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召回制度促进校服质量提升
召回制度促进校服质量提升
今年初,重庆、湖南长沙两地的校服召回事件引来媒体格外关注,这是自我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国内率先、大规模对校服实施召回的两个案例,也是各地质监部门在校服监管领域的创新举措。
召回制度对提升校服质量有何作用?新规试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难点?跟其他消费品相比,校服有哪些适合召回的特点?对于此次召回事件,政府、企业、消费者怎么看?召回制度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本刊记者近日就上述问题分别采访了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和企业,听取了多方的意见和看法。
率先尝试效果如何?
自《缺陷消费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重庆市质监局已经两次在校服监管领域运用召回制度,其经过大致如下:
在2016年重庆市中小学校服质量监督抽查中,重庆市质监局发现重庆一所中学的400套校服质量不合格,即其色牢度不符合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色牢度为纺织品五大安全指标之一,该指标不合格导致纺织品染料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经汗渍渗入皮肤,存在人体安全隐患。重庆市质监局以此为线索,开展缺陷调查,约谈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最终,生产企业主动召回400套缺陷校服,按召回整改措施全部更换合格产品给学生。目前,此次召回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鉴于该企业及时整改产品质量问题,召回工作主动积极,相关部门依法对该企业处以较轻的行政处罚。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重庆市质监局开展了校服质量专项执法行动,发现一所学校的一批次4072套夏季校服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同样涉及色牢度安全指标。为消除缺陷校服安全隐患,重庆市质监局再次启用召回程序,开展缺陷调查,约谈生产企业,责令企业对该批次校服全部召回。目前,该生产企业已经主动采取召回措施,在质监部门备案并递交了召回整改方案,即该批次4072套缺陷校服将全部收回,更换合格产品给学生。据悉,此次召回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
上述两个召回案例中,重庆召回4072套缺陷校服的消息一时间不胫而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腾讯、新浪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网友们也纷纷通过网络平台发表看法。有的拍手称快,点赞监管部门;有的出言犀利,直指商家不良行为;有的则理性分析,解读校服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重庆市质监局法规处副处长杜洋谈到校服召回取得的效果时说:“召回对消除安全隐患作用明显,这是监管部门传统对生产企业实行行政处罚很难达到的。通过公开召回的方式,让违法者寸步难行,能够对生产企业起到惩一警百的作用。另外,能帮助消费者培养消费安全意识。”
两次召回事件对淘汰落后生产企业,引导校服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作用明显。重庆市纤检局副局长黄胜描述:“听说重庆校服召回事件后,很多平时诚信守法的企业打电话表示赞同,希望监管部门多采取类似手段惩罚不良企业。”重庆市纤检局质监二科科长陈先荣告诉记者:“也有很多企业开始在生产中注意产品标准和规范性,不断打电话询问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重庆立泰服饰集团董事长张敏书认为,企业本就应该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尤其是校服生产企业,更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做产品,而召回制度是企业履行产品售后责任的一种手段,应该鼓励推行。另外,张敏书认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企业都不应该置孩子们的安危于不顾,应该结合召回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惩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净化市场环境。
可是校服监管新手段?
杜洋认为,将校服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与召回工作结合,形成信息共享,对强化校服监管、促进校服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他表示,校服召回工作大有可为。不论从校服自身特点,还是从召回工作操作层面来讲,校服都比较适合去召回,应该作为当前纺织品监管领域的重点来抓。另外,根据纤检机构提供的校服质量信息来看,校服确实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值得各级质监部门重视。
杜洋补充说:“纤检机构与其他纯技术机构有所不同,其在纺织品监管领域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和监管职能,在实施召回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事实上,我们很多缺陷信息都是直接从纤检局获取的,而且是最直接、最权威的信息来源渠道。重庆市两次校服召回,都是在纤检局的配合下进行的。”
那么,重庆两次在校服监管领域运用召回制度,主要基于哪些考虑呢?
