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
析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民族文化将对世界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但近年来部分错误观念在网络中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重要理念,在社会中得到了极大地好评,但受到宣传渠道的局限,普通学生难以得到细致的指导。本文将简要分析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核心价值观 学生教育
0
我国地理位置较为独立,东部地区环海,西南部地区被高山峻岭阻隔,西北部地区寒冷干旱,独立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灿烂且独特的中华文明。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世界逐步进入到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观念更加相似。但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外来文化与当地文明难以融合的现象。当今世界中,文化逐渐融合是大势所趋,但融合的过程需要温和、渐进,激烈的、颠覆性的融合往往会给国家或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更加开放,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个别群众受到偏激言论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视,各地根据自身的革命经历建立起来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对于我党实践群众路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是未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未来建设的核心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理应遵守的价值规范。十九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发展战略,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党要在未来的15―30年的工作中,?⒅谢?民族打造成具有民族自信以及重大影响的文明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
鸦片战争拉开了我国屈辱的民族史,在其后的一百年,我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失败,使同胞的逐渐丧失了自信。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新中国迅速成立,自此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建国初期,国家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与前苏联等世界列强发生了局部战争。我国解放军战士在武器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抗击,打退了前苏联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蚕食。一系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军民的士气,并在社会中掀起了爱国主义浪潮。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中出现了对我国文化的否定情绪,《何殇》等作品粉墨登场。2008年后,我国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民族自信逐渐恢复,十八大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给民族的发展指出了清晰地航标。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以及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结了当下社会的共识,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思想较为混乱。我国拥有近14亿人民,混乱的思想将使社会的运转效率大幅减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群众的愿望转化为目标,从而形成了具有高度共识的发展理念。同时在未来发展道路的问题上,我国同样存在较大的争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众多意见的优势做出了参考,并以更加宏观的视角,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题特色
近年来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但在建设中各基地的主题相对雷同,缺乏清晰地特色。我国多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较为生硬,通常是建立在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感两个简单的层面中。在校园内学生普遍接受到了一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形式大同小异,因此当遇到同样的教育模式时,学生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过程中,通常希望观看到更具特色的教育内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为学生准备更具特色的主题展示。例如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可举办石油科普主题的展出活动,通过模型操作,使学生可以体验到建设石油工程的艰辛,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勤劳产生自豪感。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更加具体。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设施陈列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设施陈列,往往采用较为传统的陈列模式,在环境、氛围以及展品的选择上通常以真实、惨烈、古朴等元素作为主要参考标准。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对于静态的展览缺乏足够的兴趣,学生对于鲜活的、动态的展览氛围更加欣赏,因此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部建设,因当积极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将现场环境打造成更具动感的展览空间。通过这样的展览模式,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于其要表达的内容产生更好的理解。
(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运营管理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由民政部批复的文化产业单位。其多数隶属于地方文化部门,受到地方财政支持,并与宣传部门的工作配合紧密。在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与学校的联系较少,因此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以致影响了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管理结构中应当邀请教育部门共同参加。在今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管理建设中,地方党委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组织当地教育部门与文化部、宣传部共同建设、管理基地。通过教育部门的积极参与,教育基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得到大幅的提升。
(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功能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功能较为单一,在社会实践中自身的作用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育基地当下的工作方式较为被动,工作的方向仍以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为主。但这样的工作方式难以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各种资源,使得其教育效果难以得到全面发挥。针对这一问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与当地的旅游等部门积极开展合作,通过进一步建设使该基地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从而将自身的影响力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展。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邀请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日常的旅游接待中。使学生可以在推广爱国教育的过程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一)运用社会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不应仅仅局限在理论说教的方式中,而是要通过自身行动是群众与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积极进入到社会中,开展更多的社会关怀活动。例如,部分教育基地可建立助学扶困基金,并与学校开展联合行动,给予当地贫困学生以实际的经济帮助。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定期组织高校学生,共同进入到贫困地区,对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帮助。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行动,学生可直观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主动走进校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对于学生的教育主动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基地应当与当地的教育部门或高校开展联合行动,以便在校园内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基地领导应当主动转变宣传观念,并与教育部门共同摸索固定的合作模式,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得以进入到校园内进行。同时教育基地应当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育的过程建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的方法。同时爱国教育基地可在学校内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小组,通过小组在校园内的配合,使学生得到更加细致的讲解。
(三)利用互联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下的社会中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在互联网+政策的引导下,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在日常的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将自身的宣传广度进行拓展。首先教育基地应当利用微信等交流工具,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使学生可在日常的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解。再有教育基地应当针对当下网络中不良言论,进行有效的批驳,并利用信息平台将自身的意见进行更大范围的宣?鳌M?时教育基地可在校园年内开展相关的征文活动,并将优秀的文章发布在信息平台中,使学生的观点得到更多的关注。
