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3 16: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报告

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报告

目录

摘要.......................................................................................................................................1

一、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情况...........................................................................................1

二、不良贷款机构分布......................................................................................................1

三、不良贷款区域分布......................................................................................................2

四、不良贷款行业分布......................................................................................................3

五、资产质量真实性..........................................................................................................6

六、资产质量预测..............................................................................................................7

七、资产质量改善措施......................................................................................................8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部

摘要

2013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呈现出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态势,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更是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连续7个季度上升。在整体资产质量下滑的趋势下,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部分行业和区域的信用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从经营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信贷资产质量相对较差,不良贷款增长较快;从贷款行业来看,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是不良率较高的行业,外向型行业和部分小微企业的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同样引人关注。

一、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情况

截至2013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395亿元和0.96%,较2012年末分别上升了466亿元和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3月末增长130亿元,环比少增206亿元,不良率与3月末持平,资产质量整体有所下滑,但不良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不良贷款上升成为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中的普遍现象,16家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全线上升,除农行、中行、建行、北京银行外,其余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受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影响,拨备覆盖率也由2012年末的295.51%下降到2013年6月末的292.50%。另外,上半年,逾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1.83%,逾期贷款率也较年初上升了0.15个百分点。

由于不良贷款额有所上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力度,6月末商业银行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至15781亿元,较3月末增长41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92.5%。从上半年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看,尽管息差在进一步收窄,但是资产质量并没有显著恶化,银行拨备压力并不是太大。

二、不良贷款机构分布

从不同类型的银行来看,尽管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有所上升,但其上升速度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不良贷款率反而有所下降。

2013年上半年分机构不良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三、不良贷款区域分布

从不良贷款的区域分布来看,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普遍高于国内商业银行0.96%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并且近几年该地区的不良率呈现明显走高趋势。

主要原因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欧美等发达国家需求不足影响较大,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且长三角地区集中了较多的钢贸、造船、光伏企业,而这些企业也恰恰是今年出现经营困难较多的行业。

资料来源:各银行半年报 文案整理

以资产规模、区域覆盖面最大的工商银行和与我行历史背景相似的农业银行为例:

(一)工商银行

从上图显示,2011年6月,工商银行在长三角的不良贷款出现拐点,此前不良贷款环比增长率为负,不良余额逐季减少,2011年末该地区不良贷款较年中增长了8.72%,近一年以来更有加速增加的趋势,2012末和2013年6月末的增长率分别是10.8%,27.93%。该行在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自2010年以来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中部、环渤海、东北地区小幅波动,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有出现抬头,2013年6月末比12年末增加了15.36%。年中报披露,该行2013上半年,不良上升主要集中在小企业贷款,其不良率上升70bps至2.52%,同长三角地区民营中小企业聚集相吻合。

(二)农业银行

同样,农业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不良贷款亦从2011年中开始逐步增加,2012年末比当年年中增加了23.7%,2013年中下降3.6%,但是2013年上半年,农行在该地区的贷款投放占比较2012年末下降了0.8个百分点,农行年中报亦显示,该行稳步发展东部地区信贷业务,适度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加信贷资源配置,2013年6月末,境外及其他、中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说明农行对区域信贷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

四、不良贷款行业分布

从不良贷款的贷款行业分布来看,不良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集中了众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受宏观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较大。且从2012年开始,货币政策整体偏紧,部分民营企业获取资金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而从批发和零售业来看,由于钢铁、造船、光伏等行业普遍陷入困境,导致从事此类批发零售业务的贸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

仍然以资产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和与我行历史背景相似的农业银行为例:

(一)工商银行

从上图可看出,工行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不良贷款自2009以来逐年下降,到2012年末,开始出现反弹,今年年中不良贷款和不良率较年初“双升”,不良贷款增加了6.85%,不良率上升了0.05个百分点。如下图,对该行制造业不良率变化的归因分析显示:

自2011年4季度开始,制造业不良率下降主要依赖于行业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尤其是2012年2季度,不良率下降11.85%中贷款余额的增加贡献了95.43%,另外,工行自2010年起即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制造业贷款环比增速逐年下降,2013年6月制造业贷款余额环比仅增加3.74%,同比少增9个百分点,由于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不良贷款逆转下降趋势较年初增加了6.85%,工行因此大幅压缩了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2013年上半年,工行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先进制造业中龙头骨干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

工行批发和零售业自2011年末出现开始“双升”,从2011年末到2013年6月末,该行业不良贷款半年环比增速为31.24%,25.18%,32.87%,截止2013年6月末行业不良率已经达到2.23%,批发和零售业资产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批发业下游需求不振,钢贸等部分批发领域企业资金紧张,零售业企业收入和利润下滑。