杜洋表示,依据缺陷消费品管理办法中的职能划分,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承担重庆地区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和职能。目前,重庆地区与该职能相配套的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中心已初步建成,相关人员配备也在进一步完善中。该中心挂有国家分中心的牌子,主要承担召回技术工作,包括缺陷信息收集、研判、行政约谈和召回监管等。重庆两次启动校服召回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颁布、2016年起正式实施的《管理办法》中对消费品实施目录管理,首批被列入目?的消费品主要包括电子电器、儿童用品等,儿童服装作为儿童用品的重要类别被列入其中。二是校服质量安全关乎孩子们的健康,社会关注程度高,而且和纤检一起进行的日常监督中,确实发现了其存在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属于《管理办法》中定义的“缺陷”范围,即大多是批次性、大范围不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三是从消除安全隐患的角度出发,需要运用召回这个新手段,依法对生产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对消除已经流入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安全隐患作用有限。
另外,从操作来讲,学生用品的召回难度小,召回效果明显。因为校方对企业有一定的威慑力。以校服为例,校服销售是特定地点,量大面窄,企业可集中大量从学生手中收回,消除安全隐患后再集中发放到学生手中,召回实施方案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而其它类别的消费品,即使企业主动召回,也可能因为信息传递或消费者自身原因导致召回实施不到位,例如,经过我们多年的监督检查发现,汽车召回能完成80%已经很不错了”杜洋说。
制度落地怎么做?
两次校服召回案例中,重庆市质监局的主要做法是:以重庆纤检局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为线索,开展缺陷调查和相关技术分析,经专家论证断定产品质量问题属于“缺陷”的范畴后,约谈生产企业,督促企业主动召回。
杜洋谈道:“目前,我们对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应该被召回的主要判定依据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其中,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安全指标为开展缺陷调查的重要线索之一。”他认为,纺织品中所有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指标中的安全指标,并且带有批次性、同一性的产品(不是单个产品),都可以启用召回制度的相关程序,最终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
关于启动召回程序的线索来源,目前主要是监督抽查、消费者投诉、收集媒体报道的个性的、孤立的事件等多种方式获取,以此作为开展缺陷调查的线索来源。
一般意义上的召回,应该是企业自主实施,只需在行政机关备案即可,重庆两次校服召回案例亦是如此。主要程序是重庆市质监局通知生产企业自主召回缺陷校服,企业列出详细召回方案(方案中包括召回实施方法、细节、整改措施、时间等内容),然后向质监部门备案,同时在媒体公开发布召回公告,依据方案开展召回相关事宜。召回完成后,企业还要将召回实施的时间、实施效果、图片等信息做成报告送至质监局。质监局可依法查处隐瞒产品缺陷,或者不履行召回义务的违法行为。
目前,为进一步加大召回监管力度,重庆市质监局正在筹备建立缺陷产品信息共享系统,该信息系统已在开发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自主报告其产品质量状况和其产品售后的消费者投诉,12365全国消费者投诉电话的信息内容,还有质监系统内部各部门监督抽查等获取的信息。
新规细节如何完善?
目前,我国对缺陷消费品的召回实行目录管理,下一步能否像国外一样完全开放,扩展对消费品召回的范围和领域?
杜洋认为,缺陷消费品召回在我国起步较晚,召回制度在汽车领域运用相对成熟,但从消费品领域的召回来说,从立法到实施,都还在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阶段。目前实施的《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还算不上正式的法律法规。下一步是否会扩展对消费品实施召回的范围,一方面由总局完善法规法规的进度决定,另一方面作为行政职能部门,所有行政职能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比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及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等。
“因此,不能仅仅依据《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来决定我们实施召回的消费品范围和类别。其实目录只是总局最初设立的一个分步走的大框架,从法律授?嗬唇玻?目前我们很多没列入目录的产品也可以采用召回相关制度方案,重庆市去年召回的产品中,还涉及到了农用机械等产品。”杜洋说。
近两年,全国各地都在实施消费品召回方面有所动作,而且各有特色。但新规试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完善召回制度?
