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三月四日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国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一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规划。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大多数0-6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各级人民政府都有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幼儿教育的责任。
4.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团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一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冒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
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广大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9.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园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向已取得办国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未取得办国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10.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开了会怎样?)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1.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汪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12.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部门要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3.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14.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_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
15.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16.示范性幼儿园由省、地级教育部门组织评审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确保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审活动要简便和节俭,不要干扰地方政府和幼儿园的正常工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7.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18.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19.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0.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六、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
23.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
2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供热、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25.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国务院教育部门要制定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第二篇: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中央编办 国家计委 民政部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建设部 卫生部 国务
院妇儿工委 全国妇联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今后5年(2003一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规划。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大多数0—6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各级人民政府都有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幼儿教育的责任。
4.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团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fi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
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广大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9.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国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向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10.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1.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 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 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12.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部门要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3.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14.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
15.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16.示范性幼儿园由省、地级教育部门组织评审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确保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审活动要简便和节俭,不要干扰地方政府和幼儿园的正常工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7.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18.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19.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0.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六、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
23.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
2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供热、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25.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国务院教育部门要制定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4]14号 【发布日期】2004-04-20 【生效日期】2004-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04]1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提高我省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到2007年,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1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
按照积极进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我省义务教育“新三片”的划分,其具体目标是:成都平原经济圈和其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区),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已经实现“两基”的县(市、区),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2%,学前1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尚未实现“普九”的县,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1年受教育率达到60%;50%以上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到2007年,全省建设200所左右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县至少建设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1所办园条件完备、办园水平较高的乡(镇)中心幼儿园。
二、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大力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县级政府办好公办幼儿园,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省、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直属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各地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停发或减少幼儿教师工资,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经出售的要在2004年底前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报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的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班)。?
各级财政在基础教育经费安排中要把公办幼儿园与普通中小学同等对待,统筹安排。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及县以上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参加规定的社会保险,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乡(镇)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鼓励和支持部队、企事业单位办好幼儿园。企业改制、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通过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扩大对外服务范围,激发活力,提高办园效益。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不改变幼儿园的用途。?
积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川府发〔2003〕43号),把民办幼儿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人才,大力支持社会组织、个人举办民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享受社会公益事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各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地位。积极鼓励公办骨干示范性幼儿园通过联办、承办、办分园等办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各地要着力扶持一批办园方向端正、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民办幼儿园创建示范性幼儿园。?
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县(市、区)、乡(镇)政府要针对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实际,将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统筹进行,对村级幼儿园(班)合理布点,方便儿童就近入园。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班)、学前班、幼教点,村与村之间联合举办幼儿园(班)。拓展幼儿园(班)的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季节性、半日制、定时制、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亲子园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早期教育形式,使散居农村儿童能受到较好的早期教育。?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师范院校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发挥其在培养优质师资、组织师资培训、研究幼教改革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地培养本、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开办学前教育本科函授和研究生课程班,努力提高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在5年内全省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85%。
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推行教师聘任制。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幼儿教师应调离教师岗位。加强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将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与管理。幼儿园要大力开展园本培训和日常教研活动,支持和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进行教育研究,切实建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医师、保健员、保育员、炊事员必须参加卫生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
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幼儿教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险等经费列支渠道与中小学教师相同,由县级财政部门统筹发放。各地要保障幼儿教师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在特级教师、劳动模范评选中,应按幼儿教师总人数确定所占的相应比例。依法做好幼儿教师社会保障工作,将幼儿教师(含非公办教师)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参加社会保险。?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管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园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5号)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防止出现“小学化”倾向。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建立幼儿园的评估分类定级制度,实行按等级收费,形成提高保教质量,推进幼儿园建设的激励机制。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促进社区、幼儿园、家长良性互动。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动员并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中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形成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加强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幼儿园重点的教育实验和科研课题须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研部门要切实加强指导。有条件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要逐步配备幼儿英语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开展英语学习。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幼儿园(学前班)使用的幼儿学习材料、活动的手工操作材料和音像资料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未经审定的不得使用。?