(二)农业银行

资料来源:农行半年报 文案整理

农业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增长明显,自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农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半年环比增速分别为1.22%,7.32%,12.02%,14.40%。

单位:亿元

我行房地产和制造业不良额和不良率继续保持下降势头,不良额分别较上年末减少1.76亿元和1.15亿元,不良率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96和0.44个百分点,批复零售业不良贷款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五、资产质量真实性

从下图分析可见,和我行有着类似历史渊源的农业银行,因为其2008年重组时进行了不良资产剥离,所以自2010上市到2011年末,该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保持在54%左右的优良水平,2012年开始,新发生贷款逐步出现逾期,该指标值仍然控制在合理水平。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上半年农行逾期贷款生成率仅有31BP,是已经披露中报的全国性银行中最低的,同时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生成率也只有13BP,逾期减值比为109%,资产质量真实性较为可靠,曾因历史不良而被市场诟病的风控,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重造之后,已经得到实质上改善。

注:逾期减值比指逾期贷款除以不良贷款所计算得到的比例。它是银行信贷资产在新老两种不同分类方法之间的一个交叉比例,反映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间接地反映五级分类的合理性。类似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也具有同样作用,一般来说,逾期90天以上贷款应列入不良贷款,因此该指标通常会小于100%。以上两个指标越低,说明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更趋于谨慎和严格。上市之初,我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的把控还不够严格,随着近年来对五级分类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和强化,资产质量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但是逾期减值比长期高悬,6月末达到了211%,信用风险可能在关注类贷款中积聚;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虽然下降到了1以内,但是仍然处于高位,和同业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未逾期已减值贷款的识别和认定力度还不够,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实际信贷风险相比可能存在小幅低估。

六、资产质量预测

(一)银行业不良贷余额与不良贷款比率继续小幅反弹

基于今年以来信贷风险的变化态势,以及当前经济金融走势,我们认为,本轮经济减速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考验将比上轮要严峻一些,总体上2013年信贷风险将出现温和上升,全年核销后不良率不会超过1%,仍处于可承受和可控制范围。

依据一:经济增速下行将带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资产质量具有顺周期性。当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就会面临考验。而2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

依据二:上轮货币政策极度宽松的情形难以重现。新一届政府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态度明确,即使在市场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央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概率很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会见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时即已表示,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选择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自2012年人民币信贷增速回归常态后,依靠信贷超常增长对分母的稀释与摊薄已经不可持续,在信贷规模增长缓慢,而不良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良率必然会出现反弹。

依据三:信贷资产结构持续优化,组合管理能力有所提升。一是个人信贷领域投放加快,个人贷款在全部贷款规模中的占比持续提高。二是公司信贷领域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积极主动清理相关领域的信用风险,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相关贷款作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点,对项目已经进行了风险排查,风险已经部分暴露。

依据四:目前社会融资规模扩张情况要好于银行贷款增长情况。这显示借助于直接融资方式,实体经济实际获得的融资支持高于银行信贷水平,有助于缓解实体经济流动性紧张的状况,将贷款违约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房地产投资升温,贷款风险有所暴露

自从2011年楼市调控升级以来,监管部门就收紧了房地产开发贷款,要求银行严防房产贷款风险,并减少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政策延续至今,房地产贷款质量明显转好,2012年公布不良贷款数据的9家银行涉房贷款平均不良率为0.52%,较2011年降低了约0.45个百分点。进入2013年,房地产市场加速回暖,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7%,增速较1季度回落8.4个百分点;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比1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房地产贷款快速增加,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3月末高1.7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1.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7.1%,比第1季度高0.1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快速增加的同时,贷款风险有所暴露,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在加大。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房地产上下游企业贷款以及抵押物价格下跌对银行风险敞口的暴露,另一方面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风险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一定冲击。综合预计2013年银行业房地产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5%左右。

七、资产质量改善措施

(一)通过更加有效的行业研究和前瞻性分析,顺应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优化存量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进一步严格贷款分类标准的执行,强化对风险分类偏离的检查和考核。对于潜在高风险客户加强动态调整,客观及时地反映客户资产质量及其变动状况。

(三)加强风险排查和“跟踪”,建立完善风险监控预警制度,对重点风险客户、行业和地区紧密跟踪督导,尽早识别、控制和化解风险。

(四)强化系统技术支撑,加大本息逾期的监测和预警力度。

(五)建立完善非不良贷款主动压缩退出机制,对潜在减值贷款逐户制定防控措施和退出政策,并督促贯彻落实。

(六)加强追惩机制,加大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除了传统的法律手段追索、抵押资产拍卖外,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化解已有不良贷款。

