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汇编)

时间:2019-05-13 16:3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一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81402

【发布文号】赣府发[1995]63号 【发布日期】1995-10-09 【生效日期】1996-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

(赣府发〔1995〕63号1995年10月9日)

现将《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是增加我省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抗洪减灾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

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

为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洪减灾能力,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精神,参照外省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在全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

一、一、征集范围与对象

(一)本省行政区域内下列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防洪保安资金:

1.国有、集体、乡镇、股份、联营和私营企业;

2.银行、保险及各类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城乡信用社;

3.城乡个体工商户;

4.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企业在职职工;

5.非农业建设新征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

(二)下列个人和单位免缴防洪保安资金:

1.年工资收入3000元以下的在职职工;

2.残疾人、待业职工、“三资”企业外方职员;

3.已承担了农村积累工的个人;

4.“三资”企业;

5.劳改、劳教、民政福利企业、校办工厂、城市公共汽车企业;

6.当月发不出工资或只发基本生活费的企业,免缴该月的防洪保安资金,其中:地方企业须经代征部门审核并报同级水利、财政部门审批同意,中央驻赣企业须经省地方税务局审核并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审批同意。

二、二、征集标准

(一)商业、外贸、供销、物资等流通企业及饮食、旅游、服务业按当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1‰征集;房地产开发企业按当年销售收入的5‰征集;

(二)工交、邮电、通讯企业按当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1‰征集;建筑安装企业按当年工程结算收入的2‰征集;

(三)银行按当年利息收入的1‰征集;保险公司按当年财产保险费收入的1%征集;各类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及财务公司按当年业务收入的2‰征集;城乡信用社按当年利息收入的1‰征集;

(四)农村个体工商户按每户每年30元征集,城镇个体工商户按每户每年50元征集。

(五)在职职工按照上年个人年工资收入分档次征集:

1.年工资收入3000元至4000元(含4000元)的,每人每年15元;

2.年工资收入4000元至6000元(含6000元)的,每人每年30元;

3.年工资收入6000元至8000元(含8000元)的,每人每年50元;

4.年工资收入8000元以上的,每人每年80元。

(六)非农业建设新征占用耕地,城镇规划区内按每亩1000元征集,城镇规划区外按每亩500元征集。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省计委确认)按上述标准减半征集,水电建设项目免征。

三、三、征集办法

(一)防洪保安资金,按下列分工及时收缴:

1.国有、集体、乡镇、股份、联营、私营企业及银行、保险、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由当地地方税务部门按月代收。

上述部门应在每月1日至10日向当地地方税务部门报送上月的财务会计报表,并按征集标准缴纳上月的防洪保安资金。

2.个体工商户在每年6月1日至10日一次性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缴纳全年的防洪保安资金。

3.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由本单位财务部门按当年5月31日在册职工人数,一次性代收后于当年6月底交当地财政部门。

4.国有、集体、乡镇、股份、联营、私营企业及银行、保险、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和城乡信用社在职职工及“三资”企业中方职工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由单位财务部门按当年5月31日在册职工人数,在每年的6月1日至10日一次性代扣代收后,按上述期限交当地地方税务部门。

5.非农业建设新征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由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时一次性代收。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设立“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级地税、工商、土地、财政部门代征防洪保安资金,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江西省防洪保安资金专用票据,代征的资金连同利息于每月终了后5日内全额缴入县(市、区)财政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于每月终了后10日内,按其征集的防洪保安资金扣除业务费后,将余额的50%直接缴入省财政厅防洪保安资金专户。

(三)单位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计算单位缴纳防洪保安资金的销售收入等各项收入,一律以统计、财政和税务部门核实的数额为准。

(四)防洪保安资金要按期缴纳,逾期不交者,除限期追缴应交款外,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对拒交者,由县以上代征部门通知开户金融机构扣缴,或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

四、四、使用管理

(一)按照分级集中使用原则,合理分配防洪保安资金。各地征集的防洪保安资金总额在扣除业务费后,其余额的50%归省所有,其余的防洪保安资金归地、市、县所有。地、市、县具体分配比例,由各行署、省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防洪保安资金按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重点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大中型病险水库的处理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防汛物资、设备、器材的设置、储备。资金的具体安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计划、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资金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按基建程序管理。

