31人。名 誉会长: 郑宪景、唐世定、叶显义、查君德、江思平会 长: 臧明鼎
副 会 长: 钱大光、张本生、陈孝模、夏炼生、闻家海 秘 书 长: 张绍清
第一、第二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会长、市信访办主任臧明鼎同志
第三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
1997年8月29日上午,第三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会员大会在丰谷园饭店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信访办主任许成武主持,会议审议了第二届信访工作研究会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研究会新《章程》和新一届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信访论文交流。市社团办主任方宗祥同志作了发言,市委秘书长沈言胜同志最后作了讲话。本届研究会共有会员59名,参会人员54人。名誉会长:陈乐宁、束庆涛、沈言胜 会 长:许成武
副 会 长:张本生、郝 毅、钱大光、任俊芳、徐 晖 秘 书 长:胡秋生
第四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
1999年9月19日下午,第四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会员大会在丰谷园饭店召开。会议审议了第三届信访工作研究会工作报告,酝酿、通过了研究会新《章程》和新一届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市委常委、秘书长唐世定和市政府秘书长吴永华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最后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本届研究会共有会员64名,参会人数 70多人。
名誉会长:陈乐宁、唐世定、刘战平、吴永华 会 长:吴义良
副 会 长:张本生、郝 毅、钱大光、任俊芳、徐 晖 秘 书 长:胡秋生
第四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会长、市信访办主任吴义良同志
第五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
2005年12月16日下午,市信访工作研究会在市总工会12楼会议室召开第五届研究会会员大会。会议审议第四届信访工作研究会工作报告,酝酿、通过研究会新《章程》,选举产生第五届信访工作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聘请名誉会长。市委副书记唐世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 勇,市委秘书长刘正新,市政府秘书长崔玉奇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市信访局副局长刘登年主持,50个单位会员、181名个人会员参加了会议。
名誉会长: 唐世定、贾金良、于 勇、刘正新、崔玉奇 会 长: 陈玉宝 副 会 长: 刘登年、罗芙蓉、徐 晖、周贤忠、钱玉贵、邢应西、张先傲、赵平、余锡培
秘 书 长: 徐 晖(兼)
副秘书长: 胡秋生、魏居超、崔瑾玲、汪济航、冯安生、吕文强、方 萍、严顺新、黄 庆、卞 成、王晓辉
第五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会员大会会场
第六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
2010年10月26日上午,市信访工作研究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行政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市第五届信访工作研究会工作报告,决定聘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古亚伟,副市长张梦生,市委秘书长、铜陵县县委书记陈昌虎,市政府秘书长、郊区区委书记孙中辉等为市第六届信访工作研究会名誉会长。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信访工作研究会领导机构。古亚伟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市第五届信访工作研究会会员大会召开5年以来,市信访工作研究会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以破解难题,推进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主动协助主管部门做好信访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市第六届信访工作研究会将深化认识,高点定位,把握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围绕大局,紧扣主题,找准研究工作的切入点;强化自身,创新方式,抓住研究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开创全市信访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专题研究会
村两委班子专题研究教育实践活动会议记
录
会议时间:2014年3月4日
会议地点:村办公室
参加人员:
会议内容:
XX:今天我们两委班子召开专题研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会议主要有两方面任务,一方面要传达市委、县委部署教育实践活动会议精神及我乡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另一方面对我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初稿进行审议,对我村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首先由我传达乡党委对在全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按照中央和省、市、县、乡党委统一部署,我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体安排8个月时间,从2014年2月开始,到2014年9月基本完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联系直接紧密,群众期望值很高。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八届六次
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县委十届四次全会部署,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推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为建设“生态、平安、美丽”龙门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开展活动,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方便老百姓办事、破解发展难事,实现“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干群关系雨水深、和谐发展上台阶”的目标。在此次活动中一要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二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三是要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通过这几个环节扎扎实实落实教育实践活动,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为建设龙门新村做良好准备。
XX:下面由我宣读中共XX乡委员会关于转发县委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县农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统一部署,结合全县农村实际,现就农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XX:通过对指导意见的学习,大家就对此次村开展教育实践
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并对我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初稿进行审议。
XX:作为老干部,我希望咱们开展此次活动要注重发挥群众
积极性,要开门搞活动,咱们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每一项工作都要让群众参与,而且对两委班子中突出问题要敢于接受群众的批评,作为党员咱就要听真话、难听话,只有这些实话才能反映出问题,才有利于咱们改进。所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到群众中去。
XX:我对村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没
有大的意见,这次活动除了设立领导小组,还希望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择合适的年轻党员对此次活动的文件材料以及意见材料进行收集和汇总,有助于咱们更快知道反馈意见。
XX:我对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没有异议,要搞好这次活动还要
搞好宣传活动,需要群众参与就要让群众知道,知道的人越多提意见的人也就越多,此次活动才能收到实效,咱们村里要通过喇叭广播县乡两级的文件精神,要张贴标语,使街头的百姓都能议论此次活动。
XX:大家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都没有异议,就此
通过,以后就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来开展此次活动,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都很中肯,咱们也都采纳,下一步就要开展动员大会,时间设在3月6日,开会人员包括两委全体人员、部分群众代表、老党员,下设的办公室主任由副支书赵英辰担任,参会人员及开会材料由办公室人员准备。咱们通过今天这次专题研究会对我村开展群众教育路线进行部署安排,希望大家都严格按照要求实施,结合自己的工作,抓好此次活动。
第三篇: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6日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侯淅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凝聚力量,务实进取,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为“四个之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5%。新增就业3万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第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增长23%;实际利用内资570亿元,增长54%。实施“项目推进月”行动,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5个。有色公司“双闪”、铜化大合成氨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实施“抓调控机遇”行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再获国家五年政策支持,全年争取国家和省转移支付资金27.8亿元,增长21%。实施“保经济增长”行动,百名干部深入企业、帮扶企业,累计减免税费和发放专项支持资金17亿元。有色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铜化集团突破百亿元,全威铜业、精达铜材跻身“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