第二篇:黑龙江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情况调查

黑龙江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情况调查

当前,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占比已经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盈利水平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从黑龙江省情况看,年初以来银行业总体上呈现业务发展稳健、资产质量改善、改革逐步深化的良好局面。但在信贷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黑龙江省银行业在发展中已经出现不良贷款小幅增加、盈利增速下降等不稳定因素,影响银行业整体的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

信贷资产质量及效益情况

(一)不良贷款率下降速度减缓,不良贷款总量略有提高。受过去体制机制的影响,黑龙江省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贷款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清收不良资产,不良率呈逐月下降趋势。但今年以来,不良率下降速度逐渐放缓,不良贷款总量有所回升。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仅下降0.4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少下降0.5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4.5亿元,同比多增19.1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14.6亿元)。

(二)农村区域信贷风险较大,涉农机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农村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农户联保”贷款逾期率高,风险大等问题逐步显现。涉农金融机构已经取消“农户联保”贷款形式。今年以来,“农户联保”不良贷款开始逐步显露,造成涉农机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6月末,农发行、农信社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95%、9.9%,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61个、5.56个百分点。

(三)地方法人机构内控水平持续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增强。在当前银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法人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加强风险控制,优化风险控制指标,积极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二季度末,哈尔滨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达到425.69%和307.14%;龙江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分别比年初上升170.1个和4.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分别比年初上升39个和2.6个百分点。

(四)总体经营效益略有提高,盈利增速逐渐下降。近年来,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盈利方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新的利润增长点较往年大幅增加,带动银行业总体效益不断提高。今年前6个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实现本年利润144.9亿元,同比增盈21.2亿元。但受信贷利差逐渐缩小影响,盈利增速逐渐下降。前6个月本年利润增速为17.1%,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存在的风险与问题

(一)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2012年全省银行业实现了不良贷款双降,但贷款质量总体呈向下趋势,关注类贷款增加明显。从结构上看,201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315.7亿元,比年初增加40.9亿元,增幅达14.9%。从贷款迁徙情况看,全年贷款质量总体向下迁徙127.6亿元,向下迁徙率2.6%。今年年初以来,随着经济形势趋紧和贷款规模控制伴生的企业流动性紧张状况,不良贷款反弹的潜在压力仍然较大。

(二)贷款过于集中存在隐忧。截至目前,全省13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贷款余额超过450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40%,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电力热力生产供应、房地产、批发业等行业,四行业大额贷款占13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贷款的比重超过50%。尽管从单家银行看,并未突破监管规定的授信控制比率,但从整个银行体系来说,使信贷风险过于集中。同时,贷款的过于集中也容易造成借款企业盲目的投资冲动,给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带来隐患,一旦大型客户发生财务危机,对银行体系稳定性造成的冲击不可低估。

(三)表外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截至201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资产增长37.4%,高于表内资产增速19个百分点。至今年6月末,表外业务资产仍保持39.5%的高增长。表外业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潜在风险也在随之加大。其中很多业务是出于降低资本占用、绕开信贷规模和规避监管要求等目的,隐含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声誉风险较为明显。特别是票据业务和理财业务风险隐患较大。票据业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开票环节、贴现环节,部分银行为增加保证金存款和做大贷款规模,通过滚动签发等方式为企业重复开票,造成存贷款虚增。理财业务中,销售合规风险上升,监管套利现象增多,相关风险可能向银行资产负债表内转移,资产池运作方式蕴含流动性风险。

(四)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明显。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已经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虽然目前风险总体可控,但当前经济环境下,这一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从黑龙江省情况看,二季度末,全省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占全省贷款总额的18.6%。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由于其特殊的业务背景,存在多级多头授信带来的融资总量控制难、依靠财政和资金统筹偿还带来的还贷能力预测难,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金风险控制和流向监测难等问题,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出现增速下滑的形势下,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给银行信贷风险埋下隐忧。

(五)房地产贷款潜在风险仍值得关注。今年以来,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运行相对稳定,商品房价格小幅波动,未出现暴涨暴跌。但当前房地产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5.7个百分点。目前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偏紧,房地产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房地产贷款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一是受房地产调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影响,房地产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仍然存在。二是资金封闭管理操作不规范,资金流向监控难以真正落实。三是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登记存在政策障碍。四是多种因素制约信贷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

对策建议

(一)强化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一是要在继续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及时做好灵活调节,增强对信贷投放节奏的掌控能力,使之进一步与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二是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监测,确保银行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如何防控信贷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减少企业、个人贷款预期户数,全面增强银行业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四是银监部门要加强对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管理,有效杜绝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确保银行业中间业务合规、快速发展。

