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马克思主义》复习重点
2013年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马克思主义》复习重点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条件下,在科学总结人类实践经验和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手掌的基础上,实现了根本变革,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科学统一,还贯彻到历史观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和运动不能分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物质运动同空间、时间是不可分割的,空间是表征事物的广延结构性和并存性的物质存在形式。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时间是表征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物质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即具有绝对性和无限性,又具有相对性喝有限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
(一)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意识活动是与人脑本身的复杂结构相联系的,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理的活动实现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
2、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光有人脑这个物质器官,还不等于有了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器官,传导入脑,使主观和客观发生联系之后才会形成意识,意识是客观的主观映像。
(二)能动作用:一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应当反对两种片面的观点:一是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它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另一种是唯心主义观点,它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方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说成是脱离物质、决定物质的东西。
4、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
1、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连续的、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种质的形态的飞跃。事物的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的变化,超出度的界限,事物就发生质变。质变是旧质消灭、新质产生,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多样喜性的发展过程,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即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发展的量变和质变渐进性喝飞跃性的统一。
5、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任何现存的事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于他所产生的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③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是新事物克服旧事物,是质变。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有肯定的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待历史遗外来文化,都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不加分析帝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做法都是错误的。(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自身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呈现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上升的。首先,每一次否定,都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扬弃”。其次,事物自身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否定之否定阶段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之所以是曲折的。首先,经过两次否定即两次向对立面转化,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仿佛是向旧的阶段回复。其次,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在同旧事物作斗争中必定
有反复,必定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个代替过程是曲折的,局部的暂时的逆转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改正错误,坚定不移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6、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和外部根据:内因是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也称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也称外部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关系又称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自身系统是内因,环境是外因。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是根本的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正确认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只有科学地阐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才能揭示事物“自己运动”的根本原因,克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以及必然导致的唯心主义错误。从实践方面看,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又要始终如一地吧社会主义事业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7、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怎样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来运用马克思主义):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具有绝对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真理是作为系统和过程而存在的。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定层次、一定过程的正确认识,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通过相对而存在的。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有助于在认识论上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可以防止和客服思想僵化。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有绝对性的一面,又要有相对性的一面,一种认
识是否正确,最终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即使一时还不能证实或推翻,迟早都会由实践来检验并得出结论。实践标准是绝对的,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水平未必恩呢该对当时已经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作出判断,人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又是相对 的。
8、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增长率和密度等。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9、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2.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意识形态与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意识形态变化一般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从横向来看,意识形态的发展同经济水平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不一定最先进的;相反,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 形态的发展,却有可能是比较先进的。这种不平衡性可以从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的变革要求中得到说明。3.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能动的反作用。它具有指导、动员、批判、教育和规范作用。
基础的内容、性质和发展要求,是社会经济关系在人们观念上的深刻表现。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或对立,实质上是它们各自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之间的差别和对立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着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意识形态已经产生,就要为它所反映经济基础服务,对经济基础起着维护和强化作用。哲学在各种意识形态中,是远离物质经济关系的意识形态,它曲折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并通过指导各种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对经济基础产生深刻的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形式和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发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时,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使技术设自然资源得带合理的运用,从而促进生产发展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技术设备、自然资源的作用也得不到发挥,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是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发展的,一种生产关系在它产生和建立的一段时期内,与生产力状况是基本适合的,它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这期间,生产关系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人们进行某些调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来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就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建立之后,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在到新的基本适合,矛盾不断产生有不断解决,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内在的本质联系,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群众观点个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些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党的群总路线,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①客观实在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②自觉能动性。实践总是在人们的一定目的,一定意识支配下进行,它是实现人们一定价值追求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计划地改变世界面貌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在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总目的。真理及其检验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真理作为认识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唯物辩证主义吧实践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在判断认识真理的过程中需要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辅助性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真理的客观属性和价值属性: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具体的历史统一的。一方面,真理是价值的基础,决定价值的性质。另一反面:价值制约着真理由可能向现实转化成过程。要求您我们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和满足人们利益相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中的不同认识阶段,两者有质的区别。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认识活动中,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总是互相参透的。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也有感性。
地理玩意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指特定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增长率和密度等。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要求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但它们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既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形式和自己特殊的规律。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对前人思想继承什么,根本上取于当代人们的经济利益;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
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从纵向来看,意识形态与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从横向来看,意识形态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性。第三,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发展,除了最终受经济的制约外,还不同程度地受意识形态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政治和法律思想的影响。第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即促进社会的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判定意识形态作用的性质,是根据它是否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相一致,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助于进步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与发展。
P31、商品及其二因素: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是其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体。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第二,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这表现为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成其为商品。一是有些东西虽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人的劳动消耗在它上面,因面没有形成价值,那就不能成为商品。如自然界的空气、阳光等。二是有些物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但如果是生产者自产自用的,不是为交换面生产的,从而不表现价值物,那也不是商品。三是一种物品尽管作为商品生产出来,但如果是废品,没有使用价值,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是白白浪费,不会形成价值,因而不能成为商品。
P35货币的职能: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特为货币的职能。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执行着以下一种职能:第一,价值尺度。第二、流通手段;第三贮藏手段。第四、支付手段。第五、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P41、资本循环: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地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 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过程,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叫资本循环。资本循环过程。从货币资本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执行三种职能,体现购、产、销的统一。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以货币为内容的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聚能是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二种形式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内容的生产资本形式,第二种职能是在车间里生产出商品。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第三种形式是以商品为内容的商品资本形式。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并存性是指一个生产企业的全部投资,依据购买条件、生产条件和售卖条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和商品资本形式上同时并存。继起性是指并存的三种形式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各自相继进行循环,形成三个循环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由于投资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同进并存,所以它们各自就能够相继地运动;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的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循环,所以它们就能够保持并存国并存性遭到破坏,继起性就会停顿;相继循环不能实现,并存性就会陷于混乱。产业资本只有既保持并存性,又保持继起性,才能正常循环。资本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生产力高度增长和生产关系进行了相应调整的结果,垄断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各种矛盾推动着资本主义向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过渡。垄断资本主义为更高级的社会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
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的发展进一步社会化、国际化。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及经济全球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2、垄断⑩经济管理日益社会化,就为进行真正的全面的社会化管理做好了形式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3、垄断使资本本身也进一步社会化
了,这样,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生产、管理和资本的高度社会化,就在各方面为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生产和进行反配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剧,使社会主义的革命变革不可避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和高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殖民地、附属国和宗主国的矛盾,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这将迫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加速从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新经济政策基本内容: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将部分国有化企业退还给原企业主经营,实行租凭制和租借制
3、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4、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5、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基本路线: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过程,吧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实质: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调节手段来发展生产力。特点:他是一种含有市场调节机制的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可分解为七个要点:一是目标指引。这就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二是总体布局。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即十八大报告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总体布局”。这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是发展动力。这就是:“坚
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四是制度依托。这是”四项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方面的体现,在现阶段主要包括:
1、在经济方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制区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在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五是奋斗目标,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六是立足点,立足基本国情。七是领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重复出现,具有周期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的反复。
2、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组成三部分,即W=C(不变资本)+V+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区别消失了,从而使资本增殖过程神秘化。剩余价值本来可变资本带来的,但资本家却将其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它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不是劳动的产物。级差租地含义:土地有优有劣,租种优等地者支付地租较多,租种劣等地者支付地租较少,这种与土地优劣不同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有两种形式,即级差地租第一形式或称级差地租I级和级别差地租第二形式或称级差地租II。I是指等量资本投入等量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由于土地在肥力不同和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II是指 资本连续投在统一块土地上,由于追加投资产生不同的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来源于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是由于土地优劣不同和土地数量有限,特别是优等地的数量有限,形成了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十八大报告主要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构成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中特理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中特理体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中特理体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6、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历史任务,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与30多年前比有很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要看到,我国经济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生产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推进任何领域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做到既不超越阶段、又不落后现实,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认识的深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第二篇:2015年最新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复习重点
2015年HN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前复习重点
政治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1-2)
