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
国中医药发〔2008〕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军队各有关单位:
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下同)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工作是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对于提高综合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现就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卫生和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突出特色优势,注重继承创新,加强中西医合作,提高队伍素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明确发展重点。坚持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坚持中医中药并重,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综合医院均按照要求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合理、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医院各临床科室通过与中医临床科室建立协作机制等形式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使人民群众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与科学研究水平
(四)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要发展成为带有全科性质的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服务。要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专病),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形成特色和专长。
要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注重传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与中医治疗相结合,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
(五)要探索建立中医临床科室与其它临床科室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综合医院要集全院力量,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等方式,找准中医药切入点和介入时机,明确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方案;要完善会诊、转诊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其它临床科室。中医临床科室要主动参与医院常见病和重点病种的治疗,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作用。其它临床科室要主动邀请中医临床科室参与本科室病种的治疗;要根据中医药理论合理应用中成药;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
(六)综合医院要根据《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发展思路、原则和重点任务,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充分利用医院西医人才、技术、学术以及现代设施设备条件,在坚持中医药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多学科参与,结合医院最具优势的现代医学相关领域,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创新和优化临床诊疗方案。
三、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七)综合医院要根据当地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要以强化中医药基本功、提升中医药临床技能为重点,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造就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积极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整理工作,通过临床跟师、名中医工作室等方式,系统总结并传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鼓励有条件的老中医药专家著书立说,带好接班人。要加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对西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了解西医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的交流与合作。
(八)综合医院要充分利用医院的中医药资源,组织开展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要求中予以考核。中成药合理应用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要作为培训重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设立高级西医师学习中医培训专项,每年主要从综合医院中遴选一批高级职称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专门培训。
(九)综合医院要开展中医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全面掌握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医药服务条件
(十)综合医院要依照满足临床需求、方便病人就医的原则,合理设置中医门诊和病房,并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的要求。要按照《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要求加强中药房建设,保证中药质量和调剂水平。有条件的医院还要设置中药制剂室,积极研制开发医院中药制剂。《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另行制定。
(十一)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要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门诊、病房和中药房等区域内的设施和内部装修、标识、科室简介等要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便于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价值、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
(十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医院中医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把中医药服务质量情况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执行情况作为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进行定期评价。
(十三)综合医院要切实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完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十四)综合医院要加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管理,严格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煎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设有中药制剂室的综合医院要加强医院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监测。要建立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对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中医药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
(十五)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军队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保障和促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具体措施,为中医药科室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要支持并督促综合医院建设好中医药科室。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目标和管理评价体系以及院长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中。要将中医诊疗科目作为综合医院执业登记及校验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将具备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诊疗科目核定到中医科所属二级科目。
