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暂行办法(共)
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
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解决纪检监察干部“灯下黑”的问题,实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革命化、专业化、职业化、精干化的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团公司纪委、纪检监察办、所属各单位专职纪检委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落实“三转”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表率意识。把内部监督工作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和公司规范化管理的各个环节,保障纪检监察干部依纪依法履行职责,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为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四条 基本原则:
(一)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二)严格监督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查处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结果运用:监督的结果作为对集团公司纪检监察机构及人员进行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监督的主要内容
第六条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遵守政治纪律,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不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服从上级的工作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请示、不报告。
(二)公开发表或散布反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的言论,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以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三)擅自参加各种游行、集会、示威、非法聚集活动以及其它群体性事件;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第七条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遵守组织纪律,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程序,私自干预案件处理或干部人事任免等工作。
(二)在干部选拔、考察中有严重的失职行为或者有其它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行为。
第八条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在执纪问责过程中,语言生硬,态度不好。
(二)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拖延执行调查任务。
(三)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妨碍、干预执法执纪,以案谋私。
(四)利用职务便利,吃拿卡要,接受涉嫌违纪违规人员或其亲属、单位的宴请及安排的娱乐活动,收受钱物,报销应由本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五)在执纪过程中与涉嫌违纪人员建立私人关系和进行非正常的交往,私自向被调查单位、个人及其亲友借钱、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物品,以及托其为自己办私事。
(六)挪用、借用、损坏暂扣财物;以个人名义存储暂扣现金。
(七)篡改、隐瞒、销毁或伪造证据,歪曲事实;丢失、损毁案件材料。
(八)以诱供、逼供等手段获取证据,或侮辱、体罚、变相体罚涉嫌违纪者;侵害党员民主权利或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九)向涉案单位、个人或其亲友通风报信,泄露办案情况。
(十)擅自泄露、扩散有关举报材料的内容及领导批示,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人的情况和举报材料的内容。
(十一)违反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旷工;不按照规定请销假;在工作时间内擅离职守、未经请假办私事;从事其它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在因公出差期间擅自变更出差路线绕道旅游、探亲访友。
(十二)擅自携带秘密文件、材料外出,泄露工作秘密或者打听、了解职责范围内不应该知道的案件情况。
(十三)违反其它保密规定。
第九条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遵守财经纪律,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贪污、挪用或者截留公款、公物;违反规定借用公款、公物或者借用公款、公物逾期不还。
(二)用公款报销或者同意用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三)用公款组织旅游观光或者各种高消费娱乐活动。
(四)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
第十条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遵守社会道德和社会管理秩序,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弄虚作假,骗取集体、个人荣誉。
(二)接受色情异性按摩或有其它不正当两性关系。
(三)组织、参与赌博或者封建迷信活动。
(四)违反社会公德,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
第三章 监督方法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系统的内部监督工作,实行上级管下级、一级管一级、分级抓落实的办法。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系统的内部监督工作由集团公司纪委书记主抓,纪检监察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实施内部监督还可以采取下列办法:
(一)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自查自纠。
(二)就有关问题提出质询。
(三)约请有关人员个别谈话。
(四)组织互查和抽查。
(五)其它监督检查方法。
第十四条 实施内部监督除应当保密的事项外,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纪检监察干部违反本办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对不够纪律处分的,可以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写出书面检查,予以通报批评,或者取消评
选先进资格,或者给予组织处理;应该追究纪律责任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对违纪违规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责令退赔或者追缴;获得的非经济利益,应当予以取消或者纠正。
第十六条 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致使职责范围内发生纪检监察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十七条 对违反规定妨碍、阻挠监督或拒不配合监督工作的人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八条 负有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在受理查处监督对象违纪违法过程中,有徇私舞弊、包庇纵容等行为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诫勉谈话、免职、责令辞职等组织处理或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纪委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湖北省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暂行办法
