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

时间:2019-05-13 16:1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

第一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个主题,开宗明义地宣示了我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

第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6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断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第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郑重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现在离这个目标只剩下3年多时间,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第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郑重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前进。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出发,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推动我国发展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整合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住房保障程度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更广的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全党同志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改革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形成披荆斩棘、击楫勇进的强劲势头,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第一,确立了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013年12月,党中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

第二,出台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举措。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宏大幕壮丽开启。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35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2017年上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60条、336项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推出的改革任务和举措,得以贯彻落实和逐步落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有力推动了全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有效破解了许多阻碍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阻碍人民群众创造活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造活力,有效增强了社会公平正义,有效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卓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中央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赢得党内外、国内外高度评价。

第一,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总书记一直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针对过去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敢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甚至出现放弃党的领导的现象,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着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扎实推进。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全面从严治党从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入手,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在全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第三,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实现全覆盖。中央巡视组已开展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查处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揭露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有超过60%的问题线索来自于巡视。巡视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对深化反腐、形成震摄起到重要作用,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纠正了一个时期以来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出现的模糊和错误思想认识,扭转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和党的建设缺失现象,使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同时刹住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5、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一重大论断,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且对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深入阐述。成就和变革是有机统一、密不可分的,历史性成就包括历史性变革,历史性的变革是历史性成就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深入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要着重把握“历史性”、“深层次”、“根本性”这三个关键词。

第一“历史性”。这主要是从历史维度来评价五年来发生的变革。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多年的历史进程看,中华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巨变时期,经历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几个标志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这一历史进程中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是我们党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主动适应时代潮流、顺应实践发展、把握人民愿望而推进的伟大变革,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进程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变革,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可以说是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这一伟大社会变革在新时代的继续和最新发展,是我们党着眼于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推进的伟大变革,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义重大。

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进程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勇于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我们党着眼于回答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而推进的伟大变革,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结果。这些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二 “深层次”。这主要指变革的深度。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段话内涵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指导思想、思路观念、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社会氛围、外部条件、根本保证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概括为“九个明显改变”:一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第三 “根本性”。这主要指历史性变革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比如,五年来,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体现。特别是五年来我们党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些历史性变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决定性、长远性影响。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我们党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结果。实践充分证明,历史性的伟大斗争必然产生历史性的伟大变革。

第二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卓著成效?

第一,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扎实推进。第三,巡视利剑作用彰显。

第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5、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第一“历史性”。这主要是从历史维度来评价五年来发生的变革。第二“深层次”。这主要指变革的深度。

第三“根本性”。这主要指历史性变革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6、怎样理解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敢于正视不足,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党的优秀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坚实基础,但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甚至骄傲自满。对摆在面前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不但不能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甚至连现状都难以维持下去。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既坚持经验又吸取教训,把不足作为今后工作着力克服和弥补的重要方面,把困难和挑战作为今后发展着力化解和攻克的重要任务,不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7、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一,什么是新时代。“时代”这个词含义很丰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长期和短期之别。第二,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是什么。作出这样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第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作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

第四,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三个意味着”

8、如何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第一,明确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第二,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明确当代中国发展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

9、如何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

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0、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11、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12、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13、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如何理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对此,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

15、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16、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17、如何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第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致的。

18、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19、如何理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20、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22、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3、为什么要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24、为什么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5、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第二,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三,要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6、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7、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第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28、为什么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造福两岸同胞,推进祖国统一。

29、为什么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球孕育了人类,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不同地域繁衍发展,创造了不同社会、文明与文化。

中国人民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30、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二,党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三,解决党内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1、为什么说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所谓决胜,就是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2、怎样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3、如何理解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34、第二个百年的两个阶段目标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第二,突出发展质量要求,不设数量指标要求。

第三,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四,突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五,两个阶段目标既是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顶层设计,也分层次,有联系也有区别。

35、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6、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任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方式、优结构的必然要求。

37、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8、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39、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40、为什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41、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什么?

从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2、为什么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大型都市在经济资源的集聚、效率和节约发展等方面更具优势。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说,中心城市、城市群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43、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有效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是一个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

44、为什么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第一,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是健全完善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第二,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一些地区、领域和行业中仍然存在。第三,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45、为什么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常规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顺周期的因素太多,经济好的时候,股票市场也好,公司盈利也多,同向推动的力量比较大。

46、全面开放新格局主要“新”在哪里?