加强小学举办学前班的管理。大中城市和已实现“普九”的县(市、区)的城镇小学在2005年前不再招收学前班。农村小学举办的学前班要防止“小学化”倾向,不得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
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各级政府要将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纳入本地区教育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建设省、市、县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积极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争创示范性幼儿园。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分别由省级、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标准和组织评估认定。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达到《四川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试行)》,具备举办条件的幼儿园,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办园许可证,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民办幼儿园需同时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县(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向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
县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大统筹规划和管理力度。要根据儿童数量、分布情况,对幼儿园园所、班点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规范建园。避免盲目随意设点造成恶性竞争。坚持办园基本条件,严格审批程序,定期复核审验。加强过程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规范办园行为,保证正确的办园方向。凡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五、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坚持并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规定明确管理责任,履行政府职能。依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和计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作为考核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采取减免有关费用等措施提供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
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幼儿教育主管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形成合力,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卫生部门要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定期检查,与教育部门合作,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资格审定;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规范幼儿园。幼儿园的规划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审批。凡无配套的幼儿园规划不予审批。规划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督。小区配套的幼儿园系小区公用设施,属国有资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管理,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用途,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公安部门要负责维护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幼儿园接送车的审批、管理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配合有关部门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公安消防部门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师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依法对幼儿园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协同有关方面对幼儿园周边的消防安全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各级妇联要牵头指导家庭幼儿教育工作,积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
建立幼儿教育联席制度。市、县政府要按照《指导意见》建立由政府领导,教育部门牵头,妇儿工委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要定期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制定优惠政策。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气、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幼儿园摊派费用和通过幼儿园向幼儿搭车收费。?
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工资发放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列入督导检查内容,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四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甘政办发〔2004〕6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4〕64号 【发布日期】2004-05-27 【生效日期】2004-05-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
(甘政办发〔2004〕6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各部门:
省教育厅、省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物价局、省政府妇儿工委、省妇联关于《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五月二十七日
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努力实现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重视幼儿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切实把《指导意见》中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完成好。
2、今后4年(2004-2007年)我省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到2007年,全省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4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市(州、地)所在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取消学前班;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以上;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市、区)达到8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力争每个乡(镇)建一所乡中心幼儿园,并积极发展村办幼儿园;7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以上;大多数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省、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园许可证,并定期进行复核审验,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
4、各市(州、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4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积极扶持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工作。
5、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6、各级卫生、财政、物价、建设、民政、劳动保障、编制、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协调配合,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公安部门要做好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保障投入,规范办园行为
7、各级政府要在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幼儿教育发展经费,用于培训教师、改善办园条件、表彰奖励及补充幼儿园正常经费的不足等。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和支持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财政拨给幼教事业的经费要保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以各种理由向幼儿园摊派各种费用。
8、各级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更不得对幼儿园的收费进行统筹挪用。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优先用于发展幼儿教育。鼓励发展民办(股份制)幼儿教育。
9、幼儿教育成本应合理分担,逐步实行按运行成本收费的方式,建立“优质优价,按类收费”的机制。幼儿园收费标准由省教育厅会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可参照当地同类级别幼儿园收费标准执行。
10、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各种兴趣班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未经教育部门审批、登记、注册和未取得办园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1、幼儿师范院校要根据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确定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