四、结语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设中应当加强自身的主题特色建设,以便教育重点更加突出。其次教育基地应当加强内部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以便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同时教育基地应当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使自身的影响力得到扩展,并通过与学校的联合提升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华文.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2]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3]赵天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作者简介:安新丽,文博副研究员,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宣传科,研究方向:宣传教育。)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范文模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马庄小学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教育作用,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马庄小学依托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和爱国主义基地实施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载体,设计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实现宣传常态化。今年以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创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4个、张贴“图说价值观”等系列公益广告画10块、悬挂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标语35条。举行了英雄故事会和祭扫烈士诗朗诵活动,向学生和各界群众介绍革命先烈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在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列反响,针对来访开展烈士事迹宣讲活动2期。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引领群众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我的中国梦》
主题班会教案 郑 君
【活动背景】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的讲话,鲜明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一时间,“中国梦”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每个孩子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为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学习十八大 争做好学生”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计划开展一次以“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梦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我的价值观,我的中国梦》将成为孩子们一个共同的记忆,成为引领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量。【活动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什么是价值观?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2、鼓励学生畅谈梦想,认识梦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引导学生确立梦想。
3、联系实际,明白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紧密相连的,引导学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活动准备】
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
【活动主题】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 【活动时间】:2014 年 10月 22 日 【活动地点】:安岳县远大科技职业学校 【活动过程】:
一、在《中国梦》的背景音乐中,老师展示
1、什么是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
3、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班级梦想:团结 自信 进步
三、中国梦 我行动(职业教育与中国梦的关系)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新世纪以来,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职业教育战线围绕国家战略,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各占高中阶段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人才培养类型、专业、层次的结构更加合理,加快推进了我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约3100万,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千万,有力支撑了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每年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超过1.5亿人次,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培训,较好服务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有效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中职免学费、国家奖助学金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积极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稳定。
四、放飞梦想:我的未来不是梦
学生齐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播放歌曲: 《我的未来不是梦》
歌声是美好的,悦耳动听的。时间是有限的。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班会无限好,只是近铃声。我想,大家通过这次班会,定会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
第四篇: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11213010王琦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冲破思想迷雾、廓清模糊认识,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中国梦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它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理想、真实生活和脚踏实地的奋斗共同编织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空洞的,它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理应成为时代的社会风尚,人人学习,人人践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日常的价值诉求是最佳切入点。我们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些抽象的价值观念,只有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感受相互触碰,才能获得内心深处的真正认可。对国家富强的体认,往往在一些个人亲自参加的仪式与活动中得到增强;就学、就医、就业过程中那些或明或暗的身份歧视与差别对待,激起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期盼……无数事实证明,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点滴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最牢固、最坚定,最容易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信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循,其要义就是要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建立在日常生活体验的坚实基础之上。
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一位位百姓身边的“最美人物”、“平民英雄”,将无形的核心价值观念化为了可知、可感、可学的具体人物,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大使”。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最易感动身边人。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中国好人”、“山东好人”,登上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千万群众,常常是人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乡亲,他们多数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点滴积累的善行,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亦或危机关头一次向善的选择,但正因如此,他们的事迹才显得真实、动人,可学、可信。核心价值观要融入生活,就要多宣扬、多挖掘这些百姓身边的道德楷模,以激发起更多人对真善美的向往,激励人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践行核心价值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际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侧面,都可以成为对接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人们举行各种仪式、典礼、活动时对各种礼仪礼节的学习,在与建筑的互动中感悟到的“场所精神”,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都是接纳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通道;生活中打动人心的那些新闻、书籍、音乐、电影等各类文化产品,都是传递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载体;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就要善于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核心价值观有效对接,不断探索核心价值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形态与践行路径,找准人们思想感情的契合点,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
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
其次,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在大学里虚度光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趁自己年青精力充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目前许多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相信凭借每一位中国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操守,和他们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中不畏艰难的勤勉奋斗,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将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指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征途。
