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乐陵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监督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为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监督工作的意见,切实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行为,严肃农村集体“三资”处臵经营和管理监督工作纪律,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山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责任追究对象:社区(村)领导班子成员、社区(村)居民代表、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社区报账员及相关经办人员、乡镇(街道)经济园区“三资”监督管理人员。
第二条
责任追究形式:责令改正、经济赔偿、行政处罚、通报批评、降职、免职、解聘、辞退、给予党政纪处分、依法改选、依法罢免、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条
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予以赔偿,给予通报批评;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免职、解聘、辞退处理或党纪处分及追究法律责任。
(一)非出纳人员保管现金的;
(二)违反规定越权审定开支项目的;
(三)对无法收回的欠款擅自进行处理的;
(四)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的变卖和报废处理未按规定办理的;
(五)未按规定公布财务收支帐目的;
(六)报帐人员任免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
(七)妨碍阻挠社区(村)居民会议和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履行职责的;
(八)未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或者白条收款、无据收款的。
第四条
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处臵、经营社区(村)集体“三资”期间,发生侵占、窃取、损毁、哄抢、私分、平调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社区集体“三资”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社区(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损失金额10%至30%的罚款;是党员干部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社区(村)集体“三资”以及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加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条
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违纪金额10%至30%的罚款,造成社区(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加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一)坐收坐支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
(二)私设“小金库”的;
(三)另设银行帐户的;
(四)公款私存的。
第六条
社区(村)干部、经手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的,要限期归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情节较轻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予以赔偿,视情节给予免职、解聘或撤销党内职务至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且拒不赔偿的,给予辞退或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条
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未经社区居民(村民)会议或社区居民(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擅自动用社区集体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为个人和其他单位提供抵押、担保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上年度报酬10%至20%的罚款,并责令赔偿,同时视情节给予通报
批评、免职至解聘、辞退处理;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给予党纪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
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拒不赔偿或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一)违犯社区(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隐瞒、截留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
(二)将隐瞒、截留的社区(村)集体资金合伙私分的;
(三)骗取社区(村)集体资金的;
(四)在社区(村)采购活动中,串通销售商虚开购物凭证或暗中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或集体私分的;
(五)串通供应单位,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采购商品或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六)利用职权便利指使或暗示采购人向亲友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七)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的;
(八)社区(村)财务管理方面依法依纪应予追究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
社区(村)领导班子成员、社区(村)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或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对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000元以上至50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社区(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至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
社区会计、村报帐员离任未按期限办理移交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办理移交手续的,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一条
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处臵、经营社区(村)集体资产、资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社区(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上年度报酬10%至20%的罚款,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一)对必须进行招投标的资产、资源经营处臵项目拒不组织实施招标的;
(二)不经社区居民(村民)会议或社区居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
(三)未按规定公开、公示招投标方案及中标结果的;
(四)人为将在建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投标的;
(五)在评标组织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的;
(六)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限制投标人公平竞争的;
(七)向投标人泄露标底的;
(八)不与中标人按招标文件订立合同的;
(九)在建工程项目竣工后,未按规定进行工程项目结算审计或者未经竣工验收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款的;
(十)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和低价出租、出售社区集体资产的;
(十一)垄断承包或者依仗权势压低承包标的的;
(十二)对抗有关机关监督检查或在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十三)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招投标文件和相关档案、资料的;
(十四)按规定应追究的其它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
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处臵、经营社区(村)集体资产应评估而未评估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社区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责任人赔偿,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拒不赔偿的予以免职、解聘、辞退处理或党纪处分,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社区居民(村民)代表或社区居民(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不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或理财职责,导致群众不满或社区集体经济损失的,限期改 4
正;拒不改正,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改选或依法罢免,是党员的给予党纪处分。
第十四条
乡镇(街道)经济园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管理、审计、监督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导致社区集体经济损失,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降职、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及行政记大过以下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及行政撤职、降级处分;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开除党籍及行政开除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资源处臵、经营行业,经审查手续健全,程序合法,真实,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和办理或故意刁难设阻的;
