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 问题及对策
治理商业贿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专门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商业贿赂行为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好惩治和预防工作的难题,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主要特点与执法办案的难点 市场交易活动中,经营者通过给予财物等手段获取交易机会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商业贿赂行为因其破坏法律规定的市场公平交易原则,贿赂行为通常掩饰于“招投标”等正当的竞争形式之下,贿赂过程非常隐秘,他人难以知晓。二是违法手段的多样性。交易双方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达成目的:⑴.“账外暗中回扣”,往来钱款不入账,或通过开设“账外账”、设立“小金库”等途径获得非法利 益;⑵.巧立名目入账,即以“宣传费”、“劳务费”、“手续费”等项目入账,使非法所得合法化;⑶.无中生有做假账,通过虚报损耗、红票冲账或以“餐费“、礼品费”、“差旅费”等票据顶账等方式,使得账目收支持平。三是违法案件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受贿方在同一类商品上可能有多个销售方在销售不同种商品时对其进行商业贿赂,或者是销售方在同一商品上对多个销售对象进行贿赂。这在医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一家医院在选择进院药品时,由于药品种类繁多,可能出现多个药品厂家或医药公司同时与该院发生贿赂和受贿关系。另外,商业贿赂协议往往依靠所谓中间人的参与和支持而达成。因此,一个案件的一条线索可能牵动很多隐蔽的涉案对象甚至是涉案群体,案中案的情况非常普遍。
商业贿赂这些特点给执法办案工作带来以下突出的困难:一是取证难。除商业贿赂隐蔽性因素外,法律本身对行使执法权限规定不细,造成对商业贿赂行为取证难并成为办理此类案件的突出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监督检查部门有权查询、复制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件和其他资料”,但却未明确规定检查对象在拒不执行此项条款时,检查部门可采取何种手段继续进行检查,往往因为第一时间内无法取证而给违法者带来销毁或隐匿证据的可乘之机。二是调查难。多数情况下,执法人员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直接违法证据,如行贿受贿记录、账外账目或相关照片资料等,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进行立案查处。但这些举报证据只是涉案罪证的冰山一角,执法人员根据此类信息查证的商业贿赂案件无法对违法主体形成有效的惩治,因而必须深入调查,由于商业贿赂涉案关系复杂,作案手段隐蔽,调查取证异常困难。三是执行难。由于商业贿赂案件涉案经额较大、涉案人员较多,在案件移交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执法人员主观上不愿进行案件移交,人为造成对违法案件的处罚难。同时,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人情案、关系案,也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处罚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涉及国家行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违法案件,考虑到维护政府形象等困难,往往采取降低处罚标准,削弱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
二、当前商业贿赂执法办案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执法领域有待拓宽。按照国务院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关要求,当前要着重解决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重点治 理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领域的商业贿赂,但由于队伍素质、监管机制、执法观念和手段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执法工作还存在很多盲区和漏洞,对一些领域和行业如土地市场、工程建设市场、垄断行业的违法经营行为不敢查、不愿管,存在着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二)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提高执法能力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国家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利,依法有效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根本保障。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不仅需要各级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法律条款,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同时更要注意掌握各个经营领域、行业的市场行为规律和特点,依法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以提高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有三个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是执法人员对现有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掌握不深,不能使法律法规真正成为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有利武器。二是对行业经营规律研究不深,了解不透,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手段、方式和规律认知不足,无法适应当前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三是执法手段滞后,对违法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案源获取渠道 窄,仅仅依靠受理举报获取案源,未能充分利用日常监管巡查发现案源。另一方面,对一些已经初步掌握违法线索的案件,不能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往往将大案办成小案,甚至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三)执法力量有待整合。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一个单位或部门单独作战,必须整合力量,形成执法合力。在内部,要进一步加强机关科室、工商所之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局所联动、上下协调”的工作局面。在外部,行政部门之间应当形成执法合力,取得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打击商业贿赂工作的有力支持。
三、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认真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深入动员,周密部署,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实现党的“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上来,立足监管职能,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领域、提高技能、强化力度,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做出新的贡献。