第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订并实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把铜基新材料作为首位产业来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保持全省第3位。“圈区管理”获国家批准建设,国家铜铅锌质检中心列入国家支持项目。完成“智慧铜陵”建设总体规划。中科院皖江产业中心正式运行。扎实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工作。严格环评、能评,倒逼传统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和减排项目。实行服务业发展目标责任制管理,落实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24亿元。金园港埠码头建成使用,江南文化园三期、台湾城、青铜帝国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第三,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按照全域规划理念,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完成部分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强力推进以“惠民、便民、育民、亲民”为重点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3名。长江二路等主干道路建成使用,长江路地下人防工程快速推进。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和宁安城际铁路铜陵段建设顺利。西湖新区路网框架全面拉开。东部城区、南部城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启动。产业转移示范区起步区骨干路网基本贯通。美好乡村启动建设,完成166个自然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发放流动人口居住证2.3万张,完成74万户籍人口户别标注,率先实现城乡养老、低保制度并轨;出台农村产权改革“1+8”方案,农民宅基地和农房登记确权发证工作进入常态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进入试点阶段。大建设体制逐步完善,修订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责任追究办法;加强了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完成市、区财政体制和部分领域事权关系调整。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专项资金、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启动政府部门履职情况考核;试点财政专项资金资本化运作;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首接办结制,引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扩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范围。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平稳推进。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深度拓展,以社区为平台的各类公共服务、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成为全省首个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市。
第五,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继续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0户,全面关闭可采区之外的石料矿山,基本实现城关滨江化工区整体关转;启动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十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及废弃矿山植被恢复首批项目;严格超标排放等行为监管,全年空气质量一级天数由上年的23天增加到43天。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全年投入11亿元,完成48项民生工程,群众受益90%以上;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2039套、竣工10804套,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在全省推广;率先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城乡高龄津贴制度。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提高到1435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355元。第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制订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方案。在全省率先试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在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省第三届体育大会。全国幸福家庭试点市、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无障碍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成为全国慈善百强城市。妇女儿童、红十字、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外宣、消防、民防、气象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扎实推进“法律七进”等活动。60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顺利实施,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四大四进四送”等制度常态化,信访工作实现“四个零”的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执行人大决议,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24件、政协提案273件。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率先实行部门预算和审计结果公开,开通政府微博集群“铜陵发布”,实行网络问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工作为本届政府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首五年,我们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加深的各种风险挑战,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创造了辉煌业绩,超额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总体实现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五年来,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79亿元增加到610亿元,财政收入由50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分别增加1.2倍和1.5倍。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3000元和17000元,是2007年的2.1倍和2.5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8亿元,是2007年之前历年投资总和的3.2倍。
五年来,城乡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城市框架基本拉开,建成区面积由46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75%。争取京福高铁在铜陵过江,区内“六纵六横”干线路网基本建成。100%的村通公路、通宽带、通广播电视,93%的村通客运班车,95%的农户喝上安全饮用水,76%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
五年来,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成为全国典型。大部制、新农合和城乡一体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公车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开。累计实际利用内、外资1500亿元和16亿美元,是前五年的8倍和4.3倍。五年来,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21.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12.8%、16.4%。城市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从95%提高到97.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61%提高到80.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91.4%提高到100%。循环经济被称为“铜陵模式”。
五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219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3266元和4614元增加到24706元和10060元。全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低保标准居全省前列。每千位老人社会福利床位数由14.7张增加到20张。城镇人均成套住宅面积30平方米,农村人均钢混砖混住宅面积41平方米。城市万人公交车11标台。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2岁。
五年来,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4.9%。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先进。“四优”和谐社区达标率96%,村委会自治达标率100%。平安铜陵建设成效显著,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居全省前列。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产业结构不优、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一些部门效能不高、少数干部精神懈怠,不能适应转型跨越的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铜部队、驻铜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铜陵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争先,善谋力行,奋力推进转型跨越,全力建设“四个之城”,继续走在全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前列。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经济总量省内进位次,总体效益省内再领先,居民收入全省争第一,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主要任务是:
---致力建设现代产业之城。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在首要位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筑铜陵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安全发展。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行业地位初步确立。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千亿元,有色公司超2千亿元;百亿元以上企业超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30家。
