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知识讲课稿(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6: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调解知识讲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调解知识讲课稿》。

第一篇:人民调解知识讲课稿

人民调解知识讲稿

纪立军

一、《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人民调解植根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现代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组织82.4万个,人民调解员494万人,形成了覆盖广大城乡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近5年来,我国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40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由于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

制定人民调解法是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客观需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早在1954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1982年,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人民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宪法;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力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不断发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民调解的范围、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员的选任方式有了新的发展,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人民调解制度在组织规范、程序规范和协议效力等方面,都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加强人民调解立法工作,提高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是人民调解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及时化解纠纷、增进人民团结、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

人民调解立法工作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第八届全国人大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每年都有许多全国人大代表

就人民调解立法提出议案,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提案要求立法。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人民调解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也纷纷呼吁加快人民调解法制进程。适时制定人民调解法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司法部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实施以来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送审稿)》,于2009年4月报请国务院审议。2010年5月,国务院第1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调解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0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人民调解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委员们普遍认为,制定人民调解法,有利于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很有意义。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开向社会征求对人民调解法草案的建议,收到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2871条。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草案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8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人民调解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8月28日,出席会议的15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以143票赞成的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法》经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审议即顺利通过,反映了立法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广泛共识。

二、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全面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它的颁布实施,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和人民调解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对于全面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调解法》以宪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规范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和人民调解员的选任,人民调解的程序、效力,人民调解的指导和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调解制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撑。在法律位阶上,从国务院行政法规发展为一部国家法律;在规范内

容上,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17条,发展为《人民调解法》的六章、35条;在规范完备程度上,从专门规定人民调解组织的法规,发展为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备法律。《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指明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法律地位,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对于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它是新中国第一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律。

《人民调解法》巩固和坚持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保持和发挥人民调解特有的优势和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创新取得的成果,把人民调解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总结上升为法律规范,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民调解法》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许多制度具有创新性: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体制;确立了乡镇街道和其他新型人民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规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制度;明确了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制度;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确立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全面提升了新时期人民调解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必将有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民调解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发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人民调解法在坚持人民调解本质属性、保持其特色与传统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和吸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实施以来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制度,提升了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对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人民调解是基础。人民调解法贯彻“调解优先”原则,进一步强化了人民调解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明确了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作用,对于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人民调解植根群众、面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本身就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调解法完善了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了人民调解活动,有利于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为群众化解纠纷、排忧解难,把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人民调解法的基本要求

人民调解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对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和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人民调解法内涵丰富、内容完备,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的本质特征和工作原则。人民调解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自治性、群众性、民间性。这一本质特征体现在人民调解法的各项规定中,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人民调解的三项原则中,即“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这三项原则是在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总结形成的,符合人民调解性质、功能的定位,是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基础,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主体和具体承担者。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设置,拓宽了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渠道,完善了人民调解员的推选方式,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条件。这些规定适应新形势下化解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矛盾纠纷的需要,有利于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实现调解组织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有利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的程序规范。人民调解法坚持依法规范和灵活便捷的辩证统一,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指定人民调解员,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解民间纠纷;可以制作书面形式的调

解协议书,也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但要有文字记载,立卷备查;等等。这些规定从人民调解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出发,规范了人民调解活动的基本步骤、基本要求、基本标准,防止了调解的随意性、任意性;凸显了人民调解不拘形式、灵活便捷、便民利民的特点和优势,防止了因程序繁琐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的基础性地位。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群众基础深厚,在解决民间纠纷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人民调解法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衔接,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这些规定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处理民间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进入行政、司法渠道之前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及时化解,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准确把握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定职责。人民调解法进一步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职责。司法行政机关应切实履行好这一指导职责,依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人民调解法还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要自觉接受基层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

四、人民调解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群众性。人民调解员经人民群众选举,由群众信得过、热心为群众服务、有政策法律知识的人担任;调解的民间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调解的依据是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和意志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调解的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调解的目的是平息人民群众之间的纷争,增强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自治性。人民调解通过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化解自己内部的矛盾纠纷,增进人民内部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社会事务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由本辖区或本单位的群众直接选举产生,他们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有权撤换他们认为不称职的调解人员。人民调解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强行调解,不干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调解也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人民调解运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协商的方法,在分清是非的

基础上,依法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五、人民调解工作方针

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针是“调防结合,以防为主”。“调”和“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调解工作做好了,就能控制事态的发展,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避免更大的损失;而预防工作做好了,就能防患于未然,减少、避免由纠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既要调解,又要预防,要立足于调解,着眼于预防。在预防思想指导下进行调解,在调解工作中抓紧预防,调中有防,寓防于调,防重于调。

六、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自愿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纠纷的受理必须基于当事人自愿,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调解,或者有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接受某个组织和个人的调解,或者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调解,均不能强行调解。二是当事人接受调解自愿,一方面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开导、疏导,不允许采取歧视、强迫、偏袒和压制的办法,另一方面当事人在调解中可以随时拒绝调解。三是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出自当事人自愿,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把调解意见强加于当事人。

