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大全

时间:2019-05-12 23:0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大全》。

第一篇: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大全

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

论文简要:论述了当今农村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还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展望。

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其希望都寄于教育,而教育的振兴,又有待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仍在于农村。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64%,部分边远省区农村人口甚至占总人口的80%左右。所以说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大力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从而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这一地位,使各项改革得以不断深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以及“普六”、“普九”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均有所提高。“两基”工作稳步推进,青壮年文盲率大幅度下降,基本扫除了青壮年丈盲。农村职、成教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初步建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并开始按新体制运行,这必将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创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更新局面。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第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教育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

主观方面: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与教育改革滞后,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专职教师严重缺乏,素质不适应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教育思想落后,教育观念陈腐,教育方法老化,教学手段单一,教材内容过时,这一切都亟待更新。师资力量亟待加强和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否则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就将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而难以落到实处。譬如,有的学校终年不闻歌声,即便偶尔听到一点点歌声,也是“南腔北调”难以为听,究其原因是该校根本就没有音乐专职教师,而其它教师又都是所谓的“专科”教师,对音乐简直是一窍不通。而有的学校却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其它教师也不懂体育,固此就连广播操也不会做,即便硬安排一位老师来教,那动作也是今人不敢恭维,老师的示范动作尚且做不规范,又怎能希望学生做得规范呢?诸如此类,由于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严重影响教育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

客观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山区、半山区范围较广,学校较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文化滞后,严重制约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现行对教师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

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的教育方针也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然而现行对教师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却不够健全,不尽合理,致使当今农村教育出现了一些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从而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可以说对教师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是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而这一制度的改革又是举步艰难的。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大统考,再到水平测试,以及现在对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每进必考”或“每晋必考”,似乎人们都无法摆脱“考试”的束缚,难以离开“考试”这一“法宝”。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考学生,但归根结底实质上是考“老师”,尽管如今的水平测试比起过去的大统考有了一定的改进,评价方法也由过去的单看平均分,发展到现在的从“三率”(优秀率、合格率、差生率)综合考查,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因为现在考核评价一个老师的业绩仍然还是看你所教的学生的年终考试成绩。其它的东西,诸如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地区差异、个人成长进步情况等等都被置之度外 即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教学方法,只要考得高分便是好老师、好方法。随着竞争机制的引进,学生的考分不仅决定学生的命运,更主要的是决定教师的奖惩,甚至决定教师的命运,这样过去的“一张试卷定终身”,便演化为现在的学生的“分数”决定教师的命运过去曾流传“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于是乎,素质教育喊得振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把教育方针写在墙上,挂在嘴上,落在地上,大家围绕考试指挥棒转,你考什么,我就主教什么。上面三令五申给学生减负。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却拼命给学生加重作业负担,有的学生就连不睡觉也无法完成作业,老师仍然采用时间加汗水,“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千方百计到处搜集资料,大搞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作“两脚书柜”、“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

严重摧残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人指责老师不应该这样做,老师却哀叹道:“我也不想这样做,只是迫于无奈而已,因为人家要我的命,我不这样做又该怎么办呢?”更有甚者,是由封建社会的“科场舞弊”演变为当今花样繁多的考试作弊“竞赛”,以及想方设法排斥后进生等等。

总之,在大喊素质教育之时,应试教育却不断升温,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真不敢相信仿佛5O年代“放卫星”似的学生成绩,更不敢相信那成绩册上精确到百分位的一个个数据,居然会有那么大的神通,竟然能区分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各有所长的教师的优劣来。由此可见,现行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亟待改革。

既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怎样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呢?