(二)在社区(村)集体采购活动中伙同采购人虚开购物凭证,套取集体资金,归个人所有或挥霍浪费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指使或暗示采购人向亲友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四)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票据管理规定,批准不合理票据报帐的;
(五)违反财经纪律和有关法规,伙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或指使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或编制虚假会计报告,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
(六)对代理、监管、审计中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制止、不纠正,造成社区集体经济损失的;
(七)监督检查和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不报告甚至袒护、包庇的;
(八)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及其会计人员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的;
(九)因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财务处理错误或其他失职、失误导致社区(村)集体经济损失的;
(十)对未经社区居民(村民)会议或社区居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资产资源处臵要求,擅自决定招投标的;
(十一)乡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工作人员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导致社区集体经济或他人合法权益受损的;
(十二)对招标现场出现的违规操作、舞弊行为不制止、不纠正造成秩序混乱和群众不满,影响公平竞争的;
(十三)依法应当公开招标而不公开招标或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
(十四)评标组织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以及其它好处,或者向他人透漏招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相关的其他情况的;
(十五)伙同招标人限制或排斥本地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招投标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涉招投标活动,影响公平竞争的;
(十六)对中标后的招投标双方签订的经济合同不正确履行鉴证职责的;(十七)故意隐匿、销毁社区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集中采购档案资料,或者因管理失职造成有关文件、资料损毁、丢失的;(十八)法律、法规规定应予追究的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五条 以上责任追究分别由司法机关、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等,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管理权限,依法依纪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有关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复议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不申请复议的,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汇同市经管局共同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没有规定的其它情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年 月 日
第二篇:上栗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责任追究办法
[2012] 号
中共上栗县纪委 上栗县监察局 关于印发《上栗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委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上栗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2年3月9日
上栗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责任追
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工作纪律,有效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中办发[2011]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通知》(栗办字[2012] 8号)、《关于印发<上栗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四议三审三公开”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栗 [2012]号)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职能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基层站所,村(社区)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等单位和组织的有关人员。具体责任追究对象包括:
(一)县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
(三)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乡镇村帐代理室、乡镇合同审核室等基层站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五)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六)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 履职期间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发生农村集体“三资”经营、处置、管理等方面违反本办法行为的,经调查核实,应当追究其责任。
第二章
责任追究原则和形式
第四条
责任追究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责任追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为准绳,在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相关责任人做出适当、公正的处理;
(二)依法合规原则。责任追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并符合本办法的相关要求;
(三)惩防结合原则。责任追究工作应当通过惩戒有关责任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机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
第五条
责任追究形式
(一)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组织处理,包括诫勉谈话、停职、调整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辞退、建议依法罢免职务等;
(四)党纪政纪处分。
以上追究形式可以单处或并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章
责任界定
第六条
责任追究的对象按照其工作职责及职责履行情况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重要领导责任者。
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
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第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一)在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处置和管理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清查、登记、上报、核销的;
(二)村集体大额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和村级大额资金使用,未经民主决策先行实施的;
(三)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物品采购不按规定进行招投标的;
(四)收取村级资金收入,不按规定开具统一票据和及时入账的;
(五)村级资金支出不按规定制订使用定额或预算的;
(六)违反规定出借村集体资金的;
(七)违反规定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提供经济担保的;
(八)违反规定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对外投资,造成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损失的;
(九)未在规定时间内向乡镇村帐代理室报账和提供有关资料的;
(十)其它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乡镇村帐代理室、乡镇合同审核室等基层站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一)未按规定审核原始凭证及其相关资料给予记账核算或对不规范原始凭证及其相关资料给予入账的;
(二)未按规定审核资金收入、使用、划拨情况,擅自给予办理资金结算的;
(三)对收款票据和报销凭证的领用、保管、使用和核销监管不到位的;
(四)对涉及农村集体“三资”有关经济合同,未按规定进行审核的;
(五)对村工程建设项目和物品采购未按规定审核,出现通过肢解等方式规避工程建设项目和物品采购招投标的,以及出现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未按中标结果签订合同的;
(六)未按操作要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管理,造成核算错误和电子数据丢失损坏的;
(七)因保管失职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档案资料遗失或损毁的;
(八)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异常情况,未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的;