湖北省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保证纪检监察组织和工作人员依纪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为出发点把内部监督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各个环节建立有利于事先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监督制约机制构建全面覆盖、整体配套、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体系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权力行使安全、干部成长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条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坚持从严要求、预防为主、惩防结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重点监督对象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派驻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
第五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思想作风建设、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纪检监察干部行使信访举报处臵权、案件检查权、案件定性量纪权、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权、干部选拔任用权的情况。
第六条各级纪委常委会负责对所属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检查干部管理室履行干部监督职责。省纪委、监察厅在干部管理室设立干部监督处市州、县纪检监察机关可在干部管 理室内设专门的监督部门或监督岗位负责内部监督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第七条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内容
一执行党的章程及党内其他法规遵守宪法、法律和政治纪律的情况
二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决策及工作部署的情况
三依纪依法按程序履行职责正确行使职权的情况
四执行民主集中制、履行议事决策程序的情况
五加强自身建设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维护班子团结等方面的情况
六遵守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的情况
七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情况
八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
第八条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的办法
一加强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严格遵守常委会、厅局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认真落实常委会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常委会决策跟踪督查、民主生活会测评等制度。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纪委常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状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督促落实领导干部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函询、述 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回避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
三实行上级纪委常委会指导、监督并参与下一级纪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下一级纪委召开民主生活会前应向上级纪委常委会报告上级纪委常委会应安排有关人员参加并予以指导。上级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个下一级纪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督促领导班子成员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搞好整改。
四建立省委巡视组对市州纪委领导班子巡视制度。省委巡视组按规定的程序和工作方式对市州纪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和监督。对巡视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形成专题报告报送省纪委常委会
省纪委常委会应及时督促其整改。
五实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除涉及国家机密外纪委常委会、厅局长办公会议定的事项应通过适当方式向党内或社会公开接受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
第三章对行使信访举报处置权的监督
第九条对行使信访举报处臵权监督的重点内容
一信访件登记、呈报、分流的情况
二信访案件线索筛选的情况
三信访件作“待查”、“暂存”、“转办”处理的情况
四信访交办件的办理情况。
第十条对行使信访举报处臵权监督的办法
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信访件归口管理、合理分流制度领导干部和各室受理的所有信访件必须交由信访室统一登记后办理。信访室在15个工作日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进行分流处臵受理的信访总量要与分流总量吻合。
二信访案件线索的筛选由承办人提出经集体讨论由信访室主任签呈分管领导审批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登记转有关承办室办理。
三信访件作“待查”、“暂存”处理须经信访室内部集体研究由室主任签呈分管领导审批防止压信不查和线索流失。
四对反映下一级管理干部的信访件须交办发函报结果的必须经集体研究提出意见由信访室主任签呈分管领导审批并做好立卷待报和督办工作。
第四章对行使案件检查权的监督
第十一条对行使案件检查权监督的重点内容
一实施案件线索排查、初核、立案调查、采取“两规”“两指”措施、结案、移送的程序和审批手续的情况
二处理查办案件挖掘或带出线索及涉嫌违纪人员的情况
三涉案款物暂扣、封存、保管、没收、追缴、退还和移交处理的情况
四执行办案纪律、保密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五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的情况
六转交下一级纪委的案件线索承办和督办的情况。
第十二条对行使案件检查权监督的办法
一实行重要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制度。信访室从各种渠道受理的反映本级党委管理干部的重要案件线索报分管领导签批后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录入重要案件线索数据库进行管理。案件检查、党风、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等部门从在查案件中挖掘的重要案件线索须及时报分管领导签批后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二建立重要案件线索集体排查制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办案件所依据的线索原则上应从委厅局机关重要案件线索库中排查筛选报本级书记办公会研究决定。
三建立健全办案流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对案件线索初核、立案、调查取证、使用办案措施、移送审理、移交司法机关的办案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
四实行办案协调工作归口管理制度。各级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同级党委反腐败案件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如需司法机关、金融、电信、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配合的以及在案件线索移交、上级交办件的督办、违纪案件宣传报道等方面原则上应由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协调。
五实行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对初核拟了结案、拟转立案、拟销案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必须由案件承办室集体研究提出建议按程序报审经本级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六加强对涉案暂扣款物的监督。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需暂扣款物的由承办室提出报分管领导审核后实施。收缴违纪违法款物数额的确定应在案件移送审理后由案件审理室依据证据审理报 本级纪委常委会审议确定。经纪委常委会审议确属多扣的款物由案件承办室退还款物所有人。
