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院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英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1201班 学号:12053119 姓名:赵飞云
目录
摘要 „„„„„„„„„„„„„„„„„„„„„ 3 题记 „„„„„„„„„„„„„„„„„„„„„ 3 关键字 „„„„„„„„„„„„„„„„„„„„ 3
一、调查主题„„„„„„„„„„„„„„„„„„4
二、调查目的„„„„„„„„„„„„„„„„„„4
三、调查概括„„„„„„„„„„„„„„„„„„4
四、调查内容„„„„„„„„„„„„„„„„„„5
五、调查结论„„„„„„„„„„„„„„„„„„6
六、调查体会„„„„„„„„„„„„„„„„„„10
七、参考文献„„„„„„„„„„„„„„„„„„11
八、调查资料(附件)„„„„„„„„„„„„„„11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各县、乡镇集全部力量的建设,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教育投入、设施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应当清醒的看到,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很紧张,现代教育设备严重短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学生辍学较多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题记
时间如水,岁月如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终于划上句号。对于经常呆在凉爽的房间里,几乎没受过苦的我来说,实践确实很辛苦,流了很多汗,吃了不少苦,皮肤也晒黑了很多,但大家没有一个抱怨和后悔的,在短暂的时间考察活动中,我努力让自己尽快融入到农村,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在这期间,我们也收获不少,既能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学以致用,又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给了我们主动积极地与疲劳和贪图安逸的惰性作斗争的机会。而且,我们在实践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
得到了熏陶;认识得到了升华;觉悟得到了提高。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参加到这次社会实践中,让我充分认识和了解农村及农村教育。这次活动给我很多感触,也让我尝尽了人间的冷暖真情……
关键字:农村
义务教育 政府扶持 学生 设施
一、调查主题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二、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近些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态,分析利弊条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该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三、调查概括
(一)调查时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1日
(二)调查地点: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申家湾村
(三)调查范围:申家湾幼儿园
申家湾小学 黄维蕾中学
(四)调查对象:学校在职老师
退休老师
部分家长
(五)调查方式:走访、访谈,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六)调查过程:调查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1、7月25日——7月26日,实地参观两所学校,了解学校软硬件的配置及周边环境状况。2、7月27日——7月29日,首先走访在校任职老师,取得
近些年学生入学、教职工结构、学校建设等实际数据,并访查现今的教学状况与政府投入;其次是走访退休的教职工,听取他们关于该村义务教育今昔对比的见解、感想;最后就是走访一些在读生的家长,跟他们交流学生的就读情况,个人满意程度等等。3、7月30日——8月1日,整理收集来的资料,并结合走访情况分析数据。
四、调查内容
(一)学生入学情况
分别调查该村幼儿园、小学、初中近三年内入学人数、男女比例的变化趋势。了解适龄学生的入学率与升学率,以及从外来户口学生的比例上分析近些年该村义务教育的影响率与覆盖率等。
(二)素质教育普及状况
分别调查该村幼儿园、小学、初中近几年素质教育普及程度、范围、影响等。
(三)教职工从业状况
调查现任教师队伍的学历及从业年龄,再结合走访情况,综合分析教师的整体从业素质素养,从正面反应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学校相关设施配备
通过实地观察学校相关教学、实验、休闲设施等硬件的
配置,从侧面评估各学校的教学质量。(五)政府扶助力度
调查此项主要以走访为主,从与家长和教师的谈话中,了解近些年政府在加强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扶助政策和起到的积极作用。
五、调查结论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入学率稳中有升,而且持外来户籍的学生也有所增加,这除了本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带动了村镇人口的流动外,也与本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关。在对家长的走访中也发现,家长的满意率明显高于以往,对学校的管理也很满意。
2、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过去,教师从业人数少,从业素质低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因素。而现在,本村的教师素质明显高于过去,教师年龄分布也比较均匀,而且,除了以往传统的数学、语文等学科外,还增设了美术、音乐、实验等课程,引进了不少师范人才,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为该村教育事业的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学校硬件的更新。近些年,学校集中改造危房、陋房,并加盖了许多新的房屋来做图书馆、实验室、宿舍等。而且,学校还重新整修了操场,增加了健身设施,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强壮了学
生的体质。
4、政府在近些年除了在财政上直接支持学校外,还坚决执行国务院推行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即蛋奶工程,这些扶助政策,都保证了该村义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1、本地生源流失严重,大部分生源都流失到城镇,这除了与本地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外,也与部分家长盲目相信城镇里的教育质量是最好的,而忽略了学生适应性、适合性有关。
2、本村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并没有在经济的带动下得到较大改善,这使得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且高端人才难以引进。
3、学校在扩建的同时,存在着计划不严谨,规划不合理的状况,这直接导致新盖的房舍使用寿命远远短于其正常寿命,在其固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时,就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境遇,造成了极大的资源、金钱浪费。
4、政府在实施扶助政策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民情。比如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并不习惯喝那种鲜奶,而且,对发放的煮鸡蛋也很是排斥,甚至有的同学还出现了厌食的症状。这些都是实现的调查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做到对症下药的原因。
5、师资力量不足。尽管学校灵活地调整教师结构,最大限度开发了老师的能力,但在这样几所学校里,师资短缺依旧
是存在的问题。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图书管理依旧是传统式的人工借阅,学生也不能及时的了解图书馆里的信息,而学校的大部分馆藏数目依旧处于“藏书阶段”,并不能够全面开放阅读。
6、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乡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老师们每天争着抢着给孩子们上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此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在严把“成绩关”的同时,我们应该深思,老师们还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吗?我们又该如何搞素质教育呢?
