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定稿]
报告要点:
1.2.3.4.5.6.
7.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开放动态。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我国,主要有以下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并且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种政策性银行,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职能。
目前的形式下,由于外资银行的不断加入,我过的银行发展形式已经十分严峻。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和多年以来积累的各种金融问题,让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银行业发展不容乐观,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影响。不过,现阶段下,我国的资本储备充足,尚有结余,并且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影响银行和金融也发展的因素也就多数来源于国内。所以,立足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问题上,才是解决整个行业问题的根本。
1、从我国银行的市场结构来看。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接近600家。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了4.3万亿元。其业务占总市场的2%,其余的份额由国内银行占据。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了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额占到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60%。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份额不算缩水,许多银行都背起了沉重的包袱。
2、从金融机构和银行的信贷情况来看。中国的许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往往受到种种外来因素的干预和压力。信用贷款的决策并不完全决定在资信因素上,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扶持地方经济,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3、从管理上来看。我国银行的管理机制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资本的约束力普遍较低,而且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不足,在市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地监管和判断。另外,国家执行加入WTO以后的有管银行也开放的承诺,虽然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却也暴漏了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众多管理漏洞。这一点,后面会详述。
所以,银行业的稳定与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短期内中国银行的市场分额和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国有银行在近几年依然着力于消化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银行业稳定发展了,也就为金融行业总体才能呈良好的上升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经7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9%,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5.5%。正是在不断的加息和提高准备
金率的情况,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不断增加,流动性日益趋紧。为了缓解金融资金压力,银行希望通过揽储或者再融资来填补资金缺口。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看,目前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压力更大,去年12月中小型银行平均存贷比为82%,因此中小银行必须收紧信贷或吸收存款或拆借资金,控制存贷比上升。法定准备金提高以后,除非有新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必须有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和公开市场业务释放资金,流动性紧张局面才会缓解,货币信贷才可能增加。即便如此,面临较高的法定准备金率、严格的存贷比限制和资本金充足率要求,银行的货币信贷扩张的能力将受到较大制约。
依照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态势,资本的流入会增加,国家会为了限制人民币过快增长而采取措施,通过平衡国际收支,扩大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减缓人民币的升值速度,这也就意味着国际收支盈余的增长速度也讲变缓。
有数据显示:2010年末,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9.8%。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全年增加12.05万亿元。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下降,储蓄存款增长平稳,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2010年贷款额呈现信的增长趋势,新实质性增长达到8.85万亿元。从总体上来看,货币活跃度高,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从总体情势来看,2009年以来,充裕的流动性为我国经济回暖打下了基础,可是也留存下了市场流动性由充裕转向偏多的风险。
三、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
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短期交易占据了较大份额。从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国的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213.6万亿元,日均成交8269亿元。受市场融资增多、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干预等因素,银行的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今年9、10、11月份受国庆等各大“黄金交易日”影响,银行的存贷款和现金投放率都大大提高。
不过进入11月份以来,银行间的市场利率不断回落。货币市场利率在进入11月的头几天就开始集体大跌,央行不断放出央票来激活市场,这被市场看作是央行释放出了“流动性”的信号,从另一方面来看,流动性的改善被认为是政策微调的结果。货币政策逐步放松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不过眼下,依然会是以微调为主。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缓解流动性压力。通过放松对存贷款的监管力度,增加银行的放贷能力等。
再看资金运行情况。信贷的资金投放主要用于外汇存款和有价证券两方面。从今年的数据来看,银行外汇储备为3197.491(10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350.572(10亿美元)。我国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允许投资股票和实业,而这一部分空白的资金就通过购买国债、刘向货币市场两种途径。2011年初,有价证券及投资达到了近10万亿元。
境外资金明显增多,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央行显示,5月公开市场到期
资金量仅为5410亿元,较4月大幅下降,而且央行完全有能力实现全月净回笼,但依然不能排除本月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业内人士指出,动用存准率工具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公开市场到期量外,更多是为了对冲新增外汇占款。从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创下汇改以来新高来看,当月新增外汇占款额仍有望保持4000亿元左右的水平,大致相当于上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所冻结的资金量。业内纷纷预测,央行将对市场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四、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中国与西方的银行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银行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和政策传导的关键要道。2011年,实体经济向好的方向继续发展,货币政策逐步过渡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来的政策重点依然是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调整数量,即调整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和额度控制。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提高对坏账的监管水平。从2009年到今年,央行先后7次调整了存贷款准备金率,一年期的存贷款准备金率不断攀升。这些积极的态度也凸显了宏观调控部门在经济走稳之后预防通胀的基本态度。
银监会在对待信贷方面也显示出了积极的态度。2010年11月22日,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的紧急通知》、12月份又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接连两份文件体现了银监会着力整顿银行业的决心。《通知》和《意见》中对信贷资金挪用,不合理信贷资金的处理,防范不良贷款反弹以及按现金流划分的覆盖范围来杜绝信贷过程中的不足现象。另外,银监会也推出了超短期融资券,这也是在我国金融行业的一次有力尝试。今年10月9日消息,银监会在近日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个销售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银监会的动态让人眼前一亮,然而银行业的发展依然不荣乐观。从“GEO组织峰会”上的消息显示,当前银行业在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两个领域上来说,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扔低于2%,不少地区仍呈下降趋势。开发贷款的平均抵押品比率达到了189%,即使房地产抵押品重度压力测试下跌40%,覆盖率依然高于国际通行的110%的标准。问题依然高于成就,上海三季度储蓄存款呈负增长、西藏银行业不良贷款依然存在等情况,依然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阻碍。
五、银行业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