(二)加强信贷结构的调整力度,克服信贷过度集中的倾向。一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改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加大流动资金项目贷款的营销,提升流动资金贷款的占比。三是重点发展银团贷款,利用其信息共享、风险分散、合作共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信贷质量。

(三)加强表外业务金融监管,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一是要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督促各类银行分支机构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非信贷和表外业务,理清业务和管理责任关系,防范合规性风险。二是要摸清法人城商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数据统计,建立监测指标体系,深入分析非信贷和表外业务风险结构和特征,及时下发监管意见,做好风险提示。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银政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一是建议政府建立固定渠道,会同当地人行、银监局严格控制融资平台的放贷能力和融资流向,避免出现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对平台上的企业加强跟踪管理和监督,促使其合理调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务费用,切实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五)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严控房地产市场信贷风险。一是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加强名单制管理和压力测试。二是要继续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动,密切跟踪和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及信贷风险。三是要加强土地储备贷款风险的防范,严格贷款发放管理。四是要继续引导银行机构区别对待房地产信贷需求,进一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三篇:信贷资产质量风险分析报告

信贷资产质量风险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农村信用联社所辖00个信用社0个营业部,截止0月末,各项存款余额000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00000.00万元,按五级分类正常 0000.0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00%,关注0000.0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00%;不良贷款余额0000.0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00%,不良贷款中次级0000.0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0%,可疑0000.0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00%,扣失00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0%。五级分类后,正常贷款比四级分类减少0000 万元,不良贷款比四级分类增加0000万元。

二、分类结果分布情况

(一)按贷款对象划分

截止0月末,企事业单位贷款00户,余额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0万元,关注0户0000万元,不良00户000.00万元,不良中可疑 0户000.00万元,损失00户000.00万元;自然人其他贷款00户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户000万元,关注0户00万元,不良00户 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0.00万元,可疑00户000万元;自然人一般农户00000户0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00户 0000.00万元,关注000户000.00万元,不良00000户0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00户000.00万元,可疑00000户 0000.00万元,损失000户00.00万元。

(二)按贷款行业划分

截止0月末,农业贷款00000户,余额0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00户0000.00万元,关注000户000.00万元,不良00000 户0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00户000.00万元,可疑00000户0000.00万元,损失0000户00.00万元;林业贷款00户,余额 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0万元,关注0户0万元,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万元,可疑0户0.00万元,损失0户0.00万元;畜牧业贷款000户,余额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户00.00万元,关注0户00万元,不良000户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 00.00万元,可疑000户000.00万元,损失00户0.0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00户,余额00.00万元,其中:不良00户 0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0万元,损失00户00.00万元;城乡居民消费贷款0户,余额0万元,其中:不良0户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 0.00万元,损失0户0.00万元;其它矿采选业0户,余额0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0.00万元;木材及竹木采选业贷款0户,余额0万元,其中:正常0户0万元;农副食品加工业贷款0户,余额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万元;食品制造业贷款0户,余额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00万元,不良0户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万元;饮料制造业贷款0户,余额00万元,其中:不良 0户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万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贷款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00万元;家具制造业贷款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0万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贷款0户,余额0万元,其中:不良0 户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万元;橡胶制品业贷款0户,余额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万元,可疑0户0万元;金属制品业0户,余额0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万元,损失0户0.00万元;通用设备制造业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 0户0.0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00万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户,余额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万元,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0万元;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0户,余额0万元,其中:不良0户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万元;工艺口及其他制造业0户,余额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万元;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0户,余额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0万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0户,余额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万元,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万元,损失0户0.00万元;建筑安装业 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万元,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0万元;建筑装饰业0户,余额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 万元,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万元,可疑0户0万元;其他建筑业0户,余额0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 00万元,可疑0户00万元,损失0户0.00万元;道路运输业00户,余额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0万元,关注0户0000万元,不良 0户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0万元,损失0户0.00万元;邮政业0户,余额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万元,可疑0户0万元;电脑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0户,余额0万元,其中:不良0户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万元;批发业0户,余额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万元,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万元,损失0户0万元;零售业00户,余额0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万元,不良00户000.00 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万元,可疑00户00.00万元,损失00户00.00万元;餐饮业0户,余额0万元,其中:正常0户0万元;房地产业0户,余额 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万元;商业服务业00户,余额000.00万元,其中:不良00户000.00万元,不良中可疑 00户000.00万元,损失0户0万元;水利管理业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0万元;其他服务业0 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00万元;社会保障业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0万元;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损失0户0.00万元;娱乐业0户,余额0万元,其中不良0户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万元;其他行业000户,余额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0户000.00万元,关注0户00万元,不良000户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0户000.00万元,可疑000户000.00万元,损失00户00.00万元。(三)按借款形式划分