7、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主要症结。我县初高中毕业生60%以上要回到农村。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
到职专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怪圈。
(三)对策及建议
1、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促进学生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2、改善地方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加大引进教育人才的力度,提高教师补助,让高素质教师能招得来,留得下,并让学生家长放心的把学生交给本地的学校。
3、在教学硬件的改善和扶助政策的实施上,应做到详细调查,周密规划,严格落实,确保既不浪费资源金钱,又能保证促进教育事业的计划在落实上不打折扣。
4、彻底摆脱应试教育,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尾”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我觉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5、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
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6、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 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估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六、调查体会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磨练我们的品格,增长我们的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是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和意识,同时,社会实践也加深了我与农民的感情,拉近我与他们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通过本次走访调查,我不仅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
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业有所成,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火和热。再一次感谢学校让我有了一次亲身体验,我将带着这份经历继续我的学业,等到学有所成时,我一定会奋不顾身的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
七、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温家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陈培瑞 基础教育新改革:反观与前瞻后顾的沉思 【3】郭晓明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的进展与反思
【4】刘然、程路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人民教育.【5】尹磊
农村义务教育的政府投入
【6】严芝峭
农村初级中学应如何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法制与经济.八、调查资料(见附件)
第二篇:关于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我的中国梦——大学生党员访万家寒假社会实践
关于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中央近年来出台了很多鼓励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
等层面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进一步了解近年来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的发展状况,更好地了解家乡、进而建设家乡,做了此次调查报告。调查地点: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尚岗村
调查时间:2014年寒假(2014/1/18---2014/2/28)调查方法:走访、实地考察
调查人员:2013013027徐斌彬
2013013029邓旭隆
2013013139尚奇 调查内容:根据小组成员的实地考察与走访,发现近年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由于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因此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政治方面:农村在政治方面的突出表现即为基层民主政治。由于尚岗村较为封闭落后,民主选举的氛围并不是很浓厚。据村民反映,还在今年之前,选举中常常出现暗箱操作、事先内定的丑恶现象,村民的权利根本不能很好地得到维护。例如:中央会下拨支持农村发展的专项资金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但事实上,真正体现在农民身上的很少。一座大桥经历了4年之久也未建成,节水灌溉的设施也是名存实亡,真正的贫困家庭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政府的补助。自从新任村官于2013年六月份上任,村里的大桥才得以顺利建立。
经济方面:近年来,尚岗村的经济有了相对较大的改善,但仍有问题。
1、村村通公路确实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为村子的经济发展安上了车轮。但是公路由于本身兴修之初就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加之很长时间无人管理,村村通公路正逐渐走向老化,很多道路路面已出现断裂的情况,地面凹凸不平,又再次成为村民出行的障碍。
2、很多村民家里的住房已有明显的改善,大部分以平房为主,部分居民已住上二层小洋楼。但村中仍有10%的居民仍为土坯房,居住条件未得到改善。
3、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尚岗村的土地经营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丘陵地带仍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河边的地带已改为种树,一方面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保护了水源与环境。
4、发展多种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村民由以前的各家各户养殖畜禽已转变为集中养殖,专人管理,扩大了养殖规模。从远处看,很多地方有红色的瓦房,那不是居民区,而是养殖区。
5、中央农村政策的转变,使农村的人口有返乡的趋势,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文化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广电总局在农村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方提供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免费服务,开阔了农村居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每年都会有人员进村为农村居民提供照相服务,也增加了农民生活的乐趣。但是,不可否认,农村的精神文明活动仍然很少,村民未自发地形成,村委会也未加以正确引导。
调查反思:根据对尚岗村的调查分析,以后的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
1、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政治素养的提高,营造乡村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自己做好自己的当家人。
2、推进农村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在国家的支持下、村委会的领导下,发展畜禽业。
3、大力推进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建立农村的书屋、村民乐队等,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希望我的家乡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第三篇: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www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总理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这几年,都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严峻的教育问题也有了改观,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那原来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市里高中也只有一所,而现在各乡镇上公办民办小学和中学都多了不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让越来也多的农村孩子受到了好的教育,很多家长也都支持和辅导他们的孩子学习。如今我们那大学生也因此多了不少。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所以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有点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需要政府社会各部门从很多方面去改善: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钟祥、京山、沙洋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六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农村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改革开放是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在黄冈市莲花村的社会实践