国外竞争力深入。随着我国不断开放的经济格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对国内的银行业发展产生了冲击,中国银行业履行了加入WTO时承诺的:“全面对外开放”。理财业务和银行卡业务成了外资银行发展的重点。于此同时,国内新兴银行也开始崭露头角,与外资银行成鼎立之势。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分布来看,主要竞争地点分布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香港等。因为上海是中国的一个大型对外窗口,对外开放的时间最早,开放时间最长,时至今日,外资银行在上海所站的比重已经高达62%,所以上海的外资银行可以说是最多的。不过,人民币业务也在稳步增长,在广州、上海、深圳这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中,中外资银行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国内竞争者崛起。如上面所说,我国银行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商业银行,再加上国家的“四大银行”以及各个大型银行的互相竞争,让银行业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竞争促使了银行业的发展,不过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因为国内外银行的互相竞争形成了“鼎对”的局面,不利于发展,其次,信贷的高速增长,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是“挤出效应”。因为中小银行在竞争中缺乏综合优势,也就造成了绝大部分份额被大银行占据的尴尬场面。
此外,应该可以看到,随着外资银行不断深入中国,与中资银行竞争,国家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予以干预,由于政策限制的因素,一些地区对外资银行开放时间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加剧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竞争程度。由于外资银行监管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监管机构一方面鼓励外资银行创新,另一方面对创新实施正确有效地管理。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制度大概分为三种:即金融当局的外部监管、金融机构的自我管理与社会监督。所采取的监管措施也主要有三种:即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从监管手段上来说,监管依然是依法而行,然而法规又不健全,这就造就了金融管理的有效性大大下降。
六、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
经济开放形势越来越严峻,再加上经济运行和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织,不确定因素较多,银行业稳健运行仍面临风险和挑战。从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着众多风险。即不良贷款双控压力加大。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隐患上升。资产表外化潜藏风险。流动性风险压力增大等。随着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结构化调整步伐的加快,也让一部分信贷形成实质性的风险,再加上房地产行业不断崩盘,楼市不断降价,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链条效应有可能会重现,部分地区为规避银监会的监管,发行各类信贷资产,却带来了更多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在去年信贷投放过快的形式下,国际资本的不断加大,银行存贷款集中上升影响了资金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信贷风险。
不过,依然要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并且高速扩张依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WTO以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也会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尤其在行业竞争方面,也会日趋激烈。四大国有银行在业务中占领的主导地位,让一些中小银行业丧失前景,不过依靠产品灵活的创新力,以及业务上和客户的直接交往,让中小银行对银行系统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也是那些大银行不存在的。依照形式来看,在未来的时间内,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将会逐步减少,但是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七、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中国银行业发展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发展前景依然乐观。可以从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对银行业发展做出调整:
一、完善法律制度,健全信贷机制。经济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银行业的发展依然需要法律做后盾。目前我国出现的信贷危机,有多数是因为一些投资贷款人员钻了法律的空,使银行造成损失,迫使银行提高信贷利率,抬高信贷门槛。
二、开拓市场,进行个性经营。我国国有的四大银行,业务单
一、缺乏创新,这才造成了现在银行利润不高。不过依照现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条件,可以开拓多种业务渠道,例如发展网上银行,开通网上业务,追求个性化、人性化的业务,让每个银行具有自己的特色,开展有个性的新式经营法则,从而提高银行效益。
三、完善银行内部的监管制度。从银行内部开展实行新制度,健全银行的管理制度,使银行在程序化的管理中,创造更多的效益,有效的监管也能让银行更加平稳的运行,从而提高银行在银行业中的总体竞争力。
第二篇:我国银行业展望报告分析论文
基于中国银行体系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至关紧要的影响力,近期世界不少有影响的金融研究机构、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如2002年12月高盛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预测、2002年10月里昂证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评论、以及2002年10月穆迪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展望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总结了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尽管角度不同、数据也未必准确,但是这些研究报告确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侧面。比如,高盛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风潮,最应当担心的倒是想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因为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改革,不仅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在上述种种报告中,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相对更为中立,分析也更为全面,因而尽管其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在这份2002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宣布在综合考虑了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业改革措施、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等因素之后,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确定为稳定。
一 穆迪公司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总体评价
在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时优先考虑的行业。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中国政府如果要试图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必须要寻求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巨额的成本买单,同时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在银行体系中产生。
因为中国银行业目前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其解决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和阶段,同时也考虑到银行改革过程中可能来自金融、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压力,穆迪公司认为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目前如果断然全面在银行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必然是弊大于利。这种渐进的改革思路显然与前述高盛公司激烈的银行改革思路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国有银行改革的进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进展的评价。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垄断中国的金融系统,它们也是整个系统风险的来源;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业务范围狭窄、国有企业表现不佳、沉重的税负和僵硬的利率政策,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而资本水平则很低。四大银行由于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核销自己的不良贷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强调,如果单纯依靠银行自身的经营,四大银行很难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偿付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的银行有可能需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谁应当为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买单”的问题,巨额的不良贷款已经形成,损失也已经形成,要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显然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在穆迪公司看来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国有银行对于金融体系偿付能力的支持水平。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评价。如果按照穆迪公司的看法,研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就必须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但是如果在注入公共资金的同时又不能给国有银行形成预算软约束的预期和可 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目前看来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的不少银行的负责人反复强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仍然不佳,由此穆迪公司预期政府在未来五年内将国有银行转变为按照市场机制运营的商业实体的目标显得有些过于乐观。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判断:我们的监管机构陆续宣布的一系列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究竟是否可以按期完成?