(二)强化培训,提高技能。一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认真组织执法人员和分管公平交易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打牢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理论基础。二是加强交流总结,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对商业贿赂案例进行剖析研究,针对商业贿赂案件取证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总结交流经验,定期举办账目审查等财会知识培训,强化办理商业贿赂案件的手段和能力。三是严格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从严从细制定商业贿赂执法办案工作流程,严明执法纪律,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效能监察,坚决纠正随意定性、随意撤案和随意降低处罚标准等行为,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强化执法权威。
(三)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积极构建举报与巡查相结合、规范与引导相结合、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打击商业贿赂执法体系。一要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各行业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责任意识,形成共 同反对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监管巡查。认真落实经济户口登记和管理工作,积极研究流通领域各行业的经营特点及规律,切实在扩大案源、掌握证据、准确定性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确保形成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三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诚信管理制度和措施,利用工商信息网络和社会媒体,落实企业信用公示、预警等项制度,对不法行为及时向社会曝光,推动行业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四要加强沟通合作。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料库,逐步形成12315举报投诉、工商所日常巡查和各部门执法办案协调运转的有机整体。要积极推行行政部门信息通报制度,畅通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执法办案协作、行业监督互补的良好格局。五要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对商业贿赂案件坚持做到:“有案必查、查案必果、严格程序、秉公执法”。要突出抓好大、要案件查办工作,提升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度。六要完善惩治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在行使检查、监督中所应该赋予的权力,保证执法办案有法可依,为不断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篇: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沪航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陈沪航,男,本科,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员。
【摘要】商业贿赂是指商业活动主体在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过程中,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故意采取各种贿赂手段侵害正常的商业秩序的行为。因为这种现象不仅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商业贿赂是生长在经济社会肌体中的一颗毒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消除,将会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导致腐败盛行,危及社会稳定。治理商业贿赂主要有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尽管商业贿赂无处不在,但真正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①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运用司法惩治手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打击不力。
【关键词】商业贿赂;主要问题;对策
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刑事立法的缺陷造成打击行贿犯罪不力
1.立法视角有失公允
行贿和受贿历来是“孪生兄弟”,而且侵害的客体都存在着妨碍国家正常的管理秩序。但我国目前刑法对二者的刑事追究条件和刑罚轻重,显然是侧重打击受贿犯罪:在受贿行为中只要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收取一定数量的财物,就构成犯罪。而行贿行为则要具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才构成犯罪。②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③我国立法本意是通过严惩享有国家或社会管理权力的群体的受贿犯罪,来遏制贿赂现象。但是我国现有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达到让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司、企业人员“想贪不敢贪、想贪不能贪”的境界,而且依靠思想和道德的约束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受贿的发生。因此,打击行贿和惩治受贿同等重要,应双管齐下。从司法实践看,从90年代以来,受贿犯罪受到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逐渐增加,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行贿行为的打击不够。
2.行贿犯罪构成在立法上的不统一
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在刑法上的界定不一致:在经济往来(包括商业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数额较大的财物(包括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以行贿论处(刑法第389条第二款)。而给予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数额较大财物的,只有是在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形下,才构成行贿犯罪(刑法第164条第一款)。显然,在商业活动中,同样是行贿行为,但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公司、企业人员实施,在刑法上实行了双重标准。④在现有国家经济体制中,非国有经济比重日益增大,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司、企业人员主体范围也随之日益扩大,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行为在总体上变得更为频发。因此,如果不解决立法不统一的问题,将会造成一些行贿者因得不到打击而有恃无恐。除了刑事立法上的缺陷给打击行贿犯罪带来许多问题外,一些不切实际的司法解释,也造成了不利于打击行贿行为的局面。如个人登记注册法人后,在商业活动中,以法人名义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按相关司法解释,应以单位行贿论,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为10万元。这种法人行为与个人行为实际上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是以法人名义行贿又未达到数额标准而无法追究刑事责任。此类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