(十六)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把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纳入到整个中医药工作当中,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强化对综合医院中医药业务管理的培训,督促综合医院严格执行中医药行业的标准规范,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要切实加大对综合医院中医药业务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中医药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项目中,把综合医院纳入实施范围,统筹考虑。要建立与卫生行政部门和综合医院沟通协调机制,主动关心和支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为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十七)综合医院要将中医药的发展纳入到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中医药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中医药科室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改善中医药科室的工作条件,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它科室同步发展。
要注重从中医药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中医药科室进行绩效考核,避免以单一的经济效益作为考核依据,以鼓励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开展中医药服务。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医临床科室与其它临床科室开展合作,建立协作机制,为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其它临床科室提供制度保障。
要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医药人员创造条件,保证与西医药人员同等待遇。对中医药人员技术职称的评聘要实行同行评议,以中医药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处理疾病的实际能力为主要指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 总后勤部卫生部
二○○八年八月十八日
第二篇: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
(试行)
目 录
前
言……………………………………………………………5 组织
领
导
及
管
理
措施……………………………………………6 中医临
床
科
室
功
能
定
位
与
设臵…………………………………8 中医专病(专科)建设………………………………………11 中
药
房
建设……………………………………………………14 中医
药
人
才
培养…………………………………………………17 中医
药
科
学
研究…………………………………………………21 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24 中医药
科
室
中
医
药
文
化
建设…………………………………26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8‟14号),进一步提高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水平,在总结军地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用于指导各级各类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的中医药工作。
《指南》编制分为资料收集、素材整理、实地调研、分类编写、修改完善、专家论证等几个阶段,历经2年左右的时间。其间,广泛听取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综合医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指南》分为前言、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中医临床科室功能定位与设臵、中医专病(专科)建设、中药房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中医药科室中医药文化建设共9个方面,对综合医院如何开展中医药工作做了详尽的介绍,力争在内容上适应需求、突出重点,体现《指南》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指南》编写工作属于首次尝试。受水平所限,《指南》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地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综合医院和有关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对《指南》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一)医院应有熟悉中医药政策和知识的院长或副院长分管中医药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医院中医药发展的措施与办法,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
(二)医院在业务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全院中医药业务管理,或在业务管理部门中按照分工安排人员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并指导和检查相关临床医技科室的中医药工作。
(三)中医临床科室应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制定本科室中医药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技术与方法,开发中医服务项目与特色中药制剂;在医院统一安排下,负责组织全院中医药业务指导和培训,参与医院中药用药规范的制定工作等。
(四)其他
医院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将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的负责人、业务管理部门分管中医药人员作为医院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等相关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定期参加会议和活动。
二、管理措施
(一)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并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中医药工作。
(二)保证对中医药科室建设的投入,在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改善中医药科室的工作条件,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他科室同步发展。
(三)制定鼓励和支持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开展业务合作的措施,建立有效协作机制,为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提供制度保障。
(四)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医药人员创造条件,保证与西医药人员同等待遇;对中医药人员技术职称的评聘要实行同行评议;对已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医药人员,聘任指标要实行单列。
(五)制定中医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六)加强中药质量的控制与监测,规范中成药、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建立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七)制定鼓励各临床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措施和办法,积极支持临床科室开展中医药服务。
(八)建立中医药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将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纳入医院各临床科室及其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目标。要注重从中医药服务的数量、质量和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各临床科室进行绩效考核,避免以单一的经济指标作为考核依据。要将中医病案书写甲级率、中药处方书写合格率、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药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本科室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治愈好转率等纳入相应科室和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中医临床科室功能定位与设置
一、功能定位
(一)中医临床科室是综合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体,应该发展成为带有全科性质的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能够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
(二)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专病,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形成特色和专长,并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其他临床科室。
(三)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传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
二、科室设臵
