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郊新农村发展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新动员大会精神,深入开展城乡统筹推进年活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城郊型新农村,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11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城郊型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重文化、惠民生、谋幸福”为主线,继续把握“特色、共享”两大原则,按照“三宜”要求,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加快建设三创之都、大桥新城、幸福。
二、主要目标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三、主要措施
(一)以统筹发展为方向,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1、建立新型城乡空间布局规划体系。以新型城市化为导向,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编制城乡统筹规划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涵盖“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四个层面的城区、城镇、村庄三级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城乡居民点和产业空间,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以金沙、开发区中心城区为龙头,平潮、石港、二甲、三余、兴仁、川姜、先锋等重点镇为支撑,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化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2、形成新型镇村布局规划。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完善各镇区控制性详规,深化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统筹镇域产业、居住、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镇域学校、医院、公园以及服务业等建设,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现农村与城镇的优势互补。
3、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规范规划决策程序,优化规划决策执行机制,完善规划监督机制,着力维护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无规划不决策、不供地、不投入,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二)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6、做大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对获准的示范点和示范村,奖励企业或村10万元。对符合土地利用政策,当年新增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一次性补助10万元。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9、加强镇村环境建设。坚持把建制镇作为统筹城乡的联结点,围绕“一个整洁优美的镇区环境、一个多种业态的商业中心、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一个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一个舒适宜居的现代小区”的“六个一”目标,全面提升镇村环境的档次和品位。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农村集居区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乡村风情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新型农村社区。以亲水为特色,以生态为核心,打造“绿环水绕”美景,加快建设美丽镇村。继续加强“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切实巩固生态镇创建成果,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四)以惠民共享为目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0、拓展为民服务功能。巩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争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做到学有优教。深入实施“文化四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加快构建区镇村三级健身服务体系,做到乐有其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狠抓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做到病有良医。大力发展老年事业和老年产业,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逐步提高尊老金标准,做到老有颐养。深入实施救助帮扶工程,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难有所帮。
11、加速社会保障接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及时准确。探索农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接轨工作。积极争取各项社保政策与中心城区缩小差距。大力推进失地农民保障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12、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创业带就业的原则,加快建立支持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农民创业提供税费减免、贷款贴息以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水平,全区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到位,就业培训工作更加贴近用人单位需求,精心组织就业创业培训,力争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3、创新农村社区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大多数村村营收入超20万元。开展集体经济发展村际竞赛活动,根据集体经营收入、村集体净资产、村级债务化解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等四项指标,对综合排名前移幅度最大的前20个村,区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进行奖补,专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继续安排300万元对经济薄弱村进行扶持。继续实施新增地方税收留成补助到村政策,与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省、市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发展村级公益事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快建成一批示范性的星级社区。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区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
14、深化农村合作组织改革。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主要组织形式。区、镇两级政府及其涉农部门,要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组织形式,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建立利益向农民倾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员二次分配。充分发挥政府及其涉农部门的信息、人才、资金等优势,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放大富民实效。进一步提高入社农户覆盖率,力争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对经过工商登记并已进入实质性运作的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家补助3000元。深入开展“五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对被评为区“五好”示范社的奖励5万元,对被评为市“五好”示范社的奖励8万元,对受到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合作社奖励10万元。
15、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积极推进农村各类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力争实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围绕农业项目建设,采取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土地向种养大户、规模基地、农业园区集中。对土地流转用于农业项目建设的,入股面积300亩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补助2万元,500亩以上的补助3万元,1000亩以上的补助5万元,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对发包方分别给予1~3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确保年内全区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获得更高生产效益。用足用好上级支农强农政策,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区财政要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积极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大力发展农村小微型金融组织,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形成多主体、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为加快“三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
四、组织领导
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工办,负责规划实施、政策制定、考核监督等日常工作。各镇区园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本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各部门要强化职责,推进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体制机制。同时,要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牡丹江市城郊联社2010年信贷工作指导意见
牡丹江市城郊联社2010年信贷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总体目标