(三)县(市、区)财政部门按征集总额的2%提取业务费,核拨给代征部门。

(四)各地、市、县财政部门要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送防洪保安资金的征集进度、安排使用情况,年终要报送全年收支决算。

(五)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防洪保安资金征集、使用的审计监督,每年至少审计1次,并向政府报告。凡违反本暂行规定的,按《 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五、各级政府要加强防洪保安资金征集工作的领导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级代征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代征任务。

六、六、本暂行规定由省财政厅和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七、七、本暂行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颁布日期】1995.10.18

【分类号】507

【文号】【文题】《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正文】

《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1995年10月18日江西省水利厅、财政厅发布)

第一条根据省人民政府赣府发[1995]63号文印发的《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 金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全省各级财政、水利、计划、地方税务、工商、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密 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暂行规定》和本实施办法做好防洪保安资金征 集、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防洪保安资金除非农业建设新征占用耕地按分级征集外,实行属地征 集的办法。其代征部门为县(市、区)地方税务、工商行政、财政部门和各级土地 管理部门。各代征部门按下列分工和征集办法收缴:

(一)国有、集体、乡镇、股份、联营、私营企业及银行、保险、信托投资公 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等单位应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以及上述单 位的在职职工和“三资”企业中方职员全年应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由县(市、区)地方税务部门收缴。单位交纳的按月收缴,各单位应在每月1日~10日向地方税务 部门报送上月的财务会计报表,并按征集标准缴纳上月的防洪保安资金。个人交纳 的按年收缴,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按当年5月31日在册职工人数,以及各人上相 应的年工资收入总额(含基本工资、奖金、政策性津贴和补贴。无上年全年工资收 入总额的,用5月31日以前,实际连续领取工资月份的平均月工资收入乘以12确定年 工资收入总额,下同)和规定的征集标准计算代扣,在每年6月10日前将本单位当年 个人应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总额一次性缴交地方税务部门。

(二)城乡个体工商户应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由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按年收缴。每户按规定的征集标准于6月10日前一次性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交纳当 年的防洪保安资金。

(三)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含中央和省属单位)在职职工应缴纳的防洪保 安资金由县(市、区)财政部门按年收缴。由本单位财务部门按当年5月31日在册职 工人数,以及各人上相应的年工资收入总额(机关职工收入含职务工资、级别 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保留津贴;事业单位含职务工资、津贴、奖金)和规 定的征集标准计算代扣,在每年6月底前,将本单位当年个人应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 总额一交性缴交财政部门。

(四)非农业建设新征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由有建 设用地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时一次性代收。

第四条凡符合《暂行规定》减免条件需申请减免防洪保安资金的单位,应到 县(市、区)地方税务部门(或各级土地管理部门)领取《江西省防洪保安资金减 免申报表》(格式见附件一),经代征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不利商财政部门批准。未设水利部门的省辖市所属区,其区属企业防洪保安资金的减免,由代征部门审核,报市水利商财政部门批准。中央驻赣企业须由代征部门初审,经省地方税务局审 核并报省水利厅商省财政厅批准。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须由代征部门审核,经 省计委确认后报省水利厅商省财政厅批准。

第五条凡符合《暂行规定》的征集对象,应按期缴纳防洪保安资金,逾期不 缴者,除限期追缴应交款外,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对拒缴者,由县(市、区)代征部门通知其开户金融机构扣缴。无法实施扣缴的,税务部门停 止供应税务发票;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执照年检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征 用土地有关手续。

第六条县(市、区)以上财政部门应设立“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代征部 门应按下列规定时间将征集的防洪保安资金连同利息及时足额缴入同级财政“防洪 保安资金专户”。

(一)各县(市、区)地方税务部门当月征集的,于该月终了后5日内全额缴入 同级财政“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征集的,于每 年6月底前全额缴入同级财政“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征集的,于 每月终后5日内全额缴入同级财政“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肥(市、区)财政综合 部门征集的,直接入“防洪保安资金专户”。