杜洋谈到了召回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困境:一是权责配置的问题。汽车召回工作中,地方质监局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相关工作,那么在消费品领域,地方机构具体有哪些职能职责,需要尽快明确。二是《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定位和衔接的问题。因为实施对象都是生产企业,这些法律和规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关联。三是法律责任的问题。企业如果拒不履行召回义务,监管部门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或者方法,这一点也需要明确。四是从立法层面考虑各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的职责,完善缺陷产品召回信息管理大数据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为缺陷判定和召回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撑。
黄胜谈道:“召回本应是企业自主发现产品缺陷,履行产品质量责任的行为,但实际上,我国消费品领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采取召回措施的企业还非常少,大多是行政部门发现问题,督促企业召回。企业主动召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相信企业主动召回的行为会越来越多。”
第二篇:产品标识、质量追踪和产品召回制度
产品标识、质量追踪和产品召回制度
1、目的: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效地回收本公司生产的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的产品,特制定本程序。在产品召回时,做到高效、快速、安全,并定期对召回计划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从而降低顾客的投诉率
2、范围:
适用于成品的标识、检验状况的标识和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追溯,以及出厂产品的召回。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产品标识的确定和实施。
3.2品管部负责危害分析和制定召回计划的并组织实施不安全产品的召回计划。
3.3总经理批准不安全产品召回计划。
3.4营销部负责顾客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3.5HACCP小组定期对产品召回计划的有效性的进行验证。
3.6管理者代表负责召回计划的评审和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
4、控制程序
4.1产品标识建立和管理
4.1.1产品标识包括:生产日期、批号和相关记录.4.1.2生产部负责对所生产产品进行标识和记录,保证公司产品可追溯性的实现。
4.1.3物流部负责保存所有发货记录,发货记录内容应包括
(1)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批次
(2)发货的时间、货主姓名或公司名称及联系人
(3)运输工具的编号
4.2召回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4.2.1品管部制定缺陷产品的召回计划,召回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产品的品名、批次、品种、规格、数量
(2)确定缺陷产品的原因
(3)成立召回工作小组
(4)制定召回缺陷产品的处理方案
4.2.2品管部负责组织研发中心等有关人员对产品的安全危害进行分析,制订产品召回计划,由总经理审批。
4.2.3召回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品管部立即通知营销部,再由营销部及时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所有收货人回收有关产品。
4.4.4品管部监督召回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向总经理汇报,品管部应及时将产品回收信息归档存查。
4.5产品召回计划有效性的验证
4.5.1营销部开展业务时,将公司业务电话告知顾客,定期回访顾客、收集反馈信息、建立顾客满意度档案。
4.5.2HACCP小组根据顾客反馈的信息,定期对产品召回计划有效性进行验证。
4.5.3验证的方式包括
(1)电话咨询
(2)走访顾客
(3)召回效果评估
第三篇:药品召回制度
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与处置流程
为加强医院药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或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根据《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药品召回管理制度。
一、基本概念
1、药品召回:指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2、安全隐患:指由于研发、生产等原因可能使药品具有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因素。
3、有下列情况发生的为必须召回的药品:
(1)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共的质量部合格药品,包括假药、劣药或因存在安全隐患而责令召回的药品。
(2)生产商、供应商主动要求召回的药品。(3)调剂、发放错误的药品。(4)已证实或高度怀疑被污染的药品。
(5)使用过程中发生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药品。
(6)已过期失效的药品。
二、药品召回与处置程序
1、药剂科负责医院药品召回具体工作。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
2、根据不同的情况与召回分级,科学设计相应的药品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1)发现假、劣药品时,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召回,妥善保存所有原始记录,对假、劣药品,及时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发现调剂错误时,立即追回调剂错误的药品,依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相关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对调剂错误,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医院在作出药品召回决定或收到药品召回通知后,立即停止采购、销售和使用所涉问题药品,各病区、各药房的药品退回药库,妥善保管于指定场所,做好下架封存、登记报告工作。
4、各调剂室负责人指定专人通过查找处方、病历等方式找到用药患者,通知其停止用药,办理退药手续,并登记召回药品相关信息妥善保存所有原始记录。
5、已召回的药品集中封存,退药处方需单独保存,每月将召回药品信息和处方集中上报医务处。
6、药库负责人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与药品供应商联系退药适宜。
7、确定为不良反应的按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及时上报。
8、积极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开展有关药品安全隐患调查、药品召回、销毁等相关工作。做好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报沟通工作。