(二)案件管辖的司法分工无助于形成打击合力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刑法对不同的贿赂型犯罪作了不同的规定,致使现行刑法有关商业贿赂的规定散见于分则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和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而刑事诉讼法又对上述罪名根据主体不同在管辖上做了分工,具体地说就是把不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划归公安机关管辖。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主体的贿赂犯罪,都属于职务型犯罪,即或是发生在履行国家管理职能过程中,或是发生在履行非公权性管理职能中的,它都侵害了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应有的廉洁性,而且可以说不管何种主体的贿赂犯罪,都是社会腐败的根源,虽然主体各异,但本质属性却相同。因此,司法管辖上的分工,实际上造成了国家对商业贿赂惩治功能的肢解。由于分工,还造成了执法主体不一,导致了政出多门,执法尺度各异,同时也增大了治理成本,难以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虽然说公安机关管辖的商业贿赂的罪名只有刑法第163条、164条、184条所规定的,但其涵盖面远大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此类罪名。由于公安机关查处此类案件的经验“先天”不足,加之其肩负着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安定的艰巨任务,使得公安机关无暇顾及对此类犯罪的打击。据了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占同期所有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的比例始终非常小。可见,商业贿赂犯罪在司法管辖上的分工,虽说本意或许为了形成打击合力,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是弊大于利。
(三)经济领域制度建设滞后,导致查处手段匮乏
由于我国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许多制度尤其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如目前仍允许大量使用现金的货币流通体系,金融机构对储蓄实名制执行不力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之商业贿赂多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行、受贿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商业贿赂越来越隐蔽。在对此类犯罪的刑事调查中,要获取言词证据以外的证据十分不易,为发现和突破此类犯罪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查处手段匮乏,使贿赂犯罪的“安全性”较高,尤其容易导致受贿一方心存侥幸,敢于铤而走险。
此外,治理商业贿赂还面临着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尚未形成、竞争机制存在缺陷、监督制约软弱无力等因素产生的许多问题。
二、遏制商业贿赂高发态势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加大惩治力度
治理商业贿赂,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亟待解决的是以现行刑法为基础,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刑法规定,将所有贿赂犯罪都纳入第八章作专章规定,充分重视非涉及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另外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贪污贿赂工作中积淀的丰富经验,和业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避免因司法管辖分工而造成打击不力的局面。在完善法律的同时,还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尤其是垄断行业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的打击力度,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扎实开展预防工作,筑牢预防体系
检察机关要针对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发挥检察预防的职能作用,结合办案,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工作。
1.加大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社会化宣传。尤其要对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的从业人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之逐渐树立守法诚信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2.加强与有行政治理职责的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通过在这些部门内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帮助其完善制度,促使其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机制,防止这些单位或个人在发现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做“以罚代刑”处理。
3.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的功能。笔者认为,仅将经人民法院裁判构成行贿犯罪的人员名单录入查询系统是不够的,应把经人民法院认定贿赂事实成立的行贿人名单全部录入查询系统,以增强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威慑力。
4.在开展预防活动中,要注意掌握商业贿赂多发行业、系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增强预防对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 释:
①牛纪伟,孟华,王研.反腐败败剑指商业贿赂[EB/OL].http:
//finance.sina.com.cn/g/20060309/***.shtml,2013-5-6.②葛长金.试论索贿、受贿罪的构成及其量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③徐跃飞.对单位犯罪自首有关问题的法律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02).④论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EB/OL].http:
//vip.gocheck.cn/enterprise/document/detailWebHighlight.action?dectResultId=9560729,2013-6-2.参考文献:
[1]牛纪伟,孟华,王研.反腐败败剑指商业贿赂[EB/OL].http:
//finance.sina.com.cn/g/20060309/***.shtml,2013-5-6.[2]葛长金.试论索贿、受贿罪的构成及其量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3]徐跃飞.对单位犯罪自首有关问题的法律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02).[4]论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EB/OL].http:
//vip.gocheck.cn/enterprise/document/detailWebHighlight.action?dectResultId=9560729,2013-6-2.