一、新在突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上。

二、新在拓展对外贸易强调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上。

三、新在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上。

四、新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上。

五、新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上。

47、为什么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在公平竞争方面,对外资企业在准入后也要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在投资便利化方面,我们坚持实行备案制为主的外资管理新模式,目前96%以上的外商投资实行属地化备案管理。

48、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9、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50、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第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第四,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必须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51、如何理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集思广益的优势。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党派真诚合作的优势。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达成广泛共识的优势。第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52、为什么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切实保证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宪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权威。

53、怎样理解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

(四)优化政府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4、怎样理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第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5、为什么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第三,要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积极践行者。“亲”就是亲近,强调双方真诚交流;“清”就是清白,要求彼此光明磊落。

56、如何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第三,坚定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7、如何理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58、如何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二,善于运用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第四,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9、如何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60、如何理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第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第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繁荣文艺创作。

第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61、如何理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62、如何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二,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产生的现实需要。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63、如何理解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第一,这是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二,这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第三,这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几处环节。

64、怎样理解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65、如何理解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错配。二是隐性失业显性化。

三是传统行业中低端就业岗位减少。四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五是就业岗位转移流失较多。

66、为什么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67、为什么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也就是说顶层设计已经有了,现在在分步实施。因此,应当加快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68、为什么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顺应了住房领域需求变化。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标志着住房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多元。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意味着调控手段更加强调综合施策。69、为什么脱贫攻坚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硬仗中的硬仗。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70、为什么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71、如何理解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72、如何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73、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有哪些要求?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74、如何理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75、为什么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76、如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一,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住资源消耗的最终关口。77、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点有哪些?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78、为什么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第一,这是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

第二,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第三,这是更好地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客观需要。79、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主要有哪些?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80、如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第一,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

第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建立空间治理体系。

81、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立根固本,就是强力正风肃纪反腐,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重整行装再出发。

第二,全面重塑,就是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第三,备战打仗,就是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大抓练兵备战和军事能力建设,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82、如何理解新时代我们党强军兴军的基本方略?

第一,明确了强军事业的地位作用,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第二,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根本指导,即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第三,明确了强军事业的奋斗目标,即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第四,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战略布局,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第五,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战略指导,即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83、如何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第一,要推进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第二,要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第三,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84、怎样理解“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85、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86、怎样理解“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87、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88、为什么要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统领作用,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89、为什么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第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的积极应对。第三,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90、怎样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91、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源于党的本质属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由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全局中的根本性地位决定的。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然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也是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的成功经验之总结与升华。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还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92、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93、为什么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一,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由理想信念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党的思想建设现实状况决定的。

第二,从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状况看,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第三,坚定理想信念。

94、如何正确理解培养选拔干部一定要坚持事业为上?

第一,坚持事业为上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党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干部健康成长和充分调动大多数干部积极性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很好坚持。第二,坚持事业为上,就要牢固树立“以事择人、优中选适”的理念。第三,坚持事业为上,就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用人传统。第四,坚持事业为上,就要大胆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

95、怎样理解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首先,基层培养是践行我党根本宗旨的需要。其次,基层锻炼是培养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的必要。最后,基层实践考验是选拔干部的一块试金石。

96、如何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一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战略选择。

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97、如何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98、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基层党组织基本属性的深邃把握,对基层党组织突出问题的深刻洞悉,对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深切期待。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抓基层强基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党的组织更加强起来、党员队伍更加强起来、党的工作更加强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99、为什么说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100、怎样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

101、为什么加强纪律建设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102、如何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103、为什么说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

104、为什么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105、如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106、为什么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07、为什么说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第三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完整版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卓著成效?

第一,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扎实推进。第三,巡视利剑作用彰显。

第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5、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第一“历史性”。这主要是从历史维度来评价五年来发生的变革。第二“深层次”。这主要指变革的深度。

第三“根本性”。这主要指历史性变革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6、怎样理解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敢于正视不足,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党的优秀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坚实基础,但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甚至骄傲自满。对摆在面前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不但不能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甚至连现状都难以维持下去。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既坚持经验又吸取教训,把不足作为今后工作着力克服和弥补的重要方面,把困难和挑战作为今后发展着力化解和攻克的重要任务,不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7、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一,什么是新时代。“时代”这个词含义很丰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长期和短期之别。第二,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是什么。作出这样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第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作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

第四,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三个意味着”

8、如何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第一,明确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

第二,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明确当代中国发展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