截止0月末,新增贷款00000户,余额0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00户0000.00万元,关注000户0000.00万元,不良 00000户0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00户0000.00万元,可疑00000户0000.00万元,损失0000户000.00万元。

(四)按贷款方式划分

截止0月末,信用贷款00000户,余额0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00户0000.00万元,关注000户0000.00万元,不良 00000户0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00户000.00万元,可疑00000户0000.00万元,损失0000户000.00万元;抵押担保贷款00户,余额0000.00万元,其中:正常00户000万元,关注0户00万元,不良00户0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0.00万元,可疑00户000.00万元;质押担保0户,余额0.00万元,其中:不良0户0.00万元,不良中可疑0户0.00万元;保证担保00户,余额 000.00万元,其中:正常0户000万元,不良00户00.00万元,不良中次级0户0.00万元,可疑00户00万元。

三、分类结果的迁徙情况

(一)正常贷款较上期增加000.00万元,关注贷款较上期增加000.00万元,次级贷款较上期减少000.0万元,可疑贷款较上期增加0000.00万元,损失贷款较上期增加00.00万元。

(二)导致贷款较上期增减变化的原因:各项贷款余额较上期增加0000.00万元,主要是我社0月初由XXX联社牵头发放XXX社团贷款0000万元,按牵头社所分类别分类,牵头社分类为关注类,我社也分在关注类。以及我社发放的其他类贷款。正常、关注、可疑、贷款较上期增加,次级贷款较上期减少,主要是我社所发放贷款均为一年期短期贷款,至0月末,有部分贷款到期未还,以及利息逾期未还,由电脑按照农户信用等级和贷款期限矩阵分类调整所致。损失贷款较上期增加00.00万元,主要是各社进一步对所辖贷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按照调查结果,由联社对贷款中的死亡绝户或鳏寡孤独进行了认定。

四、不良贷款分析

(一)总体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按照五级分类,截止0月底,我社不良贷款余额0000.00万元,占比00.00%,较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增加0000万元,占比增加00.00%。一是形态反映不准确,导致差异明显。我县属于纯农业县,农户贷款面大而广,金额小而笔数多,农户贷款按四级分类时由于业务量大太,以及人员缺乏,对每笔贷款的到逾期时间不能进行详细把握,本来按规定应该划分到逾期或可疑的,而会计科目还归属在正常贷款中,致使分类结果不真实;五级分类将贷款业务按户逐笔录入电脑,由电脑根据信用等级的评定及贷款期限,通过矩阵分类法进行自动分类,然后根据风险分类核心定义,人为进行调整,从而真实的反映了贷款的形态,这是致使不良贷款五级分类较四级分类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二是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大。由于我县是纯农业县,工业企业几乎没有,所发放的贷款基本全部为农户贷款,而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都造成大批借款户因农业生产遭受破坏而难以按期归还贷款,由此造成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

三是由于县域经济基础差,资源缺乏,仅有的企业受市场及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已经停产、倒闭、破产。如XXXX,在我社贷款00万元,由于企业规模小,又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于0000年00月破产倒闭,经起诉法院,虽然胜诉,但企业破产清算后,除了人员工资和养老保险以及税收款项,已无可还贷资金,最终信用社赢了官司输了钱,所欠贷款已全部损失。

三是历史原因造成不良贷款。由于以前信用社由农业银行统一管理,行社脱钩前夕,农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大量不良信贷资产转移给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供销社贷款等。四是村委会贷款。全县村委会贷款涉及00个乡(镇)00多个村委会,多为零星小额贷款,主要为多年以前大队拖欠贷款,村委会集体贷款清欠困难。一是村委会干部几度易人,跨度较大、时间较长、落实困难。二是村委会根本没有经济收入,就算贷款落实,也无法偿还。五是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信贷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贷款的调查和审查,而疏忽贷后跟踪检查,从而贷款已经有形成不良的苗头,确没有采取任何清收措施,致使贷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

(二)前00大不良贷款客户及前00大积欠利息客户

截止0月底,我县最大00户不良余额000万元,其中企业客户0户000万元,个人客户0户00万元,这00户同时又是00大欠息客户,欠息额达000万元,这部分企业现已名存实亡,有的已关停倒闭,有的甚至连厂房都找不到,现仅有一纸借据。且有的企业连续三年以上没有工商年检,或已调销营业执照,虽欠贷款本息较多,但已无还款来源,清收无望。如XXXX厂,结欠贷款000万元,利息000万元,目前厂址也无法找到,已清收无望XXXX贷款000万元,欠息达000万元,虽经多次催收,但效果不太理想,本金根本无法偿还,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利息,对于所欠金额,无异于杯水车薪。