七实行涉案款物缴管分离制度。案件承办室收缴的违纪违法款物要及时移交财务部门保管双方要开具清单统一编号报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收缴违纪违法资金要及时上缴国库。对收缴违纪违法物资应及时登记造册由办案人员、财务人员共同签封存档。对不动产土地、房产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公开拍卖尽快变现。对贵重物资要先行鉴定真伪评估价值后三人以上共同封存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公开拍卖及时变现防止资产流失。
八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使用“两规”、“两指”措施要从严掌握慎重使用。要制定安全管理方案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使用办案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九实行跟踪回访制度。由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干部管理室和机关党委支部参与对本级机关自办案件和重要案件进行检查回访了解办案人员执行办案纪律情况。
十实行双向制约制度。案件审理室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量纪和程序把关监督案件检查室对案件实体处理方面加强监督保证案件依纪依法处理。纪委常委会研究案件双方均列席参加。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同时提交常委会审定。
第五章对行使案件定性量纪权的监督
第十三条对行使案件定性量纪权监督的重点内容
一案件审理承办人初审意见的情况
二案件审理定性、量纪认定的情况
三案件审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
四案件申诉复查的情况。
第十四条对行使案件定性量纪权监督的办法
一实行案件两人以上审理制度。明确主办人和协办人的责任相互监督制约。
二加强对承办人初审意见的监督。审理室主任负责对初审意见和相关案件承办室在事实认定、定性、量纪上有差异的环节进行重点把关。
三实行案件集体审议制度。案件集体审议以室务会形式进行。研究事实认定、定性和量纪时要慎重对待有分歧的意见如有不同意见应报纪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
四加强对裁量建议权的监督。提出裁量建议必须严格依据案件的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正确运用“从轻”、“从重”和“减轻”、“加重”的规则。
五建立健全审复分离制度。实行审理与申诉复查分离从机制上加强监督。落实党纪申诉案件首诉必办、政纪申诉案件复审复核和上级领导机关及委厅局领导批办的申诉案件必办制度。六维护被审查人合法权益。承办人在审理过程中要与被审查人进行审理谈话允许其为自己申辩充分听取其意见并做好记录。
七加强对下一级纪检监察机关结案案件的监督。建立交叉检查制度每年年初由省、市州纪委审理室组织检查组对下一级纪委上已结案的案件进行交叉检查对事实不清、定性错误、量纪畸轻畸重、程序违规等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
八实行乡案县审和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自办案件由派驻派出机关审理室进行审理的制度。
第六章对行使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权的监督
第十五条对行使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权监督的重点内容
一行使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选题立项的情况
二行使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检查、调查的情况
三按照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有关问题提出监察建议和监察决定的情况。
第十六条对行使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权监督的办法
一加强对纠风专项治理检查、执法和效能监察选题立项的监督。纠风专项治理、执法和效能监察选题立项要公开透明确立治理、检查的重点和目标明确治理、检查的政策界线和纪律规定。纠风专项治理须报分管领导批准重要纠风专项治理须报同级纠风领导小组批准并报上级纠风工作机构备案。执法和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立项须经本级监察厅局长办公会审批重要检查立项应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二加强对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调查、检查权的监督。调查和检查权须由具备调查、检查资格的工作人员行使重要案件的调查必须两人以上。工作方案须经纠风工作机构集体讨论研究报分管领 导审批并严格按程序实施。调查和检查的结论须报分管领导审批经监察厅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完成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工作任务后要适时制作检查和调查处理情况回访卡当面听取被检查、调查和处理单位人员的意见接受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对象的监督。
三加强对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决定和监察建议的监督。凡需要作出监察决定和监察建议的由监察厅局长办公会研究重要监察决定和监察建议应报经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监察决定和监察建议中凡是涉及到对人员的政纪处分须经案件审理室审理后提交监察厅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四实行报告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完成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重要工作任务后及时将检查、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本级政府接受本级政府的监督。
五实行通报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完成重大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工作任务后及时将检查、调查和处理情况通报相关单位上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六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利用舆论监督、信访监督、特邀监察员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加强对纠风、执法和效能监察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监督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实行责任追究。
第七章对行使干部选拔任用权的监督
第十七条对行使干部选拔任用权监督的重点内容
一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情况
二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的情况
三查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情况
四执行干部轮岗、交流等制度的情况。
第十八条对行使干部选拔任用权监督的办法
一加强对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干部民主推荐、考察、常委会讨论决定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措施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
二加强对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的监督。上级纪检检察机关干部监督机构每年对下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在本级范围内通报批评。
三严肃查处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行为。坚决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实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加大督办和查处力度。
四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明确追究方式加大追究力度。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行为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度、任职前公示制度。对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性质严重、内容具体、线索清楚的要认真调查核实和处理。实名举报的采取适当方式向举报人反馈查处结果。干部管理部门每年应向机关干部报告一次本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形成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有序参与机制。