9、如何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

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0、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11、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12、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13、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如何理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对此,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

15、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16、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17、如何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第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致的。

18、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19、如何理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0、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22、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3、为什么要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24、为什么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5、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第二,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第三,要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6、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7、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第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28、为什么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造福两岸同胞,推进祖国统一。

29、为什么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球孕育了人类,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不同地域繁衍发展,创造了不同社会、文明与文化。

中国人民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30、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二,党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三,解决党内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1、为什么说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所谓决胜,就是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2、怎样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3、如何理解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34、第二个百年的两个阶段目标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第二,突出发展质量要求,不设数量指标要求。

第三,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四,突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五,两个阶段目标既是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顶层设计,也分层次,有联系也有区别。

35、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6、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任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方式、优结构的必然要求。

37、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8、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39、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40、为什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41、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什么?

从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2、为什么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大型都市在经济资源的集聚、效率和节约发展等方面更具优势。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说,中心城市、城市群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43、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有效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是一个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

44、为什么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第一,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是健全完善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第二,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一些地区、领域和行业中仍然存在。

第三,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45、为什么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常规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顺周期的因素太多,经济好的时候,股票市场也好,公司盈利也多,同向推动的力量比较大。

46、全面开放新格局主要“新”在哪里?

一、新在突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上。

二、新在拓展对外贸易强调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上。

三、新在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上。

四、新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上。

五、新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上。

47、为什么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在公平竞争方面,对外资企业在准入后也要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投资便利化方面,我们坚持实行备案制为主的外资管理新模式,目前96%以上的外商投资实行属地化备案管理。

48、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9、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50、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第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

第四,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必须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51、如何理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集思广益的优势。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党派真诚合作的优势。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达成广泛共识的优势。第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52、为什么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切实保证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宪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权威。

53、怎样理解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

(四)优化政府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4、怎样理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第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5、为什么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第三,要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积极践行者。“亲”就是亲近,强调双方真诚交流;“清”就是清白,要求彼此光明磊落。

56、如何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第三,坚定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7、如何理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58、如何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二,善于运用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第四,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9、如何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60、如何理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第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第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繁荣文艺创作。

第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61、如何理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62、如何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二,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产生的现实需要。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63、如何理解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第一,这是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二,这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第三,这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几处环节。64、怎样理解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65、如何理解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错配。二是隐性失业显性化。

三是传统行业中低端就业岗位减少。四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五是就业岗位转移流失较多。

66、为什么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67、为什么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也就是说顶层设计已经有了,现在在分步实施。因此,应当加快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68、为什么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顺应了住房领域需求变化。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标志着住房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多元。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意味着调控手段更加强调综合施策。

69、为什么脱贫攻坚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硬仗中的硬仗。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70、为什么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71、如何理解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72、如何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73、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有哪些要求?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74、如何理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75、为什么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76、如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一,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三,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住资源消耗的最终关口。77、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点有哪些?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78、为什么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第一,这是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第二,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第三,这是更好地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客观需要。79、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主要有哪些?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80、如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第一,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

第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建立空间治理体系。

81、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立根固本,就是强力正风肃纪反腐,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重整行装再出发。

第二,全面重塑,就是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第三,备战打仗,就是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大抓练兵备战和军事能力建设,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82、如何理解新时代我们党强军兴军的基本方略?

第一,明确了强军事业的地位作用,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第二,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根本指导,即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第三,明确了强军事业的奋斗目标,即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第四,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战略布局,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第五,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战略指导,即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83、如何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第一,要推进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第二,要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第三,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84、怎样理解“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85、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86、怎样理解“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87、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88、为什么要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统领作用,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89、为什么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第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的积极应对。第三,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90、怎样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91、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源于党的本质属性。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由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全局中的根本性地位决定的。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然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也是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的成功经验之总结与升华。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还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92、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93、为什么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一,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由理想信念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党的思想建设现实状况决定的。

第二,从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状况看,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第三,坚定理想信念。

94、如何正确理解培养选拔干部一定要坚持事业为上?