五、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

一是合理转化手续,确保贷款回收。对以前发放的周转性贷款,属于期限发放不合理的,采取收回再贷的方式,合理调配贷款期限。如林业、畜牧业类贷款,期限为一年,农户种植经济林和养殖奶牛,当年见不了效益,使得这部分贷款大部分形成不良,对于这类型贷款,我们将采取收回再贷的方式进行合理转化。

二是核实贷款责任,实行连带清收。坚决执行贷款谁发放、谁收回的制度,在划分责任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清收不良贷款的任务,并与职工个人劳动报酬挂钩,实行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在清收过程中,针对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制定不同的清收计划,采取岗位清收、责任清收、委托清收、依法清收等方式打好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

三是政信合作,借助政府力量清收。即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调动公、检、法、司及工商等部门的力量,帮助大打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在清收不良贷款突击活动中,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相结合的手段,重点抓好“逃债户”、“钉子户”的不良贷款清收,既达到清收了不良贷款,又促进规范和整顿农村信用秩序的目的。采取政信配合联动措施,争取政府领导把清收不良贷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四是跟踪企业改制,盘活不良贷款。即对企业在被租赁、出售、拍卖等改制过程中,“悬空”的农村信用社贷款,采取跟踪做工作的措施,予以盘活,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目的。同时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使改制后的企业接收原企业贷款。

六、建议

一是政信联合,加强信用环境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防范风险的基础,推行信用工程,改善信用环境,离不开地方党政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同时,要信用社要通过征信系统,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大失信成本,打击恶意逃废债现象,提倡守信履约的道德风尚,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促进贷款业务进一步发展。

二是严格贷款担保手续。对新发放的贷款全面推行保证、抵押、质押贷款,尽可能减少发放信用贷款,对原有的不良贷款,逐步补办担保手续。在方式上,优先采用抵(质)押方式,对保证贷款严格审查保证人的资信状况,防止因保证人多头担保或无力担保等造成“担”而不“保”的现象。

三是规范信贷操作规程。首先,贷前搞好对贷款户的科学评估,信贷人员要深入贷款户,取得与贷款有关的详实资料,科学评估、预测贷款风险度,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真实的调查材料;其次,贷时严格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事,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第三实行贷后跟踪检查,建立贷款检查登记簿,记录贷款使用、运转情况,一旦贷款出现风险,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四是雪中送炭,激活不良贷款。即有的欠农村信用社逾期等不良贷款的企业,虽然处于停滞状态,但如果有了启动资金,企业即可搞活生产经营,信用社可根据这一实际“雪中送炭”,再注入新贷款,拉企业一把,使企业再启动起来“爬上坡”,等销售了产品,产生了效益,再归还新、旧贷款,达到促进搞活企业与降低不良贷款“双赢”的目的。采取这种策略,信用社要切实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并且要颇具胆识。

五是提前介入,保全信贷资产。即通过密切关注贷款企业的运营,虽能正常生产经营,但其经营每况愈下且逐步恶化,一时难以救治,安排信贷人员紧盯贷款,能收回的提前收回,不能收回的重新办理借款担保手续,提前保全信贷资产,防止形成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要切实争取地方政府与法院的支持,在企业改制时,尤其要向政府讲清悬空农村信用社贷款,对支持地方经济和存款兑付带来的影响与危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政府、法院部门的支持保全信贷资产,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六是从规范入手,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信用社信贷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因此,通过规范贷款条件、规范贷款程序、规范收贷责任、规范信贷纪律来规范信贷人员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规范的信贷管理体系,要有较强综合素质、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好思想品质的信贷人员去遵守、去执行,所以,在信贷人员的配备上,要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建立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一定的考试和考核将那些具有一定学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综合业务及协调能力的员工“蔚叫糯岗位上来,同时,要加强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定期的信贷业务学习制度,通过信贷知识测试,信贷技能竞赛等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确保各项信贷业务合规合法地操作。

七是全面实行贷款营销。现阶段,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化经营过程中,贷款的营销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并在实践中,通过贷款的营销,在金融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不断能得到巩固和扩大。而相对滞后其它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对贷款的营销仍然处于一个被动的、随意的较低水平上。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带来信用社储蓄存款和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投入的持续增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能力大大增强。实行“包收、包放、包效益”的贷款营销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新增贷款的质量。因此,在贷款营销中一要树立营销观念,强化全员营销意识,以“三农”为中心,积极寻找自己的优质客户。二要完善贷款营销组织,建立信贷营销队伍,并做到在贷款营销中做到营销不倾销,不重“成份”重“效益”,不重“规模”重“质量”。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九日