六建立和完善干部轮岗制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干部轮岗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在同一室任职满5年的、非领导职务在同一室工作满10年的要进行轮岗。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轮岗安排的视情给予相应处理。
第八章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对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的受理、调查、处理工作由本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管理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并接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二十条纪检监察干部有下列情形的实行责任追究
一不遵守、不执行集体决定失职渎职或决策严重失误造成工作损失的
二对重大事件隐瞒不报不如实、不按时报告、请示或对下级请示、反映的问题不及时答复、批复、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突发性事件处臵失当乱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督导检查不力致使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重大事件造成一定影响的 五因徇私情瞒案不报、压信不查或故意久拖不查的
六在执纪、办案过程中违反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运用法律法规政策不当定性量纪错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八执行公务活动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过失或恶劣影响的
九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十诬告陷害和打击报复造成一定影响的
十一违反廉洁自律和明令禁止的规定严重影响纪检监察干部形象的
十二干扰、阻碍监督或调查的。
第二十一条纪检监察干部在公务活动中造成过错的纪检监察组织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室主任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有关承办人承担直接责任。
第二十二条实行责任追究的程序
一根据群众举报、领导批示、纪委委员提出的责任追究建议、媒体曝光以及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纪检监察机关及干部应当责任追究的线索经主要领导批准干部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调查核实。对需要实行责任追究的向本级纪委常委会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并同时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
二本级纪委常委会根据干部管理部门提出的责任追究建议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责任追究决定。
三本级纪委常委会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由干部管理部门草拟《责任追究决定书》写明责任追究事实、依据、方式、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
四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听取被追究者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五被追究者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责任追究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本级纪委常委会提出书面申诉。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机关部门。
六本级纪委常委会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责任追究决定书》应送达被追究者本人及其所在机关部门并派专人与被追究者谈话做好思想工作。
七干部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被追究者的有关材料归入个人档案。
第二十三条纪检监察组织和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内容的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调整岗位、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调离纪检监察队伍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其他纪检监察组织和工作人员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关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问题
关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问题。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其中,后三项都包括哪些部门?
法制部门
(司法部门、立法部门,执法部门等。
司法部门: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
立法部门:国务院法制局
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等)
行政监察机关在中央是监察部,地方省级是监察厅,地级和县级是监察局。另外监察机关还有派出机构。在当前监察机关和纪检委都是合署办公,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双重职能。
审计部门是一个政府机关,其设立和职权都由法律规定,只有狭义的政府(如中央政府、市政府)才能设立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他的政府职能部门(如教育局等)不能设立审计机关;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有自己的内部的审计部门。
第四篇: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局机关内部管理,保证财政性资金安全,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和业务操作规程,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并参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财政部令第58号)、《菏泽市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局内各职能股室、局属各事业单位实施的内部监督检查。
第三条 按照局领导指示,财政监督室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也可根据需要从县财政系统内抽调人员检查。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廉洁自律、依法监督、遵守保密制度,做到公正、客观、规范、高效。
第二章 监督检查的内容
第四条 对局内各职能股室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各职能股室在财政收支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遵守局内管理制度的情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级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等管理情况;
(二)国库集中收付和本级预算收入的征收等情况;
(三)银行账户开设及使用情况;
(四)县级财政与乡镇财政结算情况;
(五)向县级各单位批复预算、决算情况;
(六)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票据管理情况;
(八)政府采购的具体操作规程与管理情况;
(九)财政法规、财务制度和内部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十)对市、县审计局在县级财政收支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整改落实;
(十一)各职能股室履行外部财政监督职责;
(十二)局领导布置的其他监督检查事项。
第五条 对局机关财务、局属各事业单位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的重点是:
(一)财务、会计法规制度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二)各项资金的收入、支出情况,各项经费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各项费用标准、支出定额的制定和管理情况;
(三)银行账户开设、使用情况,主要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
(四)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结果;