(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收到代征部门缴入的防洪保安资金并核实后,按月提取收缴总额2%的业务费分拨各代征部门,财政部门直接收缴的按直接收缴 总额的2%一并提取业务费。省、地(市)财政部门在收到同级土地管理部门缴入的 防洪保安资金时也应按月提取收缴总额2%的业务费拨给同级土地管理部门。各代征 部门收到财政拨给的业务费,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分配、使用。

第七条各地(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将当月征集的防洪保安资金,在扣除代征部门业务费后,于每月终了后10日内,将余额的50%直接解入江西省财政 厅“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其余资金的分配由各行署、市人民政府决定。省土地管 理局缴入省财政的防洪保安资金,统一归省使用。

第八条各代征部门在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时,应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江 西省防洪保安资金专用收据》(以下简称《专用收据》,格式见附件二)。

第九条《专用收据》分为定额和非定额两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向个体工商 户征集时,开具定额《专用定额》,其票面额分为30元、50元两种。其他代征部门 征集时开具非定额《专用收据》。

第十条防洪保安资金各代征部门到同级财政部门领取《专用收据》,并登记 序号。再次领取时需交回已使用完的完整序号的《专用收据》。各代征部门使用《 专用收据》时,需加盖本单位财务专用章,并妥善保管。

第十一条有关报表的填报规定:

(一)《江西省防洪保安资金征集情况月报表》(格式见附件三,由各级财政 部门印发)。此表由各代征部门于每月终了后10日前填报。一式三份,一份报同级 财政综合部门,一份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一份留存。

(二)《江省防洪保安资金征集情况汇总月报表》(格式见附件四)。此表由

县(市、区)财政综合部门于每月终了后15日前填报。一式三份,一份报上级财政 部门,一份抄送同级水利部门,一份留存。地、市财政部门应于每月终了后20日前 将所属县(市、区)征集数连同地(市)本级征集数汇总报省财政厅、省水利厅、交抄送同级水利部门。

(三)《江西省防洪保安资金收支决策表》(格工见附件五)。此表系各级财 政向同级政府和上级财政报送的收支决算报表,报送时需际必要的文字说明。县(市、区)级应于每年1月30日前报地、市;地、市每年2月15日前汇总报省。第十二条《专用收据》、《江西省防洪保安资金减免申报表》和《江西省防 洪保安资金征集情况汇总月报表》以及《江西省防洪保安资金收支决算表》由省财 政厅统一印发,各地、市财政局到省财政厅统一领取。县(市、区)财政局到地、市财政局领取。印刷费用在省级集中的防洪保安资金中列支。

第十三条防洪保安资金按分级集中使用的原则,专款专用。其使用范围为:

(1)省确定的重点防洪保安工程建设;(2)大中型病险水库加固和重点水利工程 建设;(3)地市及县(市、区)留成的资金用于哪些工程由行署、市人民政府确定 ;(4)防汛物资、设备、器材的购置、储备;(5)与征管工作有关的发票、表格 印刷费、会议及宣传费;(6)代征部门业务费,主要用于代征人员补贴和办公费等。

第十四条防洪保安资金的使用必须由县(市、区)以上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计 划、财政部门共同提出安排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地、市、县(市、区)级 安排计划,需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凡列入防洪保安资金使用的计划的项目,属基本建设性质的,需要 按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管理。必须做好前期工作,其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 审批应按现行水利基本建设审批权限办理。

第十六条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防洪保安资金可与基本建设投资等其他 专项资金配套使用。年终结余,可连年结转作用。

第十七条审计部门应和纪委、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防洪保安资 金征集、分配、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每年至少审计一次,并向同级政府报告。各级政府每年应将本级掌握使用的防洪保安资金收支决算情况,采取适当形式向社 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凡违反《暂行规定》和本实施办法的,按《国务院关于违 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防洪保安资金征集、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领 导并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缴纳单位 和个人的责任意识和缴纳资金的自觉性。各代征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代 征任务。

第十九条防洪保安资金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单位缴纳的在营业 外支出中列支。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省水利厅商省财政厅负责解释。与《暂行规定》同时施行。

第三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81402

【发布文号】赣府发[1999]16号 【发布日期】1999-05-07 【生效日期】1999-05-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江西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

(赣府发〔1999〕16号1999年5月7日)

