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面对的压力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是指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1998]159号)文件明确:“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的比例……”。
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台,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工作,严肃接待纪律,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基层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严重超过规定的标准,“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标”等字眼在审计报告中也出现得特别频繁。在实施审计时,感觉到存在三种压力:
一是“法不责众”的压力。如:大部分贫困区县的乡科级单位,每年“公务费”只有数千元,而有的必要工作接待是少不了的。由于业务招待费用开支标准有明确限制性规定,迫使有的单位领导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补“亏空”。这些因素的普遍存在,使得审计决定的落实存在很大难度。二是定性处理的压力。现行财务制度对该项费用的列支范围和列支标准规定得过于含糊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存在部分单位利用业务招待费当“掩体”,打“擦边球”,以跑项目、拉关系、礼金、娱乐、补助、个人消费等“不好入账”的违规支出列入其中。但现实情况是,业务招待与个人消费、业务招待和娱乐、业务招待与跑项目费用开支的界限不好掌握。
三是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的压力。审核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是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由于餐饮娱乐企业普遍存在串开发票、假发票等现象的存在,更有甚者,有的负责接待的同志自己买东西,开成餐费、住宿、办公用品等业务招待费发票报销。每笔费用的真实性如何,当前审计部门很难判断,人力、财力的限制也不可能一笔一笔查证核实,这就必然加大了审计风险。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原因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我市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显示,乡(镇)、县(市)以及市直单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业务招待费超支的问题,个别单位的超支情况非常严重,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一、业务招待费超支问题突出
审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市各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开支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超支现象普遍。如在2006年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葛市查出被审计单位招待费超支576万元;襄城县查出被审计单位招待费超支430万元;许昌县查出被审计单位招待费超支314万元,等等。就市直部门而言,各被审计单位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业务招待费超标准问题,有的甚至非常严重,个别单位超标准竟高达十几倍。
2006年的审计资料显示:市直某人数不足20人的单位,2003年至2005年业务招待费超支21.9万元;而另一个仅有9人的单位,2003年至2005年的业务招待费超支竟达28.7万元。从2007年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来看,各个被审计的单位均存在着业务招待费超支的现象。如市直某单位,局机关2004年实际支付招待费8.31万元,是当年部门预算中公务费允许列支招待费金额的265%;其下属单位2004年和2005年实际支付招待费11.07万元和11.58万元,分别是当年预算中公务费允许列支招待费金额的170%和230%。而另一个单位,2004年至2006,在基本经费支出中的招待费,分别占同期公用支出的31%、9%和11%;在项目经费支出中的招待费,分别占同期公用支出的30%、30%和25%。远远超出了财政部门有关“招待费用不得超过当年公务费的2%”的规定标准。
日益频繁的迎来送往和公款吃喝导致的单位业务招待费不断超支,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略格格不入,不仅浪费了国家资财,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干群关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对此,各级、各部门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严控。
二、招待费超支的种种原因
分析招待费超支的背后原因,既有政策、体制、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因素,更有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制约不到位等主观因素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策标准滞后,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业务招待费标准,仍是财政部1998年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其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物价的逐步增长,“2%”这个标准早已不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实际。
二是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缺陷,招待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在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超支招待费留下了隐患。同时,招待费未纳入单位预算,致使缺乏应有的刚性约束,也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三是招商引资、检查评比、学习考察等交流活动的繁多,成为招待费超支的“客观原因”和最直接借口。其一是近年来,上级机关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项检查、评比活动日益繁多,而每遇到有关的检查、评比,被检查单位都要安排接待,并且接待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其二是招商引资任务较重,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有些单位不仅用高档次的宴席招待“外商”,而且还用土特产来拉拢“外商”。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及其主管人员,借“招商引资”之名,采取虚开发票的手段,在“招待费”中报销其他费用;其三是一些单位为了“搞好关系”,对上级机关和重点部门来人的接待标准不断提升;其四是系统和部门之间联系、交往越来越频繁,各种考察、学习等交流活动不断增多,为了“增进友谊”,多数单位都在公款招待上下了不少功夫;其五是一些单位的“权力寻租”,导致需要办事的单位不得不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感情投资”,以求本单位的事情能够顺利解决。
四是部分单位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依法理财意识不强,有些部门和领导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在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相继推出的情况下,招待费却被某些单位和领导视为一个名正言顺的支出项目。因此,混淆公务接待、利用职务之便的假公济私、过度消费乃至奢侈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单位业务招待费大幅超支。
五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内部控制不严格,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单位业务招待费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有的部门超标准接待;有的将本单位人员的联欢聚会、礼品支出从业务招待费列支,还有的利用业务招待费支出套取现金私存私放等。尤其是个别单位,将正常渠道不能报销的费用、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等,也以招待费名义列支。
六是相关部门监管措施不够到位,使招待费超支现象得以蔓延。政府及有关部门虽制定有规范和控制招待费支出的范围和标准,但监督措施不够细化,监督力度不够到位,惩处不够严厉。如定点接待制度和招待审批制度没有很好执行,有些单位的问题即便在检查中被发现,也常常是单位的“特殊情况”而被网开一面,来个“下不为例”草草收场,从而造成招待费超支现象的屡查屡犯和屡禁不止。
三、有关对策和建议
1.建议财政部门尽快修订业务招待费标准,或者出台有关指导性意见,指导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联系当地实际制定招待费标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2.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细化部门预算,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将招待费纳入单位财政预算,并做到公开、透明,以便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对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接待客人和公务人员下基层工作用餐;组织大型涉外活动接待;举办培训、召开会议发放奖金、补贴和实物;公款学习考察、出国(境)旅游以及进行高消费娱乐等方面实施重点监控。
3.各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齐抓共管,从多个层面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超支现象的发生。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招待费标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的管理和监督,严格预算开支。会计委派中心对各单位招待费要严格审核把关,对于违反规定的要拒绝核销。审计部门要把各单位招待费开支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并将其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有机连接起来,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业绩的依据之一。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加强纪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于招待费开支过大,严重超支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4.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要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提高对减少公款招待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和依法理财意识,严格从自身做起,自觉控制和减少非正常接待的发生。同时,要从制度上约束公款招待行为,督促单位建立和完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如授权批准制度、定点饭店接待制度、接待派餐单制度、用餐实名制度、集体审核报销制度、接待费用公示制度等,并带头严格执行,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招待费严重超支现象的发生。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