坚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成为长江流域物流节点城市、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区域性休闲购物和医疗服务中心。铜文化创意和旅游业初具规模。坚持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战略支撑。基本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下降13%,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致力建设创新创业之城。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跨越的核心环节,把全民创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国家创新型和创业型城市。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 2.5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6.5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
“人才强市”战略有效实施。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27.4%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超过27%。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3万户以上,实现成功创业1万人。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作用,全面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政府服务企业、市场配置资源、企业活力无限的科学发展机制。---致力建设精致大气之城。全面实施精致大气之城建设“八大工程”,总投资1100亿元以上。努力建设国际铜都、山水城市、宜居家园、休闲胜地。
基本建成江湖山城魅力家园。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主城区现代服务业进一步集聚。东部城区成为产城一体的活力新城。南部城区成为滨江文化旅游新城。跨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内外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完成区域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建成亿吨级以上现代化港口,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建成城市内半小时快速交通网和快速公交体系。城乡环境质量趋于友好。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34%以上。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基本实现农业品牌化、农村田园化、农民市民化。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致力建设平安幸福之城。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铜陵发展的根本目的。完善民生工程实施长效机制,实现“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现代化。全面建立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每位老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每个困难家庭都能住上保障性住房。基本实现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等化、高中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特色化。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提高城乡社区自治水平,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和管理能力。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把铜陵建设成为最稳定、最安全、最和谐的城市之一。
三、2013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之城”建设,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不等不靠不浮躁,抓转型上总量,抓项目增后劲,抓改革激活力,抓民生促和谐,扎实起步,开好新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增幅保持同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分解落实市和县区重点建设项目、明确时间节点,以强化服务促项目落地,以征迁力度促项目开工,以效能建设保项目进度,做到项目开工个数、投资规模、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四个”超历史。实施8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和百项转型升级技改项目,促进PCB、光电等特色产业园集群发展。推进75个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设。皖中南物流甩挂中心建成运营;支持广东物资集团、卓尔集团等物流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引进和培育亿元以上规模商贸流通企业5个以上。确保2个以上重大项目纳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推动大中小企业更快成长。实施百亿元企业服务计划,支持有色公司成为全国最大最强的铜冶炼企业、重要的铜加工企业和有重要影响力的有色金属交易企业;支持全威铜业、精达股份、铜化集团做大做优做强;支持旋力特钢、海亮铜业、有色高导铜材等企业向百亿企业迈进;引进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项目。抓住国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新机遇,实施民营经济促进计划,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融资支持,深入开展千人创业扶持计划,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实施中小企业希望工程,促进94户省级重点调度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力争50户中小企业上规模。
增强集聚发展要素的能力。切实落实招商选资、招大引强,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配招商任务,以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知名名牌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为招商奖励对象,以项目落地实绩为招商考核标准,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亿美元,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670亿元,增长18%。改进政府融资平台运行机制和奖励办法,加快融资能力建设,全年平台融资不少于100亿元。鼓励金融机构来铜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改进信贷环境,全年信贷总量增长20%以上。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积极培育企业上市资源,力争1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年直接融资额增长50%以上。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增减挂指标不低于去年,用好废弃工矿地转用指标,完善土地指标分配和供后管理机制,清理闲置土地不低于2000亩,土地出让收入不低于25亿元,落实单位用地投资强度规定,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二)切实强化发展平台建设
提升园区产业承接能力。增强各开发园区服务能力,支持开发园区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导向,自主设立内部机构,自主确定内部奖惩和考核办法。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引进5家牵动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区全面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1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各省级开发区要形成1-2个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化的农业龙头企业。
突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并通过国家验收,争取批准设立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和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库。提升国家铜铅锌质检中心能力,实现铜基新材料产业检测项目全覆盖。组建安徽铜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有色公司建立铜冶炼及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铜基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推动铜工艺创意、研发、展示和交易平台建设。统筹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产品设计等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好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国家和省试点政策平台,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基地。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取得关键进展。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能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建省级研发机构2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发挥中科院皖江产业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上的作用,提升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等平台服务能力。申报成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办法,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满足对紧缺人才、高端人才的需求。
(三)全面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功能。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改造长江东、西路等主干道4.8公里,建成沿河路等10条微循环道路,购置公交车辆60台,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完成5个老旧小区环境提升工程,实施长江路等沿街立面改造和杆线下地,完成淮河大道等4条主干道亮化工程,推进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环境建设。健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市容市貌、运输超载、渣土泼洒等专项整治,新改建28座城市公厕,基本完成主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启动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保持先进位次。推进主城区光纤入户和重点场所无线网络覆盖,开工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争取纳入“智慧城市”首批试点。