12、各级教育部门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制定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
13、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幼儿教师。教师聘用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要将师德修养教育和教学工作实绩作为选聘教师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
14、积极推行园长持证上岗和聘任制。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园长的主要方式。幼儿园园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园长应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有5年以上幼儿教育工作经历。要保障教职工对园长选拔任用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努力提高社区和幼儿家长的参与程度。园长实行任期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应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
15、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16、开展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7、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加强幼儿教育教研工作,摆脱“保姆式”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大力弘扬科学育儿方法,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8、各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省教育厅要制定《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
19、示范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六、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0、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要将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1、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省教育厅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公办幼儿园变卖、出售等情况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22、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幼儿教师和幼教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
省教育厅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财政厅
省民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
省卫生厅 省公安厅
省物价局
省政府妇儿工委
省妇联
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8.17)
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县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学前教育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增强发展学前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切实提高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6岁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教育投资效率最高的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孩子接受良好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县学前教育事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入园难、入园贵、队伍弱、质量差的落后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前教育成为我县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作为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科学规划,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按照“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的总要求,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以人口覆盖面及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结合辖区内人口出生及流动趋势,科学制订城(镇)区和中心村幼儿园布点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县除人口特别稀少的乡镇之外,各乡镇都建有一所规范的乡镇中心幼儿园,85%以上的中心村有 幼儿园(班);创建省一级幼儿园3所以上;省三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招生的覆盖面达到85%以上;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以上;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创建乡镇中心托儿所5所;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到2020年,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所有幼儿园均达到办园标准,基本形成优质、均衡和充满活力的现代学前教育体系。
(三)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根据人口的流向及其事业发展的需要,采取“改造中小学闲置校舍与新建相结合”的方法,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小乡中心幼儿园以改造闲置校舍为主,可采用小学附属的办园模式;集镇中心幼儿园以新建为主、采用独立的办园模式。
(四)扩大县城和中心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各地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实施农居工程时,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稿)》的要求,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并做到与其它建筑设施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在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及农居房土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设施布点规划,以教育用地划拨或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安排好幼儿园的用地。建设规划部门在组织托幼园舍设计方案审查时,应邀请县教育行政部门参加。公建配套幼儿园属公共教育资源,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办理产权登记,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
三、完善机制,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健全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学前教育经费要列入财政性教育事业经费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到2012年,县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不低于6%,逐年增长的比例要高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例;公办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达到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县政府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师资培训、公用经费奖励、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补助、合格教师的社保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学前教育示范(或合格)乡镇奖励、幼儿园升 等级奖励等。
(六)加大幼儿园基本建设投入。为提高园舍的标准化程度,从根本上消除幼儿园安全隐患。十二五期间,根据全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将幼儿园新建或扩建项目纳入全县政府性公共建设投资计划,将幼儿园建设经费纳入建设性预算统筹安排。
(七)实行民办幼儿园税费优惠。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按照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布局规划要求,投资兴办规模化、规范化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用地、用水、用电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待遇。
(八)建立合格教师的社保奖励机制。鼓励幼儿园为幼儿教师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对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和职称且在本县连续任教满三年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凭其社保缴费发票由县财政给予不少于当年保险费1/2的奖励;对参保率高的幼儿园,给予适当奖励。
(九)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制度。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孤儿以及残疾学生享受三年免费学前教育,同时享受学生营养餐;低收入家庭子女保育费享受减半优惠,所需经费由县财政负担。