(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积累”。两方面的积累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3)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病逐步暴露,经济危机爆发,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和恩格斯合作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的意识形态》,发表了《费尔巴哈提纲》,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1847年,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3)十九世纪70年代后,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欧美各国纷纷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1875年,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提出了过度时期理论,阐述了共产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论述了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1878年,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进一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4)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继承了亡友的遗志,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1886年,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系统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P3-4)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1)在哲学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哲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的本质,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论述了共产主义未来发展的阶段和社会的基本特征。(3)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必然被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认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缔造者;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P7)
马恩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五个要点: 一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及其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二是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三是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四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原始社以来的历史全部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要消灭阶级划分和阶级对立;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
五是代替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例题: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当前我国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题思路: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要靠发展来解决问题。特别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生产力意义更加重大,作用更加突出。这段时期的发展,是创造让更多的人民获得更多实惠的发展,与以前的发展有所不同。、联系实际,品质活力**的建设,就是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P8-10)
马克思非常重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发挥和论证了他与恩创建的“新唯物主义”哲学。
(1)政治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将上层建筑分为政治的、法律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观念上的上层建筑。认为人在社会中形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物质生活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同生产关系产生矛盾。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成了生产力的桎梏;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当生产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时,这个社会就不会灭亡,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也不会出现。
(2)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揭示。将人类的本质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指前资本主义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指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这一基础的自由个性”的阶段。
(3)政治经济学研究与辩证法的拓展。马克思出色地阐述运用了主观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综合运用了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等,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还对自己运用的辩证法进行了专门的说明。阐述了自己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在肯定黑格尔内核的基础上,特别阐明了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5、马克思的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P12-13)
(1)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定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商品生产经历了简单的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两个阶段;它们的共性是:通过交换获取各自的经济利益;遵循等价原则;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
(2)劳动价值理论。
1、商品是用来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特征。价值是通过物与物的交换所表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互为条件;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二者不可兼得.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4、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反映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3)货币及其职能。马克思认为,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 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作用: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5)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了垄断资本的统治。
(6)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而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6、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16-17)(1)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所以购买劳动力,就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值过程。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剩余价值就一定会产生出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的秘密。
(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劳动时间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情况下,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
(3)资本特殊性质和基本构成。特殊性质:第一,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第二,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第三,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基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P17-18)
(1)资本积累的过程。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为加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掠夺巨额财产,以便更快形成发展资本主义的两个基本条件:大量的货币资本和大批的雇佣劳动力。
(2)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
(3)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首先,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来分析。社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及其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时,必然要求社会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其次,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社会要发展,必然要消灭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第三,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8、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P22-23)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出版的《乌托邦》一书,被看做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
(2)空想社会主义三大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缺陷。继承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成果,深刻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对未来社会的遇见局限于价值判断,不能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新新社会的力量和道路。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19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在欧洲的迅速发展。产业革命促进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在欧洲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的队伍,同资产阶级展开了全面斗争。
(6)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思想臵于两大基石之上,使空想变成了科学。之后在近半个世纪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受了实践的经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P24)(1)“两个必然”思想的提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2)“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提出。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3)“两个决不会” 同“两个必然”的统一。二者的思想是统一的。“两个必然”论证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须的条件。
10、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P28-29)
(1)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阐述了人类早期社会的发展历史,比较完整地阐述了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理论,揭示了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与本质,科学证明了人类走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2)恩格斯的《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概括并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3)晚年书信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面阐发。1890至1894年间,恩格斯在书信中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庸俗化的观点,全面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刻论证历史运动是一种合力。
11、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P37-43)
(1)批判民粹派和经济派,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一是批判民粹派的“人类天性论”,论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二是批判民粹派的英雄史观,阐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个人历史作用的辩证关系;三是批判经济派的庸俗经济决定论,阐明政治对经济的作用;四是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阐明革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批判马赫主义,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一是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二是从哲学高度提出了物质的定义;三是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理论;四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五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3)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是揭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三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原则。
★
12、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P51-53)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内容:实行工业国有化,剥夺剥夺者;余粮征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保证红军有饭吃;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实行商业国有化;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缩小社会成员间的差距;实行义务劳动和劳动军事化。(2)向新经济政策的过度。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到了抵制。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3)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是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三是应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四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五是及时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从“工业、农业、商业”分析。
13、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P55-58)
(1)十月革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俄国的生产力水平尚未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水平,但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据此,先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再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
(2)进行农业合作化。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合作社就是社会主义组织。农业合作化,是吸引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好形式。
(3)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大工业是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真正的唯一的基础。
(4)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为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列宁采取了加强国家的专政职能,同时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执政党建设,防止脱离群众,这是党员质量,保持先进性,维护党内团结。
(5)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把“文化革命”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纲领,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发展国民教育。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
1、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P60)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革命相比(1)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划分了整个社会历史时代。(2)革命领导权不同。不再有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3)革命的前途不同。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4)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即整个中国革命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部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P62-64)(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P66-71)
(1)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团结—批评—团结”、“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家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及方针政策。(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在党的八大上,中共中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4、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68-72)
(1)毛泽东1953年初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新方针,论述了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1958年又提出了一整套包括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和内地工业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2)1963年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时,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在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方针。(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毛泽东指出,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4)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他强调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5)在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他认为实行民主集中制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反对个人专断。(6)在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提出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7)对知识分子政策,主张应给予信任,改善关系,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积极发挥其才能。
例如: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思路:
1、首先回答毛泽东对道路的探索是什么?坚持党的领导,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国家……
2、当前我国的发展道路。
3、再结合实际回答。
5、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P75-76)
(1)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成为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又提出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些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建国前后正式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按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4)对于香港和澳门问题,采取“暂时不动”“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对台湾问题,有武力解决调整为和平解决,主张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但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党的思想建设(P80-81)
(1)在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毛泽东特别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强调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2)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系统展开而达到成熟。他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巩固发展,就在于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思想统一的党。(3)毛泽东提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解决共产党员思想入党问题。党员从思想上入党说到底是要解决世界观问题,毛泽东还创造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创造。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突出的问题。左、右倾错误、宗派主义、党八股等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对全党的一种精神束缚,给党带来严重危害。
7、党的作风建设(P82-83)
(1)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风是由党的世界观和党性决定的。毛泽东创造性地把学风和党风统一起来,揭示了学风、党风和党性、世界观的内在联系,指出学风问题是党的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的工作态度问题。党风不正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而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列主义的作风。(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共产党人三大优良作风。(3)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风建设的重点,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泽东一再告诫全党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
毛泽东总结的党的优良作风。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8、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P84-85)
全国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要。1955年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后来针对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减弱的情况,毛泽东论述了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出了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思想,认为不重视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就会迷失方向。
毛泽东从理论上论述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1)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2)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3)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4)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5)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86)
(1)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教育;第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第四,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第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