(一)中医临床科室应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个。开设中医专业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任选专业。
(四)中医诊室可以与中医治疗室、中药房一起集中设臵,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三、人员配备
(一)中医病房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
(二)中医门诊根据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和工作量的大小,合理配备一定数量和层次的中医类别医师。承担中医临床带教任务的中医临床科室,可适当增加中医类别医师的数量。
(三)三级医院,至少有1名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二级医院,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
(四)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五)中医临床科室的护士应当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岗位培训,能够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六)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四、医疗用房
(一)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五、设备配臵
(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根据中医药业务工作的需要,可以配备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中医诊疗设备。
(三)根据专科业务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四)承担中医药临床教学任务的中医临床科室,应配备与教学相关的仪器设备。
六、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等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中医专病(专科)建设
一、专病(专科)的确定
根据综合医院的发展重点、现有中医药工作的基础、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以及当地居民疾病谱等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医院中医专病(专科)建设方向。综合医院重点发展专病,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也可以发展专科。
二、基础条件建设
(一)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中医临床科室开放床位的1/3。
(二)设立中医门诊,专病门诊至少有1个固定的诊室,专科门诊至少有2个固定的诊室。
(三)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诊疗设备,包括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
(四)对中医建设综合医院应按计划投入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五)建立中医数据信息库,内容包括业务工作信息、病人信息、医疗质量监测信息以及本医学文献信息等。
三、临床能力建设
(一)中医专病(专科)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综合医院中医专病应规划并培育出1个以上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优势病种门诊量应占中医临床科室门诊量的1/3以上。中医专科应规划并培育出2个以上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优势病种门诊量应占中医临床科室门诊量的1/3以上,住院病人也应以此类病种为主。
(二)针对优势病种确定特有的诊疗方法。针对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坚持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每个病种应至少有2项有明显疗效的特色治疗方法,同时积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重视中医药康复。优势病种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住院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以上。针对优势病种研究制定中医诊疗常规,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定期对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并保证优化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全面应用;梳理专病(专科)中医治疗的难点,研究提出中医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方法。
(三)中医特色护理。开展辨证施护,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专科)护理常规,并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四)特色中药制剂。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要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开发并生产用于专病(专科)治疗的医院中药制剂。没有生产条件的,可与有条件和能力的医院或制药企业联合生产院内中药制剂。医院中药制剂品种数量专科应大于2种,专病应大于1种。使用率应占重点病种诊疗人次的50%以上。
(五)认真学习并执行专病(专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四、人员配备
对于综合医院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医专科,应配备3人以上的学术团队,中医专病应配备2人以上的学术团队。团队的职称水平、学历水平应明显高于中医临床科室的平均水平,以突出重点。同时,团队的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梯队。必须确立专病(专科)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应该是在本院该专病(专科)领域造诣最深者。
五、科学研究
综合医院应制定中医专病(专科)科研的计划,对于已经明确发展的中医专病(专科),要优先保证其科研资金的投入。团队成员均应主持或参加与中医专病(专科)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并努力申报省级、国家级的科研课题。
科研内容主要为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的研究,特色中药制剂的研发与疗效观察等。
六、宣传
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宣传对象既包括本院的各科室,也包括社会公众。
(一)面向院内的宣传
主要宣传中医临床科室治疗的重点病种或优势病种或某些病种的优势环节、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和特色中药制剂等内容。
(二)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
主要宣传中医临床科室专病(专科)建设的成果。宣传方式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发表与专病(专科)相关的科普文章;参与当地电视台、电台的健康教育类节目;定期组织医师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活动等。
中医临床科室应将以上各种宣传方式纳入科室发展计划,有系统地长期开展宣传,以扩大中医专病(专科)的影响力。可以尝试将宣传的各项工作纳入医院考核内容,以保持宣传推广的可持续性。
中药房建设
一、功能要求
能够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综合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臵
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臵中药制剂室。
三、人员配备
(一)应配备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2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三级医院不低于50%,二级医院不低于40%。
(三)中药房负责人,三级医院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医院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四)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负责人,至少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五)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
(六)中药饮片调剂与复核人员,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七)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煎药人员应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八)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应有临床药学人员,可聘请经验丰富的老药工参与中药饮片质量维护。
四、房屋 应。
(二)中药饮片调剂室的面积,三级综合医院不低于100平方米,二级综合医院不低于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的面积,三级综合医院不低于60平方米,二级综合医院不低于40平方米。
(三)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五、设备(器具)配臵