2010年是城郊恢复经营的第二年,也是城郊联社发展壮大关键的一年,2010年信贷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联社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在宏观经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法人客户为主题,加大营销与巩固维护客户力度,创新服务手段,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农业、小企业和自然人信贷业务带来的综合效益,继续以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为核心,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投放多品种其他贷款为辅的经营策略,重点放在扩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提高农贷占比、其他贷款实行“抓小控大”的风险分散经营原则,以增加贷款透明度、实行贷款“阳光工程”的监督体系,以化解原有不良贷款、盘活信贷资产,以加大清收挂账利息力度,以防控信贷风险,以创新品牌和提高竞争力为手段,力争全辖无亏损社,重新树立城郊联社辉煌为总体目标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经营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要抓住变化中的机遇,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经营理念。一是树立客户满意度理念。这也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具体表现。要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客户忠诚度,提升客户对信用社的依存度、依赖度,使相当一部分客户变成忠诚客户。二是树立提升客户价值与提质增效理念。市场营销中必须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大中选强、小中选优,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与信用社效益最大化的统一。三是有效规避风险理念。在市场营销中,必须把住准入关,通过科学分析风险,有效控制经营风险。营销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四是树立综合营销理念。在营销信贷资产业务的同时,必须关注客户的其他信息资源,有什么优势资源,营销什么资源,实施方案营销、综合营销、全面营销。五是树立不断创新理念。创新经营理念的关键,在于适应信用社信贷工作职能、重心转变,针对不同客户需求,不断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实现新的服务组合。六是树立团队合作理念。在基层与部门内部精诚合作同时,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工作环节中密切配合、横向互动、形成系统的凝聚力。
(二)与时俱进,继续推动农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党中央连续“七年”在一号令中提出惠农、支农、发展农业的口号,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城乡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我省是农业大省,牡丹江市更应该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化经营。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农业信贷市场前景日益广阔,这也将成为我社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正确认识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增强信用社核心竞争力,扩大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农业信贷业务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固有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加大农业信贷业务有效需求开发和营销力度,促进我社支农信贷业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明确方向,做好农村商业、农村城市化、其他类信贷工作 牡丹江是全省的主要商业、工业发达城市之一,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振兴经济、创建大东北经济线、创建对俄贸易生产加工区的经营指导方针下,作为牡丹江经济建设的金融主力军,我社应在此契机下扩大其他贷款投放力度,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全面扭转当前局面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摒弃坐门等客的传统信贷服务手段,应该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寻找市场、寻找客户、营销信贷产品等一切办法,以促进其他贷款投放。
(四)完善贷款营销办法、客户经理制,提高职工积极性,促进信贷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2009年城郊联社为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增加信贷质量,推出了全员营销贷款的管理办法,即全员主动营销,使我们的职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客户源、找市场、对促进信贷投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2009年末全员营销贷款20,090万元,发放营销手续费13万元。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贷款营销激励办法,并按半年对付营销工资的方式,保证营销工资按比例全额发放到营销各岗位人员手中,但对出现风险的营销贷款也要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贷款营销要按照“依法放贷、责任管理”的原则,重点营销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与信誉度较高的自然人其他贷款。2010年我们将全力推进客户经理制。实行客户经理制就是要切实把信贷人员薪酬收入与本人经营贷款的数量、质量、创造的其他价值结合到一起,加大对客户经理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客户经理多放贷款、放好贷款、管好贷款、利用好信贷资源、为信用社带来更多的效益。客户经理制就是改变我们原有的信贷管理模式,打破原来只是追究责任、没有激励机制和放多放少、放好放坏都一样的大锅饭做法。新推行的客户经理制由提供单一的信贷服务延伸到结算、储蓄、理财、营销、提供财经信息、开展中间业务为一体综合式客户经理体制,努力把客户经理变成一个具有综合贡献能力的强势群体。
(五)狠抓落实、强化风险、切实加强系统管理
近几年来,我社认真贯彻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响应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号召和应对金融市场竞争,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信贷规模扩张较快,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信贷规模的扩张也带来了一定风险隐患,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在拓展信贷业务的同时要坚持防控风险来作为信贷业务的核心工作来抓,为保证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要不断的提高防控意识、加大防范力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规避信贷风险。我们要认真总结信贷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结合去年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狠抓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强化管理、实施综合治理。
(六)强化管理,化解大额贷款风险
2009年城郊联社在大额贷款压降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分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几家优质客户为考虑自身经营成本而偿还了贷款,现大额贷款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清理和化解有风险的大额贷款客户。“保”就是对于有发展潜力、有市场的优质客户,要继续支持;“压”就是对于潜在风险客户,下达压降计划,逐步退出,而对于事实风险客户,要积极采取诉讼、收回抵押物等措施强制退出。通过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大额风险贷款余额压降、结构压降、风险压降。
(七)全面开展深度学习,提高五级分类核算工作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们信用社在2006开始试行五级分类工作,虽然我们能够初步掌握分类标准与核心定义,但是在实际开展的工作中不尽人意,在银监局、省市联社多次的检查中曝露出分类不准确、分类工作不及时、偏离度较高等问题,对此城郊联社决定将2010年订为“五级分类工作规划年”,在2010年将组织信贷人员认真学习五级分类工作、确定组织机构、确定专职人员负责五级分类内勤工作,认真做好每笔贷款分类认定工作,确保划分有据、定性准确,进而达到银监部门的要求并真实反映出城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的占用形态,为下步信贷工作重心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为此并将制订五级分类工作责任制,其中:主任、主管主任负全责,如果五级分类工作未能正常开展,分类结果不准确、偏离度高、不能真实反映五级分类形态、将追究其管理责任,并计划将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到领导岗的考核指标中。
(八)多策并举、加大盘活力度,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为全面改善城郊经营状况,提升信贷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2010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清收不良贷款任务任重而道远,如果不良贷款清收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到收息、不良贷款压降、五级分类等各项贷款考核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全辖上下要全力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全力突破。不良贷款占比过大一直是阻碍城郊联社发展的绊脚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城郊联社是否能全面盘活的重中之重,为化解这些难点我们将采取分解到位、清收措施研究到位、清收人员落实到位、分片包点安排到位、奖惩办法制定到位等办法,全面做好2010年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二是落实领导清收责任制,城郊联社领导班子指导清收全辖前十大户不良贷款、基层信用社领导班子采取包所在社不良贷款前十大户的办法,突出重点进行清收。
三是对涉及内部职工不良贷款要按照其承诺的还款计划,及时进行跟踪落实清收,对未按计划还款,要采取扣发工资、下岗、开除留用、除名等措施。
四是对政府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的不良贷款和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开展金融秩序整治这以活动契机,积极响应政策进行清收。此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我社要积极加强与市联社、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确保“打逃”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五是要对抵贷资产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形成二次损失。2010年6月底前,要对抵贷资产进行电子化管理,将抵贷物的回收时间、回收方式、市场价值、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录入微机实行电子化,以便进一步加强抵贷资产的档案管理,同时要对抵贷资产进行集中、公开拍卖,加快处置速度。