(2)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第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民主原则。
10、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P89-91)
(1)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思想建立在毛泽东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派两重性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2)在对敌斗争中,要对的人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3)在对敌斗争中,必须将战略问题和策略问题区别开来,在战略目标上要消灭敌人,敢于和敌人进行斗争,但是,在各个策略阶段上,要善于斗争又善于妥协。(4)“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战略思想。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当前主要问题,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尽可能团结人民,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5)把一切积极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并尽可能减少和化解消极因素,求同存异,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
11、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P92-93)
(1)毛泽东于1949年春夏做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的三大外加决策。
(2)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毛泽东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各个国家的事情应当由各个国家的人民自己去管,任何外国无权干涉。
(3)在毛泽东外交思想指引下,逐步形成了我国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政策,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并以此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
1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P98-111)三大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活的灵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三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融为一体,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1)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运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必须始终贯穿唯物辩证法,还需要科学的方法。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自己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的运用,是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生命线。离开群众路线,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坚持群众路线,世界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独立自主。(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2)独立自主,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本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自力更生,就是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
例1:如何用毛泽东思想实现全面依法治党? 例2: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思路:首先回答什么是群众路线?如何贯彻。作为领导干部,在决策上决策群众路线。联系实际阐述。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P108-10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完整准确理解,必须全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第二,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第三,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既坚持立足中国,又坚持面向世界。第五,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机械应用,也不是对别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的照搬照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创造。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
高举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党的十八大的鲜明主题,它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意义十分重大。[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精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这一概括提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当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重要的是把握好“三个一”,即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
(一)一条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一个总体布局。
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对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了系统阐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三)一个发展目标。
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同时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形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奋斗,选择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时代特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至关重要。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形式,包括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新兴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略布局上的重要领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的要旨在于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现代化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以保障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进入世界农业发展的先进行列。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切入点。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要从具体国情出发,与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步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循序渐进、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集约发展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以内涵发展为主、多样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全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进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主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推进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以便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五)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上的基本特征就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工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法治国家。其实质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和国家社会性质决定的,其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也有异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P116-121)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
通过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通过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通过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回答。
(1)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讲话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第一次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党的重大考验。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人民的新要求,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3)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关键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用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邓小平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新变化,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下决心解决好党建中存在的迫切问题,使党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切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思想政治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这一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3)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了巨大活力又面临着新课题的考验,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党建提出的新要求,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
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探索和回答。
(1)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状态的局面,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握中国下一步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抓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时机。他高度重视发展问题,提出发展是当今社会两大问题之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社会主义。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是我们党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根据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情况的重大变化,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进入21世纪后,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胡锦涛提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紧紧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深刻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
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P121-12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创造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它写入党章,高度评价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
(3)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指导和推进党的事业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多样化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使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主心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相互关系(P129-130)
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一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进行了科学定位,准确厘清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P139-141)(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基本内涵,既体现了今天中国人都理想,也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现实主体
人民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们
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步,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所谓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4)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状态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那么,在举国上下共圆“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里,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学习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决定着一个政党的荣辱兴衰。毛泽东同志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学习是前进的基础”。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这个时代立足。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加强对理论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公仆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树立实干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开展工作,坚持讲真话,讲实话,讲有用的话,不讲空话、套话、假话;要脚踏实地,多接地气,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真切的有效成绩来团结干部、凝聚党心,不断筑牢党群干群关系,深化鱼水深情。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工作热情来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形成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局面,充分践行“走在前、干在前、争首善、当先锋”的先锋示范精神,争做先锋表率。
梦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有梦就有蓝天,相信就能看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必将把国内社会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臶。
民族复兴中国梦,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习近平同志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观点,打开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宽广视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
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中国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并落实到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引导人们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开展中国梦的新闻宣传和网络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价值支撑和动力源泉,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对外解读和传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了解和理解,增添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6、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P143-146)(1)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地位。
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江泽民明确提出“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而得出的科学论断。
(2)全面阐述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根据这个思想,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规定。此后至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对思想路线的表述没有改变。特别是第一次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所取得的认识成果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克服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全党贯彻执行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邓小平同志的一项伟大贡献在于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4)强调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保证。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充分认识到“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江泽民也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继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胡锦涛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角度提出,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的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
(5)不断完善党的思想路线的实现机制。
邓小平有一个重要思想:民主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取得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的深刻总结。他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
江泽民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他特别关注扩大基层民主的问题,认为保证人民群众直接民主权力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胡锦涛提出,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制度保证。他认为,坚持求真务实,不仅要从思想上强调,而且要从制度上落实,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保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民主决策、公开办事等制度。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P149-153)
(1)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科学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了第一位。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第三,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新发展。第一,和谐社会是对邓小平理论所回答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围绕的“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党”两个基本问题的综合式创新。第二,“和谐”是在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提出的把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三项任务的基础上的新发展,不仅是党的基本路线更加完整和全面,而且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得党的执政使命和任务更加具体和明确。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153-1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为什么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当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第二,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多种目标的根本条件。第四,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改革的方式不断解放生产力。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体系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快于资本主义,质量高于资本主义。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马恩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好前提的。邓小平坚持这个观点,提出:社会主义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了,才能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P161-163)
(1)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群众;党的领导。
(3)如何坚持: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四,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P163-166)
(1)“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提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将第三阶段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分成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再经过10年努力,到建党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素质。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奋斗目标从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9-171)
(1)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要努力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认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一,发展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稳定。第二,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发展。第三,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2)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在处理三者的关系时,应把握一条总的原则,就是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协调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第一,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统一。第二,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统一。第三,实现稳定与改革的统一。改革需要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稳定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保障。通过改革可以建立促进社会稳定的机制,改革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
12、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P171-174)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P177-179)(1)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180-183)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加快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持续、稳定、适度增长转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快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三是加快从技术引进依赖性经济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转变。四是加快从资源支撑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五是加快从生产能力提高型向产业机构优化型经济转变。