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一)中药储存设备(器具)清晰,无歧义,便于辨明。
(二)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器具)
药斗(架)、调剂台、称量用具(药戥、电子秤等)、粉碎用具(铜缸或小型粉碎机)、冷藏柜、新风除尘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贵重药品柜、毒麻药品柜。
(三)中成药调剂设备(器具)
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贵重药品柜、冷藏柜。
药架、除湿机、通风设备、冷藏柜或冷库。中药架药物名称
(一)中药房的面积应当与综合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
(四)中药煎煮设备(器具)
煎药用具(煎药机或煎药锅)、包装机(与煎药机相匹配)、饮片浸泡用具、冷藏柜、储物柜。煎煮室应备有量杯(筒)、过滤装臵、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五)临方炮制设备(器具)
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小型切片机、小型炒药机、小型煅炉烘干机、消毒锅、标准筛。
六、中药药品管理
(一)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应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中药饮片和煎煮中药的质量。
(二)按照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和毒性中药饮片的采购、存放、保管、调剂等,必须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这些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和质量。
(三)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以及淘汰,应听取中医临床科室的意见。
七、规章制度
(一)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药品采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在职教育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执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药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并成册可用。
中医药人才培养
一、培养对象
主要为综合医院门诊、病房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类别医师、临床类别医师、口腔类别医师、中药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护理专业人员等。
二、培养方式与内容
(一)学历(学位)教育
采取全脱产或半脱产等方式,参加高等学校中医药专业学历(学位)教育,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与知识水平。
(二)师承教育
师承教育以跟师临床实践为主,着重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与临床实践能力。医院应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配备名老中医为指导老师,重点学习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等。
(三)继续教育
采取全脱产或半脱产或业余学习等形式,主要培养职业道德、传承中医药学术、学习中医药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医药工作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
(四)其他方式
其他方式包括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外出进修,参加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和特点,开展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学伦理、中医经典理论、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治未病技术、中成药合理应用、中药材辨识、中药饮片调剂、中医辨证施护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三、具体培养要求
(一)中医类别医师 1.住院医师
主要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掌握所属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和主要病种诊疗方案与基本诊疗技能,熟悉常见病种(病证)的常用方剂和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2.主治医师
主要通过参加学习班、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常见病和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具备较高的中医诊疗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3.副主任、主任医师
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学习名医学术思想、临床诊疗经验并掌握本学科临床前沿新进展,重点培养疑难、危重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具备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病症的能力,并且具备对本科室重要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二)临床类别、口腔类别医师
主要通过岗位培训等方式,重点学习《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综合医院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医师熟悉中医药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够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和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中药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主要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使中药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药材辨识、中药配伍、中药饮片炮制与调剂、中成药临床应用、中药饮片煎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护理专业人员
主要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中医临床科室的护士能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能够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四、制度建设
(一)推行学术带头人制度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应推行学术带头人制度。学术带头人作为中医临床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中医学术发展方向,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二)建立培训考核制度 综合医院应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将各类人员的培训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医院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医师执业等相结合。承担中医药教学任务的人员,还应将中医药教学情况纳入其考核内容。
(三)建立保障激励制度
综合医院应制定中医药人才配臵、梯队建设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激励制度。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医药人员创造条件,与西医药人员同等待遇。综合医院的岗位聘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应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在综合医院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门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科学研究
一、研究定位
(一)综合医院应鼓励和支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为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二)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进一步丰富中医药诊疗思想、方法、技术,提升中医药临床防病治病能力为重点。
(三)要在坚持中医药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综合医院人才、技术、学术及现代设施设备条件,注重多学科参与,结合医院具有优势的现代医学相关领域,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研究。
二、研究内容
在国家中医药科技研究战略指导下,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科研的研究内容应适应需求、坚持特色、把握重点。根据医院的实际,着重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