六是高度重视诉讼维权工作。要正确理解和运用依法起诉保护债权的问题,凡能够以其他方式收回贷款的,尽量避免进行诉讼。而确需进行依法起诉的,诉前各社要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研究胜诉的可能性、产生的费用、诉讼效果等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诉讼确实对我们维权有利,逐级上报后方可进行起诉;诉讼过程中,各单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确保在法庭上证据提供充分,应变准确无误。出庭时基层主任或是主管主任其中一人必须参加(市联社要求理事长或是主管主任其中一人必须参加)。诉后要及时与法院沟通,快结快执,力求达到资金尽快回笼的目的。
对于2009年下甩贷款,各信用社必须逐笔落实责任清收,由于人员调动新任领导需马上进入角色,负起全面职责,对于有抵押物的,要通过协商变卖或依法诉讼等法律手段进行收回,并抓紧时间进行处理。到2010年年末仍未能收回任务数的,将按照《牡丹江市农村信用社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予以追究。同时要对2005年-2008年下甩贷款和2008年四季度以后发放的到期未收回贷款进行自查,通过自查,查找贷款未还原因,并落实责任人、下达计划进行清收。城郊联社在2010年对此也将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和因道德风险造成贷款未还的,将对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九)强化征信管理,提高征信数据报送质量,合理利用征信资源 按照市联社征信工作要求,城郊联社结合人民银行现场检查确认的问题,成立征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城郊辖区内的征信工作,制订《征信系统管理办法》,为规范信用行为,我们将征信查询结果将作为贷款的准入条件,具体事项由授信部负责此项工作。基层各单位也要设立征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征信工作。具体征信管理工作中,基层各社需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企业征信数据的报送、查询的管理、异议信息处理等工作。要定期不定期的与人行数据库核定数据,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改,确保征信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生信贷业务前征信人员必须核对客户贷款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严禁发放无贷款卡或无效贷款卡的客户办理贷款。查询人员与信贷人员必须遵守为客户保密的原则,不得对外泄露客户信用报告资料。
(十)树立合规文化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为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010年全辖着重加强信贷队伍的建设工作,重点是充实人员、调整结构、提高素质。2010年将加强系统内的学习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并采取考核上岗制,对于责任心差、文化层次较低、业务素质不强的信贷人员要进行淘汰,反之对于较优秀的员工将充实到信贷岗位。同时采取加大信贷人员对新知识、新政策、新业务、新产品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业务技术过硬、作风廉明、责任心强的信贷队伍,为确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第三篇:绿色经济作物发展指导意见
为推动我市经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发展绿色高效经济作物产业,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创新思路,精心谋划绿色高效产业美好蓝图
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繁荣秀美幸福新为契机,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技术标准化、产品特色化、经营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组织实施“三增二保三创建”活动(三增:稳定增加蔬菜、茶叶、花卉种植面积;二保:着力抓好城郊蔬菜建设,保障城区蔬菜供应,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三创建:继续抓好“亩园万元”、蔬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创建活动),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着力强化创新与开发,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全力推进生态、效益、精品和外向型绿色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发展。
25个蔬菜标准园基地:永丰县坑田镇上西坑、坑田镇洲头、佐龙乡均田大棚蔬菜基地,青原区新圩镇从玉蔬菜基地、新圩镇炉下蔬菜基地,泰和万合竹篙薯基地、澄江镇蔬菜基地,永新县烟阁乡大棚蔬菜基地、才丰乡联合村露地蔬菜标准园,吉水县乌江蔬菜基地、吉水醪桥蔬菜标准园,吉州区白塘蔬菜基地、曲濑镇蔬菜基地、长塘田心蔬菜基地,县永和大棚蔬菜基地、梅塘乡供港蔬菜基地,遂川县泉江镇螺溪蔬菜基地、枚江乡供港蔬菜基地,新干神政桥乡和界埠乡蔬菜基地,峡江县巴邱镇蔬菜基地,安福县平都镇向阳村蔬菜基地、平都镇江南村蔬菜基地,井冈山市拿山乡供港蔬菜基地,万安县五丰镇大棚蔬菜基地。
16个茶叶标准园基地:遂川县汤湖镇顶上春毫、戴家埔乡老仙、五指峰林场玉指茶茶叶基地,井冈山市兰花坪“井冈翠绿”、黄坳乡光裕有机茶、龙洲茶叶基地,永丰县灵华山有机白茶、金庐陵白茶、春晖白茶基地,永新县崖雾茶基地,一品园茶叶、泰和蜀口茶叶生产基地,新干宏冠农庄有机茶基地,安福武功山茶叶基地,东固垦殖场有机茶园基地,峡江县五峰茶叶基地。
二、抓住重点,努力推动绿色高效产业优化升级
1、大力推进“菜篮子”建设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总体部署,详细制定蔬菜基地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强化“菜篮子”县(市、区)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加快推进城市郊区和优势产区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园艺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水平。各地要严格按照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菜篮子”工程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对照去年“菜篮子”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强的措施,努力抓好“菜篮子”工程设工作。全市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25个,每个县(市、区)各新增一个300-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达到75%以上,培育一批蔬菜种植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蔬菜生产和市场销售机制,有效保障蔬菜市场稳步供应,确保市民吃上“平价菜”、“放心菜”。
2、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一是优化区域结构。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经作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优势扩张。各县(市、区)要对经作产业重点乡、村加强引导,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区域布局的思路,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建设一批经作专业乡镇和专业村。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用活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和鼓励土地向种菜能手集中,着力发展一批经作生产大户,通过区域连片开发,严把规划关、建园关和产地环境质量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经作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全市经作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二是优化品种结构。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合理调整早中晚熟、鲜食与加工品种结构,压缩大路菜面积,扩大精细菜面积,大力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特、优、稀良种,加快低产园(田)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特菜种植。大力发展生菜、青花菜、樱桃番茄、小型礼品西瓜等特色菜及各种野菜,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不断开拓外地市场。
3、大力实施品质提升战略。一是要切实制定标准,按章操作。在严格执行无公害经作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印各类经作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无公害经作质量标准,从环境条件选择、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质量检验都做到有章可循,按章操作。二是要切实狠抓源头,全程控制。无公害经作生产关键在生产基地源头,为此,要严格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关、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关、采收质量关。督促种植户定期记好投入品原始记录台帐。在技术上,重点围绕化肥、农药残留“双控制”,大力推行无公害经作专用农药、肥料,实行开方卖药售肥。发现销售使用违禁农药、肥料严厉处罚,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无害化。从生产源头严把安全用药关、科学施肥关和栽培田间管理关。技术人员分工划片,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在无公害经作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三是要切实抓好检测,确保安全。时间上以7、8、9月高温期为重点,品种上以速生叶菜、豆荚类为重点,对象上以出现过经作农药超标的农户为重点,让城乡居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4、大力实施加工增值战略。重点要围绕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经济作物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经济作物加工技术,不断提高贮藏、保鲜和深加工能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引进开发之路。要“低门槛、求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优良的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千方百计争取一批有较强实力的客商来我市建立生产基地,兴办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对现有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整合,推动其向大企业发展。三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兴办龙头企业。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风味食品加工厂、小型食品加工厂,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四是要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流通手段,围绕建设大市场,联结大网络,搞活大流通,建设多种所有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功能消费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等。特别是要搞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机制健全、运行规范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保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畅通。