9、在召回工作完成后,应当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存档备查。仔细分析假、劣药品和调剂错误等药品召回事件的发生原因,加强环节管理,及时修订相关制度,保障用药安全。
第四篇:药品召回制度[模版]
药品召回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加强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药品召回,是指上级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停止销售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并协助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履行药品召回义务。安全隐患药品主要包括:研发缺陷或生产不当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药品,且该药品尚未被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为假药或劣药。但确认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已实施药品召回的,应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接到上级有关部门或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召回通知后,应当协助生产、经营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按照生产、经营企业制定的召回计划要求及时传达、反馈药品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第四条 本医疗机构因患者投诉等市场流通药品质量信息或药品养护质量信息收集中,发现销售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药品,通知药品经营、生产企业,并向市、区两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油田卫生处报告。
第五条 本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保存完整的入库出库记录,保证销售药品的可溯源性。
第六条本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药品经营企业或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有关药品安全隐患的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包括:销售明细单、投诉记录、养护记录等。
第七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责令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召回某药品过程中,要求生产、经营企业立即停止销售该药品的,本医疗机构将依照有关规定,立即停止销售该药品,主动联系已经发出的药品,力争在第一时间将该批次的药品全部召回。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日
第五篇:食品召回制度
食品召回制度
食品召回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避免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食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召回,是指食品生产者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职权范围内统一组织、协调全国食品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监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组织开展食品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监部门组织建立食品召回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第七条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加强食品召回管理信息化建设,组织建立食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收集、分析与处理有关食品召回信息。
地方各级质监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者建立质量安全档案,负责收集、分析与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食品安全危害和食品召回信息并逐级上报。
第八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应当准确记录并保存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保存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记录,以及食品危害纠纷信息等档案。
第九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向所在地的省级或市级质监部门及时报告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包括消费者投诉、食品安全危害事件等,不得隐瞒或虚报其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
第二章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
第十条判定食品是否属于不安全食品,应当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
第十一条食品安全危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或标准的安全要求;
(二)是否含有非食品用原辅料、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三)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四)可能存在安全危害的食品数量、批次或类别及其流通区域和范围。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该食品引发的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发上述危害的可能性;
(二)不安全食品对主要消费人群的危害影响;
(三)危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
(四)危害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者获知其生产的食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或接到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书面通知,应当立即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
食品生产者应当及时通过所在地的市级质监部门向省级质监部门提交食品安全危害调查、评估报告,调查、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本规定第八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所述的内容。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者接到通知后未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或者经调查和评估确认不属于不安全食品的,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并做出认定。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配合省级质监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不得以食品已通过任何符合性审查为由拒绝。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结果与其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结果不一致时,省级质监部门可以采取听证等方式进行处理,并做出确认结果的决定。