加快新区建设。西湖新区在建项目80个以上,完成投资75亿元以上,加快西湖片区整体开发和建设,确保建成西湖公园、市博物馆、市体育中心、青铜帝国一期、金九维景大酒店等重点项目,国际铜文化创意产业园、市文化馆新馆、市民中心全面开工。启动东部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顺安政务及商业片区初具规模,开工建设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站前广场及连接线,示范园片区安置房建设全面展开。南部城区文化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启动大通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启动普济圩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强化区位优势。配合做好京福高铁暨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宁安城际铁路建设。实现铜宣高速铜陵段复工,实施沿江公路铜陵段、黄浒至白杨坡段一级路改造,朱永路、滨江大道南北段主体工程完工,建成长江东路东村至竹园段。强化港口岸线资源整治和开发,初步完成滨江区域小码头拆除,开工建设安喜物流等3个现代化港口,启动顺安河三级航道整治项目,争取南夹江整治项目通过国家审批。
建设美好乡村。全面落实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任务,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乡村建设为重点,提高城镇化质量。结合土地整治、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整合涉农资金,完成33个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
(四)努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严格节能减排管理。落实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节能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强化日常调度和监管。全面推行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能耗对标管理,超标企业坚决停产整改;强化合同能源管理,实施15个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实施水泥、电力企业氮氧化物治理等减排重点工程,配套完善环保设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项目,提高产业链条耦合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实施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落实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启动循环园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启动横港扫把沟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及产业提升实施方案,关闭搬迁污染企业,实施居民搬迁,年内完成狼尾湖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和建设,启动滨江生活岸线区域开发建设,同步整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现区域环境逐步好转。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规划,加快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开展矿山开采专项环境整治行动,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减少粉尘排放。完成十万亩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任务,建成铜都大道绿化带等3条生态廊道,推进大铜官山公园和东湖湿地建设。继续强力整治全城区扬尘污染,加大南部城区扬尘治理力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
(五)大力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民生优先,继续实施48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增长18%以上。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开发100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今年起有色公司职工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积极探索社会保险一卡通制度,探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0000套、竣工9200套;全面完成成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启动非成片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安置房6652套、竣工11374套;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20亿元;改造农村危房2300户。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面。
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落实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成1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33个重点村文化活动室,获得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办好第三届安徽民俗文化节。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推进铜陵好人评选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等便民服务,支持市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举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实施4所农村敬老院转型,养老机构床位数增长15%以上。争创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持续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保密、档案、史志、红十字、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六)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深化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社区兼职委员制,在7个小区开展居民自治试点,规范自治行为。加强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建成25个示范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新改建2个城市社区服务用房和4个小区居民活动场所。实施社会组织市级孵化园工程,社会组织年增长率不低于7%;在教育、卫生等9个领域开展购买社会服务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将政府部门行业管理事务性、辅助性职能依法转移给社会组织。
强化平安铜陵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复杂区域专项整治,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向农村延伸,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健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化解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经验告诉我们,政府作用发挥的好,就会成为转型跨越的重要支撑;反之,将会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约束。实现“四个之城”建设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迫切需要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迫切需要振奋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精神,建设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
切实增强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推行联合审批、网上审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行政程序法定化,除涉及国家安全外,所有审批项目一律进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健全公开承诺、即接即办、首接办结等制度,审批时限一般都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开展攻坚破难专项行动,在项目建设推进、征迁拆违提速、城区环境整治、市区交通畅通、治理庸懒散奢等方面制订专项行动方案,确保取得实效。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县区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市政府负责同志每月到每个县区(开发园区)现场办公一次,部门负责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到县区、企业现场办公,努力打造公平公正、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切实增强服务群众能力。扩大群众参与度,凡是民生事项,都交由群众作主;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都与群众平等沟通;凡是群众反映的现实困难诉求,都在第一时间响应;凡对群众承诺的事项,都做到项项兑现、件件落实。整合政府服务热线,实现“一个号码找政府”,打造全天候政府。落实机关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制度,为群众排忧解难。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强化网络问政的工作落实机制,及时回应百姓关切。敬畏人民就是敬畏历史,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用心感受民生,尊重人民意愿,服务人民需要。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深入推进规范行政执法示范市建设,全面推行权力运行公示制度,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严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听证等制度。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切实增强执行落实能力。牢记责任,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摒弃坐而论道,坚持实干兴铜。改进文风会风,提高行政效能,文要管用,会要议事,议后要落实。抓落实就是解决矛盾,各级各部门的落实能力是执政能力的体现,是领导能力的检验,是党性强不强的标志。