第四篇:开放型农业发展指导意见
2、借助招商平台,开展招商活动。今年继续以引进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项目为重点,以引进农业外资项目为突破口,在积极引进省外投资项目的同时,千方百计引进港澳台、东南亚等外资项目,围绕重点项目今年将组织参加省、市在上述地区举办的以下几个重大招商活动。一是组织企业参加(香港)招商活动周;二是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三是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同时积极做好第七届优质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的采购商邀请工作。此外,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参加其它农业招商活动,力争在与客商对接中取得新的成果。
3、强化项目建设,力抓项目推介。项目包装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今年要重点精选一批新的规模大、具有发展潜力、幅射带动力强、无污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休闲农业项目,经过精心包装后由我局统一登载至《农业信息网》“开放型农业”栏目和上报省开放办对外宣传推介。
4、抢抓创汇机遇,拓展创汇新路。以强企业、创品牌、建基地为主抓手,一是培育产业龙头,重点抓好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村一品”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出口创汇建设工程,做大农业企业龙头,增强其出口创汇能力;二是支持企业创名牌和出口创汇,重点培育壮大大米、乌鸡、板鸭、生猪、火腿、肉鸡、鮰鱼、无公害蔬菜等我市主导产品品牌,并力争申办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以畅通出口渠道,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尤其要抢抓今年日本农产品生产因核幅射污染受限制时机,力争向日本出口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三是重点扶持和建立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出口基地,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不断增加我市农业出口创汇份额。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5、加强考评督查,严格考评制度。能否及时上报各县(市、区)农业招商引资投资项目,是界定是否完成开放型农业任务的重要体现,要求每两个月上报一次农业招商引资进资表,半年上报一次出口创汇情况,并全部实现网上申报,今年凡未及时准确按要求上报本地所引进的招商项目者,不参与评先。今年继续将开放型农业工作列入县(市、区)农业局综合工作目标管理和设立单项奖考核评比,各县(市、区)农业局年底考评分数优秀者将评为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将评选出若干名先进个人分别在本局表彰和推荐省农业厅表彰。对完成任务突出的局属单位评选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并进行通报表彰。
第五篇: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前 言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发展、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水泥工业、平板玻璃工业、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非金属矿工业和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等5个专项规划。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规划》提出的主要内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规划》的同时,经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充分发挥作为应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为行业、企业服务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本《意见》以《纲要》和《规划》为指导,重点丰富和延伸、扩展了规划的内涵,补充完善了新时期建材行业发展的新特征,继续秉承了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突出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面对的艰巨任务与挑战等内容,以期达到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和更多层面的指导作用。期望通过《意见》的发布,能够为各地区、建材各产业和广大企业在推进、实施《规划》的实践中提供导向和参考作用,引导建材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带动下,建材工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我国建材工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工艺装备水平、节能减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池窑拉丝玻璃纤维等先进工艺技术比例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二氧化硫及烟气粉尘排放量持续降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利用量逐年增长;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是建国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发展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五年期。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80.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6亿件,其产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1.7%、10.3%、14.2%、21.3%。
2010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9.5%;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2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4.2%。
(二)主要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具备了成套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新型干法水泥在预分解窑节能煅烧工艺、大型原料均化、节能粉磨、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设计、装备制造到工程建设整体都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建筑陶瓷和玻璃纤维的生产技术装备在部分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的研制与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12万吨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水泥、平板玻璃分别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4亿吨、6000万重量箱。技术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达到81%,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浮法玻璃产量比重达到87%,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单线最大规模达到日熔化量1000吨;池窑玻璃纤维产量比重达到85%,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55%,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水泥行业前10家企业产量4.7亿吨(其中有2家企业水泥产能过亿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5%,较2005年增长9.6个百分点;全国前10家平板玻璃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有8家大型建材企业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市场供需秩序有所改变,区域竞争有所规范。
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传统的能耗高的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是“十一五”时期建材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水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43%下降为2005年的34%,2010年下降到2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建筑用石、云母和石棉制品、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土砂石开采、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等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了传统的能耗高的行业增长速度。2010年低能耗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达到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3%,其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传统的能耗高的建材产业。
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转移等政策引领下,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主要建材产品生产能力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7%,高于东部地区年均增长10.7个百分点。
(四)节能减排、综合利废成效显著。2010年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了52.6%,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烟气粉尘排放量由2005年的702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380万吨,比2005年减少了46%;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70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150万吨,下降了12%。
2010年,建材工业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6亿吨,其中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量占到全国利用总量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国利用总量的50%以上。工业副产石膏也得到有效利用。