平等自愿原则,并不禁止人民调解组织主动上门调解纠纷,并不排除调解人员对于纠纷当事人的错误言行予以必要的批评教育,也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违背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随心所欲地订立调解协议。

(二)合法合理原则

一是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和调解的矛盾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如治安案件、刑事犯罪案件、法院审结的民事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调解。但治安案件、刑事犯罪引起的人身伤害、损坏财产的赔偿;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已受理,但认为更适合人民调解解决,移交或者建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受理。

二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调查了解,查明矛盾纠纷发生的事实后,以法律、规章、政策为依据,分清是非责任

说服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是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任何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相背的调解协议都是无效的。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要求重新调解,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也可以予以纠正。

(三)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

人民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民间纠纷发生后,当事人有权径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得因未经调解而限制其诉讼权利。在调解民间纠纷过程中,当事人可以中断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纠纷,当事人仍然有权利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纠纷及其协议予以裁判。

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民间纠纷的受理

1、民间纠纷受理的种类

(1)申请受理,即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要求调解委员会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

(2)主动受理,即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转告、纠纷信息员报告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大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主动及时登门调解。

(3)移交受理,即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矛盾纠纷,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人民法院认为更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交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民间纠纷受理的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便利当事人申请调解、便利调委会调解的原则。应当根据当事人的居住地、纠纷发生地、不动产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来确定受理。

3、受理

(1)一般民间纠纷受理。一般民间纠纷受理主要指双方双方当事人在同一居住地、争议标的不大、情节不复杂的纠纷。一般民间纠纷由当事人居住地或者所在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当事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时,以居住地为准。如果当事人是未成年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则应以其家长或监护人的所在地来确定。如果纠纷当事人是企业职工,并且其纠纷发生地在其工作单位的,则应由双方当事人所在单位 的人民调解组织来受理。

一般民间纠纷也可以由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受理。如因侵权行为发生的纠纷,可以由侵权行为地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因不动产产生的纠纷,可以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因遗产继承所产生的纠纷,可以由被继承人生前户籍所在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因民事合同产生的纠纷,可以由合同缔结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等。

(2)复杂疑难和跨地区、跨单位民间纠纷的受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了的纠纷、纠纷当事人不在同一行政辖区的纠纷、纠纷涉及的财产、侵权行为地连跨或分散在几个区域内、纠纷涉及到不同单位和地区的数名当事人,或者纠纷适用的法律、政策比较复杂、调解难度大的纠纷,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

复杂、疑难和跨地区、跨单位民间纠纷也可以由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受理。共同受理的调解委员会应该确定主要调解方和协助调解方,主要调解方应当进行纠纷登记和统计。

4、纠纷审查。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时,应当对纠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受理。

(1)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解人。纠纷当事人在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时,应当说明与其发生纠纷的对方当事人,即被申请调解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住址、工作单位等。如果被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则应当说明其单位住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基本情况。

(2)有具体的调解要求。申请调解的当事人要说明请求调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如果要求被申请人给付或返还财务,请求确认继承权,要求对方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等等。

(3)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申请人应当提出申请所根据的事实,即纠纷的事实,包括纠纷发生时的事实情况及相应的证据。

下列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受理:

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有关部门管辖处理的;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正在审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已构成犯罪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已经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者处理完毕的。

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纠纷,应当向当事人作出解释,并且告诉当事人到相关部门去要求解决,或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配合,帮助解决问题。如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应主动与公安机关联系并告知当事人到公安机关去解决;如果是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审理的纠纷,应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委员会移交,并不等于对于这类纠纷听之任之或者放任不管,对于随时有可能激化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首先采取必要的缓解和疏导措施,并及时向基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5、纠纷登记。登记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决定受理纠纷的文字记载。口头申请的民间纠纷,调解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按陈述的内容进行纠纷登记。在进行纠纷登记时,要严肃认真,尽量记当事人的原话或者原意,切不可把自己对纠纷的分析判断加进去。对于一些可以当即调解的简单纠纷,也可以调解后补办登记。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的民间纠纷应当向双方当事人发出调解通知,告知调解的时间和地点。一般的民间纠纷可以即时调解。

(二)调解前的准备

除了是非分明、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后直接进入调解阶段外,一般情况下,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在调解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选定调解主持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已经受理的纠纷,要在正式调解前尽快确定一名纠纷调解主持人。在纠纷较多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调解的时间、区分轻重缓急,尽量做到不推、不拖、不积压,有计划地逐一进行安排,并将调解日期告知当事人,以便当事人做好准备。同时要教育当事人保持克制态度,避免发生新的纠纷,使纠纷复杂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指定若干人民调解员共同参加调解,具体人数要根据纠纷的复杂难易程度和调解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考虑而定。同时,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7 条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7条的规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参加,被邀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支持。调解跨地区、跨单位的纠纷,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调解工作。