各行政公署,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江西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纪发〔1998〕2号文件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指领导干部因晋升、调任、转任、轮换、退休、辞职、辞退、解聘、辞聘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前,审计机关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

第三条 第三条 凡国有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事业单位,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和其他需要进行离任审计的领导干部离任时,按照本规定进行离任审计。

第四条 第四条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提名审计对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或监察机关提出,同级审计机关依法负责组织实施。

被确定为离任审计对象的领导干部,一般应在1个月内对其审计,未经审计,有关部门不能为其办理离任手续。

第五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任期内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以及债权、债务情况;

(三)任期内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任期内执行和遵守国家财经纪律情况;

(五)作期内配发的办公物品清理移交情况;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六条 第六条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任期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情况;

(三)任期内债权、债务和潜盈、潜亏情况;

(四)任期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

(五)任期内主要经济活动和重大经济决策所产生的效益情况;

(六)任期内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七条 第七条 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情况;

(二)乡镇办企业税收征缴、利润实现和基建技改投入情况;

(三)资产家底变化情况;

(四)债权、债务情况;

(五)农民负担情况;

(六)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八条 第八条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审计机关根据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或监察机关提出的审计对象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提名的部门;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应按照审计通知书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二)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证明材料,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写出审计报告;

(三)审计组将审计报告送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征求意见;

(四)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五)审计组审查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根据所核实的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不作修改的,应写明原因,并与审计报告、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一并报审计机关;

(六)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结果报告或审计意见书,送提出审计对象的部门,并抄送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

(七)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有关部门根据审计结果报告或者审计意见书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写进干部考察材料,归入干部档案。

第九条 第九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实施离任审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和干扰审计人员执行公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十条 第十条 审计人员实施离任审计,必须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审计人员实施离任审计,依法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领导干部任期内需要审计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省审计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2年9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和《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赣发[2009]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12]30号)精神,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更好地解决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坚持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

(二)功能定位。

县级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的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疑难疾病初诊、转诊;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重点办好1所人民医院和1所中医院。根据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办医。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增后劲、医疗保障可持续”的目标。

----建立医院补偿新机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采取“一减一调一补一改”(即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增加财政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补助、改革支付方式)等综合措施,使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县级医院均次医药费用保持较低水平,个人自负费用比例不超过30%。

----建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将日常管理权限下放给医院;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增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患者满意度在90%以上。

----建立医院收入分配激励新机制。建立以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并体现激励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医务人员工资收入较改革前有明显提高。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前提下,通过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获得的合理收入,其收支结余部分50%用于医院事业发展,5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考核发放。

----建立医院监管新机制。完善阳光医药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社会多方参与的医药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医疗技术、医疗行为的监管。建立控费机制和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激励与惩戒并重的约束机制。

二、工作安排

(一)试点范围。确定13个县(市)为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具体名单见附件)。综合改革医院为县(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

(二)制定方案。试点县(市)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地方实际,在2012年10月底前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审定,并报省医改办备案。

(三)步骤安排。2012年10月1日正式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1-2年后进行评估,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后,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1、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补偿机制。取消县级医院药品加成,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降低药品金额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原则上人民医院不超过40%、中医院不超过50%。其中,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0%,2015年确保达到50%。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使用金额不高于医疗费用使用总额的10%。将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渠道。按照中西药综合加成率20%的取消药品加成收入按规定给予补偿,其中:通过调整挂号、诊查、治疗、手术、护理等服务收费价格,纳入医保基金报销范围,消化药品加成收入的80%,剩余的20%由财政补助,省、县(市)按8︰2分担。

2、优化收费结构,完善价格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提高诊疗、护理、手术和中医诊疗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收费价格与医保、财政、卫生相关政策同步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政策范围。

3、改革支付方式,推动合理补偿。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引导、制约和激励作用。各统筹地区积极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加强总额控制。建立医保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机制。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缩小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拉开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城市三级医院与外地医院之间的就诊报销差别比例,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不同统筹地区的县级医院之间的转诊报销比例维持不变。加快推进新农合设区市级统筹,2013年确保三分之一的设区市统筹试点,2014年全面实施。

4、建立竞争机制,形成合理定价。改革医疗定价方式,积极探索医保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竞争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