水泥行业余热利用技术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到2010年年底,累计约有700条生产线建成余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800兆瓦;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也已得到开发应用。
水泥行业已基本掌握了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工程陆续启动。同时,以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料的研究与实施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五)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建材商品出口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7.3%。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为依托,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目前已占到国际水泥工程建设市场份额的40%以上,并由此带动了成套技术装备和劳务的出口。玻璃纤维行业大企业启动实施了海外投资战略,瞄准海外市场,“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了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总结“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最根本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拉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建材行业坚持科学发展,在进一步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提高了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进一步把握了行业发展的特点,是全行业提升了驾驭发展的能力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十一五”建材工业的发展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一是坚持依靠国家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划、标准引领行业发展,是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据与保证。
二是坚持技术创新是实现行业进步发展与提升水平的重要支撑。无论是新的生产能力超越原有水平,还是原有生产能力运营水平的提升和效能提高,根本的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新出强”。
三是坚持将国际先进技术与自有技术相对接,使自有技术跃升到当代的顶端技术水平,进而延伸产业链,并向相关产业与相关领域扩展发展空间是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是坚持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总要求,是提升行业内在总体素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外双重动力,是行业发展融入推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进程之列的必然举措。
五是坚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和提高各产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以其为榜样并与其对标是加快行业总体水平提升的一个捷径。大企业代表着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竞争趋向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在实施兼并重组之后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提升了被兼并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但是,总体来看,建材工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转变发展方式仍然缓慢。行业的发展整体上尚处在靠增加投资扩张规模以生产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发展路径窄,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的新产业的发展总体跟不上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的新需求。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仍是当前推动建材工业增长的主要行业,其落后产能仍有生存空间。二是节能减排虽有进步,但发展很不平衡。真正能够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得以突破的是少数,多数企业仍处于被动应变之中。三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如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不足35%,与国际先进的75%左右的水平差距甚大,非金属矿及制品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等,致使完成万元增加值能耗指标的压力剧增。四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少,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小,科技对行业发展贡献率较低。五是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尤其还有相当数量小企业,其经营管理水平、资源配置能力与利用效率比较低,效益亟待提高。加之,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进一步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无序(见表1)。
“十二五”发展的环境和面对的挑战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一个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仍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开始回升与恢复,我国传统的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国内看,我国以内需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发展目标为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我国经济在 “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些既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严峻挑战。
1.发展机遇
(1)以内需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必将继续推动建材需求的增长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国房屋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城轨、新农村建设等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成为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使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建材产品的需求结构变化和新产品开发
水泥制品、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电子平板显示玻璃、太阳能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节能型门窗及屋面材料、防火抗震隔音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及各种新材料、共同基础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等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未来产品需求的绿色化、多功能化和高品质化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兼具绿色、节能、环保等多种功能的高品质建材产品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主体,其市场空间也将随之进一步扩大。
(3)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建材行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又一空间
目前包括我国建材工业在内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尤其在一大批新兴国家仍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既有商品市场,又有技术、装备和工程建设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在拓展对外投资、办实体、开矿业及深加工和全方位的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2.面对的挑战
(1)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传统能耗高的产业目前仍然是构成建材工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建材工业总体上发展还极不平衡,仍然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建材工业“大而不强”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传统建材产品多,原材料产品多,靠窑炉工艺制造、附加值相对低和产能比例高状况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已经制约行业发展
未来国际竞争主要围绕新的技术革命,在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抢占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制高点。科技进步是未来一切产业、一切领域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基础,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目前,建材行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贡献率低,由于缺乏主导方向明确、顶层设计清晰、能够围绕主要产业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开展研发的产学研联盟和行业创新体系,使得科技研发和创新在总体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成为行业进步与发展的瓶颈。
(3)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
在国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建材行业既承担着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紧迫责任,又存在着自身生产力的发挥受节能减排的约束限制,也存在因排放超量而导致纳税增加和环保处罚的风险。因此,建材行业必须主动地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善于运用政策机制,包括主动与节能和环保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合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节能减排的攻坚与实施。