抓得要紧、一抓到底,直至目标变为现实。完善岗位管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查落实等责任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出实招、动真格、敢碰硬,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说了干、定了办,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切实增强廉洁从政能力。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深化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建设,完善政府招投标、政府项目投资和财政资金使用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滋生。坚持厉行节约,压减公用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公正处事,廉洁办事,树立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起航。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全面加快“四个之城”建设、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4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15日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侯淅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转型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1】,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130.1亿元,其中地方收入64.2亿元,同口径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增长13.5%。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26元,分别增长10%和1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聚焦铜陵转型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组织实施土地房屋征收拆违、政策性住房清查等专项行动,形成了真抓实干、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我们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新社会治理,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2名,首捧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我们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强力开展石料矿山和选矿行业专项整治,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我们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成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等16项新的试点示范,为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支点。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及时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1项举措,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促进计划、中小企业希望工程【2】,启动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3】,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0.8亿元,兑现扶持企业资金3.5亿元、减免企业税费5.8亿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67户,均创历年之最。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0个、竣工80个;实施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0个、服务业项目75个。全年,铜加工材突破100万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实现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有机统一。
第二,强化转型发展平台建设。制订了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建成安徽铜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铜产业技术标准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引进创新团队6个。主持或参与起草14个国家行业标准、占全省25%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六国化工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成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
第三,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市绿道系统、湖链城市等9个推动城市转型的专项规划编制。
京福高铁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顺利合龙,铜南宣高速铜陵段全面复工,东大路、沿江公路一期建成通车,新增一级公路60公里。新建和改造主城区道路49.2公里。基本实现主城区干支管网雨污分流,完成长江西路等区域排水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建设。完成10个省级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建设任务,犁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宜居村庄”。
第四,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实施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64个。稳步推进横港扫把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狼尾湖治理主体工程完工,滨江生态岸线进入亲水观光带建设阶段。关闭石料矿山21个、小码头9个,取缔小选矿厂115个,超限超载和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下降2%。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造林面积2.1万亩,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31公里、城市绿色廊道18.7公里,完成600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第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成立了市土地管理委员会,组建了新建投公司、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港航地方海事管理体制改革。城乡户籍实现一元管理,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开展城市社区居委会“海选”试点、全面实行直选,村民理事会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成了市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扩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第五轮清理,开通网上审批服务,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
第六,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高质量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城乡居民受益面9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调标,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3%以上;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在全省率先开展大病医疗保险和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社会保障“一卡通”【4】顺利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提高11.3%,农村低保人均补差居全省首位。改造了一批养老服务机构,新增老年活动室36个。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万多套、竣工1.89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600户。
第七,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好人”当选比例全国领先。市辖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认定。市及所有县区再获“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成为全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市。人民医院门诊楼等7个卫生项目建成使用,新增三甲专科医院2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覆盖率100%,城市社区文化项目、农村文化墙项目在全国获奖。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连续7次获得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新闻出版、地震、气象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法治城市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先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第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管理。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改进机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扎实开展整治“庸懒散奢”、机关办公用房清查等活动。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严格支出管理,“三公”经费【5】支出下降16.2%。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83件、政协提案271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整合政府服务热线,基本实现“一个号码找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建立群众代表座谈会制度。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铜部队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铜陵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铜陵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资源型城市的困局仍未打破,土地、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远未到位,一些工作人员依法履职能力有待提高,“四风”问题仍很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多发高发。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政府工作安排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扩张政策消化期,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实施等,将为我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按照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快转型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提高发展质量为工作着力点,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新增就业2.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投资质量效益