第十七条经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确认属于生产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确定召回级别,实施召回。
第十八条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级别分为三级:
(一)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三)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或者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三)项规定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第三章食品召回的实施
第一节主动召回
第十九条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生产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条自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一级召回应当在1日内,二级召回应当在2日内,三级召回应当在3日内,通知有关销售者停止销售,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
第二十一条食品生产者向社会发布食品召回有关信息,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向省级以上质监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自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一级召回应在3日内,二级召回应在5日内,三级召回应在7日内,食品生产者通过所在地的市级质监部门向省级质监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
第二十三条食品生产者提交的食品召回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一)停止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二)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三)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四)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可能受影响的人群、严重和紧急程度;
(五)召回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体措施、范围和时限等;
(六)召回的预期效果;
(七)召回食品后的处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自召回实施之日起,一级召回每3日,二级召回每7日,三级召回每15日,通过所在地的市级质监部门向省级质监部门提交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
食品生产者对召回计划有变更的,应当在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中说明。
所在地的市级以上质监部门应当对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提出处理意见,通知食品生产者并上报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
第二节责令召回
第二十五条经确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责令食品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并可以发布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和消费警示信息,或采取其他避免危害发生的措施:
(一)食品生产者故意隐瞒食品安全危害,或者食品生产者应当主动召回而不采取召回行动的;
(二)由于食品生产者的过错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扩大或再度发生的;
(三)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食品生产者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食品生产者在接到责令召回通知书后,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在接到责令召回通知书后,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发出通知。
食品生产者应当同时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制定食品召回报告,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时限通过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立即实施召回;食品召回报告未通过核准的,食品生产者应当修改报告后,按照要求实施召回。
第二十七条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提交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
所在地的市级以上质监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将有关情况逐级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三节召回评估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保存召回记录,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召回的批次、数量、比例、原因、结果等。
第二十九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在食品召回时限期满15日内,向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提交召回总结报告;责令召回的,应当报告国家质检总局。
第三十条食品生产者所在地的省级质监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召回总结报告进行审查,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估,并书面通知食品生产者审查结论;责令召回的,应当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食品生产者所在地的省级以上质监部门审查认为召回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通知食品生产者继续或再次进行食品召回。
第三十一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及时对不安全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有关规定应当销毁的食品,应当及时予以销毁。
食品生产者对召回食品的后处理应当有详细的记录,并向所在地的市级质监部门报告,接受市级质监部门监督。