(4)市场配置资源水平与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建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现出资源相对分散、缺乏有效组合与配置,产品同质化,资源组合与利用水平相对低,生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流程缺少创新与优化等问题。加之一些企业经营仍然粗放,成本缺乏规范,利润缺乏稳定,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总体上仍比较低,使其与建材系统大企业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因此,怎样在全行业树立资源配置意识,建立起各自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与方法,是推进建材行业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又一个现实挑战。
(5)增强与上下游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联手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历史形成的部门分工,使行业上下游之间本来不可分割的产业链受体制影响往往造成相互制约;由于相关联的部分产品标准和设计应用标准与施工规范不协调,产品质量提高与建筑寿命延长的进程不一致,新品种不断增加与建筑设计施工采用材料的变更进程不同步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建材产品提升质量与水平、扩大新产品市场应用的瓶颈。因此,强化和建设系统等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与联手合作,建立共同发展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协同建筑设计标准、产品使用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等,将是建材行业扩展产品应用领域,增加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6)作为建材大国必须在国际合作与贸易诸方面有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目前建材行业在国际贸易与合作中存在着在国外投资办实体少、开发矿业和制造业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出口贸易少等问题。作为多个主要产业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50%以上的建材大国,必须具备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贸易渠道,并在国外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建材相关组织中有一定的席位和影响力、在国际标准制定等国际性活动中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话语权。这是建材大国必须有的作为与责任。为此应尽快构建与形成重点突出、目标目的明确的多元投资与贸易、多方位合作与组织多种联盟的国际化合作体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发展环境在为建材工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十分现实的严峻挑战。
(二)主要产品国内需求量预测
“十二五”期间,主要建材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上将从“十一五”的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预计2015年主要建材产品国内需求量如下(见表2)。
“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传统建材业在改造提升水平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增加制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提升技术、产品标准与提高进入门槛的前提下,依据市场容量适度发展;重点支持和发展新材料、新兴产业和深加工制品、高档特种建材产品,拓宽新的发展领域,使其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来源。
要把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作为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把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与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主攻点;把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提高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着力点;把做好与建筑业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合作、推进生产与应用共同发展作为行业增加发展空间的突破点;把形成多层面、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作为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立足点。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建筑业需求和拓展为导向。要以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服务建筑业发展为主要方向,加快发展加工制品业,积极开发满足建筑业发展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和生态城市建设所需的材料和制品,并主动开发与拓展建筑业未来的需求。
坚持结构调整双向并举的调整目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鼓励节能环保、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发展,促进产业低碳节能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提高行业总体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走低碳、环保、绿色发展道路。对已有生产能力要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装备、强化管理,使其总体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和要求;对新建设的生产能力,要提高准入门槛和标准,率先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
坚持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既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又要在广泛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重视技术革新和各种生产工艺的小改小革,以多层次的技术进步使建材工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发展。
坚持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效能。要根据社会进步对资源、能源、环境科学利用与治理,建立以企业为基础的科学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选择正确配置路径,优化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时要统筹和协调地区之间、大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同质化与重复现象,把优化产业布局和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有机统一起来。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向两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进程的重要五年规划期。到“十二五”末,建材工业将在技术进步、产业规模与结构、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初步实现“由大变强”的阶段目标。
综合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
主要产业技术进步目标:到“十二五”末,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要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浮法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池窑玻璃纤维等主要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赶上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结构调整目标: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落后产能的任务;低能耗新兴产业和制品加工业等产品的累计工业增加值在全行业的比重超过一半;加快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有1~2家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见表3)。
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
2、低能耗产业:建材低能耗产业指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产业;
3、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均指产量占比。
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建材主要行业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均达到国家规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
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新兴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共性基础材料、新兴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材料及节能环保材料在建材工业中占有一定份额与比较优势,成为发展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际化水平提高目标: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由主要以原材料产品输出和工程总承包为主的经营格局转向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和各种实体并举的国际化发展格局,使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成为在国际建材界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一)结构调整重点
以促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坚持推进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结构调整;以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制品业、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存量重组调整为主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1.产业结构
加大新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等低能耗、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改变水泥、平板玻璃、石灰制造、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传统产业在建材工业增长中的主导与拉动作用,促进建材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带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组织结构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强、现代化管理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推进企业规模优化和提升产业资源效能。横向重组做优做强做大主业,纵向重组延伸产业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建材企业实施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兼并重组。3.产品结构