第一,坚持事业为上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党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干部健康成长和充分调动大多数干部积极性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很好坚持。

第二,坚持事业为上,就要牢固树立“以事择人、优中选适”的理念。第三,坚持事业为上,就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用人传统。第四,坚持事业为上,就要大胆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95、怎样理解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首先,基层培养是践行我党根本宗旨的需要。其次,基层锻炼是培养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的必要。最后,基层实践考验是选拔干部的一块试金石。

96、如何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一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战略选择。

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97、如何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98、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基层党组织基本属性的深邃把握,对基层党组织突出问题的深刻洞悉,对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深切期待。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抓基层强基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党的组织更加强起来、党员队伍更加强起来、党的工作更加强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99、为什么说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界定党支部的职责任务,这是对党章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及职责任务的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钉针子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严到每名党员、实到每个党支部的坚强决心,对于从基础环节、基本任务抓起,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党支部建设处于党的建设基础地位。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础的组织。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一部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建立党支部、巩固党支部、依靠党支部、建强党支部的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明确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规定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并在“支部”专章中规定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接收新盟员等职责任务。列宁领导俄共(布)在八大党章中规定:“党支部是党组织的基础”,并强调要“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在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等重大建党思想,强调支部是教育党员的学校,支部是联系群众的桥柔组带,支部应当成为“坚强堡垒”,等等。我们党的终紧持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指导原则,在革命、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不断巩固5党的组织基础,从而使我们党建设和改革中,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第土,究分发挥党支部作用至关重要。党文部是实现常明生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载体,必须充分展{履行职能职责,具体而生动地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徽地要认真真履行直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句基接教育党员,层延伸。这是党的十九大赋子党支育部的直接政治责任。必须切实把两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落到支部,持续开展“两学一做”.组织党员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党的创新理论坚定实践者、推动者;坚持不懈学党章用党章,以党规党纪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必须切实把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落到支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消极懈怠,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政治作用。要认真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这是党的十九大赋予党支部的重要任务。必须把党的群众工作落到支部, 充分发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和“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把全国各族人民组织起来、团结凝聚起来,朝着伟大目标砥砺前行。党支部要把做好党的群众工

作作为“看家本领”,把集合号吹起来,把身边的党员、群众组织起来,知责尽责,发光发热。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党支部更要冲锋在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豁得出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到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力量。

100、怎样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党言出纪随久久为功,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现了气象更新,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得到人民群众交口称赞,成为党的建设亮丽名片。但是“四风”问题树倒根在、积习甚深,必须保持冷静清醒,抓常、抓细、抓长,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推动优良作风成风成俗。

第一,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和韧劲,一锤紧着--锤敲。抓作风建设就是要有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坚持下去,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项政治纪律扭住不放决不发散,系统总结梳理经验做法,摒弃可以歇歇脚、松吃的错误想法,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要紧盯时间节点和具体问题,既要抓住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和出国出差、干部岗位变动等重要节点开展检查抽查,又要狠刹出入私人会所组织隐秘聚会等改头换面、转人地下的享乐奢靡之风,坚决防止“四风”回潮复燃。要对巡视、信访和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专项处置,让查实有问题的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自我批评,对顶风违纪的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对“四风”问题多发的地区和部门严肃问责,持续释放严管严查的明确信号。

第二,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督促党员千部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树立新风正气。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风”问题的根源是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要督促引导党员千部坚守人民立场,增强群众感情,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凝聚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要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弯下腰去、扑下身子联系群众,深入基层听民意、察实情、解民忧、办实事,凡是联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三,相大纠正形式主义、官像主义力度,把纠正“四风“往实里抓、往深里做。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剩削阶级商朽思想文花的产物,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要继续大力整治“文山会海”,大幅度精简会议文件、简报,防止以会议推进工作、以文件落实整改、以批示代替检查,决不能对中央精神断章取义、贯彻一半放一半。要严肃整治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庸懒无为,一些基层干部不在状态、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等现象,对贯彻中央精神只喊口号不抓落实、只见表态不见行动的,要严肃处理;对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

第四,坚持标本兼治,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必须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要在遏制“四风”问题反弹的同时,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查找深层次原因,深刻剖析产生“四风”的思想根源,通过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要由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带头,结合实际重新修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以新规定作为今后监督执纪问责的依据。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千部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党的作风持续向好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