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提及的中国银行业在2002年可圈可点的改革进展并不多,无非是一些国有银行开始意识到来自中国政府的直接支持在将来会逐渐消失,有的国有银行采取了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有的还退出了无利可图的产业,撤并了位于不太富裕的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另外,一些新上市的银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机制也相对较为灵活,穆迪公司甚至乐观地认为这些上市银行可能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些银行的成功在穆迪看来甚至也有可能引领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困境。如果考察目前为数不多的上市银行并不十分出色的经营业绩、以及新桥集团入主深发展之后发出的“随处可见可以改进、创造价值的空间”的感叹,我们认为穆迪公司确实是高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可能的影响力,也低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从具体的银行业务领域看,穆迪的研究报告特地提及了中国的银行业在2002年的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是增长的亮点,但是穆迪认为因为中国缺乏良好的信用文化以及个人信用数据的积累而制约了这些业务的发展。实际上,信用数据的积累和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适用于全球的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可能寻求到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增长空间和立足点,只是银行业是否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来把握这些业务的增长能力而已。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特地强调说2002年中国的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认为相关政策和定价措施都不是十分明确是重要原因,实际上2002年中国的银行业对于中间业务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银行在对于中间业务的管理方面也显著地放松了管制,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到,如果价格的管制能够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在2003年会有一个显著的发展。
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判断与许多媒体的刻意炒作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实际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整个银行业的自由化,而且这些影响对于中国内地的银行的影响会在不远的将来逐步体现,但是,穆迪公司也坚持认为,外国银行的竞争则要在更长的时间以后才会对本地的银行形成真正的威胁,而且这些国际银行会带来资本和专业技术。穆迪公司没有看到的现实是,由于中国银行业在激励机制、市场开发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处于劣势,中国的银行业在客户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正在逐步被边缘化;规模十分有限的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就是中国银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客户、最为优秀的人才、推出的也是最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一趋势在媒体刻意炒作的南京爱立信事件之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银行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趋势。
二 2002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银行业洗牌还没有展开
在比较中国的银行改革与工业企业改革时,中国的银行界人士经常强调银行业改革是落后于工业改革步伐的,现在这一判断也出现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在此基础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政府五年内将国有银行改造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目标有些过于乐观,但是穆迪公司还是认为会有一些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的表现将会优于其它银行,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强。显然,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只是在2002年这个洗牌过程并没有充分的展开。
首先看国有银行。因为国有银行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穆迪公司强调认为国有银行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一如既往的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穆迪公司坚持认为国有银行要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其中特别建议要政府在恰当的时候注入资本金。这显然是呼吁政府注意在银行体系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及其可能对于银行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压力。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四大银行依然垄断了整个系统的资产、存款和贷款,根据穆迪公司的统计,目前四大银行占整个系统存贷款的份额分别为67%和61%,贷款市场份额的下降(1998年为68%)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表现不佳,而这些国有企业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客户。
与国有银行在保持垄断地位下的市场份额下滑相对照,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的增长空间有所拓展。穆迪公司注意到,20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10家股份制银行已有4家上市,这些银行目前看来盈利能力更强,不良贷款率更低,其关注的客户重点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而且这些银行也易于吸引外资银行的合作。穆迪公司还强调,中国的城市银行增长很快,一些银行,如上海银行、南京城市银行,已经获得了外资银行的投资,但城市银行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也不高。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资银行进入之后,其在目标客户的定位、目标市场的界定、已经相应的经营方式上,外资银行实际上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太多直接的竞争和冲突,倒是这些股份制的银行和城市银行将更多地承受外资银行进入的压力,这一点值得穆迪公司在分析中国银行体系时重点关注。