(九)其它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一)村级财务收支未按规定期限结算报帐,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二)村级资金多头开户或村库存现金超限额,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三)农村集体资金擅自出借,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提供经济担保,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五)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工程建设和物品采购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六)村集体未按规定签订或变更经济合同、未按合同规定收缴各类款项,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七)村级资金支出超定额或超预算,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八)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乡镇村帐代理室、乡镇合同审核室等基层站所人员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未及时制止、整改的;
(九)农村集体“三资”经营、处置和管理有关情况按规定应公开未及时公开的;
(十)因管理失职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档案资料遗失或损毁的;
(十一)其它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责任。
(一)乡镇未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配备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
(二)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乡镇村帐代理室、乡镇合同审核室等基层站所人员不到位、办公设施等配备不齐全,代理服务不到位,造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的;
(三)没有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或管理措施不力的;
(四)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检查整改意见、处罚决定监督落实不到位的;
(五)其它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第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县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一)没有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或管理措施不力的;
(二)履行管理职责不到位,造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或引发重复上访、重大上访的;
(三)其它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
第四章
责任追究权限和程序
第十二条
纪检监察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对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为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实施责任追究时依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处理;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下查一级直接处理。
(一)属乡镇管理权限的人员,由乡镇负责处理,处理结果抄送县纪委监察局、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属县管理权限的人员,由县纪委监察局和相关职
能部门负责处理;
(三)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一)组织调查、核实责任人员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情况;
(二)明确行为性质,进行责任认定,听取相关责任人的陈述;
(三)研究作出责任追究决定,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四)组织落实处理决定,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受理相关责任人的申诉,组织复查。
第五章
责任追究结果应用
第十四条
被责任追究的对象,受到通报批评处理的,不得评先评优;受到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处理决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第十六条 各乡镇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唐山市丰南区村集体资金、资产、 资源管理监督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唐山市丰南区
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监督工作的意见,切实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行为,严肃村集体“三资”处置经营和管理监督工作纪律,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河北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河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唐山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责任追究对象: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报账员及相关经办人员、镇乡“三资”监督管理人员。
第二条 责任追究形式:责令改正、经济赔偿、行政处罚、通报批评、降职、免职、解聘、辞退、给予党政纪处分、依法改选、依法罢免、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按有关规定调离工作岗位或给予免职处理。
(一)未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或收支预算变更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的;
(二)未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的;
(三)财会人员不按规定时间定期报帐的;
(四)不按规定要求设置“一帐九簿”的;
(五)管理村集体固定资产和产品物资无安全保证措施的;
(六)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入帐的。第四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予以赔偿,给予通报批评;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免职、解聘、辞退处理或党纪处分,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一)非出纳人员保管现金的;
(二)违反规定越权审定开支项目的;
(三)违反有价证券核算、保管规定的;
(四)对无法收回的欠款擅自进行处理的;
(五)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的变卖和报废处理未按规定办理的;
(六)未按规定公布财务收支帐目的;
(七)报帐人员任免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
(八)妨碍阻挠村民会议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履行职责的;
(九)未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或者白条收款、无据收款的;
(十)未建立会计帐目的。第五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处置、经营村集体“三资”期间,发生侵占、窃取、损毁、哄抢、私分、平调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村集体“三资”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损失金额10%至20%的罚款;是党员干部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村集体“三资”以及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加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违纪金额10%至30%的罚款,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加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一)坐收坐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
(二)私设“小金库”的
(三)另设银行帐户的;
(四)公款私存的;
(五)手续不完备开支票据的。第七条
村干部、经手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的,要限期归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情节较轻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予以赔偿,视情节给予免职、解聘或撤销党内职务至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且拒不赔偿的,给予辞退或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擅自动用村集体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为个人和其他单位提供抵押、担保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上报酬10%至20%的罚款,并责令赔偿,同时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免职至解聘、辞退处理;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给予党纪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拒不赔偿或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一)违犯村财委托代理制度,隐瞒、截留村集体经济收入的;
(二)将隐瞒、截留的村集体资金合伙私分的;
(三)骗取村集体资金的;
(四)在村级采购活动中,串通销售商虚开购物凭证或暗中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或集体私分的;
(五)串通供应单位,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采购商品或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六)利用职权便利指使或暗示采购人向亲友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七)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的;