在确定调解主持人时,应当遵守有关回避的规定。即调解人员对与本人有特定关系的纠纷不应承担调解任务,以维护人民调解的公正性。回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调解人员自动回避;二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回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是调解人员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是调解人员与该纠纷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二是调解人员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该纠纷的公正解决;四是有其他正当理由的。对于当事人提出回避要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另行指定调解人员调解,或由当事人提名、双方都同意的调解人员主持。

2、调查核实纠纷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其理由,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内容包括纠纷的性质、争执焦点、纠纷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目前处于什么程度;证据和证据的来源;当事人的个性特征和当事人对纠纷的态度;对纠纷当事人起影响或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关系等情况。调查核实要尽量做到全面细致,重点要放在查明有助于弄清纠纷症结和事实真相的关键情节上。调查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第一,要耐心细致地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纠纷的有关情况,了解和洞察当事人的真实思想和要求。要避免先入为主和偏听偏信,做到客观公正。第二,要对知情人及周围群众做调查,要做好被调查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如实反映纠纷情况。必要时,人民调解委员会需要派人到当事人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求得单位领导和同事对调查工作的帮助和支持。第三,对于争执标的属于房屋、宅基地、水利设施、山林等纠纷,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以便准确掌握纠纷的第一手资料。调查过程中,调解员应当对调查的情况作出详细的记录,必要时可以请被调查人写出书面材料。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调解委员会还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判断,去伪存真,以便得出最为接近事实真相的正确结论。

3、拟定调解方案。在对纠纷事实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人民调解委员会要着手拟定调解方案。主要包括:确定调解所要达到的目的;准备好消除双方当事人争执的可行性方案;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调解具体纠纷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款;具体的调解方法和工作重点等。对于通过一次调解难以解决或容易出现反复的纠纷,应当事先做好多次调解的准备。在遇到疑难、复杂纠纷时,应经调解委员会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当然,调解方案只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前所作出的各种设想,在调解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有效地把握调解活动的进程,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事先拟定的调解方案。

4、实施调解。

(1)确定调解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当在专门的调解场所进行。专门的调解场所应有调解主持人座席、调解申请人座席和被申请人座席,还应当根据需要设置旁听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可以即时调解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从便利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在其他场所如当事人所在的车间、工段、田间、地头进行调解。

(2)调解的主要步骤。

①告知权利义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在调解前应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使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工作程序,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达成协议后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自觉地配合调解员的工作,保证调解活动的正常进行,自觉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

②双方当事人陈述。在调解开始后,调解主持人要积极、耐心的引导当事人进一步讲清纠纷的事实真相,并在当事人陈述的过程中进一步查明事实、分清双方的责任。对于个别当事人在陈述过程中故意歪曲事实、无理纠缠的,调解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③进行调解。在听取当事人陈述后,调解人员要结合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帮助当事人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在这些基础上,调解人员应当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向当事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互谅互让,端正对待纠纷的态度,消除对立情绪。

④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作通当事人思想工作后,要积极促使双方当事人互相谦让,互相谅解,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当事人情绪和周围情况的变化,及早发现纠纷激化的苗头,防止纠纷激化。对于已有激化征兆或易向恶性案件转化的纠纷,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免当事人情绪失控,酿成恶性事件。

(3)调解纠纷的主要方式。

①直接调解。就是调解人员直接将双方当事人召集在一起,主持调解他们之间的纠纷。在实行这种调解之前,调解人员一般需事先分别与当事人谈话,掌握处理纠纷的底数。这种形式普遍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纠纷,矛盾冲突只限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以及涉及当事人隐私或其他不宜公开的纠纷。

②公开调解与不公开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根据需要可以公开进行,允许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和当地群众、本单位的领导和群众旁听。这样做,有助于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解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但是,对于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的纠纷,或者当事人表示反对公开进行调解的纠纷,则不宜公开进行。

③联合调解。是指调解委员会主动联络、会同其他地区或部门的调解组织、群众团体、政府部门,相互配合,对纠纷实行联合调解。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调解跨地区、跨单位、跨行业的纠纷,久调不决或者有可能激化的纠纷,以及某个调解组织无力单独解决的纠纷。

(4)调解期限。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调结,以充分体现人民调解程序简单、方法灵活、便利快捷的特点。

5、调解结束。调解结束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通过充分说理,耐心疏导,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互谅互让,促使双方当事人就解决争议达成一致意见、消除纷争,或者达不成一致意见、终止调解的结果。

(1)达成调解协议。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纠纷当事人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对纠纷的解决自愿达成一致意见,而消除纷争的结果。实践中,达成的调解协议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之间平等协商解决纠纷,二是调解委员会提出解决纠纷建议,双方当事人认可。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出自当事人自愿,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能把一方当事人的意见或者调解委员会的建议强加给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根据需要或当事人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简单的纠纷也可以口头达成协议。口头协议,一般应当是即调即结,避免留下后遗症。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而结束。

(2)达不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双方

当事人没有就纠纷解决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情况下,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久调不决,要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告知当事人向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向基层人民政府申请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帮助打不起官司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