开展重大项目提质提效年活动。围绕有利于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和保障民生,深入谋划、强力推进项目工作,持续扩大有效投入。继续推进土地房屋征收拆违专项行动,简化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促进项目加快落地和竣工投产。紧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全年计划建设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10个,完成投资468亿元,增长20.6%。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7个、竣工81个。全力抓好抓实五类重点项目,其中调结构项目120个、节能减排项目134个、交通城建项目25个、现代服务业项目50个、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14个。
加强政府性投资和融资管理。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政府投资项目,全年安排各类城乡建设项目200个以上、投资200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55亿元,市本级为40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解决居民住行困难、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责任追究,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加强政府融资管理,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做到风险可控。创新城乡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快制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具体办法,抓好在供排水领域的试点,逐步建立城乡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积极创造社会投入的良好环境。保持去年稳增长31条措施不变,稳定企业负担水平。继续实施百亿元企业服务计划,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促进计划、中小企业希望工程,力争过亿元民营企业突破60户,民营经济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扩大银行信贷投放的激励政策、风险控制措施,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扩大贷款担保规模。主动做好企业上市、区域集优票据【6】发行等直接融资服务,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银企对接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落实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项目,综合运用土地、环保、能耗等刚性约束的倒逼机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实施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产业等百亿元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抢抓长江经济带开发机遇,着力推进有色金属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成甩挂中心,努力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建设全国新兴物流节点城市。支持铜官山区IT产业园、铜都金融中心和开发区数字传媒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和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铜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推进转型平台建设。落实促进开发园区转型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开发区完成投资不低于150亿元,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示范区完成投资不少于30亿元,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各省级开发区要重点发展2-3个产业集群。继续做好综合保税区的申报争取工作。争取铜期货交割仓库落户。加快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建设。确保“圈区管理”【7】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好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家,组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壮大一批科技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铜陵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发挥铜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打造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和仪器设备、产品检验开放共享平台。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积极推动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二期建设。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验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人才、科研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有新突破。
(三)综合整治城乡环境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完成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工作任务,启动千亿铜产业链节能减排示范、工业园区热能梯级利用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4个国家循环化改造园区建设。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政府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强化工业废气、建筑运输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治理,扩大石料矿山和选矿行业整治成果,依法淘汰小选矿厂,依法关闭违规排放的小化工、手续不全的小码头,全面完成火力发电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升级改造铜冶炼、钢铁(球团)、水泥企业以及燃煤锅炉的除尘设施。抓好交通、建筑等其他领域节能减排。
开展三线三边【8】治理。以“治脏、治乱、治污、植绿”为内容,把拆违治乱与落实森林增长、绿化提升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边拆违、边整治、边绿化,打造城市森林长廊和沿线风景带。全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5万亩,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20公里。完成绿化提升面积400万平方米,建设城市绿色廊道8.4公里,恢复矿山植被3000亩。落实横港扫把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加快天井湖、翠湖水体环境治理,启动大铜官山公园、东湖湿地公园建设,建成滨江生态岸线。
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城乡生态用地保护,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划定永久性生态用地。健全环境功能分区、环境行为评价、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规排放行为。启动雾霾天气重度污染应急处置工作。强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适时启动饮用水源取水口搬迁工程。完成重金属污染治理计划。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
(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重点,完善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确保农民合法权益。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的资产化改革,推进农村和农民资产的资本化试点,促进生产要素城乡流动。争取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全域规划理念,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加快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统一完备的城乡规划体系,有效指导城乡建设。探索试行“多规合一”,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统一起来,更加准确地界定新老城区、东南部城区、开发园区、山区、圩区(包括江心洲)的发展定位。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把耕地红线扩展到永久性基本农田、永久性生态用地。围绕做好“山、水、田、路、亮、绿”六篇文章,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畅通城市道路内循环,打通城市外环线,新(续)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85公里,完成沿江快速通道、朱永路、滨江大道北段二期等工程建设,新增公交车60台,再开通乡镇公交线路2条。新建、改建城市燃气管网63公里、供水管网51公里、污水管网55公里。严禁违规建设,整治市容市貌、村容村貌,提高城乡管理精细化水平。
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中心村16个、市级中心村20个,着力串珠、连线、成片,建设田园化的美丽家园。争取铜陵县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继续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推进力度。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2万亩,建成“菜篮子”标准化基地2000亩,种植油用牡丹5000亩以上,打造铜陵牡丹、白姜加工工业区。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着力保障基本民生