(八)村财管理方面依法依纪应予追究的其他行为。第十条
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报帐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或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对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000元以上至50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 2 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至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村报帐员离任未按期限办理移交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办理移交手续的,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处置、经营村集体资产、资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上报酬10%至20%的罚款,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 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处分;不赔偿和不接受处罚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直至依法罢免,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一)对必须进行招投标的资产、资源经营处置项目拒不组织实施招投标的;
(二)不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
(三)未按规定公开、公示招投标方案及中标结果的;
(四)人为将在建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投标的;
(五)在评标组织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的;
(六)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限制投标人公平竞争的;
(七)向投标人泄露标底的;
(八)不与中标人按招标文件订立合同的;
(九)在建工程项目竣工后,未按规定进行工程项目结算审计,或者未经竣工验收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款的;
(十)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和低价出租、出售村集体资产的;
(十一)垄断承包或者依仗权势压低承包标的的;
(十二)对抗有关机关监督检查或在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十三)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招投标文件和相关档案、资料的;
(十四)按规定应追究的其它违规行为。第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处置、经营村集体资产应评估而未评估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责任人赔偿,视情节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拒不赔偿的予以免职、解聘、辞退处理或党纪处分,同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村民代表或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不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或理财职责,导致群众不满或村集体经济损失的,限期改正;拒不改正,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改选或依法罢免,是党员的给予党纪处分。
第十五条
镇乡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管理、审计、监督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导致村集体经济损失,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降职、免职、解聘处理或党内警告至严重警告及行政记大过以下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或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及行政撤职、降级处分;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开除党籍及行政开除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资源处置、经营行为,经审查手续健全,程序合法、真实,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和办理或故意刁难设阻的;
(二)在村集体采购活动中伙同采购人虚开购物凭证,套取集体资金,归个人所有或挥霍浪费的;3
(三)利用职务之便指使或暗示采购人向亲友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四)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票据管理规定,批准不合理票据报帐的;
(五)违反财经纪律和有关法规,伙同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指使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或编制虚假会计报告,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
(六)对代理、监管、审计中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制止、不纠正,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
(七)监督检查和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不报告甚至袒护、包庇的;
(八)乡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及其会计人员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的;
(九)因乡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财务处理错误或其他失职、失误导致村集体经济损失的;
(十)对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资产资源处置要求,擅自决定招投标的;
(十一)乡镇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导致村集体经济或他人合法权益受损的;
(十二)对招标现场出现的违规操作、舞弊行为不制止、不纠正,造成秩序混乱和群众不满,影响公平竞争的;
(十三)依法应当公开招标而不公开招标或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
(十四)评标组织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以及其它好处,或者向他人透漏对招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相关的其他情况的;
(十五)伙同招标人限制或排斥本地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招投标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涉招投标活动,影响公平竞争的;
(十六)对中标后的招投标双方签订的经济合同不正确履行鉴证职责的;(十七)故意隐匿、销毁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集中采购档案资料,或者因管理失职造成有关文件、资料损毁、丢失的;
(十八)法律、法规规定应予追究的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六条 以上责任追究分别由司法机关、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等,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管理权限,依法依纪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有关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复议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不申请复议的,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区纪委监察局和区经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没有规定的其它情形,依照本办法施行前已有规定执行。
2007年7月23日
第四篇: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监督工
作的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和省纪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意见》及《衡阳县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为切实加强我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摸清农村各村组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底数,促进我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确保村、组资金使用规范,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预防农村腐败行为发生,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本着“先清理再完善”的工作思路,摸清农村集体“三资”的现状,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强监管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效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金财务清理,核实认定农村集体债权债务,规范账证、资金管理;全面清理登记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情况,界定产权、评估资产,规范农村集体各类承包、租赁、出让