八、民间纠纷的预防

民间纠纷的预防是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防、减少矛盾纠纷为目的,采取的具体有效的治理矛盾纠纷的措施。

(一)预测

矛盾纠纷一般都有潜伏、萌芽、形成到激化的过程。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对矛盾纠纷的调查研究,分析、推断,预测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趋势,了解各种矛盾纠纷发生在什么时令、什么地域,以及何种人容易发生和激化,从而掌握矛盾纠纷发生、激化的规律,做好超前防范,避免、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预防

1、因时预防。人民调解组织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具有时令性的特点,对一定阶段、一定季节的多发性矛盾纠纷予以预测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把时令性矛盾纠纷减少到最低限度。

2、因地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地域性特点,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发生。

3、因人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不同类型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

4、分类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发生变化规律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5、重点预防。人民调解组织对本地区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重点人、户、事、场所进行分析预测,实行重点控制,以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6、普遍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对纠纷的自我控制、解决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防止纠纷激化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主动积极地防止因矛盾纠纷引发重大刑事案件、自杀事件,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做法主要有:

1、抓苗头,建立信息网络。把触角延伸到楼院、车间、班组,明确十户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形成完备的矛盾纠纷的信息反馈系统。

2、抓重点,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通过排查,做到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底数清楚,对易激化纠纷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清楚,对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楚,对矛盾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群体性纠纷清楚。

3、抓调解,果断制止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对于有激化征兆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应做到:

“快”:对正在发生的易激化纠纷,要直赴现场快,采取措施快,制止事态发展。

“敢”:人民调解员面对可能激化的险情,要发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冷静排险,防止事态扩大,为进一步做疏导工作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稳”:就是稳住当事人,防止当事人铤而走险,行凶杀人。

“细”:就是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使双方当事人明大义,识大体,消除隔阂。“准”:就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当事人思想转化,打消激化念头。“紧”:就是与个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特别是对群体性纠纷,更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访”:就是对易激化纠纷调处后要及时回访,发现有反复苗头时,及时做工作,以巩固调解效果。

4、抓治本,强化法律意识。用社会主义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公民,提高公民的法制和道德观念,是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最积极、最根本的措施。

第二篇:人民调解知识

常用的调解技巧

调解技巧是指调解人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针对具体纠纷和当事人的特点以及纠纷调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调解方式、方法的技能。实践中常用的调解技巧有:调解方式技巧、调解语言技巧、调解方法技巧等。

一、调解方式技巧。调解方式技巧是指调解人员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调解方式,灵活调解纠纷的技能。

民间纠纷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种类的纠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类的纠纷又有不同的纠纷情况,针对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纠纷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调解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往往收到非常好的调解效果。

调解的方式有单独调解、共同调解、直接调解、间接调解、公开调解、非公开调解、联合调解等等。不同种类的纠纷适用不同的调解方式,这就需要调解人员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针对纠纷当事人心理,性格等特点,结合调解工作实践综合考虑。一般说,单独调解的方式比较简单,适用于纠纷发生地,纠纷当事人同在一地区或单位的纠纷调解。跨地区,跨单位的纠纷,涉及数个、数方关系人的纠纷,影响大、涉及面广的大型纠纷,群众性械斗纠纷,可以共同调解或联合凋解。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纠纷可以公开调解。涉及当事人隐私的纠纷宜非公开调解。各种调解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视纠纷的具体情况交*使用,或在调解的某—阶段针对纠纷的发展变化,纠纷当事人心理特点,灵活采用。调解人员恰当地选择调解方式取决于三

方面的因素——调解人员的调解意识、调解工作经验以及对纠纷的认识。只要我们在调解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调解意识,积累调解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就能够针对纠纷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运用适宜的调解方式,成功地调解民间纠纷。

二、调解语言技巧。调解语言技巧是指恰当、得体、适时地运用语言调解纠纷的技能。

在调解工作中要用语言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批评、劝导。语言技巧对调解工作来说是致关重要的,调解人员在实践中往往感到同一句话,出自不同时间、地点、不同人之口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说讲话要有一个恰当的时间,地点,由恰当的人说出,这个恰当的时间、地点、人物,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环境。所以,语言技巧实际上是语言环境选择的技巧,说白了就是会说话。

语言环境是由说话的时间、地点,对象、背景等客观因素和说话人的身份、处境、修养、心情等主观因素构成的。

纠纷时,调解人员如不考虑调解的时机,简单地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开展批评教育,让双方互谅互让,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呢?或许双方当事人会各陈其理,互不相让,或许互不服气。如果调解人事先通过调查研究,分别做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指出过错,在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有悔改意思表示时,再把双方召集在一起,开展调解工作,就容易促使双方当事人认识过错。达成调解协议,得到好的调解效果。抓住了调解时机,还要语重心长,把话说到当事人的心里,点到症结上,调解才能有力。如一对夫妻因某种原因吵闹不休要求离