第四篇: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信贷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

衡量信贷资产质量的指标有:到期收回率、应收利息收回率、存量贷款不良率

贷款到期收回率指的是考核期内到期贷款和实际收回贷款的比率。季度、考核标准不低于90%。新发放贷款展期、倒约的不视同收回。该指标按季考核,年内滚动计算,不跨。这项指标重点考核信贷资金的流动性,目的是改变多年来养成的“倒约”恶习,目标是使信贷资金“放得出,收得回”。应收利息收回率指的是所有新增贷款在考核期内应收利息和实际收回利息的比率,季度、考核标准为不低于95%。该指标为按季考核,年内滚动计算,为累进考核指标。这项指标重点考核信贷资金的效益性。

存量贷款不良率指的是所有新增贷款在考核期内形成的不良贷款与全部贷款的比率,季度、考核标准是小于5%。该指标与应收利息收回率考核口径一样,同为按季考核,年内滚动计算,为余额累进考核指标。新发放贷款按逾期半年以上,或新发放贷款停息半年以上,符合这两个条件之一的,即认定为不良贷款。这项指标重点考核新发放贷款的安全性。

第五篇: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现状及趋势研判

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现状及趋势研判

当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概况

根据银监会统计,到2012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二季度的4564亿元和0.94%均有小幅上升。

从商业银行的类型看

2012年前三季度,除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下降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行在这三个季度内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上升。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类别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30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7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城市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5%,农村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8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5%,外资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2%。银行资产质量的总体分布状况符合各类银行的经营特征和我们的一般判断。

2012年三季度末全部商业银行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如表

1、表2所示。

就具体银行而言,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兴业、光大、浦发、招商、平安、华夏、中信)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合计626.37亿元,较年初增加132.13亿元,增长26.7%。与年初相比,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有增加,其中: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增加28.95亿,增量最多;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增长71.7%,增速最快;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增加3.34亿,增长6%,最为稳定。不良率方面,三季度末,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0.64%,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7个百分点,下降最多,但不良率仍为同业最高;中信不良率与年初基本持平;其他银行不良率较年初均有上升,其中平安、浦发上升较多,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上升0.27和0.14个百分点。

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如图

1、图2所示。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

呈现出较强的同构性。区域方面,江浙等地区成为银行信贷风险暴露比较集中的区域,据媒体报道,9月末温州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达3.27%,而在8月末时,这一指标为3%。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温州分行截至9月末的不良贷款余额27.28亿元,不良率5.42%,不良贷款增量占全行不良贷款增量的70%。行业方面,钢贸、光伏等行业的不良贷款增长迅速。根据上海银监局统计,9月末,上海地区银行业钢贸表内外授信余额1853.0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4.34亿元,不良贷款率1.31%。业务方面,多数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贸易融资产品等成为新增不良贷款的高发领域。银行间不良贷款的同构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竞争的同质性,还未形成真正差异化的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2年年初以来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既有宏观环境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不景气。201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8.1%、7.6%和7.4%,呈现出逐季下滑态势,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不少工业产品的产销量增长显著放缓,前三季度钢材产量增长5.7%,水泥增长6.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7.1%,乙烯下降2.9%,汽车增长7.3%。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减弱,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不少企业出现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回流减速、财务状况恶化、还款能力下降。

二是金融环境较紧。为防范通胀反弹,央行自今年5月18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和6月8日下调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后,再未对上述指标行调整,而是转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全社会流动性。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分别为20%和16.5%,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全社会的流动性依然较紧,不少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一旦受外部环境变化资金紧张,即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

三是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订单下滑。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增长严重低迷,1~10月全国出口累计金额为16709亿元,同比增长7.8%,一些行业和产品,如纺织服装等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不少企业的海外订单大幅度减少,再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效益直线下滑,沿海大量企业濒临破产,给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冲击。

四是部分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如房地产行业,在国家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的作用下,整个市场极度低迷。1~6月,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2%,销售额下降6.5%,下半年有所反弹,但仍不景气。1~10月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销售额增长6.6%。由于销售不畅,不少开发企业资金回笼缓慢,财务压力较大。此外,光伏、造船、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在经济下行期得到极大释放,而这些行业在过去几年则吸收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当行业风险暴露后,这些信贷资金便被“套牢”。