在满足能源、交通、电力、电子通讯、国防军工等已进入的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建材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重点发展太阳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无铬耐火材料、石英陶瓷坩埚、复合材料等及其深加工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需要,积极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加快大宗产品向高端化升级,推广42.5级及以上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无铬耐火制品等产品。
4.区域结构
水泥工业。东部地区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重点推进以节能减排和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及污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适度兼顾周边地区的发展需求。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仍有增长,可根据市场需要,以依托或与当地现有大型水泥企业合作为主适当布局建设水泥项目。
平板玻璃工业。严格核准新增产能项目,除西部地区可建设超白、超薄等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外,其他省(区、市)主要以提高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率为主,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特种玻璃生产主要选择在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或相关下游产业较发达的省区。在各大中城市和物流条件较好地区,支持建设节能门窗幕墙、功能玻璃、精品装饰及家居玻璃生产基地。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东部地区以提高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淘汰落后,引导产业转移为主。中部和东北地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上,适度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满足地区经济建设需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及配套能力。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工业。在大中型城市,布局建设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依托大型煤矿、火电厂、煤化工、磷化工等企业的固体废弃物集中产生地,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目的,重点建设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材综合利用项目。
非金属矿工业。在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地区,建设采选和深加工产业基地。萤石: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开采产能,引导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以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内蒙古等主要产区为重点,整合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耐火黏土: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开采产能,以山西、河南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保证稀缺资源优质优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石材: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依托水运、港口和区域市场优势,以及西部资源优势,规划建设2~3个大型国际化石材加工集散基地。石墨:依托资源产地及产业基础,在黑龙江鸡西和萝北、湖北宜昌、内蒙古兴和等地建设专业化石墨系列深加工产品及下游产业基地。滑石:依托山东平度、广西桂林、辽宁海城加工基地,稳定原矿产能,开发高性能矿物材料及制品。高岭土:重点支持江苏苏州、广东茂名、广西北海、福建龙岩以及内蒙古、山西煤系高岭土基地建设,发展高性能高岭土系列产品。硅藻土:以吉林白山地区资源优势为依托,建设硅藻土生产加工基地,开发助滤剂、催化剂、沥青改性剂、保温材料等系列产品。珍珠岩:以河南、内蒙古、山西、辽宁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用于节能、环保、防火等复合型高性能材料及制品。
其他建材产业。积极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干粉砂浆等加工制品物流业,建立高效、低成本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广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等装饰装修材料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创意设计,形成装饰装修材料的系统设计和配套体系。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建材专业化服务产业。完善农村市场建材流通渠道,保障“建材下乡”政策的实施。
5.进出口结构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装备机械、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从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高端产品和技术、资本、服务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出口结构,形成科工贸一体化经营与服务的国际化经营新格局。鼓励进口国内稀缺类资源和高端技术装备。
(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
1.提高生产节能水平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加快对现有生产线实施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强化能耗管理,全面提高建材产品生产的能效水平。
2.实施清洁生产
推广应用高效除尘技术,进一步降低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烟粉尘排放量。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降低噪声污染的技术。加强生产过程中粉尘无组织排放的控制,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
3.发展循环经济
以水泥、墙体材料、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石材等行业为重点,继续鼓励企业对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碎石粉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水泥企业利用废弃物、生物质燃料替代原燃料,推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推广应用包括纯低温余热发电在内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梯级利用技术。
(三)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重点
1.重点关键技术的研发
重点突破制约建材工业节能减排的脱硫脱硝一体化、二氧化碳减排关键技术以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加工制造核心技术、产业升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2.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两化”融合,以提高质量、发展高端产品、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为重点,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以综合节能、粉磨节电、高效收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减排、余热发电、协同处置废弃物为主的技术改造。玻璃:原料优化和标准化控制、配合料预热、全氧燃烧、熔窑余热综合利用、烟气脱硫脱硝、生产线智能化控制技术改造。
建筑卫生陶瓷:陶瓷砖薄型化、干法制粉、一次烧成,卫生陶瓷洁具轻型化、高压注浆、真空挤出等技术改造。
墙体材料:以节能型砖瓦隧道窑逐步替代轮窑,变频电机替代传统电机为主的技术改造。
非金属矿:超细超纯选矿加工技术、尾矿综合利用和矿物改性复合深加工为主的技术改造。
3.提升和完善建材标准
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发展急需或缺失的领域,加强建材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建材标准体系,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标及参与或主持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水泥:重点开展水泥质量安全标准、水泥混合材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规范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等的制修订工作。
混凝土及水泥制品:预拌商品混凝土、新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干混砂浆等标准的研究及制修订。
玻璃:重点开展特种玻璃质量和评价标准研究,新能源、信息产业、节能、交通、航空等领域用特种玻璃的产品和配套试验标准工作。
建筑卫生陶瓷:重点开展节能、节水、节材、降耗产品以及配件、原辅料产品标准的研究。
工业陶瓷:开展特种陶瓷及功能陶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墙体材料:加强基础通用及方法标准的研究制定,重点开展新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部品及制品的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
非金属矿:继续完善非金属矿产品标准体系,积极开展非金属矿深加工新型材料及制品的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
玻璃纤维:配合风电、航空、运动器材、交通等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开展高强度、高模量、耐疲劳的玻璃纤维、碳纤维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国际标准:加强对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及其与我国标准的对比、分析和试验验证,实现国际标准系统有效的转化。积极参与和主持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促进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和技术进入国际市场。
(四)重点工程
1.节能改造工程