——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农业之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意义和地位。纵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个封建的农业大国形象绵延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提倡农业、治理农业、发展农业是历朝历代围绕的大主题。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更是孕育和发展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和思维方式。这些东西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根深蒂固。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时代兴衰,庞大的农民阶级作为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程的关键因素。近代中国的几次革命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由于特殊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现代化、工业化成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农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成为经济快速恢复的主体。为此,在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农业的发展在纵向上看是快的,但在横向上却是滞后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让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受到了挑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农民工进城、农业产量下降、城市就业、社会安定等问题逐渐凸显。在“三农”问题呈现之后,中共中央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中力量帮扶农业、改善农村、惠及农民,提出了“工业带引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逐步解决复杂庞大的农业问题。由此可见,中共在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的同时,也意识到农业在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发展不能不重视农业,不能放弃农业,更不能脱离农业。这是因为中国十几亿的人口需要农
业,庞大的农民阶级需要农业,经济全球化的危机性更要求农业储备。因此,农业是基础的本质变不了;在中国,农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瓶颈也变不了。
当前,中国农业问题备受关注,各项惠农政策对农业的刺激也收到了显著成效。然而,新时期有着新问题,农村“科技含量低、生活水平低、人均收入低”的现象依然普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似乎是农业和农村在继村民自治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制度性改革的推动发展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寻找和突破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成了首要问题。
在我调查的浠水县兰溪镇莲花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农业现状。该村在丘陵地区,以梯田和山地居多,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和棉花。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几乎靠人力劳动完成。该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平均年龄达到53岁,留守家中的主要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各家仅靠农业获得的收入不均,差别较大,多者年收入达10000余元,少者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耕种面积的多少。全村几乎没有农副业,87.2%的农户主要以外出务工作为经济来源。
对于农业生产,全村很少有人响应“科技兴农”的号召,大多数以老的农业种植经验为主,对于当地的耕地结构和土质一无所知,对于适合本地的高经济作物也知之甚少。村民的文化水平集中在小学程度,很少学习和获知中央关于农村发展变化的政策。他们主要的信息渠道是电视新闻和村干部宣传告知,几乎没有其他的形式。
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村民表现不积极。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和村委的改制,村务工作大量减少,主要以计划生育及财务工作为主,形成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氛围。他们对于村委的选举重视程度有限,也很少有人能明确知道村委会的义务功能和村民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文化生活主要以麻将等娱乐性质的赌博为主,少有其他积极向上的文娱形式。
目前,93.7%的村民住上了砖瓦房,温饱问题全部解决,家庭子女基本能够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人均年消费500元。农村医疗合作和农业补贴基本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多数村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但希望农业自身有新的突破,农民能够完全依靠农业生活得很好。
从上述一个中等农村的发展现状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很多中国现有农业的特点。其一,以城市为中心的郊区农村多处在丘陵地带,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面临着很大困难。其二,科技兴农的含量极低,农民增收的渠道尚未打开。其三,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尚未形成体系,“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其四,农业生产“老龄化”,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其五,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思想不端正,认识偏颇,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业荒废。其六,信息渠道闭塞,村民的民主意识有待提高。其七,村民的文娱生活单一,需要改善和丰富。这七种农业现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解决农业问题难以立竿见影的根本原因。概括来说,他们是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农业科技制约生产体系;欠发展的农业科技和生产体系又侵蚀思想文
化;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生产体系又限制农业科技。因此,这个往复的恶性循环就决定我们在解决农业问题时不能单独从某一方面下手,而是要全面出击,多方协调,综合改善,否则会因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而收效甚微。当然,这七项现状所指向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农业发展的滞后和日新月异的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需要之间的矛盾。对于之一矛盾,我们要正确的把握两点。首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农业发展不可能超过工业和第三产业,只能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尽一切力量缩小与其他产业的差距。其次,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还很大,是可以逐步兴起的。
在充分把握农业现状和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针对农业的发展,我们应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实施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惠农政策体现着中央的两层意图。其一,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其二,刺激农业生产。任何一个产业,只有充分自救才是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惠农政策的刺激功能,做到缓刺激、区别刺激和有效刺激,达到惠农不是养农而是帮农的目的。
二,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要帮助构建和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金融体系、生产销售体系。构建和完善这三大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以从农业信贷、高经济作物生产指导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做起。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宣传。由政府牵头,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利益最大化的规划。在绝对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大力促生
产,收购并帮助销售这些农产品,最大限度地打开农民增收的经济渠道。
四,对机械化,科技化农业要不断尝试。村委会要注重对当地农民科学技术和文化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力争做到“人人将科技,人人讲政策”的农业生产形势。
五,加强思想引导,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武装人、动员人、留住人,逐渐改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和农业荒废的现状。这一现状的改善是农业发展前进的标志和关键。基层政府要扎实深入的做这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影响人,以鲜活实例说服人,以美好前景感召人。