5、规范招标采购,切实降低成本。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药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积极探索有效保障短缺且临床必需药品的供应办法。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减少和规范流通环节,降低配送成本。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全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完善鼓励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措施,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配备比例不低于基本药物目录(含省增补目录)品种数量的95%。

6、落实政府责任,体现公益性质。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对县级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县级医院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保障社会化,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离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其养老和医疗保障等与其他事业单位相衔接。探索化解县级医院债务的有效方法。

7、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引导民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其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按照公立医院补偿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取得。

(二)改革运行机制。

8、健全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县级医院举办主体履行发展规划、出资和监管等职责。落实县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在医院岗位设置、内部人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收入分配、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医院自主权。院长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管理部门聘用。副院长人选由院长提名,副院长以下人员聘用由医院自行决定。

9、建立院长负责制,落实自主管理。探索公开招聘院长,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行院长负责和问责制度。强化责任管理,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县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院长、医院管理层及职工代表大会等的职责,医院重大决策、重要人员聘用、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院长承担管理责任,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考核合理确定收入水平,并与单位社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相联系,与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保持合理的关系。院长的考核工作由卫生主管部门会同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组织实施。

1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县级医院床位数规模确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占比不低于85%,医护比不低于1︰2,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专业技术分流人员。

11、完善绩效考核,实施目标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考核机制。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标准、刷卡即时结算以及患者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财政补助、医院总体工资水平等挂钩。由政府办医主体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并组织部门代表、患者等社会多方参与的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12、改革内部激励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县级医院可根据医疗行业特点,制定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的收入分配办法。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13、加强运行管理,提高利用效率。精简医院内部行政机构,推进后勤社会化管理。健全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和审计制度,强化对县级医院预算、收支、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加强医院运行成本控制,推动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的共享度和利用效率。

(三)提升服务能力。

14、明确标准,填平补齐。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完成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县域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县级医院建设标准。县级医院新建院区可探索股份制改革模式。

15、确保基本,加强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基本科室建设,做到人员、技术和管理三配套,满足县域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适当放宽二、三类相对成熟技术的准入条件。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编制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规划,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近期重点加强中医特色专科、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诊、预防保健、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薄弱科室建设,优先选择近三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临床专科进行建设。

16、强化队伍,提高素质。新进入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引导医师到县级医院就业,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每个试点县(市)每年遴选不少于4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大力培养和引进业务骨干和县域学科带头人,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县级医院工作,对各学科主要业务骨干在待遇方面给予倾斜。经批准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并按规定给予合理补助。

17、分工协作,对口支援。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建立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制度,城市三级医院选派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或科主任,支持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建设远程医疗系统,与对口支持的县级医院实施科室(学科)共建工程。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

(四)强化监管措施

18、控制费用,减轻负担。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等综合措施,切实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相关费用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和公示制度。完善阳光医药监管体系,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药品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作为对县级医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加强实时监控。鼓励县域内建设医疗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等方式实现资源集约化。

19、强化技术,提升水平。县级医院分科目管理常见病、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及急诊抢救技术。积极筛选包括中医中药技术在内的适宜医疗技术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

20、规范行为,忠实履职。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行为等的监管,完善县级医院安全质量控制评价体系。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和处方点评等管理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县级医院信息公开,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

(五)改善医疗服务

21、推行惠民便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按病情分类诊疗、刷卡即时结算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病人就医感受。

22、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满足门急诊挂号、住院管理、药房管理、成本核算、医疗保障结算等工作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实现县域内医疗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支持县域内建设远程医学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病理、心电等)重症监护和远程教育。

23、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水平。鼓励医务人员钻研医学科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树立良好医德医风,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协调推进。试点县(市)要在本级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下,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各设区市政府要切实做好所辖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和推动工作。各地在推进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省医改领导小组报告。

(二)加强部门协调。各级发展改革(医改办)、卫生、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制定出台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文件,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县级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财政经费补助与医疗机构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县两级财政补助时间,统一从2012年11月1日开始计算。

(四)营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帮助医院排忧解难,协调医患纠纷,建立互信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要做好宣传培训和政策解读工作,加强对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推行医疗责任保险。

2010年开展取消药品加成试点的江西胸科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从2013年起按此实施意见执行。