婚时,调解人员如果照本宣科地对他们讲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要求他们互敬互爱,也许不会立即收到好的效果,这时,你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婚前基础,分析当事人的心理,送上几名热呼呼的知心话,引起双方思想共鸣,唤起他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就能打动当事人的心,容易使他们幡然悔悟,相互谅解,握手言欢,破镜重圆。

总之,语方技巧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要注意,影响语言环境的主、客观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这就要求调解人员要审时度势,注意时、境的选择,抓住有利于调解的瞬间来开展调解工作。否则,说浅了不能奏效,说深了适得其反,或者尽管是一番十分有道理的话,但由于时机选择不恰当或地点选择不宜而产生不良的调解效果。

三、调解方法技巧。调解方法技巧是指调解人员在调解纠纷时所采取的措施。常用的方法有:(1)宜少不宜多。指的是调解人员在调解纠纷时,要多听少说,要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不要急于表态,更不要动辄训斥。(2)宜缓不宜急。指的是对有些只要不继续恶化的纠纷,不急于调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冷处理”,让当事人有一定的时间思考。(3)宜暗不宜明。宜暗不宜明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遇到有当事人情绪激动,争先诉说,各不相让的情况,先将双方当事人隔开,背告背地分别做工作,待双方情绪平静下来,再面对面地谈。二是对不适宜采取公开调解的纠纷,不应采取公开调解方式;对不宜公开的调解内容和处理不要外扬。(4)宜粗不宜细。宜粗不宜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调解纠纷时,该细则细,该粗则粗,不要企图对纠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行为都查清,只要基本脉络清

楚,责任已经分明就可以了。二是在商定解决纠纷的具体方案时,只要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与承担,那就要引导双方不要斤斤计较,而着眼于今后继续合作与和睦相处。(5)巧用典故止纠争。

第三篇:人民调解知识问答

人民调解知识问答

1、什么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组织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量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2、人民调解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人民调解的主要任务是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向居民(村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3、与民事诉讼相比,人民调解具有哪些优势?

人民调解具有民事诉讼所不能比拟的许多优点,它是在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就近、及时地化解民间纠纷,以最短的时间解决矛盾纠纷,且不收取费用,降低了纠纷解决的成本,减轻了人民群众和国家财政的负担。

4、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是什么?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5、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哪些权利?

(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

(二)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

(三)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

(四)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6、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应当承担哪些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二)遵守调解规则;

(三)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

(四)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

7、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的程序是怎样的?

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

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受理调解。

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请有关机关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随时有可能激化的,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后,及时提交有关机关处理。

8、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的程序是怎样的?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指定一名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根据需要可以指定若干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当事人对调解主持人提出回避要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予以调换。

调解纠纷时应当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其理由,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调解可以公开进行,允许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和当地(本单位)群众旁听。但是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或者当事人表示反对的除外。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调解协议,一般应在一个月内调结。

9、什么是人民调解协议书?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10、哪些人民调解协议能直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具有债权内容的调解协议,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人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四篇:招投标知识讲课稿

招投标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招投标及招标的特点

二、招标的作用

三、项目招标的范围

四、招标的方式及组织形式

五、招标的流程

一、招投标及招标的特点 1招投标的含义

招投标,是招标人应用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择优成交的一种成熟的、规范的和科学的特殊交易方式。

具体讲,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2招标的特点(四大特征)

程序性 公开性 一次性 公平性 2.1程序性

招投标程序由招标人事先拟定,不能随意改变(现在都有严格的规定),招投标当事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招投标活动。这些设定的的程序和条件不能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2.2公开性

程序公开

结果公开

招标的信息和程序向所有投标人公开,开标也要公开进行,使招投标活动接受公开的监督,招标具有透明度高的特点。2.3一次性

在某个招标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投标人只能进行一次报价,以合理的价格定标。标的在递交后一般不能随意撤回或者修改。招标不像一般交易方式那样,在反复洽谈中形成合同,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交易条件进行讨价还价。招标则不行,投标价一旦通过开标大会唱标,核验无误签字后,则不能更改。2.4公平性

这种公平性主要针对投标人而言的。任何有能力、有条件的投标人均可在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发出后参加投标,在招标规则面前各投标人具有平等的竞争机会,招标人不能有任何歧视行为。3.招标的基本原则:

公开

公平

公正

诚实信用原则

3.1公开原则:就是要求招投标活动具有高的透明度。实行招标信息公开、招标程序公开、招标的一切条件和要求公开、公开开标、公开中标结果。

3.2公平原则:就是要求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不能歧视任何一方。

3.3公正原则:就是要求评标时按事先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

3.4诚实信用原则: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诚信原则。在招投标活动中诚信也还体现在不得规避招标、串通投标、泄漏标底、划小标段、骗取中标,非法允许转包等。

二、招标的作用

1.有利于节省和使用采购(建设)资金

招投标可以通过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使招标人以最低或者比较低的价格发包工程、采购设备材料、获得服务,这就会使资金的使用更为合理有效