六,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娱生活。村民活跃的政治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活跃村民的民主意识,这不仅能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一个层次,还能集思广益创新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发展对中国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庞大的农民阶级也一直适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解决好农业问题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一步一步妥善地处理和引导,做到不调查不发言,不总结不实施,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上述是我调查所得到的情况和分析,希望有所参考价值。
第五篇:本地区义务教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河北工程大学
题目:本地区义务教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本地区义务教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农村孩子的义务教育的普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唯有我们的下一代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才有助于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提供后备力量,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对本县农村中学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近几年来,我县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改善,但是城乡教育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教育不平衡仍旧存在。
关键字: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农村教育经费
一、调查背景
我们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与此同时,加大了对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定期的培训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得一大批农村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水平得到长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
(1)县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在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已经达到78.0%以上。确实落实好“两免一补”这一政策,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保证每一个农村孩子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全面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县政府强制要求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在职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文化专业知识考试,全县849名小学教师、667名中学教师参加了考试,占全县中小学教师总数的90%。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待岗继续接受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近年来撤并了3所初中、20所小学,争取项目资金576.2万元,建设项目学校9所,其中*******小学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他学校正在施工中。这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4)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去年在财政困难的情况
1下,拨款350万元,为学校装配微机室20个,电子备课室12个以及钢琴、电子琴、理化生器材、体育器材等大量教学设备。目前全县拥有65个中小学微机室,14个电子备课室,30个多媒体教室,25个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覆盖全县的河北远程教育工程,极大的促进了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与此同时还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了校园的硬化、净化、美化、绿化,各学校布局合理,育人氛围浓厚,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办公和学习环境。
二、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仍旧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师资配备薄弱。具体表现在:
1、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缺乏优秀教师。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自考、函授或离职进修等方式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而那些优秀教师往往会调往县城教学,造成学校教学水平下降。
2、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结构性欠合理。有半数学校的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师严重超编,而英语以及音、美、体等专职学科教师缺乏,为此学校不得已由语数教师转岗或兼职。
3、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男教师55岁、女教师5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以上。
4、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有缺编现象。由于地处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大多数老师不愿意前往教学,导致这些地区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开设英语微机等课程。
(2)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有待提高。一是近几年,我县对教育的投入无论总量,还是增长比例都是超历史的,但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由于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财政收入有限,而且但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的减免和教师政策性增资,导致用于教育的经费不足。二是教育发展经费未能依法到位。学校公用经费本来投入不足,诸如教师培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教研、教育督导等教育专项经费均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3)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虽然县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完善农村的硬件设施,但是这只是针对少数学校的,大部分中小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仍旧匮乏。从我们调查的几所中小学校看,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硬件设备差,诸如教学仪器和设施既简陋又严重缺乏,导致课程资源难以开发。这样的教学条件使得老师上课仅仅只能照本宣科,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
三、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增强领导责任意识,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首先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有着长期的、深刻的历史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过程,因而要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方针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地长抓不懈。其次要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作为重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学生享受良好的教育。
(2)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为了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议为农村学校招录一批年轻教师。根据各学区各学校教师短缺的实际情况,采用定向招聘的方法,为各学校选聘一批近年毕业的师范类毕业生或具备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改善农村教师老龄化,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
(3)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建设寄宿制学校不但可以实现规模化办学,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还可以优化师资配置,减少师资浪费。通过布局调整建设寄宿制学校,可以把这样学校的师生集中起来办学,建议各乡镇至少要建设一至二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满足辖区内学生就读的需要。实行“一岗一薪”的管理模式,对各学区各学校在职教师定编定岗,以保证农村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
(4)教育经费向中小学校倾斜,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合并和硬件设备的建设。要结合各地人口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撤并人数较少的中小学校,扩大优质学校的规模;加强对农村
中小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及其多媒体教室等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学校硬件设备水平,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