至于政策性银行,基本上是主导政策性贷款的格局,在穆迪公司看来,国家发展银行的增长速度最快,它也是三家当中改革最深入的一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市场上,尽管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究竟如何界定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之间的区别、政策性业务究竟应当控制在多大的规模之内、多大的范围之内?都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换言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针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银行法”,这是制约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可惜这一点在穆迪的报告中没有提及。
随着国有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国8亿农民的金融服务主要来自于38,000个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些信用合作社大约占整个金融系统资产的10%。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注意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其经营活动蕴藏了很大的风险。穆迪公司预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是国有金融机构,但从稳定角度出发,穆迪认为政府会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活动中蕴藏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地方政府干预严重、关联贷款的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如果由于考虑稳定的原因就过多地给予这些机构以政策性的支持或者是隐含的担保,实际上并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健康发展。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政府会在2006年年底前完全取消对银行业的业务和地域限制。在当前阶段,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与本地的银行合作,这样运作的成本更为低廉。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短期内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很大幅度上升,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资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对于中国的银行业的冲击实际上在直接推动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走向边缘化。
三 中国银行业的增长空间何在?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而外资银行还是纷纷涌入?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的前景吸引了他们的进入。具体来说,中国金融市场为银行业的增长创造了多方面的业务空间。
首先,在穆迪公司看来,零售银行业务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现实,不少的银行已经宣称就业务增长的重点转向零售业务。实际上中国的零售银行的两大增长点为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因为网点众多、客户的基础广泛,国有银行将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优势。从国际比较角度考察,中国的消费信贷近两年来虽有增长,但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低,仍有增长潜力。从不同银行的市场表现来看,2001年中国的住房信贷占消费信贷增长的70%以上,工行于2001年年底超越建行,成为这一市场上的最大放贷者。汽车信贷也在价格、利息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刺激下成为另一增长点。目前看来,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所谓“小康社会应当也是小车社会”,因此未来这两个领域的增长不仅会带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会带动银行零售市场的增长。
其次,银行卡业务增长显著也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显著的增长点。根据穆迪公司的观察,中国银行业在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使得市场进一步细化,不过市场的渗透率总体上依然偏低。基于当前中国信用环境的现实,中国的银行业发出的银行卡主要为给零售及公司存款客户的借记卡,真正的信用卡反而发展有限,商业银行从这些银行卡业务中刻意获得的收入除了通常的利差收入之外,还有电子支付、资金转移及购买与出售投资产品(如银证通等业务)等方面获利。
第三,穆迪公司关注到中小企业与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满足程度问题。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改进对于中小企业和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服务,如鼓励银行向部分企业放贷,修订法规,对中小企业重新界定,建立信用机制等,人民银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利息幅度的限制等等,不过穆迪公司考虑到这些客户的信息透明度与资信质量问题后,认为这些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大笔的贷款。实际上,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没有注意到一点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次融资难并不仅仅是贷款难,仅仅依靠银行贷款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而需要政府的扶持、创业资本的介入和股票市场的建立等多个方面的支持,而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其对于贷款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四 中国银行业当前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重点指出了中国的银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的问题:(1)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这一问题在国有银行中尤为严重。穆迪公司注意到,最难进行改革的地方是管理责任制,国有银行的官本位导向,使得国有银行内部的运作有如政府内部的官僚体系,被委派的高级管理者任期短,多强调短期目标而非持续性的改革。同时,缺乏管理激励机制也会阻碍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归结穆迪公司的分析,国有银行的治理问题,无非是官本位和激励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界人士的共识,但是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行动。(2)会计与披露标准的改善: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改善银行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如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针对金融机构的新的会计准则。