规范的招投标活动要求依法定的程序公开进行,是公开的竞争,有相当高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采购中的不正当竞争、钱权交易、索贿受贿等非法和腐败行为。2.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行招标采购,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技术引进的成功率和实用性,促进企业的消化吸收,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投标方为中标成功,必然提供先进技术、合理价格,满足企业需求,从而激励企业重视技术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项目招标的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具体标准如下: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详细的规定可参考国计委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四、招标的方式及组织形式 1.招标的方式 1.1公开招标:

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1.2邀请招标:

是招标人以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1.3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的区别 发布信息的的方式不同 选择的范围不同 竞争的范围不同 公开的程度不同 时间和费用不同 2.招标的组织形式 2.1自行招标 2.2委托招标

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2.3自行招标的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或者项目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力量;

(三)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有三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

(四)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详见国计委5号令《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 2.4招标代理机构设立的条件

(一)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和相应资金;

(二)有能够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三)有符合《招投标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条件、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详见建设部154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

五、招标的流程

(一)招标投标的基本程序由六大部分组成

(二)招标投标的几种主要流程示意图

1、进行资格预审时的公开招标流程示意图(图1)

2、不进行资格预审时的公开招标流程示意图(图2)

3、一般邀请招标流程示意图(图3)

(三)招标投标流程介绍(对照图1)

1、招标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项目招标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①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履行审批手续,而且已经取得了批准。

② 招标人应当有进行招标项目的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工程施工招标条件:初步设计及概算、招标方案、资金、图纸及技术资料、其他。

(2)确定、细化招标方案

(3)若是委托招标,要选择好招标代理机构

2、组建招标工作班子、(签订招标委托协议)、制订招标工作计划

3、编制、送审招标资格预审文件,编制、送审招标文件,准备和编制标底(如

设标底时)

(1)资格预审文件

资格预审文件是招标人指导投标人如何通过资格预审的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申请人须知及附件(包括资格预审必要条件标准----最低标准,附加条件标准和招标工程项目概况);

②资格预审申请书与各种附表

资格预审文件按规定经过审定核准后,才能发资格预审公告 附表1

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标准

附表2

资格预审附加合格条件标准

附表1和附表2均为招标人评估使用表,由招标人根据工程具体需要确定具体内容标准后随资审文件一道发布,以便每个投标申请人都能明白资审合格标准。招标人可就下列方面设立附加合格条件,如;工程所需特别措施或工艺专长;专业工程施工资质;环保保证体系;同类工程施工经历;项目经理资历质要求;安全文明施工------等等。

(2)编制招标文件(标书)

1)招标文件的性质与作用

①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

②是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时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的根据 ;

③是招标人和中标人拟定合同文件的基础;

④汇总招标人发包或采购所需各项要求的最重要、最完整、具有法律效力的

重要文件。

2)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十部分构成:

Ⅰ.投标邀请; Ⅱ.投标须知(包括评标标准与方法);Ⅲ.合同条款;

Ⅳ.合同格式;

Ⅴ.技术条款; Ⅵ.投标文件格式;Ⅶ.工程量清单与报价单;Ⅷ.辅助资料表; Ⅸ.资格审查表(用于后审);Ⅹ.图纸。

3)招标文件的送审,主管部门有规定的,应按规定的方式和办法送审。只有按规定经审批同意后,才能正式印刷,才能对外发布招标公告和发售招标文件。

4)编制招标文件的注意事项:

① 准确、完整,不能有遗漏;

② 文字严密、明确、周到细致,不能模棱两可;

③ 如有修改,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天前发出书面通知;

④ 应当给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留有足够时间;

⑤ 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项目应尽量分细,消除不均衡报价;

⑥ 提供的参考资料应是原始的观察和勘探资料,不是推论或判断;

⑦ 招标文件必须公开载明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

⑧ 招标文件会审应尽量请设计和监理单位代表参加;

⑨ 主体工程和关键工程不能分包,非主体非关键的分包应经招标人同意;

⑩ 要有可操作性,不开空头支票。4.发布资格预审公告或招标公告

(1)强制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

2000年国家计委4号令规定的这些媒介为: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建设报》

《中国采购与招标网》(http://www.xiexiebang.com)(2)招标预审公告或招标公告的主要内容, 至少包括:

①招标项目编号;

②招标项目或标的名称 ;

③招标项目的性质、资金来源、内容、规模、技术要求、实施地点及工期;

④获取招标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和费用 ;

⑤资格预审申请书或投标文件递交的地点和截止时间;

⑥开标时间、地点(适用于招标公告);

⑦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方法以及开户银行的名称及帐号等;

⑧其他必须载明的条款。5.出售资格预审文件

6.投标人编制、报送资格申请文件 7.资格预审

(1)资格预审由资格评审小组按资格预审文件中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审(2)主要评审内容:

最低标准、附加标准、履约能力、有无停业破产违约及重大质量问题等(3)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向资格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并同时向不合格的申请人告知资格预审的结果

(4)资格预审的一般流程见下页示意图(图

4)