第一,务必坚持教育创新、与时俱进,切实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狠抓教育教学科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和更新教学手段,更新教材内容,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加大城镇新录用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的力度,鼓励高、中级人才下乡支教。积极搞好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狠抓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在职教师培训制度化、法制化,确保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务必大力搞好农村经济丈化建设,切实改善育人环境,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必备的前提,要深化“投入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并逐步完善,基础教育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切实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针对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及时、有效地进一步深化对教师的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因此改革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设:(1)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督导队伍,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确保政府履行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2)彻底改变只注重结果的奖惩,而忽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的现状,要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培养和指导。可采用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数据袋,教师平时工作情况考核记录袋,学生个人成长资料袋,学生成绩变化记录袋等,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督查、指导、考核和评价。(3)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克服秋后算总帐的冷漠无情的管理,要把常规管理和人心管理,即制度化管理与情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为教师创设一个既严谨治教,又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4)对教师年终的工作业绩应从全过程、多角度,进行考核评价,可采用由校长、校委会、校代会、学生、家长、社会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对老师进行全方位考核,而学生年终水平测试成绩只能列入学生成绩变化记录袋,参与综合考评,也就是要淡化考试观念,既要注重横向对比,更要注重纵向对比,充分肯定教师取得的成绩。切忌搞一刀切、齐步走,硬要把泥鳅跟黄鳝拉得一样长,这种违背常规的做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评价老师的业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完成教育的转轨定向,创立一个优美、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教育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得到全面发展,使学校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接班人,从而推动农村乃至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当然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这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同时也不可能在区区弹丸之地的一个县单独实现,这必然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还必须具有一个较大的社会环境才能买现,然而素质教育改革是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无论从国内形势,还是从国际形势来看,推进素质教育都是大势所趋。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们翘首期盼,并将为之而奋斗!

第二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本站推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

摘 要: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导致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面对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的城镇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广大农村经济却举步维艰。电子商务,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为农村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国农村相关知识匮乏、文化水平低、物流水平差等不利因素也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究合适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形式。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化

引言

电子商务,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中国从零基础到如今几乎每个地点都有人使用,仅仅只花了不到不到2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基本都是在经济富裕地区得到快速发展,而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还未得到全面普及。随着消费主力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以及农村转移。电子商务,这种面向跨越地域的消费方式给广大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农村的贫困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贫困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环境条件差,等等。我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像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贫困源于没有权利,贫困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发展不均匀,贫富差距也在逐步增大(见图1)在目前已经不均衡发展的条件下发展类似城市的工业道路是走不通的。在这种没资金,没人力资本的条件下,要发展农村经济,似乎只剩下了电子商务这条路了。而农村电子商务,对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村社会进步,改善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改革,缩小城乡差距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农村电子商务现状

(一)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电子商务是近十年才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对计算机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掌握能力才能了解并运用电子商务,我国基层政府部门干部,特别是与农业部门相关的干部,往往并不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加上农民就是要种地的传统思想束缚。对网络经济的认识不清晰。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缓慢。

(二)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电子商务,一个依赖于网络进行交易与服务的商业活动,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互联网。而我国的网络通信设施,不管是从硬件的通讯速度、数据库要求还是从软件的网络管理信息技术、相关从业人员等都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着的电子商务要求。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仅占比28.2%。2

根据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信息化:三省研究》中对农村信息化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0%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或使用互联网,主要原因是缺乏使用技能以及不了解电脑和互联网的好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培训机会有限。尽管很多农村学校已经接入了互联网,但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向当地社区开放其设施,提供培训的公共信息化设施还不到10%。

(三)涉农网站数量稀少,且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0年底,我国涉农网站已近2万个,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中国电子商务逐渐摆脱一开始专注城市,“一条腿走路”和窘境,开始在农村沃土生根发芽。3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涉农网站地域分布的不均衡。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远远优于内陆中、西部地区。

(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落后

物流,一个自电商出现后便和电商再也难分难舍的名词。其代表的不仅仅是货物运输的速度,在极大程度上物流就可以代表着消费者对电商服务的满意程度。物流是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急行军,谁能早一秒触到用户,谁就能获得胜利。在京东刚成立三年之际,刘强东便做出要自建物流的决定。之后更是在2013年的11月11日这一天打出了“双11,怎能用慢递”的标语。直指对手的软肋。这说明,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下,用户已经不满足于慢节奏的快递速度,他们要的就是快,更快。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网发布的《2012中国网购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中显示,网购消费者遇到最多的消费争议分别是:产品质量差59.45%、商品与描述不符53.48%、送货不及时33.58%等(如图2)。目前电商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表现不高,物流配送服务差、商品与图片不符、退换货难等事件层出不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94%的消费者没有过不愉快的网购经历,74.06%的消费者都曾遇到过不愉快的购物体验。其中,对购物网站物图不符、快递送货时间长的反映最为集中,85%以上的消费者都为此表示不满。

对于农产品,由于其特殊的保质期限,物流的快慢就更是十分重要了。但是在目前广大农村,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村交通不发达,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甚至都没有公路。而农业物流前期的投入是非常昂贵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根本无力承受如此高昂的成本代价来发展物流。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思考