工程目标:通过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到2015年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能耗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同期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在大中型建材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完善主要产品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在重点行业和企业采用能效对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粉磨,袋式除尘、脱硫脱硝、电机调频、变频技术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
2.淘汰落后工程
工程目标:到2015年,基本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等落后产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95%以上、浮法玻璃比重达到90%以上。
主要内容: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淘汰水泥机立窑、湿法窑、玻璃平拉(含格法)工艺等落后产能。
3.制品基地工程
工程目标:通过材料部品化和配套集成,发展建材制品制造基地,为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提供材料支撑,促进建材工业由原材料生产为主向加工制品业生产为主的转变。
主要内容:为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实施建材业、房地产业、建筑施工安装业三业联动,有重点、有目标地培育与建设以产品设计为龙头,发展多功能复合墙体材料、建筑工程预制件、建筑装饰装修的部品、金属建材、屋面系统及其他建材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提升承重保温装饰于一体的烧结保温砖及复合墙体材料、幕墙、屋面系统、防水系统、门窗、橱柜及混凝土预制件等各类产品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水平,强化配套材料部品化、施工配套化、建筑产品绿色化,推进建材加工制品业产业体系化发展。
4.环保产业工程
工程目标: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工业危废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周边水泥企业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环保企业。
主要内容:选择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以周边已有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为重点,通过争取政策支持,扩大试点,逐步全面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建材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5.新材料工程
工程目标:开发新型高性能、多功能和结构材料及制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业。主要内容:适应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技术领先、创新能力强、实力雄厚、发展基础好的科技型企业为主导,积极发展太阳能玻璃、特种玻璃、石英陶瓷坩埚、特种陶瓷、功能陶瓷、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风力发电叶片、节能环保用复合材料及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零部件、优势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材料、功能膜材料、绿色照明材料及产品等。
6.绿色节能建材工程
工程目标:为绿色节能建筑提供绿色节能材料及部品,推动房屋建筑用绿色建材及制品业发展。
主要内容:以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程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城镇化建设、灾区重建、抗震安居、旧城改造及建筑节能等专项工作,以节能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系统为重点,鼓励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制品、烧结多孔自保温砌块、岩棉等不燃型保温隔热材料及制品、低辐射镀膜中空/真空节能玻璃门窗,防燃型屋面保温材料体系、陶瓷薄板、轻质陶瓷保温板、石膏板、硅酸钙板、超薄石材复合板、居室环境净化与装饰功能一体化材料等产品。
7.产业国际化工程
工程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建材产业的比较优势,改变我国建材产业目前以原材料、初级产品出口和工程总承包为主的现状,向以高端产品和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产业输出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转变。
主要内容:对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我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石材、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砖瓦等产业,依托已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不断提升的技术与装备,支持优势企业到国外投资和发展,从产品市场逐步扩大到技术、装备、工程服务的国际市场,从产品出口逐步向企业走出去和开采国外资源方向发展,建立科、工、贸一体的国际化经营与服务体系,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
保障措施
(一)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发挥规划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行业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以建材行业“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参照建材“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和发布建材各产业、各地区及企业相应的发展规划,形成互动与协调发展。行业协会与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强对规划实施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协调,有效组织攻克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实行动态监测,促进规划目标实现。
(二)完善产业政策及标准,强化执行力度 及时提出调整、完善和制定产业政策的建议,并努力促使产业政策出台。加快制修订新材料、新产品发展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适时提升各类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制定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进程。加强相关产业标准的制修订,强化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执行力度。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要求,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提高全行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资源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对萤石、高铝耐火黏土、金刚石、滑石、石墨以及优质建筑卫生陶瓷原料等重要矿产资源,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保护性开采。对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合理开采,有效储备。研究制定提高部分重点矿产的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认真实施矿山地质灾害评价、环保评价、安全评价的管理。坚决禁止破坏性的乱采乱挖非金属矿的行为。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到国外参与非金属矿资源开采。
(四)加快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力度
研究制定鼓励建材工业综合利用或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污泥的相关配套的经济政策,支持具有政策支撑的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制修订与节能、环保、利废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完善鼓励、限制和禁止生产的企业和禁止使用的建材产品目录。制定各主要行业能效标准,推进能效对标工作,通过能效对标,对不达标企业实施强制性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鼓励企业进行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改造。加大推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的相关政策、标准、规划、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独立第三方能效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综合利用评估的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加大科技研发与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水平,积极组织和参与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国家科技项目,促进战略性、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相关企业或机构建立标准质量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快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
(六)加强行业引领、协调和服务,强化内外合作
加强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行业经济运行预测,及时了解和掌握主要建材产品产、供、销、价格、进出口及投资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公告行业运行态势,定期发布行业相关信息。发挥行业协会运用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和协调行业内外资源在行业发展中起引领、协调和服务作用。充分利用骨干企业的创新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发挥骨干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和发展带头作用。加强行业与建设、环保等上下游关联部门的科研、设计、施工单位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标准规范、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调好建筑设计标准、产品应用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促进建材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建材和建筑业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十二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也是建材工业继往开来、努力攀登新的发展台阶的关键时期,全行业一定要改革创新,奋发努力,牢牢把握发展方向,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再绘一幅崭新的建材工业发展蓝图。
信息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