图4

资格预审的一般流程示意图 8.发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和投标邀请书 9.发放招标文件

10.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组织现场考察、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11.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投标 12.标底报审、密封、保管

若设有标底的,编制好的标底文件应在临近开标日期以前按规定送审、密封、保管和严格保密。

投标文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投标文件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标函;

(二)投标报价;

(三)施工组织设计;

(四)商务和技术偏差表。

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实际情况,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

13.开标

所谓开标,是指到了投标人提交投标截止时间,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依据招标文件和招标公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在有投标人和监督机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当众公开开启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公开宣布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及投标文件中的有关主要内容的过程

一般开标会议程序见下页示意图(图5)

图5

一般开标会议流程示意图

14.评标

所谓评标,是指由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通过对投标文件进行系统地评审和比较,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中标候选人,(或者根据招标人的授权直接)确定中标人的过程。(1)评标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1)评标基本原则:公平、公正、科学、择优

2)基本要求:

①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

②评标委员会的人数、成员构成、资格条件必须符合法定要求;

③与招标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

④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⑤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必须按标书中公开载明的条款,不得随意改变;

⑥评标活动应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⑦评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

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与结果;

⑨澄清要通过书面方式进行,澄清和说明不得改变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2)中标的条件,也就是评标的基本标准,即中标人的投标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即获得最佳综合评价的投标中标。

②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即最低投标价格中标。(3)评标方法

①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又称合理最低投标价法。

② 综合评估法。一般又可分为最低评标价法或打分法。(4)评标程序

评标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1)评标准备

组织准备(依法组建评委会)

② 业务准备(了解和熟悉标书要求、评标标准与方法、未实质性响 应招标文件的七种情况)

2)符合性检查,是否实质性响应、完整性、有效性,是否有下述重大偏差: ①未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投标担保或者所提供的投标担保不符合要求的; ②投标文件没有投标人授权代表签字和加盖公章的; ③投标文件载明的招标项目完成期限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的;④明显不符合技术规格、技术标准要求的; ⑤投标文件载明的货物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等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 ⑥投标文件附有招标人不能接受的条件的;⑦不符合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实质性要求的。

3)商务评审(有无与标书合同条款相悖的条款、重大保留条款等)

4)技术评议(技术能力与实力,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先进性,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的可靠性,质量保证体系及其措施的完整性,劳动力、设备、材料、构件及安全措施等)

5)澄清或说明(* 根据实际需要,时间程序可前、可后)

6)价格评标(投标价的校核、分析单价构成的合理性、有无严重不平衡报价,如有标底时,参考标底进行对比分析)

7)资格后审(* 对未进行资格预审的)

8)综合评议,推荐中标候选人

按招标文件规定,若采用的是合理最低投标价法,能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的投标,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若采用的是综合评标法,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在实际运作中,其具体做法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对技术部分和商务价格部分进行量化后,评标委员会对这两部分的量化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出每一投标的综合评估价或者综合评估分,以便进行比较和排序。

9)起草、通过评标报告,并经评委会全体成员签字后提交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

(5)评标报告

评标委员会在完成评标时,应向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提交书面评标报告。评标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简介、招标过程概述);

②评标程序及情况:要对初评、详评的情况用文字作概括的叙述,并按规定要求填写各种附表;

③评标结论,提出经评审的投标人排序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名单;

④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有无废标的情况及说明,有无澄清、说明、补正事项,有无签订合同前要处理的事宜);

⑤附件与附表(包括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开标记录,投标一览表,经评审的价格或者评分比较一览表,评标标准、评标方法或者评标因素一览表,经评审的投标人排序,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名单。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按外经贸部规定的附表报审);

⑥全体成员签字。按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在评标报告上签字后,评标报告才算有效。定标

(1)所谓定标,就是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在推荐的中标候选人(1-3名)中最后核定中标人的过程。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2)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招标人应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只有当第一名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能交履约保证金的,招标人可确定第二名中标,以此类推。

(3)在确定中标人之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16.中标通知书

(1)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告中标人应在

30个工作日之内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2)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 人改变中标结果或中标人放弃中标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招标人应将招标结果通知未中标人

(4)采用委托招标的,应按规定按时向招标代理机构交中标服务费。17.签订合同

(1)招标人(通常是采购的买方或发标的业主)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在30个工作日内签订买卖合同或工程承包的书面合同。

(2)招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3)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

(4)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向中标人和未中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5)中标人不与招标人订立合同的,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并取消其中标资格,给招标人造成损失超过保证金数额的,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6)转让与分包的规定(在招标任务完成后,应当按规定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五篇:院感知识—讲课

院感知识培训

一、相关概念

1、清洁:清除污染物品上的污染物及微生物,尽可能降低至安全水平。消毒: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处理。

2、灭菌: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4、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以外,即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5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本身,即病人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6、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的隔离。强调双向防护。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湿式清扫,每天空气消毒,保持通风,减少走动。

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洗手,代号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的管理:怎样保管?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包外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无菌物品要按有效期或失效期先后顺序放置,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为7天,过期或包布有潮湿均应重新灭菌。怎样取?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手臂保持在腰以上水平,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怎样保持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4)防止交叉感染: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三、院感知识新理论

1、标准预防的原则是什么? 双向防护

2、无菌持物钳使用的理念是什么? 以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一次性使用

3、储槽和敷料罐能否无菌物品?不能。不能提高灭菌的温度,不能做微生物的屏障。

4、产房手术室擦拭清洁卫生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平行擦拭

5、怎样戴口罩?