(一)发挥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中的领导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有领头人做出表率,并证明能够获得收益,广大农民就会从被动的服从转变为主动的去做。因此,政府需要转变思想,积极扶持和鼓励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让地方龙头企业充当农业电子商务的急先锋,或者作业农户与电子商务市场的桥梁,从而带动整个农业电子商务的繁荣。

(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经阶段,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谈快速发展,引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属于自己的信息化人才。构建信息共享与信息预警平台,加强网站建设、组织大型的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对引到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搭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农村企业生产规模小,交通不便,信息沟通不畅快。因此,不可能做到农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传统B2C模式。应该在B2C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如图3),将传统的生产者面向消费者改变成由中介统一收购后输送给电子商务网站,由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统一配送。由于是集中配送物品,物流站便可以建在电子商务网站的仓库旁,这样农户也可以直接将产品送到物流站,这样既解决了农业网站数量稀少,产品稀少的现状,也解决了物流运输的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到消费者的对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模式应该是我国未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式。

(四)大力打造特色农副产品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消费者已经可以从任何一个地点买到市场上任何商品,商品的同质化也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不能走一般电商的道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从普遍情况而言,一线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活性正在下降,对于农业产业而言,本地消化的能力将大大降低,我们要知道,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根本是帮助农民增收,增收的关键是:其一,减少农产品的滞销,获得更多销量;其二,让农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获得单量溢价。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作便为农产品实现溢价增收开创了先决条件。现代消费者追求的就是一个新奇,发展农村电商,就是要做别人没有的,属于本地的特色产品,这样才能够在繁杂多样的电商市场中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目前来看,特色农副产品是没有产业集群先天优势的农村经济体不多的电商切入点。而易腐易坏的生鲜类农副产品,涉及的冷链物流和品质管理,投入甚高,运作复杂,且几乎90%的生鲜电商都处于亏损状态,农村经济体初涉电商,操作门槛太高。因此,打造特色农副产品才是农村电商需要做的。

四、结语

农村电子商务不能按照城市电商模式,而是需要积极创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虽然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困难重重,但随着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电子商务必将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应用,农业中的家庭生产和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1.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2.《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农产品营销模式日益完善[N].农民日报,2012-12-25(06).参考文献

[1] 郑亚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主成分聚类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2]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J].农村网络信息,2008,12

[3] 孙百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05,9

[4] 王景河.实施电子商务对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2

[5] 李志刚.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6] 李国敬.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几个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作者简介:刘邱淅(1990-),男,湖北孝感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第三篇:教育改革和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二、高等教育

《纲要》中针对高等教育提到了以下几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纲要》在整个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对2020年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新的重要的部署,也提出了很多非常新的政策亮点。扩招是近几年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对高校扩招以来这样一个形势,我们需要一个客观的估计,正是因为扩招,才使得数以千万计的适龄青年能够由此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从而改变一生,才使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能够在人才资源方面显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可以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多数都是模式化的普通白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一个很好的措施,高校与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联合不但避免了高校里为学而学,脱离实际的弊端,使学生能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利用自身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使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能够利用高校强大的师资科研条件。同时通过这种联合使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做到无缝连接,避免了二次培训和学习的消耗。

在高等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还是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可以说,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现在相对比较落后的,现在社会上针对职业人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其教育却相对落后,大力发展好职业教育,不但能满足职业人才的需要,还能从高等教育中分流一部分,从而缓解普通高等教育现在所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纲要》中所提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从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是谁来办,不但政府要大力办,同时要鼓励社会、行业企业来办。第二是针对谁来办,《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针对现在比较突出的“三农”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很好的解决方法。第三是办学质量问题,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继续教育,《纲要》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继续教育对现在的下岗人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再就业的途径。特别是针对服务业的再就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通过政府的加大投入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能够解决大多数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四、民族教育

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特殊教育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总的来说,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体会到了国家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纲要》中所提到的相关改革,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再创新的辉煌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党的十七大上,国家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

家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本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国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其中终身教育中特别指出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应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要有效衔接。

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科园教育在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下,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理念也不断得到更新。在科园职业教育8年发展历程中,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不断调整办学思路,逐步形成“先育人后教书”的教育理念。

教育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教育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以个体特点为核心,兴趣为导向,实施导师制教育模式。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导师,更多的是以学生兴趣为引导,着重培养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未来社会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创新能力,主动思维和探索的再学习能力等。