第三十二条市级以上质监部门应当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食品生产者召回进展情况和召回食品的后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对违反本规定规定的行为或有关召回情况,向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或举报,食品生产者不得以任何手段限制。受理投诉或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食品生产者在实施食品召回的同时,不免除其依法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
食品生产者主动实施召回的,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三十五条食品生产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或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未停止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食品生产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一)接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食品安全危害调查通知,但未及时进行调查的;
(二)拒绝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的;
(三)未按本规定要求及时提交食品安全危害调查、评估报告的。
第三十七条食品生产者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食品生产者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义务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食品生产者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义务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从事食品召回管理的公务人员,以及受委托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专家或工作人员捏造散布虚假信息、违反保密规定、伪造或者提供有关虚假结论或者意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进出口食品的召回管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所涉及的信息发布、文书格式等具体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食品召回制度2
一、目的:将存在食品安全危害的产品及时从市场中召回,防止给食用者造成损害,使产品召回工作规范化。
二、范围: 适用于发现存在食品安全危害且已流向市场的产品。
三、实施部门:
1、销售部负责外部相关信息的收集,是召回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通知相关方并及时反馈质检科。
2、质检科负责召回信息的评估,召回范围的确定;制定召回计划;
3.生产部是负责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制定和实施的部门。
四、工作程序:
1、召回的分类:
2、召回信息收集渠道:
(1)内部信息:由各相关部门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信息,如:自测或自查结果等。
(2)销售部负责外部信息收集: --官方通知:明示或法律法规变化; --客户通知:顾客的需求及反馈; --新闻媒体:报纸、电视、电台等; --有关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等;
(3)召回信息的评估, 根据内、外部的信息来源,由质检科对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其危害消费者健康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召回以
及召回的范围,制定召回方法。
3、产品的召回:
(1)根据评估结果,确需召回时,由销售部通知相关方(如:监管部门、销售商和消费者),由质检科指定专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填写产品召回通知单,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质检科专人负责召回工作,召回通知单同时送交成品库、销售部,库房停止该批产品出库,销售部立即停止该批产品的销售。
(2)质检科专人立即调阅销售记录及库存情况,制定召回计划,召回计划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召回单位名称、地址、电话(或传真)、联系人、召回产品数量、召回方式、时限、召回原因等,召回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交至销售部。
(3)销售部人员按召回计划要求,立即实施召回工作,并填写产品召回记录,
(4)当召回品和已明确去向的未召回品数量总和等于待召回数量时,召回工作可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结束。
(5)召回产品进成品库时,暂存不合格品区,经质检科
检验确认不合格后,按不合格品处理。
(6)生产部对召回的原因分析,确定预防和纠正措施,以避免再发生。
4、质检科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提交管理评审。
五、此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食品召回制度3
1、采购后发现不合格或有怀疑食品原材料(索证材料不齐的、感官质量不好,无合格标的,生产厂名,出产日期)立即退回供货商或生产厂家。
2、食品原材料在储存中发现有霉变或超过保质期,应立即报后勤主管,销毁。
3、不合格食品原材料处理后应及时做好记录(产品名称、数量或重量,生产厂家,处理原因等)。
4、对不合格食品原材料的处理过程,应有2人以上在场,并分别签署经手人,证明人姓名。
5、食堂自身制作的产品,发现有不合格现象时,参照本制度1至4点的规定。
20xx年3月
食品召回制度4
一、目的:将存在食品安全危害的产品及时从市场中召回,防止给食用者造成损害,使产品召回工作规范化。
二、范围: 适用于发现存在食品安全危害且已流向市场的产品。
三、实施部门:
1、销售部负责外部相关信息的收集,是召回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通知相关方并及时反馈质检科。
2、质检科负责召回信息的评估,召回范围的确定;
制定召回计划;3.生产部是负责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制定和实施的部门。
四、工作程序:
1、召回的分类:2、召回信息收集渠道:
(1)内部信息:由各相关部门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信息,如:自测或自查结果等。
(2)销售部负责外部信息收集: --官方通知:明示或法律法规变化;
--客户通知:顾客的需求及反馈;
--新闻媒体:报纸、电视、电台等;
--有关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等;
(3)召回信息的评估, 根据内、外部的信息来源,由质检科对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其危害消费者健康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召回以
及召回的范围,制定召回方法。
3、产品的召回:
(1)根据评估结果,确需召回时,由销售部通知相关方(如:监管部门、销售商和消费者),由质检科指定专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填写产品召回通知单,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质检科专人负责召回工作,召回通知单同时送交成品库、销售部,库房停止该批产品出库,销售部立即停止该批产品的销售。