2002年起,中国的银行必须公布5级分类的结果,根据不良资产水平做出计提准备并向人行做出季报。但国有银行被豁免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做出计提准备。同时,穆迪公司注意到财政部对计提准备的限制放宽,但财政部对坏帐冲销仍严格控制。显然,这个领域是有一定进展的,但是进展十分有限。(3)如果说前述公司治理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是两个老问题的话,穆迪在研究报告中还专门提出了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操作风险的问题。穆迪公司强调,由于经营规模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银行的操作风险要比股份制银行高。这主要是因为四大银行有广泛的网络与官僚体系。内部信息不流畅,决策机制官僚化,要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还需要好几年,目前为止,部分客户信息还通过手工获取与传输,易发生错误。同时,穆迪公司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的不恰当的管理责任制赋予高层管理者极大的决策权,导致滥用职权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另外,穆迪公司认为过去国有银行的管理是基于一致同意的基础,责任不明确,导致低效率和操作风险,目前国有银行正在机构扁平化、责任与权力分工明确等方面做出努力,穆迪公司认为长远来讲这可能有助于降低操作风险与提高效率。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的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使得总行对于偏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实际上处于失控的状况。有不少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的问题主要是层级过多、授权不当等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内部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网络的支持问题,这一点是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其次,从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看,穆迪公司认为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率自由化的进程缓慢。但是,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目前看来这一改革举措在环境适当的时候还是可能会加速。(2)贷款评级体系可能出现重大转变,同时贷款清收的难度加大。这主要是指全面实施贷款的五级分类体系,由此可能会推动贷款质量的下滑。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定下了在2006年将不良贷款率降至15%的目标。目前看来不少银行都宣称许不良贷款水平持续改善,但需要指出地,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速度能否保持现在的水平值得关注,因为从不良资产处置的技术角度观察,在处理完较好的不良资产后,后续的处置工作难度将会加大。在处置的过程中,国有银行还需要大量的收益以弥补处理不良资产所产生的损失,这对不少银行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3)银行资本水平依然不足,但非紧迫问题。穆迪公司认为,尽管资本金水平不足,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充足的流动性以及储户对政府的信任还是减轻了这一压力。只要经济保持繁荣稳定,没有重大外部变故发生,银行将继续在稳定的环境中寻求发展。
总之,穆迪公司对于200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展望的研究报告尽管其中有不少地方也有语焉不详、甚至未必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在不少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确实也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意见和分析结论,这显然对于正在负重前行的中国银行业是有积极的参考意义的。
第三篇:我国银行业五力分析
我国银行业五力分析
摘要:在任何产业中,一般都有五种竞争力量——进入威胁、被替代的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方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银行业为例,所谓银行间的竞争,不仅仅指现有各银行之间的竞争(这本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竞争”范畴),也包括银行与其买方、供方、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之间的竞争。五种力量的合力决定了银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其利润率,最强的一种或几种力量占着统治地位并对战略构成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银行业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一、引言
行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经营领域的环境。行业环境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及其关系。这五种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性质和程度,它们是形成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竞争战略的基础。作为管理者,应充分了解这五种要素是怎样影响竞争环境的,明确在该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战略地位。
二、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1、我国国有银行业当发展现状
加入WTO以来的十年,我国银行业开放基本与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并与我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中国银行业与中国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
入世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1年底到2006年底,在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开始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实施对外开放。在5年过渡期内,我国银行业认真履行承诺,并在承诺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深化银行业改革需要,积极主动地实施各项自主开放措施,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
第二阶段为2006年底以后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在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之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2、2011年第四季度最新盈利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去年的净利润达到1041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637亿元增长36.3%;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占比较2011年前三个季度均有所下降。