第三篇:浅谈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浅谈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浅谈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征
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行为普遍存在,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种贿赂形式,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揭露出来的政治丑闻都与商业贿赂有关,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受贿,导致日本对田中提起刑事指控,而且牵连了三名国会议员,震动了日、美朝野内外,在拉美与东南亚经济发展中国家,商业贿赂现象也比较严重。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竞争日渐激烈。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拜金主义和“官本位”,“权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和管理法规的滞后等原因,曾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绝迹的商业贿赂行为又重新出现和泛滥,成为严重破坏
经济秩序,腐蚀干部队伍,侵蚀党的肌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社会公害,运用党纪、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党的形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商业贿赂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而采用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态,商业贿赂具有以下特征:
.商业贿赂行为具有隐蔽性。商业贿赂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通孛艿姆绞较蚋鋈嘶虻ノ恢Ц恫莆铮渌兜慕鸲羁钕钔ǔR晕痹觳莆窕峒普时〉确欠ㄐ问浇醒诟恰
.商业贿赂行为目的明确化。商业贿赂是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
接受服务。
.商业贿赂行为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
商业贿赂是廉政建设的毒瘤。商业贿赂既是违法犯罪行为,又是对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二、商业贿赂的危害及表现形式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行业中不断地滋生繁衍,影响面越来越宽,对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危害。
商业贿赂背离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在市场经济领域中,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参予竞争企业的运行“潜规则”,面对这样的“潜规则”,企业无力对抗,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一些企业迫于无奈,不情愿地选择了屈从,从而使得商业贿赂的雪球越滚越大。这种商业贿赂导致的恶性竞争,破坏了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守法者蒙受其害,诚信遭到贱踏。
商业贿赂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合理的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但是,商业贿赂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使交易的天平向行贿者一方倾斜,严重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
者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在我国以建筑企业为例其每年的经营费用约占营业额的至,而正常的费用范围仅仅在至之内。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消费者不堪重负。同时,商业贿赂大都是在账外暗中进行,产生的不正当利益进入交易对方单位的“〗鹂狻被蛘吒鋈搜贾鹿摇⒓宀撇凰饺舜罅壳滞痰难现睾蠊
商业贿赂滋生腐败和诱发经济犯罪。在商业贿赂成为“潜规则”后,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以重金腐蚀、收买商业活动相关单位人员(其中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已查处的高官腐败案件证明,腐败通常与商业贿赂相联系,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贿赂案,田中内阁因此垮台。在我国已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案件(如成
克杰受贿案)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如厦门远华走私案)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商业贿赂。因此,商业贿赂是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
商业贿赂损害国内投资环境,降低国外投资的吸引力。随着近来曝光的“朗讯**”、德普“回扣门”事件,国际舆论对我国投资软环境的不利评论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形象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商业贿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商业贿赂在人民银行系统主要涉及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行政审批、服务类、项目招标、车辆保险、业务交往等活动中。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单位或个人收受经营者以现金、实物回扣方式的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以软回扣方式的高消费招待、酒巴包厢享乐、提供出国机会及风景旅游观光;为对方安装电话、包租大哥大、装修住房等。
三、强化商业贿赂治理的对策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一颗毒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清除,将会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导致市场腐败盛行、经济增长乏力,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依法进行治理整顿,坚决刹住这股歪风。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和部署。作为人民银行系统,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惩治力度,需要群策群力。笔者根据当前国内加大惩治商业贿赂的形势,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快对商业贿赂的立法进程。针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商业贿赂形势,建议立法机关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加大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的额度,以增加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进而从经济上阻断商业贿赂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诚信财会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
础,没有完善的信用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管理法律制度,实施企业诚信守法提醒制、警示制、公示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构我国会计监管体制,加大对公司、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因商业贿赂做假账行为。健全金融监管制度,加强票据管理,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健全征信管理体系,加大反洗钱力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完善自律控制机制。
(三)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推行人民银行政务公开制度。
(四)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系统内部监督机制。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的一项,是党
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当前在人民银行系统反映强烈的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行政审批、服务类、项目招标、车辆保险、业务交往等活动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商业贿赂问题,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自上而下的巡察工作制度,加强信访和举报工作,强化纪检监察、内审的检查作用,在查处商业贿赂违纪、违法犯罪案件中,纪检监察、内审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反馈机制、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违纪违法行为的合力。一是要发挥纪检监察惩处职能。对查处接受商业贿赂的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要给予党纪、行政纪律处分或者经济处罚,对触犯刑法的要配合司法机关做好立案侦查。二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结合当前治理商业贿赂的形势加大纪检监察执法力度,检查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方针政策、决定 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人民银行系统治理商业贿赂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三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大内审审计力度。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基本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财务资产管理专项审计、大宗物品采购审计等。发现和查找商业贿赂的行为。