来源:财预字[1998]159号 作者:财政部 日期:98-05-14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一、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以下简称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水平,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制定本规定。
二、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
本规定所称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会制度和本规定执行,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均不得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三、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
(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对于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专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及其他一次性专项经费,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应予以扣除。
(四)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如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食宿的,接待单位应在内部宾馆、招待所安排;没有内部宾馆、招待所的,接待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接待费用开支标准之内可在外部宾馆安排食宿。以上两种接待安排,都要按照现行差旅费标准收费,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四、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
在财政部制发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中增设一个“业务招待费”目级科目,科目编码为“12”。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统一在本科目中列支。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
1.出差人员按本规定实际发生的食宿费超出差旅费开支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由接待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部分在接待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2.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全部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也不得列入内部宾馆、招待所或乡镇、单位内部食堂的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在单位决算中如实反映。
4.行政事业单位接待与公务或业务活动无关人员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5.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业务招待费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各级党委、政府接待办(接待处)用于接待的费用支出,统一在“业务招待费”中反映。
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原因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我们从审计角度,对各单位和各乡镇的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多数单位和乡镇的招待费开支数额较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支现象,且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招待费不断超支,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略格格不入,不仅浪费了国家资财,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干群关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招待费开支过大、过滥,已成为影响政府廉政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一、招待费超支的原因
分析招待费超支的原因,既有政策、体制、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因素,更有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制约不到位等主观因素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策标准滞后,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缺陷,招待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
三是部分单位的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理财意识不强,有些部门和领导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四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内部控制不严格,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五是相关部门监管措施不够到位,使招待费超支现象得以蔓延。
二、有关对策和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约束招待费开支。财政部门要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制度,细化部门预算,尽快修订业务招待费标准,或者出台有关指导性意见,指导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联系当地实际制定招待费标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2.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细化部门预算,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将招待费纳入单位财政预算,并做到公开、透明,以便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各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齐抓共管,从多个层面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超支现象的发生。
4.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要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提高对减少公款招待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和依法理财意识,严格从自身做起,自觉控制和减少非正常接待的发生。
第五篇: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一、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以下简称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水平,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制定本规定。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
二、本规定所称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
一、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以下简称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水平,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制定本规定。
二、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
本规定所称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会制度和本规定执行,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均不得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三、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
(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对于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专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及其他一次性专项经费,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应予以扣除。
(四)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如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食宿的,接待单位应在内部宾馆、招待所安排;没有内部宾馆、招待所的,接待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接待费用开支标准之内可在外部宾馆安排食宿。以上两种接待安排,都要按照现行差旅费标准收费,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四、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
在财政部制发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中增设一个“业务招待费”目级科目,科目编码为“12”。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统一在本科目中列支。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
1.出差人员按本规定实际发生的食宿费超出差旅费开支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由接待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部分在接待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2.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全部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也不得列入内部宾馆、招待所或乡镇、单位内部食堂的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在单位决算中如实反映。
4.行政事业单位接待与公务或业务活动无关人员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5.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业务招待费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各级党委、政府接待办(接待处)用于接待的费用支出,统一在“业务招待费”中反映。
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