(2)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培养科技领军人物。
(4)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三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放宽投资准入。二是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三是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88-191)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急需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法制秩序。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标志和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的文明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靠人治必须要靠法制。
(2)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第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第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
(3)依法治国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第二,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借鉴引进和开拓创新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分析研究、借鉴引进别国的成功经验遵循现代化进程中法制建设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要求,但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
16、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P196-199)
(1)根本目标: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国家软实力。包含三层次内容:第一,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第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
(2)发展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第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第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
17、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P202-204)
(1)公平正义社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公平正义的大旗,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贯彻在自己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而不懈奋斗。
(2)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权利公平是社会主义正义的逻辑起点和先决条件。他标志着全体公民不分性别、年龄、身份、区域、职业、财产民族等差别,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能够平等地、没有歧视的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障。
公平正义作为反映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坚持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党的一贯主张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项政治主张和目标,并一直在为实现这一政治主张和目标而奋斗。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致力于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是为了实现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为了促进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其他各项制度的设计,体现了我们党追求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确立并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回应了我国人民实现公平正义的强烈愿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时期实现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前进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精心谋划中国梦,展现了我国必将更加公平正义的美好未来。
在具体实践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具体的相对的公平正义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各个时期。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我们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精神文化成果。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民群众都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人民群众利益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取向
我们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辩证统一,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是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辩证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贯彻公平正义这一基本要求时,必须正确处理上述辩证统一关系,切不可以偏概全、忽左忽右。在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时,我们坚持公平正义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能片面地强调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而把关乎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事情臵之度外,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说服人民群众以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时,我们坚持公平正义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能片面地强调人民群众的局部利益而放任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任凭少数人在那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而不注意调动与保护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当人民群众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说服人民群众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我们坚持公平正义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能片面地强调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而放纵极端个人主义发展蔓延,侵害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而不注意对人民群众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甚至随意侵犯个人的合法权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说服人民群众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甚至为集体利益作出必要的牺牲。在处理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关系时,坚持公平正义的正确态度是:不能片面地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利益而不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其它方面的利益,既要注意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要注意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组织他们行使好当家作主的权利;既要注意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净化他们的文化环境,又要注意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18、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P215-217)
(1)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追求发展的需要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为了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必须确立辩证思维,照辩证法办事,特别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坚定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面对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产生量,节能减排,加快防治污染的进程,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江堤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3)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实现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大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让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落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4)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经济发展潜在的增长点、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一)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
生态环境资源约束日益趋紧,极端气候变化日益频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趋劣问题非常严峻,已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要素、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重大障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日益显现,土地沙漠化蔓延,泥石流、地陷、暴雨、干旱、地震等天灾多地频发,不但经济损失严重,而且危及我们宝贵的生命。在严酷的事实面前,我们必须在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与绿色发展紧密的结合。把绿色发展作为我们干部群众、国内国际共同的责任、义务和使命。营造谁抢占绿色经济的制高点,谁就能在绿色发展的大势中赢得先机、把握主动的氛围。运用“绿色考核体系”代替传统GDP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是“十二五”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二五”规划首次以凸显绿色发展指标的绿色发展为主题,以资源节约,即生产有效率、消费节约,生态足印小、存量的可替代或可持续;环境友好,即生产影响低、消费排放低、存量环境质量好,包括大气、水质;舒适宜居,如绿地、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绿色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
(二)循环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我国循环发展目前处于初期起步阶段,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2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1]从政府而言,今后首先要在政策方面给予循环发展以充分的导向作用,最主要的是要完善有利于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循环经济行业领域。从系统而言,要努力形成高级、多层、良性的超循环发展系统,即内外良性循环,在增强内部实力基础上实现外部资源为我所用;软硬良性循环,因为对发展而言,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城乡良性循环,打破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束缚,形成要素合理有效配臵;人地良性循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行业而言,要支持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向构建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转变。从企业而言,要支持从企业内部小循环、单一企业循环式生产,向整个产业链的循环发展方式转变,从低端、分散、小规模资源循环利用向高附加值、集中化和规模化转变。从环节而言,要从注重生产环节入手发展循环经济,向注重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全覆盖转变。从社会而言,要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从示范到普及,从幼儿到成年的宣传教育,从循环的生活、消费习惯到循环生活、消费理念。
在循环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去除狭义的产业循环,建立广义循环,运用大中小循环系统进行区域规划和运行。首先,建立“大循环”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城市是一个人口、资源、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依存的复杂的共生系统。虽然目前参与城市管理的各个单位都在为城市的发展积极工作,但在解决各自职责范围之内问题的同时,彼此之间难以真正做到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例如,市容环卫部门负责垃圾的处理,环保部门负责都市的环保,园林部门强调都市绿化,交通部门管理都市交通运输等等,其管理结果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本质上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生产的非竞争性与消费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是环境保护这一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因此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阶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循环型都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将城市视为协调、有机的统一体,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系统部署、综合管理。其次加强“中循环”的经济园区建设,搞好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搞好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最后是优化资源配臵,构筑“小循环”的经济产业结构体系。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坚决淘汰低水平、高能耗、污染大、效益差的落后产业。将再循环理念延伸扩展到构筑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的全过程,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并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和区域整体合理布局,促进资源节约利用、能源综合调控与产业政策的衔接,实现资源的闭环流动。同时还需要厘清以下误区:
1.只“循环”不“经济”。一切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措施和政策法规必须始终贯彻资源节约的理念和减量化的原则。为“循环”而“循环”的做法是不经济的。为发展循环经济,在低层次上循环,延长产业链,形势上是“循环”了,但结果却加大了生产成本,浪费的水资源和能源更多,实际上并不“经济”。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所以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只“循环”不“经济”,必须实现“循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2.“循环经济”等于“垃圾经济”。对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做法。但“垃圾经济”只注重对生产、生活后的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只是从末端治理,而不是从源头到全过程对生产、生活进行“减量化”控制。我们要发展的循环经济比一般垃圾处理经济深刻得多。因为我们要建立的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手段,建立以提高生态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长效经济”“责任经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是体现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中;“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再制造,尽可能延长使用周期,防止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是指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循环经济”不等于“垃圾经济”
3.“循环经济”只是“生产经济”。如果我们仅从“小循环”和“中循环”的实践上来诠释并建设循环经济,只注重生产的循环经济,忽视了“大循环”,不把人们的生活纳入循环经济轨道,很容易以偏概全。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让“人民喝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把循环经济的绿色消费理念贯穿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使其真正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循环经济”不只是“生产经济”。
(三)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音符
所谓低碳发展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性,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进低碳发展迫在眉睫,由于大规模使用碳基燃料,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了40%,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度,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其在二氧化碳减排中存在着特殊的困难,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实现低碳发展难度很大。按照共同却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但我国仍然提出到202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到45%,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魄、责任和决心。低碳约束将制约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决定经济社会向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演化发展。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的总量约束会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可以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所以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方案,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税收、融资等优惠,引导政府和企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必须创新低碳产业发展、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等机制体制,制定和实施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南,走低碳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节能装备、水电环保等为重点产业;发行推广“生态基金”“绿色保险”产品。
此外,必须推行低碳消费。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创建低碳型消费模式。加强政府对企业和公众的引导,鼓励消费领域节能减排。提倡低碳消费,遏制奢侈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低碳出行。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实行低碳标志认证制度,诱导消费者选购“低碳商品”,如新能源汽车等。
19、建设和谐世界的内容(P243-244)
(1)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党历来坚持“和谐世界”的精神实质。毛主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江泽民提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
(2)和谐世界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在基本原则上,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意义:一是为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种新的奋斗目标,一种新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二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期望,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积极回应。三是它体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达了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共同追求。
(3)践行和谐世界思想。2006年,在北京举行了三场多边外交峰会;胡锦涛全面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的思想;为了践行和谐世界的思想,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增进睦邻友好,承担国际义务,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2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P249-254)
(1)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以改革创新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目前的党员队伍状况、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情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与时俱进。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情发展变化的根本要求。
(2)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际上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一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是要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第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第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潮流;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战斗力;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第三,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统一于党的执政实践中。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政治能力建设的基础,执政能力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具体体现。党建必须抓住这个主线,确保当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1、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P254-257)
(1)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当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发现使用优秀干部;坚持不懈提高党员素质,使之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当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5)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身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警钟长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
12、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P171-174)
(1)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注:带“★”的为综合论述题。
第三篇:2016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P3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P3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P3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P5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P5 6.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P5
答:①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产生谁?谁决定谁?②我们的思想对于周围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界?