其次扩大社会合作。开展妥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在与企业合作中,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和要求,就企业文化、专项技能、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等信息通过授课方式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开学以来,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一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二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四要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专题性规划。五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

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校工作,我再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教育公平

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今后高中“三限”择校会逐步取消,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实现教育公平。今后的高考改革招生也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相信国家有能力逐步调整到位。

总之,《纲要》的学习,带来思考许多,同时学校管理建设许多做法在纲要中找到答案,也是召开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非常突显,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我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加强课程建设,文化引领,团队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此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彰显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领会《纲要》精神;要积极发挥《纲要》对谋划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和学校三年办学规划,抓住机遇,谋划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必须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大力普及为前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即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对涉农信息化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细致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就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发展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1解决信息鸿沟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 农业生产者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交流, 农户往往凭借自己往年的价格经验来选择生产项目, 确定生产规模, 因而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被动, 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积极性。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农村的不良影响, 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 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 降低农业生产风险。1.2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问题有:产品流通不正常, 功能也不完善, 不能起到有效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农民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 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 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 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 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过程,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2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目前, 国家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有些地区已颇具成效。“在异乡打工奔波,不如回村开网店”,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农民的想法。2013年12月27日,在浙江丽水召开的首届“淘宝村高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国内已经发现的淘宝村数量增加到20个,涵盖网店1.5万个,带动6万农民直接就业,较去年同比增长50%,并且还有物流快递、包装等服务业的大量间接就业。

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政府办的供求信息服务型。这种类型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代表,包括各级政府组织的涉农网站。二是有各种经济实体办的商务服务型。这种类型的网站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企业商务电子化服务,主体客户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这种类型的网站发展比较快,比如阿里巴巴和淘宝,基本上采用B to B和B to C两种形式。由于受农村信息网络覆盖面小的制约,各种网站所能提供的服务比较有限。

我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推出“金农”工程以来,就非常重视推进涉农信息化建设,但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的做法,是党和政府要农民信息化,而不是农民要信 息化。多年以来,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各个相关部委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三电合一、村通工程、电脑下乡、信息下乡到人员培训,但往往是“有网无用”,没有发挥这些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例如中组部前些年大力建设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为了解决有网无用问题,后来与商务部合建新农村商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农民大规模应用的情况。2.2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不健全,东西部地区网络建设发展不均衡

首先,我国农村网络建设还处于全面起步阶段。从总体上看,国家和省级的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市县到乡镇的网络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还没有完全深入到基层,村级信息服务点不够健全,农业信息传递在最后一公里上遇到了阻碍。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尽管我国农村已经有超过 1 亿的互联网用户,但这仅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5%。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基础差、教育程度相对落后,导致农村上网普及率相比于城市而言仍然很低。而且,目前的电脑价格和上网费用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比较昂贵的,这导致我国农村家庭的电脑拥有量不是很高,网络使用率也相应较低。因此,要想让农村的网络建设深入到农村的家家户户,就必须降低农民的上网成本。

再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农村网络建设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沿海经济水平较高,网络基础建设也相对较快。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比较落后。

最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方便快捷的物流为基础,而我国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是覆盖到了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乡镇无法送达。这一状况的主要客观原因是我国的农村地域分布广阔并且交通相对落后。由于农产品季节性强,部分农产品保质期较短。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扩大物流网络分布的成本大于收益,致使物流体系的进一步扩张遇到了阻碍。此外,农村物流的费用对于农民来说比较昂贵,这就导致网络消费市场的价格优势丧失,农民网购的消费欲望大打折扣。

2.2.2网络购物在农村普及率不高,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缺乏信任

尽管近年来农村网络的使用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比于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户普遍对电子商务缺乏基本认识,再加上我国农民有其特有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导致我国农民普遍对电子商务缺乏信任。许多研究发现:学历越高,网上购物比例就越高。而中国农村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使用互联网主要为了听音乐、玩游戏,较少像城市网民一样,通过互联网购物或进行网上支付。此外,相关研究也表明,上网历史越长,购物比例越高,而我国农村互联网使用时间普遍比城市短 3-5 年以上。由此可见,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一个诚信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2.2.3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极度缺乏,培养体系不健全