三、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迈克尔波特在一九八五年提出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的方法——外部动力模型,使人们对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企业经营中,能够经常为企业提供机会或产生威胁的因素主要有五种,即本行业中现有的其他企业、供应方(供应商)、买方(顾客)、其他行业中的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组织。
1、替代产品带来的压力
(1)从企业融资角度考虑,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还可以发放债券或上市融资。
(2)从个人融资角度考虑,个人除了向银行借款,还可以向亲友借贷或者典当行抵押。
2、供应商(供方)的争价能力
个人或企业向银行存入资金,获得相应的利息,但利息率收到国家的统一规定和调控,个人和企业没有自主权。对于股份制上市银行,其股价高低取决于宏观经济背景,利息率和市场供求,以企业或投资公司作为资金供应方有较强议价能力,而股市上的散户则几乎不具有争价能力。
3、买方议价实力
银行向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在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有双方商议协定,银行具有较大自主性。对实力不雄厚的,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当其向银行借款时,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不具备还价实力,此时银行作为买方有较强的议价实力。
4、产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特点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金融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对金融业的开放,一大批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盈利水平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例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等。
5、进入者的威胁
我国银行业最大的威胁在于来自外资银行进入国内所带来的竞争。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外资银行长期以来积累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相对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不仅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全能型的体制也占尽了优势。外资银行具有经营多元化优势,经历多年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长期运作,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远远走在了中资银行前列。外资银行不仅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立共享的客户档案库,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而且拥有遍及世界的机构网络体系,能实现国内外联合资金的自由划拨。可凭借快捷的资讯渠道为客户提供全球24小时金融市场服务,这种技术优势及服务手段的优势对中资银行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第四篇:我国汽车用品行业状况分析报告
我国汽车用品行业状况分析
2010年即将成为历史,2011年快步迈入今天,明年将是中国汽车用品市场全面变局的一年,后市场的重点转移所产生的冲击将导致中国汽车用品的全面洗牌。中国汽车后市场研究专家分析中国汽车用品行业状况,纵览全局解读“洗牌”,并点破行业突破的关键之处。就2011年中国汽车用品行业面临的大洗牌,可以从四大方面作详细的讲解:
一、回顾其他品牌的洗牌历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消费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一段时间主要消费几种产品。1980~1995年的15年间,主要消费服装、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其中家电行业1996 年后开始洗牌,曾经100多个家电国产品牌,如今只剩下海尔、美的、格力、长虹、海信、容声、美菱、康佳、创维、TCL、华菱等十几个国产品牌。1995~2003年的8年间,主要消费微波炉、VCD、DVD、空调、电脑、手机等产品,2004年后相继洗牌,一大批国产品牌如今只剩下格兰仕、步步高、先科、万利达、联想、神州、方正、中兴、华为、天语、朵唯等少数品牌,山寨版手机铺天盖地。2003~2010的7年间,主要消费房子、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用具、汽车、汽车用品等产品。2009年中央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厉的调控。
二、最近车市利空频频袭来
从地方政府来看,2010年12月7日,北京政府官网消息,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近日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透露,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北京市关于治理交通拥堵的方案。北京市将制定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在北京市二环、三环、长安街等重点路段高峰期,实行单双号限行,外地进京车辆在五环之内实行单双号限行。三环以内等重点区域提升停车收费标准。实现北京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零增长。收取相当于每升汽柴油2元的机动车污染治理费及拥堵费。此外还有,京籍购车者,除了提供驾照、身份证明等之外,还需要提供停车泊位证。每个户籍人口只能购买一辆小轿车;非京籍除了要提供暂住证、房产证、身份证明等之外,还需要提供停车泊位证、在北京连续5年以上劳动用工合同、社会保险缴纳凭证和纳税证明。如今国内几乎所有大城市,包括一些二线城市,普遍交通拥堵严重。如果这些城市也仿效北京的做法,限制汽车购买,那对国内车市的影响就太大了。
从中央政府来看,2010年12月10日广州日报报道,12月9日来到杭州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建国说,2011年乘用车利空信息比较多,这些“利空信息”来自多方面,包括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临时措施”结束,例如1.6升及以下车辆购置税优惠2011年
将从7.5%上调回10%、汽车以旧换新也可能终结,车市或失去一半的冲力。此外,已结束征求意见但未定调的车船税改革拟实施“抑大惠小”的阶梯税率,如按草案提出的执行,乘用车车主 2011年将多交费。
从车主态度来看,据中国质量协会等发布的《2010年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显示,2010年车主满意指数为78分(满分100分),与2009年持平,2010年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首次出现“零增长”。其中,车市销售、维修、保险满意度均欠佳。一线城市的“限行”“限牌”效果有限,由汽车引发的 “城市病”症兆已现。
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对人民币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如果继续坚挺,意味着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用品的进口量将大幅增加,这些行业都将受到冲击。同时,由于美元贬值造成大量资本流向中国,推高了中国的资产泡沫,推高了能源、原材料价格,这将给我国汽车后市场处于低端市场的自主品牌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