7.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5 答:①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最终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它贯穿于人类哲学史的始终;②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8.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它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简答)。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形而上学用鼓励的观点观察事物,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不依赖,互不作用的。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同其周围事物处在相互联系中,从而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2.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唯物辩证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一切事物。
3.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一个侧面,唯物辩证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一切联系。全面把握事物的多重联系,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4.形而上学否定事物内部的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额根本原因是由于食物的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辨析)
答: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规律也叫做对立统一定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
11.矛盾的普遍性
答: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实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自终存在着矛盾运动。12.矛盾的特殊性
答:矛盾的特殊性实质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①他们相互联结。②他们相互区别。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第一,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世界运动、发展的和内在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理解整个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是否承认并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15.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3.人事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6.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答:实践是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有意识、有母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总体上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实在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第二,自 觉能动性。实践总是在人们的一定目的,一定意识支配下进行,它是实现人们一定价值追求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计划的改变世界的面貌。第三,社会实践性。实践是人们结成一 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的活动。所以人们的实践是社会性的实践。
17.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人的实践,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是不会自动反映到人的头脑里并形成认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总是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的知识也随着发展的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发展。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才能检验人们的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出发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18.简述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P21
答:①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理具有绝对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又都具有相对性。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通过相对而存在。19.简述社会基本矛盾。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关于这两对矛盾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行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
2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27
答: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 基础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决。
21.商品及其二因素。P
31答:(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二因素: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价值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22.货币的产生及本质。P34 答:(1)货币实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2)货币的本质:第一,货币是固定充当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二,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3.货币的职能。P35(多选或简答)
答: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称为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指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作用;(2)流通手段。指货币媒介商品流通的作用;(3)贮藏手段。指货币可以贮藏起来备用或作为财富加以贮藏;(4)支付手段,指货币能够清偿债务的作用;(5)世界货币,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4,价值规律的含义及作用 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2)①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即人财物向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流动转移或分配,是社会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优化。②促进作用。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经营者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③分化作用。一是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否定平均主义;而是在社会制度的制约性削弱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25.资本的划分
答: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谓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所谓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26.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答: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答: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实质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过剩。②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重复出现,具有周期性,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的反复。
28.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答:①经济危机的冲击力相对较弱;②经济危机由产品的相对过剩转变为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③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各个阶段不如过去明显;④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成了社会资本在生产的经常伴侣。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3.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5.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用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第二,用部分国有化企业退还给原企业住经营,实行租赁制和租借制。第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第四,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第五,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其基本思路是: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其实质是:就是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调节手段来发展生产力。
6.列宁晚期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答:1.执政的共产党和国家政权之间应有各自的职权范围。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独立负责精 神。党的任务是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像目前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2.执政的共产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的途径和方法。执政的共产党要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一是党要通过苏维埃国家机关来实现领导。二是党通过选拔、教育和调配干部来实现领导。三是党通过国家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领导。3.执政党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一是要防止因胜利而骄傲自大;而是要防止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三是要同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作斗争。4.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①党内从下到上的一切机关要实行普遍的选举制、报告制、监督制,排斥一切委任的制度。②对一切最重要的问题,在党的决议未经通过以前要展开广泛的讨论与争论,充分自由的进行党内批评,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③要使召开党的领导机关的公开会议成为一种制度。④要使党的舆论监督对党领导机关的工作进行经常的监督。⑤党的监察机关要有最大限度的独立性和权威。5.注重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一是必须规定严格的入党条件;二是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三是必须把党员置于纪律、法律的严格监督之下;四是必须随时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答: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论述题)答:(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2)“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党的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 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2014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2014年12月,系精品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3)重大意义:“四个全面”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2015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深层次问题而提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简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论述题。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就是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是目标指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二是总体布局: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三是发展动力,即:“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四是制度依托。这是“四项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方面的体现。五是奋斗目标。这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六是立足点。就是“立足基本国情”。七是领导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简答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P71 答:①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论述题)。答:(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生产力方面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三是社会主义基本目的方面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手段和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的。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 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的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我们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一,这一论述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则。第二,这一论述揭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三,这一论述强调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四,这一论述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质的传统观念。