101、为什么加强纪律建设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遵循。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惩治极少数亚重违纪并已涉嫌违法的人,更要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纪严于国法。事实反复证明,党员干部违法必先违纪,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能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以党的六项纪律为尺子衡量党员千部的行为,对违纪的必须作出相应的处置,有效减少腐败存量、坚决遏制腐败增量。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早在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就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这一方针,指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1945年6月,党的七大将这一方针写入党章。1982年9月,十二大党章再次重申了这-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从严管党治党、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原则。2016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惩治,治是根本,惩是为了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实践都充分贯彻了这一方针,把查办案件改为纪律审查案件线索改称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接到问题反映就要同本人见面,谈话函询、及时诫勉,对审查对象以“同志”相称让其重温人党誓词、用理想信念对其教育转化都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治病为了救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创新举措,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和抓手。“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层层设置防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种形态都是从严治党的利器,彰显了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全党的坚决态度;“四种形态”对应的问题严重性递增,而所涉人数递减,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要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综合研判“树木”与“森林”关系,宽严相济,分类处置,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立即处理,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2015年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实践“四种形态”,共处理204.8万人次。其中,批评教育、谈话函询95.5万人次、占46.7%;纪律轻处分、组织调整81.8万人次、占39.9%;纪律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15.6万人次、占7.6%;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11.9万人次、占5.8%,“四种形态”的结构性特征已基本形成。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要在第一种形态上狠下功夫。要本着对组织和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从第一道关口就把住,真正做到良医治末病、防患于未然。把谈话函询作为日常性工作,对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约谈函询,让本人作出说明,所在党委(党组)书记签字;对如实说明的予以采信,问题线索了结,并将结果向被函询人书面反馈澄清,体现党对干部的信任。

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四种形态”,必须落实“两个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各级党委(党组)就要敢抓敢管,严格执纪,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根据党的+九大报告的要求,各级纪委要立足本职抓纪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改进执纪审查

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102、如何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贯彻这一要求,需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

第一,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面对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问题仍然多发的状况,惩治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决减存量有效遏增量,不断强化不敢、知止氛围,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伸手必被捉”的警醒,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重点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既强化对经济腐败的震慑,又放大遏制政治腐败的成效,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安全。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对有政治、组织、廉洁问题反映的必查必核。着力解决选人用人、行政审批、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反腐败成效。

第二,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蝇贪”成群其害如“虎”,群众身边的腐败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极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要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强检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严肃追究责任。开展扶贫民生领域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布问题,对胆敢向扶贫民生、救济救灾款物伸手的决不手软。聚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领域重点工程,深挖严查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问题背后的腐败行为。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加大惩治“蝇贪”和“微腐败”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第三,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国际追逃追赃是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一刻不停,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要进一步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持续推进“天网”行动,紧盯重点国家、重点个案,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坚持追逃防逃两手抓,堵截资金外流渠道,使国内赃款藏不住、转不出,国外赃款找得到追得回,让已经潜逃的无处藏身,让企图外逃的丢掉幻想。深化国际反腐败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制定相关规则,推动双边引渡司法协助条约谈判。统筹各方面力量,打好政治战、外交战、法律战、舆论战,牢牢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第四,深人推进标本兼治。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才能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要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强化教育引导,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等行为,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铲除领导干部被“围猎”这个腐败的“污染源”。要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加强大数据分析运用,对实名举报及时反馈处理结果,提高反腐败工作信息化水平。要按照忠诚千净担当的标准选对人用好人,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觉保持清正廉洁,通过不懈努力,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转化为压倒性胜利,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103、为什么说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这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和国家治理规律的深刻总结,具有很强的思想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探索一条强化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使我们党能够跳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羁绊,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不断净化党的肌体。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从1926年党中央颁布第一个惩治腐败文件,到1956年八大党章规定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必须受到党的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再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我们党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胜利走向胜利,强有力的党内监督成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显著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着力破解历史周期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整顿党的作风、严明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完善党的制度,取得重大成效,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在我国领导一切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已经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同时也面临严峻风险和挑战,特别是权力容易受到侵蚀,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在如何防止执政党白身出现问题方面,西方国家的好脸是搞多党制、三权分立。而对我们这样一个有8900多万党员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来说,前途命运都掌握本自己手上,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我监督。只有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党内监督搞得好,其他监督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一旦失效,其他监督必然失灵。同时,我国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要求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组建各级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从而既完善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这必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增强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的锐利武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党内监督为根本,以群众监督作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比如,巡视监督就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巡视组进驻前就公开发布巡视对象名单,进驻后公布邮政信箱和举报电话、开「]接访,巡视结束后公开整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看到党中央动真格,就敢于向巡视组说真话、道实情、使巡视监督的震慑效果充分显现。今后,要继续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小属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104、为什么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是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再动员、再部署,为这项重大改革在全国推开指明了方向。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认识。