(2)质检科专人立即调阅销售记录及库存情况,制定召回计划,召回计划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召回单位名称、地址、电话(或传真)、联系人、召回产品数量、召回方式、时限、召回原因等,召回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交至销售部。
(3)销售部人员按召回计划要求,立即实施召回工作,并填写产品召回记录,
(4)当召回品和已明确去向的未召回品数量总和等于待召回数量时,召回工作可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结束。
(5)召回产品进成品库时,暂存不合格品区,经质检科
检验确认不合格后,按不合格品处理。
(6)生产部对召回的原因分析,确定预防和纠正措施,以避免再发生。
4、质检科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提交管理评审。
五、此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食品召回制度5
1.召回及不安全产品
1.1召回,是指食品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1.2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1.2.1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1.2.2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1.2.3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1.3如果顾客反应某一类产品具有以上食品安全危害,公司则将该批次所有产品定为可疑产品。对与出现类似产品的地区或者个人有权及时向领导汇报。
1.4对于顾客的退货产品由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成员会议,分析召回原因,确定召回的产品类别(名称、编号、生产日期等)及召回数量。
1.5可疑产品到收到后,由负责接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成员根据发货记录确认产品与之是否相符。
2.对于自查出的不合格且已发到客户手中的产品
2.1在发现不合格品的第一时间由负责销售业务的成员根据产品召回联系表通知客户,以防止不合格品的进一步扩散。
2.2向客户解释清楚召回原因,并与客户协商召回数量。
2.3同1.2.3.可疑产品到公司后,由质检部监督,成品仓库接收。接收后的产品用库存商品保管卡标明“不合格”,“待检”,“待处理”标识后放置在成品仓库不合格品(可疑产品)存放区,在未经公司及质检部的同意下不可出库放行。
4.处理召回产品的规程,对产品进行重新分类,降级或废弃处理。
4.1查明退货原因,进行处理。
4.2由于原辅料、添加剂所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物流部通知供方,并在清除问题前停止其供应原料。
4.3由于包装物料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物流部通知供方,并限期整改,整改末确认前,停止其供应包装。
4.4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合格品,通知生产负责人,限期做出纠正措施,追查责任人。
5.必要时产品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5.1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
5.2通知的内容如下:
5.3召回的原因
5.4召回的类别:名称、编号和生产日期等。
5.5与召回有关的数量(被召回的食品当初在单位的拥有数量,在召回时产品的数量分布情况,被召回产品在单位的剩余量。)
食品召回制度6
一、目的
为防止本公司发生的万一存在因微生物、异物等异常原因造成的不合格食品的扩散,尽早回收,以减轻或杜绝对社会、公众的威胁,维护企业的形象,减少公司损失,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成品的回收控制。
三、职责
1、公司为本程序的最高决策者,负责提供资源支持(包括人员、资金、器材等),负责配合执法部门一起进行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工作;
2、销售部负责提供销售信息,确定问题产品的回收方案处于公司的控制之下。
3、质检部负责发现问题,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力,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4、生产车间负责在最短时间内,对问题产品进行逆向追溯。
四、产品召回步骤
1、厂区内部发现的问题,处理步骤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时行再加工或销毁等处理。
2、销售商或用户发现的问题,由营销业务部负责了解并记录问题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批号等,及时向公司汇报,并保持与销售商或用户的持续联系。
五、投诉评估
投诉汇总报告由发现问题的归口部门如实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交质检部会签,如果发现产品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则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技术人员调查研究以确定存在危害因素,必要时请外界的研究机构来协助;
2、立即通报公司;
3、营销业务部部负责追溯及产品的所有标签。必须在24小时内查到问题产品的销售点;
4、质检部、生产车间联合收集并反复阅读研究有关质疑产品,生产前后所生产的产品与质量记录。
六、回收程序
1、问题发现→报告召回工作组→集体调研→决定回收→产品标识→生产记录→顾客→回收→评估→处理。
2、追回产品,直接废弃。
3、回收结束后,填写《产品回收报告)),三日内归档。
食品召回制度7
一、目的:
将存在食品安全危害的产品及时从市场中召回,防止给食用者造成损害,使产品召回工作规范化。
二、范围:
适用于发现存在食品安全危害且已流向市场的产品。
三、实施部门:
1、销售部负责外部相关信息的收集,是召回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通知相关方并及时反馈质检科。
2、质检科负责召回信息的评估,召回范围的确定;制定召回计划;
3.生产部是负责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制定和实施的部门。
四、工作程序:
1、召回的分类:
2、召回信息收集渠道:
(1)内部信息:由各相关部门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信息,如:自测或自查结果等。
(2)销售部负责外部信息收集:
1官方通知:明示或法律法规变化;
2客户通知:顾客的需求及反馈;
3新闻媒体:报纸、电视、电台等;
4有关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等;
(3)召回信息的评估,根据内、外部的信息
食品召回制度8
一、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二、定期对在售食品进行检查,对过期、变质食品,要主动及时下柜,采取无害化处理、就地销毁等措施,不再退回供货者,不改头换面重新上市。
三、对群众反映大、投诉集中的重要食品,先予下柜,经鉴定合格再重新上柜销售。
四、食品经营者对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不安全食品,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
五、食品经营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应当告知供货商。供货商应当及时告知生产者。食品经营者在召回通知或者公告中应当特别注明系因其自身的原因导致食品出现不安全问题。
六、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不安全食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相关经营者停止经营不安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