(3)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即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4)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答: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社会性质的判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判定。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十七大报告指出,到20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之时,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跟家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第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0.正确理解“革命”的含义 答:(1)指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全面的历史变革,即通常所说的政治革命;(2)指社会形态(主要是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即通常所说的社会革命;(3)指社会生活某一领域中的重大变革具有能够引起深刻的社会变化的特征。这里的“革命”是从革命的引申意义上来使用的,指中国的改革 具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化的特征。11.正确理解改革也是一次新的革命
答:第一,说改革也是一次革命,关键在于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微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彻底转换。第二,说改革是一次革命,是从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说的。第三,要正确理解第二次革命同第一次革命的关系。12.邓小平“三步走”战略
答:第一步,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3.21世纪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答:第一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4.简析依法治国的内涵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物,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③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④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⑤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15.简析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P109
答: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16.改善民生的“五个有”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答: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
答: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8.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答: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
19.全面从严治党内容
答:习近平同志强调: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是前“三个全面”的重要保障。
第四篇: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
第一套 汉译英
1、我们不应该嘲笑那些敢于尝试的人不论他们犯了多少错误
We should not laugh at those who dare to try people whether they made many mistakes
2、美国常常被称作为“轮子上的国家”,因为平均几乎每人拥有一部轿车 The United States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nation on wheels”, because the average almost everyone owns a car
3、吴大夫建议我戒烟戒酒并且多喝清茶
The Dr.Wu advised me to give up smoking and drinking and drink tea.4、共产党员应时时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考虑个人的得失。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should always put people's interests in the first place, without regard to personal gain.5、捷足先登
The early bird catches 英译汉
No new international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overcome the worst of poverty and underdevelopment.没有新的国际努力已经取得了战胜极端贫困和不发达的。
economic marginalization has been allowed to continue and the inequali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have developed经济边缘化已被允许继续和不平等的第二十个世纪了。continued malnutrition and poor health care have left child death rates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 for large numbers of people.little has been done to achieve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持续的营养不良和贫困的保健,儿童死亡率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大批的人。几乎已经完成,实现两性之间的平等。more than 100 million primary school age children ,two thirds of them girls,are not in school.一亿多名小学年龄的儿童,三分之二女孩,不在学校。secondary school remains the preserve of a minority ,and average age at marriage has risen only marginally中学仍然只为少数人的领地,平均结婚年龄只有轻微上升many of the poor have therefore continued to have large families to compensate for high death rate ,to ensure surviving sons ,and to try to insure themselves against destitution许多穷人都因此继续拥有大的家庭,以弥补高死亡率,以确保幸存的儿子,并设法确保自身免受贫困women still do not have the power to control their own fertility ,and many families who want fewer children still do not have access to high-quality family planning 妇女仍然没有权利控制自己的生育率,和许多家庭谁要更少的孩子还没有获得高质量的计划生育 第二套 汉译英
1、没人确切地知道信息高速路的发展将把我们带往何处
No one knows exactly where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will lead us to where。
2、大夫依靠病史来诊断疾病和为病人开出治疗处方
The doctor relies on history to diagnose disease and prescribe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3、老两口最担心的是他们三十岁的女儿还是个单身。The old couple most afraid of is their thirty year old daughter was a single.4、你是否认为公共汽车司机应该对乘客的安全负完全的责任
Do you think bus drivers should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assenger
5、对A有利的东西未必对乙也有利
On A of good things not to B is also good
第二套英译汉
in the united states,it is not customary to telephone someone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在美国,它不是习惯早上太早打电话给别人.if you telephone him early in the day,while he is shaving or having breakfast,the time of the call shows that the matter is very important and requires immediate attention.如果你很早打电话给他,在他刮胡子或吃早餐,这时的电话意味着这件事情非常重要,需要立即引起注意。the same meaning is attached to telephone call made after 11:00 p.m.If someone receives a call during sleeping hours,he assumes it'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同样的意思是晚上十一点以后接到电话.如果一个人在睡觉时接到电话,他会认为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the tinme chosen for the call communicates its inportance.选择打电话的时间沟通的重要性。
In social life,tim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在社会生活中,时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n the U.S.A, guests tend to feel they are not highly regarded if the invitation to a dinner party is extended only three or four days before the party date.在美国,客人感到他们不重视如果邀请参加晚宴是延长只有三或四天前的日期。but it is not true in all countries.in other areas of the world,it may be considered foolish to make an appointment too far in advance because plans which are made for a date more than a week away tend to be forgotten.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在世界其他地区,它被认为是愚蠢的太远提前预约,因为约一个星期以上的往往是被遗忘的。the meaning of time diff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thus,misunderstandings arise between people from cultures that treat time differently.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时间的意义不同。因此,对时间有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会产生误解。promptness is valued highly in american life.for example,if people are not prompt ,they may be regarded as impolit or not fully responsible.。迅速在美国生活中高度被重视。例如,如果人们不及时,他们可能被认为是粗鲁的或不完全负责。in the U.S, no one would think of keeping a business associate waiting for an hour ,for it would be too impolite.在美国,没有人会让商业伙伴等上一个小时,那就太不礼貌了。even a person who is 5 minutes late is expected to make a short apology即使一个人谁迟到5分钟应该简短道歉。第三套汉译英
1。随意将没有掐灭的烟头扔出汽车或火车窗外可能引发火灾。
Be not stubbed cigarette out of a car or train window may cause fire.2.没过多久一架直升飞机就飞抵现场来搭救这几名空难幸存者。Not long before a helicopter arrived on the scene to rescue the few would crash survivor 3。无可否认冯小刚先生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执导了许多部深受欢迎的影片。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Mr.Feng Xiaogang in the past 10years has directed many popular movies.4。当我赶到火车站时,那辆列车已经开走了。
When I arrived at the train station, the train had already left.5。开口是银,闭口是金。Opening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 英译汉
Television is now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our lives.But television,like other things,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Do the former outweigh the latter? 电视现在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像其他事物一样,电视,既有优点和缺点。它的利大于弊吗?
In the first place,television is not only a convenient source of entertainment ,but also a comparatively cheap to sit comfortably at home with almost unlimited entertainment available,than to go out in a search of amusement elsewhere.在第一个地方,电视不仅是一种方便的娱乐来源,而且相对便宜,舒适地坐在家里几乎数不清的娱乐节目,比出去寻找娱乐的地方。they do not have to pay for expensive seats at the theatre ,the cinema ,or the opera,only to discover,perhaps,that the show is disappointing.All they have to do is press a button, and they can see plays ,operas,an shows of every kind,not to mention political discussions and the latest exciting football match.some people ,however,maintain that this is precisely where the danger lies.The telecision viewer takes no initiative.he makes no choice and exercises no judgment.he is completely passive and has everything presented to him without any effort on his part.他们不必支付昂贵的座位,剧院,电影院,或歌剧,才发现,也许,所演的节目令人失望。他们要做的就是按一个按钮,然后就可以看到电视剧,剧中,一个各种各样的节目,更不用说政治讨论和最近的精彩的足球比赛。有些人认为,然而,这恰恰是危险所在。该电视的人没有主动性。他没有选择和决定权。他完全是被动的,一切,他没有任何一点。
television ,it is often said ,keeps one informed about current events ,allows one to follow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science and politics,and offers an endless series of programmes which are both instructive and entertaining.电视,人们常说,电视使人了解时事,熟悉政治领域的最新发展,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案,既有意义又有趣的。the most distant countries and the strangest customs are brought right into one's sitting room.it could be argued that the radio performs this service just as well;but on television everything is much more living ,much more real.yet here again there is danger.we get so used to looking at it ,so dependengt on its flickering pictures , that it begins to dominate our lives.最遥远的国家和最奇异的风俗带到一个坐在房间,可能有人会指出,无线电也能提供这种服务;但是电视更生动,真实得多。但是这里仍然有危险。我们如此习惯于看着它,如此依赖它的闪烁的图像,它开始控制我们的生活。there are many other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elevision.the poor quality of its programmes is often criticized.but it is undoubtedly a great comfort to many lonely elderly people.and does ti corrupt or instruct our children? i think we must realize that television in itself is neither good nor bad.in is the uses to which it is put that determine its value to society.还有许多其他的赞成和反对电视。质量差的项目往往是批评。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慰,对许多孤独的老人。它会腐蚀或教导我们的孩子?我认为我们必须意识到,电视本身既不好也不坏。在使用决定了它对社会的价值。第四套汉译英