(一)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规范的研究。
(二)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病种诊疗方案优化的研究。
(三)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传承研究。
(四)针对临床疗效确切的经验方,开展协定处方以及中药制剂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五)疑难病、危急重症、重大传染病等疾病的中医防治方法和技术研究。
(六)临床专科专病中医治疗难点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研究。
(七)借鉴现代临床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开展评价方法研究。
三、支撑条件
要将中医药科研纳入医院科研工作计划中,为中医药科学研究创造支撑条件。
(一)配套经费
对国家、军队、省部级中医药科研课题按照一定比例配套科研经费,设立奖励基金。院内课题要落实科研经费,对其他课题给予积极扶持。为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或专病(专科)的科研配套专项资金。
(二)配套设施
1.综合医院应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条件建设,增加各类学术资源,丰富获取各类学术资源的手段,创造学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如实验室、研究室对中医临床科室科研人员开放。
2.综合医院应积极支持中医药科研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购臵配备。
3.综合医院应积极建立与社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等机构的科研资源共享渠道,配备相应设备设施,保障多方面的科研资源共享。
四、制度保障
综合医院应建立科研保障制度,保证中医、西医科室同等对待,协调发展。
(一)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的要求,完善课题申报、课题评审、经费保障、课题验收、人员管理、奖惩制度等科研制度。
(二)科研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在综合医院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应根据中医药科研特点和中医临床科室的具体情况,单独建立中医临床科室科研的考核制度和鼓励中医药科研的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科研团队和梯队建设。
五、科研成果认定及推广应用
综合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院内的中医药科研成果总结和论证等前期工作,按照相关科研成果鉴定要求,做好相应的协调申报工作。在科研成果获得正式鉴定后,积极组织推广应用。对优化的中医诊疗方案尽快推广运用到临床;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病案的总结和研究成果应编辑出版并推广使用。
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
一、协作机制建立的目的
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二、协作的主要方式
(一)会诊转诊
建立并落实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制度。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
(二)诊疗方案制定
建立中医药参与诊疗方案制定制度。综合医院要集中全院力量,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等方式,找准中医药切入点和介入时机,明确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方案。中医临床科室要主动参与医院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和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制定,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
(三)病例讨论
建立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制度。在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进行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时,西医临床科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主动邀请中医临床科室参与本科室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讨论,听取中医临床科室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
(四)卫生应急
建立中西医共同参与卫生应急制度。中医、西医临床科室要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制定中西医参与卫生应急的技术方案,提高医院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五)学习交流
建立中西医相互学习交流制度。学习交流内容根据对方科室的需要,以临床实用为主。中医可以定期到西医临床科室介绍中医诊治疾病的理念、诊疗思路以及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讲授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中成药合理应用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等;西医可以定期到中医临床科室介绍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中医、西医临床科室的医师可以到对方科室轮转一定时间,相互学习,增进了解。
(六)科研协作
建立中西医科研协作制度。重点要针对临床上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的疑难病、急危重症等疾病,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以及中药的研发等。可以采取共同申报科研课题等方式。
三、保障措施
(一)综合医院要制定中医药参与全院会诊转诊、诊疗方案制定、病例讨论、卫生应急、学习交流、学术讲座以及科研协作等医院管理制度,为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供制度保障;要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搭建沟通协作平台。
(二)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协作机制的建立应以制度为保障,可以通过科室之间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科室之间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业务合作。
中医药科室中医药文化建设
一、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目的
中医药科室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同时,以中医药文化建设来促进中医药科室的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大家普遍认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在中医药科室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中医药科室宗旨、行为规范以及环境形象等方面加以体现。
(二)行为规范体系建设
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科室的执行方式,是保障中医药科室人员的行为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从业人员行为上的具体体现。在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中,应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服务流程、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以及特定礼仪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同时,应通过以下方式加强规范的落实和执行:
1.建立制度。建立健全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可以形成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员工手册。
2.教育培训。将员工手册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中医药科室人员培训中,并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提高培训效果。
3.实施考核。将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制订考核指标,建立奖惩办法,落实考核结果。
4.树立典型。树立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立身边标杆,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三)环境形象体系建设
中医药科室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面。在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应在中医门诊、中医病房以及中药房等区域内的设施和内部装修、标识、科室简介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形成浓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氛围。要在遵循全院要求、充分体现科室宗旨、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大众化、个性化、实用性、审美性的原则。