第一,这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现实需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出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腐败问题区别于一般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反腐败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只有我们党才能够站在政治和战略高度,把握好政策和策略,领导人民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胜利;目前,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职能交叉重叠,造成反腐败力量分散和体制机制不畅。同时,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既行使侦查权,又行使批捕、起诉等权力,也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贝会,作为国家反腐败T.作机构,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界办公限本目的就在于加强党对反腐败I.作的集中统~领导,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反腐败4争压倒性态势,进一步增强人心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这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战略举措。我们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应对风险挑战、保持肌体健康,从根本上要靠强化自我监督,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探索出--条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既要依规治党,依据党章党规党纪管党治党建设党;又要依法治国,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治国理政。做好覆盖这两个方面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既要体现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要体现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本质上都属于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外部监督。目前,党内监督已经实现全覆盖,而行政监察对象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范围过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创制之举,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有利于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这是推进反腐败斗争法治化的重大探索。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与时俱进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统一、协调推进。国家监察法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通过明确监察委员会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把目前正在实际使用的调查手段写人法律,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法治难题,提高反腐败工作法治化水平。在国家监察法中对监察权行使的方式方法、审批程序、时限要求等作出严格限制,可以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明确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的职务犯罪案件由检察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有退回监察委员会补充调查、自行补充侦查、作出不起诉决定等权力;明确监察委员会采取技术调查限制出境等调查措施,按照规定等权力交有关机关执行等,形成互相制衡的机制,也有利于加强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把监察权关进制度笼子。

105、如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是站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度,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按照报告的部署,重点要从8个方面增强执政本领。

第一,要增强学习本领。学习是事业进步的阶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全党同志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第二,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我们党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着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第三,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改革创新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真正过好互联网这一关,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四,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发展是解决我国-~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全党同志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五,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力争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第六,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党-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第七,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要把党的+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就是要狠抓落实。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第八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恋化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106、为什么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长征与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必须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从近代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保持强大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

107、为什么说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一,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这是因为,我们是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进行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_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不仅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我们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样的时代舞台当然无比广阔,这样的事业当然无比壮丽。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是因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探索和开创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而是党和人民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在改革开它植根于中华文放近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我们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承前启后的伟大事业当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新时代,我们一定能以全面提升的“五大文明”,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是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代表着全球1/5人口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人民坚信,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道路是不是好,只能拿事实来说话、由中国人民来判断,而不能听一些人的主观臆断,更不能听信他人忽悠而失去前进的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目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讲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之三

41、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四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五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六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二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三是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四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五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六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七是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43、怎样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二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三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4、怎样理解“四个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是立足新时期我国权力运行现状、从权力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作出的创新性探索,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能和优势,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党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民主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法律监督是一种专门性和程序性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四种监督,既目标一致又相对独立,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既相互制约又共同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彼此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严谨周密的监督网络体系,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发挥出监督的整体优势。“四个监督”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5、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是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二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五是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4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这是一条先进文化发展之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第三,这是一条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第四,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要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发展文化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五,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条道路,符合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同时也引领文化的繁荣和惠民,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49、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四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五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5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说,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51、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一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二是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三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四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52、什么是“四信”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四信”建设的提法,是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深化,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法治社会不断健全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3、如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二是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三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五是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六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七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八是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九是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十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十一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54、怎样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二是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三是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五是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六是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七是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55、如何认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6、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57、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四个“加快形成”是什么?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一是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二是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四是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58、加强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59、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二是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三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四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60、怎样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三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四是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五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五)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

(五)我国是否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重大历史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已经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决定一个国家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还应该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这种不断变化的特点,并根据这个变化来不断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只反映了当前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因此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本身发生了变化。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如何理解“四个伟大”?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局工作的总框架、谋划事业的总坐标、推进工作的总抓手。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阐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一个?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说“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伟大工程”这个概念在“四个伟大”中出现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总结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并认为,在这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起关键作用的。他把党的建设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工程来实施,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命题。从十四届四中全会起,“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在“四个伟大”的相互关系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四自能力”,经受“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才能不断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如果党自身不过硬,要想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然是空想。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创立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我们党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让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又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下载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四)

    《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61—80问) 61.如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社会管理既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当前,党和政府在社会服务管理......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三)

    《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41—60问) 41.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内涵?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之六

    101、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这种先......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一)(1

    《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1.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篇就明确指出,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一项首要的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专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1.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本书编写组编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2013.11 1.为什么要推动人民大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101-10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21-40)来自新华网

    21.为何说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科学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展缓慢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这就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