五是部分地区和领域受民间借贷、担保代偿等影响。在过去两年流动性过剩时,江浙等区域民间借贷盛行。民间借贷资金大都投向股市、房市,在流动性收紧后,资金链断裂,波及到大量企业。此外,一些轻资产的行业,如钢贸等,普遍采用联保互保方式获取银行信贷,部分企业在获得资金后,并非用于购货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极易引发风险,一旦出现偿债能力不足时,就迫使为其提供担保的企业代偿,从而由单个企业风险触发多个企业的成片、连环倒闭,银行损失巨大。

六是部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近期信贷风险集中暴露后,不少商业银行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风险排查和自查自纠活动,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也集中进行了反思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风险案例背后,总存在着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如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流程不科学,风险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在操作环节的授信调查不尽职,风险分析不到位,授信审批不严格,信贷监控不及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业务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并最终引发信贷风险。

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趋势研判

未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经济基本面情况

从目前情况看,宏观经济呈现出一定的企稳局面:一方面,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标从8月份站上50点后,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荣枯分水线之上,10月份全球PMI为51.3。此外,自9月份以来,BDI指数呈震荡上行趋势,11月15日达到1024点。这两个先行指标预示着全球经济有进一步向好的迹象。另一方面,10月份国内发电量增速达到6.44%,摆脱了过去6月份连续2%以内的低增长或零增长局面。目前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已经见底,而根据国际经验,银行不良率见顶往往滞后经济增速见底两个季度,如果上述关于三季度经济已经见底的预判成立,那么可以预计我国银行业不良率可能将在明年中期见顶。

金融政策和金融环境

如果货币当局出台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金融政策,不少企业将因此能顺利渡过难关,降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并且,银行信贷投放量增大后,作为计算不良率分母的贷款总额快速增长,也会稀释不良率指标。但由于担忧通胀压力反弹,预计货币当局近期不会出台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意图,从这一点看,银行资产质量短期内不会有显著改善,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各家银行不良率的下降依赖于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和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变化情况

一般而言,银行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通常会有一定比例的逾期贷款的和关注类最终会转化为不良贷款。因此,考察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于预测未来不良贷款的增减有重要意义。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逾期贷款较年初增长32%,三季度不良即出现小幅回升。而三季度有4家银行公布了新增逾期贷款规模总计为106亿元,这4家银行上半年新增逾期贷款366亿元。从2008年至2011年的历史数据看,不良贷款一般在逾期贷款回升后一到两个季度出现反弹。若三季度全行业新增逾期贷款下降,预示着不良贷款的净形成率在2013年上半年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从上述分析判断看,我们认为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体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但可能在未来一到两个季度继续小幅上升,并可能在2013年中期见顶,随后逐步回落。

提高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的相关建议

提高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一方面要着力银行经营的外部发展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升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控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宏观层面,应多渠道入手,通过加大政府补贴,放开市场准入等方式,刺激出口,提振内需,加速投资,加快经济恢复和增长。在微观层面,降低企业税赋水平,减少行政干预,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二是逐步放松金融紧缩。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利率,减轻企业财务费用负担。

三是深化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指资金配置效率,引导资金投向资金缺乏且更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所谓广度,指大力扶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银行或专业金融机构,促进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丰富金融产品种类。

四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一方面,加快建设股票、债券、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放开并购、重组的限制政策,出台有效措施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市场、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方式整合劣势企业,帮助企业盘活。

五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涉及上下游七、八十个行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大都用房房地产作抵押,要保持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六是增强银行间协调性。阻断因银行集中抽贷、收贷、催贷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加强银行信息共享,促进银行有序行动,并引导银行通过贷款救济等方式与企业共存亡。

七是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减少政府干扰商业银行经营的现象,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真正实现银行独立决策、自主经营。

八是提升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商业银行要正视经济下行期中暴露出来的经营管理薄弱环节,抓住机会改错纠偏,不断完善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引入先进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同时,应加强风险预判和防范,当前特别要关注经营风险从表内向表外扩散、从信贷资产向投资资产扩散、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倾向。

下载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产分析报告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资产分析报告格式

    附件3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格式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是年度资产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门应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

    无锡市银行业资产评估报告通用实施办法

    无锡市银行业资产评估报告通用实施办法锡银发〔2009〕1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企业资产评估报告在银行机构间的通用性,减轻企业重复评估的成本负担,优化企业融资评估环境......

    信贷资产质量及风险分析

    贷款高增长形势下黑龙江信贷资产质量及风险分析今年以来,黑龙江省银行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把保增长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支持我省......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大全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

    资产评估报告分析

    一、长沙中住兆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增资项目资产评估报告 (一)、评估方法选择:资产基础法、市场法和收益法 (二)、对选取方法的分析判断 1、对于市场法的应用分析 市场法是以......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参考格式)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