1.中医门诊部
在全院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中医门诊部设臵在便于门诊患者就医和取药的楼层。建筑及装修元素中可使用突出中医药文化特征性、象征性的符号,如具有强烈自然感的水、木、沙石等建筑外形结构设计。
2.中医病房
中医病房可以建设中医药文化走廊,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视觉效果,装修设计元素中可以采用具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图标、格言、挂饰、壁画、雕塑、肖像等。设臵生药标本展示、针灸外治器具展示,本科室特色简介,专家特长介绍等项目。
营造听觉效果,可在病区走廊,播放轻柔的中国传统乐曲或中医五行音乐等作为背景音乐。
营造嗅觉效果,可使用具镇静安神效果的香薰,以及种植药物性花草。
3.中药房
依托医院品牌,名老专家形象进行中药房形象建设,树立兼具古朴浓郁中国传统医药气息以及具有合格、高效、卫生的现代化中药学硬件形象。
中药房内部装修,药斗、调剂台面等可采用木结构传统设计;药物包装纸可以设计具有传统医学形象感的图纹。候药区可以通过悬挂名老中医箴言,臵放多宝阁展示中草药标本、中药材优劣对比展示;设臵中药宣传手册架等,装修中可采用古色古香的窗棂、靠椅等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气氛。
4.全院形象建设
全院宣传栏中中医临床科室简介应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可进行养生保健等中医科普知识宣教,及时公告中医临床科室最新动态。
主题词:制度 医院 中医药 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2011年5月12日印发
校对人:吴 凯
第三篇: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提纲
附件
1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提纲
一、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
1.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包括西医专科医院,下同)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应有中药饮片)的数量及占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的比例;
2.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拥有的床位数及占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床位总数的比例;
3.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2006年门急诊服务人次及占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门急诊服务总人次的比例;
4.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2006年出院人数及占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出院总人数的比例;
5.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执业注册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及占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执业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
6.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数及占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
7.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近年来在中医药方面开展的主要科研课题及取得的成果;
8.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主要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
二、主要做法、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当地(本部门)主管部门,在促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2.当地(本部门)综合医院在中医药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经验与体会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第四篇: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甘肃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 专项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8〕14号)(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动我省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下同)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发展,加强中西医合作,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管理局《关于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4〕38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的
通过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开展中西医协作,丰富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在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制。
二、行动范围
全省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医管理科室及临床科室建设
1.设置中医管理科。各级综合医院要设置中医管理科,配备专人负责医院的中医药工作。中医管理科要协助制定医院的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中医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制定鼓励各临床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措施和办法,落实并强化中医药服务绩效考核。
2.强化中医科建设。各级综合医院要将中医科纳入一级临床科室管理,有条件的医院要积极开设二级中西医结合专业。要求住院部中医病床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至少60%的西医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个,门诊集中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成立中医科,有条件的可设立中医病床,省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中医门诊不少于3个,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中医门诊不少于2个(至少设中医妇科、中医儿科)。
3.加强中医药人员的配备。每个西医临床科室都要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每张中医病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三级综合医院各中医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副高以上职称中医师,二级综合医院至少有1名副高以上
职称中医师。市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至少有2名副高以上职称中医师,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至少有1名主治以上职称中医师。
4.加强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各综合医院要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以及当地居民疾病谱等方面因素,加强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三级综合医院省级重点发展专科,至少要有3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二级综合医院市级重点发展专病,至少要有2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全省中医药特色妇幼保健机构至少设立1个中医专科(专病)。
5.强化中医“治未病”工作。各级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要结合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推广冬病夏治、药膳、膏方等中医“治未病”服务。
(二)加强中药房建设
1.药房设置及功能要求。各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立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并能够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中药房中成药不少于80种,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2.人员配备。中药房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20%,三级医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药
人员不低于50%,二级医院不低于40%。