一次性口罩:分三层,不能戴反面;戴上口罩后将口罩的折叠拉平,金属鼻夹塑形,口罩四周与面部紧贴;阻菌率达95%。污染口罩及时更换,连续戴口罩4小时更换。

6、手卫生规范条例于2009年12月1日施行。一般洗手:六步洗手法,每步10-15秒,共计60秒。

四、传达部分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及在我院的一些相关要求

1、产科、妇科、儿科、ICU是产生医疗垃圾最多的科室,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

2、每做一台手术必须倾倒一次垃圾,双层塑料袋、双头结扎。

3、手术室、沐浴室的池子每天清洗消毒。

4、空气消毒一小时,40分钟后才开门开窗通风、进人。

5、消毒液进行皮肤粘膜消毒在待干的过程中是一种杀菌的过程。新生儿断脐带用2—2.5%碘酊涂擦2遍,分别待干。第二天用0.25%碘伏涂擦2 遍,分别待干。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用碘伏消毒两遍,分别待干后再行穿刺注射。消毒液未待干就行穿刺注射是违规操作,举例:体检抽血后出现静脉炎。

6、产科、儿科不能使用干肥皂,举例:2009年3月份天津市某妇保院,新生儿室一起院内感染就是使用干肥皂引起的。使用干肥皂的其他科室必须将干肥皂在每次洗手时冲洗肥皂,切忌用手直接抹干肥皂。

7、沐浴室的台布每天更换。浴巾必须灭菌。

8、婴儿室消毒用含氯消毒剂的浓度250mg/l,擦拭后10—15分钟再用清水擦拭。暖箱一般用清水擦拭,只有在有血液、体液污染时才使用消毒剂。婴儿暖箱的终末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用自来水擦拭,撤除暖箱零件,全面擦拭后,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9、湿化瓶及管道、压脉带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多酶浸泡——毛刷刷洗(在水中刷洗)——自来水冲净——高效消毒液(即含氯消毒液)浸泡——自来水冲洗——无菌水冲洗—烘干—戴无菌手套用无菌包布打包,湿化瓶及管道单个包装。压脉带用无菌纸单个包装后装入无菌的启闭式饭盒。注明消毒有效期及责任人,保存时间7天。注意不能当成无菌物品使用,只能作为消毒物品。

10、血压计、听诊器每天用清水擦拭,有传染性的或有体液血液污染的用消毒液擦拭,每周集中消毒一次。

11、手术器械清洗、保湿,由供应室回收统一处理;传染性器械清洗后有标记(用黄色口袋双层包装),供应室回收后先浸泡,再用多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后再由供应室回收处理。

12、可回收的所有医疗用品不再由科室浸泡消毒,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应戴手套先清洗,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有传染性的用品科室须注明(用黄色口袋双层包装),供应室回收后先用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处理。

下载人民调解知识讲课稿(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调解知识讲课稿(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调解知识的演讲稿

    人民调解知识的演讲稿 一、《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植根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

    妇女儿童维权知识讲课

    妇联妇女儿童维权知识讲课稿一、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社会上有许多男性朋友说,现在已经不用提“男女平等”了,现在女人都骑到男人头上去了,我家里大事小事都是老婆说了算,应该要......

    乐理知识讲课稿(写写帮整理)

    1、什么是音乐: 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乐者,令人愉快之意。音者,声音也。加在一起就叫音乐。怎么样,比大家想象的包含范围要广阔的多吧,呵呵~~~~ 在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声音......

    妇联妇女儿童维权知识讲课稿范文大全

    妇联妇女儿童维权知识讲课稿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

    心理知识讲课比赛主持稿

    A:请大家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关机,我们的比赛马上开始。 B:尊敬的评委老师 A: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B:感谢大家来到“心理知识讲课比赛决赛”现场 A: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

    首届人民调解知识竞赛主持词(精选5篇)

    珲春市首届人民调解知识竞赛主持词 男:“东方之花”的神韵奏响以人为本的动人乐章。 女:人民调解的防线构建着平安和谐的绚丽舞台。 男:在“东方之花”在珲春大地竞相开放的时......

    心理知识讲课比赛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大学四年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光。在重要的关头,更要走好自己的路。然而进入大学,有的人意气风发,充满掠夺和征服的欲望,每日在社交和商务中忙的不可开交,双目闪......

    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讲课稿

    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讲课稿 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约有100多万人受到感染。我县也有病例发生,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2005年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