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务实安排民生工程项目。全年计划安排财政资金14亿元,实施38项民生工程,重点解决棚户区改造、大气污染治理、停车场建设管理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强项目绩效管理,创新项目实施、投入和管理机制,做到项目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参与、效果由群众评议,切实把民生工程办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推进全民创业,继续实施千人创业扶持计划,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并轨成果,发挥大病保险保障功能。推进各类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1+6”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9】,建立城乡低保、五保供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等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000套、供应保障房1000套,健全保障房分配、管理、退出机制。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名校托管、设立分校等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深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实施“强院名医”培养工程,开展市立医院、市中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组建5个医疗联合体,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文化水平,组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理事会。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力争全市60%家庭达到幸福家庭标准。建设养老康复指导中心、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新建3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床位数增长15%。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开展育人育德、窗口行风、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继续深化“铜陵好人”评选等活动。完善全民健身机制,积极备战省第十三次运动会。办好第十三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档案、史志、新闻出版、慈善、红十字、防震减灾等工作。
(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厘清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居(村)委会的自治职能,指导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健全民主协商机制。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改革社会组织管理,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机关脱钩,积极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各类主体平等参与社会治理。实施社区服务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城乡精品示范社区,搭建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基层信访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网上信访平台,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地方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大胆解放思想,推进自身改革,增强行政能力,完善治理结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和谐。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条件,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流程,探索建立“负面清单”【10】制度,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开展财政管理改革创新年活动,启动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建立资金使用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改进分配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健全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所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在市场进行。深化规范行政执法示范市建设,规范行使行政执法职能,完善执法程序,严肃追究“不作为”责任,严肃惩处滥用执法权行为。抓好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市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事转企或社会组织。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
拓宽监督制约渠道。逐步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政务信息平台,扩大政务信息公开范围,做到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升“12345”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功能,办好政府微博、市民论坛,建设“网上政府”,畅通民意表达途径,打造服务群众“直通车”。切实发挥政府内部监督的作用,加强行政监察,坚决治理“官场病”;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审计成果运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完善向市人大报告和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普遍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长期受益的源头抓起。坚持实干兴铜,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多到基层接地气,多到一线解难题,加强督查督办,严肃行政问责,注重绩效评估,促进工作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改革公务接待制度,深化公务用车改革,进一步清理整改机关办公用房。高质量完成政策性住房清查专项行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铜陵正处在改革再出发、转型正当时的重要关口,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让我们在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随“中国梦”的时代大潮,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建设幸福铜陵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目标任务:是指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共分解为119项重点工作,除财政收入、综合保税区申报、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库设立等未达预期外,其余均完成或基本完成。
【2】中小企业希望工程:是指通过抓大扶小,促进中小企业提档升级,规模提升。一方面“扶小”,促进小微企业进规模。在规下企业中动态扶持120户左右成长性好的企业,围绕提高企业贡献度和企业经营者素质双重目标,着力培育扶持,推进企业做专做优;另一方面“抓大”,培育“小巨人”企业。在规上企业中动态扶持80户左右成长性好、企业贡献度大、复合增长率高、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细分行业领域中的“小巨人”,成为上市公司的“备用库”。
【3】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是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44号)以及省促进技改政策,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铜陵市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13-2015年),滚动实施202个工业技改升级项目,50个重点企业列入计划。通过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推进产业链、产品链向终端延伸,价值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4】社会保障“一卡通”是指将各项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公共就业、人事人才、金融服务等信息集成于一张社会保障卡,扩大社会保障卡的应用,实现“一卡多用、全国通用”。
【5】“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6】区域集优票据:是指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一种创新模式。所谓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指2-10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集合发行能够解决单个企业独立发行规模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而区域集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有政府偿债基金的支持,可提升市场投资者信心;同时,还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降低了中小企业固有风险。
【7】“圈区管理”:是指我国加大对再生资源的处理力度,在国内建立若干个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对从事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的企业实施特定的园区化管理,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水、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8】三线三边:是指道路沿线、铁路沿线、江河湖沿线和市际周边、城乡周边、景区周边。
【9】“1+6”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指以城乡低保为核心,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就业援助、临时救助相互衔接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10】“负面清单”:是指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
第五篇:关于印发《铜陵市2010—2012律师
关于印发《铜陵市2010—2012律师
工作规划》的通知
县(区)司法局、各律师事务所:
现将《铜陵市2010—2012律师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组织有关人员传达学习,并遵照执行,市局将定期检查考核。