3.药房管理。各综合医院要严格执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药品采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在职教育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对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三)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
1.完善中医药人才激励政策。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中医药人才配置、梯队建设方案及人才培养激励制度。在教育经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门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到中医药人员与西医药人员同等待遇。
2.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要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卫生计生委每年举办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强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积极举办院内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要将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治未病”服务、中成药及中药注射针剂合理使用、省内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等推广学习纳入“西医学中医”范畴。要求中医人员学习四大经典、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学的学分每年不得低于5分,要求每名医护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
3.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各地各单位要积极通过中医药师承教育和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作。
(四)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
1.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并将协作机制执行情况纳入各科室绩效考核内容,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建立并落实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中西医共同参与卫生应急、中西医相互学习交流等制度;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有明确的中医药参与治疗方案。
2.围绕医院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领域,选择部分重大疾病为切入点,以整合资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攻关为原则,联合本院中医临床科室或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共同组建中西医临床协作组,开展临床协作,整合中西医各自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解决治疗难点,提高临床疗效。
3.针对临床上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的疑难病、急危重症等疾病,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以及中药的研发等。
(五)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
1.结合临床需求,积极开展多学科参与的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在艾滋病、新涂阳性肺结核等传染病及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学科和专科发展水平。
2.将中医药科研纳入医院科研工作计划中,在配套经费和设施设备等方面为中医药科学研究创造支撑条件。建立科研保障制度,保证中医、西医科室同等对待,协调发展。
(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1.在中医门诊、中医病房和中药房等区域内的设施和内部装修、标识、科室简介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便于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度。
2.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服务流程、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以及特定礼仪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1月-12月)
制定甘肃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并下发至各市卫生计生部门和省直综合医疗机构,并部署相关工作。
(二)推动落实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各市卫生计生部门和省直综合医疗机构按照本要求,积极推进本辖区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及医院内中医药工作,督促和指导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中医药基础
条件和业务建设,落实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督导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和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落实,确保专项推进行动取得实效。
(三)联合督导阶段(2015年6月—8月)
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督导活动,抽查部分地区,实地查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等建设达标情况及中医药队伍建设、中西医协作交流等情况,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医院落实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10月—12月)各市卫生计生部门对本辖区综合医院及省直综合医疗机构对本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专项推进行动中的突出问题,总结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并将总结于2015年12月底前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计生委将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并发挥其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及省直综合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以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为抓手,促进中医
药特色优势在综合医院得到充分发挥。
(二)全面部署,认真落实。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细化有关内容,落实人员职责,注重指导督促,务求取得实效。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要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从科室建设、人才培养、中西医协作共进、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医院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1+1大于2的效应。
(三)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要认真总结专项推进行动工作,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围绕提高临床疗效,逐步形成中西医临床协作的长效常态机制,积极探索并完善中西医整体化、全程化、综合化的临床服务模式。
第五篇:2015医院工作意见
二〇一五医院工作意见
2015年,是春光医院发展的关键年,是一级医院的等级评审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工作浩繁,医院工作的主题是“拼搏达标”,全院上下强抓机遇,奋力拼搏,争分夺秒,优质高效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争创一级甲等医院。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措施,努力争创一甲医院
争创一甲医院是加强医院全面建设的需要,是打造百年春光的必由之路,是春光人的共同期盼,是本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创建工作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是春光医院的一次大考,也是每一个春光人的神圣使命。大家要充分发扬团结一致、不辱使命、众志成城、奋勇直前的精神,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 深入学习等级评审的有关规定。要搞好等级评审,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上级的各种文件精神,全面贯彻执行《淄博市一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对920项制度,尤其是80项核心制度要熟知,做到对答如流,运用自如,各科室每个同志都要争取最佳成绩。