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付诸于实践、在正确判断和全面把握商业贿赂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的影响,要尽可能使治理措施更加有效。同时要适应形势发展,结合人民银行工作性质,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调整治理重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有效机制。
第四篇:浅谈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征
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行为普遍存在,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种贿赂形式,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揭露出来的政治丑闻都与商业贿赂有关,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受贿,导致日本对田中提起刑事指控,而且牵连了三名国会议员,震动了日、美朝野内外,在拉美与东南亚经济发展中国家,商业贿赂现象也比较严重。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竞争日渐激烈。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拜金主义和“官本位”,“权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和管理法规的滞后等原因,曾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绝迹的商业贿赂行为又重新出现和泛滥,成为严重破坏经济秩序,腐蚀干部队伍,侵蚀党的肌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社会公害,运用党纪、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党的形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商业贿赂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而采用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态,商业贿赂具有以下特征:
1.商业贿赂行为具有隐蔽性。商业贿赂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
2.商业贿赂行为目的明确化。商业贿赂是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3.商业贿赂行为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
4.商业贿赂是廉政建设的毒瘤。商业贿赂既是违法犯罪行为,又是对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二、商业贿赂的危害及表现形式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行业中不断地滋生繁衍,影响面越来越宽,对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危害。
1.商业贿赂背离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在市场经济领域中,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参予竞争企业的运行“潜规则”,面对这样的“潜规则”,企业无力对抗,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一些企业迫于无奈,不情愿地选择了屈从,从而使得商业贿赂的雪球越滚越大。这种商业贿赂导致的恶性竞争,破坏了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守法者蒙受其害,诚信遭到贱踏。
2.商业贿赂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合理的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但是,商业贿赂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使交易的天平向行贿者一方倾斜,严重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3.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在我国以建筑企业为例其每年的经营费用约占营业额的2%至3%,而正常的费用范围仅仅在0.3%至0.5%之内。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消费者不堪重负。同时,商业贿赂大都是在账外暗中进行,产生的不正当利益进入交易对方单位。
4.商业贿赂滋生腐败和诱发经济犯罪。在商业贿赂成为“潜规则”后,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以重金腐蚀、收买商业活动相关单位人员(其中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已查处的高官腐败案件证明,腐败通常与商业贿赂相联系,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前首相田中贿赂案,田中内阁因此垮台。在我国已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案件(如成克杰受贿案)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如厦门远华走私案)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商业贿赂。因此,商业贿赂是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
5.商业贿赂损害国内投资环境,降低国外投资的吸引力。随着近来曝光的“朗讯**”、德普“回扣门”事件,国际舆论对我国投资软环境的不利评论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形象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商业贿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商业贿赂在人民银行系统主要涉及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行政审批、服务类、项目招标、车辆保险、业务交往等活动中。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单位或个人收受经营者以现金、实物回扣方式的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以软回扣方式的高消费招待、酒巴包厢享乐、提供出国机会及风景旅游观光;为对方安装电话、包租大哥大、装修住房等。
三、强化商业贿赂治理的对策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一颗毒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清除,将会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导致市场腐败盛行、经济增长乏力,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依法进行治理整顿,坚决刹住这股歪风。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和部署。作为人民银行系统,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惩治力度,需要群策群力。笔者根据当前国内加大惩治商业贿赂的形势,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快对商业贿赂的立法进程。针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商业贿赂形势,建议立法机关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加大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的额度,以增加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进而从经济上阻断商业贿赂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诚信财会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完善的信用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管理法律制度,实施企业诚信守法提醒制、警示制、公示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构我国会计监管体制,加大对公司、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因商业贿赂做假账行为。健全金融监管制度,加强票据管理,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健全征信管理体系,加大反洗钱力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完善自律控制机制。
(三)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推行人民银行政务公开制度。
(四)充分发挥人民 银行系统内部监督机制。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的一项,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当前在人民银行系统反映强烈的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行政审批、服务类、项目招标、车辆保险、业务交往等活动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商业贿赂问题,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自上而下的巡察工作制度,加强信访和举报工作,强化纪检监察、内审的检查作用,在查处商业贿赂违纪、违法犯罪案件中,纪检监察、内审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反馈机制、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违纪违法行为的合力。一是要发挥纪检监察惩处职能。对查处接受商业贿赂的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要给予党纪、行政纪律处分或者经济处罚,对触犯刑法的要配合司法机关做好立案侦查。二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结合当前治理商业贿赂的形势加大纪检监察执法力度,检查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方针政策、决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人民银行系统治理商业贿赂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三)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大内审审计力度。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基本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财务资产管理专项审计、大宗物品采购审计等。发现和查找商业贿赂的行为。