1。玛丽很骄傲,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缺点。Marie is very proud, so do not see their own shortcomings 2。现在乘高铁从北京到上海大约只需要四个小时。Now take the high-speed rail from Beijing to Shanghai takes about four hours 3。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The ultimate go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establish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4。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有许多共同的利益。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and India have many common interests.5。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要进一步了解中国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China 英译汉
The invention of electronic computers makes it possible to free man from the labor of complicated measurement and 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得有可能自由人的劳动复杂的测量和计算。
A high speed electronic computer can carry out up to one hundred million arithmetical operations in one second.A computation which would have taken years of human work in the past is now done in a few seconds.A number of various complicated problems which could not be solved before have been solved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一個高速電子計算機可以在一秒鐘內進行高達一兩億的算術運算。將採取的一個計算人的工作在過去的幾年,現在在幾秒鐘內完成。一些不能得到解決之前,已被用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解決各種複雜問題。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exact computation are the bases of modern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very engineering worker must determine accurately the amount of any change that the material to be used undergoe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精確的測量和精確計算,是現代工程技術和科研的基础。每一個工程工人必須準確地確定要使用的材料在不同條件下經歷的任何變化。
And every science worker will have to make numerous accurate computations before he can say that the results of his experiment are correct.Yet there exist complex computation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ich science workers are unable to make because they are too long and too complicate.here is an example which can illustrate how much time some of them may take.in order to solve a complicated would take him years to work the problems out, while electronic computing machine would do the same job only in a few second, 在他可以说他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之前,每个科学工作者必须作出大量的精确计算。但也存在复杂的计算科学和工程科学工作者不能因为他们是太长,太复杂了。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需要多少时间。为了解决一个复杂工作问题的将花费多年,而电子计算机器会做同样的工作只在几秒钟,We may divide electronic computers into tow groups : machines that can control and those that can count.The former is used in satellite, guided missiles weather-forecasting instruments and other devices, both simple and sophisticated.And the later can add ,subtract, multiply and divide.such machines are to do any operation which we can reduce to arithmetic.Besides , they are able to combine many problems and take them in any order.我们可以把电子计算机分为两组:用来控制的机器和能计数。前者用于卫星,导弹气象预报仪器和其他装置,既简单又复杂。及后可以加,减,乘和除。这种机器是做任何操作,可以减少运算。此外,他们能够结合许多问题和它们的任何命令。第五套 汉译英
如果房价降了我就买下那座房子
If house prices fall I would have bought the house 因为我对于数学一窍不通,所以我就没有参加这个讲座
Because I am to be utterly ignorant of mathematics, so I didn't attend the lecture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Peace and development are two major themes in today's world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serve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is more valuable than people 英译汉
Parents have to do much less for their children today than they used to do, and home has become much less of a workshop.Clothes can be bought ready made, washing can go to the laundry, food can be bought cooked, canned or preserved, bread is baked and delivered by the baker, milk arrives on the doorstep, meals can be had at the restaurant, the works’canteen, and the school dining-room.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做今天要少得多,和家庭也不像一个车间。衣服可以买现成的,洗衣服可以送洗衣店,食品可以买到熟食,罐装或腌制,麵包是烘烤和麵包師交付,牛奶送到门口,吃饭可以在餐厅,工作的食堂,和学校餐厅。
It is unusual now for father to pursue his trade or other employment at home, and his children rarely, if ever, see him at his place of work.Boys are therefore seldom trained to follow their father’s occupation, and in many towns they have a fairly wide choice of employment and so do girls.The young wage-earner often earns good money, and soon acquires a feeling of economic independence.现在做父亲的一般都不在家里做生意或从事其他的工作,并且他的孩子们也很少,如果有的话,在他的工作场所见到他。因为男孩子们很少继承父业,他们在很多城市里有一个相当广泛的就业选择,所以做的女孩。年轻的工薪阶层常常挣很多钱,不久就有了一种经济独立的感觉。In textile areas it has long been customary for mothers to go out to work, but this practice has become so widespread that the working mother is now a not unusual factor in a child’s home life, the number of married women in employment having more than doubled in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With mother earning and his older children drawing substantial wages father is seldom the dominant figure that he still w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When mother works economic advantages accrue, but children lose something of great value if mother’s employment prevents her from being home to greet them when they return from school.在纺织工业区,母亲出去工作早已司空见惯,但这种做法已经变得如此普遍,母亲的工作现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因素在孩子的家庭生活,已婚就业妇女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在过去的二十五年。由于母亲挣钱,年龄较大的儿童画相当的工资,做父亲的很少占主导地位的人物,他仍然在本世纪初的。母亲工作时经济收入增加了,但孩子们却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如果母亲再也不能在家门口迎接他们,当他们从学校回来。第六套 汉译英
1、焦裕禄同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全部优秀品质。Comrade Jiao Yulu embodies a communist party all of the excellent quality
2、既然冷战已经结束,我们必须集中更多的精力来谋求世界和平。
Now that the cold war is over, we must concentrate more on world peace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欧洲小国在一周内就被德国吞并了。
The Second World War,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in a week was annexed by Germany.4、“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The “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the crucial period of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pairs of birds in the forest not as good as a bird in the hand
5、英译汉
anyone who knows anything about automobiles knows that time and money must be spent to make a good car and to maintain it.Strong materials must be used to make the car work for long;gas must be used for fuel;oil be used to make the engine work;in addition, air must be put into the tyres.A car that is taken good care of will work well for years.任何人懂车汽车都知道必须花时间和钱才能保养一个好的车。强大的材料必须被采用来制造汽车长时间工作;气体必须用于燃料;油能够使发动机工作;此外,轮胎必须冲好气。一辆汽车是很好的照顾,将工作好多年。
Our bodies are like cars in several ways.They need good materials to build and repair bones, teeth, and muscles.They need fuel for energy.And they need materials that will control the way the body works.It’s easy to take care of the outside of a human body.soap and water clean it, and clothing protects it.But taking care of the inside of the body is more difficult.We have to eat the right foods and get enough rest and help.我们的身体就像汽车的几种方式。他们需要好的材料建造和修复骨骼,牙齿,肌肉。他们需要燃料能源。他们需要的材料,控制身体的方式工作。人体外保养很容易照顾。肥皂和水清洗,和服装的保护它。但照顾身体内部更难。我们吃的食物的权利和得到足够的休息和帮助。
Some people have studied foods and what they do for the human body.They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six main groups of nutrients that the body needs.They are proteins, vitamins.Minerals, carbohydrates, fats, and water.You should understand what each of these groups will do for your body.有人研究过的食物和它们对人体的作用。他们发现,身体的需要有六个主要营养群。它们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水。你应该明白所有这些营养物质对你身体的作用。
Foods containing proteins build and maintain the body’s tissues vitamins, which get their name from a latin word meaning life, help our bodies grow, and keep us strong.Minerals provide building materials for bones, teeth and muscle tissue.Carbohydrates and fat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provide the energy your body needs to keep warm and do work.Water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your body temperature and to prvide some needed minerals.Different foods are served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but a good diet for everyone each day should contain a certain amount of the same nutrients.食品含有蛋白质的建立和维持身体组织维生素,它得名于一个拉丁词意义的生活,帮助我们的身体成长,让我们保持强劲。矿物提供建筑材料的骨骼,牙齿和肌肉组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重要的,因为他们提供的能量,你的身体需要保持温暖和做工作。水是必要的控制你的体温并提供一些必要的矿物质。各个国家饮食习惯不同,但良好的饮食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应含有一定量的营养。
第五篇:2014年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管理专业复习重点
2014年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
经济管理专业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的人本性: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
2、管理的创新性:管理本身是一种劳动,不仅能参与创造价值,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
3、管理主体:是管理活动中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掌握并实施公共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4、管理的战略观念: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包含全局性观念、综合性观念、长远性观念、创新性观念。
5、协调: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使之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6、激励: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方法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奋发努力的过程。