(五)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情况;
(六)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的离任审计。
第三章 监督权限
第六条 财政监督室在组织内部监督检查过程中,有以下权限:
(一)有权要求各业务股室及局属事业单位按规定提供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其他资料。被查股室和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二)有权检查各业务股室及局属事业单位的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并有权复印、影印、录取有关资料。被查股室和单位不得拒绝;
(三)有权就检查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股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取证。有关股室、单位和个人要积极支持、配合,如实提供证据;
(四)有权选择不同监督检查方式和方法。根据情况可对被检查股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或专项检查,可组织联查或互查,可实行就地检查或送达检查;
(五)有权对被检查股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财务收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纠正和改进的建议;
(六)有权对查出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七)有权对模范遵守财政、财务制度的股室及局所属单位和个人提出表扬和奖励的建议。
第四章 检查方式
第七条 内部监督检查采取日常监督检查和重点监督检查两种方式。
第八条 日常监督是指财政监督室按照局领导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单位报送的会计报表,追加指标等有关文件,随时对局内各职能股室和局属各事业单位进行的监督检查。其主要职责有:
(一)了解有关股室和事业单位工作计划、岗位责任制任务及完成情况;
(二)掌握内部事业单位指定或修改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及其执行的情况;
(三)掌握股室及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及使用情况;
(四)使用计算机监控内部有关股室及单位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和业务工作情况。
各职能股室、各事业单位应指定一名专门人员作为监督工作联络员,主动配合财政监督室的日常监督工作,定期报送专款指标文件及分配依据、报表、银行账户存款余额等,并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九条 重点监督检查是指财政监督室根据重点检查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实施的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采取调查询问(包括填表调查、询问笔录)、会计资料核查、现金及实物检查等方式方法。必要时,可以根据《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令第32号)对有关问题进行延伸检查。同时可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对有关事项进行专项检查。
重点监督检查针对不同检查对象采取直接检查和委托检查两种形式。直接检查是指财政监督室指定本室人员或抽调财政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的检查。委托检查是指对特殊项目(如基建工程等)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的检查。每年对本部门有预算管理职能的业务股室重点检查面不低于该类机构的30%。
第五章 检查程序
第十条 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的基本程序
(一)财政监督室应当制定重点检查计划,根据重点检查计划开展工作。在开展重点监督检查时,应组成不少于两人的检查组,在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财政监督机构实施重点检查,一般应于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单位送达内部监督检查通知书。
通知书的内容包括:被检查单位的名称;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检查单位配合检查时提出的具体要求;检查组组长及成员名单。
特殊情况下,如认为事前下达内部监督检查通知书对检查工作有不利影响的,经局领导批准,监督检查通知书的送达时间不受三日限制。
(二)检查人员通过审查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或赴关联单位延伸检查等方式实施检查,取得有关证明材料,并将检查的内容与事项,进行归档整理,形成工作底稿,工作底稿由检查人员和当事人签字认可。
(三)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盖章。未取得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四)检查组组长对检查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负责,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复核。检查组在实施内部监督检查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请示汇报。
(五)检查组在检查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内部监督检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批准提交内部监督检查报告的时间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5日。
(六)检查组根据工作底稿,形成书面检查报告。被检查单位收到检查通知书后,应根据通知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对照自查,按照执法责任制的内容,对其执法依据,执法责任、程序和标准给予全面详细的书面说明。
第十一条 内部监督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检查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被检查单位的预算或财务收支执行情况,以及会计基础工作情况;
(四)认定被检查单位违反国家财政法规行为的基本事实以及认定依据、证据和处理处罚建议;
(五)被检查单位的意见或说明;
(六)检查组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事项;
(七)检查组组长签名。
内部监督检查报告应当有恰当的标题、明确的署名和报告日期,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第十二条 检查组在提交内部监督检查报告前,须征求被检查单位的意见,被检查单位应当自收到内部监督检查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检查组应于规定期限前一个工作日,催告被检查单位提交意见,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的,视为无异议。被检查单位对内部监督检查报告有异议的,检查组应当进一步核查、取证。如有必要,应当修改内部监督检查报告。
检查组应当在被检查单回复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向局财政监督室提交内部监督检查报告,在提交内部监督检查报告时,须将被检查单位对内部监督检查报告的书面意见或说明,以及工作底稿一并上报。
第十三条 财政监督室对检查组提交的内部监督检查报告进行审核,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后,由财政监督室上报局党组审定。
第十四条 检查报告经局党组同意后,财政监督室应当及时将局领导的要求、监督检查结论和处理意见送达被检查单位。
第十五条 被检查单位应当在收到监督检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后30日内,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局党组,并抄送财政监督室。
第十六条 全部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15日内,检查组组长负责将全部档案移交归档。档案包括:内部监督检查通知书存根、监督检查工作底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报告、处理意见和建议及有关的证明材料,有关处理的请示、指示等。
第六章 责任与处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检查单位和个人,由本局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拒绝、阻碍检查或故意拖延提供与监督检查事项有关资料的。
(二)伪造、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财政、财务收支有关资料的;
(三)妨碍内部监督检查人员行使职权的;
(四)拒不执行整改意见或处理决定的;