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付诸于实践、在正确判断和全面把握商业贿赂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的影响,要尽可能使治理措施更加有效。同时要适应形势发展,结合人民银行工作性质,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调整治理重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有效机制。
第五篇:治理商业贿赂八大对策
申论范文:治理商业贿赂八大对策
来源:商业贿赂 作者:gkz6 时间:2010-09-0
3内容摘要:1.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以正面典型引导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观,廉洁从政的权力观。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教育,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治理商业贿...1.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以正面典型引导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观,廉洁从政的权力观。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教育,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商业贿赂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形成反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齐抓共管。必须认识到商业贿赂是一个社会问题,应由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必须坚持正确的治理方针: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必须采取有效的控防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3.狠抓案件查处,开展专项打击工作。鉴于商业贿赂涉及面广,不同领域和行业均程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商业贿赂问题,应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发动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行动,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倡导群众检举揭发商业贿赂犯罪,设立举报奖励基金,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积极性。在查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中,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并通过开展打击商业贿赂的专项活动,突出抓重点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典型并进行暴光。
4.完善法制体系。目前,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条款,但规定比较分散,对一些重要环节的界定不够完善和明确。完善法律规定,构建惩治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工作机制。一是要研究修订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关于商业贿赂的界定,调整商业贿赂犯罪主体范围,修改完善行贿受贿的主客观要件,使其更加有利于司法实践,明确区分正常商业行为,一般商业贿赂和商业gkz6.net贿赂犯罪的界限。二是要研究现行刑罚体系,增加财产刑和资格刑的比重,强化刑法的惩治功能;以现行刑法
为基础,借鉴其它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通过对相关规定的分析评价,以刑法修正案的方式,扩大商业贿赂的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范围,将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及其个人收受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至少应包括财产性的利益)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控范围。增设剥夺、限制从业资格刑,增设罚金刑,扩大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的使用范围。增大商业贿赂行为的成本,使行贿者和受贿者在法律制裁为着得不偿失,使商业贿赂在经济上失去吸引力。三是要调整对治理商业贿赂的授权,解决案件管辖方面的漏洞,增强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完善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法律、法规。
5.整顿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和政府行政行为。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着力实行企务公开,对重大工程建设、重要物资采购等项目实行“阳光操作”,杜绝幕后交易。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减少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要对权力运行进行明确的规范,特别是对垄断行业、垄断部门的权力,通过建立有效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轨迹。要增强透明度,扩大公开办事范围,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和和监督权。要健全金融管理制度,加强票据管理,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进市场经济主体完善自律控制机制。
6.建立信用准入制度。对从事商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查询系统,将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记入档案,以供查询。商业贿赂的主体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从事商业贿赂的企业在经营状况、资质和信用记录方面往往是劣迹斑斑。例如,有的企业拖欠银行贷款不还,银行最后只好划为呆账、坏账一笔勾销,他们往往采用行贿的办法获取银行贷款。如果其赖帐、行贿恶行没有被暴光,而且屡试不爽,那么正当经营的企业就会失去信心,很可能转而效仿,必须通过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将其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或者及时将其清理出去,从而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几率。
7.各行各业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在内部,首先有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不能让个别权力集中;其次要加强财务、政务公开,对各种款项收支使用情况必须公开详实内容;最后是要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权力真正受到监督。在外部,要采取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措施,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同时虚心接受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8.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打击合力。各执法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使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信息及时提供,从而形成信息共享,工作互动。并与有关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定期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查处和打击商业贿赂案件中疑难复杂问题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讨,结合实际,提出工作思路及对策,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和执法效能。同时,还要加强执法部门内部协作,使各部门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商业贿赂线索能及时移送责任部门进行查处,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行动的整体合力。具体的操作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二是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整体全力。三是建立民众广泛参与治“贿”机制,健全投诉举报制度、投诉举报激励机制和保护举报人制度,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同类行业的投诉举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反商业贿赂斗争,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四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查询系统。由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建设、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机关定期公布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把搞商业贿赂的企业和个人列入诚信“黑名单”,公之于众,并实现全国联网,向社会开放,让搞商业贿赂者无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