与农村电子商务硬件设施建设相比,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建设更是滞后。首先,我国农村人才储备本身就不高。在农村地区,能操作电脑的人员不多,能懂得电子商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更少了,根本无法保证涉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我国农业高等院校每年有数万毕业生,其中不乏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然而,这些毕业生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的不多,主要原因是农村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环境。其次,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网络接触率偏低,缺乏电脑操作和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一些农户对电子商务心存疑虑,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比较慢。政府应当引导这些农户,使其接触并了解电子商务。然而,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法针对性不强,而且没有形成体系,没能让农户切身体会到电子商务能为他们带来经济利益。再次,农村电脑、网络以及从事电子商务的硬件条件相比于城市要落后许多。这些硬件条件的发展滞后也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客观条件上增加了难度。

2.2.4现有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民需求存在“脱节”

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民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没有考虑到农村主体的真正需求,缺乏与农民互动的环节,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无可否认,我国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1994 年我国开始实施“金农工程”,建立了农业信息网与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随后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得到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从 1997 年不到 200 个农业网站发展到 2001 年约 2200 个农业信息网站,再到 2005 年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登记注册的 4372家农业网站。截至 2009 年,我国农业以及涉农网站已经超过了 8000 个。然而,目前真正类似于B2C 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仍然很少。有研究表明,我国70%甚至更高比重的农户仍然要靠自己解决农产品的运销问题,电子商务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这是因为现有的农业网站主要是由各级政府或教学科研机构建立的,并没有全面考虑到农村主体的真实需求。另外,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普遍缺乏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中的农村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农民往往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消费者,因此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也不高。发展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

3.1 发挥政府在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 政府要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制定和健全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加大在农村的教育投入,在政策与资金上要大力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2 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硬件设施是进一步深化我国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补贴或资金,为农村提供性价比高的电脑与网络设备,并减少上网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如上文所述,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村镇无法送达,而且物流公司在农村发展业务存在盈利难的问题。因此国家与地方政府必须在财政政策或税收上给予物流公司必要的补贴,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3.3大力培养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首先,要以帮助农民致富为出发点,广泛培养农民对电子商务的兴趣。政府要主动引导农民接触电子商务,调动农民利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电子商务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其次,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有潜力的种植养殖大户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的成功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农民也投身到电子商务中来。同时在村里应选出一些有文化知识的干部作为科技带头人,先重点对他们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系统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基础,带动全村 一起参与到电子商务中去。在我国,农民有其特有的消费行为与消费习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从众性”。倘若一些干部能够率先发起“示范性”消费,就能促进其他农户相继模仿接触电子商务。政府应当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大中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走进农村,并创造吸引人才的优越环境。例如,政府可以对农业院校予以财政支持,鼓励其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乡土背景的能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对于我国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在政策上引导,而且要为他们创造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在农村工作的积极性。

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既要求这类人才具有电子商务人才的一般特点,又要求这类人才是为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时,把电子商务人才一般的特点与要求跟农村的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结合起来,进行人才培养。

3.4加强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逐步引导农民接触并参与电子商务

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农民网购参与率低,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加上农民普遍接受新事物慢,要培养农民电子商务的意识就必须循序渐进。在初期,应让农民先接触网络购物,采取先送货后付款的方式,消除农民对电子商务安全的疑虑,并让农民能体验到网络直销的便捷和快速。随后再逐步扩充网络服务的内容,比如化肥的交易信息、农村二手货交易等。

3.5构建以区域为核心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农户创立良好的销售渠道

由于不同地区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不同,我国农村存在着“小生产”以及“区域分散”的特点。因此,我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以一个区域为核心,根据本地区的特征,为本地区的农民、农业和农产品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并向周边辐射形成一个销售网络。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不能是简单地创建商务信息网站,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网站建设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例如,政府可以扶持构建网上农贸市场,为农户网上交易提供该区域内所有的行业动态、供求信息与市场行情,并及时将客户信息反馈给农户。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把一个区域中类似的农产品的相关信息都集中起来后在网上发布,从而提高特定产品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匹配效率。