(五)报复陷害内部监督检查人员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内部监督检查人员,由本局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被监督检查单位秘密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财政监督室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全市财政系统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
全市财政系统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
为促进各级财政部门更好的履行财政工作职责,进一步推动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促进全市财政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根据财政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省财政厅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财政系统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切实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是规范财政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办法》的规定,财政监督机构承担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及直属单位财政业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的有关规定,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切实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是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制执行、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实施的监督检查,是财政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都要重视和支持内部监督工作,把财政内部监督工作作为加强财政管理、推进依法理财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确保财政政策和预算执行程序健全、合规,资金分
1配使用有序、安全。
(二)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一是确定工作计划和检查时限及方式。各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要定期开展,要在每年年初制定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经本级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公布。每年对本单位有预算资金管理职能机构的检查面最少不得低于30%。检查时限一般以上和本为主,必要时可追溯到以前。检查方法可采取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方式进行。二是明确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主要是监督检查在财政收支、审批事项、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中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对财政部门直属单位主要是进行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三是对被检查单位的要求。被检查单位要积极配合检查工作,按要求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年初预算、预算调整、有关发文、拨款、签报、报表、账簿及其相关材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任何被查单位及相关人员不得提供虚假情况,不得对相关情况隐瞒不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检查。
二、依法监督,规范检查,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提高
各级财政部门在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做到依法监督,规范程序,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同时还要对查出的问题有针对性查找原因,提出整改的建议和措施,帮助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以促进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依法监督,规范程序。各级财政部门在实施内部监督
检查时,应依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对监督检查的时限、范围、内容、要求和监督检查人员的组成予以明确。对检查的情况和查出的问题予以客观、真实反映,出具检查报告,作出基本评价,提出对查出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改进管理的建议,经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按程序审理后,报本级财政部门负责人审定,对被查单位正式下达内部检查结论通知。
(二)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检查组在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时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的开展工作。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检查重点,对部分预算拨款、审批事项、财务收支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延伸核查相关单位。检查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坚持原则,依法处理,该追回的资金要限期追回,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研究制定,该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三、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健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机制 目前,财政监督面临着重大变革,各级财政部门要更加重视财政监督工作,特别是内部监督工作。广大财政监督干部,要始终保持创新的姿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创新监督手段、方式和方法,注重监督实效。
(一)推进四项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内部监督检查的督导制度。在组织开展本级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重点对下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督导。必要时可对个别下级财政部门
直接实施内部监督检查。二是建立内部监督检查的报告制度。监督检查中发现被查单位或个人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立即向本级财政部门负责人报告。三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内部监督工作要协调财政部门纪检监察及相关部门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个人违法违纪行为共同查处,严肃处理。四是建立检查结论整改落实制度。被检查单位要认真研究落实整改建议,监督检查机构要定期进行回访检查,督促结论的全面落实。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财政管理职能的全面落实。
(二)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财政监督工作、健全监督机制的组织保障。一是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注意选派年富力强、熟悉财政、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充实到监督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各类培训,全面提升监督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优化监督环境,为监督工作全面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要关心和爱护监督干部,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财政监督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