2. 建立岗位责任制。搞好评审工作,要明确任务目标,从院领导到各科室主任到每名同志,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制订并签署创建目标责任书,制订奖惩办法,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人人肩上有担子,时时处处保创建,点点滴滴做贡献。
3.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级评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春节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一是成立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进行责任分工,具体负责创建工作。二是制订实施方案,对整个创建工作进行规划,明确任务、提出目标要求。三是制订创建实施细则,要对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人员,要有具体时间区分,使整个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四是做到“三个结合”:创建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要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保创建,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把各项业务工作创出新水平,做出新成绩。创建与品管圈活动相结合,品管圈与创建工作密不可分,相得益彰,为创建活动增强动力。创建与感动病人活动相结合,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感动式服务是医院的诉求,在创建活动中不断提升与加强是理想的结局。
二、加大力度,狠抓员工队伍建设
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当下,医院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人才的竞争。不断充实和壮大员工队伍,加强自身学习培训,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才能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医院的永续发展,实现争创一甲的奋斗目标。
1. 加强全员创建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是创建工作的基石,要结合创建实施细则,制定员工学习培训计划,按照全院、科室组、个人分层进行,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培训,天天有学习。以充分的时间,保障内容的熟知运用。把学习成为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的平台,促进创建活动的开展。要大量举行各种讲座,经常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全体医护人员要积极参加专业资格和各种学历考试,并争取好成绩。2. 加强医院员工队伍建设。建设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的前提和基础,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素质和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加强医院员工队伍的建设,对促进医院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创建一甲医院至关重要。要增设急诊室、外科等相应科室,调整充实部分科室负责人,积极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壮大员工队伍。要注意核心团队建设,在创建中充分发挥各级骨干的作用,把创建工作当做练兵场,作为试金石,检验培养一批先进典型,为春光的百年基业遴选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选派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并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3. 积极为创建做贡献。创建一甲要全体总动员,人人献计,个个出力,无私奉献,勇于付出,志在必得。这就要做到第一,以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投身创建活动全过程;第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第三,在创建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第四在各种检查、考试、访谈中不丢分,争第一。
三、多管齐下,搞好医院宣传营销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宣传营销至关重要,千方百计将医院的良好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宣传出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采取网上营销、地面推广、媒体宣传、深入社区工作等诸多营销方式,让患者更好地了解春光、走进医院,是医院的当务之急。
1. 做好医院地面营销策划。为降低医院营销成本,制定有效的 地面营销策划方案。以医疗技术、典型病例和健康体检为重点,扩大宣传范围,与体育场办事处及周边社区、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开展团体优惠查体活动。编辑2期院报、编印医院宣传单页,扩大宣传发放。发挥好妇科门诊、住院部,报刊架的作用,关注和丰富来诊和住院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策划提高医院人气的活动,服务周边群众,扩大医院的社会影响。
2. 加强网络营销推广。完善医院内部网站的建设,想方设法填充相关内容。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及时更新维护微博微信,全院人人参与,积极维护转发,扩大覆盖面,增设新的微信公众平台,办出特色,努力增加微信关注度和粉丝量。
3. 壮大转介绍爱心团队。发展潜在消费顾客群体,全院职工都要做好亲人朋友邻里的介绍来诊工作,注重转介绍爱心团队的组建,积极寻找那些富有爱心,投身公益的邻家好人,关注她们的健康幸福,求助她们传递爱与温暖,年内力争建成50—80人的爱心团队,精心组织,充分发挥转介绍病人的积极作用,完善转介绍奖励机制,适当组织受欢迎的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 做好医院形象推广。加强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的联系,抓好典型案例和重要活动的宣传。抓好医院宣传短片的摄制,制作医院相关内容的PPT。组织进社区,下乡村的宣传活动,扩大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四、积极创新,弘扬春光精神文化
医院精神文化是春光人十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是全体员工的精神 支柱,是医院发展建设的强大动力。
1. 赋予春光精神新内涵。春光精神是指整个春光文化理念,他在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在医院的成长中发展,在当今的创建要赋予其新的内涵:一是把创建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全身心扑在创建上,以百倍的信心和决心把关尽责;二是克服时间紧、工作量大的困难,挤时间,高质量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绝不拖延,不打折扣;三是着眼全局,密切配合,人自为战,雷厉风行,创造典型事例;四是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医院环境焕然一新,广大患者满意感动,各界群众赞不绝口。结合“5·12”护士节、建院12周年创建一甲,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技术比武练兵、春游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
2. 自觉做春光精神的践行者。春光精神是医务工作者的高端行为规范,是春光人十年磨砺的智慧结晶,是广大患者的利益所在。以春光精神武装起来的春光人,是一群献身医疗卫生事业的白衣战士,是一帮淡薄功名利禄的爱心使者,是一伙追求自身价值的医界奇人。春光人要践行春光精神活出精彩人生,用春光精神去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崇的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3. 争做感动病人的员工。“患者是我们的上帝”,“患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人都要争做感动病人的员工,尊重关爱患者,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服务,让每位来院的患者,亲身感受春光精神,体验春光的温暖。做到每人每天有感动病人的行为,每周每科室要有感动病人 的典型事例,要设立感动病人荣誉榜。
五、加大投入,改善医院基础设施状况
2015年医院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增添医疗设备,改善就医环境。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注重医院环境流程的改善,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树立优质便捷的服务形象,拓宽医院的诊疗服务范围,不断创新和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更新和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提高医院的整体功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医院发展的难得机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迎难而上,拼尽全力、放手一搏,为实现争创一级甲等医院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淄博春光医院
2015年0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