行为,清收各类拖欠农村集体的承包金,按照“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以清产核资为基础,以推行农村集体“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为载体,以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管理为重点,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着力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新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四权”不变原则。农村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
2、民主管理原则。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对集体“三资”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3、公开透明原则。必须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应当向全体成员公开,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实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或招标投标等制度,集体物资购置、工程项目建设应当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4、成员受益原则。遵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高效和保值增值,让农民群众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范围和内容
(一)清理的范围:全乡31个村民委员会、399个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
(二)清理的内容:
1、农村集体资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
2、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建筑物及其他办公设施,农业机械、机电设备、农田水利设施,公共文化设施;集体投资投劳、参股企业形成的资产和产权,社会捐赠的物资等,集体债权,在村辖区内,由村集体投资或村民共同出资修建的水泥路、桥梁。
3、农村集体资源。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包括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村内空闲地、工商企业占地、砖窑、荒地、荒滩、石场、沙场、水库、塘坝、沟渠等;集体所有的林木资源,如天然林、人工林,道路和沟渠两旁的林木等。
三、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8月25日以前)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管领导小组,设立农村集体“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由乡长任组长,乡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及各村委会主任为工作人员,设立办公室,制定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对“三资”清理工作作全面的安排部署。
(二)第二阶段:全面清理阶段(8月25日-10月10日)乡农经站指导各村委会、村民小组认真开展对村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清理登记。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清产核资。(1)在资金方面:重点清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支票据,核实债权债务,发包租赁出让合同等;坚持应清尽清、应收尽收,做到账证、账表、账账、账实相符,对设置账户、收支票据、债权债务等进行逐笔核实核算。(2)在资产方面:重点清理固定资产、公共财物等。对违法违规流失的资产应予以追缴;对价值不清的要重新进行评估;对产权不易界定的,先归类登记,后协商解决,再明晰产权;对历年呆账、已无法清查核实的,经履行有关法定手续后及时进行调减,摸清搞准集体资产家底。(3)在资源方面:重点对集体土地、林地、水利设施等资源进行核查,摸清基数,核查有无违法违规发包、租赁、出让等问题,依法界定所有权、经营权,健全完善有关承包、租
赁、转让合同。
2、及时张榜公示。主要公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的结果、群众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情况、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意见等。以村民小组、村委会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经公示群众无意见,且经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包村领导签字后,才能作为最终清产核资结果及入账依据,若有意见,需进一步核实,再次公示无意见后才能作为入账依据。
3、建立“三资”台账。在清产核资、公示无误的基础上,按照全面登记、科学分类、及时入账的要求,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账,由村委会统计汇总上报乡农经站。台账一式两份,一份由村民委员会保管,一份交乡农经站,作为建立台账的凭据。对集体资产,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资产台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额、净值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对集体资源,应当建立资源登记台账,逐项登记,资源台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4、规范台账管理。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乡农经站将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录入微机,实行规范化动态管理。各村委会要指定专人进行管理,根据农村集体“三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并将变动情况于每季度末月20日前上报乡农经站,再由乡农经站每季度更新一次。
(三)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10月10日-10月31日)各村委会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情况(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归档汇总,归档汇总材料上报乡农经站。乡农经站对各村、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并汇总上报县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第四阶段: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11月1日-11月20日)
1、建立健全制度。(1)在资金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2)在资产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和资产经营等制度;(3)在资源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2、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要与乡农村集体“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实行“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
3、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努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各村委会要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进行联合和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
(五)组织检查验收(11月20日至12月10日)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乡人民政府将组织相关人员初验,对验收不合格的村民委员会、村组,责令进行整改。验收结果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存在工作不到位,清理不彻底,台账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村委会,将视情况给予责任追究。同时,做好迎接县人民政府检查验收的准备。
四、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管
(一)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有效方法,扩大代理服务范围,规范代理服务工作流程,着力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二)坚持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制度
始终坚持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等。这次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结束后,乡政府以村民小组、村委会为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今后的工作中,每年都要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或转让等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群众公开。
(三)完善审计监督制度
乡农经站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程序,积极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审计监督工作。结合村委会、村民小组换届选举,开展村组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村组干部任期内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对农村集体村组财务收支、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三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上报乡党委。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要责令进行认真整改,侵占的集体“三资”如数退还,涉及村组干部及其他人员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强监督检查
乡纪检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半年开展一次督查,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监督检查,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切实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违纪违法案件。