三、中国汽车用品行业面临洗牌,品牌与价格优势是突围的关键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品牌洗牌历程来看,在消费高潮期,需求量会突然剧烈增加,产品供不应求,各路资金看到了商机,蜂拥而至,导致生产量急剧增加,随后,开始剧烈的洗牌。如今,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车主态度、国际环境等方面都对中国的汽车市场和汽车用品市场带来了利空,这表明虽然中国汽车用品行业还有发展空间,但未来的增长速度会下降,一旦巨大的汽车用品产能释放,必然会导致剧烈的竞争,洗牌在所难免。
从最近对车主网络购物、汽车维修等选择依据的调查来看,95%以上的车主选择品牌和价格。这表明,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企业,包括4S店和生产厂家,能够同时拥有品牌和价格优势者容易成功突围,在品牌优势和价格优势方面拥有其中之一者也可能突围,如果在品牌和价格方面都没有优势者很可能在第一轮的洗牌中率先被淘汰。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要实现价格优势很难。因此,只能选择实现品牌优势。
四、实现品牌优势的四要素
汽车后市场企业要实现品牌优势,必须牢牢抓住四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奠基石。只有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长盛不衰的品牌,这是世界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没有质量这一基础,品牌则无从谈起。美国胜牌之所以成为长盛不衰的品牌,主要在于车主肯定其产品质量。事实证明,依靠质量才能占领市场,才能取得效益,才能取得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促成良性循环。因此,实施品牌策略,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是各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成功经验的结晶,该标准能够促进我国企业质量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汽车后市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实施品牌战略。
第二要素是服务。服务是品牌的催化剂。实施品牌策略必须要坚持产品的整体概念,一个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加快品牌的形成,是实现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的催化剂。第三要素是法律。法律是品牌的护身符。基于品牌的重要性,侵害品牌的事例屡见不鲜,例如,假冒商标或仿制商标用于劣质同种产品;抢先注册等。企业必须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品牌。其一,多方位注册,预防他人侵权。例如,红豆集团在35类产品商标和8类服务商标上进行了防御性注册。其二,专利技术保护。能够申请专利技术的一定要申请,以此才能享有产品的制造权、销售权、使用权和转让权等。其三,法律打假。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开展打假活动,既可以保护企业产品,保护车主利益,又可以强化品牌形象,还可以获得很大的新闻价值。
第四要素是宣传。宣传是品牌的传播机。宣传包括广告、参展、公益活动、媒体报道、书籍案例等,品牌要靠大力宣传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逐步树立品牌的地位,形成庞大的消费者群。就连著名的茅台酒还要在央视黄金时间播放广告。娃哈哈和TCL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媒体报道和作为书籍案例等方式而成为强势品牌。
总之,随着交通堵塞日益严重、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老百姓和国家对汽车态度发生了转变,汽车用品行业的竞争将逐步激烈,洗牌将不可避免,品牌和价格优势将是成功突围的关键所在。
第五篇:我国电缆料行业分析
我国电缆料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电线电缆绝缘及护套用塑料俗称电缆料,其中包括了橡胶、塑料、尼龙等多种品种。电缆料生产企业是以电缆生产企业为用户,只要有电线电缆需求就有电缆料的市场。电线电缆产品中除钢芯铝绞线、电磁线等裸线产品外几乎都需要绝缘层口。目前我国有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近5000家,又有城乡电网改造、西部大开发及通信设施大面积升级改造对电线电缆产品的巨大需求,因而从一段时间来看,电缆料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我国电缆料行业现状
2000年我国经济回暖,大部分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订单猛增,造成了电缆料供不应求,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脱销。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三季度在太原召开塑料产品座谈会,许多用户强烈要求增加电缆料供应量,但因上海石化已满负荷生产,公司有关负责人只得再三表示歉意,由此可以看到国内电缆料市场的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电缆料的生产大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化工行业企业生产,代表性的企业为上海化工厂、北京燕山石化、大庆石油化工等企业,他们都有电缆料产品,在国内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另一种是电缆厂自己生产电缆料,基本是以本企业自给自足为目的,也有少量外销,这类企业很多,郑州电缆厂、北京电缆厂、河北永进电缆集团及天津安琪尔集团有限公司等均有自己的电缆料生产车间;第三种是专业的电缆料生产企业生产。
近几年来,我国电缆料生产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上顺应市场需求,有很大的提高。在高压电缆料方面,依然是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占据着电缆料的国内市场。
1.1 电力电缆用绝缘料
电力电缆是电缆料的巨大用户,有2/3的电缆料生产企业生产电力电缆绝缘料。
用于城乡电网“两网“改造的电力电缆,近两年来市场形势持续看好,6~35kV中压电缆年需求有可能达到3.5万km左右。而110kV超高压电缆有可能达到800km左右。在国外10kV交联电缆为600mm,220kV交联电缆为1000mm,而我国10kV电缆的供货规格较小,截面积为150mm,以3芯150mm为代表规格核算,则每公里电缆约需绝缘和半导电屏蔽料为1.1t,其中绝缘料为800kg,内半导电屏蔽料为90kg,外半导电屏蔽料为210kg。
我国电网发电需大量应用1~10kV架空绝缘电缆,数量多达数万公里,每年需耗用硅烧和辐照交联聚乙烯产品数千吨。
低压电缆主要用硅烧交联聚乙烯料,硅烧交联聚乙烯料目前的情况是供大于求,年产量约为5万km,比较大的生产企业一条生产线就具有年生产7000t的能力。
可交联聚乙烯在我国电力电缆生产中是主要的绝缘材料,目前中压电缆(10kV级)用可交联料国内可以自给,年用量大致为18000~22000t。此外,我国目前内半导电屏蔽料的需求约为2200t,外半导电屏蔽料的需求为5000t。
我国目前高压电缆用可交联料基本全部进口,用量大致为每年1500~2000t。目前国际上电缆绝缘料已形成几个大集团,如大家熟知的美国联炭、北欧化工这些集团都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国内各电缆企业和电缆料企业,目前还属于分散经营状态,不能形成大企业和大集团,在市场的剧烈竞争中面临困境。从目前国产的35kV及以下中压电缆绝缘料和屏蔽料来看,稳定性差,质量没有保证口从企业的装备水平看,很多电缆料企业缺乏技术和检测手段,有些厂没有流变特性测量设备,没有绝缘料水份测试设备,没有杂质检测设备。在国外这些都是最起码的检测装置。国外的大公司均有红外分光光度仪、质谱仪等绝缘结构分析设备,均具备如DsC热差扫描分析设备,用以检验绝缘料的理化性能,有些大公司还有大型高倍电子显微