7、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8、金融监督:指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状况的监测、预警和督导。
9、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行为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10、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宏观调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11、“精神革命”: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有利。为此要解决管理部门和工人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互相合作。
12、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有关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任免权等。
13、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领域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人的行为动机的发展的变化规律,目的在于有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研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4、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标准,要求遵循人群关系中形成的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并强调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
15、公平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认为对一个职工的激励是他的投入对报酬砼他了解的其他职工的投入对报酬的比率的函数。
16、“诱因”:是指组织为了补偿个人牺牲而提供的各种刺激,包括物质、社会(威望、权力、参与决策等)。“牺牲”:是指个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提供服务、时间等。
17、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
18、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采用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
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理论。
19、“经济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会由于经济的激励而为达到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同时自己也达到满足。
20、“社会人”:不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收入的“经济人”,而且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寻找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的目的性?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推进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其主动支配作用的条件。
①具有一定的权力,即支配权、职权、公共权力、影响权。
②具有一定的能力,即协调、控制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影响、号召能力。
③管理主体要在管理活动的各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
3、管理客体的人的特性与作用。
管理客体的人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个性、社会性、能动性。
作用表现:是管理决策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4、经济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
重要区别是具有生产性,是生产物质产品、创造物质财富的系统。使生产为人民造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5、权变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①有利于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
②有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
③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
6、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都提出了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被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国经济之所以走得快,走得稳就是因为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这两条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有必要搞好宏观调控。
②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有必要搞好宏观调控。
③为了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必要搞好宏观调控。
④为了维护公正分配和国家整体利益,有必要搞好宏观调控。政府的调控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市场的作用既要发挥,又要加以驾驭和调控。
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9、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
社会总供给水平、货币供应量、财政收支状况、价格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的预期。
10、经济周期中复苏阶段的主要特征
市场逐步活跃,生产持续恢复,物价稳步攀升,资本周转加快,利润不断增加,就业日益增多。
11、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
理论研究中充分吸收和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及电子计算机。对于管理理论的研究不在局限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其他专家,形成了一只庞大的职业队伍。各类专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对管理理论所形成的学派,说法和叫法不统一。
12、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①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②谋求取得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③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精神变革。
13、简述差别工资制度
包括3个方面内容:①通过对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定额。②采取一种“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报酬制度,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③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这样既可以克服磨洋工的现象,又可以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14、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促进信息传递。影响非正式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
15、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论观点。
①工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是“社会人”,②在企业里,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③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工作方法没有直接关系,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人的工作态度即士气,士气越高生产效率越高。管理当局要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
16、简述五项修炼基本内容
①自我超越,包括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运用潜意识。②改善心智模式,③建立共同愿景,④团体学习,⑤系统思考。
17、简述制定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
可行性原则,关键性原则,激励性原则,④调节性原则。
18、简述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内涵及特点。
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是指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业务中最基本的记录、数据、标准和制度。特点: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前期性。
三、论述题
1、论述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②管理的主体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规范、法定的程序进行管理,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与管理权限。③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④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体现公众利益,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⑤决策必须建立在民主化与科学化、法制化的基础上。
⑥宏观调控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⑦政府各系统、各部门、各要素之间要协调一致。
2、简述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①组织构成的总体性。宏观经济具有复杂的组织构成。包括各个产业、部门、各经济单位;各个地区、各个城镇及经济单位;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包括国有集体、私有等各种经济成分;包括企业、市场、居民户、政府部门。
②经济总量的平衡性。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所谓总量平衡,主要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基本平衡。
③产业结构的比例性。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个产业间及其内部各部门间生产规模的比例关系和投入产出的关系。一般包括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产业间及各次产业内部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等。
④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性。宏观经济运行不可能总是保持高速增长或平稳运行,总会产业一定程度的周期波动。尽可能减少经济周期波动的震幅和损失,是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3、论述宏观调控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核心职能是服务。宏观调控服务,是指国家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为促进市场发育、为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平等竞争,为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提供安全、信息、科研、教育、公共产品、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调节、调控与服务。
4、论述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为什么说在经济转变中,关键的转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面临着许多重大的转变,其中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在这些诸多转变中,最关键的转变的政府职能的转变。
十二五规划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5、论述“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的战略内容要求。
①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③坚持吧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⑤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6、论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①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和引导一个整体趋向一个目标,企业经营包括技术活动、营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只是其中一种,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②管理的一般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稳定、创新、团结。
7、联系实际谈谈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实际意义。
答:
1、人员的团结。法约尔指出:团结就是力量、企业的领导人员应努力保持职工队伍的融洽和谐团结。
2、权力和责任。权力与责任应当对等,有了责任就必须给予权力,否则这项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
3、统一领导。未达到同一个目的,各项活动只能在一位领导和一项计划下进行,它是保证行动的统一,力量协调和集中努力方向的关键。
4、公平。法约尔把公平理解为亲切、友好和公正。用
这种态度对待职工,可以激励职工热忱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5、首创精神。法约尔指出,企业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力量的源泉,必须鼓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8、结合实际分析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及管理对策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们需求是依次要求、依次满足的,是递级上升的。这种需要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以上五种需要,人们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往往是等级越低者越容易得到满足,等级越高者越不容易满足。马斯洛认为人们在特定时期总有某些个别的需要发挥特别作用,并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级别的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9、论述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试用组织平衡理论论述企业深层发展的条件)
①组织的对内平衡。它是指通过把创造出来经济和非经济诱因有效地配给各个成员,保持各个成员的“诱因”和“牺牲”的平衡,从而确保成员协作积极性的过程。
②组织的对外平衡。它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过程。
③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相辅相成。组织平衡时,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组织成员就会离开组织自寻出路,其结果将导致组织的瓦解。所以,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0、当前我国企业发展受到哪些突出矛盾的制约?基于这些矛盾,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实现哪些最主要的目标?
⑴制约:①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深。②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综合成本上升导致传统优势迅速下降。⑵①通过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企业增长动力转型。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扩大要素投入和生产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②通过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提高生产效率等途径,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实现企业发展能力转型。
③通过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的转型。