铜陵市司法局 铜陵市律师协会 二0一0年七月一日
铜陵市2010—2012律师工作规划
为加快我市律师业发展,推进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律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根据省司法厅和省律师协会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2010—2012年律师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各种途径和强有力的措施,力争用3年时间,在我市培育出一批“政治坚定、法律精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有名气、有地位、能战斗、靠得住”的强所名律师,大大改善和提升铜陵律师的形象,使我市律师业步入全省司法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二、主要目标
1、到2010年底,力争有1家律师事务所进入全省综合实力评价50强。
2、到2012年底,建成1-2具有专业品牌特色和律师事务所。
3、到2012年底,形成2-3家有20名以上执业律师的中等规模的律师事务所;为确保2015年底,形成1家有40名以上执业律师的较大规模的律师事务所奠定基础。
4、全市律师人数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12年底,力争律师
总人数达到或超过130人。
5、到2012年底,有10名以上全市著名律师、3-5名全省知名律师。
6、到2012年底,我市律师业整体步入良性循环发展,各项评价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三、主要措施
(一)政策激励,大力实施“强所名律师”培育工程
1、鼓励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参加全省律师事务所综合实力评价,凡进入全省律师事务所综合实力50强的律师事务所,由市律师协会奖励1万元;进入前10强的律师事务所,由市律协奖励2万元。
2、鼓励和支持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合并与重组,合并后律师事务所注册执业律师达20人以上、30人以上、40人以上的由市律协分别奖励1万、2万、3万元。
3、制定《铜陵市专业品牌律师事务所考核认定、奖励办法》,经考核认定,具有品牌特色的律师事务所,由市律协奖励0.5万元。
4、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并在外市开办分所的,由市律协奖励1万元。
5、市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每两年动态开展律师事务所的星级评定和铜都十大杰出律师评选工作,对获得五星级的律师事务所和铜都十大杰出律师的,由市律协分别奖励1万元和0.1万元。
6、开展每年的律师事务所检查考核和律师考核,对获得前三名的律师事务所和“优秀”等次律师,由市律协分别奖励。
7、建立律师事务所人才引进机制,逐步扩大律师队伍中法律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除积极向市政府有关部门申报享受人才奖励政策外,凡录用博士为专职律师的,另由市律协奖励1万元。
8、以铜陵市律师协会名义申报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组织各律师事务所实施大学生实习和吸纳就业工作。
9、鼓励律师配备业务助理,鼓励律师事务所实行职业化管理,凡律师事务所配备职业经理人的,由律师协会认定后奖励0.5万元。
(二)搭建平台,发挥律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0、积极引导律师参政议政,并采取适当方式建议人大和政协逐步增加律师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名额,建立健全坚持律师参与政府行为监督、专项执法检查和辖区内法律实施情况调查等专项活动制度。
11、建立和完善政府及政府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驻铜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法律顾问团,为每一位市级领导和政府工作部门领导配一名律师顾问。
12、完善律师参与市领导信访接待制度,继续推荐优秀律师参加市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实行接待律师办案补贴制度。
13、组建大调解队伍,推荐一批优秀律师担任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委员会,刑事和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仲裁纠纷等新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员或首席调解员。
14、组织律师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包括工作制度研究与制定、社区矫正对象的判前评估、个案矫正、教育、心理疏导、工作考核等。
15、组织律师参与帮教安置工作。包括工作制度研究与制定、帮教安置对象的教育培训、心理疏导、就业安置、工作考核等。
16、建立和完善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制度,在全市律师事务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17、依托1-3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农民工维权中心、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中心、老干部法律服务中心。
18、推荐一批优秀律师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
19、组织律师参加每年的铜陵市五月法制宣传月,安徽省江淮普法行、“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
20、积极聘请优秀律师担任法治建设学院兼职教授。
21、组建西湖新区法律服务团、老干部法律服务团等。
22、建立和完善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一村一顾问工作。
23、完善和加强律师招商服务团、涉外涉侨律师服务团、个体私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工作制度,积极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
24、调整充实铜陵市普法讲师团成员,增加优秀律师担任市
普法讲师团成员名额,发挥律师在普法讲师团中的中坚力量作用。
25、建立律师参与普法依法治理考核制度。组织律师参与本市普法检查工作。
(三)规范管理,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26、推进律师事务所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建立适合现代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奖惩机制。
27、加强律师事务所事务所内部规范化管理,制定《铜陵市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律师事务所业务质量和业务档案评比表彰。
28、鼓励律师事务所承揽全省性或华东片及至全国性业务会议(包括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或其他专业团体举办的各类法律专业或其他专业会议),凡由律师事务所名义主办或协办的,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给予奖励。
29、鼓励律师或律师事务所以个人名义或组织名义,邀请国内外、省内外名人来铜举办法律讲座或讲学,每次奖励0.5万元。
30、按照省司法厅要求,组织律师事务所开展律师业务平台应用,实行应用情况月通报制度,每年对应用工作全市前三名的给予表彰奖励。
31、制定、实施《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每年确定研究课题和项目,在资金上政策上鼓励律师积极开展学术课题和项目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32、积极推荐我市律师参与省内外各种评比表彰活动,对获得国家、省及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律师进行大力宣传和重奖。
33、鼓励律师赴其他省市讲学,市律师协会给予适当奖励。
34、每年召开一次铜陵市律师业发展报告会,一次铜陵市律师论坛会和二次律师办案业务交流会。市律师协会秘书处定期召开律师事务所主任联席会议,交流律师事务所工作情况,研究铜陵律师业发展问题。
35、加强市律师协会建设,组织律师协会按期换届,推进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优化律师协会与司法行政机关两结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36、加强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工作力量,配强工作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工作效率和办事水平。
37、建立健全各律师事务所和执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和执业档案、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四)夯实队伍,全面提升律师的整体素质
38、每年开展一次全市律师事务所全员培训,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每年安排本市优秀律师担任律师培训授课教师,建立律师讲课激励机制。同时,根据上级部署开展有关专项学习教育活动。
39、积极开展律师事务所党员发展工作。凡符合条件律师事务所均要建立党支部。
40、进一步健全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党员律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党员律师示范岗”制度。
41、制定《铜陵市律师文化建设活动方案》,在全市开展律师文化建设活动,鼓励律师事务所开展律师文化建设,建立律师文化建设示范点制度,推广律师文化建设先进成果。
(五)加强协调,切实改善律师执业的外部环境
42、建立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其开展工作研究与交流。组织律师与法官、检察官、公安警官定期交流沟通,切实解决律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3、积极与市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局、商务局、国资委等部门加强联系,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为拓展律师业务创造政策制度条件。
44、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我市的法律服务市场的执业合法性、非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服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设立的法律服务机构坚决予以取缔,对不符合执业资质条件人员坚决清除出法律服务队伍,对违法违纪的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坚决严肃处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为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服务环境。
45、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的协同配合机制,杜绝非法从
业者代理诉讼。司法行政机关应定期将合法经营的法律服务机构名称、经营许可证号及执业人员名单、照片、执业许可证号等信息主动提供给法院。推进法院建立诉讼代理人身份审查制度和诉讼代理人违法信息告知司法行政机关制度。
46、在相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优秀律师的先进事迹,提升广大律师的社会形象。
铜陵市司法局 铜陵市律师协会 二0一0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