镜等微观分析设备,备有各种新技术新配方。应该说,如果我国电缆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进入110kV高压电缆绝缘料领域,就是进入了电缆料行业的高新科技领域了。我国目前110kV电缆的需求约500km/年,今年可达800km/年,每公里电缆需超净绝缘料约2.5t,年需超净绝缘料约moot,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如果国内某些具备较好基础的绝缘料厂和国外大公司合资经营,利用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开发生产超高压电缆料,是有可能加快实现中高压绝缘料的国产化进程的。
1.2 电气装备线用绝缘料
在各类工程建设中,阻燃电缆的用量逐步增加,耐火电缆也列入消防规范之一,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仪器仪表电缆、计算机电缆、热电偶电缆等,均要求阻燃,近几年已有部分地区的消防部门要求使用元卤阻燃材料,因而低烟元卤材料是发展方向。当前用量较大的是低烟元卤热塑性护套料,少量用可交联型护套料。此外有一些要求高的工程,电缆绝缘要求用可交联低烟元卤材料。目前低烟元卤护套料绝大部分为进口料,其国产化要求依然是国内电缆料生产企业应研究的课题,估计近期年用量可达1000t左右。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由于使用范围较广,用户对装备线的要求五花八门,用户的使用要求百分之百的转嫁到对电缆料的要求上来。
(1)机械性电机引接电缆、汽车低压电缆、机车车辆电线、石油平台用电缆等,性能要求各有差异,如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2)阻燃性能包括阻燃或非阻燃、含卤或无卤、烟密度等。
(3)绝缘性能包括老化温度和指标、绝缘厚度、体积电阻系数等。
(4)工艺性能包括易撕裂、易剥性能等。
(5)抗断裂性在十分恶劣的矿井工作条件下,矿用电缆均要求外绝缘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
(6)其他性能包括耐刮性能、耐油性能、超薄等。
这些指标相互制约,不能用一个牌号满足全部产品要求,实际上也没有全能牌号。这类电线电缆的温 其他性能包括耐刮性能、耐油性能、超薄等。
这些指标相互制约,不能用一个牌号满足全部产品要求,实际上也没有全能牌号。这类电线电缆的温度等级可考虑90℃、105℃、125℃、135℃、150℃五级。化学性能侧重于提高耐油性能,机械性能侧重于提高断裂伸长率和保持适当抗张强度,工艺性能侧重于提高出胶量并保证表面光洁,此外超薄绝缘电线电缆料,应控制其杂质,提高耐刮性能。
在市场预测方面,从历年的统计数字来分析,以电机引接电线来计算,当年产量达到2000km时,年消能电缆料300t。其他用途的装备线由于过于繁杂,元法预测市场需求。
1.3 半导电屏蔽材料
半导电屏蔽材料是中、高压电力电缆必须的配套材料,最初认为半导电层屏蔽层起到均匀电场的作用,长期运行经验说明半导电屏蔽对电缆使用寿命有较大关系,例如屏蔽的光洁性、屏蔽与绝缘的粘结、杂质的迁移,这些对电缆有潜伏性影响。国外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缆用半导电屏蔽料指标要求很高,国内技术不过关,目前依赖进口。就10kV电力电缆用屏蔽料而言,国产料的性能和工艺也并不很理想。内外屏蔽料与绝缘料用量的比例大致为400:100,估计我国屏蔽料年用量为8000~10000t。伴热电缆(也有称自控温电热带)属另二个产品领域,国内基本没有生产,主要原因是正温度系数电热材料(也称PTCR效应)国内没有供应,产品完全依赖进口。这类产品和材料的利润十分丰厚,期望不久的将来能实现国产化。2 2001年电缆料行业的预测
预测当前我国国内电缆工业(电力电缆、装备线、通讯电缆)消耗塑料总量约为22万t/年,其中聚乙烯电缆料约为12万t,包括绝缘、护套、阻燃料,共占60%;其余主要为聚乙烯电缆料,包括绝缘、护套及全部可交联聚乙烯(含交联聚烯经)料。到2005年总量可能增加到27万t,预测2001年可交联料和低烟无卤阻燃材料会有较大的增长。
2.1 我国电缆料行业尚待开发的产品
(1)半导电扎紧带
国家标准规定超过500mm2的电缆导体外应有半导电扎紧带,其目的是扎紧导体防止导体在加工过程中松开,使电缆擦伤和损坏模具,又可避免半导电层嵌入大截面导体,这种结构供电局等用户也很欢迎,绝缘可从导体上很方便的剥切下来,最近生产的阻水电缆中还希望该扎紧带有阻水功能,在中压电缆中将有较好的市场价格。
(2)导体阻水材料 1EC60502一97中已提供了纵向阻水电缆的试验方法,生产导体阻水电缆。国内已有郑州、沈阳等地可生产阻水膨胀纱用于导体的阻水。该产品也可用于铝芯架空绝缘线的导体进水后的腐蚀,具有广阔的市场。
(3)超光滑内半导电料
在国标中对低压电缆可以采用可塑半导电料代替导电交联料,对于高压电缆应采用交联型超光滑料,国内尚不能生产。
(4)三芯电缆填充料
大截面电缆用填充料国内生产企业反映太硬。
(5)PE护套外石墨导电涂层
国内已能生产PVC护套外石墨导电涂层,导电性能好,但对于PE护套,国内尚不能生产导电涂层材料。
(6)元卤阻燃电缆隔离层
虽然由于防火的要求,阻燃电缆需求量大,元卤电缆也在生产,但由于无卤电缆料成本高,在我国依然是有卤阻燃电缆居多,近年有些单位生产了隔氧层电缆,应用于油田中。在电缆中电缆隔离层改为阻燃剂含量很高的隔火层,可通过A、B类防火试验。但外隔离层要求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又要阻燃。目前国内可生产此类的元卤阻燃电缆隔离层的企业尚不多。
(7)耐油料
普通PVC电缆料不耐油,但用于机床、汽车、制造加工的机器内部必须耐油,目前有些企业生产了耐油PVC料,可惜缺乏市场宣传,许多用户不知道。
(8)亚光材料
目前,室内信息化办公用的设备需要一种外观和手感似皮革柔软亚光的电线,这就必须使用亚光材料,国内是使用微交联PVC在配方中增加可产生亚光效果的增塑剂,但生产企业还是不多。
(9)辐照交联电缆料
辐照PVC电料在我国使用不多,但近几年发生了变化,一是汽车行业要求使用辐照PVC电料;二是交联电缆在建筑上的应用逐渐增多。电缆、料生产企业要多开发出这些产品。
2.2 世界知名电缆料生产企业先进产品介绍
(1)美国联信尼龙----6,品名是CERON8224HSL,联信名牌产品,获UL认证,这种材料制成聚乙烯护套线在建筑、电器、汽车行业获得广泛应用,这种电线在美国型号THWN,中国型号是BVN,性能比BV好,绝缘薄、寿命长。
(2)北欧公司的产品“Cask。”新型元卤低烟阻燃电缆,总体性能化一般氢氧化铝材料好,用于建筑、电器、安装线。
(3)挪威ECC公司所生产的元卤低烟阻燃电缆料,色谱全,电缆料符合EIA、RAL、IEE、BS标准,还有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电缆料:聚氯乙烯用紫外线收剂、交联电缆用抗氧化剂、交联电缆用抗氧化剂、金属去活剂、防鼠剂等,这些电缆料不用另加添加剂直接可以用于挤出。
(4)“REm-uNK”是美国联炭公司推出的全新低成本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属共聚法硅炕交联聚乙烯系列材料,使用时A、B料先混合的重量比例为1:1,由于二种材料的颗粒形状相同和比重相等,因此也可采用等容积比例相混合,免去称重工序。这种材料的储存期很长,据介绍在正常条件下可放5年之久,即使开包后的剩料,只要很好保存,存放数天甚至十天,还可继续使用。工艺方面的 先期交联问题可完全消除,售价有所降低,特别推荐用于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仪器仪表电缆等产品。
(5)“CAI3LmAM”依索拉公司专利产品,是单面补强金云母带,并用耐热粘合剂浸溃而成。按其补强材料不同分二种型号,制成的耐火电缆能通过BS6378750C3h喷水耐火试验、DIN4102 1011C90min燃烧试验标准。
(6)汉纳威尔逊(上海)公司推出的特色产品是各类色母料。色母料的色谱和种类俱全。聚乙烯用色母料可符合EIA、RAL、IEC和3氢等标准。其他电缆料和工程用塑料如:PVC、PP、EVA、XLPE、PB、TT、PU、PA等,均有专用色母料牌号。另外很有发展前途的一大类产品是加有功能性助剂的各种用途的母料,如聚氯乙烯用紫外吸收剂、交联聚乙烯用抗氧剂、聚乙烯用抗氧剂、聚,烯短用紫外防护剂、金属去活剂(也称纯化剂)、泡沫绝缘成核剂、EVA为载体的紫外稳定剂、TPLJm紫外防护剂、聚燃烧用阻燃剂(含卤)、TPU用阻燃剂、防鼠咬剂、抗菌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