四、多措并举,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十)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幼儿园教师实行持证上岗。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园非公办教师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注册登记,由幼儿园自主聘任,实行合同管理,其业务培训、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先进评比等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十一)健全劳动用工制度。幼儿园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同教职工签订聘任(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幼儿园自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寒暑假的带薪休假,并为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凡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非公办教师,工资不低于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逐步达到与公办幼儿教师相当水平;其他幼儿教师工资一般不低于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
(十二)健全幼儿教师引入机制。按上级有关规定足额落实全县幼儿教师事业编制;每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生和优秀在岗幼儿园教师中,公开招聘事业编制的幼儿教师,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切实办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幼师班,通过委培或联办等模式积极鼓励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县广大幼儿园提供可靠的师资来源。
(十三)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分类、分层全员轮训,加快名优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片学前教育管理指导中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保教技能和专业素质;大力推进立足本园实际开展的园本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五、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十四)健全学前教育业务管理和指导网络。学前教育归口教育局管理,县教育局要有充裕的力量管理学前教育。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行政区域指导片为单位,组建片区学前教育管理指导中心,建设好片区学前教育业务指导和师资培训基地,酌情配备学前教育专(兼)职管理干部和业务辅导员,负责管理和指导本片区学前教育工作。乡镇学前教育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全面负责本乡镇范围内幼儿园的业务管理和指导工作。
(十五)健全考核评估和升等级奖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考评办法,每学年要对幼儿园的办园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考评成绩合格的幼儿园,县财政给予在园幼儿人数人均50元的公用经费奖励,同时,对考评成绩优秀的幼儿园,给予重奖,并通报全县。建立幼儿园等级管理升级奖励制度,被评为省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幼儿园,县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用以改善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同时,对被评为省一、二、三级的民办幼儿园,给予委派1名公办编制园长(或业务园长)指导管理,再以每班分别0.3、0.2、0.1的编制委派在编公办教师。(十六)规范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公办幼儿园实行等级收费制,县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居民承受能力和财政拨款水平确定各等级幼儿园收费标准,逐步建立质价统一的收费机制。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名另外收取费用。
(十七)积极探索集团化、连锁化等先进办园模式。鼓励上等级的优质幼儿园采取名园带新园、强园带弱园等模式,建立城乡之间、不同园所之间发展共同体,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化、优质化。鼓励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行政村举办分园(班),实行园务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经费统一支配的管理模式;鼓励乡镇中心幼儿园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下属幼儿园帮扶支教,提高薄弱幼儿园办园水平,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十八)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实行幼儿园办园准入制度。举办幼儿园必须通过建设、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审核,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并根据办园性质分别由编委批准或民政部门登记。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当地乡镇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依法予以取缔。
实行幼儿园就近招生制度。幼儿园一般不配备接送车辆,如确有需要,依据有关规定,严格审批手续,并按照《青田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接送车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教师跟车和验车制度。
加强幼儿园安保、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和保健等工作。幼儿园要严格门卫制度,要根据自身规模和当地治安状况,配备一定数量的保安人员、威慑犯罪的器具、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食品的采购、运送、储存等环节,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要根据接收儿童的数量按规定设置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建立健全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传染病疫情报告、环境与器具消毒等制度。(十九)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班额,活动室使用面积生均不得低于1.2平米。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突出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注重幼儿体育锻炼、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防止学前教育 “小学化”、“保姆式”办学行为,未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幼儿园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不得开设超越幼儿发展阶段的非幼儿园规定学科课程,确保幼儿园课程开设的严肃性。
六、强化责任,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二十)县、乡镇政府分级管理。县政府负责实施全县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统筹管理、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乡镇政府协同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乡镇幼儿园定点布局、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办好村级幼儿园;对乡镇、村两级幼儿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在幼儿园的新建、改建过程中,做好征地的政策处理和协调工作;做好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提供保障;发现非法举办的幼儿园,及时予以取缔,情节严重的,要向县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县政府组织公安、教育、建设、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取缔非法幼儿园。
(二十一)强化教育部门主管责任。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学前教育管理指导中心,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负责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制定督导评估办法,定期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
(二十二)加强部门合作。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制定学前教育布局发展规划,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幼儿园建设的审批、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以保障学前教育的正常运转和园舍安全。机构编制、人事劳动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核定公办幼儿 园教职工编制,切实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发改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幼儿园办园等级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办、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公安、安监、环保、工商等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依法维护幼儿园及其周边环境安全。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接送车的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二十三)建立督导评估和激励机制。将学前教育列入乡镇和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实绩目标考核内容,定期对乡镇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幼儿园规范办园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对实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积极创建丽水市学前教育示范(或达标)乡镇,县政府对被评为丽水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的乡给予5万、镇给予10万奖励,对被评为丽水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的乡给予3万、镇给予6万奖励。建立幼儿园的督导结果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