3.6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运营商、农民多方共同努力,应当界定好各自的责任边界,不同主体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以往我们总是倡导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自上而下”就是通过政府主导、国家投入来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缺点是相对忽视了市场机制与农民的自主性。我们必须意识到,政府、企业和农民应当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前期,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与硬件的建设。而企业的角色是执行者,具体负责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让农户参与电子商务。中期,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并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让农户切身体会电子商务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地方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第一镇(沙集镇)和义乌电子商务村(刘青岩村)的经验,鼓励农户主动想办法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因地制宜地进行商务交易,如发展当地特产或者手工制品等。以做板式家具的江苏省睢宁县的沙集镇为例,整个沙集镇网店的年销售额超过 3 亿元,并且带动了上下游多个产业的新产业链的诞生和成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沙集模式”调研报告》称,沙集镇电子商务的成功因素除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年轻 人的创业热情外,还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不越位”、“不缺位”的扶持理念和做法。所以在后期,我们建议应当以农户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起辅助作用,发展自下而上的电子商务模式,形成市场牵引、农民自发、各方广泛利用市场化的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新格局。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但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电子商务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任重而道远。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的转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专题会议纪要

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专题会议纪要

2008年6月28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富林在县政府常务会议室主持召开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专题会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洲燕,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燕,县政协副主席高建芸以及县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县政府办、发展和改革局、教育局、财政局等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县教育局关于全县教育综合改革、景谷一中扩建、全县代课教师统一招考等教育重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在听取汇报后,参会的领导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李富林县长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议达成一致意见,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扎实开展且富有成效。但就目前工作进展情况看,仍然还不够理想,工作推进缓慢,力度还不够大。教育是全县财政支出最大的行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今年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一是以推行校长公选制、教职员工全员聘用制以及绩效工资制为主的教育三制改革;二是代课教师的招考、辞退工作;三是县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

会议要求:

(一)为确保新学期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全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修改完善、下发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必须于2008年7月中旬完成,全县各学校必须于2008年8月10日前完成校长公选,8月20日前完成教职员工全员聘用。必须认真地、反复地研究,依据近三年在校学生人数,核定全县各学校教师的编制数,原则上三年内“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要确定各学校综合考核指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奖励政策,把教育工作做实、做到位;教职工提前退休必须是本人申请,原则上各学校教职工要完全聘用。

(二)代课教师招考工作必须于2008年8月10日前完成,8月20日前要全面完成代课教师的辞退及辞退金的发放工作。代课教师的辞退金已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预留,县人事、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县城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一是景谷一中扩建工作,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必须服从质量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工程进度;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要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推进,工程招标一定要按照最低价格进行,尽量使工程建设不发生新的欠款;到今年9月份,如果新建工程还不能投入使用,要制定预备方案,确保扩招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县民族中学与威远镇中学合并问题,要与此次教育三制改革同步推进,首先完成领导班子合并,要尽快研究制定并校方案实施。三是职业中学选址必须尽快确定,选址规划工作必须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同时要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有关报批工作,争取上级对职业中学建设的支持,确保明年启动建设。

(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事关教育事业的稳定与发展。一要认真做好改革宣传稳定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以及各学校必须认真做好宣传稳定工作,做到政策宣传要到位、宣传口径要统一,改革方案制定后就要无条件的执行,绝不允许任何领导干部做出有损改革的言行,确保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带头改革、支持改革。二要扎实稳妥的推进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抓紧抓好每个工作环节,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三要加强领导、责任到人抓改革,县教育局班子及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认真抓好落实。四是密切配合抓改革,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把政策关,确保改革依法依规、按程序推进;县级学校的校长公选,组织部门要做好组织考察工作。五要在改革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外单位借用的教师,符合调动条件的,要尽快办理调动手续;不符合调动条件的,必须及时返回学校参与教育三制改革;在改革中,要稳定教师情绪,认真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张瑞明、徐丕顺、周云仙、张雄、刘少昆、朱玉华、杨祺海、马宏良、周云华、张俊山、王世华、张献、陶永宁、李林发、张兴阳、赵强、康铭光、戴元华。

下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 第一单元 综合练习一 (1-4章)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普通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年义务的普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中角......

    关于开展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

    关于开展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 专题调研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各相关委员: 根据县委要求和《政协200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就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开展一次......

    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交流材料

    全省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场推进会议交流材料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交流材料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确保安全稳定为前提,千方百计抓质量,全校教职工......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1.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综合水平低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初级职称教师多,中、高级职称教师少,学历层次偏低。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比......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摘要]当代教育有别于古代教育,当代教育拥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横亘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训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学校教育方式,希望学生能够......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暑假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院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英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1201班 学号:12053119 姓名:赵飞云 目录 摘要 „„„„„„„„„„„„„„......

    腾冲县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浅析

    腾冲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浅析腾冲县第三中学黄在菊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腾冲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及分析造成其的原因,并提出粗浅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