附件: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名单

附件: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名单

(共13个)

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

九江市:德安县

景德镇市:乐平市

萍乡市:芦溪县

新余市:分宜县

鹰潭市:贵溪市

赣州市:兴国县

宜春市:高安市

上饶市:婺源县

吉安市:新干县

抚州市:南城县

第五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赣府厅发〔2009〕57号 2009年6月5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江西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强农惠农资金,是指全省各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管理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财政部门负责强农惠农资金的申报、分配、拨付和监督检查等资金管理工作,其他业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强农惠农项目的立项申请、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工作。

第五条 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符合科学、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符合资金适当集中使用的原则。

第六条 各有关部门应将重要的强农惠农资金用途、补助标准、补助对象以及其他要求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告。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第二章

申报与分配

第七条 强农惠农资金坚持逐级申报原则。资金申报部门,为申报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申报部门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或财务关系,以正式文件逐级申报,不得越级申报。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对上报资金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

第八条 对直接补贴类资金,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做好相关数据的调查、统计和核实工作;对工程类项目资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在立项时应实行公示公告制、现场核查制和专家评审制,提高立项环节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避免暗箱操作;对其他非工程类项目资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根据有关资金管理要求,综合各项因素,科学合理测算资金需求,制定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

第九条 强农惠农资金实行规范化分配,采用公式法、因素法等科学分配方法合理分配资金。强化资金分配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集体研究制度,增加资金分配与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第十条 充分利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等有效的资金投入激励引导手段,完善强农惠农资金分配管理机制。

第十一条 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发挥资金规模效益。

第三章

拨付与到位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年初商主管部门提出强农惠农资金分配计划时间表,按计划进度下达资金。财政部门负责组织调度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第十三条 上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将强农惠农资金拨付到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根据进度或自查验收情况,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办理资金拨付。

第十四条 对农民个人的直接补贴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以直接补贴资金抵扣农户的任何税费和债务。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第十五条 下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分配下达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追加强农惠农资金的指标文件,必须同时抄报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省直管试点县应同时抄报设区市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六条 由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资金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第十七条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某一具体的强农惠农项目资金要求,制定专项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或项目实施方案。

第十八条 对符合招投标条件和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强农惠农项目资金,资金使用单位应按规定执行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使用、管理强农惠农资金的部门和单位都必须建立专账,专人负责,加强核算。对大额项目资金应实行报账制管理。

第二十条 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任何部门、单位自行将上级部门下达已指定专项用途的强农惠农资金,挪用于非扶持对象及项目,变更资金用途。由于情况变化,确需调整项目,需报请立项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正式批准。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不得违规将强农惠农资金通过所属单位转给其他部门使用,不得将资金通过下级部门或有关企业转回本单位使用,严禁以任何形式将强农惠农资金设置账外账和私存私放。

第二十二条 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大对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同时,大力宣传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果,树立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先进典型,扩大强农惠农资金的影响力。

第五章

验收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 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反馈、报告强农惠农资金到位、使用、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效益等情况,作为对次年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考核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建立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益的经常性反馈制度。

第二十五条 建立竣工验收制度。工程类项目完工后,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或签定的合同、协议组织验收,作出验收综合评价。对验收不合格的,除要求限期纠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外,酌量调减现有投资或不予追加新的投资。项目验收后,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六条 实施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与分配挂钩的办法。对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好的单位和部门,给予资金、项目、增加投资规模等奖励;对于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差,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的单位和部门,除按规定处理外,视情况终止对项目的支持,收回或抵减资金。

第六章

检查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建立检查监督制度。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采取自查、抽查、重点检查等多种检查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门专设的监督机构、各级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对在强农惠农项目检查和资金审计中,发现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和其他违规支出资金的,一经查实,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立即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同时如实将处理情况向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告。

第七章

决算与档案

第三十条 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终了必须按时、准确、完整地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支出决算。

第三十一条 工程类项目完工后,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工程决算;形成的资产要逐项进行登记,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完整、保值。

第三十二条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单位和同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强农惠农资金项目档案,并逐步形成项目档案库,为分析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果,规范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提供依据。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对某一具体强农惠农资金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补充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