第五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品课案例)梁清玉
钟丽娟
[导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广泛,一个课时把所有内容讲完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其精神,会显得空洞、枯燥,失去教育意义。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主渠道,学生是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全过程,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二、案例思考
(一)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赖高效课堂,简单说就是把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连串的流畅的音符,演奏一首动人的乐曲。高效课堂必然要细化教学过程,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加强对学生灌输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增加思品课授课的生动性和新颖性,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广泛,一个课时把所有内容讲完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其精神,会显得空洞、枯燥,失去教育意义。结合初三将对学生进行总复习之机,我决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几个课时一一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第一堂用复习课的形式得出“倡导爱国”这一主题。
三、案例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越来越好》。我使用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的MTV导入新课(特意选了一个反映农村生活的),一下子吸引了学生,音乐轻松欢快,画面中呈现了农村的房子在变大,生活环境的改善,配以简洁明了的歌词说明。这样的音乐视频本身就展现了人民的生活在逐渐变好,国家在向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前进,教师无须多用语言,通过学生的视听欣赏加之现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的生活经验,就能体验到国家的发展,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自然激发了爱国情感。
教师导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24字”(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就爱国这一话题把初三所学的相关内容汇总复习。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最强大脑”(活动要求,把学生分两大组,一组罗列所学的祖国知识,另一组同学回答该知识给我们什么启示,看谁答的多,谁答的少)。按以下三个板块回答。
板块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
学生罗列出:上下五千年文明,百年沧桑,中国人民百年抗争,弘扬民主精神。
另一组同学对应答出上下五千年文明,中国有关悠久辉煌的文明史,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百年沧桑”让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国人民百年抗争”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是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弘扬民主精神”,让我们明白中华民族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在五千的历史中生生不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
板块二:巨变的中国,现实的中国。一组同学罗列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绩……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一组同学对应分析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就我们明白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让我们明白,今日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有关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我们意识到要有高度的紧迫感,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板块三:祖国让人民更加富裕的措施有哪些?重视教育的举措有哪些?
学生回答:让人民更加富裕的措施有: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⑵分配制度,⑶倡导富民政策,⑷建立社会主义保障制度,⑸关心帮助弱势群体,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重视教育的举措: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重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确保每位新生都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
活动二:看谁讲的多。让学生讲爱国故事和人物。老师点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祖国危难之时,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活动三:时政热点大讨论。看图片,认识何谓公共设施,播放汶川、玉树、庐山地震视频,播放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慰问视频。并让学生讨论分析:
1、你能描述一下地震灾区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吗?(缺衣少食,缺医少药,居无定所……)
2、我们的救援工作受到了哪些阻碍?(学生在群情激昂讨论分析这些问题后主动得出,公共设施对于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被成为城市生命线系统,是保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些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在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口头讨论交流等。而且在以上所有活动的参与中,一方面完成了本节课要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有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庐山地震这一环节活动的参与中,体验感悟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的关心,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支援,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不知不觉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四:讨论,1、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当代青少年如何完成历史使命?
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点拨,归纳出:
1、当代青少年历史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当代青少年要完成历史使命要做到:⑴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⑵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忧患意识,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文体知识,培养开拓创新精神。⑶爱国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四、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反思:充分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复习课本来很枯燥,采用这种方式,气氛空前活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抽象、宽泛的概念,若不以身边实实在在的鲜活实例加以引导论证他们是难以理解的。本课收集大量关于爱国的事例让学生发自内心明白爱国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祖国值得我们去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会全力以赴。但如果要想真正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整合包括教师、学校和大社会在内的各种资源,这里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是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教育,首先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情感上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一个社会公民价值理念的要求,通过这种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二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学生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通过养成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三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主要是学科课程教学,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价值观主要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深入分析探讨学科价值、学习价值,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价值观教育。学科课程的日常教学是价值观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我们可以在各学科中充分挖掘和认定其本身的教学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价值观的传递与授受。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生进行价值观课程教育。
四是各种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成长起着巨大作用。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到的价值观的机会。而学校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校内外各种主题(专题)活动无疑是学生运用他们所学到的价值观的最好途径和机会。所以,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经。
五是学校 家庭 社会三方要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使之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才能使这种主流价值思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