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意见
中共罗平县纪委 罗平县监察局 罗平县财政局 罗平县农业局 罗平县审计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和监督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现就我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辛勤劳动积 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和监督,是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 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根本途径,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在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力,“三资”底数不清,账目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乏力等问题在少数乡(镇)仍然存在,集体资金被贪污、挪用、侵占、挥霍和集体资产资源低价承包、租赁、转让等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要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
二、准确把握农村集体“三资”
(一)总体要求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以推行农村集体“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为载体,以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管理为重点,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指导服务工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四权”不变原则。农村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对“三资”具有占有、经营、收益和分配的权利。
2、民主管理原则。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 主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对集体“三资”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3、公开透明原则。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应当向全体成员公开,资产和资源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实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或招标投司法等制度,集体物资购置、工程项目建设应当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4、成员受益原则。遵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和保值增值,让农民群众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一)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强化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清产核资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已经开展清产核资的乡(镇),要进一步巩固成果,建立定期资产清查、资源登记、财务清理长效工作机制,做到账 账、账证、账实相符;尚未开展清产核资的乡(镇),要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要强化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认真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清理,依法规范完善合同条款,加强签订履行合同的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不规范的合同行为。
(二)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要在原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十四项制度:在资金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在资产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和资产经营等制度;在资源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三)切实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要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在总 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有效办法,规范代理服务工作流程,着力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切实加强涉农票据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工作,坚决防止和纠正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私设账外账逃避监督等问题。尚未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乡(镇),要研究制度措施尽快实行,在坚持农村集体“三资”四权不变和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拓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范围,努力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面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
(四)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提出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要求,具备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进行联合和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努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暂不具备条件的乡(镇),要摸清底数,完善制度,强化监管。
四、继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
(一)规范财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机制,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机制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规范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在村民方便阅览的地方制定固定的财务公开栏、设立举报箱。要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逐笔逐项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年末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要适时拓展公开内容,切实做到公开格式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时间标准化、公开范围延伸化、公开资料档案化。
(二)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各级农村经营管 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审计监督工作。要结合村组换届选举,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对村干部任期内村级财务收支、村集体资产处置、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在审计中查出被侵占的集体“三资”,责成有关责任人将侵占的集体“三资”如数退还给集体;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组干部违法乱纪,要提出处理意见,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协调工作机制,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把“三资”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牵头组织开展“三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切实纠正治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侵占、低价承包、低价 租赁、低价转让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件。
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繁重。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细化分解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加强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评价考核机制建设,促进工作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依据各自职责,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要积极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为“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政策指导。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履行好指导、监督和服务的职责,积极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注重“三资”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队伍。
(三)注重工作创新。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拓宽工作 思路,加强分类指导,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以争先创优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主题词:农村
集体资产
监督管理
意见
中共罗平县纪委办公室
2010年11月17日印发
(共印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